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山东省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材料

合集下载

2017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申报项目公示材料

2017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申报项目公示材料

2017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申报项目公示材料一、项目名称:新一代高品质耐久性沥青混合料的研发,设计方法与工程应用二、推荐单位(专家)意见:1.推荐单位意见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推荐书及其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完成人、完成单位排序无异议,相关栏目均符合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办公室的填写要求。

按照要求,我单位和项目完成单位都已对该项目的拟推荐情况进行了公示。

项目针对适应复杂重载环境下的新一代高品质沥青及混合料设计理论和方法、新材料研发、设计生产一体化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关键技术和创新点如下:1.揭示了高劲度沥青胶结料、级配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全面均衡提升混合料性能的规律,建立了适应特殊荷载环境下的高劲度沥青混合料设计理论与方法,提出了基于高劲度胶结料性能的混合料设计参数选择方法和性能评价标准,发明了针对不同特殊荷载环境下的典型铺装结构。

2.提出了“先模量梯级升级,后改性”的胶结料性能综合提升技术,建立了复杂重载环境条件下高劲度沥青胶结料技术体系,发明了综合性能优越的系列宽工作域硬质沥青、复合改性沥青及其新型高劲度耐久性沥青混合料。

3.开发了高劲度沥青规模化工业生产装置和工艺技术流程,提出了高劲度沥青生产均匀性控制技术和施工温度确定方法,形成了高劲度沥青胶结料及其混合料生产、施工与质量控制的成套技术,实现了严酷荷载环境作用下沥青铺装耐久性设计与工程应用。

相对于国内外同类技术,成果实现了新一代高品质耐久性沥青混合料的研发、设计与规模化应用,拓宽了沥青混凝土的应用技术领域,科技创新性显著,成果广泛应用于长大纵坡道路、大容量公交专用道与港湾、港区公路与港口专用道、重载桥面铺装及机场跑道等,对提高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极大降低了道路工程的运营维护成本,推广应用前景显著。

项目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照山东省科学技术授奖条件,推荐该项目申报2017年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公益类)。

2、推荐专家意见: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的山东公路学会秘书长杨永顺和交通运输部公路研究院孟书涛研究员基于对项目内容的了解,认为该项目符合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有关推荐条件和标准所规定的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授奖条件,所填推荐意见客观、真实,本人同意作为该项目的推荐专家予以公布,其推荐意见如下:1.杨永顺专家推荐意见:该项目针对传统沥青胶结料与混合料无法满足复杂荷载作用下特殊道路(如长大纵坡公路、大容量公交专用道与港湾、港区公路与港口专用道、重载桥面铺装及机场跑道等)使用需求及单一模量提升技术手段的不足,通过系统研究攻关,取得了系列显著研究成果,发明了适应复杂荷载环境的典型铺装结构,实现了新一代高品质耐久性沥青混合料的研发、设计与规模化应用,拓宽了沥青路面材料的应用技术领域,实现了研究成果的工程推广应用。

2019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

2019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

2019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典型气候区绿色建筑全寿命期关键技术与标准体系应用二、项目简介本项目牢牢把握因地制宜原则,立足典型气候区实际情况,本着“政策引导与技术支持并进”、“绿色建筑全寿命期闭环管理”、“单体绿色建筑向区域化发展”的目标,研究了绿色建筑全寿命期技术指标体系及高质量区域化发展的关键技术,从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图审、施工、验收、运营维护、评价、改造提升各个环节出发,建立了完善的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制定了多项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填补了我国绿色建筑全寿命期整套技术标准体系的空白,整体水平达到国际领先。

主要创新点如下:1、构建了基于典型气候区及区域特点的绿色建造技术体系。

发明了水泥土复合桩等典型绿色建造技术,创新了绿色施工管理与评价技术,构建了覆盖管理、施工、评价的绿色建造技术体系。

2、创新了绿色建筑运行及维护关键技术。

首次构建了绿色建筑综合效能调适体系,研究建立了具有针对性的绿色运行调试方法和技术体系,实现了同运行管理相结合的具体技术方法;提出了调试阶段和流程,建立了机电系统调适体系,提出低成本/无成本绿色运行维护管理技术,创新了绿色建筑运行管理监测系统的关键技术指标。

3、创新了城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数据监测和评估技术。

研发了采用ARM9芯片作为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核心处理器以及基于.NET平台研发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监测软件。

4、首创了绿色建筑全寿命期关键技术体系。

创新了适宜典型气候区绿色建筑全寿命期的关键技术指标体系,在全国首次创建了建筑全寿命期各环节技术标准,编制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涵盖规划、设计、图审、施工、验收、运营维护、改造提升、性能评价,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

5、创新了绿色建筑高质量区域化发展关键技术指标体系。

通过定性研究影响生态城区(镇)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重要因子,横向对比分析国内外绿色生态示范城区(镇)建设技术指标,结合定量的计算,采用层次分析综合评价法,创建了适合典型气候区绿色生态城区(镇)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指标体系和建设实施验收指标体系。

