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
1.阶段性发展:小学生数学学习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
的阶段性发展。
在小学数学学习的初期阶段,主要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学习
和技能的训练,如认识数字、计数、口算等;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逐渐
向更加复杂的数学概念和运算发展,如加减乘除、分数、小数等。
2.直观性和实践性:小学生数学学习强调直观性和实践性,通过感知、观察和实践来建立数学概念和运算技能。
在数学学习中会运用各种具体的
实物、现象和图片等进行教学,帮助小学生建立起直观的数学思维。
3.游戏性和趣味性:小学生数学学习注重游戏性和趣味性,通过各种
游戏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会
设计一些趣味性的问题和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加数学学习的乐趣。
5.个性化和差异化:小学生数学学习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根据每个
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进行差异化教学。
老师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资源,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
需求和发展潜能。
6.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解
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教师会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推理、探究和
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7.培养学习方法和策略:小学生数学学习强调培养学习方法和策略,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
教师会引导学生学会组织学习、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信息获取能力
和归纳总结能力。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一、思维特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以直观的行动思维、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并与抽象逻辑思维互相促进的过程。
小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像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具有较强的直观性。
他们对完全借助语言文字传授的间接经验难以理解,而对直接看到的和自己动手实践操作的数学教学内容,就觉得容易接受。
正是基于这一特点,数学教材应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丰富的感性材料,特别是加强动手操作,为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提供认识上的支柱。
二、情感特点: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
如学习数学的动机与对数学学习的价值的认可,对学习对象的喜好,成功的学习经历体验,适度的学习焦虑,成就感、自信心与意志,等等。
心理学习的理论表明,个体的动机、情感、意志、气质等非智力因素对数学学习以及智力开发有着很大的影响。
事实上,这些非智力因素本身也是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
数学教学活动显然应当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育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因此,教材要选取生动活泼、学生喜爱的内容,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
三、数学学习经验的特点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以经验为基础并不断与自身数学认知结构相融合的发展过程。
数学是关于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数学来源于现实,高于现实,有服务于现实世界。
数学的经验性就集中的表现在数学是对现实经验的描述,离开生活经验就不可能有现实。
数学学习的经验要求学生要联系生活实际,解释数学问题产生的背景,描述问题发生发展的过程。
所以我们的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
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浅析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心理特点1.记忆特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智力发展水平,他们的认识水平基本上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没有完全形成对记忆材料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加工、归纳能力,在心理机制上没有形成或没有完全形成与意义识记相适应的认知结构,为了应付考试而被迫采用死记硬背为主的方法识记概念,记忆方法是处于机械识忆为主向意义识忆过渡时期。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差异性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差异性
小学是儿童学习的重要阶段,而数学是其中一门重要的学科。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兴趣差异、学习风格差异和学习能力差异。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有些小学生对数学充满了兴趣,他们喜欢通过做题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喜欢数学的逻辑性和严谨性。
而其他一些小学生可能对数学没有太大的兴趣,他们可能更喜欢语文或者其他学科。
这种差异可能是因为每个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或者是因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同。
对于对数学兴趣不高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或者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风格也存在着差异。
有些小学生喜欢通过听讲方式学习数学,他们能够通过听老师讲解或者听录音资料来掌握数学知识。
而其他一些小学生则更喜欢通过看书或者亲自动手来学习数学。
这种差异可能与每个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偏好有关。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或者分组合作学习等方式。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存在着差异。
有些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较强,能够比较快速地掌握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而其他一些小学生则相对较慢一些。
这种差异可能是因为每个小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学习背景不同。
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差异化教学,给予他们更多的学习支持和帮助,例如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和针对性的辅导。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差异性,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小学生的差异,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每个小学生都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小学数学学习的含义和特点
3
二、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
(一)小学数学学习是思维活动的过程
《标准(2011版)》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 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 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 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 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具体形 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思考 过程。数学具有内在逻辑性和抽象性, 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思考的 过程。
