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优质教学设计2(第2课时)

合集下载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沁园春-长沙》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沁园春-长沙》的作者背景、创作年代及诗词的历史地位。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词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学会从诗词中汲取灵感,进行创意写作。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介绍《沁园春-长沙》的诗词背景,分析诗词的结构、韵律和语言特点。

解读诗词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等。

2.2 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兴趣特点,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讨论,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诗词朗诵视频或音频,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意境。

简要介绍作者毛泽东及其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沁园春-长沙》,理解诗词大意。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探讨。

3.3 课堂讲解:分析诗词的结构、韵律和语言特点,讲解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

结合历史背景和时代精神,解读诗词的主题思想。

3.4 互动环节: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从诗词中汲取灵感,进行创意写作。

各小组分享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3.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词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小组讨论表现。

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给予积极的反馈。

4.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他们对诗词的理解和创意写作能力。

在作业批改中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如《毛泽东诗词鉴赏》、《沁园春-长沙》注释版等。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精选8篇)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精选8篇)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精选8篇)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设计一、《沁园春·长沙》原文【作者】毛泽东【朝代】近现代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二、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精选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①品味关键词语,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②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

二、重点及难点:①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境界。

②从词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抒情性。

三、学习时间:一课时四、导学流程:1.知识链接古代有才学之士、有抱负之士,一旦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必定生出很多感慨。

曹操登上碣石山,大发诗兴,写下《观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几句表现出诗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怀。

陈子昂在幽州台上吟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感叹宇宙之寥廓,人生之苦短,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愁苦之情。

那么,毛泽东重游橘子洲时又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怀呢?2.写作背景1925年10月,毛泽东同志从韶山前往广州,途经长沙时,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

3.关于词牌词牌是“沁园春”为什么会起这么个名字呢?相传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名沁水公主,她的园林名沁园。

《沁园春长沙》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沁园春长沙》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写上名字撕下来。现在一定要一切行动听指挥,听李老师的安排。临近的两个同学互相交换。好了,我现在宣布扣分标准。写错写掉一个字扣一分。不算标点。有学生交换错了,(批评,你们这一块纪律不好,李老师提出批评)一会儿我根据多数同学的进度就要收上来了。(看一个同学在批分数,一百分啊,了不起。要把批改人的姓名写上)要写:阅卷人:某某某。而且,要把分数标上。(有学生在下面议论)有问题跟我说。
哪一个要好一些?
同学说第一种。李老师没有定论,让下去讨论。
采桑子重阳。
大家齐读一下。(学生读)
李老师简单地讲了一下苏氏和他的学校。苏氏在学校门口的校训是“要爱你的妈妈”。希望我的同学向李老师一样,也会尊敬苏氏。她曾经给女儿写了一组信,我们以后要读的。
二、解决遗留问题。
先拿出一张纸,默写《沁园春
长沙》,写上姓名,一会儿要交上来。(学生默写)凡是我看不清楚的字,就算你写错了,所以要注意书写。把名字写上,后面要登记成绩。某某同学,李老师不点名了,不要再交头接耳了。你知道李老师在说你。
现在,你们翻开,背诵一下,能背的背,不能背的看一看。(学生齐背)
我还听见一个同学在说,粪土当年万户侯。(户字读得有问题,李老师高声表演这个同学的读法),同学们今天没有昨天读得好。起立,每一个同学都是青年毛泽东。(学生起立读)
比刚才有进步,请坐。学生自发为自己鼓掌。
完全能够背下来的同学举手。(**同学举手,刚才你是看着书读的,为什么还要举手?要渲染气氛吗?同学不好意思,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解释说,他为了读好才看书的)
顺便我强调几点,语文学
习的常规。我说得那样清楚,有的同学还问一个字扣多少,有同学还要问,我说不要说话,有的同学还在说话。我今天第一次批评,心里很不舒服。

111《沁园春长沙》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docx

111《沁园春长沙》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docx

1. 1.1.《沁园春•长沙》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教学目的:1、体会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学习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使命感。

2、通过对诗歌的分析和欣赏,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的能力。

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学习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使命感。

2、通过对诗歌的分析和欣赏,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彖思维的能力。

教学设想:1、抓住诗的思路,反复朗读,着重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而具体、深入地感觉诗的意境,学习诗人的宽广襟怀和昂扬的革命精神。