山东省2024年度科技奖申报流程

山东省2024年度科技奖申报流程

山东省2024年度科技奖申报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山东省2024年度科技奖申报流程详解随着2024年度山东省科技奖的申报工作拉开帷幕,科研机构和个人又迎来了一次展示科技成果和创新实力的重要机会。

2015年山东科学技术奖申报项目公示

2015年山东科学技术奖申报项目公示

2015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申报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损伤理论、控制方法及工程应用二、申报奖种: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三、主要完成人:韦金城、王林、马士杰、余四新、韩文扬、付建村、孙强、任瑞波、程钰、胡宗文、赵海生、胡家波主要完成人的贡献及曾获奖励情况:1、韦金城:高级工程师,参与制定项目总体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案,提出并验证了以损伤率指标和疲劳方程联合表征的半刚性基层材料和结构疲劳损伤模型,行成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控制疲劳设计方法,开发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完善和发展了永久性(长寿命)路面设计方法;系统研究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开裂及其损伤发展规律,提出了确定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疲劳损伤状态下结构有效承载力的方法及半刚性基层结构开裂损伤的现场诊断方法;提出了基于动态拉伸抗裂和极限应变指标的既有损伤半刚性基层上加铺结构抗裂设计指标和参数,形成了专用设计方法,提出并验证了集排水、抗裂于一体,可快速施工、无需养护的耐久性路面维修结构;提出了兼顾强度、建设缩裂、减少离析和增强抗疲劳性能的骨架密实型水泥或二灰稳定碎石基层材料设计方法;提出了半刚性基层材料双层连续摊铺,一次成型施工工艺。

“永久性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2010-J-223-2-02-R06,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第6位;“永久性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研究”JB2009-1-12-6,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第6位。

2、王林:研究员,项目总负责,制定项目总体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案。

提出了以损伤率指标和疲劳方程联合表征的半刚性基层材料和结构疲劳损伤模型,完善和发展了永久性(长寿命)路面设计方法,实现了大规模工程应用;系统研究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开裂及其损伤发展规律,提出了确定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疲劳损伤状态下结构有效承载力的方法及半刚性基层结构开裂损伤的现场诊断方法;提出了基于动态拉伸抗裂和极限应变指标的既有损伤半刚性基层上加铺结构抗裂设计指标和参数。

2022年山东科学技术奖申报项目公示

2022年山东科学技术奖申报项目公示

2022年山东科学技术奖申报工程公示2022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申报工程公示一、工程名称: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损伤理论、控制方法及工程应用二、申报奖种: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三、主要完成人:韦金城、王林、马士杰、余四新、韩文扬、付建村、孙强、任瑞波、程钰、胡宗文、赵海生、胡家波主要完成人的奉献及曾获奖励情况:1、韦金城:高级工程师,参与制定工程总体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案,提出并验证了以损伤率指标和疲劳方程联合表征的半刚性基层材料和结构疲劳损伤模型,行成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控制疲劳设计方法,开发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完善和开展了永久性〔长寿命〕路面设计方法;系统研究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开裂及其损伤开展规律,提出了确定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疲劳损伤状态下结构有效承载力的方法及半刚性基层结构开裂损伤的现场诊断方法;提出了基于动态拉伸抗裂和极限应变指标的既有损伤半刚性基层上加铺结构抗裂设计指标和参数,形成了专用设计方法,提出并验证了集排水、抗裂于一体,可快速施工、无需养护的耐久性路面维修结构;提出了兼顾强度、建设缩裂、减少离析和增强抗疲劳性能的骨架密实型水泥或二灰稳定碎石基层材料设计方法;提出了半刚性基层材料双层连续摊铺,一次成型施工工艺。

“永久性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2022-J-223-2-02-R06,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22年,第6位;“永久性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研究〞 JB2022-1-12-6,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22年,第6位。

2、王林:研究员,工程总负责,制定工程总体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案。

提出了以损伤率指标和疲劳方程联合表征的半刚性基层材料和结构疲劳损伤模型,完善和开展了永久性〔长寿命〕路面设计方法,实现了大规模工程应用;系统研究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开裂及其损伤开展规律,提出了确定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疲劳损伤状态下结构有效承载力的方法及半刚性基层结构开裂损伤的现场诊断方法;提出了基于动态拉伸抗裂和极限应变指标的既有损伤半刚性基层上加铺结构抗裂设计指标和参数。

申报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公示材料

申报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公示材料

申报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公示材料一、项目名称:穿越城区公路高架桥工程建设关键技术二、推荐单位意见: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推荐书及其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完成人、完成单位排序无异议,相关栏目均符合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办公室的填写要求。

按照要求,我单位和项目完成单位都已对该项目的拟推荐情况进行了公示,公示期无异议。

穿越城区公路高架桥工程与其他基础设施工程相比,具有复杂程度高,利益相关者多,后期管理养护工作量大等特点,本项目研究结合山东省实际情况,针对中间支撑城市高架桥设计、建设、运营、维护等关键技术进行系统研究。