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 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在学 知识是十分重要的。正是借助于生活经验, 校学习数学是对生活中数学现象和经验的总结与升 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过程。对于 华,每个学生都应该从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 小学生来说,数学是他们对生活中数学现象 内容发生交互作用,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的解读。
5
(三)小学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小学数学的思维品质主要表现在敏捷性、灵活 性、深刻性和独创性上。小学数学学习是一个有指 导的再创造过程。虽然学生要学的数学知识是前人 已经得出的结论,但对学生来说,仍是全新的,需 要每个人通过创造过程来学习。
数学知识的学习并不是简单的接受,而 是以再创造的方式进行。教师不应该将知识 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再 创造的过程。因此,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利用有意义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去 体验、经历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性。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是直观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三个方面的综合结果。 小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思 维特点。小学生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会从观察、实验、猜想、动手实践中获得体验,从而使 其思维得到锻炼。
第三章_小学数学学习理论及其学习过程
小学数学学习理论及其 学习过程
第一节 小学数学学习概述
1、数学学习的含义 数学学习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
学技能,发展各种数学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 过程,这种思维过程是由预定目标(课程 标准设定的课程目标)的变化过程。
2、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 (1)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
复习 关于概念学习的几点注意
A、让学生充分感知,建立清晰的表象; B、让儿童多种感观参与活动; C、注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概念的关键属性; D、在学生学习时,给以必要的提示和及时反馈。
(四)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要求:
1.使学生准确理解概念 理解概念,一要能举出概念所反映的现实原型,二要
概念的同化:学习新概念时,利用认知结构中已 有的概念与新概念建立联系,从而掌握新概念的 本质属性。这种学习概念的过程叫做概念的同化。
小学生获得概念的两种方式
概念形成的学习流程
提供的具体材料应包容性强,数量适中,避免非本质 属性的误导;适当混杂反面材料
“概念的同化”学习概念的一般教学流程:
直觉动作思维—直观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 主,正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但这种抽象逻辑 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 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稳定性与普遍性,同时存在一定 的可变性。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历从具体实物的操作、观 察开始,逐步归纳抽象的过程。老师会问: ——“你发 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4)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存在着思维发展的不平衡性。 学生个体(习惯、风格、认知发展的不平衡)——独立 思考和合作交流
第二节 数学学习理论及其 对数学教育的影响
小学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
小学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小学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如下:成因:1.学科特点: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而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学习数学时可能会感到比较困难。
2.学习兴趣:一些小学生可能对数学没有兴趣,认为它枯燥无味,缺乏实际应用价值,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学习方法:一些小学生可能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如死记硬背、缺乏归纳总结等,这会使得他们的学习效率低下,成绩难以提高。
4.基础知识:一些小学生可能在低年级时没有打好基础,导致在后续的学习中跟不上进度,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
5.家庭环境:家庭环境也会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影响。
例如,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当、家庭学习氛围不佳等,都可能导致孩子对数学学习缺乏动力和信心。
对策:1.增强学习兴趣:教师应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如游戏、故事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并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3.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如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等。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期复习、整理错题集、制定学习计划等,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5.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与合作,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支持,共同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进步。
总之,解决小学数学学习困难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学科特点、学生兴趣、学习方法、基础知识和家庭环境等。
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措施,从多个角度入手,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学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的特点与目标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的特点与目标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的特点与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建立数学概念,打下数学学习的基础,同时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一、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的特点1. 直观性强: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因此数学课程注重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物中感知和认识数学。
通过实物、图片、图形等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2. 游戏化教学:一年级的学生喜欢玩耍,他们对游戏有着天然的热爱。
因此,数学课程采用了许多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序贯性与逐步深入: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的内容安排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递进性。
从简单的数字认知和数数开始,逐渐引导学生学习加减法、几何图形等基础概念,逐步延伸到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培养。
4. 综合性: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数学能力。
通过数学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等综合素养。
二、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的目标1. 培养兴趣: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和形象生动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热爱,让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2. 建立数学概念: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程注重让学生建立基本的数学概念。
