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治疗多动症的方法及策略
多动症教学方法
![多动症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2ee3795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ff.png)
多动症教学方法
多动症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心理教育:多动症的患者会出现情绪不稳定、冲动任性、学习困难等症状,容易出现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因此患者需要进行心理教育,多给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能够使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对疾病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
2. 行为干预:行为干预主要是对患者的良好行为进行奖励,对不良行为进行惩罚,可以提高患者的自信心,也能够减少不良行为的出现。
3. 认知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主要是通过认知行为治疗,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能够减少疾病发作的次数。
4. 学校干预:学校干预主要是对多动症的患者进行心理教育和行为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学习能力,同时也能够减少疾病的发作。
5. 药物治疗:多动症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哌甲酯、托莫西汀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改善注意缺陷、多动、冲动的症状。
请注意,这些方法都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如果患者的症状比较严重,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心理科,配合专业的医生进行治疗。
多动症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多动症心理健康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ceda94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a4.png)
多动症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标题:多动症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多动症是什么,以及其症状及影响;2. 掌握多动症治疗的方法和策略;3. 培养学生关心身边多动症儿童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多动症?a. 多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b. 多动症的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坐定、健谈等。
2. 多动症的影响:a. 学术成绩下降;b. 社交困难;c. 自卑和焦虑等情绪问题。
3. 多动症的治疗方法:a. 行为疗法:通过行为训练和纪律培养来控制多动行为;b. 药物治疗:如甲基苯丙胺等药物;c. 家庭支持和教育:父母和老师的支持对多动症儿童至关重要。
4. 多动症儿童的日常管理策略:a. 设定规则和时间表;b. 给予积极的奖励和鼓励;c. 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
5. 如何与多动症儿童相处:a. 学会倾听和包容;b. 尽量避免批评和责骂;c. 给予理解和支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和多媒体展示,介绍多动症的相关知识;2. 讨论:让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多动症的看法和经验;3.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多动症儿童,体验其日常生活和困难;4. 小组活动:组织小组活动,共同探讨多动症的治疗方法和管理策略;5. 视频展示: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多动症患者的实际情况。
四、教学评估:1. 知识检测:通过考试和作业,检测学生对多动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实践评估: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和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其实际应用能力;3. 反馈评估: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意见,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多动症相关的教育书籍和资料;2. 多媒体: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3. 社会资源:邀请多动症专家或访谈多动症患者。
六、教学安排:本教案可作为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一部分,时间为2-3课时。
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和安排。
七、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多动症及其治疗方法,培养对多动症儿童的关心和支持,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幼儿园多动症儿童帮助教案
![幼儿园多动症儿童帮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57ac57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bc.png)
幼儿园多动症儿童帮助教案教案:幼儿园多动症儿童帮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多动症儿童的成因和特征。
2.掌握适合多动症儿童的活动和游戏。
3.提高幼儿教师对多动症儿童的理解和关爱。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多动症?2.多动症的成因和特征。
3.适合多动症儿童的活动和游戏。
三、教学重点1.理解多动症的特征和教学方法。
2.掌握适合多动症儿童的活动和游戏。
四、教学难点1.如何提高幼儿教师对多动症儿童的理解和关爱。
2.如何针对多动症儿童的不同需要进行教学。
五、教学方法1.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2.互动式的教学交流3.游戏式的教学体验六、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多动症儿童照片、视频等资料,介绍什么是多动症。
2.引入通过教育儿童认识多动症特征,如: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等等。
3.主体(1)讲解多动症的成因和特征。
通过介绍多动症儿童的神经、生理和遗传原因等知识,让幼儿教师们了解多动症儿童的特征和表现方式。
(2)讲解适合多动症儿童的活动和游戏。
针对多动症儿童的特征,介绍一系列适合他们的活动和游戏,包括:运动类游戏、语言类游戏、视觉类游戏等等。
(3)教育幼儿教师如何与多动症儿童互动。
通过讲解多动症儿童的特殊需求,让幼儿教师了解多动症儿童的内心世界和需求,引导他们与多动症儿童展开有效的互动和交流。
4.总结通过总结,让幼儿教师再次认识到多动症儿童的需要和教学方法,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关注和帮助多动症儿童。
七、教学评价1.对幼儿教师对多动症儿童的了解程度进行评估。
2.通过教育幼儿教师设计教学方案的方式,对多动症儿童的能力及进步进行评价。
八、教学资源1.资料多动症儿童照片、视频等资料。