关键技术和创新点主要体现在:1.针对中间支撑城市高架桥中典型箱梁结构顶底板剪力滞效应、宽箱梁横桥受力分析简化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对城市快速路新型护栏开发,对碰撞条件与评价标准、仿真方法可靠性等进行了分析;2.研发RC-PC混合布置变宽连续箱梁多联变坡顶升技术,展开对大高度顶升轨线的优化对比研究,施工现场全程无线(移动)监控系统集成研究;3.基于价值工程的项目对全寿命周期管理展开研究分析,针对立交桥管理与养护研究,对高架桥的养护维修对策及养护方法、各种风险事态的应急预案、高架桥的养护质量评定方法等方面展开研究。

相对于国内外同类技术,成果实现了,具有显著科技创新性,成果应用有效降低工程建设与维护成本,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项目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照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授奖条件,建议该项目申报2017年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社会公益类)。

三、项目简介:穿越城区公路高架桥工程与其他基础设施工程相比,具有复杂程度高,利益相关者多,后期管理养护工作量大等特点。

在施工过程中参与人数多,业主、监理、各承包商、材料供应商、政府监管局机构之间的相互协调合作更为复杂,存在的变数也较大。

工程进度易受天气。

原材料价格、周边社会关系的影响,同时工程项目通常工期紧、要求严,关系到城区群众生活和整个城市的形象,具有较强的政治性。

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项目提名书【模板】

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项目提名书【模板】

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项目提名书(安全生产类)一、项目基本情况专业评审组:科普组序号:(适用于单位提名)(适用于专家提名)三、项目简介(限1页)四、主要科技创新1. 主要科技创新(限5页)2. 科技局限性(限1页)五、客观评价限2页。

围绕创新性、应用效益和经济社会价值进行客观、真实、准确评价。

填写的评价意见要有客观依据,主要包括与国内外相关技术的比较,国家相关部门正式作出的技术检测报告、验收意见、鉴定结论,国内外重要科技奖励,国内外同行在重要学术刊物、学术专著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公开发表的学术性评价意见等,可在附件中提供证明材料。

非公开资料(如私人信函等)不能作为评价依据。

六、应用情况和效益1.应用情况(限2页)2.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限2页)承诺:上述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用于提名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情况,已征得未列入项目主要完成人的权利人(发明专利指发明人)的同意,未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山东省及其他省(市)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中使用。

第一完成人签名:十、附件一、必备附件1.“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前3项2. 应用满两年的佐证材料3.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审批的批准文件4.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及情况汇总表(模板附后)二、其他附件1. 应用情况和效益佐证材料2. 其他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承诺:本人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对本项目完成人合作关系及上述内容的真实性负责,特此声明。

第一完成人签名:完成人合作关系情况汇总表承诺:本人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对本项目完成人合作关系及上述内容的真实性负责,特此声明。

第一完成人签名:《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填写要求第一部分总体要求《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是评审的基础文件和主要依据,原则上应由提名者提供,以第三人称表述。

提名意见、项目简介、客观评价必须由提名者客观、如实、准确作出;主要科技创新、应用推广情况、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目录,以及主要完成人情况、主要完成单位情况等客观内容及其证明材料可以由被提名的项目完成人、完成单位提供,但提名者要对有关内容认真严格审查,并承诺对提名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申报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公示材料

申报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公示材料

申报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公示材料一、项目名称:黄河中下游粉土工程特性与路基长期性能保障技术二、推荐单位意见:黄河冲淤积土占山东省总面积的34%,该项目面向黄河中下游道路建设中存在的环境负荷重、能源效率低、资源瓶颈制约等共性问题,以黄河冲淤积粉土特殊性能判识与表征为基础,经过10多年产学研联合技术攻关和大规模的工程应用,构建了黄河冲淤积地区粉土特征分析方法和理论体系,打破了目前相关研究碎片化、关键科学问题未突破的现状,为黄泛区路基设计、施工和维护提供了理论基础;创造性地提出了黄河冲淤积地区地基工后变形控制和路基填筑和长期性能维护8项技术,研发了全寿命周期黄河冲淤积粉土路基全方位安全监测、诊断与预警系统。

形成了一整套黄河冲淤积粉土路基长期性能保障技术体系。

项目攻克了黄河冲淤积地区粉土路基长期性能保障的技术难题,成果应用于荣乌高速、青银高速等26条新建和拓宽高速公路工程,产生直接经济效益45091.9万元。

对照2017年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条件,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推荐该项目申报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三、项目简介:本项目所属领域为交通运输工程。

黄河中下游的频繁泛滥形成了广袤的黄河冲淤积平原,仅在山东就占国土面积的34%。

在该地区建设高速公路面临优质填料匮乏和生态脆弱两大挑战。

作为不良的筑路材料,黄河冲淤积粉土毛细作用和冻敏性强烈,水稳定性、抗冲刷性以及动稳定性差。

传统的路基修建技术使得路基的长期性能得不到有效保障,持续的“桥头跳车”和反复的路基翻浆和边坡滑塌等工程恶疴严重影响了道路的安全运营和快速畅通。

本项目以黄河冲淤积粉土特殊性能判识与表征为基础,以适应黄河冲积平原特有的气候条件和地质地理环境为重点,以提升该地区粉土路基长期使用性能为目标,在多项国家基金和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下,经过10多年产学研联合技术攻关,形成了黄河冲淤积粉土路基长期性能保障技术体系。

