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课文原文及教案
第十课《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十课《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一、课程目标1.了解知识点:理解文本中的故事情节,拓展词汇。
2.发展能力: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情感和态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考力,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隐含意义。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 热身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尝试构建关于故事的背景与基本情境的认识。
2. 导入老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标题“在牛肚子里旅行”,并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牛肚子里会有什么呢?3. 阅读在阅读文章之前,让学生回忆故事的结局。
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始阅读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
4. 思考通过观察细节和学生自己的想象力,让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究竟有什么东西被困在牛肚子里了?•被困在牛肚子里的人是如何度过的?•老鼠先生的多次出现是否有含义?•故事的背后是什么寓意?5. 讨论老师发起一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回答之前的问题。
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老师注意观察学生间的交流和讨论的效果。
6. 总结针对本课阅读课文,让学生在自己的讲述中做一个小结,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四、拓展练习1. 语文练习接下来,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语文活动:•借助教材中的重点单词,制作一份单词表,并用自己的语言释义。
•阅读文中相关段落,找出作者对隐喻和比喻的使用,理解其意义。
•找出文中关于人物性格和故事主题的描写,并写出自己的思考和评价。
2. 基础知识练习以下题目为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的基础知识测试。
学生可完成该测试以巩固自己的知识储备。
选择题1.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 A. 小老鼠 B. 胡子猫 C. 牛2.牛肚子里最后发生了什么? A. 胡子猫被吐了出来。
B. 小老鼠被牛肚子消化了。
C. 小老鼠和胡子猫一起被吐了出来。
3.故事最后的寓意是什么? A. 不要妄图冒险和自我救赎。
第10课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本课的生字词,会用“偷、应、答、卷、骨”等生字组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要有爱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课文讲述了红头和青头两只小蟋蟀在牛肚子里的一次惊险旅行,以及他们在旅行中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故事。
2. 生字词:偷、应、答、卷、骨等。
3. 课后练习: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本课所学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本课的生字词,会用“偷、应、答、卷、骨”等生字组词。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书、笔记本、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与学生谈论对牛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课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本课的生字词。
3.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并互相交流学习生字词。
4. 全班交流: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本课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2. 课文内容:红头和青头在牛肚子里的惊险旅行,互相帮助、互相关心。
3. 生字词:偷、应、答、卷、骨等。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本课所学知识。
2.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 用“偷、应、答、卷、骨”等生字组词,写一篇小短文。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牛肚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牛反刍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用关键词和关键句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培养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2)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信心。
(3)教育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在牛肚子里旅行》2. 生字词:反刍、瘤胃、网胃、瓣胃、皱胃等。
3. 牛肚子的结构和功能,牛反刍的现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牛肚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牛反刍的现象。
2. 教学难点:(1)牛肚子的结构和功能,牛反刍的现象。
(2)如何用关键词和关键句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图片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自然科学知识。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并进行讲解。
4. 简介牛肚子的结构和功能,牛反刍的现象:教师通过PPT、图片等教具,形象地介绍牛肚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牛反刍的现象。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用关键词和关键句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6. 课堂小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7. 课后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在牛肚子里旅行》2. 牛肚子的结构和功能:瘤胃、网胃、瓣胃、皱胃等。
3. 牛反刍的现象。
4. 课后作业。
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第【1】篇〗一、教材分析《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
文章通过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不幸误入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惊险的“旅行”,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使学生懂得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个胃,吃食时具有反刍现象。
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是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活泼,内容充满童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发散性思维的空间和表达的机会。
文章滲透的科学知识,将一个有关动物生理学上的知识讲得有声有色,通俗易懂。
