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50例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50例[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慢性浅表性胃炎100例,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组)50例,西药雷尼替丁治疗(对照组)50例。结果中西药结合治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第6版全国医学类专业统编教材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上腹疼痛或不适,上腹胀,早饱,嗳气,吐酸,烧心,恶心,舌红、苔白厚,脉弦数等。(2)胃镜下可见红斑,呈点状、片状或条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出血斑、糜烂、胆汁反流等。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幽门螺杆菌等治疗2周,口服药物:克拉霉素250mgqid,甲硝唑片0.2qid,奥美拉唑20mgbi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自拟疏肝和胃、调和气血方治疗。处方:柴胡10g,砂仁3g,白芍20g,厚朴12g,茯苓20g,炙甘草6g,陈皮10g,半夏12g,黄连6g,干姜6g,吴芋3g,元胡10g,代赭石12g,牡蛎12g,三七6g。每日1剂,水煎服,每天2次,每次约150ml。治疗30d后观察疗效。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公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拟定。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病理性改变消失;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发现胃黏

膜病变明显好转;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但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病变无明显变化;无效:临床症状及胃镜检查结果较治疗前均无改善。

2.2 结果见表1。

表12组临床症状疗效和病理组织学比较例(%)

治疗组与比较对照组*p<0.05。

3 讨论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胃痞”、“嗳气”、“吐酸”等范畴。其病位在胃,但与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有关。胃为六腑之一,六腑以通为用,以通为顺,以降为和。肝失条达,肝气横逆犯胃,脾胃受损,纳运失调,形成食积、湿热、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阻滞中焦气机,脾胃升降失司,导致胃肠运动功能紊乱,出现上腹疼痛、痞满、纳呆早饱、泛酸、嘈杂等一系列主要症状。治当调理肝胃气机为主。肝气舒畅、气机条达则脾胃升降有序,脾气得升而胃气得降,运化健全。故以舒肝和胃为主要治疗大法,辅以西药根治幽门螺旋杆菌,避免长期服用西药产生药物依赖性和毒副作用。笔者所拟疏肝和胃、调和气血方旨在疏肝和胃、理气和血、通腑止痛。方中厚朴、陈皮理气和胃化湿,为脾胃宣通疏利的要药;柴胡疏肝理气解郁、干姜温中和胃暖脾、元胡行气活血止痛;白芍、甘草柔肝缓急止痛,代赭石、半夏降气和胃止呕,黄连清热燥湿、少用厚肠胃,与干姜配伍,一寒一热,一辛一苦,起到调其寒热,复其升降之功。吴芋既能舒肝又能和胃降逆,与黄连配伍,辛开苦降。牡蛎制酸镇静,茯苓健脾渗湿化痰,砂仁醒脾和胃,三七活血

化瘀,改善胃肠血液循环。全方配伍寓行气、活血、消痰、祛湿、除痞,消胀,对胃肠平滑肌有双重调节作用,既能兴奋胃肠,使蠕动增强,又有降低平滑肌张力和解痉作用,以及有抗炎和抑制胃液分泌及镇静、镇痛作用,诸药相配,升降结合,寒温并用可使中焦气机通畅,脾胃升降有序。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此类药物能增强胃肠蠕动,加快胃排空,利于胃肠减负及康复[2]。诸药合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奏疏肝和胃,理气和血止痛之功。

临床观察表明,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上疗效满意,说明疏肝和胃、调和气血方确能保护胃黏膜,促进组织修复,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能使慢性浅表性胃炎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

[2] 文荣群,高国仿,王跃华等.五香暖胃颗粒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学院学

报,2006,8(2):18-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