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优质教学设计2(第2课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长沙》优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品味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3.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难点: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分析意象,体会意境,并学会通过意象分析诗歌的方法。

2.赏析诗词的写作手法

3.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学习心系天下的人生大境界

重点难点

通过品味关键词语,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以及形成的独特意境,理解诗歌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还记得昨天我们学习的那几幅画面吗

明确:独立寒秋、湘江秋景、峥嵘岁月、中流击水。

2.说说自己印象深刻的画面。

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的目的是激活新知,但“激活”不是简单的“回忆”,学生概括不全面时,教师应及时提示引导,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二、重点突破,赏析意象

1.背诵“湘江秋景图

2.思考:(1)湘江秋景是一幅生机勃勃、绚丽多姿的自然图景。一般自然图景都由很多意象合成。那么什么是意象呢

(2)作者抓住哪些关键意象来描绘“湘江秋景”图的

(3)找出关键词,品味景物特点,总结通过意象鉴赏诗歌的方法与思路。

明确:(1)“意象”,所谓“意象”是指在诗歌中,融入了词人思想感情的客观物象。

(2)山、林、江、舸、鹰、空、鱼、水。

(3)作者通过俯仰远近多角度观察,抓住山、林、江、舸、鹰、空、鱼、水等意象,动静结合,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发、绚烂多姿的湘江秋景图。作者寓情于景,表达了火热的革命情怀,在未来的社会里大展身手的志向,以及对自由和解放的向往和追求。

①抓住意象仔细分析:“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层”表现了树林的重叠茂密,“染”字活画出岳麓山一带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漫”写出了江水之充溢,“透”表现了江水碧绿清澈,“万”“遍”层”“尽”“漫”以及“透”这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使红绿两色更为突出,更为浓艳鲜明,令人感到可爱百”写舸之多,“争”给船只的昂扬奋进的,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击”表现出鹰的矫健,也突出了天的开阔。“翔”表现出鱼儿的自由轻快。“浅底”并非真的水浅,而是清澈见底。这是一幅生机勃发、绚烂多姿的秋景图。

②联系作者当时的社会背景:漫山遍野像火一样的枫林,让人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千帆竞发,让人想到革命形势蓬勃发展。矫健的雄鹰在广阔的长空搏击,轻快的鱼儿自由地在清澈的水里游泳,让人想到拼搏,想到解放和自由。

③联系内容品味情感:表达了作者火热的革命情怀,在未来的社会里大展身手的志向,以及对自由和解放的向往和追求。

(设计意图:抓住意象赏析诗歌,可以帮助我们赏析诗歌情感,这一环节告诉学生什么是意象,根据意象赏析情感的方法,条分缕析地解答了诗歌鉴赏的难题,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难点突破,赏析手法

1.生齐背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2.思考:(1)“峥嵘岁月图”是人物学习生活场景图,作者围绕“同学少年”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句的大意是什么用此句结尾有何作用

(4)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它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内在联系

明确:(1)围绕“同学少年”抒发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立誓振兴中华的气概豪情。

(2)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上阕写独立寒秋、故地重游而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地想到以往与“同学”一起来游的情景,于是过渡到对往昔生活及“同学少年”的回忆中,过渡自然,衔接巧妙。(下阕首句称过片,起过渡作用。)(3)“中流”,江河水流中央。“击水”,三句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游泳,尽管风浪巨大,连行船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快乐。这里以设问句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4)上阕主要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的深秋景色,面对充满生机之景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侧重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青年的特征:他们以天下为己任,肩负历史的重任,豪情满怀,壮志凌云。同时,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问题,即由革命青年以及站起来的全国人民来主宰这个世界。上阕写景是下阕抒情的基础,下阕抒情则是上阕含蓄情感的直接再现、升华。全词借景抒情,由实到虚,由自然情趣到人生哲理,逐层推进,步步深入。

(设计意图: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是为了更好地把握诗歌主旨。设计间题,引导学生掌握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技巧,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课堂小结

《沁园春·长沙》一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通过学习,毛主席诗词那精练形象的语言,深远而优美的意境,那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下面让我们随着音乐深入领悟诗歌的意境,真切感受青年毛泽东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播放《沁园春·长沙》歌曲)

(设计意图:在音乐中结束教学,学生再次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

壮志,学习心系天下的人生大境界;深入领会诗歌情感。)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沁园春·长沙》。

2.比较鉴赏: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刘禹锡的《秋词二首》三幅作品中描绘的景色各有什么特色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