项目主要创新成果如下:(1)基于自主研发的现场交通荷载模拟装置,揭示了交通荷载作用下黄河冲淤积粉土物性变异规律和液化翻浆机制,提出了交通荷载引起的长期累积沉降现场预测方法,建立了冻融循环引起的动强度损伤演化模型;通过大型模型试验揭示了粉土路基毛细上升引起的路基土强度衰变规律,以及粉土路基边坡冲刷淘蚀机制。

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拟推荐项目公示材料

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拟推荐项目公示材料
印度工程院院士R.Ganguli在【APPL MATH COMPUT218 (2012):10435-10442】中,用大幅度的文字肯定该项目建立的分形模型工作(代表性论文5)。(部分原文:Kou et al developed a fractal model based on the thermal electrical analogy technique and statistical self-similarity of fractal saturated porous media. They investigated the variation of dimensionless thermal conductivity with porosity, pore area fractal dimension (Df) and tortuous fractal dimentsion (Dt).”)。东华大学纤维材料专家长江特聘教授顾伯洪在文章【PHYS LETT A 374 (2010) 4411-4414】肯定了该项目所建立的分形模型(部分原文:Kou et al developed a statistical self-similarity model for the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fibrous porous media, and the model predictions are in a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data.)。
发现点三:发现了基岩和微裂缝区域的渗流与大缝和溶洞区域的自由流耦合界面上的流动控制机制并建立了油水两相界面条件,创建了离散缝洞网络(DFVN)模型,实现了渗流与自由流的耦合,形成了相应的多尺度有限元数值算法,解决了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数值模拟这一国际难题。国际石油工程师协会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德州农工大学教授J. Killough用大篇幅对DFVN模型的原创性给于了高度评价,认为首次提出的DFVN模型不仅描述出了缝洞型介质的多尺度特征,相对于连续介质模型更适用于表征缝洞型油藏的复杂流动,DFVN模型已成为国际上缝洞型油藏数值模拟的常用模京大学长江特聘教授马余强利用该项目提出的“电共振理论”(代表性论文1),研究了纳米孔隙内的水流动,并利用该项目的研究结果对其结果进行验证【PHYS CHEM CHEM PHYS, 2016, 18, 28290-28296】(部分原文:“This is because that the alternating electric field has resonance with hydrogen bonds inside the CNT, which will break the hydrogen bonds and eventually decrease the number of water molecules inside the CNT28.”,文献28是代表性论文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吴恒安教授也利用“电共振理论”论证其文中得到的结果【SCI REP2016,7,41717】(部分原文:“Similarly, in many previous works, fast transport of water through nanochannels can be achieved by reducing the number of hydrogen bonds, such as breaking hydrogen bonds using electric resonance16”,文献16是代表性论文1)。

2021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材料

2021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材料

2021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材料一、项目名称驴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与示范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推荐书及其附件材料,确认真实有效,相关栏目符合填写要求。

按照要求,我单位及完成人所在单位均进行了公示,确认完成人排序无异议。

该项目第一完成人为山东省科技特派员,自2014年开始从事技术服务工作,迄今已满6年;项目第一完成人,因科技服务工作突出2019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科技特派员”,2020年5月被聊城市宣传部、聊城市科学技术协会、聊城市科技局评为“水城最美科技工作者”;科技特派员及其团队,围绕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开展科技服务,长期扎根农村基层,通过成果转化、技术示范等方式转化农业科技成果8项,对支撑和培育地方农业产业做出突出贡献,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主要科技创新成果如下:(1)调研了驴由散养发展到规模化生产所面临的常见疫病情况,绘制驴场疾病谱。

(2)制定了驴舍建设规范,提高了养殖效益。

(3)探明了驴不同消化道部位、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以及不同饲喂模式下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丰富度及其代谢功能的变化规律。

(4)明析了繁殖障碍母驴子宫的微生物种类,推广母驴孕检等技术,服务扶贫驴场带动脱贫。

(5)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1 件,实用新型专利66 件,发表学术论文42 篇(SCI 13篇),制定国家标准1 个,山东省地方标准/团体标准16 个,举办养殖技术或职业农民培训班11次,直接带动7313人成功脱贫。

该项目经山东省教育厅组织鉴定,研究成果居国际先进水平,参照山东省自然科学奖申报和推荐基本条件,建议推荐申报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三、项目简介驴产业作为聊城市的产业扶贫模式的新兴产业,由于驴的独特生物学特性,国内外畜禽上的相关成熟技术也无法直接借鉴。

第一完成人带领“山东省科技扶贫服务队”队员,针对驴养殖过程中疾病预防、饲养管理及母驴繁殖3个方面开展技术公关,历经6年系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技术性突破。