同时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明白要关爱朋友,帮助朋友。
二、学情分析本课是童话单元中的一篇科学童话故事。
在低段和本单元《去年的树》《那一定会很好》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对童话这一体裁己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对这种理趣结合的科学童话,学生不一定很清晰。
为了帮助学生既能了解科学童话的知识,又能感受童话的趣味性,需要引导字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梳理旅行路线、关注人物的对话和提示语,感受红头和青头的人物形象,感受童话中丰富的想象,为单元习作编写童话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1.认识“咱、偷”等13个生字,会写“旅、咱”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答、应、骨、几、嚼”。
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掌握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能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气,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能感知青头和红头的心情变化,进而体会红头和青头的真挚友情。
四、教学重难点能复述故事主要内容,感知青头和红头的心情变化,体会红头和青头的真挚友情,感知童话神奇的想象。
五、教学方法朗读指导法,讲授法,自主阅读法,合作交流法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师课上用)自主预习卡(学生课前预习课上交流分享)八、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哪里旅行了呢?旅行时你的心情如何?大家旅行时心情都非常愉悦,但今天,我们要开启一段神奇惊险的旅行,那就是——《在牛肚子里旅行》。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原文及教案【原文】有两只小蟋蟀,一只叫青头,另一只叫红头。
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有一天,吃过早饭,青头对红头说:“咱们玩捉迷藏吧!”“那我先藏,你来找。
”红头说。
“好吧!”青头说完,转过身子闭上了眼。
红头四面看了看,悄悄地躲在一个草堆里不做声了。
“红头,藏好了吗?”青头大声问。
红头不说话,只露出两只眼睛偷偷地看。
它心想,我要是一答应;就会被青头发现。
正在这时,一只大黄牛从红头后面慢慢走过来。
红头做梦也没有想到,大黄牛突然低下头来吃草。
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了。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呀,救命呀?”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
可是那只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在地上了。
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从来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哭起来。
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小的几乎听不见了。
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运动着。
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
终于,红头又看见了光亮。
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这时,青头爬到了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阿嚏!”牛打了一个喷嚏。
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地流下了眼泪:“谢谢你……”青头笑眯眯地说:“不要哭,就算你在牛肚子里做了一次旅行吧!”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张之路,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培养学生对科普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科普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教育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课文主要讲述了小蟋蟀在牛肚子里的奇妙旅行,以及它在这个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趣事。
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展示了牛肚子里的奇特世界,让学生在阅读中领略科普知识的魅力。
2. 教学拓展:结合课文内容,向学生介绍牛的生理特点、消化系统等科普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动物世界,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培养学生对科普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科普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动物世界,激发学生对科普知识的兴趣。
2. 朗读课文: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把握。
3. 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逐段分析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科普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科普知识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2. 板书内容:- 课文主题:小蟋蟀在牛肚子里的奇妙旅行- 牛的生理特点、消化系统等科普知识- 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熟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科普知识的魅力。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课前解析】《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科学童话。
课文利用童话的手法讲述了两只小蟋蟀在玩耍时有一只不小心被牛吞进肚子里。
另一只利用积累的科学知识帮助它从牛肚子里逃出来的故事。
这篇课文将科学知识与童话融为一体,贴近生活,语言生动,故事情节起伏跌宕,吸引读者。
关注文本:本文特别应该关注的就是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
而这个路线就是本篇文章所要讲明的一个科学知识:反刍。
关注结构:课文按故事发展“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6段)写两只蟋蟀玩耍时的情景。
第二部分(7-19段)写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第三部分(20-21段)写红头脱离危险后的情形。
关注表达:拟人的表达手法是童话不可缺少的因素。
本课运用语言和心理描写的手法比较多。
通过朗读感受两只小蟋蟀的心情变化。
另外,本课从孩子们熟知的事物着手,素材贴近生活,让读者有亲切之感。
关注实践:心理描写和童话的丰富想象是本课的重要特点。
所以,阅读本课,既要边读对话边感受两个小蟋蟀的心情变化,又要边讲边演,感受童话的丰富想象。
【教学目标】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8个词语。
2.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4.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重点】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8个词语。
2.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教学难点】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反思篇一本文是一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