例如,认识数字、认识个位、十位等概念,了解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
3.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工具。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程通过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设立情境问题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找到解决方法。
4. 基础知识的扎实性: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作为数学学习的起点,重视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
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巩固,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和计算技巧。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差异性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差异性一、学习能力的差异小学生的智力和学习能力存在很大差异,有的学生天生聪明,学习能力强,能够很快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有的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
二、学习兴趣的差异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存在很大差异,有的学生对数学很感兴趣,愿意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完成作业,而有的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对数学课程持消极态度,容易产生学习倦怠情绪。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学习基础的差异小学生的学习基础也存在很大差异,一方面是来自家庭教育的影响,有的学生在家里接受了良好的数学启蒙教育,学习基础扎实,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有的学生在家里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数学启蒙教育,学习基础薄弱,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另一方面是来自学校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存在差异,有的学校教学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高,而有的学校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低。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弥补差距。
四、学习环境的差异小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存在很大差异,一方面是家庭环境的差异,有的学生家庭环境和谐,家长重视孩子的数学学习,给予孩子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支持,而有的学生家庭环境不和谐,家长对孩子的数学学习忽视或放任,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效果。
另一方面是学校环境的差异,学校教学设施和条件存在差异,有的学校教学设施和条件优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而有的学校教学设施和条件简陋,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
家长和学校需要共同努力,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支持。
五、学习态度的差异小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存在很大差异,有的学生学习态度认真,自觉遵守学习纪律,按时完成作业,而有的学生学习态度懈怠,常常逃课旷学,作业敷衍了事。
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
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从小学阶段就开始陪伴着我们。
小学数学学科有着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发展,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首先,小学数学具有基础性。
它是数学学习的开端,为后续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提供了基石。
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字、运算、图形等知识。
比如,认识从 0 到 9 这十个数字,学会简单的加减法、乘法口诀,了解常见的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
这些基础知识看似简单,但却是构建复杂数学知识体系的必备要素。
没有扎实的小学数学基础,学生在今后学习代数、几何等高级数学知识时就会感到困难重重。
其次,小学数学具有直观性。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所以小学数学的教学往往通过直观的方式来呈现。
比如,在教授加减法时,会使用实物演示,如苹果、铅笔等,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在学习图形时,会展示各种实际的物品,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图形的特征。
这种直观性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降低学习的难度。
再者,小学数学具有实用性。
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比如,在购物时计算商品的价格和找零,在规划时间时了解时钟的读数,在测量物体时使用长度、面积和体积的单位等。
小学数学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这种实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外,小学数学具有趣味性。
为了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小学数学教材通常会设计很多有趣的情境和活动。
比如,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数学谜题等。
这些有趣的元素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减轻学习的压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喜爱之情。
同时,小学数学具有系统性。
虽然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相对简单,但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从数的认识到数的运算,从图形的认识到图形的测量,从简单的数学应用到复杂的问题解决,每一部分知识都是逐步递进、相互关联的。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分析及教学策略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分析及教学策略特点一:好奇心强小学生对新事物和新知识充满了好奇心,对数学也是如此。
他们渴望通过自己亲身的经验来理解各个数学概念。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发现力,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从中体验到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
教学策略:1.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数学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提供具体的材料和教具,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3.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和游戏,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体验数学的乐趣。
特点二:具有较强的记忆能力小学生的记忆能力较强,他们能够记住大量的公式和规则,但对于理解和应用可能存在困难。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而不是纯粹的记忆。
教学策略:1.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数学概念和规则,注重实际操作和应用。
2.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例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究性学习等方式来提高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利用图表、图形等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