2019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

2019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


枣庄矿业(集团) 精准物探技术
刘中胜 3 高
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1 项。
有限责任公司 和清洁高效利

用技术

枣庄矿业(集团) 参与研发高度
刘文宝 4 高
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1 项。
有限责任公司 精准物探技术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 项,获省部
参与研发清洁
张东升 5 高 中国矿业大学
四、客观评价
(一)成果鉴定结论 该项目的整体技术成果经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成的专家组评价鉴定认为达到了国 际领先水平。 (1)该项目整体研究成果 “鲁南资源枯竭型矿区清洁生产与转型发关键技术及实践” 通过了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给出了以 下鉴定意见:“第一,……形成了适应鲁南矿区“湖泊-河流-陆地”交错地貌与深部复杂 地质构造的高精度物探方法;第二,研发了薄煤层自动化无人开采技术……提升了资源枯 竭型矿区绿色精细开采技术水平”;第三,研发了煤矸石电厂煤泥、矸石混燃型循环流化 床锅炉低氮燃烧……推进了矿区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第四,针对资源枯竭型矿区生态环境 特征……初步建成了绿色生态园区和矿区地质公园,优化了生态环境” 。 (二)新闻媒体报道 人民日报(头版)、新华网、大众日报和中国煤炭报等媒体多次报告了枣庄矿业集团 改革转型发展的先进经验。例如,新华网在 2018 年 3 月 31 日以“山东能源枣矿集团本部 矿井全部取消采煤夜班生产”为题报道:山东能源枣矿集团本部 11 对矿井已全部取消采 煤夜班生产,不仅标志着智慧枣矿建设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也引领了煤炭行业生产 方式的变革,展现了百年煤企敢为人先的气魄和创新发展的责任担当……。操控员只需坐 在操控室,通过视频就可以掌握生产状况,利用键盘和鼠标控制工作面智能化综采机组所 有设备……。付煤公司应用全省首套大采高智能化生产机组,精简人员近 60%,工效提 高 3.5 倍;高煤公司运用智能巡检机器人代替人工巡检,井上下 37 个机房硐室全部实现 无人值守;蒋庄煤矿洗煤厂原来一个人只能看管 3 到 5 台设备,现在通过 20 余项自动控 制、远程集控升级改造,一人可同时兼顾 36 台设备的运行监控……。 (三)重要科技奖励 项目成果曾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1 项、二等奖 3 项。

提名202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

提名202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

附件3提名202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区域环境污染人群暴露风险防控技术及其应用二、提名看法该项目针对区域环境污染人群暴露风险防控的技术难题,历经十年探讨与应用,在区域环境污染人群暴露调查(监测)、健康风险评估、典型区域人群暴露风险防控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

项目建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区域环境污染人群暴露调查技术和暴露监测指标,以及适合多介质环境污染和多途径人群暴露特征的区域环境污染人群暴露评估技术,确定了我国人群环境暴露行为模式和人群暴露参数;研发了区域环境污染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构建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制定国家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名录,开发了典型区域环境污染物人群暴露风险防控成套技术。

项目创新成果得到国内外专家和用户单位的高度认可,并在我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环境与健康工作中得到充分应用,对于我国开展区域环境污染人群暴露风险调查、评估与防控供应了重要支撑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举荐该项目申报202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当前我国环境污染呈现复合型、压缩型和结构型特征,环境污染导致的人体健康危害事务频发,对人群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严峻危害。

目前,国内缺乏系统的统筹环境污染、人群暴露和健康危害各环节的风险防控技术。

同时,由于我国环境污染具有多介质、多途径和多污染物叠加的区域性特征,环境污染导致的人群暴露与健康风险特征非常困难,不能照搬美、欧、日等国家现有的技术方法。

本项目以区域环境污染人群健康风险防控的主要技术难点为探讨对象,在区域环境污染暴露调查(监测)、健康风险评估、典型区域人群暴露风险防控等关键技术领域进行科技创新,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区域环境污染人群暴露风险防控技术并推广应用。

主要科技创新包括四方面:(1)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区域环境污染人群暴露调查技术。

