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声叠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人三十六字母
“三十六字母”相传为唐朝僧人守温所 创,故又称为“守温三十六字母”。根据 现在的研究,“三十六字母”并不合于唐 朝的声类,另外,守温的著述残卷也已经 被发现,上面只记述了三十个字母,而且 和“三十六字 母”有很多的不同。因此 “守温三十六字母”当出于后人的伪托。 至于“三十六字母”究竟何人所创,至今 未有定论。
——唐陆龟蒙 琼英轻明生,石脉滴沥碧。 玄铅仙偏怜,白帻客亦惜。
按:叠韵诗是古代一种类似游戏的诗。诗中 每句五字互为叠韵。按照现代读音来读, 除第三句同韵外,其他三句都已不同韵。 “帻”音zé,古代的头巾。
2、“双声”古今汉语差异 先秦声母系统和现代汉语也不同,所以 不能把上古的双声和现代的双声混为一谈。 例如: “微妙”在先秦是双声,因为它们的古 代声母都是m;而现代普通话“微”字变为 零声母。 相反的,“威望”在先秦不是双声,因 为“威”字在先秦属于零声母,而望字的 声母是m;在现代普通话中,“威望”皆为 零声母,反而变成双声了。
4、喻三归匣、喻四归定(曾运乾) 中古的“喻”母在上古一分为二,“喻”母三 等归入“匣”母,“喻”母四等归入“定”母。 “喻”三归“匣”的结论已被大多数人接受, 按王力的结论,“喻”三在《切韵》时还没有从 “匣”母分出来。“喻”四归“定”的结论大多 数学者没有接受。从谐声材料分析,上古时期 “喻”四与“定”母等舌头的关系比较密切,其 音值应该是舌尖中音的某个音,如“地”字以 “也”字作声符,“地”属“定”母,“也”属 “喻”四;“移”以“多”字作声符,“多”属 “端”母,“移”属“喻”四;“偷”以“俞” 字作声符,“偷”属“透”母,“俞”属“喻” 四。
5、照二归精、照三归端(黄侃) 上古时期,中古的“庄”组(“照”二)与“精”组 字关系密切;“章”组(“照”三)与“端”组的关系 密切,他们在读音上很相近。 学术界对这个结论尚有不同的看法。从各种材料分析, 上古时期“照”二与“精”组、“照”三与“端”组的 关系确实很密切,“浞”字,徐邈音“在角反”,“栈” 字,徐邈音“在间反”,“浞”“栈”属於“照”二, “在”属于“精”组;“搜”“溲”用“叟”作声符, “搜”“溲”属“照”二,“叟”属於“精”组。 “嗔”“瞋”“填”“阗”用“真”字作声符, “嗔”“瞋”“真”属于“照”三,“填”“阗”属于 “端”组;“轸”“诊”“疹”“殄”同声符, “轸”“诊”“疹”属于“照”三,“殄”字属于“端” 组。
三十六字母读音构擬
上 古 三 十 二 声 母 表
关于上古声母相关研究成果
1、古无轻唇音(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 上古时期的唇音声母只有“帮”组“重唇音” 声母,没有“非”组“轻唇音”声母。 “非” 组是从“帮”组中分化出来的。 钱大昕指出:“凡轻唇之音,古读皆为重唇。” 如:“古音负如背,亦如倍”;“古读附如部”; “古读佛如弼,亦如勃”;“古读蕃如卞”; “古读汾如盆”;“古音敷如布”;“古读匪如 彼”;“古读望如茫”等等。
2、古无舌上音(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 上古声母系统中上只有“端组”的“端”、 “透”、“定”、“泥”这组舌头音声母,没有 “知组”的“知”、“彻”、“澄”、“娘”这 组舌上音声母。“知组”是从“端组”分化出来 的。 钱大昕指出:“古无舌上舌头之分。知、彻、 澄三母以今音读之,与照、穿、床无别也;求之 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如:“古音中如 得”;“古音陟如得”;“古音直如特”;“古 音竹如笃”;“古音猪如都”;“古读池如沱”; “古读廛如坛”等等。
一、单纯的双音词——以连绵词为例 连绵词(联绵词)是由两个音节联缀成义而不 能分割的词,它有两个字,只有一个语素。也叫 作“连绵词”,古人叫作“连绵字”。 1、形容词性连绵词 ①双声:参差、踟蹰、栗烈、缤纷、憔悴 ②叠韵:窈窕、觳觫、窈纠、须臾、婵媛 ③双声兼叠韵:辗转
2、名词性连绵词 ①双声:蟋蟀、蒹葭、蝃蝀 ②叠韵:薜荔、仓庚、崔嵬 按:单纯的双音词除了连绵词以外,还包括译 音词、叠音词等。 叠音词如“翩翩”、“霏霏”、“夭夭”等, 既是双声,又是叠韵。 译音词中也有双声叠韵的情况,如“琵琶”, 就是双声。但是这类译音词出现的时代要相对晚 一些。
