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学勘查工作方法及成果整理
浅谈地球化学勘查在矿产中的方法研究

浅谈地球化学勘查在矿产中的方法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资源紧缺日益加剧,资源需求与资源供应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尤其是在矿产方面。
我国当前矿产供应完全无法满足矿产需求且找矿的难度已经大大上升,如何提升矿产找寻效益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文章从地球化学勘查角度着手,对矿产找寻方法进行分析,现研究结果如下。
标签:地球化学勘查方法缺陷1地球化学勘查概述地球化学勘查主要指通过地球化学资源物质的测量,依照物质元素中成分、含量的差异,对地理分布进行研究,获取勘查信息的一种方法。
勘查中的天然物质可以是岩石、铁帽、土壤、水、水系沉积物、冰积物、植物或气体等,勘查测量的地球化学性质主要为元素的含量。
地球化学勘查依照地球其他领域化学资料为基础,对勘查数据资料及参考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沉积物中的元素成分从而勘查矿产信息。
地球化学勘查可以保证在保证原有地貌的状态下进行矿产查找,在特殊景观区中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在该过程中勘查人员能够通过少量采样点信息完成矿产信息的遥测,大幅提升了矿产查找的范围,具有非常好的可靠性、准确性及有效性。
2地球化学勘查找矿产的方法2.1岩石化学找矿法20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对岩石化学进行研究,通过岩石化学成分查找矿产。
随着地质分析技术和地质分析器材的不断完善,岩石化学找矿法已经得到了本质上的提升,其查找精度和查找效益已经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尤其是在隐伏矿床查找过程中。
相关资料显示:前苏联曾用岩石化学找矿法对深部盲矿体进行预测,准确率达到84%以上。
20世纪90年代末,人们在盲矿体查找原理的基础上引入热液成因矿床成矿中的脉动叠加特征分析,对岩石化学找矿内容进行了丰富,形成了当前岩石化学找矿法的原理基础。
岩石化学找矿法依照原生晕查找内容,对原生晕可能出现的轴向反常和反分带进行解释,提升了原生晕规律的分析及使用效益,有效改善了矿场判断的准确性。
该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紧密结合矿产地质状况,全面分析矿区叠加晕特点,提升前尾晕的特征指标指示元素分析的有效性和浓度变化持续状况的准确性,把握好原生晕规律。
四 地球化学资料的整理

Cu
植物与土壤和近地表大气尘元素对比
1、野外编录资料整理
按要求野外的各项编录,应在野外现场
标注于野外工作用图上。因此,整理资料时
要对所有的工作用图进行校对、检查。此次 野外工作用图原则上每个项目提交两套,即 一套为野外施工布置图,一套为样品、记录 表等资料清理用图(即工作底图)。
野 外 施 工 布 置 图
对所收集的记录资料的完整性要 进行系统的校对与清理。并与工作底
二 地球化学成果图 的编制
地球化学成果图是表现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结论
及建议的最主要形式之一,按内容可分为成矿 预测图、元素分布图、异常图、矿产成果评价 图等;按表现方式可分为等值曲线图、色块图 等;按形式可分为平面图、剖面图和立面图。
Hg
Cd
As
Pb
Hg
Cd
As
Cr
pb
Cu
V
Fe
Pb
8. 大气降尘采样记录表1册:共 页。 9. 农作物及根系土壤样品采样记录表1册: 共 页。 10.土壤有机地球化学调查样品采样记录表1 册:共 页。 11. 水土流失点调查表 12. 水文地质调查表 13. 农业地质调查观测点记录表 14. 样品加工登记表1册:共 页。 15.野外质量检查登记表:1册(共 页)
图进行逐项逐点进行校对。
在校对无误的前提下,对记录表 格等各种野外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与 整饰,要求做到统一化、规范化、标 准化。
2、空间数据处理
主要指野外收集的GPS资料。 每个台班在完成当天的野外工 作后,GPS数据连同完善的各采样
记录表交项目现场管理人员下载航
点航迹资料。
GPS数据连同完善的各采样记录表 应保存于野外工作建立的野外GPS文件 夹中,在该文件夹里应分生产台班建