文章通过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不幸被吞进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告诉学生一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个胃`,吃食时具有反刍现象。
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是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活泼,将一个有关动物生理学上的知识讲得有声有色,清楚明了,使学生一学就懂。
本课内容充满童趣,教学中,首先主要抓住红头、青头两条线,帮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和课外补充材料,理清红头的旅行过程,从而了解牛胃的构成及其消化过程。
同时关注语文教学的文学性,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词语体会红透旅行过程中的紧张、害怕、绝望。
体会青头的冷静、利用知识帮助朋友脱险。
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再进行角色朗读指导。
表达训练永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
文中有关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想象和表达的机会。
教学中对红头的旅行路线,我设计了运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提示,学生在提示的基础上说清红头的旅行路线就较为容易了。
此表达训练也为后面,学生讲述牛胃的构成和消化过程奠定了基础。
最后的想想说话训练更是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更多的表达机会。
学生就是在读读、想想、说说的过程中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但教学过程中仍有许多不足:备课中的备学生做的还是不够,以至于教学中学生的反映跟不上节奏。
对于学生表达训练未达到训练效果,草草而过,有些地方又处理的太过繁琐,以至于后面的教学环节处理的过于简单。
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
作为教师我们只有不但学习、探索、反思才能不断提高。
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识记本课生字以及词语,理解相关词语,区分“贮藏”、“蕴藏”;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并能通过读文章、查阅资料解决疑难。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 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认识并运用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故事。
3.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青头和红头之间的友谊。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
2. 通过朗读、复述等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能够感受作品中的童趣和幽默,激发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
2. 学生能够体会故事中的友谊和勇气,培养勇敢、坚持的品质。
教学内容1.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 课文的朗读和复述。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友谊和勇气。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 课文的朗读和复述。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友谊和勇气。
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
2. 体会故事中的情感和道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文插图、生字词卡片。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4. 全班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5. 朗读训练: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6. 复述故事: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7.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友谊和勇气。
板书设计1. 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2. 生字词:牛、肚子、旅行等3. 课文内容:青头和红头的友谊、牛肚子的奥秘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 画出自己心中的青头和红头。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感受到了友谊和勇气的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同时,我也注意到了一些学生在理解上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指导。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语文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语文教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默读课文,继续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初步懂得对人要有爱心,要相互尊重,善待他人。
教学重点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初步懂得对人要有爱心,要相互尊重,善待他人。
教学难点理解老师让同学们都戴帽子的真正用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二、精读课文(过渡:上节课我们还遗留了一个问题:老师为什么让所有的同学都戴帽子?)请你默读课文,找一找。
找完的同学可以同桌讨论一下。
第一自然段:1、请你按照课文的顺序汇报。
2、想一想那么可爱的小汪霞却得了重病,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几乎都没了,她得心情怎么样?请你画一画表现汪霞心情的句子如果你就是小汪霞,你会想些什么呢?带着这种不安的心情读一读。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过渡:还有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让所有同学都戴帽子呢?)1、思考:汪霞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呢?请你把表现汪霞变化的句子画出来。
她来到教室门口,迟迟没敢进去,因为她戴了一顶帽子。
(1)为什么戴着一顶帽子就迟迟没敢进去?(2)此时汪霞会是什么心情呢?怕什么?(3)那你应该怎么读呢?指名读2、正在此时,她发现了什么?当她把目光投向教室的时候,感到十分意外:每个同学都戴着帽子。
(1)意外是什么意思?(2)大家想象一下:他们的帽子都有可能是什么颜色的呢?又有可能是什么样式的呢?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那么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同学们的帽子呢?3、同学们都戴着五花八门的帽子,跟他们那些帽子比起来,汪霞觉得怎么样?跟他们那些五花八门的帽子比起来,自己的那顶帽子显得那样普通,几乎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她一下子觉得自己和别人没有什么两样,轻松地笑了,大步走进教室。
4、如果你就是汪霞,此刻你就站在教室门口,看到眼前的景象,还是迟迟没敢进去吗?还会担心害怕吗?会是什么样的心情?5、比较句子她来到教室门口——大步走进教室。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课件精选全文
第10课 在牛肚子里旅行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蟋蟀
小朋友,你们和爸爸 妈妈一起去旅行过吗?感 觉怎样呢?
作者简介
张之路 著名作家,
首都师范大学毕业。现为
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
员会副主任。
代表作品 《霹雳贝贝》
《羚羊木雕》 《乌龟也上网》
我会认
你用什么好办法 记住这些生字的呢?