特点三: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难以保持持久的注意力。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尽量设计有趣和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保持他们的兴趣。
教学策略:1.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动画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制定清晰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让学生明确自己需要达到的目标,增加学习的动力。
3.采用互动性强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特点四:缺乏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尚不完善,他们往往只能根据具体的例子来进行思维和解决问题。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策略:1.利用具体的实例引入数学概念,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理解抽象的概念和规则。
分析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与问题
分析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与问题小学生数学学习是教育界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中蕴含着许多独特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从学生、学习过程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策略。
一、学生特点1. 独立性差小学生的思维往往依赖于外部环境和具体事物的支持,他们需要依赖教师和家长的帮助才能解决问题。
因此,他们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指导和支持,否则容易产生依赖心理。
2. 抽象概念理解困难小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抽象的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
例如,他们可能会将数学问题中的数字视为具体的数字,而不是理解数字背后的概念。
这往往会导致他们在解决问题时产生困难。
3. 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往往不足以描述他们所遇到的问题,他们在向教师表达问题时,往往会出现词汇量不足、句子结构不完整等问题。
这往往会导致教师难以了解学生所要表达的意思,从而影响数学学习效果。
二、学习过程问题1. 缺少主动性小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他们需要教师和家长的鼓励和帮助才能开始学习,并且他们往往不能有效地计划学习时间和提高学习效率。
2. 被动性较强小学生往往在遇到困难时,倾向于选择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帮助,而不是积极地思考和探究问题。
这往往会削弱他们的学习效果,因为他们没有从问题中学到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3. 重视理论忽视实践小学生往往更注重数学知识的理论方面,而忽视了实践方面。
他们可能只会关注数学问题的答案,而忽视了解题的步骤和过程。
这往往会导致他们在实际问题中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问题1. 缺乏个性化小学长在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他们喜欢同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不喜欢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因此,他们往往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2. 单一运用小学长在教学中,往往喜欢运用单一的教学方法。
这些教学方法往往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也没有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因此,他们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低年级小学数学学习特点
低年级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数学学习特点和兴趣几乎都是在低年级形成的。
因此,对低年级学童进行正确的数学教学,不仅有利于他们对数学的理解,还能辅助他们更好地应对高年级的数学学习。
本文将就低年级小学数学学习特点进行分析,以了解孩子们在数学学习和练习中的特征,并探究如何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学习数学。
首先,低年级的小学生拥有相对较低的数学素养,所以他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理解数学知识点、把握数学思想和处理数学问题。
此外,小学低年级学童还存在学习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等不足的问题,他们往往缺乏长时间的学习意志和能力。
其次,低年级的小学生表现出的活跃性和好奇心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特点。
由于他们的脑力较为发达,所以他们往往能够快速理解数学知识点,并积极去寻求了解和实践。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积极地激发他们的活跃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学习数学时能够有更多的乐趣。
此外,由于孩子们还处在社会化阶段,乐于模仿别人和交流合作是他们学习数学的重要特征。
尤其是在学习数学解题时,他们可以通过小组活动和对话的方式,激发出更多的思路,更好地完成课堂练习。
最后,孩子们在低年级小学期间,还会受到家庭和校园环境的影响,这反过来也会影响他们的数学学习。
家庭环境可以为孩子们提供安全、支持和倾听诉求的环境,这些都是促进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关键因素。
而校园环境也是孩子们学习数学的重要支撑,它可以通过课堂活动、教学媒体等多种途径,为孩子们提供有趣的学习环境,激发孩子们的数学兴趣,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
综上所述,低年级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具有较低的数学素养、活跃性和好奇心以及模仿他人和交流合作的特点。
此外,家庭和校园环境也是影响孩子们数学学习的因素。
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孩子们的特点,创设有利于孩子数学学习的良好环境,并结合孩子们的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让孩子们在学习数学时获得更多的乐趣。
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获得良好的基础,为将来更高年级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数学学习特点的研究
小学生数学学习特点的研究
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有着独特的特点。
研究发现,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能力较弱:小学生的概念理解能力较弱,对于抽象的概念很难理解和认识。
2.对规律的发现和应用能力较差:小学生很难发现规律,对于规律的应用能力也较差。
3.对具体例子的学习和记忆能力较强:小学生喜欢具体的例子,对具体例子的学习和记忆能力较强。
4.对实际应用的兴趣较浓厚:小学生很喜欢实际应用,对于有关实际应用的数学知识会很感兴趣。
5.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较强: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也较强。
考虑到这些特点,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注意:
1.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使用具体的例子讲解概念,以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能力。
2.在讲解规律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并给予充分的练习机会,以增强学生对规律的发现和应用能力。
3.在讲解新知识时,要注意适当调整难度,使学生感到有挑战性,以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及方法对教学的影响
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及方法对教学的影响一、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1. 抽象性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需要理解和掌握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符号,比如数字、形状、大小等。
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教师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这些抽象概念。