矿产勘查地球化学方法及应用

带。 9. 应用亲壳元素Si、K和亲核族元素Fe、Ni、Cr、Ti、Co、V推断陆块区地质构造和造山
区的地质构造边界。
• 从“大数据”中挖掘找矿预测信息。
勘查地球化学方法
可用的化探方法很多,找矿效果也较好。 常规化探方法:土壤测量(残积层、残坡积层)、岩石测量(地 表岩石测量、原生晕、原生构造叠加晕、构造地球化学测量等) 、水系沉积物测量。 非常规化探方法(或称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气体测量、地气 测量、金属活动态测量(选择性提取)、水化学测量、地电化学 方法、浅钻化探等。
构造地球化学方法
•我们认为获得最可靠的数据,才是勘查地球化学调查的基础。如何获得与成 矿有关的信息,构造地球化学测量就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它能强化异常 ,避免地表的污染等优势。 •采样介质:(1)成矿后的脉岩;(2)断层泥或蚀变岩;(3)石英脉。
构造地球化学测量
3.构造地球化学测量
断层角砾岩
覆盖区化探方法
五、地球化学解释推断地质构造
1. 应用Ni、Cr、Co、V、Ti、Fe、Mn等铁族元素的组合富集规律,推断基性、超基性岩 和太古代、元古代绿岩分布区。
2. 应用Ca、Sr、Ba等造岩元素的组合富集规律,推断碳酸盐岩和钙碱性花岗岩分布区。 3. 应用Th、La、Rb、Zr等稀有、稀土元素的分布规律,推断花岗岩分布区。 4. 应用Be、Li、Y等稀有元素的富集,推断钾长花岗岩和燕山期偏酸性花岗岩分布区。 5. 应用B、P、F等岩浆射气元素的富集规律,推断断裂带和构造岩浆带分布区。 6. 应用W、Sn、Bi、Mo等高温成矿元素富集规律,推断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和中酸性脉
化探技术方法

至1-2/km2。
采样点布设
注意:合理性主要指不漏控、不重复控制,均匀性指整体均匀 性,在合理的基础上达到均匀性。
采样
• 水系沉积物测量野外采集样品,应最大限度代表采样点上游汇水域 基岩(包括矿化)的化学(物质)成份。
• 采样部位选择:样品应在现代流水线上(或干沟底部)采集,在水 流较急的河道中,要尽量在水流变缓处、水流停滞处、河道转弯内 侧、大石头背后,选择砾石成份复杂、大小颗粒较为混杂的部位取 样。
• 在粗细混杂和砾石成份复杂地段,在采样点30~50m范围内多点(3 点以上)采集组合样,存在风成物影响的地区注意避开风成物(风 成沙、风成黄土)堆积部位。V形沟纵向,U布设
首先,在1:5万地形图上将水系勾划出来,特别注意一级水系勾 划要准确。(常见问题:勾绘粗疏,在地形平缓的北山地区甚至 勾绘错误)
采样点主要分布在一级水系口、二级水系中;长度>500米一级水 系内应加布样点,三级水系应布设控制点(注意三级以上水系不 能布点)
长度>500米一级水系内应加布样点,一般矿点流长小于1000米, 600-700米左右,加点之后才能有效控制。
特征等。 5.基站 投标区基站建在天苍乡,该向地处投标区南部,天苍乡北与内蒙古额
济纳旗相邻,南与大庄子乡为界,东与双城乡隔河相望,向西延到北 山山脉。全乡各村沿山呈狭长地状分布,从最上端的营盘村距最下端 的沙门子村有40多公里。该乡有中国石油加油站,水电充足,有乡级 卫生院,完全可以作为项目工作基地。
地球化学普查方法

1、实际材料图 2、野外采样小结 ⑴目的任务、工作概况、完成工作量 ⑵工作方法 ⑶质量评述(附质量表) ⑷结论
三、工作方法
(五)样品分析测试
1、实验室样品加工和制备
样品编码 以50个样品为一分析批次,在每一分析批次中插入4个不同含量的监控样,约每 400-500个样品插入一次国家一级标样(12个),然后进入计算机,打印出分 析号与送样号的对照表以供样品管理人员在管理样品、填写汇总表等准备工作 中使用,样品随后由样品管理人员下达至碎矿间进行无污染碎矿。 样品加工 化探样品在加工前均在60°C以下充分烘干。在大批量样品加工前,先对水系土壤 样品和岩石样分别进行玛瑙球数量、球磨时间的最佳条件试验,以其样品粒度 就能满足1∶5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的要求为原则。要求细磨加工后样品粒度达 到-0.074mm(-200目)占90%以上。 样品管理 样品碎完后,由样品管理人员对每批样品的加工粒度是否达到规定要求进行检查, 检查合格后,按规定插入指定的监控样及国家一级标样,同时依照密码编号分 出内检样,交质量管理人员下达分析任务。
500 ×250~100(8~20) 250 ×100~50(40~80) 100点距(m) 方格(样/km2) (样/km2)
1:50000 1:25000 500 ×200(10) 250 ×100(40) 100 ×50(200) 500 ×500(4) 250 ×250(16) 100 ×100(100)