2.教学设备适合多动症儿童的运动器材和游戏用具。
九、课后延伸1.幼儿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随时观察多动症儿童的表现和进步情况,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方法。
2.教育多动症儿童的家长,提高他们的认识和理解,对多动症儿童进行有效的关爱和支持。
十、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通过介绍多动症的成因和特征,让幼儿教师更好的了解多动症儿童,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针对多动症儿童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自身的潜能。
有效抑制活动中多动幼儿的几点策略
![有效抑制活动中多动幼儿的几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b871e5d0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23.png)
有效抑制活动中多动幼儿的几点策略江苏省昆山市千灯中心幼儿园陈丽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行为问题。
本症有两大主要症状,即注意障碍和活动过度,可伴有行为冲动和学习困难。
通常起病于6岁以后,学龄期症状明显,随年龄增大逐渐好转。
部分病例可延续到成年。
表现为:(1)注意障碍(又称注意缺陷障碍):注意障碍为本症最主要的表现之一。
患儿主动注意减退,被动注意增强,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易受环境的干扰而分心。
注意对象频繁地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
做作业时不能全神贯注,做做玩玩,粗心草率。
做事有始无终,常半途而废或频繁地转换。
做作业拖拉,不断地以喝水、吃东西、小便等理由中断,做作业时间明显延长。
有些患儿表现为凝视一处,走神,发呆,眼望着老师,但脑子里不知想些什么。
老师提问时常不知道提问的内容。
注意障碍是本症必须具备的症状。
(2)活动过度:活动过度为另一常见的主要症状。
表现为明显的活动增多,过分地不安静,来回奔跑或小动作不断,在教室里不能静坐,常在座位上扭动,或站起,严重时离开座位走动,或擅自离开教室。
话多,喧闹,插嘴,惹事生非,影响课堂纪律,以引起别人注意。
喜观玩危险的游戏,常常丢失东西。
多动有两种类型:一是持续性多动。
患儿的多动性行为见于学校、家中等任何场合,常较严重。
二是境遇性多动。
多动行为仅在某种场合(多数在学校),而在另外场合(家中)不出现,各种功能受损较轻。
(3)冲动性:情绪不稳,易激惹冲动,任性,自我控制能力差。
易受外界刺激而过度兴奋,易受挫折。
行为不考虑后果,出现危险或破坏性行为,事后不会吸取教训。
(4)学习困难: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低下。
多动症患儿智力是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学习困难的原因与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有关。
出现学习困难的时间,决定于智力水平及多动症的轻重程度。
智力水平中下的严重多动症患儿在学龄早期就可出现学习困难。
智力水平较高、多动症状较轻的,可在初中阶段才出现学习困难。
(5)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有半数左右患儿可见有神经系统软体征,表现为快速轮替动作笨拙,共济活动不协调,不能直线行走,闭目难立,指鼻试验阳性,精细运动不灵活,部分患儿可有视觉-运动障碍、空间位置觉障碍等。
多动症学生教育案例(3篇)
![多动症学生教育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15fee43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fd.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多动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其症状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冲动行为等。
这些症状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能对其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产生不良影响。
本案例以一名多动症学生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教育策略帮助其改善症状,提高学习效果。
案例人物:学生姓名:小明性别:男年龄:12岁年级:六年级诊断: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二、案例描述小明是一名六年级的学生,自入学以来,其表现一直不尽如人意。
课堂上,他常常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外界事物吸引;做作业时,他常常坐立不安,无法坚持完成;与同学交往时,他常常冲动行事,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针对小明的状况,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发现他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问题:1. 注意力不集中:小明在课堂上无法长时间专注于老师的讲解,常常东张西望,甚至有时会离开座位。
2. 活动过度:小明在课堂上和课间休息时,总是处于兴奋状态,无法安静下来。
3. 冲动行为:小明在课堂上经常未经思考就发言,有时甚至对同学进行攻击。
4. 学习困难:小明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下游。
三、教育策略针对小明的状况,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策略,旨在帮助他改善症状,提高学习效果。
1. 个性化教学:针对小明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教师采用了以下措施:座位调整:将小明安排在教室前排,便于教师关注。
课堂互动:增加课堂互动环节,吸引小明的注意力。
视觉辅助:使用图表、图片等视觉辅助工具,帮助小明理解教学内容。
2. 行为矫正:针对小明活动过度和冲动行为的问题,教师采取了以下措施:建立规则:与小明一起制定课堂纪律,让他明白自己的行为边界。
正强化:当小明表现出良好行为时,给予表扬和奖励。
负强化:当小明违反规则时,给予适当的惩罚,让他认识到错误。
3. 家庭合作:教师与小明的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制定教育方案:家庭教育:家长配合学校,在家中营造安静的学习环境,培养小明良好的学习习惯。
给多动症学生教师的建议
![给多动症学生教师的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01e220c9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55.png)
教研园地JIAO YAN YUAN DI给多动症学生教师的建议刘娟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特殊教育学校 (四川省绵阳市 622661)我是一名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在我们学校有除了视障儿童以外的多种残疾儿童,比如听力障碍、肢体障碍和智力障碍,其中智力障碍学生最多。
智力障碍又可以分为许多类型,普通智力障碍、学习困难、唐氏综合症、自闭症、多动症等。
这其中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多动症,在我们学生中,就有在普通学校就读,但因为其坐不住,上课随意乱跑,摇桌子发出声音等行为问题极大的影响班级中的教学秩序,被老师和同学家长劝其转学进入特殊教育学校。
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班级患有多动症的孩子越来越多,让我们的老师感到头痛,因为他们和众多的孩子不一样。