2、启发式导读按诗词阅读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阅读的主要过程为:读释一一串解一一赏析一一悟旨,期间,利用课文注解和教学幻灯片材料作为辅助手段,师生讨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笫二课时六、下阕导读:第一层(第五、六两个整句)【读释】O1携來百侣曾游:携,同;來,助词,无意,又如:“归去来兮辞”;侣,革命战友,百侣,很多伴侣。

02峥蝶:原指山势高峻,词屮指不平凡。

【串解】回忆过去,曾经与许多战友在这里浏览聚会,度过许多不平凡的岁月。

【赏析】从上阕的“独”游,联想到过去的“百侣曾游”,前后呼应,过渡自然,别具深义。

“峥嵯岁月”引起下文的忆述。

第二层(第七、八句)【读释】O1恰:正当。

02风华正茂:茂,盛也;风采才华正盛。

03书生:同学。

04挥斥方遒:挥斥,奔放;方,正当;遒,强劲有力。

05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指点,评论;江山,国家天下大事;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善良的。

06粪土:名词作意动用法,以……为粪土,视……为粪土。

万户侯,这里指大军阀,大官僚。

【串解】那时,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才华横溢,革命热情奔放,斗志旺盛,经常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

把反动统治者视如粪土一般。

【赏析】一个恰字领起,像上阕的被领起部分一样,用铺陈的手法,使诗句连贯而下,非常有气势, 到“粪土当年万户侯” 一句,推向一个高潮,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准备了充足的背景气氛。

教学设计2:沁园春·长沙(第2课时)

教学设计2:沁园春·长沙(第2课时)

第4课《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把握新诗与现代诗歌的概念,了解什么叫做意象,初步进行诗歌鉴赏。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3.背诵诗歌。

2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人蕴涵于作品中的情感。

3 情感价值与价值观感悟诗人博大的情怀,体会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探究。

【教学重点】反复吟读,体会深秋意境,领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

【教学时数】2课时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要点,朗读课文独立寒秋——看湘江秋景——问谁主沉浮二、欣赏下阕1.上阕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怎样回答呢写“忆”的词句是回忆往事,以“抒情”的方式回答“谁主沉浮”讨论:为什么这几句就能回答“谁主沉浮”呢《沁园春·雪》里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为什么诗人用一个“惜”字就将他们全部否定了,而发出“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呼唤呢这些“现在”的“同学少年”与历史上的英雄豪杰有什么不同历史上的英雄豪杰“略输文采,稍逊风骚”,武功尚可,文治才华就差多了。

“风流人物”应该是能文能武的杰出人物。

而“现在”的这些包括诗人在内的“同学少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意气奔放,才华横溢,敢为天下先……他们不主沉浮,谁主沉浮所以说,下阕通过抒情,艺术而巧妙的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重大问题。

2.“同学少年”是个怎样的意象“风华正茂”——青春年少,才华横溢。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热情奔放,敢想敢做,以天下为己任。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激昂慷慨,奋笔疾书;关心国家命运,针砭时弊,宣传真理。

“粪土当年万户侯”——蔑视官僚军阀,救国救民,敢于斗争。

总结:写出了“同学少年”的精神面貌、战斗风姿和高尚志趣。

3.鉴赏“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提示:气魄大!这么大的气魄当然能“主沉浮”。

毛泽东的青年时代就有如此的鸿鹄大志,革命气概何其大也!小结:下阕抒发了改造旧中国,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所抒之情慷慨激昂。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教案设计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教案设计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沁园春·长沙》,使学生了解作者毛泽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诗词的基本韵律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欣赏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革命豪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诗词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诗词的字词解释、句子翻译、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诗词的意境感知、作者情感的把握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毛泽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诗词的时代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词,解决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等基本问题。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诗词的韵律特点、修辞手法和意境,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总结,解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革命豪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如参与度、理解程度等。

2. 同伴评价:相互评价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表现,如讨论积极参与、分享心得等。

3.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课后反馈,给予综合评价。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沁园春·长沙》。

2. 选取一首近现代诗词,分析其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写下鉴赏心得。

3.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爱国情怀的作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长沙的自然风光和革命历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背景。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案例分析:选取其他毛泽东的诗词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把握《沁园春·长沙》的独特之处。