详查
1:10000
1:5000
50×25(800)
50 ×50(400)
50 ×25~10(800~2000)
二、设计编写
(三)布样 6、土壤测量布样
土壤测量工作比例尺与测网密度
工作 阶段 普查 详查 比例尺 1:50000 1:25000 1:10000 1:5000 1:2000 矩形网 线距×点距(m) 500 ×100~250 250 ×50~100 100 ×20~50 50 ×10~25 20 ×5~10 正方形网 点、线距(m) 250~500 125~250 50~100 25~50 4~20 16~80 100~500 点/ km2
地质勘查中地球化学分析技术

地质勘查中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在地质勘查领域,地球化学分析技术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手段,它犹如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帮助我们揭开地球内部的神秘面纱,探寻隐藏在地下的矿产资源和地质奥秘。
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从寻找金属矿床,如金、铜、铅、锌等,到探测能源资源,如石油、天然气,再到研究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它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金属矿床勘查中,通过对土壤、岩石、水系沉积物等样品中的元素含量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圈定出异常区域,为进一步的勘查工作提供重要的线索。
而在能源勘查方面,地球化学分析有助于了解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过程,提高勘探的成功率。
地球化学分析技术所依赖的原理,是基于不同地质体中元素的分布和迁移规律。
各种地质作用会导致元素在不同的环境中发生富集或分散,从而形成特定的地球化学模式。
例如,在热液成矿过程中,成矿元素会随着热液的流动在特定的部位沉淀富集。
地球化学分析就是通过检测这些元素的异常分布,来推断地质过程和矿产的存在。
常见的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多种多样。
其中,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是一种经典的技术,它能够准确测定样品中多种金属元素的含量。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但一次只能测定一种元素,分析效率相对较低。
相比之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则具有多元素同时分析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ICPOES 可以同时测定数十种元素,而 ICPMS 则能够检测到更低浓度的元素,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另外,X 射线荧光光谱法(XRF)也是一种常用的地球化学分析手段。
它通过测量样品受 X 射线激发后产生的荧光光谱,来确定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这种方法无需对样品进行复杂的前处理,分析速度快,适用于大规模的样品分析。
在地质勘查中,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是地球化学分析的重要环节。
采样点的选择必须具有代表性,要综合考虑地质背景、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因素。
9 第九章 地球化学调查野外工作方法oo

第九章地球化学调查的野外工作方法一项完整的地球化学调查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设计(资料收集、踏勘、方法试验、设计编写);第二阶段:样品采集(样品加工);第三阶段:样品分析;第四阶段:资料整理(异常解释评价与验证);第五阶段:报告编写与成果提交。
地球化学调查,是一个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调查的系统研究工作。