这些多动症儿童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他们在学校里学习、生活。
因此班级管理对多动症的治疗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如果该多动症孩子属于中轻度且智力水平也较好,那么他还是可以留在普通学校里学习生活,而不是一味的推出去,这时,作为多动症学生的老师应该怎么做?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多动症儿童。
多动症儿童又被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
多动症儿童一般表现在如下几点,首先注意缺陷,这也是核心症状之一,它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不相称的明显集中困难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等症状。
孩子在学习或其他活动时注意难以持久,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分心,在学习或活动中不能注意到细节,经常因此发生错误。
他们还容易丢三落四,经常丢失玩具、学习用具,忘记日常的活动安排,家长的叮嘱,甚至忘记老师布置的作业。
其次是活动过多,表现为儿童经常性的不安宁,手足小动作多,不能安静坐着,在座位上扭来扭去,把玩能拿到的任何东西,有时会在教室或其他要求安静的场合,擅自离开座位,到处乱跑或攀爬,难以从事安静的活动或游戏,一天动个不停。
第三是行为冲动,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快速的做出行为反应,表现冲动,做事不顾后果,仅凭一时兴趣行事,为此常与同伴发生打斗或纠纷,造成不良后果。
幼儿园多动症儿童教案
![幼儿园多动症儿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8df463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79.png)
幼儿园多动症儿童教案前言多动症是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疾病,也称为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它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社交和行为,因此,对于幼儿园的多动症儿童,需要一份教案,来引导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本文将介绍一份适用于幼儿园多动症儿童的教案。
教案内容1. 理解多动症幼儿园老师需要首先了解多动症的概念和特点,及其影响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可以阅读相关的书籍和文章,或寻求专业人士的指导。
2. 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多动症儿童有时会出现学习上的难题,例如专注力不足、记忆力不佳、情绪波动等问题,因此,需要制定一份针对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特点和需要,为他们制定针对性的学习计划,例如,减少单次任务的要求量、提高任务的游戏性、使用视觉提示等。
3. 提供正面的激励和奖励多动症儿童有时需要更多的正向激励和奖励,以帮助他们建立自我意识、增强学习和生活的动力。
教师可以提供特别的表扬和鼓励,例如在班级公布成绩或者班级末尾发放到家庭的荣誉证书。
4. 制定安全规则和行为准则多动症儿童往往比其他儿童更加冲动,因此,需要针对他们的特点制定特别的安全规则和行为准则。
例如,不在教室内吵闹,不在课堂上攻击其他人等。
5. 注重孩子的体验和参与感多动症儿童在生活和学习中常会感到孤立和不被理解,因此,需要注重孩子的体验和参与感。
教师可以通过与孩子交流、体育项目、艺术活动、场外教育、户外实践等方法来下降孩子的焦虑情绪、提高孩子的参与度。
6. 通过亲子关系来帮助孩子多动症儿童的教育需要教师与家长的配合,家长对孩子支持和了解,能够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帮助。
可以通过定期与家长沟通、邀请家长进入学校交流会、为家长提供相关的教育资源等方式来促进家校合作,帮助多动症儿童更好地成长。
结论幼儿园多动症儿童教案需要教师的关注和努力,针对其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计划和规则,提供正面的激励和奖励,注重孩子的体验和参与感,通过亲子关系来帮助孩子。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前教育的多动症儿童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多动症儿童教师教案
![多动症儿童教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90625e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9b.png)
多动症儿童教师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多动症儿童的特点和需求。
2. 掌握适用于多动症儿童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3. 培养多动症儿童的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4. 促进多动症儿童的学习和社交发展。
教学内容:I. 多动症儿童的特点和需求A. 定义多动症B. 多动症儿童的注意力不集中C. 多动症儿童的过动行为D. 多动症儿童的学习困难E. 多动症儿童的社交障碍II. 适用于多动症儿童的教学策略和方法A.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1. 安静整洁的教室2. 清晰的课堂规则和纪律3. 个性化的座位安排B. 使用多元感官刺激1. 多媒体学习材料2. 手工制作活动3. 情景模拟游戏C. 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1. 分割任务为小步骤2. 设置清晰的目标和期望3. 使用有趣的学习内容和方法D. 利用正反馈和奖励系统1. 及时肯定和鼓励2. 设立小奖励和目标3. 强化儿童积极行为E.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1. 制定学习计划和时间表2. 重视时间管理和组织能力3. 提醒和引导儿童自我控制行为III. 多动症儿童的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A. 培养积极心态和自我接受1. 鼓励尝试和努力2. 确认儿童的成就和进步3. 培养儿童的自我价值感B. 教授自我调节技巧1. 呼吸练习和放松技巧2. 分心时的技巧和策略3. 应对挑战和压力的技巧C. 培养社交技能和同理心1. 教授基本的沟通和交流技巧2. 培养合作和分享的能力3. 培养理解和关心他人的习惯IV. 促进多动症儿童的学习和社交发展A. 与同伴的合作学习1. 小组合作项目2. 同伴互助和交流3. 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B. 提供额外的支持和辅导1. 个别辅导和指导2. 补充学习资源和材料3. 跟踪和评估学习进展C. 家庭与学校的合作1. 家长会议和沟通2. 家庭作业和学习监督3. 家庭提供学习支持和环境结语:多动症儿童教案旨在帮助教师了解多动症儿童的特点和需求,掌握适用于多动症儿童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并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他们的学习和社交发展。
解决儿童多动症的途径
![解决儿童多动症的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86a9874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a4.png)
解决儿童多动症的途径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对儿童的学习和社交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针对儿童多动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途径进行解决:
1. 儿童行为疗法:通过行为疗法帮助儿童控制多动症状。