针对国内外环境与健康现场调查技术的不足,探讨区域环境污染人群暴露调查的关键技术;建立主要行业特征污染物的暴露监测指标与新型污染物精细化暴露分析技术方法。

2019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公示

2019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公示
2、2016年7月14日,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本项目部分工作“稀土金属冶选 尾矿库渗漏对地下水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估与控制研究”验收会。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建立了尾矿库 生态风险防控区划分技术方法和污染防控管理技术,依托该项目成果,建成了稀土冶选尾矿库地下 水渗透性反应墙修复技术示范工程,项目成果可为我国稀土冶选尾矿库的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五、推广应用情况
1.推广应用情况(限 1 页)单位:万元
应用单位名称
应用技术
山东蓝城分析测试有限公司
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
济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实验测试研
究中心
重金属检测及阻控关键技术 重金属检测及阻控关键技术 重金属检测及阻控关键技术
砷形态检测关键技术
应用起止
时间
2016.10~ 2018.12
山东蓝城分析测试有限公司等 300 余家大型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并成功将该技术推广应用于 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等多家政府服务机构。为农产品产地土壤普查数万件土壤样品重金属的检测工 作提供技术支撑,社会效益显著。项目发表论文 100 余篇,其中 SCI 收录 61 篇,已授权发明专利 2 项,实用新型专利 3 项,软件著作权 1 项。
中国科学院城
6 污染场地铅暴露健康风险评估软件
作权
蔡超,张园,朱永官 市环境研究所
知识产权号 取得日期 国(区)别
CN105606721B
2017 年 10 月 31 日
CN104941583B CN202658158U
2018 年 07 月 17 日
2013 年 1 月 9 日
1.中国 1.中国 1.中国
2、行业专家评价
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波大学陈剑平教授给予本项目高度评价:项目以剧毒致癌物砷、镉等重金属 为切入点,建立了包括重金属形态及生物有效性分析的多元检测技术。项目的关键技术以无形资产 的形式入股,吸引了蓝城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的资金投入,推动了山东蓝城分析测试有限公 司的成立,实现了成果的落地与转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显著。该项目依托先进的检测技术,研 发了基于水生微生物富集,生物炭吸附以及外源硅肥和有机质添加的土-水-作物体系重金属污染阻控 技术,并推广应用至多个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案例中,带来了良好的环境效益。

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公示材料

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公示材料

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公示材料一、项目名称废蒸汽余热回收利用低温真空浓缩干燥系统及成套装备二、提名单位意见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提名书及其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均符合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办公室的填写要求。

本项目提出的废蒸汽压缩余热回收利用高效节能技术、及其配套的废蒸汽回收利用专用系列辅助装备技术,实现了对废蒸汽几近全部的回收利用;而且通过对废蒸汽的回收利用,极大地减少了废蒸汽或废气的排放,不但为相关生产企业节约了能源,还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预计蒸汽节能效果65%以上,废蒸汽残余量小于15%,综合生产成本降低50%以上,生产人工减少50%以上,达到极其显著的节能环保效果。

公司根据本项目已在山东威海、日照、青岛等地升级改造23条生产线,运行稳定可靠,节能环保效果显著;实现产值1570余万元,为企业节约能源成本6700多万元。

同时,于2018年10月获得山东省科技厅承办的2018年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东赛区)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组第七名,有效解决利用蒸汽生产企业的高耗能及高排放问题。

本项目相关授权发明专利6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

对照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授奖条件,提名该项目申报2021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三、申报单位完成单位:荣成惠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山东科技大学四、项目简介1、所属科学领域:新能源及节能技术2、研究背景:目前我国的海洋渔业资源加工面临能源消耗大、原料新鲜度不足、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等突出问题,亟需解决鱼类多维度精深加工、贝类连续化加工与全效利用、海藻活性产品开发、特色资源加工与生物提取等的新技术和自动化装备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及成套装备的研制。

显然,这些问题是现有的MVR蒸发器之类的产品无法解决的,而是需要对生产工艺、关键设备、辅助设备等,结合海洋渔业资源的物性特点和成品要求,做深入的、创新性的攻关研究和研制。

3、项目创新点:1)研究提出基于动态优化补热的废蒸汽压缩余热回收利用浓缩蒸发生产工艺,压缩浓缩蒸发系统产生的二次废蒸汽,实现对接近全部二次废蒸汽的循环利用,对生蒸汽需求量降低到50%以下,减少废蒸汽或废气的排放,减少冷却水的用量和废气处理量,从而达到节能环保效果。

国家科技进步奖 公示 材料

国家科技进步奖 公示 材料

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
根据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规定,以下是公示的材料:
1. 申报单位名称及负责人信息:包括申报单位的全称、所在地、联系方式等,并注明申报负责人的姓名、职称、联系方式等。

2. 科技项目的基本信息:包括项目名称、项目所属领域、项目负责人姓名、申报人数、项目运行时间等。

3. 项目的目标和主要内容:详细描述科技项目的目标和主要内容,以及与现有科技研究的联系和创新之处。

4. 科技项目的创新性:说明科技项目在科技领域的创新性,即该项目在相关领域中是否具有突破性和前瞻性。

5. 科技项目的技术难点:说明科技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并阐述解决这些难题的方法和策略。

6. 科技项目的成果及应用价值:描述科技项目的预期成果和可能的应用价值,包括技术上的突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7. 科技项目的实施计划和进展情况:详细阐述科技项目的实施计划和进展情况,包括各阶段的任务和时间安排。

8. 科技项目的团队构成和合作情况:介绍科技项目的团队构成,包括成员的专业背景、工作经验等,并说明与其他科研机构或
企业的合作情况。

9. 科技项目的资金支持和投入情况:说明科技项目的资金来源和投入情况,包括国家科技计划、企业投资、科技基金等。

以上是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的一般内容,具体要求可能会根据不同年度和领域的科技进步奖进行相应调整。

申报单位需要根据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要求,准备完整的申报材料,并按照相关规定提交给科技进步奖评审机构进行评审。