1、“叠韵”古今汉语差异 先秦韵部系统和现代汉语不同,所以不 能把上古的叠韵和现代的叠韵混为一谈。 例如: “芣苢”在上古是叠韵,同属之部;但 现代普通话读fú yǐ,并非叠韵。 相反的,“知识”在现代普通话中是叠 韵;但在上古却不是,“知”字属于“支 部”,“识”字是“职部”。
附:叠韵诗一首 叠韵山中吟
附:双声诗一首 双声诗 ——南朝齐王融 园蘅眩红 ,湖荇烨黄华。 回鹤横淮翰,远越合云霞。
按:这首诗二十个字,中古都属匣母,今音已分 为三个声母:x、h、零声母(y、w是介音,园、 烨等字是零声母音节)。 同“花”。
声母的相关概念
声母在传统音韵学上简称“声”,又叫 “纽”,或叫“声纽”。 表示声母的名称还有“字母”,“字母” 就是声母的代表字,如“三十六字母”。 “声类”则是指反切上字的分类,与声 母的含义不完全一致。如表示[t]这个声母, 可以用“都”、“丁”、“多”、“得”、 “端”、“德”、“冬”等字。而“声母” 一般只用一个字来代替。
3、娘、日二纽归泥(章太炎) 中古汉语的“娘”母和“日”母在上古汉语中 是没有的,它们在上古归入“泥”母。 “娘”母归“泥”母是没有问题的,按王力的 看法,《切韵》还没有“娘”母。“日”母归 “泥”母的结论在学术界还有不同的看法,有的 认为上古有“日”母,有的认为“日”母应归入 “泥”母。从谐声材料分析,“日”、“泥”两 个声母在上古时期的关系确实很密切,“如”、 “汝”都是用“女”字作声符的,“女”属於 “泥”母,“如”“汝”属於“日”母;“匿”、 “诺”用“若”作声符,“匿”、“诺”属“泥” 母,“若”属“日”母。
6、清化鼻音、清化边音(李方桂《上 古音研究》) 给上古汉语拟了一套与鼻音m、n、ng对 立的清化鼻音hm、hn、hng;拟了一个与 边音l对立的清化边音hl。之所以提出这 样的假设,是为了解释像下面这样的谐声 现象:每-悔、难-滩、午-许、赖-獭 等等。这一观点得到学界普遍赞同。
古汉语词汇双声叠韵举例
二、由同义词或近义词构成的合成复音
词 ①双声:玄黄、说怿、亲戚、妻妾 ②叠韵:涕泗、经营、贪婪、刚强
要注意的问题
前人对上古声母和韵部的分合,看法不尽相同, 因此在具体分析某些字是否双声叠韵时,看法也 就不完全一致。例如: 脂微不分的古音学家就认为“伊威”不但是双 声,而且是叠韵;质月不分的古音学家就认为 “栗烈”、“觱发”也都是双声兼叠韵。 古韵分部,越早的古音学家分得越少;声母分 类也并不一致。因此前人谈双声叠韵一般都是比 较宽,声母或韵部相近而不尽相同的,也认为是 双声叠韵。这是值得注意的。
双声叠韵
何为双声叠韵?
双声,指的是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叠韵, 指的是两个字的韵相同。例如: 在现代汉语里,“珍珠”是双声,因为 “珍”zhēn和“珠”zhū的声母都是zh。 “光芒”是叠韵,因为“光”guāng和 “芒”máng的韵都是ang(韵头不同也算叠 韵)。
“双声叠韵”古今汉语同异
古今音系统有很多相一致的地方,体现 了语言的继承性。如“辗转”在古今汉语 中都是“叠韵”(同时也是双声);“栗烈” 在古今汉语中都是“双声”。 但是古今音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双 声”、“叠韵”在古今汉语里是有差异的。 下面分别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普通话声母系统
ຫໍສະໝຸດ Baidu
零声母:没有声母也算一个单位,叫零声母。y、w 不是声母。
守温三十字母
二十世纪初在敦煌发现两份记录古代声母的材 料:一是《归三十字母例》;一是守温论音书残 卷,即《守温韵学残卷》中的三十字母。二者内 容基本相同。《归三十字母例》现藏英国伦敦不 列颠博物馆,《守温韵学残卷》藏法国巴黎国家 图书馆。二十年代,北京大学教授刘复先生到法 国将后者抄录回来。 罗常培《敦煌写本守温韵学残卷跋》考证守温 是唐末沙门人,“南梁”非朝代名而是地名。唐 兰考证南梁就是兴元,即今天的陕西南郑县,守 温当是当时凉州西域一代的汉族僧人。还有人认 为守温可能是后汉梁县(今河南省临汝县西)居民, 是否汉族不能确定。“比丘”,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