4.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沁园春-长沙》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沁园春-长沙》的诗意、诗境和诗法。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深入领会毛泽东诗词的艺术魅力。

引导学生运用文学鉴赏方法,独立分析和评价诗词作品。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介绍毛泽东及其诗词创作背景,揭示《沁园春-长沙》的历史意义。

2.2 诗词内容分析:分析诗词的结构、意象、意境、情感等,深入领会诗词的主题和内涵。

2.3 诗词鉴赏方法指导:教授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品味词语、分析意象、感受情感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沁园春-长沙》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词内容,感知诗词意境。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词的主题、意象、情感等,共享学习成果。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解答学生疑问。

3.5 实践演练:学生尝试运用诗词鉴赏方法,分析其他毛泽东诗词或古代诗词作品。

3.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表现、问题回答等。

4.2 课后作业评价:评价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包括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鉴赏方法的运用等。

4.3 学生自评与互评: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沁园春-长沙》及相关诗词选篇。

5.2 参考资料:有关毛泽东诗词的评论、赏析、背景资料等。

5.3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沁园春 长沙》教学设计(完整两课时)

《沁园春 长沙》教学设计(完整两课时)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第1 学时一、课前准备1.预习《沁园春·长沙》,疏通生字词,感知课文内容。

2.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

二、描述形象活动:要求学生诵读词作,描述作者的形象特点。

点拨: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的所见所思,可以通过一系列体现行为或心理的词语进行分析。

分解问题 1:词中体现作者行为或心理的词语分别领起哪些内容?简要概括。

明确:立——独立寒秋,看——湘江秋景,怅——山河寥廓,问——谁来改变国家命运,忆——往昔峥嵘岁月,记——奋勇进击、劈波斩浪。

分解问题 2:结合词作内容,说说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点拨:可结合写作背景,进一步体会。

明确:独立寒秋,思绪万千;看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心潮起伏,豪情满怀;怅望广阔的宇宙,忧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昂扬之情转为忧思之情;回忆往昔战斗生活,燃起革命激情;回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展现了作者英勇无畏的革命豪情。

分解问题 3:概括作者的形象。

明确:充满革命豪情,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青年。

三、诵读悟情1.领悟壮志思考:面对如此壮丽的秋景,豪情满怀的作者为什么会发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慨叹?昂扬之情为什么转为忧思之情?点拨: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个人经历进行分析,适时分析开头三句。

明确:“立”字之前加“独”字,点明诗人一人独游,“寒秋”两字表明独游的时间。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八字,点明独游的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立”字展现了作者独立顾盼、意气风发的高大形象。

1925 年秋,毛泽东秘密离开故乡韶山,南下广州开展革命工作,途经曾经求学和从事革命活动的长沙,重游橘子洲,心潮起伏,写下了这首词。

了解了创作背景,我们就不难理解,作者游览橘子洲,不是以游赏者的闲适心境陶醉于自然山水之间,而是带着为民族争自由、为人民求解放的强烈使命感,因此,作者面对祖国的壮丽河山时,才会自然地想到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才会发出“谁主沉浮”的感叹。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 长沙》教案优秀6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 长沙》教案优秀6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如下是人美心善的小编给大家分享的6篇沁园春长沙教案的相关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沁园春长沙》教案篇一【教学过程】一、导入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幻灯片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忧国伤己)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清静无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少年壮志)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

(老而弥坚)二、诵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橘舸遒遏三、研习全文1、前三句的正常语序?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

问题:寒秋作何理解?明确:深秋而非寒冷的秋天。

2、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绿色给人以活力(百)舸——(争)流竞争给人以动力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要点:“击”透出猛、劲;“翔”突出轻、快。

这远比用“飞”与“游”好得多。

练习一: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动词,并说明理由。

虎——深山,鱼——潭底,驼——大漠,雁——长空奔击行啸翔游鸣走排藏3、用一句总结性的话概述此秋景特征:万类霜天竞自由。

4、面对着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我想到了什么?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小结:此上阕由景生情,表达了一个胸怀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壮志。

5、齐读下阕,说说这段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明确: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

6、问题:上、下阕的较后一问是否相同?若不同,则请说明。

明确:上阕为设问,引出下文;下阕为反问,回应前文。

四、结合《沁园春·雪》,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词知识。

与学生同背《沁园春·雪》,并出示此词全文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沁园春长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检查巩固1、指定学生背诵全词。