涉及到很多人员协同工作,也有组织管理工作,不单是技术工作。
第一节踏勘、试验与工作设计一、工作设计书的编写①在踏勘、试验工作的基础上编制工作设计。
工作设计对工作的目的任务、化探方法选择的依据、工作方法、质量要求、工作量及进度计划,最后提交的成果都应阐明。
②工作设计是指导化探工作开展和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行动计划。
③工作设计编制完毕并经上级批准后即执行。
为了使工作的设计符合实际,科学可行,要组识专门人员进行可行性研究再编写设计书。
1、资料收集与研究:搜集、熟悉工作区及邻近地区已有的地质、矿产、找矿勘探、开采、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疏松物覆盖情况,水系分布、测绘等资料,了解前人工作程度。
2、勘选区踏勘:在研究上述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现场踏勘,检查验证前人的成果,补充收集所需的资料。
在这过程中常常要采集1—2套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石标本和样品,进行鉴定分析,以了解矿物及元素共生组合特点,且有助于指示元素的选择。
3、实验研究:在开展化探工作缺乏依据或为了选择合适的方法与技术,以及研究化探找矿中的特殊问题时,可先进行试验。
试验工作有以下几种:1)方法试验:是解决化探方法的有效性。
通过试验了解异常发育的基本特征,确定何种化探方法最适用;2)技术试验:是解决某些具体的工作方法和技术,以达经济合理的目的。
例如:采用怎样的采样和样品加工处理方法,选择哪些指示元素和分析方法等才比较适宜。
方法试验和技术试验常在踏勘阶段一并进行;3)专题试验:是解决某些专门性的问题所进行的试验。
如为解决工作中碰到的疑难问题所进行的试验,新的化探方法的试验等,这种试验进行的时间视需要而定。
第十一章 油气地球化学勘探方法——【石油有机地球化学】

此类线性异常见于断裂、裂隙带或发生过 断裂-破裂构造作用的背斜等地表迹线上,异常 包含有C+6烃是由逸散作用或载有大量溶解烃的 盆地深部水的垂向迁移造成的。
断裂带上方的异常与未受断裂的油气藏上 方的异常特征有所区别:
前者由于C+6烃的向上搬运,具有相当大的 C6~C7烃浓度;后者主要由C1~C5烃组成几乎或 根本没有C+6烃。
2. 油气的生成具有分带性
沉积有机质的演化和油气生成具明显的分 带性,这是判别地表烃类属同生烃还是地下油 气藏渗漏的运移烃的基础。 储层气:由干气藏到低压不饱和的油藏,甲烷 的含量明显是降低的。只含干气的盆地,储层 气中重烃不超过5%。油藏气体的重烃,含量 分布范围较广,且比例一般较高。
土壤气:土壤烃气的浓度、组成都较复杂,变 化很大。在浓度上大部分土壤中烃气的含量很 低,但在油气藏上方常出现高含量的异常性。
(2)由于土壤类型,水分含量或者地层的变化 ,是否会存在一个以上的背景水平。
(3)异常是否仅局限于一种类型的地形特征或 地貌特征?如地形高处或低处,如果是这样, 除非有合理地质解释,否则其真实性值得怀疑 ;
(4)数据的数量和质量是否满足圈定异常— 画 等值线的需要;
(5)是否有足够的信息来鉴别潜在产油层的时 代和类型。
传统的化探理论曾将扩散作用看作 油气渗漏的主要机理。因而,备受质疑。
烃类气体通过上覆地层一般认为 存在两种最基本的形式:
渗滤作用;扩散作用
㈠渗滤作用
渗滤作用是存在压差的情况下,流体在孔
隙介质中的运动,当气体单向渗滤时,其容积
速度可表示为:
Q=K×S×(P21-P22)/2μh
式中:Q=渗滤气体的容积速度; h—渗滤距离; K—介质的渗透率; S—渗滤作用的横断面积; μ—渗滤气体的粘度; P1、P2—孔隙介质两端的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2月
沿革、现状与展望
• • • • • • • • • • 一、当你的地质找矿没有头绪时,当你的眼睛看不清楚时,请用地球化学勘 查!!! 二、物探队不仅仅以物探为立足点,化探历史源远流长,为四川化探的鼻祖, 为我队树立了标杆性形象。 三、我队化探成果辉煌,完成全省1/3图幅20万区化、四川、广东多目标,发 现了甘孜金矿、错阿金矿等矿床; 四、在西南西北晃的单位有:廊坊物探所、西藏地热队、四川化探队、西安 地调院、河南地调院、河北地调院、江西地调院以及当地地质队(院)。 五、现状:前浪已经死在沙滩上,后浪还未兴起。 六、展望:1、西藏、新疆区域化探还未完成; 2、四川已开展区域化探评估,部分图幅需重做; 3、76元素区域化探正在研究评估当中; 4、矿产调查还有很多空白,需要配套化探; 5、矿山勘查需要化探配合。
地球化学数据分析