2. 逻辑性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数学,培养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需要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普适性数学是一门普适性很强的学科,它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师需要通过生活案例、实际问题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1. 以问题为引导小学数学学习方法需要以问题为引导,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求解问题的欲望。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注重启发性教学小学数学学习方法需要注重启发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探索独立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的效果。
3. 多种教学手段结合小学数学学习方法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使学生能够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来获得知识。
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实验等多种形式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境中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
4. 注重实践应用1.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 提高学生成绩和学习效果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和方法可以提高学生成绩和学习效果。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结合、注重实践应用等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4.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和方法对于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求知欲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浅析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
浅析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小学数学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是学生数学素养的基础。
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有效的教学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
本文将从认知特点、兴趣特点和发展特点三个方面进行浅析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
一、认知特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主要包括运算思维的初步形成、非运算思维的初步形成、逻辑思维的初步形成等。
在这个阶段,学生渐渐懂得了数学是一门规范的科学,能够使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能够做简单的数学推理和证明。
这对教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观察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由具体到抽象,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巩固和提高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具体形象的教学材料,适当延伸学习内容,提供多样性的思维激活,保证风趣生动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多使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通过创设情境,引发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兴趣特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特点主要表现为: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强烈,兴趣激发和保持时间短,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等。
教学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激发和保持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教师应当立足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以及与学生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学习融入到生活之中,打破学生对数学的刻板印象,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教师应当不断注入新鲜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的应用和运用。
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及方法对教学的影响
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及方法对教学的影响一、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1. 抽象性强小学数学学习的内容主要围绕数字、符号、图形等进行,这些概念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因此需要老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情境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
2. 逻辑性强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其逻辑性和推理性。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需要培养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用性强小学数学学习的内容主要围绕生活和实际情境展开。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 渐进法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方法要注意采用渐进法,即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学。
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逐步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避免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畏难情绪。
2. 具体化教学小学数学学习需要采用具体化教学的方法,通过具体的事例、实物和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情境,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 启发式教学小学数学学习需要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通过提出问题、给予提示和引导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启发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3. 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及方法对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及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希望通过教师的不断努力和指导,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小学生数学学习特点
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以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为基础,以个体原有的数学水平为起点,逐步耐心地进行培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被动、机械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创造学习。
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课堂氛围的直接创造者。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准学习的起点。
对教材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发挥教师自身的创造性,以数学特有的美感和自己的教学特色与魁力去感染学生,融抽象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创设全员参与的学习氛围。
