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上海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27.1圆的基本性质

合集下载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4.2《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4.2《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4.2《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圆的基本性质》这一节内容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4章第2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包括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后续学习圆的方程、圆的性质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如点、线、面的基本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但学生对圆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不够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索和发现圆的基本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

2.能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和圆心的概念。

2.圆的性质的发现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圆的基本性质。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圆的性质和应用。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圆的模型或图片。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圆相关的图片,如圆形的桌面、轮子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圆?圆有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圆的定义和性质,如圆心、半径等概念,以及圆的性质。

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动画,展示圆的性质,如圆的直径、半径相等,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圆的问题,如: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圆?如何找到圆的心?如何计算圆的面积?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实际操作。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如: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圆的性质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何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如圆的定义、圆心的概念、圆的性质等。

上海教育版数学九下27.1《圆的基本性质》word教案

上海教育版数学九下27.1《圆的基本性质》word教案

《确定圆的条件》教案王进教学目标:1.经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过程,了解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以及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做圆的方法。

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等概念。

2.通过探索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问题,进一步体会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1.探索平面内确定一个圆的条件2.掌握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三个点作圆的方法。

3.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外心等概念教学难点:探索平面内确定一个圆的条件,并能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作圆。

教学过程:一、生活中的学问:一位考古学家在长沙马王堆汉墓挖掘时,发现一圆形瓷器碎片,你能帮助这位考古学家画出这个碎片所在的整圆,以便于进行深入的研究吗?想一想:要确定一个圆必须满足几个条件?二、知识回顾:1、过一点可以作几条直线?2、过几点可确定一条直线?过几点可以确定一个圆呢?三、探究新知:A 探索一:经过一个已知点A能确定一个圆吗? 你怎样画这个圆?探索二:经过两个已知点A、B能确定一个圆吗? 经过两个已知点A 、B 所作的圆的圆心在怎样的一条直线上?探索三:经过三个已知点A ,B ,C 能确定一个圆吗?假设经过A 、B 、C 三点的⊙O 存在(1)圆心O 到A 、B 、C 三点距离(2)连结AB 、AC ,O 点应在AB的 ;同时也应在AC 的————————————(3)圆心O 应该是画一画:已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A 、B 、求作:⊙O 使它经过点A 、B 、C 。

定义: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 ,这个三角形叫做圆的 。

试一试:画出过以下三角形的顶点的圆观察比较这三个三角形外心的位置,你有何发现?C A B B C B A C A B C四、练习巩固:1.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 )A.过一点有无数个圆.B.过两点有无数个圆.C.弦是圆的一部分.D.过同一直线上三点不能画圆.2.三角形的外心具有的性质是( )A.到三边的距离相等.B.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C.外心在三角形的外.D.外心在三角形内.3.判断:(1)、经过三点一定可以作圆。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1《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2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1《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2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1《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圆的基本性质》是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7.1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圆的基本性质,包括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以及圆的性质和定理。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基本性质,为后续学习圆的方程和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对图形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圆的概念和性质较为抽象,需要学生通过实例和推理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圆的实际应用场景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例来激发兴趣和理解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圆的定义和性质,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掌握圆的基本定理。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推理、交流等方法,探索圆的性质,培养逻辑思维和几何直观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2.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的掌握。

3.圆的定理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推理,发现圆的性质和定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圆的性质和实例。

2.教学用具:准备圆规、直尺等绘图工具,用于展示和操作。

3.练习题:准备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地球等,引导学生思考圆的特征和性质,激发学生对圆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圆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并用实例来说明圆的定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通过绘制和分析圆的图形,探索和发现圆的性质和定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4.2《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4.2《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4.2《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圆的基本性质》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4章第2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圆的性质,包括圆的直径、半径、圆心角、弧、弦等。

这些性质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相关知识至关重要,也为后续学习圆的方程和应用打下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对图形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特殊性质和特点,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逐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基本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直径、半径、圆心角、弧、弦等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直径、半径、圆心角、弧、弦等基本性质。

2.难点:圆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基本性质。

2.实践操作法:通过观察、测量、画图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圆的性质。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圆的性质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规、直尺、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圆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向学生介绍圆的直径、半径、圆心角、弧、弦等基本性质,并解释这些性质的含义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圆的性质的问题,让学生用圆规和直尺进行测量和画图,亲身实践和体验圆的性质。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圆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1《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7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1《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7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1《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圆的基本性质》是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7.1节的内容,主要包括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圆的标准方程等。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圆的运算、圆与直线、圆与圆的关系等知识的基础,对于学生形成系统的几何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对图形的认识和基本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圆的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圆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圆的标准方程。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2.圆的标准方程的掌握。

3.圆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圆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实际问题。