2、检查重点词语的掌握与运用。

二、提问:上片作者独立湘江,观赏了一副雄伟壮阔的湘江秋景图,并借景抒情,发出了“谁主沉浮”的感叹。

面对上片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跟着是如何回答的?明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岁月稠。

毛泽东与1913年——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肄业,常常跟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或游泳。

故地重游,回忆那不寻常的岁月太多了。

三、重难点突破1、具体研习“峥嵘岁月图”。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1)提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岁月稠”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明确:一般分上下两片的词,其下片首句又称过片,在词中其承接过渡的作用。

词的上下片下发也有分工,常常上片写景,下篇抒情,因此填词时非常注重过片。

本词上片写独立寒秋,故地重游而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的想到以前同学携手来游的情景,于是过渡到对往昔生活及“同学少年”中,在此过渡非常的自然,衔接也是非常的巧妙的。

(2)“峥嵘岁月”指的是什么?简析“稠”。

明确:1.“峥嵘岁月”是对往日不平凡的斗争生活的形象概括。

毛泽东在长沙生活、学习、从事革命工作期间(1911—1925),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

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立的一座又一座的峥嵘的高峰。

2.“稠”形象地说明了世界变化的风起云涌。

(3)如何表现“同学少年”这个意象的?也就是毛泽东一群人的形象如何?战斗岁月:携来百侣曾游,峥嵘岁月稠年龄气质: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精神状态: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战斗行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明确:江山:国家(指代)指代——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也就是部分代整体)。

这群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积极进取,斗志昂扬。

沁园春长沙教案2

沁园春长沙教案2

沁园春长沙精品教案第一章: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教学目标:1.了解《沁园春长沙》的背景和作者毛泽东的生平。

2.掌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诗歌的背景: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

2.作者简介:毛泽东的生平和对诗歌的贡献。

3.诗歌的主题思想: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

4.诗歌的艺术特色:韵律、意象、修辞等。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和作者简介。

2.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欣赏法: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

3.讲解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韵律、意象、修辞等。

4.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5.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第二章:诗歌结构与意象分析教学目标:1.掌握《沁园春长沙》的诗歌结构和意象。

2.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诗歌的结构:词牌、词题、小序等。

2.诗歌的意象:自然意象和社会意象。

3.意象的分析方法:形象、情感、思想等。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诗歌结构和意象。

2.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

3.实践法:让学生自己尝试分析和解读诗歌。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讲解诗歌的结构和意象。

2.分析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和社会意象。

3.引导学生运用意象分析方法,解读诗歌的意义。

4.让学生自己尝试分析和解读诗歌。

5.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第三章:诗歌情感与思想内涵教学目标:1.理解《沁园春长沙》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2.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和思想修养。

教学内容:1.诗歌的情感:喜悦、忧愁、激情等。

2.诗歌的思想内涵:爱国主义、革命精神、人生哲理等。

3.情感和思想内涵的分析方法:语言、形象、意象等。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诗歌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2.体验法:引导学生体验诗歌中的情感。

3.思考法:让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思想内涵。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沁园春-长沙》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沁园春-长沙》的背景和意义。

2. 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

3. 能够背诵并默写《沁园春-长沙》。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2. 利用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景象和情感。

3. 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运用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学习《沁园春-长沙》,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

2. 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提升其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文背景介绍1. 介绍毛泽东和他的诗歌创作背景。

2. 讲解《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2.2 诗文朗读与翻译1.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沁园春-长沙》。

2. 对诗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进行翻译和解释。

2.3 诗文分析1.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情感和主题。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播放长沙的自然风光视频,激发学生对诗中景象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毛泽东的诗作,为新课做铺垫。

3.2 朗读与翻译1. 学生自主朗读《沁园春-长沙》。

2. 教师讲解诗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3.3 分析与讨论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中情感和主题的理解。

3.4 创意写作1. 教师给出一个与诗中景象相关的题目,要求学生进行创意写作。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分享和讨论。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

2. 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创意写作中的表现。

4.2 知识掌握情况1. 通过提问和作业检查,评估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2. 检查学生对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

4.3 创意写作评估1. 评估学生在创意写作中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一、课题《沁园春·长沙》二、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词的基本知识,掌握词的诵读技巧。