牛肚子
牛嘴
第一个胃
出牛 肚子
第二个胃
先……接着……然后……最后……
板书设计
在牛肚子 里旅行
红头:进牛嘴→牛的第一 个胃→牛的第二个胃→牛 嘴→出牛肚子
青头:珍惜友情 勇敢无畏
随堂练习
一、组词。 蟋(蟋蟀) 消(消失) 哀( 悲哀) 齿(牙齿) 旅(旅行) 泪( 泪水)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青头又_跳__到_牛身上,_隔__着_肚皮和红头说 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__来__的。我听说 牛肚子里一共有_四__个__胃_,前三个胃是_贮__藏__食_ _物_的,只有_第__四__个__胃_才是管_消_化__的!”
着急、害怕
“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哭起来。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 头悲哀地说。
悲哀、绝望
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得流下了 眼泪:“谢谢你……”
高兴、感激
这是一次危险的旅行,红头的转危 为安离不开青头的帮助。想一想,青头 都做了什么呢?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读一读,和同桌说一说。
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
➢ 红头的话还没有说完,你能帮它接着往下说吗?
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得流下了 眼泪:“谢谢你……”
谢谢你!你懂得那么多 知识,还那么勇敢,是你救 了我!你真是一个好朋友!
第十课《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十课《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课程目标1.了解寓言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其中几个重要的词语,如牛,肚子,等。
3.掌握作者讲故事的方法,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1.掌握故事情节并理解寓意。
2.学会使用“比喻”等修辞方法。
3.掌握寓言故事的表现方法和特点。
文本内容从前,有个牛,它的肚子非常大,还可以当作一座房子来住。
一天,从外面进了一只老鼠,乔装打扮成了一只蚂蚁,口吐蜜糖,称赞这所房子有多么漂亮。
可没多久,又进来一只狗,看见老鼠就要扑上去,可老鼠威胁它:“你敢咬我,蚂蚁们就会叫来大象,将你砸死!”狗被吓住了,于是要求与老鼠和平相处。
可不久又进来一只豹子,狗又吓得哆嗦不已,于是又威胁豹子;豹子知道了真相,于是和狗一起把老鼠绑了起来,搬家出去。
这时,牛醒了,发现肚子里的住房之一被占领了,“把你们都赶出去!”它大声咆哮。
老鼠、狗和豹子都被赶走了,但内心深处都觉得,那个牛肚子里面也并不是那么舒适的所在。
这是一篇非常典型的寓言故事,虽然看似故事情节十分简单,但意义却十分深远。
例如,牛肚子代表着我们所生存的环境,我们不得不忍受其中的某些缺陷;老鼠、狗和豹子则代表着社会中的各个群体,有时它们之间为了占领自己的“住所”也会进行某种方式的威慑或者斗争。
教学方法1.故事导读法:在上课之前简单讲解故事内容。
让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并引导学生以一定的方式去理解故事。
2.学生自读法:在讲解完之后,学生自己独立阅读一遍,然后展开讨论,让学生尝试发现故事的深层含义。
3.组合讨论法:按照不同的团体形式,让学生展开不同的讨论,例如按照同学的年级、性别、小团体等不同组合进行讨论。
教学步骤导入1.寓言故事的概念及其特点;比如说,寓言故事往往用动物和自然现象来代替人物和事件。
2.引导学生阅读故事内容,询问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第一感受,带领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寓意。
讲授1.简要回忆故事发生的背景及过程。
2.着重讲解故事中各个角色的形象特点以及各自的旅程,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寓意。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认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能够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并展开想象,提升理解与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遇事冷静、善于动脑的好习惯,并使其感受童话的乐趣。
教学内容1. 朗读与理解: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理解红头被牛吞到肚子里后的旅行经历。
2. 分析与讨论:分析牛肚子的结构以及食物消化的过程,讨论红头如何应对困境。
3. 想象与表达:学生发挥想象,描述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所见所感,并进行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的趣味性。
2. 难点:引导学生了解牛的四个胃以及食物的消化过程,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经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牛的消化系统图。
2. 学具:课文阅读材料、笔记本、彩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动画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 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
- 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牛的消化系统图,讲解食物消化过程。
3. 深入理解:- 学生角色扮演,模拟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
- 讨论红头如何应对困境,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4. 总结与表达:- 学生总结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红头的旅行经历。
- 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口头表达。
板书设计1. 在牛肚子里旅行2. 核心内容:红头的旅行经历、牛的消化系统、食物的消化过程3. 关键词:旅行、牛肚子、消化、困境、应变作业设计1. 阅读理解:学生复述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经历。
2. 写作练习:写一篇关于自己想象中的“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短文。
3. 思维拓展:讨论并分享,如果你是红头,你会如何应对这样的困境。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对牛的消化系统的认识。
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整体效果较好,学生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在引导与启发方面,我觉得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提出更有针对性的问题,帮助他们深入思考。
-在讲解课文内容时,教师应强调牛的消化过程,通过图文结合、动画演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
-在学习拟人修辞手法时,教师可提供实例,引导学生模仿、创作,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讨论健康饮食时,教师可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