• • • • • • • • 1、剔特高分析:对数据反复剔除X+3s以外的高值 2、正态分布检验:A目视检验,B、F检验。结果有正态、非正态、 3、聚类分析:对元素进行分组,Q型:夹角余弦,R型:相关系数 4、趋势分析:较早叫大小窗口移动平均分析。 5、回归分析:剔除后期叠加,取得初始含量。需单点计算 6、因子分析:在众多的元素中,提取出较少的向量 7、叠加分析:将元素含量值标准化后,累加(乘),可以引入权重 8、其他:马尔科夫概型分析、对应分析、微分分析
各地质体的元素组合特征
• 酸性火成岩特征元素组合: K、Na、Li、Be、Rb、 Y、 Zr、Nb、Ta、La、Th、U、W、Sn、Mo、 F • 基性火成岩特征元素组合:Mg、 Fe、Ni、Co、V、Ti、 Cr、 • 断裂带元素组合: As、Sb、Bi、Hg、B • 黑色岩系元素组合:Al、 U、 Fe、Ni、Co、V、Ti、Cr • 碳酸盐岩系元素组合: Ca、Sr、Mg • 砂岩岩系元素组合: K、Na 、Si • 近海指示性元素:P、B • 深海指示性元素:Ba、 Zr
第六步:编制单元素异常图
• • • • • • 等值线提取法、微子区法。 一、异常下限的确定: 算术方法:T=X+1.5~2S(剔除特高后的) 几何方法:在直方图上求得。远景区化探要求采用。 T=Mo+2δ
Mo Xo I ( f 2 f1 ) 2 f 2 f1 f 3
2 f(m X ) 0 0 δ 1 n 2
第五步:编制元素等值线图
• • • • • • • • • • • 在矿区勘查中 软件环境:MapGIS、 GeoIPAS 、 Geoexpl、 RgMap数字调查系统 Surfer 等,统计软件:SPASS。其他:四川地调院信息中心批处 理软件、成都理工学院数字实验室利用微分方法处理异常及元素自动组合。 1、多数采用0.05、0.1对数间距。变差小的可用累频法。 2、以七色区为基础。色区配置采用目视法。 矿山勘查中化探为了突出异常,可以增加一级褐红色色区。 浅黄:38.3%, 蓝色系列30.85%:深蓝:0.62%?,蓝:6.06%,浅蓝:24.17% 红色系列 30.85%:褐红色: 0.62%,深蓝:0.62%?,蓝:6.06%,浅蓝: 23.55% 等值线图上直方图不要求作,色区应标注。 等值线图应去掉等高线、地质线,保留水系、地名 。
第六步:编制单元素异常图
• • • • • • 二、编制异常图 1、异常图仅保留正异常部分 2、异常分带:错误提法:Ⅰ、Ⅱ、Ⅲ级异常分带 正确的分为外带1T~2T 、中带2T~4T、内带>4T。 内带进一步分为Ⅰ级内带4T~8T 、 Ⅱ级内带8T~16T。。 3极值标注:矿区化探异常图件应全部标注具找矿意义的 含量值。
第七步:填写异常登记卡
• • • • • • • 异常的五参数: 1、面积 2、平均值 3、衬度 4、浓集分带数 5、异常点数 加上极大值、标准离差为7参数。
第八步:编制组合异常图
• 主要按元素性质(扎瓦里茨基)分类,结合聚类分析。常 见元素典型分类有八类, • 1、造岩元素:K、Na、Ca、Mg、Al、Si 、Li、Be、Rb 及分散元素Sr、Ba • 2、铁族元素:Fe、Ni、Co、V、Ti、Cr • 3、硫化物成矿元素:Au、Cu、Pb、Zn、Ag、Cd Mn • 4、钨锡钼 • 5、重矿化剂元素As、Sb、Hg • 6、稀有Y、Zr、Nb、Ta稀土La及放射性Th、U • 7、半金属及挥发份: P、B、F • 8、贵金属:Au、Pt、Pa
矿区地球化学勘查
地球化学勘查属预查工作范畴,面积性工作比例尺一般采用 1:1~1:2.5万。适宜微量、痕量元素的找矿。 工作手段有: A水系沉积物测量,多数高寒山区、部分高寒湖沼区适用,比例尺1:2.5 万,矿区面积较大、施工困难可选用1:5万。 B土壤测量,除戈壁沙漠地区外均适用。比例尺1:5000~2.5万,多数选 择1:1万工作比例尺,矿区面积较大、施工困难可选用1:2.5万。 C岩石测量,不经常用,在剖面上使用。
第一步:原始资料整
第三步:分析成果检验
• 1、检出限及报出率:区域及远景>90%,矿区>80%. • 2、精确度及精准度:采用同类型的一、二级标样来检验。矿区的化 探不用考核。二级标样:GSS:水系沉积物,GRS:土壤样 • 3、密码分析合格率:相对偏差RE%= [C1 C2 ] % 不大于20%为合格
土壤测量野外工作方法
一 测网选取
工作阶段 普查 比例尺 1:50000 1:25000 详查 1:10000 1:5000 矩形网 500×100~250 250×50~100 100×20~50 50×10~25 正方形网 250~500 125~250 50~100 25~50
二 测网布设
• •