2. 让学生通过诵读和分析,体会词中描绘的壮阔秋景,理解作者的壮志豪情和革命精神。

3. 培养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1. 教学重点掌握词的诵读技巧,理解词的意境和情感。

分析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理解词中景与情的关系,把握作者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四、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讲授法:讲解词的基本知识、创作背景和重点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秋天在你们的眼中是什么样子的呢?是金黄的稻田,还是飘落的枫叶?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毛泽东笔下的秋天,看看他眼中的秋天有什么不一样。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毛泽东。

毛泽东,字润之,是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2. 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毛泽东离开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

(三)诵读感知1. 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词的韵律和情感。

3. 请几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

(四)整体把握1. 提问: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上阕主要写了湘江秋景,下阕主要写了回忆青年时代的革命活动以及抒发壮志豪情。

2. 引导学生找出词中的关键词句,如“独立寒秋”“看万山红遍”“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等。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共5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共5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共5篇]第一篇:《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两课时)课文分析:《沁园春·长沙》是统编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这一单元由3篇教材组成。

第2课现代诗群文阅读,分别由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闻一多的《红烛》、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雪莱的《致云雀》四篇课文组成,而第3课则由两篇小说,分别是茹志鹃的《百合花》以及铁凝的《哦,香雪》组成。

《沁园春·长沙》是一篇单篇的课文,编写的意图不言而喻,新课标、新教材并不是说就摒弃了单篇教学,依然重视单篇课文的教学。

对文本的精读,仍然是语文课的一个教学重点。

其次,《沁园春·长沙》作为现代诗的经典篇目,在新教材也继承了下来,无疑是印证了温儒敏先生所言的“守正创新”的理念。

但是我们这篇课文到底应该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教学,还是用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任务驱动课堂的方式来教学呢?我认为还是应该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教学,也可以说是“旧课新教”的一次有益的尝试吧。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掌握朗诵技巧,并能够较有感情地朗诵此词。

(2)让学生运用“矛盾还原法”鉴赏该词的意象特点、把握该词的意蕴内涵。

(3)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感受人物的情怀、通过“问题导引法”了解该词的炼字炼句的精妙之处。

(4)教师通过设计真实情境,让学生领悟青春的意义与追求。

(5)引导学生通过仿写的方式写作诗词。

创作背景:一九二五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工农运动形势高涨,革命发展势头异常迅猛。

震惊世界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也遍及十几个省。

这时候,一方面是工农运动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为了维护反动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的镇压。

那么中华民族的命运将走向何方?是继续维护黑暗衰退的反动统治,还是冲垮黑暗统治走向兴盛进步,谁将成为主宰发展方向的力量,这些问题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设置情境,课前预习(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思考“当国家遭遇危难时,我们应该如何做?”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

《沁园春长沙》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沁园春长沙》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沁园春-长沙》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沁园春-长沙》全文;(2)了解毛泽东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3)运用诗歌中的描写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毛泽东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3)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知识;(2)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主旨解读;(3)将诗歌中的描写手法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毛泽东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对《沁园春-长沙》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2)要求学生查阅字典,解释诗歌中的生僻字词;(3)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2)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对诗歌的理解和运用情况进行评估。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沁园春-长沙》原文;2. 参考资料:关于毛泽东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的资料;3.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4.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毛泽东的其他诗歌作品,加深对毛泽东诗歌风格的认识。

赛课教案《沁园春长沙》 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

赛课教案《沁园春长沙》 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

《沁园春·长沙》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的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

2.了解词的发展简史。

3.《沁园春·长沙》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1.训练学生的诵读能力。

2. 体会词的意境,品味词的豪放风格。

三、德育渗透目标1.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热爱。

感受革命前辈的奋斗情怀,战斗豪情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变革社会、改造自然的雄心壮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教学方法1、语言品读法2、点拔串联法重点、难点1.理解诗词中情景交融的表现方法。

2.对比手法的运用。

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学生活动设计1.课外提前准备:注音,细读注解,反复读,完成预习作业。

2.课堂随教师诵读——美读——成诵。

3.自由讨论。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二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通过抓住主要意象来把握内容大意。