2.准备教学PPT和板书设计。

3.准备学生的学习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圆与其它图形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圆的定义和性质,通过PPT和板书,详细讲解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圆的标准方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讨圆的性质,并解决相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通过PPT和板书,总结圆的性质和标准方程,让学生加深记忆。

5.拓展(5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提供解答思路。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圆的定义、性质和标准方程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共计40分钟。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1《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9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1《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9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1《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9一. 教材分析《圆的基本性质》是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7.1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圆的基本性质,包括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图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基本性质,为后续学习圆的方程和其他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如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但他们对于圆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基本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基本性质。

2.难点:理解和掌握圆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图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辅:准备《圆的基本性质》的相关教材和教辅资料,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2.课件和教具:制作精美的课件和准备相关的教具,如圆规、直尺等,以便进行直观的教学展示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车轮的形状、地球的形状等,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定义和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课件,向学生介绍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基本性质。

同时,配合实例和图示,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性质。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圆的性质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同时,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让学生通过操作和交流,进一步巩固对圆的理解。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1《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6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1《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6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1《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圆的基本性质》这一节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算。

教材通过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圆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圆的方程、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对图形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圆的概念和性质的认识可能还比较模糊,对圆的运算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的实例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性质。

2.能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概念和性质。

2.圆的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实例引入圆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圆的性质,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圆的运算。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

2.圆规、直尺、三角板等几何画图工具。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圆的概念:在一条绳子的一端固定一个点,另一端旋转一周,得到的图形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定义和特点。

2. 呈现(15分钟)讲解圆的定义和性质,包括圆心、半径、直径等基本概念,以及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公式。

通过实例和动画,展示圆的性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特征。

3. 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已知圆的半径和直径,求圆的周长和面积。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4. 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探究圆的运算。

例如:两个圆的半径分别为r1和r2,求它们的周长和面积之和。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5. 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轮子、圆桌等。

上海教育版数学九下27.1《圆的基本性质》word教案7

上海教育版数学九下27.1《圆的基本性质》word教案7

课题圆的基本概念及性质1、熟练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教学目标2、熟练应用圆的基本性质;重点:熟练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重点、难点难点:熟练应用圆的基本性质;考点及考试要求熟练应用圆的基本性质;教学内容一、知识梳理考点1:圆的对称性对称性:圆是_________________图形,又是_________________图形;对称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称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2:圆的确定确定圆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圆心确定______________,半径确定______________;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___________个点确定一个圆;考点3:弦:连结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__________的弦叫做直径;___________是圆中最大的弦。

弦心距:圆心到弦的距离叫做__________。

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弧.弧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注意:区分等弧、等弦、等圆】弓形:弦与它所对应的弧所构成的封闭图形。

弓高:弓形中弦的________与弧的________的连线段。

【注意:在圆中一条弦将圆分割成两个弓形,对应;两个弓高】3【技巧总结】求弦心距,弦长,弓高,半径时通常要做弦心距,并连接圆心和弦的一个端点,得到直角三角形。

()2222d R R h ⎛⎫=-+ ⎪⎝⎭考点4:三角形的外接圆4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__________,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在__________,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__________。

考点5: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设圆的半径为r ,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 ,则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①在圆外d r ⇔>;②点在圆上d r ⇔=;③点在圆内d r ⇔<;二、讲练结合例1、在ABC ∆中,90ACB ∠=o,2AC =,4BC =,CM 是AB 边上的中线,以点C 为圆心,以5为半径作圆,试确定A 、B 、M 三点分别与⊙C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1《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2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1《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2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1《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圆的基本性质》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圆的性质。

沪教版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圆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圆的方程、圆的切线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对图形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特殊性质,如圆的直径、半径、圆心等,学生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圆的基本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如圆的直径、半径、圆心等。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直径、半径、圆心的性质。

2.圆的切线与圆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圆的特殊性质。

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共同探究圆的性质。

3.动手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圆的性质的理解。

4.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圆的基本性质。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展示圆的性质。

2.实例: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硬币、圆桌等。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硬币、圆桌等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圆的特殊性质。

提问:你们对这些圆形的物体有什么特殊的认识?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圆的基本性质,如圆的直径、半径、圆心等。

同时,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如圆的切线、圆的弧等。

让学生观察和理解这些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共同探究圆的性质。

每组选一个圆,用尺子和圆规量出圆的直径、半径等,并记录下来。

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的发现。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圆的性质的问题。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1《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8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1《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8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1《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8一. 教材分析《圆的基本性质》这一节内容是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7.1节,主要介绍了圆的定义、圆的半径、圆心角、弧、弦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圆的相关知识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性质,以及后续学习圆的方程、圆的切线等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对于图形的性质和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圆的性质和概念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此外,由于圆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逐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基本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定义、圆的半径、圆心角、弧、弦等基本概念,并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能够运用圆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