科学技术奖 公示材料

科学技术奖 公示材料

科学技术奖公示材料
科学技术奖的公示材料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项目名称:这是最基本的信息,需要清晰明确地反映项目的主题和内容。

2. 提名单位意见:这是对项目的基本评价和认可,需要表明对项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的审阅意见,以及对完成人的确认排序无异议的声明。

3. 项目的研究目标:需要详细说明项目的研发目标、技术路线、创新点等信息,以展示项目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4. 研究成果:这是公示材料的核心部分,需要详细介绍项目的研究成果,包括但不限于专利、论文、技术报告等,以及这些成果在学术界、产业界的影响和价值。

5. 资助情况:需要说明项目所获得的资助情况,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教育厅科技计划、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专项等资助情况。

6. 其他相关信息:包括项目的研究团队、研究过程、研究成果的应用前景等,需要尽可能全面地展示项目的优势和价值。

此外,科学技术奖的公示材料还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等,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同时,公示材料还需要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进行撰写和排版,以便评审委员会和公众更好地了解项目的具体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申报山东省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材料一、项目名称:公路交通全寿命周期安全保障技术与装备二、推荐单位意见: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推荐书及其附件材料,确认全部申报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均符合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填写要求。

按照要求,我单位和项目完成单位都已对该项目的拟推荐情况进行了公示,公示期间无异议。

该项目自2006年起,依托交通运输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交通运输科技计划,组织产学研用30多家单位历经10余年联合攻关,攻克了公路交通环境多因素综合作用下交通安全规划设计、公路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和评价、公路养护作业施工区精细化安全控制、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有效性保障以及公路网风险评估及装备研发等系列重大难题,打造了我省公路交通全寿命安全服务保障体系,推动了公路交通安全生产形势由被动应付向主动预防的转变。

本项目获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5项,形成交通行业标准1部、指南2部,山东省地方标准1部,出版专著5部,发表SCI/EI检索和核心期刊论文21篇;获国际道路评估组织“亚太区杰出贡献奖”2 项,支撑了国务院部署实施的以提升现有公路安全保障水平为目标的“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支撑了济东高速建设、济菏高速安全提升、京沪高速山东段改扩建等重点项目的实施,为我国公路网安全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我国公路安全保障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对照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授奖条件,推荐该项目申报2017 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三、项目简介:本项目属于交通运输安全领域。

近30年,我国公路交通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面临的公路安全形势却日趋严峻,2002-2005年我国公路交通事故累计死亡人数超过4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累计死亡54万人,提升公路安全水平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如何构建面向公路全寿命周期的安全保障技术和装备,成为目前我国交通安全领域面临的巨大技术挑战。

自2006年起,依托国家、交通运输部、山东省等多项计划,由全国产学研用30多家单位历经10余年联合攻关,攻克了公路全寿命周期安全保障的系列重大难题,主要创新如下:1、首次提出了规划设计期内基于节地的公路工程安全设计标准、方法和理论模型。

以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保障为前提,提出了节地的公路最小横断面几何尺寸、互通立交布局,解决了土地受限条件下公路横断面设计、互通立交设置及安全保障等技术难题。

针对我国驾驶人的行为特征,建立了刹车曲线模型,给出了新标准体系下减速车道的设计方法和最优设计指标,解决了互通立交出口段本质安全问题。

通过该技术应用,用地一般横断面可降低4%,互通立交可降低25%,互通立交出口段交通事故降低20%以上,推动了安全、节约、环保公路设计理念的深化和发展。

2、建立了施工期风险源辨识评估方法,研发了交通组织和安全保障技术。

首次建立了大型公路桥梁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风险辨识方法和评估技术,提出了三分法、四级层次结构的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标准构建方法,解决了公路工程施工风险管控针对性不强、安全保障措施覆盖面不广的难题。

提出的我国施工作业区空间布局体系、关键区域长度计算方法、通行能力分析和安全设施设置等成套技术,为开放交通条件下公路施工路段提供了完备的交通组织与安全保障技术,成果已转化为行业标准,实现了施工安全和交通组织的标准化。

3、建立了运营期公路多因素综合风险评估模型,提出了风险评估实施技术体系和高风险路段综合处置方法,研发了系列装备和新型设施。

创新性地提出了能够表征主客观感知的多因素公路交通风险动态评估模型,开发了评估数据深度挖掘技术,研发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公路交通风险管理系统,实现了评估结果的可视化、精准化和智能化;建立了运营公路交通安全综合保障体系,对事故多发段综合处置后,事故率降低30%以上;自主开发了车载式交通安全多要素快速数据采集系统、新型安全防护设施等装备。