二、赏析课文课堂教学环节一、赏析课文上阕1、问:上阕描绘了几幅图,请概述。

答: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

2. 独立寒秋图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①起句“独立”二字破空而来,以“寒秋”“橘子洲”点明时间、地点、独立的形象,北去的江流,又有“寒秋”著色,便有了无限的涵咏之味和沉郁豪迈之气。

②诗歌语言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有些成分省略,那位同学把它按正常的语序调整好,把词的大意说一下?答:在深秋时节,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③独立能否改为直立、站立?答:不行。

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中流砥柱的气概。

联系当时背景,诗人正遭军阀通缉,身处险镜却能独立寒秋,何等的坦荡从容!联想到柳宗元的《江雪》中“独钓寒江雪”。

这是他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到永州后写的 ,表露了他绝不妥协的心志。

一个“独钓寒江”,一个“独立寒秋”,意境相似,但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沁园春长沙》教案(2课时)

《沁园春长沙》教案(2课时)

《沁园春长沙》教案(2课时)第一篇:《沁园春长沙》教案(2课时)《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目标1、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

教学难点1、从意象的角度了解关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学的描写。

2、领会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1、语言品读法。

通过朗读、品读、诵读,体会词中意象,把握词作情感。

2、比较法。

如对《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的比较。

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题解与背景):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同志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

我们从初中学过的《沁园春•雪》(长征)中已经感受到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和磅礴气势。

这堂课我们学习他用“沁园春”作词牌的另一首词“长沙”。

创作于1925年秋,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

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并独自去了橘子洲头,游橘子洲、岳麓山,追怀1911至1923年间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因有此作。

长沙是毛泽东革命人生的起点,让我们一起来领会诗歌的意境,同时感受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二、朗读,了解大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一)思路理清1、听录音,注意字音、节奏、感情基调。

2、齐读(模仿、评价)3、说出大意。

指名①通过读,你能说出这首词的大意来吗?你认为自己读懂了哪几句?②词作一般分为上、下阙,上阙写景,下阙抒情。

这首词分上下两阙,各写什么?③找出思路关键词。

明确:①②上阙:写景,橘子洲头的秋景下阙:抒情,回忆了早年的革命斗争生活③(二)品析上阙1.①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上阙所绘之景。

《沁园春长沙》教案(第二课时)

《沁园春长沙》教案(第二课时)

《沁园春长沙》教案(第二课时)《沁园春长沙》教案(第二课时)课题沁园春・长沙第 2 课时三维目标.知识目标:能掌握诗中陌生的字词,同时能熟练地背诵整首诗。

.能力目标:体会雄浑阔大的秋的意境,能够运用一些意象来摹写现代诗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能够把握作者寓秋于景的思想感情,同时了解毛泽东为了国家统一和名族团结的远大抱负和理想。

重点理解诗中的主要意象,通过阅读,能够体会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诗句中心发言人王智斌难点抓住作者内心的情感,同时把握作者是怎样运用对比的手法来体现自己远大的抱负和革命情怀的。

教具多媒体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教法启发引导学法合作探究个人主页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地了解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我们介绍了毛泽东的生平及其著作,还简单的分析了词的上阕,下面我们就接着来学习这首词的下阕。

二、学习下阕首先让同学们读一下下阕,然后思考一个问题,上阕和下阕有什么联系?总结明确:上阕写今日之游,眼前之景,指出问题,引起回忆。

下阕写昔日之游,忆过去峥嵘岁月,回答上阕提出的问题。

那么“同学少年“时怎样的意境呢?“风华正茂”――青春年少,才华横溢“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热情奔放,敢想敢做,以天下为己任。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激昂慷慨,奋笔疾书;关心国家命运,针砭时弊,宣传真理。

“粪土当年万户侯”――蔑视官僚军阀,救国救民,敢于斗争。

总结:写出了“同学少年”的精神面貌、战斗风姿和高尚志趣。

三、诗句鉴赏鉴赏“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提示:气魄大!这么大的气魄当然能“主沉浮”。

毛泽东的青年时代就有如此的鸿鹄大志,革命气概何其大也!小结:下阕抒发了改造旧中国,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所抒之情慷慨激昂。

小结:归纳一下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明确:本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长沙》优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品味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3.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难点: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分析意象,体会意境,并学会通过意象分析诗歌的方法。