2.圆心角、弧、弦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自主探索和理解圆的基本性质。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圆的相关图形和性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概念。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基本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圆的相关图形和模型。

3.练习题和学习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圆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自行车轮子、圆桌等物体,让学生思考它们的共同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向学生介绍圆的定义、圆的半径、圆心角、弧、弦等基本概念,并阐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圆的相关图形和性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圆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自主探索和理解圆的基本性质。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1《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1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1《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1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1《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圆的基本性质》是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7.1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圆的定义、圆的性质以及圆的标准方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例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的概念和性质,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基本性质。

同时,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圆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基本性质。

2.学会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和性质。

2.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圆的性质。

2.讲解法: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和性质,采用讲解法进行详细解释。

3.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圆的性质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制作相关的PPT课件,用于展示和讲解圆的性质。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和展示圆的标准方程。

3.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几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圆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圆的基本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和验证圆的性质。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

4.巩固(10分钟)利用PPT课件,再次呈现圆的性质,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同时,让学生尝试解答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让学生学会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圆的基本性质》教案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圆的基本性质》教案

《圆的基本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及其判定方法.2•理解圆、弧、弦等有关概念.3.学会圆、弧、弦等的表示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弦和弧的概念、弧的表示方法和点与圆的位置关系.难点: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及判定.教学过程:1 •师生一起用圆规画圆:取一根绳子,把一端固定在画板上,另一端缚在粉笔上,然后拉紧绳子,并使它绕固定的一端旋转一周,即得一个圆.归纳:在同一平面内,一条线段0P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0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P所经过的封闭曲线叫做圆.定点0就是圆心,线段0P就是圆的半径.以点0为圆心的圆,记作“O 0”,读作“圆0”.如图所示.2.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我国射击运动员在奥运会上获金牌,为我国赢得荣誉,图是射击靶的示意图,它是由许多同心圆(圆心相同,半径不相同)构成的,你知道击中靶上不同位置的成绩是如何计算的吗?提示: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观察图中点A,点B,点C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A在圆内,点B在圆上,点C在圆外B设O O半径为r,说出来点A,点B,点C与圆心O的距离与半径的关系:OA<r, OB=r, OC>r反过来,已知点到圆心的距离和圆的半径,能否判断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设O 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OP=d,则有:点P在圆内d<r点P在圆上d=r点P在圆外d>r3 •圆的有关概念(1)连结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如图BC.经过圆心的弦是直径,图中的AB.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2)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弧用符号表示•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如图中以B C为端点的劣弧记做“ ?C“;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优弧要用三个字母表示,如图中的?AC•(3)半径相等的两个圆能够完全重合,我们把半径相等的两个圆叫做等圆•例如,图中的O O1和O O2是等圆.圆心相同,半径不相等的圆叫做同心圆. (学生画同心圆)4 •总结(1)弦和弧的概念、弧的表示方法;(2)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沪科版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圆的基本性质

