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中的设计》读后感
读完了设计中的设计,说实话,我不是很明白,或许是理解的不够透彻!里面的很多东西不是很明白。
不过,艺术,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通过生活的方式表现出来,在生活中会有很多的方面涉及到设计,可以说生活离不开设计,而设计也是为生活而服务.
人们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创造很多东西为自己服务。设计,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
原研哉回顾了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并且策划了“RE-DESIGN ——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展览,通过与许多设计师的互动一起来思考设计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在设计实践中,原研哉试图建立一种信息建筑的思维方式,让平面设计不仅能作用于人的视觉,而且能够触动人的所有感官。作为日本著名品牌“无印良品”的设计委员,原研哉以“无中生有”的理念为圭臬,凸现了“无”的力量。同时,作为一名非常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他也把引导消费欲望作为自己的任务之一,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想想我们曾经为之赞叹的那些古人留传下来的美丽器物吧,它们的巧夺天工令今人心驰神往,无法想象在那样一个时代如何会有这样的“设计”。但在当时,这也不过是人们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而做的努力吧。生活是最残酷的淘洗,只有适合生活的器物,才能代代相传,躲过漫长时日的侵袭。而
艺术也好,文明也好,借着这些物质存在,才为我们所感知、认识、欣赏、继承。
“信息构筑”的设计也是广义上的“信息设计”:“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与洞察能力”。这句话或可代表作者的“设计观”,设计是我们观察和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原研哉对设计的认知中心,一切都是以“建筑”为核心而生发出去的,作者曾说过:“建筑是综合一切的最高水平……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纺织品设计等只不过被看成被建筑统一前的低水平的、被切割成片的小房间而已”。正是这种设计观直接决定了作者对“设计”内部的理解,如果说在杉浦康平这里,设计之所以成为设计是最重要的,在“作品”里找到“造型”的源头,在天地人的“形式”里找到共鸣的造物方式;原研哉更关注的是“信息”的形态,他的“设计”是一个信息流动的“黑箱”,即设计学是一种潜在的“交流学”
设计是信息传达的一个端口,设计师似乎是站在这个端口的守望者。在“设计中的设计”,或者是作者的一个开放性的黑箱,它暗示着你,你不要挖空心思去思考黑箱内部的结构,是文化性、民族性、时代感、艺术规律,这些设计元素通通都在黑箱里面,设计品只是在完成一种信息的交流,设计自身也是“信息之美”绽开的花朵。
《设计的觉醒》读后感
书中的文章都不长,大多数介绍设计作品的书或文字,都采取直线式的介绍方式。某位设计师,a,b,c,d一步步走下来,然后有了最后的设计作品。但凡写过简短的作品介绍的人都清楚,这种介绍方式,看似是条理清晰,符合逻辑的,当然这也是由于各种(潜在)甲方的限制,却不一定能反映出设计过程中所受到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过程中的随机性。不过,我以前所接触的各种书、杂志,大多是这样了。也曾感叹过,其实它们并没有展示出,或教给我真实的思考和设计过程。因为我只看到那只结成的苹果,以及其所在的那枝枝干,以及部分根茎等。但是看不清整棵供给养分的大树,更不知土壤、大气等环境。
之前对田中先生的作品,也只是肤浅的知道那些特征鲜明的几何形。但这本书为我展示了其后的大树。正所谓“未知的已知”。先生回想着他从小观看歌舞伎的日子,借品茶、品尝料理、介绍他认为是“日本设计之源”的琳派绘画等娓娓道来令他醉心的日本美学和其与西方美学的异同。(这让我非常希望能去京都做一次深度游!)文中多次探讨西学东渐对日本战后社会发展的诸多影响,以及国际化背景下日本设计何以体现独特的日本文化。这对国内当前的设计行业发展状况也很有借鉴价值。其中很多问题和想法,也常浮现在自己头脑里。读时觉得自己很被理解,时而又豁然开朗。先
生活体验与设计思考的高度融合令人佩服和羡慕。“设计师工作的原点是观察。”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读完一段一抬头,觉得眼睛似乎变亮了,耳朵也更灵了,感官放大,头脑也自由起来,好像事物若隐若现的关联马上就可以一一呈现在面前。而一处意外的关联往往会成就一个设计灵感。只是,这感觉转眼即逝了。
田中先生文笔朴实细腻,字里行间透着令人陶醉的淡淡香气。总之这是本很叫人享受的书。
《设计思维》读后感
这本书主要内容与设计沟通和创新策略相关。从中我学习到了许多以前没有学到的,并认识到设计并不只是单纯的把产品设计出来就成功了。因为设计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这本书告诉我们设计思维存在于从客户委托到设计完成这一过程的每个阶段。客户提出的任何设计要求都可以有许多解决方案,而且它们在创新型、实用性和预算等方面都各有不同。
鲍勃•吉尔曾说过“你是不能把设计握在手里的,因为它不是一个实物,而且一个过程,一个系统,一种思维”所以设计进程中需要高度的艺术创新,但在某种程度上,设计又受到一定的制约。当设计是一项为经济利益及创意目标服务的活动时,创造力是非常重要,因为设计师的创造力往往影响产品的外观,使顾客对产品有一定的认识,发现产品的价值。从这个认识和价值的发现影响的是企业或公司的业绩。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设计师的创造力,从而使自己的产品能更好受到广大群众接受。
在设计进程中可以被划分为七个阶段:定义、调研、构思、打样、精选、实施和总结。这是思考的阶段。
第一阶段定义。即问题所在。通常包括制定或接受设计任务书,设计任务书主要介绍客户对于设计工作的要求。这些简单或复杂的要求可以采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表达。一份
设计任务书包含一个可以通过设计实现的具体目标。也有可能提出多种条件。第二阶段调研。调研内容的主要来源是反馈信息。针对具体的目标人群,这些反馈信息提供了基本的设计出发点,即什么有效以及什么无效。第三阶段构思。设计师采用不同的创意方法。构思这些方法可以是头脑风暴法和思维速写法。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体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它同时有助于在构思阶段产生解决方案。第四阶段打样。打样使设计团队和客户能够更好地理解设计概念。从而明确设计的实际外观和触觉品质。第五阶段精选。精选阶段的重点是在所提交的设计方案中确定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并进行优化。关键决策标准是目标适应性。因为单一的设计方案是很难满足任务书中所有要求。它只是侧重解决某一领域的问题。第六阶段实施。实现符合设计任务书的方案。设计团队通常在此阶段提供项目管理。以确保最终结果符合设计预期目标,并有效地控制项目时间和预算。这个阶段于最终向客户交付成品时估算。第七阶段。在这一阶段是设计进程所产生的问题中总结提高。客户可能会开始找寻或收到目标受众的相关反馈信息。从而设计公司也可以了解到用户与设计的回应情况。
价值是设计中经常使用的术语。可以通过几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对价值进行衡量。然而,在设计思维领域,我们所关注的是设计为客户所创造的价值,这更加难以衡量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