这种疗法可以包括建立规则和奖惩机制,以及培养儿童集中注意力和控制冲动的能力。
2. 药物治疗:在一些严重症状下,药物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儿童多动症药物如甲基苯丙胺(俗称“哌酮醇”)可以帮助儿童提高集中注意力和控制多动行为。
3. 家庭支持和教育:提供儿童家庭支持和教育,帮助他们理解多动症,并提供有效的策略来管理儿童的行为。
家长可以参加培训课程,学习如何与多动症儿童进行有效沟通和管理。
4. 学校支持:学校可以提供特殊教育服务,包括个别辅导和课
堂适应性调整。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结构化的学习环境和采用个别化
教学策略来帮助多动症儿童更好地学习和参与。
5. 生活方式调整:改变儿童的生活方式可以对多动症症状产生
积极影响。
增加体育锻炼、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提供健康饮食和
减少电子产品使用等都可以帮助儿童减轻多动症状。
6. 治疗与辅助技术:一些儿童多动症患者可以从治疗和辅助技
术中获益。
例如,使用定时器来帮助儿童掌握时间管理,或者使用
专门设计的应用程序来提醒儿童完成任务和保持注意力。
通过以上多种途径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儿童多动症问题。
然而,每个儿童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因此在制定具体的治疗计
划时,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决策,以达到最佳效果。
幼儿园学生多动症管理:教师应对策略分享
![幼儿园学生多动症管理:教师应对策略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1fbfc73c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8d.png)
幼儿园学生多动症管理:教师应对策略共享在幼儿园教育中,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学习障碍,给教师们带来了挑战。
如何有效管理多动症学生,帮助他们融入班级,是每个教师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幼儿园学生多动症管理的教师应对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1. 多动症概述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多动症是什么。
多动症,也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
多动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困难,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关爱和支持。
2. 个性化学习针对多动症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应该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指导。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视觉、听觉和动手感统训练,帮助多动症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技能。
教师还可以设置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3. 行为管理在班级管理中,多动症学生往往会表现出冲动、情绪不稳定等特点。
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行为管理策略,例如制定清晰的班规班纪,建立积极的奖惩机制,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表现。
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4. 家校合作多动症学生的管理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教师可以与家长保持密切的交流,及时共享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需求,共同制定有效的教育计划。
家长也可以在家庭环境中给予学生良好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5.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管理多动症学生需要教师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爱心,能够理解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应对策略需要灵活多样,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结在本文中,我们共享了幼儿园学生多动症管理的教师应对策略,并探讨了个性化学习、行为管理和家校合作等方面的重要性。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多动症学生,在教育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通过本文的阅读,相信您已经对幼儿园学生多动症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希望教师们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策略,帮助多动症学生充分发展潜能,融入班级,享受快乐学习的过程。
教师如何对待多动症儿童
![教师如何对待多动症儿童](https://img.taocdn.com/s3/m/a4d4abc9fab069dc502201e8.png)
教师如何对待多动症儿童现在老师们发现,在班级管理中发现,患有多动症的孩子越来越多,让老师们感到头痛,因为他们在学习上就是与众多的孩子不一样。
我学习到这样一篇文章,供老师们参考。
多动症儿童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在学校里生活,学习,活动,游戏,天天与老师接触,时时与同学为伴,因此多动症儿童的学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管理对多动症的治疗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也是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具体方法是:一、课堂管理。
多动症儿童上课不专心听讲,不遵守课堂规则,不听从老师指导,常常影响课堂秩序和同学上课,需要加强对他们的课堂管理和教育。
(1)在上课前由老师找多动症儿童谈话,提醒你们注意自己的行为,反复讲清道理,要求他们专心听课。
老师把多动的儿童安排在教室的第一排座位上听讲,以便在上课时能随时得到老师的监督和指导,上课时,可有意识地让其每隔8~10分钟回答问题、到黑板上演算、到讲台前朗读、讲解,以促进其注意力集中,注意力方面有所进步,应及时表扬、鼓励,以利于强化。
(2)改进教材内容,提出适当要求,提供非文字性的强化方式。
教师讲课要生动,充分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增加学习兴趣,使轻度的多动症儿童坐得住,延长注意时间。
可以从看图书、听故事做起,逐渐延长其集中注意力的时间。
(3)采取适当的行为矫治疗法,可用标记方法(如用代币券,记分牌或五角星等)按规定记分,进行正性强化(有优良行为时给于奖励)或惩罚(有不良行为时扣去分数),使他们保持静坐,完成作业,遵守规定。
老师对多动症儿童的要求应适当,不能与普通同学一样要求,要重点突出,抓基本内容,不要再增加多动症儿童的额外负担。
应以鼓励为主,他们一有进步或良好行为时就应给于表扬或奖励,以增加他们的信心。
对不良行为也应给于适当处分。
如上课讲话或玩东西,可令他们站立听几分钟或收走玩物,或予以口头警告等。
但处罚不能用羞辱,取笑儿童的语言,等不应谩骂或殴打儿童,以防起产生逆反心理和不良后果。
幼儿园教师如何应对儿童多动症的有效策略
![幼儿园教师如何应对儿童多动症的有效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92bb982b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a4.png)