沪科版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圆的基本性质

24.2 圆的基本性质第1课时 与圆有关的概念及点与圆的位置关系1.认识圆及圆有关的概念,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重点);2.理解并掌握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证明和计算(重点,难点).一、情境导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有许多圆形物体,例如茶碗的碗口、锅盖、太阳、车轮、射击用的靶子等都是圆的,怎样画出一个圆呢?木工师傅是用一根黑线来画圆的,给你一根细绳、一个图钉和一支铅笔,你能画出一个圆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与圆相关的概念【类型一】 圆的有关概念的理解有下列五个说法:①半径确定了,圆就确定了;②直径是弦;③弦是直径;④半圆是弧,但弧不一定是半圆;⑤任意一条直径都是圆的对称轴.其中错误的说法个数是( )A .1B .2C .3D .4解析:根据圆、直径、弦、半圆等概念来判断.半径确定了,只能说明圆的大小确定了,但是位置没有确定;直径是弦,但弦不一定是直径;圆的对称轴是一条直线,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所以①③⑤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C.方法总结:对称轴是直线,不能说成每条直径就是圆的对称轴;注意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2题 【类型二】 利用圆的相关概念进行线段的证明如图所示,OA 、OB 是⊙O 的半径,点C 、D 分别为OA 、OB 的中点,求证:AD=BC .解析:先挖掘隐含的“同圆的半径相等”“公共角”两个条件,再探求证明△AOD ≌△BOC 的第三个条件,从而可证出△AOD ≌△BOC ,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出结论.证明:∵OA 、OB 是⊙O 的半径,∴OA =OB .∵点C 、D 分别为OA 、OB 的中点,∴OC =12OA ,OD =12OB ,∴OC =OD .又∵∠O =∠O ,∴△AOD ≌△BOC (SAS),∴BC =AD .方法总结:“同圆的半径相等”“公共角”“直径是半径的2倍”等都是圆中隐含的条件.在解决问题时,要充分利用图形的直观性挖掘出这些隐含的条件,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使问题迎刃而解.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7题【类型三】利用圆的相关概念进行角的计算如图所示,AB是⊙O的直径,CD是⊙O的弦,AB,CD的延长线交于点E.已知AB=2DE,∠E=18°,求∠AOC的度数.解析:要求∠AOC的度数,由图可知∠AOC=∠C+∠E,故只需求出∠C的度数,而由AB=2DE知DE与⊙O的半径相等,从而想到连接OD构造等腰△ODE和等腰△OCD.解:连接OD,∵AB是⊙O的直径,OC,OD是⊙O的半径,AB=2DE,∴OD=DE,∴∠DOE=∠E=18°,∴∠ODC=∠DOE+∠E=36°.∵OC=OD,∴∠C=∠ODC=36°,∠AOC=∠C+∠E=36°+18°=54°.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圆的相关概念与等腰三角形的综合,解题时结合题设条件,运用半径构造出等腰三角形,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5题探究点二: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类型一】判断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如图,已知矩形ABCD的边AB=3cm,AD=4cm.(1)以点A为圆心,4cm为半径作⊙A,则点B,C,D与⊙A的位置关系如何?(2)若以点A为圆心作⊙A,使B,C,D三点中至少有一点在圆内且至少有一点在圆外,则⊙A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是什么?解:(1)∵AB=3cm<4cm,∴点B在⊙A内.∵AD=4cm,∴点D在⊙A上.∵AC=32+42=5cm>4cm,∴点C在⊙A外;(2)由题意得,点B一定在圆内,点C一定在圆外,∴3cm<r<5cm.方法总结:平面上一点P与⊙O(半径为r)的关系有以下三种情况:(1)点P在⊙O上,OP=r;(2)点P在⊙O内,OP<r;(3)点P在⊙O外,OP>r.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8题【类型二】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如图,点O处有一灯塔,警示⊙O内部为危险区,一渔船误入危险区点P处,该渔船应该按什么方向航行才能尽快离开危险区?试说明理由.解:渔船应沿着灯塔O过点P的射线OP方向航行才能尽快离开危险区.理由如下:设射线OP交⊙O与点A,过点P任意作一条弦CD,连接OD,在△ODP中,OD-OP<PD,又∵OD=OA,∴OA-OP<PD,∴P A<PD,即渔船沿射线OP方向航行才能尽快离开危险区.方法总结:解决实际问题时,应选取合适的数学模型,结合所学知识求解.本题应用到的是点和圆及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相关知识.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2题三、板书设计1.与圆有关的概念圆心、半径、弦、直径、圆弧、半圆、优弧、劣弧、等圆、等弧.2.点和圆的位置(1)点P在⊙O上,OP=r;(2)点P在⊙O内,OP<r;(3)点P在⊙O外,OP>r.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画圆,探究圆形成的过程,同时小组讨论、交流各自发现的圆的有关性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进一步提升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及探究能力.24.2 圆的基本性质第2课时垂径分弦1.理解并掌握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并能应用其解决一些简单的计算和证明问题(重点,难点);2.认识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会用添加辅助线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难点).一、情境导入你知道赵州桥吗?它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省赵县,是我国现存的著名的古代石拱桥,距今已有1400多年了,是隋代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建造的,是我国古代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它的主桥拱是圆弧形,全长50.82米,桥宽约10米,跨度37.4米,拱高7.2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石拱桥.你知道主桥拱的圆弧所在圆的半径是多少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垂径定理及应用【类型一】 利用垂径定理求线段长如图所示,⊙O 的直径AB 垂直弦CD 于点P ,且P 是半径OB 的中点,CD =6cm ,则直径AB 的长是( )A .23cmB .32cmC .42cmD .43cm解析:∵直径AB ⊥DC ,CD =6cm ,∴DP =3cm.