二年级上册在学习完2、3、4乘法口诀之后,学习乘加、乘减一课,教师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王爷爷在麦地边上种了几颗玉米(出示课件:4棵玉米的种植地,每棵玉米有3个玉米棒,显示王爷爷拿着铁锹离去的动画)这里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什么问题呢?学生立刻会意很快说出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然后由学生列出算式,老师继续说:忽然有一天,有一只拿着香蕉的小猴子路过这里,于是它扔掉香蕉,偷偷地掰掉了一个,然后又很快地溜走了(出示猴子偷玉米的过程)第二天,王爷爷来了一看,啊!王爷爷他说什么了呢?学生很快说:玉米棒怎么少了一个。
那现在是多少玉米棒呢?于是学生之间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接着又问:该如何列算式算出结果呢?于是学生有的陷入苦思,有的比比划划,有的在两两交谈议论。
很快地学生列出了算式。
如……。
这样的教学,入情入理,情境与数学问题相映相融,学生学习起来心情舒畅,兴趣盎然,整个学习的过程也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所创设的情境问题,为学生创造了异想天开的机会。
“一石激起千层浪”各自展开思维的翅膀,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联系生活,增添兴趣数学产生于人们的社会实践中,它是经过人们不断总结,不断抽象形成的,而学生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纷繁复杂的,其中蕴含着许多的数学问题、数学知识。
各学段小学数学学情的深度解析
各学段小学数学学情的深度解析一、小学数学学情的特点小学数学学情是指小学生在数学研究过程中的表现和特点。
小学数学学情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薄弱:小学生刚接触数学,基础知识不牢固,容易出现理解困难和记忆混淆的情况。
基础薄弱:小学生刚接触数学,基础知识不牢固,容易出现理解困难和记忆混淆的情况。
2. 思维能力发展不平衡: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不一致,有的思维能力较强,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而有的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思维能力发展不平衡: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不一致,有的思维能力较强,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而有的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3. 抽象概念理解难度大:小学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如分数、小数等,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教学引导来帮助他们理解。
抽象概念理解难度大:小学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如分数、小数等,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教学引导来帮助他们理解。
4. 注意力不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时常不集中,容易分心或被其他事物吸引,影响了数学研究的效果。
注意力不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时常不集中,容易分心或被其他事物吸引,影响了数学学习的效果。
二、小学数学学情的分析1.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情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较为初级。
他们对数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数的认知、数的排序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等方面。
需要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2. 小学二年级数学学情小学二年级学生对数学的理解逐渐加深,开始涉及到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和简单的乘法概念。
他们需要加强对数的认知,培养对数学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情小学三年级学生开始接触到较为复杂的数学概念,如乘法口诀、分数等。
他们需要通过实例和教学引导来帮助理解和掌握这些抽象的概念,同时需要培养他们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学四年级数学学情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数学研究进入到了一个较为重要的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一、思维特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以直观的行动思维、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并与抽象逻辑思维互相促进的过程。
小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像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具有较强的直观性。
他们对完全借助语言文字传授的间接经验难以理解,而对直接看到的和自己动手实践操作的数学教学内容,就觉得容易接受。
正是基于这一特点,数学教材应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丰富的感性材料,特别是加强动手操作,为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提供认识上的支柱。
二、情感特点: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
如学习数学的动机与对数学学习的价值的认可,对学习对象的喜好,成功的学习经历体验,适度的学习焦虑,成就感、自信心与意志,等等。
心理学习的理论表明,个体的动机、情感、意志、气质等非智力因素对数学学习以及智力开发有着很大的影响。
事实上,这些非智力因素本身也是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
数学教学活动显然应当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育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因此,教材要选取生动活泼、学生喜爱的内容,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
三、数学学习经验的特点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以经验为基础并不断与自身数学认知结构相融合的发展过程。
数学是关于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数学来源于现实,高于现实,有服务于现实世界。
数学的经验性就集中的表现在数学是对现实经验的描述,离开生活经验就不可能有现实。
数学学习的经验要求学生要联系生活实际,解释数学问题产生的背景,描述问题发生发展的过程。
所以我们的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
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浅析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心理特点1.记忆特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智力发展水平,他们的认识水平基本上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没有完全形成对记忆材料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加工、归纳能力,在心理机制上没有形成或没有完全形成与意义识记相适应的认知结构,为了应付考试而被迫采用死记硬背为主的方法识记概念,记忆方法是处于机械识忆为主向意义识忆过渡时期。
2.思维特点小学生思维活跃,敢于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
他们对抽象的新概念的理解基本上依赖于感性直观材料,判断常带有具体性和片面性,但整体来看,思维是处于具体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
3.注意特点在生动有趣的课上,在争论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时,学生了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这说明他们已经有了有意后注意,即在思维活动开始后不再需要意志的努力,不受外界干扰而进行积极主动的思维了,这就发展到有意注意为主的时期。
当然,小学生好动,思维持久性差,也就是小学生的听讲是断续进行的,学生注意的间歇易受情感的影响,易以个人的兴趣转移,这说明学生有意注意处于不稳定状态,这也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形式、方法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4.语言特点虽然小学生的生活语言较丰富,但他们的数学语言是很不丰富的,特别是他们思维的随意性和片面性,会造成语言表达的不准确、不科学,而影响了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心理特点1、观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体,比较笼统,不够精确,思维主要凭借具体形象的材料进行,分析、推理等抽象逻辑的思维初步发展。
2、情绪容易冲动,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破涕为笑”之类的表现时常见到。
自我控制能力较之幼儿阶段有了发展,但仍比较差,特别容易受他人的影响与暗示,进而产生不自觉的模仿行为。
缺乏耐心和毅力,缺乏一贯性。
3、活动的依赖性较强,尤为依赖老师。