文章标题:幼儿园教师如何应对儿童多动症的有效策略一、多动症的概念和特点在幼儿园教育中,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而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多动症,又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影响儿童行为的疾病,其主要特点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
这些特征给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需要寻找有效的策略来应对。
二、了解每个多动症儿童的独特性在应对多动症儿童时,幼儿园教师首先需要充分了解每个孩子的独特性。
因为每个多动症儿童的表现和需求都是不同的,对待他们需要有针对性的策略。
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优点和潜力,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与他们沟通和互动。
三、建立积极的家校合作家校合作对于应对儿童多动症至关重要。
幼儿园教师需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和性格特点,共同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
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也是教师工作的重要保障。
四、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针对多动症儿童的特点,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有趣、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游戏和竞赛元素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降低他们的多动行为。
五、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多动症儿童常常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容易冲动和难以集中注意力。
幼儿园教师需要引导他们培养自控能力,通过日常行为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帮助孩子逐步克服多动症带来的困难,提高学习和生活自理能力。
六、个人观点和建议在我看来,幼儿园教师应对多动症儿童的有效策略需要多方合作,包括家长、学校和社会的支持。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持续改进教学方法,为多动症儿童创造更适宜的学习环境。
总结:在幼儿园教师面对多动症儿童时,需要充分了解每个孩子的独特性,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也需要持续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为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幼儿园教师如何应对儿童多动症的有效策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多动症儿童随班就读的相关问题及对策
![多动症儿童随班就读的相关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ef3b1236edb6f1aff001ff7.png)
30FAXIAN JIAOYU 2018/03教育研究 Jiao Yu Yan Jiu …………………………………………————————————————————————————摘要: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
患有多动症的儿童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自控能力差,容易冲动,对学习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
本文通过对班上多动症儿童的问题产生原因及行为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实施对策。
希望能为转变儿童的多动症,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自控能力,进一步提高教育的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动症儿童;随班就读;问题;对策————————————————————————————儿童多动症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分散,不分场合地过度活动和情绪冲动,经常伴随着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智力正常或者接近正常。
多动症儿童随班就读会对班级的学习氛围产生影响,因此在班级教学中关注多动症儿童,改善他们的不良行为,有利于提高班级的教学质量。
一、研究对象班上学生小Z ,孩子聪明好动,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评估量表”初筛,总分达64分。
在课堂上经常动个不停,搞些小动作,不能好好坐着听课。
教师上课时小Z 经常随意插嘴,或者扯一些与学习无关的话题以逗同学发笑为乐。
二、多动症儿童问题产生原因1.家庭原因父亲为刑满释放人员,在外地跑运输。
母亲在小服装铺打工,享受低保。
父母能听取老师意见,但执行不力,在对孩子管教问题上两人互相推诿。
孩子一、二年级时,母亲督促甚紧,能按时完成作业,曾获学校“读书之星”称号。
后来母亲放松了监督,孩子虽基本能完成作业,但质量不佳。
几次约谈家长,建议去医疗机构做专业测评,家长先是推脱,后来在老师多次劝说下,去到专科门诊挂号后,也未进行检查,理由是“太贵了”。
他母亲曾在朋友圈晒照,外出旅游,是有经济能力的,竟然吝惜于给自己孩子诊疗,对此我很无奈。
2.学校原因他在上课时坐不住,经常做一些扰乱课堂的动作,引得同学们大笑,以“人不要脸,天下无敌”为口号。
小学随班就读多动孩子教育方法新探
![小学随班就读多动孩子教育方法新探](https://img.taocdn.com/s3/m/6c7588fb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24.png)
小学随班就读多动孩子教育方法新探刘乐平儿童多动症是行为出现异常的一种表现,而且大多数患有此病的个体会出现认知和行为方面的缺陷。
如无法集中注意力、情绪容易冲动和激动、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等,但他们的智力发育却是正常的。
在学校,心理教师有限,但多动个体的问题却层出不穷,波及到班级生活的方方面面。
心理学认为,人的感受和体验产生于人的活动。
如果教师在对多动孩子教育时以活动为主,以经验为辅,通过灵活的策略使家长、老师、孩子共同参与活动,提供给孩子相应的心理体验,建立起学生认同和接受的规范和价值,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就可以解决一些问题。
一、对当前多动个体随班就读的反思(一)缺少沟通,流于形式多动的个体在班级中经常惹是生非,往往班主任批评教育无效后,便马上通知家长。
刚开始,家长还理智与班主任交流,随着次数的增加,到最后,家长会表现出试图捍卫自己的态度。
长此以往,学生更皮,班主任更无奈,根本不会解决问题。
那我们如何解决问题?如果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规定,只是为了做到告知的义务,倒也简单。
但如果我们带着智慧的眼睛观察,并且聪颖地意识到:孩子每一次的犯错极可能是跟孩子进行心灵沟通的最佳时机,是提升孩子认知的最佳突破点。
(二)缺少技术,无法落实研究表明,一次有效的教育要在教育后,对个体的学习和思想有合理的反馈。
比如学生多次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对其进行了个别谈话后,就应该马上与家长配合,和孩子一起制定时间管理表,不能只是停留在谈话而没有落实。
(三)方法老套,疲于应付融合教育是目前的大趋势,作为班主任一旦碰上特殊的个体,必须敏锐地改变教育策略。