连接OD ,∵P 是OB 的中点,设OP 为x ,则OD 为2x ,在Rt △DOP 中,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32+x 2=(2x )2,解得x = 3.∴OD =23cm ,∴AB =43cm.故选D.方法总结:我们常常连接半径,利用半径、弦、垂直于弦的直径构造出直角三角形,然后应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2题 【类型二】 垂径定理的实际应用如图,一条公路的转弯处是一段圆弧(图中的AB ︵),点O 是这段弧的圆心,C 是AB︵上一点,OC ⊥AB ,垂足为D ,AB =300m ,CD =50m ,则这段弯路的半径是________m.解析:本题考查垂径定理的应用,∵OC ⊥AB ,AB =300m ,∴AD =150m.设半径为R ,在Rt △ADO 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列方程R 2=(R -50)2+1502,解得R =250.故答案为250.方法总结: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利用我们学过的垂径定理、勾股定理等知识进行解答.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7题 【类型三】 动点问题如图,⊙O 的直径为10cm ,弦AB =8cm ,P 是弦AB 上的一个动点,求OP 的长度范围.解析:当点P 处于弦AB 的端点时,OP 最长,此时OP 为半径的长;当OP ⊥AB 时,OP 最短,利用垂径定理及勾股定理可求得此时OP 的长.解:作直径MN ⊥弦AB ,交AB 于点D ,由垂径定理,得AD =DB =12AB =4cm.又∵⊙O的直径为10cm ,连接OA ,∴OA =5cm.在Rt △AOD 中,由勾股定理,得OD =OA 2-AD 2=3cm.∵垂线段最短,半径最长,∴OP 的长度范围是3cm ≤OP ≤5cm .方法总结:解题的关键是明确OP 最长、最短时的情况,灵活利用垂径定理求解.容易出错的地方是不能确定最值时的情况.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5题 探究点二:垂径定理的推论的应用 【类型一】 利用垂径定理的推论求角如图所示,⊙O 的弦AB 、AC 的夹角为50°,M 、N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则∠MON的度数是( )A .100°B .110°C .120°D .130°解析:已知M 、N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由“平分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弧所对的弦”得OM ⊥AB 、ON ⊥AC ,所以∠AEO =∠AFO =90°,而∠BAC =50°,由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得∠MON =360°-∠AEO -∠AFO -∠BAC =360°-90°-90°-50°=130°.故选D.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4题 【类型二】 利用垂径定理的推论求边如图,⊙O 的直径CD 过弦AB 的中点E ,且CE =2,DE =8,则AB 的长为( )A .9B .8C .6D .4解析:∵CE =2,DE =8,∴CD =10,∴OB =OC =5,OE =5-2=3.∵直径CD 过弦AB 的中点E ,∴CD ⊥AB ,∴AE =BE .在Rt △OBE 中,∵OE =3,OB =5,∴BE =OB 2-OE 2=4,∴AB =2BE =8.故选B.方法总结:垂径定理的推论虽是圆的知识,但也不是孤立的,它常和三角形等知识综合来解决问题,我们一定要把知识融会贯通,在解决问题时才能得心应手.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7题 三、板书设计1.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 2.垂径定理的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垂径定理及其推论时,强调垂径定理的得出跟圆的轴对称密切相关.在练习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运用垂径定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24.2 圆的基本性质第3课时 圆心角、弧、弦、弦心距间关系1.结合图形了解圆心角的概念,掌握圆心角的相关性质;2.能够发现圆心角、弧、弦、弦心距间关系,并会初步运用这些关系解决有关问题(重点,难点).一、情境导入人类为了获得健康和长寿,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到十九世纪末才提出“生命在于运动”的口号.要健康长寿,更重要的是每天要摄取均衡的营养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纤维和水.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公布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指南”,每人每日摄取量如图.你能求出各扇形的圆心角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圆心角定理及其推论 【类型一】 圆心角与弧的关系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C 、D 是BE ︵的三等分点,∠AOE =60°,则∠COE的大小是( )A .40°B .60°C .80°D .120°解析:∵C 、D 是BE ︵的三等分点,∴BC ︵=CD ︵=DE ︵,∴∠BOC =∠COD =∠DOE .∵∠AOE =60°,∴∠BOC =∠COD =∠DOE =13×(180°-60°)=40°,∴∠COE =80°.故选C.方法总结: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6题 【类型二】 圆心角与弦、弦心距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在⊙O 中,AB ︵=AC ︵,∠B =70°,则∠A =________.解析:由AB ︵=AC ︵,得这两条弧所对的弦AB =AC ,所以∠B =∠C .因为∠B =70°,所以∠C =70°.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A 的度数为40°.故答案为40°.方法总结:在应用弧、弦、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定理时,注意根据具体的需要选择有关部分,本题只需由两弧相等,得到两弦相等就可以了.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题 【类型三】 圆心角定理及其推论的应用如图所示,已知AB 是⊙O 的直径,M ,N 分别是OA ,OB 的中点,CM ⊥AB ,DN⊥AB ,垂足分别为M ,N .求证:AC ︵=BD ︵.解析:根据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可先证明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或它们所对的弦相等.证法1:如图所示,连接OC ,OD ,则OC =OD .∵OA =OB ,又M ,N 分别是OA ,OB 的中点,∴OM =ON .又∵CM ⊥AB ,DN ⊥AB ,∴∠CMO =∠DNO =90°.∴Rt △CMO ≌Rt △DNO ,∴∠1=∠2,∴AC ︵=BD ︵.证法2:如图①所示,分别延长CM ,DN 交⊙O 于点E ,F .