部分成果转化为行业指南和规范,推动了我国交通安全风险评估理念的推广和软硬件设施的产业升级。

本项目获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5项,形成交通行业标准1部、指南2部,山东省地方标准1部,出版专著5部,发表SCI/EI检索和核心期刊论文21篇;获国际道路评估组织“亚太区杰出贡献奖”2 项,支撑了济东高速建设、济菏高速安全提升、京沪高速山东段改扩建等重点项目的实施,以及国务院部署实施的以提升现有公路安全保障水平为目标的“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为全国公路网安全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我国公路安全保障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四、客观评价:(一)科技鉴定评价(1)交通部科技司组织专家鉴定委员会,对交通运输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基于节地的公路横断面和互通立交设计指标研究》进行了鉴定,鉴定结论为:“项目研究成果可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等相关的标准规范制修订提供依据;该项目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附件21)(2)交通部科技司组织专家鉴定委员会,对交通运输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山区公路养护施工作业区交通组织及安全技术研究》进行了鉴定,鉴定结论为:“该项目为进一步提高公路养护施工的效率、安全水平和有关标准规范的制修订,提供了技术支持,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应用前景。

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附件22)(3)交通部科技司组织专家鉴定委员会,对交通运输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公路水运工程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技术研究》。

鉴定结论为:“项目为提升我国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安全方案编制、现场安全管理、行业安全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项目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附件23) (4)山东省交通运输厅组织专家鉴定委员会,对山东省交通科技项目《高速公路安全质量智能控制与运行安全评估系统》进行了鉴定,鉴定结论为:“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社会。

经济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附件24)(二)行业领域评价本项目研究相关成果形成行业标准1项《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15)(附件2),行业指南2部《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附件-2)、《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解析》 (附件-14)、地方标准1部《高速公路建设节约用地设计规定》(DB37/T 1721-2010)(附件-5),为我国公路交通全寿命周期安全预防与处置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引领了公路交通安全全过程的技术进步。

(三)学术评价依托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出版专著部5部,发表SCI /EI检索和核心期刊论文21篇,获得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5项。

本项目部分成果分别获得2013年度亚太区杰出贡献奖、2013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4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5年第六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二等奖、2016年度亚太区杰出贡献奖。

(四)应用效果评价成果在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全面应用,累计应用里程达到450万公里,推动了我国公路交通全寿命周期内安全保障技术研究的跨越发展,实现了对发达国家的全面赶超,获得行业内外的一致好评,得到央视等国内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

五、代表性论著:六、主要完成人情况:1、姓名:毕玉峰排名:1 技术职称:工程技术研究员工作单位: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完成单位: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主要贡献:组织实施了公路交通全寿命周期安全保障技术与装备的全面研究工作;提出了我国的施工作业区空间布局体系及关键区域长度的计算方法,建立了施工区交通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创新性地提出了能够表征主客观感知的多因素公路交通风险动态评估模型,开发了评估数据深度挖掘技术,研发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公路交通风险管理系统。

2、姓名:侯德藻排名:2 技术职称:研究员工作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完成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全面参与了公路交通全寿命周期安全保障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工作。

提出了基于本质安全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编制了山区公路安全设计指南;建立了公路养护施工作业区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编制了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推动了项目研究成果在全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中的应用。

3、姓名:涂辉招排名:3 技术职称:教授工作单位:同济大学完成单位:同济大学主要贡献:全面参与了公路交通全寿命周期安全保障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工作,作为负责人之一,参与提出了能够表征主客观感知的多因素公路交通风险动态评估模型,参与开发了评估数据深度挖掘技术,参与研发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公路交通风险管理系统,实现了评估结果的可视化、精准化和智能化。

4、姓名:张铁军排名:4 技术职称:研究员工作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完成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开发了运营风险评估数据深度挖掘技术,建立了运营公路交通安全综合保障体系,开发了车载式交通安全多要素快速数据采集系统、新型安全防护设施等装备。

5、姓名:钟连德排名:5 技术职称:研究员工作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完成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建立了基于速度一致性、驾驶员胜利特性、驾驶负荷度判别标准的公路线性安全评价方法,提出了施工作业区速度控制策略,建立了基于区域网交通运行最优化的施工交通组织方法。

6、姓名:李伟排名:5 技术职称:研究员工作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完成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首次提出了成套的公路工程危险源风险辨识方法和评估技术,形成了大型公路桥梁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清单;首次提出三分法、四级层次结构的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标准体系构建方法。

7、姓名:周建排名:6 技术职称:副研究员工作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完成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参与构建了公路工程安全设计标准、方法和模型体系。

主要对公路横断面各组成要素的合理取值范围及节约用地的技术保障措施、互通立交选型综合评价、互通立交间距最优分布模型和变速车道设计指标研究作出了贡献。

8、姓名:张军方排名:7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完成单位: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参与了公路交通全寿命周期安全保障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工作,主要对车载式交通安全多要素快速数据采集系统、新型安全防护设施等装备进行了后期完善和推广应用工作。

9、姓名:张克文排名:8 技术职称:研究员工作单位: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完成单位: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参与了公路交通全寿命周期安全保障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工作,主要基于本质安全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及节约用地的技术保障措施进行了研发和推广应用。

七、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贡献:1、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1)申请立项,提出项目的总体研究方案,总体策划,确定实施方案;(2) 构建了规划设计期内公路工程安全设计标准、方法和模型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