比如:孩子犯错了,普通孩子说几句就有效了,但多动的孩子肯定是无效的,甚至更糟。
因讲再多的道理对其來说都只会引起孩子的应激式反感,让其情绪失控,与老师对抗。
(四)缺少包容,刻板印象调查发现,多动个体屡教屡犯的频率较大,这要求班主任能及时判读个体的需求,改变心态。
如果教师只考虑自己的需求,对个体分析不足,仅强制性地给予规则,虽有一时的触动,或因害怕而形成一种共识,但并没有从心里去认同。
对多动学生的教育案例(3篇)
![对多动学生的教育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08b25a7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e3.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从小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在课堂上做小动作,影响周围同学。
学习成绩较差,尤其语文、数学两科,成绩一直在班级后几名。
家长反映,小明在家也经常不能安静下来,做作业拖拖拉拉,做事缺乏耐心。
老师、家长都感到十分苦恼,希望找到合适的方法帮助小明。
二、案例分析1. 诊断:小明属于多动症(ADHD)患者。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
小明在课堂上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正是多动症的表现。
2. 原因分析:小明多动症的原因可能与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有关。
首先,小明家族中有多动症的病史;其次,小明家庭环境较为宽松,家长对其过于溺爱,导致小明缺乏自制力;最后,学校教育方法单一,没有针对小明的特点进行教育。
三、教育策略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要关心、关爱小明,尊重他的人格,给予他足够的信任。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小明的学习兴趣,让他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 调整课堂环境:教师可以适当调整课堂座位,将小明安排在靠近讲台的位置,以便更好地关注他的学习情况。
同时,保持教室安静,减少外界干扰。
3. 个性化教学:针对小明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根据小明的实际情况,设定短期和长期的学习目标,让他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
(2)分解学习任务:将学习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步骤,让小明逐步完成,避免因任务过多而感到压力。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图片、视频、游戏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小明的学习兴趣。
4. 家校合作: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小明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共同制定教育方案。
5. 心理辅导:针对小明的多动症,可以寻求专业心理辅导师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和训练。
四、实施过程1. 老师与小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关爱他,让他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和关爱。
2. 调整课堂环境,保持教室安静,减少外界干扰。
矫正多动症儿童不良行为的有效策略
![矫正多动症儿童不良行为的有效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d04420c02020740be1e9b36.png)
矫正多动症儿童不良行为的有效策略作者:胡琳琳来源:《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2013年第02期多动症孩子不仅自己的学习、生活状态都存在着许多问题,而且还严重影响班级老师的授课教工作。
如何使这些孩子能正常学习,我通过系统研究,寻找并总结出一些有效改善多动症孩子情况的方法。
一、改善多动症儿童的学习生活环境方面(一)帮助家长和老师正确认识多动症儿童,改变对待孩子的态度。
多动症儿童捣蛋,不遵守课堂纪律,不认真听讲,不是他们故意要跟老师和家长作对、抗衡,而是他们对自己的行为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而老师和家长的责骂、惩罚,不仅不能有效改善孩子的行为,反而会加重症状和他们的自卑、忧虑、孤僻和反抗的心理。
如果我们家长和老师能正确认识他们的行为,理解他们的表现,包容他们的过错,就可以减少对他们的伤害,给予他们更多的希望和鼓励了,帮助他们逐步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了。
(二)帮助多动症儿童客观了解自己的病情,树立改变的决心和信心。
帮助多动症儿童了解病情,让他们知道多动症是一种病,没有良好的习惯、不参加体育锻炼都可能是自己病因。
只有努力,它是可以矫正的。
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得多枚金牌的菲尔普斯在儿童期也是一个严重的多动障碍儿童,而且服用了很长时间的药物。
以榜样让多动症儿童树立信心,并激发主动改变的愿望。
(三)帮助多动症儿童重新建立良好的环境,激发主动矫正的动力。
(1)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2)营造和谐的师生氛围;(3)营造规范的家庭氛围。
二、有效的心理辅导,帮助多动症孩子提高矫正的主动性(一)定期心理辅导,在沟通中把握孩子矫正的方向。
有效的心理沟通,能使我们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帮助孩子建立主动改变的意愿。
在沟通中,老师通过故事、测量、心理记录反馈等多种形式,让孩子深切感受改变自己不良行为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使其对改变充满信心。
在遇到困难,出现反复的时候,老师也能站在孩子的身边给予及时的帮助,促使矫正工作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幼儿园教师如何应对儿童多动症 幼儿园教师
![幼儿园教师如何应对儿童多动症 幼儿园教师](https://img.taocdn.com/s3/m/cd418f3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e3.png)
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面对儿童多动症的学生是一种常见的挑战。
多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过度活跃、注意力不集中和冲动行为。
幼儿园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对多动症学生作出应对,帮助他们融入到班级中,并提供他们需要的支持和关怀。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教师如何应对儿童多动症的问题。
一、了解多动症幼儿园教师需要对多动症有一定的了解,了解多动症的症状和特点。
多动症学生可能表现出持续的过度活跃、难以集中注意力、冲动、和控制情绪等行为。
除了这些行为特征,多动症学生可能还出现学习障碍和社交问题。
了解这些特点对教师处理多动症学生问题至关重要。
二、提供支持和关怀对于多动症学生,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关怀。
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与家长和专业人员合作,为这些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支持计划。
可以安排专门的学习小组或者个别辅导,以帮助多动症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
对于多动症学生,教师需要尤为关注他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理解。