2.赏析诗词的写作手法
3.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学习心系天下的人生大境界
重点难点
通过品味关键词语,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以及形成的独特意境,理解诗歌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还记得昨天我们学习的那几幅画面吗
明确:独立寒秋、湘江秋景、峥嵘岁月、中流击水。

2.说说自己印象深刻的画面。

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的目的是激活新知,但“激活”不是简单的“回忆”,学生概括不全面时,教师应及时提示引导,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二、重点突破,赏析意象
1.背诵“湘江秋景图
2.思考:(1)湘江秋景是一幅生机勃勃、绚丽多姿的自然图景。

一般自然图景都由很多意象合成。

那么什么是意象呢
(2)作者抓住哪些关键意象来描绘“湘江秋景”图的
(3)找出关键词,品味景物特点,总结通过意象鉴赏诗歌的方法与思路。

明确:(1)“意象”,所谓“意象”是指在诗歌中,融入了词人思想感情的客观物象。

(2)山、林、江、舸、鹰、空、鱼、水。

(3)作者通过俯仰远近多角度观察,抓住山、林、江、舸、鹰、空、鱼、水等意象,动静结合,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发、绚烂多姿的湘江秋景图。

作者寓情于景,表达了火热的革命情怀,在未来的社会里大展身手的志向,以及对自由和解放的向往和追求。

①抓住意象仔细分析:“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

“层”表现了树林的重叠茂密,“染”字活画出岳麓山一带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

“漫”写出了江水之充溢,“透”表现了江水碧绿清澈,“万”“遍”层”“尽”“漫”以及“透”这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使红绿两色更为突出,更为浓艳鲜明,令人感到可爱百”写舸之多,“争”给船只的昂扬奋进的,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击”表现出鹰的矫健,也突出了天的开阔。

“翔”表现出鱼儿的自由轻快。

“浅底”并非真的水浅,而是清澈见底。

这是一幅生机勃发、绚烂多姿的秋景图。

②联系作者当时的社会背景:漫山遍野像火一样的枫林,让人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千帆竞发,让人想到革命形势蓬勃发展。

矫健的雄鹰在广阔的长空搏击,轻快的鱼儿自由地在清澈的水里游泳,让人想到拼搏,想到解放和自由。

③联系内容品味情感:表达了作者火热的革命情怀,在未来的社会里大展身手的志向,以及对自由和解放的向往和追求。

(设计意图:抓住意象赏析诗歌,可以帮助我们赏析诗歌情感,这一环节告诉学生什么是意象,根据意象赏析情感的方法,条分缕析地解答了诗歌鉴赏的难题,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难点突破,赏析手法
1.生齐背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2.思考:(1)“峥嵘岁月图”是人物学习生活场景图,作者围绕“同学少年”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句的大意是什么用此句结尾有何作用
(4)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它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内在联系
明确:(1)围绕“同学少年”抒发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立誓振兴中华的气概豪情。

(2)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上阕写独立寒秋、故地重游而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地想到以往与“同学”一起来游的情景,于是过渡到对往昔生活及“同学少年”的回忆中,过渡自然,衔接巧妙。

(下阕首句称过片,起过渡作用。

)(3)“中流”,江河水流中央。

“击水”,三句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游泳,尽管风浪巨大,连行船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快乐。

这里以设问句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4)上阕主要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的深秋景色,面对充满生机之景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

下阕侧重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青年的特征:他们以天下为己任,肩负历史的重任,豪情满怀,壮志凌云。

同时,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问题,即由革命青年以及站起来的全国人民来主宰这个世界。

上阕写景是下阕抒情的基础,下阕抒情则是上阕含蓄情感的直接再现、升华。

全词借景抒情,由实到虚,由自然情趣到人生哲理,逐层推进,步步深入。

(设计意图: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是为了更好地把握诗歌主旨。

设计间题,引导学生掌握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技巧,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课堂小结
《沁园春·长沙》一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通过学习,毛主席诗词那精练形象的语言,深远而优美的意境,那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下面让我们随着音乐深入领悟诗歌的意境,真切感受青年毛泽东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播放《沁园春·长沙》歌曲)
(设计意图:在音乐中结束教学,学生再次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
壮志,学习心系天下的人生大境界;深入领会诗歌情感。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沁园春·长沙》。

2.比较鉴赏: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刘禹锡的《秋词二首》三幅作品中描绘的景色各有什么特色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