-理解并运用拟人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分析课文中牛的消化过程,并将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消化的基本概念。消化是食物在体内被分解、吸收的过程。它是人体获取能量的重要途径。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这个案例展示了消化过程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食物的转化。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拟人修辞手法和牛的消化过程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尝试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在牛肚子里旅行》这一章节的内容。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值得思考和改进。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我提出了一个与消化相关的问题,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课堂反馈来看,这个问题确实让学生产生了探究的欲望,但在时间的把握上,我可能还需要更精准一些,确保过渡到新课讲授环节时更加自然。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0.《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2021
教案: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0.《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并能用普通话流利地复述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童话的趣味,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本节课学习的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小蟋蟀红头被牛吞到肚子里,在牛肚子里经历了一场惊险的旅行,最后在朋友青头的帮助下,从牛嘴里出来的故事。
2. 生字词:指导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地朗读、书写和运用。
3. 语文知识点: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童话故事中的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阅读: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本节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交流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
5. 互动环节:通过提问、抢答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2. 课时:2课时3. 教学目标: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教案:《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青头和红头之间真挚的友谊,并懂得牛肚子的结构特点及牛反刍的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关爱、帮助,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课文主要讲述了红头被牛吃进了肚子里,在牛肚子里经历了一次惊险的旅行,最后在青头的帮助下,红头从牛嘴里逃生的故事。
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并懂得牛肚子的结构特点及牛反刍的知识。
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青头和红头之间真挚的友谊,以及他们在困境中互相帮助的精神。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学生自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材、笔记本、彩色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时学习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朗读课文: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课文中的情感。
3. 精讲课文: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牛肚子的结构特点及牛反刍的知识。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本课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巩固学生的记忆。
6. 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课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板书设计1. 《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二课时2. 课文结构:导入、朗读、精讲、讨论、小结、作业3. 重点知识:牛肚子的结构特点、牛反刍的知识、友谊的力量六、作业设计1. 基础性作业:要求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 提高性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写一篇关于青头和红头在牛肚子里的冒险故事。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课文原文及教案
“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呀,救命呀?”
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只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在地上了。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从来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青头笑眯眯地说:“不要哭,就算你在牛肚子里做了一次旅行吧!”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张之路,选作课文时有改动。【篇二】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相关词语。重点指导书写、识记“胃、刚”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正确把握“答”、“应”、“骨”、“几”多音字的读音。
“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哭起来。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小的几乎听不见了。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那我先藏,你来找。”红头说。
“好吧!”青头说完,转过身子闭上了眼。
红头四面看了看,悄悄地躲在一个草堆里不做声了。
“红头,藏好了吗?”青头大声问。
红头不说话,只露出两只眼睛偷偷地看。它心想,我要是一答应;就会被青头发现。