• 地球化学勘查:调查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 中的元素及其他地球化学特征的变化规律。 • 地球化学找(探)矿:系统测量天然物质 中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其他特征,研究其分 布规律,发现异常,从而进行找• • • • 按工作性质分: A区域地球化学勘查 B远景区地球化学勘查 C矿区地区化学勘查 D多目标地球化学勘查
[C1 C2 ]
• 4、虚拟地球化学图控制:主要用于区域地球化学勘查。 • 5、成图效果,在测线方向或图幅接边处是否有台阶。 • 6、检查背景值是否与全国相同介质含量差异太大, • 如某实验室分析成果Ag土壤中背景值为0.2~1ug/g,与全国土壤背 景值0.08ug/g相差4倍,成果要谨謓使用。
地球化学勘查手段分类
• 按研究介质分: • 水系沉积物测量
• 土壤测量a面积性测量、b剖面测量 • 其他:A岩石测量a面积性测量、b剖面测量 • B水、大气、动植物地球化学测量 • C油气地球化学测量 • D海洋地球化学测量 • E航空航天地球化学勘查等。。。。。
使用规范
• 区域水系沉积物测量:《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DZ/T0 • 167-2006》适宜1:20、25、50万工作比例尺。 • 矿调、矿区水系沉积物测量:《地球化学普查DZ/T00111991》适宜1:2.5、5万工作比例尺。在资料整理、GPS等 高新技术应用方面参照DZ/T0167-2006。 • 成矿远景区、矿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土壤地球化学测 量规范DZ/T0145-1994 》适宜1:1~5万工作比例尺。 • 样品分析:《地质矿产实验室才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DZ/T0130-2006 》适宜所有地球化学勘查。
远景区地球化学勘查
面积性工作比例尺一般采用1:5万。适宜绝大多数有色金属、贵金属、 稀有稀土金属矿种,除铁以外的黑色金属。 面积性工作手段有: A水系沉积物测量,多数高寒山区、部分高寒湖沼区适用。 B土壤测量,在岩溶地区、浅丘地区适用。 C岩屑测量,在干旱荒漠地区适用。 D岩石测量,不经常用,多数在研究领域上使用。
成果整理研究流程
• 第一步:原始资料整理做到(工作手、实际材料、航迹图)图、记录 卡、送样单三吻合; • 第二步:通过上级原始资料验收或甲方认可; • 第三步:检查分析成果,有无错漏,是否合格。 • 第四步:计算地球化学参数 • 第五步:编制元素等值线图(区域地球化学勘查为地球化学图) • 第六步:编制单元素异常图(一般不提交成成果图件) • 第七步:填写异常登记卡 • 第八步:编制组合异常图(区域一般5~7组,远景区、矿区一般2~3 组) • 第九步:编制综合异常图(1张) • 第十步:编制找矿远景区划图(1张) • 第十一步:编写文字报告 • 第十二步:归档,国家项目、勘查单位是我们队的社会勘查项目一般 归到物探队资料室,不能提供给甲方。
1测线一般垂直于区内的地质体构造线
2点线号编号一般以左下角为起点,编偶数号。点号也可以以距离编号:如 060(点号)/128(线号) 三 采样 1.1/10点线距内多点(3点及以上)采集、明显遇矿化可加大偏移位置,采取矿 化样品。深度20~50cm,不同地球化学景观具体确定。 2.在起止点、整十号点建立标志。 3.采用记录卡形式记录。 4.定点、提交图件同水系沉积物测量。 5.样品加工粒度-40~60目,过筛后样重80~100g。 6.一般不布置重复样,分析外检工作量一般3%,样品总数<2000件及贵金属勘查 时外检工作量5% 。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野外工作方法
一、样点布局要强调控制性。即汇水域控制比例一般要在80%以上,但单点控制 面积要在一定范围内。0.125-0.25km2样点布设项目负责要逐个审查。 二、样点布局要强调均匀性。除已知的含矿地层构造加密外,一般不对某未知地 质体放稀或加密。 二 、采样物质要强调代表性。即多点采样及采样物质问题。建议采集现代沉积 的粗细混杂物质。一般不采取淤泥等单一介质。 三、采用GPS定位,坐标值可采用校正后的GPS读数。野外工作手图、实际材 料图可采用电子文件制作打印。 四、加工粒度:内陆远景勘查一般要求取-60目,高寒湖沼区、荒漠区一般+10~60目。样品加工粒度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在设计中要交代清楚。一般过筛后 留正副样各一份,样重:120~150g。不组合。 五、利用航迹质量管理、照像质量管理。 六、水系记录卡一般采用新规范单页记录卡,不要求着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