∵OA =OB ,OM =12OA ,ON =12OB ,∴OM =ON .又∵OM ⊥CE ,ON ⊥DF ,∴CE =DF ,∴CE ︵=DF ︵.又∵AC ︵=12CE ︵,BD︵=12DF ︵,∴AC ︵=BD ︵.图①图②证法3:如图②所示,连接AC ,BD .由证法1,知CM =DN .又∵AM =BN ,∠AMC =∠BND =90°,∴Rt △AMC ≌Rt △BND .∴AC =BD ,∴AC ︵=BD ︵.方法归纳:在同圆或等圆中,要证明圆心角、弧、弦、弦心距这四组量中的某一组量相等,通常是转化成证明另外三组量中的某一组量相等.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9题 三、板书设计 1.圆心角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2.圆心角定理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以及这两个角所对的弧、所对的弦、所对的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强调弧、弦、圆心角及弦心距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探究时,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使其体会数学中转化思想的魅力之处,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4.2 圆的基本性质第4课时 圆的确定1.理解并掌握确定圆的条件;2.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外心的概念,能够运用其性质进行计算(重点,难点); 3.理解反证法的思想,能够运用反证法证明命题(难点).一、情境导入小明不慎把家中的一块圆形玻璃打碎了,其中四块碎片如图所示,为了配到与原来大小一样的圆形玻璃,小明带到商店去的一块玻璃应该是哪一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确定圆的条件已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已知点A ,B ,C (如图),求作:⊙O ,使它经过点A ,B ,C .解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作出边AB 、BC 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O ,以O 为圆心,以OA 为半径,作出圆即可.解:(1)连接AB 、BC ;(2)分别作出线段AB 、BC 的垂直平分线DE 、GF ,两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O ,则点O 就是所求作的⊙O 的圆心;(3)以点O 为圆心,OC 长为半径作圆,则⊙O 就是所求作的圆.方法总结:作经过三点的圆,即作这三点构成的三角形的外接圆,根据三角形的外接圆的性质可知,其圆心为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依据此作图即可求解.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5题 探究点二:三角形的外接圆【类型一】 与圆的内接三角形有关的坐标的计算如图,△ABC 的外接圆的圆心坐标是________.解析:由图可知△ABC 外接圆的圆心在BC 的垂直平分线上,即外接圆圆心在直线y =-1上,也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即外接圆圆心在直线y =x +1上,则有⎩⎪⎨⎪⎧y =-1,y =x +1,解得⎩⎪⎨⎪⎧x =-2,y =-1,则两线交点坐标为(-2,-1),故填(-2,-1).方法总结:解题时可根据外接圆的圆心的性质:三角形外接圆圆心为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列出相应的等式关系求解.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3题 【类型二】 与圆的内接三角形有关线段的计算如图,在△ABC 中,O 是它的外心,BC =24cm ,O 到BC 的距离是5cm ,求△ABC的外接圆的半径.解:连接OB ,过点O 作OD ⊥BC ,则OD =5cm ,BD =12BC =12cm.在Rt △OBD 中,OB =OD 2+BD 2=52+122=13cm.即△ABC 的外接圆的半径为13cm.方法总结:由外心的定义可知外接圆的半径等于OB ,过点O 作OD ⊥BC ,易得BD =12cm.由此可求它的外接圆的半径.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4题 探究点三:反证法用反证法证明:一个圆只有一个圆心.解析:反证法的步骤中,第一步是假设结论不成立,反面成立,可据此得出假设与已知定理矛盾,进而得出答案.证明:假设⊙O 有两个圆心O 及O ′,在圆内任作一弦AB ,设弦AB 的中点为P ,连结OP ,O ′P ,则OP ⊥AB ,O ′P ⊥AB ,过直线AB 上一点P ,同时有两条直线OP ,O ′P 都垂直于AB ,与垂线的性质矛盾,故一个圆只有一个圆心.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了反证法,解此题关键要懂得反证法的步骤.反证法的步骤是:(1)假设结论不成立;(2)从假设出发推出矛盾;(3)假设不成立,则结论成立.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9题 三、板书设计 1.确定圆的条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2.三角形的外接圆经过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3.反证法证明的一般步骤 (1)反设;(2)推理;(3)结论.教学过程中,强调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它是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在圆中充分利用这一点可解决相关的计算问题。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1《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4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1《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4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1《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圆的基本性质》是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7.1节的内容,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如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圆上任意两点与圆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问题引入圆的概念,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知识,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的概念和性质,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圆的定义,了解圆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和圆心的性质。