正在这时,一只大黄牛从红头后面慢慢走过来。红头做梦也没有想到,大黄牛突然低下头来吃草。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了。
部编版小学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课文原文及赏析《在牛肚子里旅行》课文原文:青头和红头是一对好朋友,它们常常在一起玩耍。
一天,它们在草地上玩捉迷藏,红头藏在了一片草丛中,却不小心被一只大黄牛吃进了嘴里。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大声呼救。
青头急忙跳到牛背上,大声喊:“红头,别怕!你在牛的嘴里,一定要躲开它的牙齿,顺着舌头往前走,就能找到出路了。
”红头按照青头的话,小心翼翼地在牛的嘴里移动。
它先是经过了牛的喉咙,然后来到了牛的第一个胃。
这里充满了草料,红头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个大草堆里。
“青头,我在这里,但是周围都是草,我该怎么办?”红头焦急地问。
“别慌,红头。
”青头冷静地说,“你要等牛反刍的时候,那时候它会把食物从胃里送回嘴里,你就可以趁机逃出来了。
”红头听从青头的建议,耐心地等待着。
不久,牛开始反刍,红头感到自己被送回了嘴里。
它用尽全力一跳,终于从牛的嘴里逃了出来。
“谢谢你,青头,没有你,我可能就出不来了。
”红头感激地说。
“没关系,朋友之间就是要互相帮助的。
”青头微笑着说。
赏析:《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课文以生动的故事形式,讲述了一只名叫红头的小虫在朋友青头的帮助下,从牛肚子里逃生的经历。
课文通过这个故事,传达了友情、勇敢和智慧的主题。
首先,课文展现了友情的力量。
青头在红头陷入危险时,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用智慧和勇气帮助红头逃脱险境。
这种无私的友情让人深受感动。
其次,课文强调了勇敢和智慧的重要性。
红头在面临生死危机时,虽然惊恐万分,但仍然能够保持冷静,听从青头的建议,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找到了生存的道路。
这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只有勇敢和智慧才能帮助我们战胜困难,走出困境。
最后,课文通过描述红头在牛肚子里的奇特经历,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让他们在阅读中体验到了知识的乐趣和价值。
总的来说,《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和趣味性的课文,它以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主题,引导孩子们理解和珍视友情,培养他们的勇气和智慧,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课文原文有两只小蟋蟀,一只叫青头,另一只叫红头。
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有一天,吃过早饭,青头对红头说:“咱们玩捉迷藏吧!”“那我先藏,你来找。
”红头说。
“好吧!”青头说完,转过身子闭上了眼。
红头四面看了看,悄悄地躲在一个草堆里不做声了。
“红头,藏好了吗?”青头大声问。
红头不说话,只露出两只眼睛偷偷地看。
它心想,我要是一答应;就会被青头发现。
正在这时,一只大黄牛从红头后面慢慢走过来。
红头做梦也没有想到,大黄牛突然低下头来吃草。
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了。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呀,救命呀?”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
可是那只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在地上了。
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从来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哭起来。
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小的几乎听不见了。
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运动着。
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
终于,红头又看见了光亮。
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这时,青头爬到了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阿嚏!”牛打了一个喷嚏。
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地流下了眼泪:“谢谢你……”青头笑眯眯地说:“不要哭,就算你在牛肚子里做了一次旅行吧!”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张之路,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相关词语。
重点指导书写、识记“胃、刚”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正确把握“答”、“应”、“骨”、“几”多音字的读音。
3.通过口语练习,让学生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和过程的同时,获得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
4.通过读课文,初步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5.培养学生遇事冷静,相互帮助的处事哲理。
教学重点:结合文本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口语练习,锻炼学生的口语概括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外出旅行吗?哪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去过的地方,旅行后有何感受?(指名说)师:同学们去过的地方可真多,可谓是见多识广。
今天吴老师也带着同学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旅行,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第10课。
二、揭题。
1.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理解、区分“旅游”和“旅行”。
(旅行重在“行”,主要指到处行走。
旅游重在“游”,主要指观光、游玩。
)3.引导学生在读课题后质疑:读完课题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指名说。
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谁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什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4.指名说说是谁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是小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结合图片指名让学生写写“蟋蟀”,并说说识记方法。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共同解决同学们提出的另外两个问题。
三、学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快速把握。
1.请同学们快速地把课文看一遍,然后说说哪些小节讲到了这两个问题。
2.指名说说自己找到的信息。