三、创设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幼儿园教师在班级管理上需要创设有利于多动症学生学习的环境。
可以为多动症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安静的学习角落,避免噪音和干扰。
教师可以使用视觉化的教学材料,以帮助多动症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比如通过游戏、音乐和互动式教学。
四、合理安排课堂活动在日常教学中,幼儿园教师需要合理安排课堂活动,以满足多动症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可以通过将课程内容分解成更小的部分,增加课堂互动和游戏等方式,来吸引多动症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还可以使用各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满足多动症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和需求。
五、建立积极的家校联系与家长的积极联系对于帮助多动症学生尤为重要。
教师需要与家长密切合作,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和需求,以便更好地支持他们在学校的学习。
教师可以向家长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更好地与多动症学生沟通和支持的建议。
家长也可以为学校提供多动症学生的相关信息和医疗诊断报告,以便学校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支持。
多动症孩子教育案例(3篇)
![多动症孩子教育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ab1b926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fc.png)
第1篇一、背景介绍小明(化名),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今年8岁,就读于小学三年级。
自从入学以来,小明的表现让老师和家长都感到十分困扰。
他上课经常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不断,下课则四处奔跑,与其他同学发生冲突。
在家庭作业方面,小明同样表现不佳,经常忘记带作业本,做作业时心不在焉,导致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下游。
经过家长和老师的观察,小明的这些行为可能与多动症(ADHD)有关。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和冲动行为。
为了帮助小明改善这些行为,学校和家庭共同制定了针对性的教育方案。
二、教育方案实施1. 家校合作,共同关注首先,学校和家庭成员共同关注小明的行为变化,及时沟通,共同制定教育方案。
家长和老师定期交流小明的学习、生活情况,共同探讨有效的教育方法。
2. 个性化教学,培养兴趣针对小明的注意力不集中问题,老师采用个性化教学,将教学内容分解成小步骤,让小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老师注重培养小明的兴趣爱好,通过参与课外活动,提高他的注意力。
3. 强化训练,纠正不良行为针对小明的多动和冲动行为,老师和家长共同开展强化训练。
当小明在课堂上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当出现不良行为时,及时制止并引导他改正。
此外,家长还通过游戏、运动等方式,帮助小明锻炼身体,增强自控力。
4. 心理辅导,提高自信心针对小明自信心不足的问题,学校安排了专业的心理老师进行辅导。
心理老师通过与小明进行交流,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树立自信心。
同时,鼓励小明参加各种活动,展示自己的特长,提高自我价值感。
三、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干预,小明的行为有了明显改善。
以下是对小明教育效果的评估:1. 注意力集中程度提高小明在课堂上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分心。
他开始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行为规范,减少冲突小明在课下与同学相处融洽,不再频繁发生冲突。
他能够遵守纪律,尊重他人,表现出良好的行为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治疗多动症的方法及策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
2008年9月,我班(邱集镇中心小学五年级一班)转入了一个11岁男孩,通过观察和了解,发现该男孩具有以下表现:1、在学习上。
(1)上课时好讲话,好表现自己,特别喜欢做小动作,如敲桌子,摇椅子,玩钢笔,切橡皮,撕纸头,拉同学的头发、衣服等,再不然就把脚放在地上滑来滑去,屁股在椅子上来回挪动。
不能专心听讲,看书、看黑板常常心不在焉,顾此失彼,甚至东张西望,不知所从,或貌似安静,实则“走神”、“溜号”,听而不闻。
虽经老师提醒,但也不会坚持两分钟。
如果受到老师批评,则马上就会垂头丧气、闷闷不乐,如果得到了老师的表扬,马上又会情绪高涨,注意力能够较长时间地集中于某件事情上。
对新事物接受较快,却很难持久,对老师提出的新问题反映较快,但答对率低于其他举手学生。
(2)由于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对教师布置的作业未听清楚,以致课后做作业时,常常发生遗漏、倒置和理解错误等情况。
由于自我管理能力差,加之缺乏必要的家长监督,导致家庭作业也常有拖拉、遗忘等现象发生。
从最近两次未及时完成家庭作业的统计情况看,有一次是因为其他老师放学较急,导致他忘带作业,第二次是因为他自己贪玩偷懒,没做作业。
从作业完成的质量来看,错误较多,质量不高,有随便涂改的痕迹,显然是做作业时,马马虎虎,潦潦草草,边做边玩的结果。
(3)考试成绩波动较大,各科学习成绩水平明显不够均衡,数学成绩优于语文、英语和其他各科成绩。
比如第一次测试,成绩明显低于全班平均分76分水平,为60分,在班中也只能居于中等水平,与其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智力水平有明显差距。
如在课后能抓紧复习、加强辅导,成绩完全可以提高上去。
2、与人交往上。
当他玩得高兴时,又喊又叫,又唱又跳;当他不顺心时,容易激怒,好发脾气。
这种喜怒无常,冲动任性,常使同学和伙伴害怕他,讨厌他,对他敬而远之。
可能是他这种不易合群的性格,久而久之造成其反抗心理,常常发生与同学争执、动手的行为。
与人发生矛盾后,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喜欢为自己辩解,还会向老师报告与此事无关的其他学生的违纪行为,以达到转移话题的目的。
由于自控力差,被老师批评时,会产生明显的抵触情绪,情绪激动时,会和老师当面发生冲突。
平时喜欢与调皮的同学交往,但因为经常“出卖朋友”加之还有说谎话的不良习惯,故难有知心伙伴。
3、其他方面。
平时走路急促,爱奔跑,经常无目的地乱闯、乱跑,手脚不停。
课间时,敢翻墙爬高,经常做一些危险的活动,且不听同学劝阻。
集队时,不服体育委员管理,好与别人说话,喜欢推撞别人,经常扰乱正常的集队秩序。
体育课上,做游戏时,不能遵守游戏规则。
自习课上,他经常成为违纪学生名单上的前几名。
做眼保健操时,他总是睁只眼闭只眼。
在家中,好插嘴,常说一些使人恼怒的话,经常干扰大人的活动,常引起大人的厌烦。
经过查阅有关书籍和搜索资料,初步诊断该男孩具有多动症倾向。
后与该生交谈,并经过其家长证实:两年前,其就已被北京市某知名医院诊断为儿童多动症。
通过两个学期的治疗,现在该男孩多动症的症状已经明显减轻:(1)虽然仍有活动过多的特点,但活动的内容较少带有攻击性和破坏性;(2)在注意力方面,由于师生的共同努力,该生在本人所带的数学课上表现较好,能够在一段时间内集中思想做功课和从事其他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的事情,学习成绩进入优良行列且比较稳定;(3)逐步学会了有条不紊地做事情,在一定条件下,不需要他人予以督促照料,很少在教室里大声叫喊,很少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不再像以前那样冲动任性,在患儿的心目中,已经确立了规范意识,且能有效地约束自己。
