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论-当代人际交往,没话找话还是陷入沉默更尴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主席,大家好:
何为尴尬?从心理学研究来看,伯克利加州大学和威斯康辛大学针对尴尬情绪的文献综述表明,学界普遍认为的尴尬情绪来源主要有两种:其一:尴尬来自于自尊受损。
比如兴致勃勃的向别人提建议,结果被冷漠的拒绝,这就很尴尬。
其二:尴尬来源于个人举止对社会期待的违反。
比如男辩手穿着背心上场打比赛,就也很尴尬。
基于此,我方从以下三点进行论证:
首先从心理层面看,没话找话传达一种放低姿态、主动解围的善意;而陷入沉默通常传达出一种拒绝交流的信号,容易伤害他人自尊,进而带来尴尬。
没话找话,是一种放低姿态、主动寻找话题的示好行为。
没话找话所传达的善意,能让人感到温暖;没话找话所寻找的话题,能重新构建我们的对话,让我们重回正常交流,消弭尴尬。
反观陷入沉默,往往会传达出一种难以接近或冷漠不友善的印象,让身处对话中的人们自尊受损,无所适从,进而带来尴尬。
试想,和朋友一起吃饭,结果他一言不发陷入沉默,我得多受伤,多尴尬。
反之,如果能够没话找话聊两句,尴尬的气氛也就不存在了,朋友关系还能变得更亲密。
其次从社会层面看,很多场景中会期待我们能够友好交流,而陷入沉默,违背了这种社会期待,因而会带来极大的尴尬情绪。
父母师长从小教导我们要与人和善,乐于交流,进入社会后大家更是普遍广交朋友积极交流,这种推己及人的文化造就了保持交流的社会期待。
比如在迎新party上,周边同学都在热聊,而你却无话可说陷入沉默,势必会觉得自己与所处的场合格格不入,进而感到局促不安,尴尬万分。
因为你明白,在正常的社会期待下,你应该积极交流而非一言不发。
反之,这个时候如果你选择没话找话,加入讨论,则能够极大的缓解这种尴尬。
最后从生理层面看,陷入沉默时我们大脑中负责思考他人对自己评价的脑区是被激活的,对尴尬感知的情绪会更加敏锐;而没话找话能帮助我们转移注意力,不再聚焦于自尊受损或违反社会期待所带来的尴尬情绪。
耶鲁大学脑科学研究显示,一个人处理话语信息时,用的是大脑外侧的前额叶,而处理人际关系时用的是大脑内侧的前额叶,内外两侧的前额叶是一消一涨的。
换言之,在你说话的时候,不容易去揣度对方在讲什么,不容易去揣度对方对我有怎样的看法,也不容易感觉到尴尬。
正如中国古话所言,一心不能二用,相信大家都有体会。
综上所述,当代人际交往,陷入沉默更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