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人们偏好关注负面新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学生实践报告书

理学院

11级数信三班

2011年 10月 11日

目录

1对猎丑的现象的解释,选题的意义2整个调查的概况

3小组成员各自对该现象的看法

4调查问卷及问卷的解剖

5通过调查后感想

1对猎丑现象的解释及选题意义

由于猎丑现象的普遍,我们小组对此现象做出了研究和揭示。

先解释什么是猎丑现象,本人查过新华在线字典,并没有给出相应的解释。所以在此本人给出自己的解释。

猎丑是一个组合词,猎是指人的一种具有强烈欲望的追击,丑是指泛指一类丑,傻,奇,异,不雅的事情。而猎丑现象就是指人逐渐有一种畸形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标准,喜欢去看或者是说偏向看那些“丑”的事情。

为什么这个现象值得我们研究和揭示?原因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全球化,越来越多的人会去关注这个世界发生什么事。在当今社会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报纸,手机,电脑,电台等等方式去接触这个社会的每一件事。但本人发现人们对“丑”事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从而本人认为社会越来越趋向于病态和不安。所以需要揭示这个现象,希望能改变一小部分人的观念。

2整个调查的概况

基本思路

本课题试图以对华南理工大学内部学生调查为支撑,对已有的材料进行整合与分析,运用讨论、举例论证、研究等手法,探讨当代大学生对猎丑的现状的看法。

进度计划

1.时间:10月1日——10月11日

1.1调查问卷的设计阶段(2009年10月1日—8日)主要负责人周泽杰。

1.2调查阶段(2009年10月8日)主要完成人为课题组成员。只对本学院数信3,4班进行问卷调查)。

1.3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阶段(2009年10月10日)主要完成人为课题组成员。

1.4、研究报告撰写阶段(2009年10月11日)

实践报告——《猎丑》主要完成人为课题组成员。

1.5提交研究成果阶段(2009年10月12日)

2.地点:华南理工大学南校区

具体过程

9月29日小组会议组长将老师要求和总调查活动要求告诉成员,成员初次交流,确立猎丑主题。并配合组员各自工作。

10月1—7日交流组长与各成员积极通过网络积极探讨对策和各自对该命题的感想和感悟。

10月8-9日调查问卷组长与组员研究决定进行对调查问卷的制作,派发。

10月10日分析组长与组员进行对调查问卷的整理和分析。

10月11日成果组长与组员共同完成电子版。

3小组成员各自对该现象的看法

猎丑调查

周泽杰

美国尼尔森发布了一份亚太各国网民的用户习惯报告,称在整个亚太地区,中国网民最喜欢发布负面产品评论,也只有中国网民发表负面评论的意愿超过正面评论,约有62%的中国网民表示,他们更愿意分享负面评论。而全球网民的这一比例则为41%。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上周的调查显示,对于尼尔森这一调查结果,41.3%的中国网民明确“认同”,41.9%的网友认为批评性言论更有价值;35.6%的网友认为负面评论多表明中国网民维权意识增强。上述调查只是将网民发表“负面评论”的习惯局限在商业消费领域。

在百度中输入“凤姐”,系统找到相关网页约28000000篇。百度百科中也已有精确词条“凤姐”。多么轰动的一位时代造就的人物啊!我无心为凤姐

再造势,也不认同其一切豪言壮语,行风作势。

另一个方向看点

为什么会有“坏消息综合症”?不少人把问题归咎于“社会的不完美”:因为社会不完美,因为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到处都是坏消息,于是就有了“坏消息综合征”——这是比“坏消息综合症”还流行的一种思维,它迎合了大众愤世嫉俗、不满现实的愤懑情绪。同时,这种思维也很偷懒,其本身就陷入了“坏消息综合征”的思维悖论。

其实,说“中国人患上了坏消息综合症”,只是一种幻觉,一个伪问题——哪里只是中国人偏爱坏消息?哪个国家的人都偏爱坏消息。许多人视美国为“最不坏、最接近完美的社会”,可看看美国的报章,他们报纸上的坏消息和负面新闻,他们的暴力、凶杀、灾难比我们多多了。他们的网络上充斥着更多的负面评论和耸人听闻的消息。不仅美国,全世界的报章和网络都如此,每个国家的人对坏消息都比对好消息有更强烈的兴趣。这不是一句“中国社会不完美”可以解释和涵盖的。没有一个社会是完美的,甚至较完美的社会比不完美的社会“坏消息综合症”更厉害。

为什么人们会有“坏消息综合症”呢?因为人性,人骨子中那种与生俱来的自私自利,决定着他们偏爱坏消息。“坏消息综合症”首先源于“人性的不完美”。

这样自我反思、自我批判的归因是多数人不愿意面对的。人们似乎更喜欢扮演成一个被逼无奈的受害者,习惯于把问题推给别人和外在,而缺少自我反省。“坏消息综合症”就是如此,我们人性中的自私,使我们更愿意接受坏消息,更喜欢消费坏消息中的暴力和血腥、在负面新闻中当轻松的旁观者、在坏消息中享受那种置身事外的幸运感、以坏消息滋养某种愤懑的情绪和阴暗的欲望。

这样的归因可能会降低人那高贵的形象,可人性本就没有那么高尚,而是充满了阴暗和委琐。人作为生物与生俱来的自私,已经成为共识,那自私为什么导致偏爱外在的坏消息呢?因为坏消息虽然对别人是不利的,对听到坏消息的人却是有利的。

其一,通过坏消息来获得相对的幸福感。听到“别人的处境比自己更坏”,会比听到“别人过得比自己好”更能获取一种隐隐的快慰。网络戏言,得知你过得不好我也就安心了——其实是真实的人性体现。

其二,坏消息可以有助于一个人释放压力。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起码可以将那些坏消息拿出来安慰自己,自己已经很幸运了;当失败的时候,可以用坏消息为自己推卸责任,将不满都推给外在环境,社会环境这么恶劣,失败不是我的错。买不起房、娶不好媳妇、创业失败,所有这些压力都可以通过坏消息来消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