总之,通过班级治疗多动症实践活动的开展,使我充分认识到专家们所说的“治与不治,早治与晚治,在疗效和预后上,可有显著的差异”这句话是正确的。
如何在学校的班级生活中矫正多动症儿童的不良行为,班级治疗儿童多动症又要注意哪些策略?下面就从自己的实践研究中获得的一些体会作以阐述。
(一)要通过学习与交流,提高大家对儿童多动症的认识,并形成教育合力。
1、教师要提高认识。
多动症儿童的矫治问题,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很显然是个新课题,也可以说是大难题。
因为我们教师所学的均是普通心理学和教育学,对于教育这类多动症儿童来说,派不上多大的用场。
换句话说,治疗多动症儿童,作为普通教师,还需要补充许多专业知识。
通过学习,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1)儿童多动症是病态,不应歧视,不应打骂,以免加重孩子的精神创伤。
(2)多动症是一种心理疾病,是在认知、情绪、自制力、意志和人格等方面的异常,它给病人及周围人带来的痛苦和影响,有时比躯体疾病还重。
(3)老师、同学以及其他周围的人都应给多动症儿童一份理解,一份同情及一份温暖,爱护、关心、帮助他们,就像关心体贴躯体有病的孩子一样,使他们有信心克服困难,坚持治疗,战胜心理障碍,恢复健康。
2、作为教师治疗者,必须提高教育水平。
因为教育管理多动症儿童是较困难和费力的,这就特别需要耐心和自我克制能力,否则会因为孩子的不听话而易冲动发怒,达不到管教好孩子的目的,反而会伤害到孩子。
切记:好的教育可以减轻多动症症状,不好的教育则可加重症状,面对多动症儿童时,有时宽容比严格要求更重要!3、在班级治疗多动症儿童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真诚地请求其他科任老师的配合,共同帮助孩子进步。
为了统一认识,形成合力,治疗者要经常主动地找其他各科老师交流。
交流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向他们介绍关于多动症的一些常识性的知识,以及自己管理多动症儿童的一些心得;二是倾听他们对多动症儿童的看法、做法以及想法。
4、对多动症常识的宣传,并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
实践中,我还在班中及时向同学们介绍儿童多动症的症状以及多动症儿童的苦恼,让大家多了解多动症儿童,让同学们多给患者一份理解,一份同情,一份温暖,从而使同学们真正地爱护、关心、帮助多动症儿童。
5、家校必须联手,共同治疗。
治疗者应和家长保持联系,一方面帮助家长掌握教育多动症儿童的家庭治疗方法,以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孩子;另一方面了解孩子的情况,以便治疗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有条件的,应争取教师、家长、医生三方面的合作,共同搞好治疗。
(二)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要转变思想。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它是开展班级治疗多动症工作的基础,作为治疗者,必须转变思想,放下所谓“师道尊严”的架子,和患者建立一种充满着信任和理解、关怀和爱护、真诚和尊重、宽容和接受氛围的新型师生关系,让患者相信、亲近、理解和支持老师,最终改变自己,达到治疗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与多动症儿童的相处需要一些与众不同的策略,老师不仅需要扮演“慈母”的角色,也要尽到“严父”的责任。
2、要善于处理老师与多动症儿童的冲突问题。
多动症儿童胆大,不避危险,不计后果,尤其在情绪激动时,可出现不良行为,如说慌、偷窃、斗殴、逃学、玩火等。
平时敢翻墙爬高,喜争吵打骂,常称王称霸。
由于自控力差,冲动任性,不服管束,常惹事生非。
由于自控力差,被老师批评时,会产生明显的抵触情绪,情绪激动时,会和老师当面发生冲突,在近一年的时间内,患儿分别与不同老师发生冲突。
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如何才能避免师生之间冲突的发生呢?我想,首先应该全面地了解多动症孩子的特征,作为老师,你只有充分地了解了多动症孩子的特征,你才能充分地理解这些孩子的痛苦和无奈,你才能用不一样的标准和办法去对待这些有病的孩子,就像对待那些躯体上生病的孩子一样,用爱心和宽容心去润泽他们。
其次,当患儿惹你生气时,必须要学会克制,切记:冲动是魔鬼。
实践中要做到这一点很难,治疗者必须从内心深处想帮助这个多动症儿童,才有可能妥善地处理与多动症儿童之间的冲突问题。
3、应学会与患儿交流。
治疗多动症儿童,作为老师,应主动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孩子才有可能接受教育,并逐步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受,进而自愿与老师谈心,自觉地接受帮助。
在建立良好关系的过程中,如何与孩子交流,是一项很具技巧性的工作。
除了经常要与孩子谈心外,还应学会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讲话。
对他讲话或布置任务时,可以用手扶着其头或肩膀,也可拉着他的手,注视着他与他交谈,这对引起他的注意有辅助作用。
4、承认差异,特殊照顾。
多动症是一种病态,就如同感冒发烧一样,需要得到关心和照顾,不应歧视和体罚,以免加重孩子的心理创伤。
因此,教师在教育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多动症儿童的要求,不要像对待正常儿童那样严格,只要他的多动行为有所控制就可以了,要求不可过高。
(2)对多动症孩子讲规矩应简单,要求应明确。
如要求其克服上课时东张西望、顽皮、多动、冲撞同学等鲁莽行为时,应明确提出主要的要求。
对他们的攻击性行为或破坏性行为,应像对待正常儿童一样,严厉予以批评制止,切不可姑息放纵,但不要给他们订过多的清规戒律。
(3)要把患儿过多的精力引导释放出来。
老师可组织其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但是,在安排他们进行活动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危险。
(4)加强集中注意力的培养,要把患者安排在教室的第一排座位上,以便在上课时能随时得到老师的监督。
(5)可交给孩子一些特殊的游戏和训练方法,培养其注意力。
(三)要掌握针对多动症儿童进行课堂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1、管理原则。
针对多动症儿童进行课堂管理的原则有两点,一是教师对多动症儿童要求应适当,不能与其他学生一样严格。
在学习过程中要重点突出,抓基本内容,不要对其再增加额外负担,这是因为多动症儿童的注意力能够集中的时间有限,我们要将这有限的时间用到关键的地方。
二是教师对多动症儿童良好和进步的行为要予以鼓励和表扬,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对其不良行为,应给予适当的处分和批评。
如不遵守课堂纪律时,可令他站立听课几分钟,或没收他的玩具或给予口头警告。
但处罚时不能羞辱和取笑儿童,更不能谩骂或殴打儿童,以防产生逆反心理和不良后果。
2、管理方法。
(1)上课前由教师找多动症患儿谈话,提醒他们注意自己的行为,反复讲清道理,要求他们专心听课,对其平时表现出来的注意涣散或其他不良行为,要提醒他们引起注意;(2)安排多动症儿童坐在教室的前排或老师可以看到的地方,尽量减少额外的刺激,避免患儿分心,同时也便于其在上课时能随时得到老师的指导和监督;(3)教学中尽可能使用电化教学手段或直观教学方法,以提高其对学习活动的注意力和兴趣;(4)对待患儿的作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先按难易程度分别进行练习,再逐渐增加作业练习的难度,逐步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和能力;(5)要教会患儿做作业的一般方法:①明确了解作业的要求;②思考解决问题的一切可能性;③解决问题并要评价其效果;④仔细检查作业;⑤帮助儿童区别是由于粗心所造成的错误,还是由于真正对问题的不理解所造成的错误;(6)对于患儿在课堂上的良好表现,要及时给以鼓励和肯定,以激发其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7)对于多动症儿童的课堂违纪行为,可根据情节轻重,分别采取提醒、警示和单独批评等方法处理,处理时,尽可能地缩小影响范围,尽可能地避免对立情绪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