孔子再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再评价》文明的进步要付出道德的代价。必将消失的氏族社会中的人道意识却构成了孔学的中心。
春秋战国是保存着氏族社会传统的早期宗法制向发达的地域国家制的过渡时期,认为孔子思想是这一空前时代变革中某些氏族贵族社会性格的表现。
孔子对“周礼”的态度,反映了对氏族统治体系和这种体系所保留的原始礼仪的维护。他维护周礼,是保守、落后以至反动的(逆历史潮流而动),但他反对残酷的剥削压榨,要求保持、恢复并突出地强调相对温和的远古氏族统治体制,又具有民主性和人民性。孔子的仁学思想体系,就建立在这样一种矛盾复杂的基础之上。
想:鲁迅的文化偏至论中,也有这样的言论,科学固然是进步的,但人一味追求科学,学习西方文化,没有注重心里的。。。。
仁在内在方面突出了个体人格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仁停留在主观的理想人格规范之内。最终归宿为主体的世界观、人生观
成为汉民族一种无意识的集体原型现象,构成了一种民族性的文化——心理结构。
我们要抨击的是封建主义的孔子。孔学原型中的对血缘基础宗法等级的维护、对各种传统礼仪的尊重,以及因循、保守,反对变革、更新与封建的孔子联系到了一起。始终是中国走向工业化、现代化的严重障碍。不清醒地看到这个结构所具有的社会历史性的严重缺陷和弱点,不主义它给广大人民(不止是某个阶级)在心理上、观念上、习惯上所带来的深重印痕,将是一个巨大的错误。鲁迅的伟大功绩之一,就是他尖锐提出了和长期坚持了对所谓中国“国民性”问题的批判和探究。他批判“阿Q精神”揭露 和斥责那种种麻木不仁、封闭自守、息事宁人、奴隶主义。满足于贫困、因循、“道德”、“精神文明”。。。。。。这些不只是某个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而是在特定社会条件和阶级统治下,具有极大普遍性的民族性格和心理状态的问题、缺点和弱点。其实也就正是这个孔子仁学的文化心理结构问题,虽然这些并不能完全和直接归罪于孔子,但确乎与孔学结构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