2.圆的性质的证明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概念和性质。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圆的性质。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际问题,用于导入和讲解。

2.准备圆的性质的PPT,用于呈现和讲解。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圆相关的图片,如圆形的桌面、轮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可以称为圆?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圆的定义和性质,如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圆上任意两点与圆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等。

同时,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性质。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1《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8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1《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8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1《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8一. 教材分析《圆的基本性质》是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7.1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包括圆的定义、圆的半径、圆心角、弧、弦等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圆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代数和几何知识,对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圆的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圆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定义、圆的半径、圆心角、弧、弦等概念。

2.掌握圆的性质,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和性质。

2.圆心角、弧、弦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圆的性质。

2.问题引导: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己探究和发现圆的性质。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制作相关的PPT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用于讲解圆的性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圆的定义和性质。

例如:在一个圆形操场跑步,为什么每次跑的距离都是一样的?引导学生思考圆的性质。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圆的基本性质,包括圆的定义、圆的半径、圆心角、弧、弦等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对这些概念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教材中的实例,验证圆的性质。

每组选取一个实例,进行讲解和展示。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难度可以适当增加,以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圆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1《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3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1《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3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1《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圆的基本性质》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圆的性质,包括圆的轴对称性,以及半径、直径、弦等的基本性质。

这些性质对于学生深入学习圆的方程、圆的相交、圆的切线等知识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轴对称图形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圆的性质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圆的性质,并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加深对圆的性质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圆的轴对称性,掌握圆的半径、直径、弦等的基本性质。

2.能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轴对称性。

2.圆的半径、直径、弦等的基本性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圆的性质。

2.利用实验、探究等活动,加深学生对圆的性质的理解。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几何模型,如圆模型、尺子、量角器等。

2.准备相关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自行车轮子为什么是圆的,地球为什么是圆的等,引导学生思考圆的性质。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和几何模型,展示圆的轴对称性,以及半径、直径、弦等的基本性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总结出圆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尺子、量角器等工具,测量圆的半径、直径、弦等,验证圆的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圆的性质的理解。

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圆的面积、周长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圆的性质,强调重点和难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圆的性质。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4.2《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4.2《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4.2《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的基本性质》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4章第2节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圆的方程及其应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掌握,为后续学习圆的方程和其他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圆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如点、线、面的基本性质,对图形的变换有一定的了解。

但圆的概念和性质较为抽象,对学生来说是新的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圆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圆的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基本性质;2.学会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4.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及其性质;2.圆的方程及其应用;3.圆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圆的性质;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圆的性质和图形变换,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3.采用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注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2.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课堂练习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自行车轮子、地球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的共同特点,从而引出圆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介绍圆的定义,讲解圆的基本性质,如圆的轴对称性、中心对称性、旋转对称性等。

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圆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圆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如: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圆?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4.巩固(10分钟)对圆的性质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1《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1《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1《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的基本性质》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包括圆的定义、圆心和半径的概念、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示,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圆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对于图形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的一些基本性质,如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去发现和理解圆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心和半径的概念。

2.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和性质。

2.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发现法和动手操作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从而发现圆的性质;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加深对圆的性质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黑板和粉笔。

3.圆规和直尺。

4.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什么是圆?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圆?”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展示圆的定义和性质,如圆心和半径的概念。

同时,用图示和实例来说明圆的性质,让学生直观地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用圆规和直尺画圆,并测量圆的周长和面积。

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加深对圆的性质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用PPT课件呈现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回答。

题目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和填空题,内容主要涉及圆的定义和性质。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圆的性质有哪些应用?可以举例说明。

通过联系实际,让学生了解圆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圆的定义、圆心和半径的概念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4.2《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4.2《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4.2《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的基本性质》这一节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直径等。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圆的相关知识,为后续学习圆的方程、弧、扇形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的一些基本性质,如圆心角、弧、扇形等,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举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基本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学会使用圆规和直尺画圆,并能理解其背后的几何原理。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使用圆规和直尺画圆的方法和原理。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圆的基本性质。

2.使用几何画板或者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性质,增强空间想象能力。

3.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几何画板或者实物模型,用于展示圆的性质。

2.准备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车轮、地球等,引出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什么是圆?圆有哪些基本性质?”2.呈现(15分钟)通过几何画板或者实物模型,展示圆的基本性质,如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直径等。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理解圆的性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用圆规和直尺尝试画圆,并解释其背后的几何原理。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展示和讲解。

4.巩固(10分钟)针对圆的基本性质,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圆与其他几何图形的关系,如圆与圆、圆与直线、圆与多边形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圆是初中几何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本节通过第一课时建立圆的概念,认识圆的轴对称性与中心对称性。

