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的综合防雷技术及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物的综合防雷技术及应用
雷击是一种自然现象,它的巨大能量众所周知。几个世纪来,人类对雷击的破坏性的研究、探索和采取预防的措施,已经有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理论。从EMC (电磁兼容)的观点来看,防雷保护由外到内应划分多级保护区。最外层为0 级,是直接雷击区域,危险性最高,主要是由外部(建筑)防雷系统保护,越往里则危险程度越底。保护区的界面划分主要通过防雷系统、钢筋混凝土及金属管道等构成的屏蔽层而形成,从0 级保护区到最内层保护区,必须实行分层多级保护,从而将过电压降到设备能承受的水平。一般而言,雷电流经传统避雷装置后约有50% 是直接泄入大地,还有50%将平均流入各电气通道。
总体防雷原则是:
1. 将绝大部分雷电流直接接闪引入地下泄散(外部保护);
2. 阻塞沿电源线或数据、信号线引入的过电压波(内部保护及过电压保护);
3. 限制被保护设备上浪涌过压幅值(过电压保护)。
这三道防线,相互配合,各行其责,缺一不可。
一、建筑物的综合防雷技术应用
(一)铁路站场铁路站场直击雷防护重点区域是通信楼、信号楼和户外岔群咽喉区设备。
1. 通信楼直击雷防护
利用通信楼附近的高约45 米微波塔,在塔顶上安装IF3 避雷针,避雷针安装高度超出塔顶2.5米。经计算,避雷针对地面的保护半径可达119米。引下线采用截面大于12mm X
4mm 的镀锌扁钢。防雷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小于1 欧。
2. 信号楼直击雷防护
利用被保护建筑物信号楼,高度约为10米,在信号楼顶部安装IF3 避雷针,针的安装高度超出楼顶 5 米。经计算,保护半径可达109 米。楼顶预埋350mm X 350mm X 10mm 厚钢板,便于焊接避雷针底座,从底座延相反方向焊接引出两条引下线,引下线采用大于8mm 的圆钢沿楼外墙引下入地,与楼的接地环相连。防雷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小于 1 欧,将避雷针与接地装置贯通。
3. 户外岔群咽喉区直击雷防护
铁路站场岔群咽喉区的特点是设备分布较为集中,岔群咽喉区段长度约145米,在岔群咽喉区附近各建立12 米高的铁塔,塔顶安装IF3 避雷针。经计算,保护半径可达111 米。引下线采用截面大于12mm X 4mm 的镀锌扁钢。防雷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小于10 欧。
(二)民用机场民用机场的防雷和防雷击电磁脉冲和内部过电压的保护的设计与施工既要可靠地设计建筑物外部的防雷击装置,又要完善考虑建筑物内部的大量电子信息设备的防雷击电磁脉冲和内部过电压的保护。下面讨论设计中的一些要点。
1 .外部避雷系统
在机场重要的第一类和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接闪器以普通针、带、网相结合为主。如建筑物本身无法实施普通的避雷技术措施,可采用国外先进的E.S.E 提前放电避雷针。在
防雷建筑物的外防雷系统的设计时,应实现总等电位连接和联合接地。考虑实际应用效果,引下线可考虑使用焊接的主承重柱内的钢筋引下线逐点检查核实。
2. 建筑物内部防雷击电磁脉冲和内部过电压保护的设计
应特别重视对由低压电缆引入的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依据GB50057 . 94《建筑物防
雷设计规范》和IEC61312 —1《防雷电电磁脉冲设计的一般原则》以及相关国家、行业标
准,对于安装有大量电子设备(引入PE 线的金属外壳I 类耐过压水平用电设备,依据
IEC664-1)的低压配电系统,根据防雷分区的定义结合等电位连接的作法,对其防雷电电磁脉冲进行分级设计[4] 。
二、测报工作中防雷技术的应用
(一)水文测报系统水文报汛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在时间上没有选择的余地。水文缆道架设地野处,加之缆道的主索、工作索等均是钢材,属导电体,易受雷击,为不影响水文测验,必须对缆道进行防雷避雷设施建设。
1. 水文缆道设施防雷避雷
水文缆道跨度较小,可采用避雷针防雷;跨度较大时,避雷针则无法兼顾整个跨度缆道,采取避雷线的方式避雷。在缆道主杆上端架设一个高3m 以上的避雷塔,然后在避雷塔安装避雷线,使避雷线、钢支架用扁钢与地网连接。要求避雷线采用截面积不小于35mm2 的镀锌钢绞线;引下线优先采用直径不小于8mm的圆钢,地网电阻不大于 4 Q。缆道感应雷的
防护主要是依靠电源防雷,信号防雷,合理的地网铺设等措施可减少或杜绝感应雷的影响。
长江委水文局上游局的大多水文站均采用在左右岸钢支架上端架设一个高3〜5m的避雷塔,
安装避雷线,并与地网连接,防雷避雷效果明显。
2. 水位、雨量仪器防雷避雷
采用防雷针、引下线、地网的防雷系统来防止水位、雨量仪器直接雷击。由于水位、
雨量观测在野外进行,其观测的设备——雨量筒、卫星天线、太阳能板都安装在自记井顶部(自记井顶部最大直径不超过2m),因此,避雷针也只能安装在自记井顶部。假如卫星天线的
高度为1.0m,当避雷针高度则为 2.7m时,可将天线置于以避雷针为圆心、半径约3m的有效保护范围内(避雷针的保护角度按60°算,避雷针最好安装在海事卫星天线的东北方向,因西南方向为卫星登陆方向)。
为避免电源线将感应雷传入仪器,采用太阳能电池浮充供电。水位、雨量信息传输的信号线采用屏蔽线,将信号线通过PVC 套管从地下引入报汛站,报汛站通过PSTN 或网络将水位、雨量信息传送至水情分中心,报汛站还可通过备用信道——海事卫星(或北斗卫星)直接将水位、雨量信息发送至水情分中心。
3. 水情分中心防雷系统
水情分中心一般都建设在大、中城市。地理、地质条件都给地网的布设增加了困难,但避雷针的安装严格按照60 度保护角的要求安排避雷针与卫星天线、太阳能板的距离。
(二)天气雷达天气测报系统雷达的施工建设工作中同样需要考虑防雷避雷,科学工作者在建设思茅新
一代天气雷达中应用了特别的综合防雷技术,并对具体设计工作做了报道与分析。
1. 接闪
采取了避雷针、带组合保护的方式:既在雷达探测楼顶部距天线罩外缘 3.5m 处等圆周、等间距安装4棵等高10m的玻璃钢避雷针,并沿屋面女儿墙顶部安装架空高度为0.3m的避雷带,使雷达天线和建筑物处以避雷针、带组合保护的直击雷防护区。
2. 屏蔽
采取了沿机房四周墙体及窗框敷设150cm x 150cm的金属屏蔽网格,把机房内电气设
备“包围”起来,并做好各类设备外露可导电部件的接地,使室内雷达设备处以第一、二、三层屏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