有独立的愿望与要求,在家中表现明显。
4、神经系统较脆弱5、爱抚的需要迫切。
仍有游戏的需要。
6、喜欢交朋友,邻里的伙伴,同座的同学,给他东西吃的高年级学生,均可能成为朋友。
朋友关系很不稳定。
7、自我评价几乎完全依赖老师。
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较多地评价他人,不善于客观地评价自己。
8、学习活动本身是否有趣,老师态度是否亲切和气,成为学习的主要动机。
逐渐了解分数的客观意义。
因作业、考试分数引起挫折的情绪不象中、高年级学生那么强烈。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主要内容: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及其影响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主要观点:1、课本知识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问题的唯一正确的答案2、在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过程中,现有知识经验和信念起重要作用。
3、强调教学中多向社会性和相互作用对学生学习建构的重要作用,主张师—生、生—生间进行丰富的、多向的交流、讨论或合作性解决问题,提倡合作学习和交互式教学。
4、学习可分为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的不同层次5、重视活动性学习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建构主义说对数学学习的指导意义:1、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一个建构的过程,必须突出学习者的主体作用。
2、建构主义十分强调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3、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发展,是改变观念二、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感知理解掌握感知感知是数学学习的初始环节,是指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对提供的数学材料、数学事实进行最初步的区分和认识,其目的是向学生提供学习抽象知识的认识支柱。
理解所谓理解,就是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逐步掌握概念的基本特征或规律的实际含义,达到理性认识。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弄清概念、明确公式、定理、法则的条件和结论都可以称之为理解。
学生对数学材料的理解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与理解常常联系在一起的是反思。
为了促进学生的理解与反思,合作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
口头交流——讨论书面交流——数学日记数学日记姓名:日期:今天的数学课的课题:所涉及的重要的数学概念:你理解的最好的地方:你不明白或还需要进一步理解的地方:所学的内容能否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举例说明:掌握掌握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形成技能,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解决有关问题。
记忆练习应用——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总之数学学习过程的三个环节,充满着观察、操作、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反思、交流、解决问题等丰富多样的活动。
除此之外,学生数学学习过程还需要学习动机的激发。
三、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基于学生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数学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习数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在不同的发展中学习数学基于学生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数学研究表明,当数学和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儿童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激发儿童思考与创造的源泉。
同时,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发现的数学概念、形成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更能促进学生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自觉地运用有关的数学经验去思考、解决问题。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动物园售票处规定:1人券的票价是2元,团体券的票价是15元(可供10人参观)。
三年级(1)班共有38人去动物园参观,买门票最少需要多少钱?方案1:38A——2⨯38=76方案2:4B——15 ⨯4=60方案3:3B+8A——15 ⨯3+2 ⨯8=61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的活动,包括观察、操作、实验、猜测、验证、收集整理、描述、画图、推理、反思、交流和应用等等,让学生亲眼目睹数学过程形象而生动的性质,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促进数学的学习。
多样化的学习形式:1、探究性学习2、“hands on”的活动3、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数学4、“小课题”与“长作业”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1、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小明家前不久购买了一套商品房,房子的平面图如下:完成如下三个问题:1、小明家各个房间的面积是多少?2、在装修时,小明家想将原来的客厅隔成一个正方形的会客室和一个小餐厅,怎样隔才能使会客室面积最大?3、如果在这个会客室和餐厅顶面的四周走石膏线,各需石膏线多少米?2、实验或调查上网查询气象中心提供的气象信息,跟踪一个月的气象数据,在一张中国地图上标出主要城市的位置,寻找一个方式记录各城市每一天的平均温度和其他数据。
提交一份报告,其中包括对气温变化的快慢与区域性的关系的推断和预测。
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习数学通过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在非正式的直觉的观念与抽象的数学语言符号之间建立起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把实物的、图画的、符号的、口头的以及心智描绘的数学概念联系起来,还可以发展和深化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因为解释、推断和对自己思想进行口头和书面的表达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三、合作学习的组织1、分组的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考虑如下因素:(1)学生的成绩(2)学生的能力(3)学生的性别(4)学生的家庭背景2、座位的排列方式3、组建小组的活动4、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1、分组的原则(1)学生的成绩:约翰逊兄弟(1991)认为混合分组对成绩好的学生益处:能够比自学时,学到和掌握更多的知识通过向其他同学讲解学习内容可以增加他们的认知、推理水平增加了对小组的归属感、接纳感和责任感为他们将来的职业做准备,比如,在医生、经理和律师等职业。
1、分组的原则研究表明:混合编排对学习困难的儿童有如下益处:能够得到更多的帮助,向他们提供帮助的不仅仅是教师,还有同组的好学生有机会观察好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学到更好、更多的学习策略与其他同学共同分担学习任务可以降低他们的焦虑程度会有更强烈的追求成功的动机,因为同组的其他成员都希望他们成功1、分组的原则(2)学生的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Gardner,1993)的“智能多元论”,将人类的智能分为七种类型:言语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交往智能和自省智能。
2、小组的人数及其座位排列方式由传统的秧田式的排列转变成为多元的排列方式3、组建小组的活动(1)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熟悉活动:兴趣;背景;未来职业;(2)合作的规范(3)合作的技能:表达、交流、倾听。
4、小组成绩的评定(1)小组成员的参与合作的情况。
(2)以小组的整体成绩来评定。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简单方法1、假如我是教师--三步提问法2、激发思维的火花--脑风暴法1、假如我是教师--三步提问法由4人组成的小组平分成两组,比如A和B,C和D。
第一步:A提问B,C提问D,提问者在提出问题时不能给予太多的解释。
第二步:调换角色,B提问A,D提问C。
第三步:综合两小组的问题和观点,四人达成共识。
2、激发思维的火花--脑风暴法步骤:第一步,教师宣布问题第二步,畅所欲言。
应遵循如下规则:按顺序自由发言,鼓励发言时正面引用或赞赏他人的发言,每人每次不得超过3分钟;倾听者认真倾听、记录,不允许批评或打断别人的发言;第三步,思维碰撞。
主要是集思广益,澄清自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