讲解时将观察与思考、操作与实践等活动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

第二课时加深学生对弦、弧之间关系的认识,掌握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

教学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来发现结论,再通过推理的方式说明结论的正确性。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最终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利用现代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探索与分析,讨论与归纳等数学活动是学习的主要方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在图形中准确识别圆、圆心、半径、直径、圆弧、半圆、等圆、等弧等;
2.认识圆的对称性,知道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3.能说出等弦、等弧之间的关系,能灵活运用垂径定理及逆定理进行有关计算和证明。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抽象和建立圆的概念、探究圆的对称性及相关性质的过程,熟记圆及有关概念;
2.通过折叠、旋转的动手实验,多观察、探索、发现圆中圆心、弧、弦之间的关系,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各种方法;
3.利用圆的对称性通过折叠来发现垂径定理,充分体验探索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揭示与圆有关的本质属性;
(2)垂径定理探索及其应用。

难点:垂径定理探索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观察与思考
观察汽车和皮带转动轮的视频或图片
提问:车轮是什么形状的?
生:圆形(问题简单,一起回答)
教师又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呢?难道不可以做成别的形状,比方说三角、四边形等?”
生:“不能!”“它们无法滚动!”
出示小人骑不同轮子小车的课件
师:那我们这样吧,把轮子作成椭圆的,可不可以,同时在黑板上画一椭圆。

生:不行,这样一来,车子前进时,就会一忽儿高,一忽儿低。

教师再进一步启发:为什么做成圆形就不会一下高,一下低呢?
学生思考,同桌讨论,并回答:
因为车轮上的任何一点到轴心的距离都相等的。

二、大家谈谈
同学们知道怎样画出一个圆么?你都有哪些方法
学生畅所欲言,然后老师动画演示画圆的过程,总结圆定义并板书。

平面上到定点O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定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圆的半径。

以O 为圆心的圆,记做⊙O ,读作:圆O 。

几个概念:
1.弦和直径.
利用上述图形,让学生任意连结圆上两点,就得到一条线段.指出:连结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如线段CD ,AB ,EF ,DF 都叫做⊙O 的弦.(如图2)
进一步指出:图中弦AB 经过圆心O ,我们把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最后让学生观察,得出: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2.弧.
继续观察图2,发现,连结圆上任意两个点可以得到一条弦。

同时,这两个点还将圆分成两部分,我们把每一部分叫做圆弧,即: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

用符号“⌒”表示,如以C 、D 为端点的弧,记做CD ⌒。

继续引导学生观察会进一步发现,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我们把它叫做半圆;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如图中的弧CED ⌒,ECF ⌒等,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

如图中的CD ⌒,EF ⌒
等。

3.等圆.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圆叫做等圆,半径相等的两个圆是等圆.(用投影或电脑演示圆重合的过程,图3)
4.等弧.
电脑或投影演示两段弧重合的过程,指出: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做等弧.
概念辨析:
1.直径是弦,弦是直径.这句话正确吗?(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强调:直径是弦,但在一般情况下弦不是直径,只有在弦经过圆心时,这弦才叫做直径.
2.半圆是弧吗?弧是不是半圆?(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强调:半圆是弧,但在一般情况下弧不是半圆,只有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的两条弧才是半圆.
3.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吗?为什么?(学生口答)
教师强调:长度相等的弧不一定是等弧,等弧必须是在同圆或等圆中的弧.(教师用两根长度相等的铁丝,变成弧度不同的两条弧加以比较,此难点很容易被突破)
三、一起探究
1.让学生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以O 为圆心画一个圆,将这张纸片沿过点O的直线对折,你发现了什么?
2.将一个圆绕圆心旋转180°后,是否与原图形重合?这能说明什么事实?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探索圆的对称性。

结论:圆是轴对称图形,过圆心的每一条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圆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圆心是它的对称中心。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圆及圆的有关概念,我们做如下练习。

指出图中所有的弦和弧:
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圆中的弦与弧,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观察与思考
让学生做如下操作:
在两张半透明的纸上,分别画出半径相等的⊙O1,⊙O2及相等的两条弦AB,CD,,把两张纸叠放在一起,使⊙O1与⊙O2重合,固定圆心,将一张纸绕圆心旋转适当角度,使弦AB和弦CD重合。

回答:»AB与»CD是什么关系?
思考:(1)在等圆中,如果两条弧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弦相等吗?
(2)在同圆中,相等的弦所对的弧相等吗?等弧所对的弦呢?
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通过动手发现弦、弧之间的关系: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弧所对的弦相等;相等的弦所对的优弧和劣弧分别相等。

三、一起探究
(1)在纸上画出一个圆,并画出任意一条直径及与该
直径垂直的一条弦;
(2)将⊙O沿CD所在的直线对折,哪些线段重合?哪
些弧重合?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分成小组动手操作,总结得出的结论,并尽力证明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

四、大家谈谈
如图,⊙O的直径CD交弦AB(不是直径)与点E,AE=BE。

1.你认为CD与AB垂直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总结性质。

结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

五、巩固练习教材P6练习1,2
六、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什么?你对弦与弧都有了哪些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