(1-7小节讲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8-18小节讲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过渡语: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下面我们先来探讨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
(二)创设情境,探究原因。
1.请三名学生表演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发现问题。
(指名说说自己发现的问题)2.学习多音字“答”。
课件出示多音字“答”,指导学生朗读。
3.探究原因。
同桌进行口语练习(用课件出示“因为,所以”的句式,让学生说说红头到牛肚子旅行的原因。
)过渡语:对于红头来说,这次旅行纯属意外。
红头是怎样进行这次意外的旅行的?下面我们一起合作朗读课文的8-20小节。
(三)再读课文,了解旅行过程。
1.提出合作读书的要求:(1)女同学读红头说的话,男同学读青头说的话,老师读旁白。
(2)边读边思考: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的?2.全班交流学习收获。
(1)课件出示多音字,学习多音字,相机指导书写“应”,指导理解相关词语。
(2)指名说说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的?A.指名说。
B.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品读感悟。
(3)口语练习:由于得到青头的帮助,红头顺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
红头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请与同桌合作完成下列练习。
红头从________走到________,又从________来到了________。
后,在牛________的时候,随着________。
(过渡语:牛到底有几个胃?我们一起来看看画面。
)(4)指名结合画面内容完成以下口语练习。
牛共有________胃,前________,只有________。
四、归纳小结1.初步了解科普童话小品的文学体裁。
师:课文用童话的形式,通过红头在牛肚子旅行的经历,向我们介绍了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这样的体裁就是科普童话小品。
2.概括分析,明晓事理。
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可以说是一次意外,如果没有得到青头的帮助,它也不可能顺利地从牛肚子里出来。
从他们身上你看到了什么?有何感悟?(预设学生的回答:相互帮助,团结友爱,遇事冷静不慌张)是啊。
不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事,都不能紧张,一定要发挥聪明才智,冷静处理好事情。
更重要的是学会互相帮忙,共同解决困难。
请记住:团结就是力量。
板书设计:在牛肚子里旅行旅游线路: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嘴里——出来【篇三】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7个词语。
2.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4.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重点1.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2.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一教学思路说明:教学设计一的思路是“集中识字——厘清脉络——聚焦对话——改写对话。
”本设计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厘清文脉络,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练说故事;关注文本中的人物对话和动作描写,引导学生体会红头和青头的心情变化。
提供学习单作为支架,帮助学生转换角度想象人物对话。
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7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厘清文脉络,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
教学过程一、交流旅行经历,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你们喜欢旅行吗?为什么?你们去过哪些地方旅行?2.揭示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又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在牛肚子里旅行》。
板书课题,并指导书写“旅”:左窄右宽。
右下部分先写撇,再写竖提、撇,后写捺。
3.提问: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预设:怎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呢?在牛肚子里旅行和我们平常的旅行有什么不一样?设计意图:围绕“旅行”这个词做文章,让学生分享生活趣事,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可稳定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了解课文内容1.出示自读要求:(1)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在容易读错或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解决。
2.学生自读后交流反馈,教师指导认字词。
(1)交流多音字:“答应”中的“答”、“一骨碌”中的“骨”都读第一声,“应”读轻声。
(2)交流易错音:“咱们”的“咱”是平舌音,“牙齿”的“齿”是翘舌音,“细嚼慢咽”的“咽”是第四声。
引导学生做动作体会“嚼”和“咽”的意思,进而理解什么是“细嚼慢咽”。
(3)交流难懂的词语:“作声”是什么意思?“蹭来蹭去”是怎么样的?①指名学生读一读“作声”所在的句子。
②引导学生想象捉迷藏的场景,从而理解“作声”就是发出声音的意思。
③指名学生做一做“蹭”的动作,让学生观察怎样的动作才是“蹭”。
3.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一边听一边想一一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4.交流汇报:()和()在草堆里(),红头不小心()。
在()的帮助下,()从牛肚子里()。
5.引导学生交流初读感受: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旅行”?预设:惊心动魄、可怕、有惊无险三、默读课文,了解旅行路线1.过渡: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
2.出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
圈出关键词后,小组合作填空。
(牛嘴)→()→()→()→(牛嘴)(1)小组展示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关键词。
(2)指名学生在黑板上画一画红头的旅行路线图,教师相机帮助学生一起完成板书。
(3)请学生根据路线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
设计意图:小组学习,师生合作画出路线图,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红头旅行路线的理解。
通过在文中找句子,结合“科学小贴士”,帮助学生理解“反刍”的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童话的魅力。
3.提问:红头为什么能从第二个胃回到牛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