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在山西的传播引种及其经济作用(一)

合集下载

山西玉米的调研报告

山西玉米的调研报告

山西玉米的调研报告山西玉米的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山西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省份之一,其农业经济的发展对山西经济的稳定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其中的玉米种植业也是山西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次调研主要对山西玉米种植业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调查。

二、调研目的1. 了解山西玉米种植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 分析山西玉米品种的特点和优势;3. 探讨山西玉米产业的发展前景;4. 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促进山西玉米种植业的持续发展。

三、调研方法1. 采取实地调研的方式,走访了多个玉米种植基地和相关企业;2. 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农民对于种植技术、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看法;3. 阅读相关数据和文献资料,对市场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四、调研结果和分析1. 山西玉米种植面积大,玉米产量稳定增长。

山西气候适宜,土地资源丰富,加之农民对于玉米种植技术的掌握较好,使得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并且产量也在持续增长。

2. 部分农民存在对新技术和市场需求的了解不够全面,导致玉米品质相对较低,价格较低,竞争力不足。

3. 山西玉米品质好,适用于饲料和食品加工。

山西气候凉爽,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玉米籽粒糊化和淀粉糖化,品质较好,非常适用于饲料生产和食品加工。

4. 山西玉米产业链条相对较长,种植、收割、加工等环节衔接不畅,导致玉米资源的浪费和价值的降低。

五、建议和措施1. 加强玉米种植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水平和管理能力,促使玉米品质的提高。

2. 建立玉米产业链,加强农业合作组织,提高各环节的协同效应,降低生产、流通和加工的成本。

3. 推广玉米深加工技术,加强对玉米产业的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市场竞争力。

4. 增加对山西玉米的推广和宣传力度,提升其品牌形象和知名度,拓展市场。

六、总结山西玉米种植业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和潜力,但目前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加强技术培训、优化产业链和推广深加工技术等措施的实施,能够使山西玉米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并为山西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山西玉米品种区域试验

山西玉米品种区域试验

山西玉米品种区域试验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山西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玉米是该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品种的选择对于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农民收入以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为了探索山西地区适宜的玉米品种,并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开展了一项名为"山西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的研究。

本文主要围绕着山西玉米品种的区域试验展开,通过对不同品种玉米的生长情况、产量表现以及抗病虫害能力等方面进行实地观察和数据分析,旨在找到适合山西地区种植的优质品种,并进一步推广应用,为山西的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本次试验选取了山西不同地区,包括太原、晋中、运城等地,以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山西不同地貌、土壤条件对不同玉米品种的适应性。

本文的结构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进行了简要介绍,概括了山西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的重要性和意义。

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玉米品种的重要性,着重介绍山西玉米品种的特点,包括种植习性、产量表现、抗逆性等方面。

结论部分将总结本次试验的意义和成果,并对未来山西玉米品种选育和推广提出展望。

通过本文的撰写和研究,希望能够为山西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山西地区玉米品种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进一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参考以下写法: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具体结构如下: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篇文章的背景和目的。

首先,概述了山西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的重要性和意义,引发读者对该话题的兴趣。

接着,介绍了本文的组织结构,即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最后,明确了本文的目的,即通过对山西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的研究,探讨该地区玉米品种的特点以及试验结果的意义和展望。

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山西玉米品种的重要性和该地区特有的特点。

首先,在2.1部分,将重点探讨玉米品种的重要性。

通过对玉米的种植历史、经济价值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普遍栽培情况进行分析,论述玉米品种的多样性对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山西晋城种植玉米

山西晋城种植玉米

山西晋城种植玉米玉米种植是山西晋城的主要农业产业之一。

晋城地处黄土高原,土地肥沃,气候适宜,为玉米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玉米种植业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面将详细介绍山西晋城的玉米种植情况。

首先,晋城地处黄土高原,土地肥沃,适宜玉米的生长。

黄土高原是中国最为重要的农业基地之一,而晋城地处黄土高原的中部,土地肥沃,适合玉米的种植。

此外,晋城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适宜,为玉米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因此,晋城地区的玉米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其次,晋城的农民对玉米的种植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当地农民世代以种植玉米为生,他们对玉米的种植技术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见解。

他们了解土地的情况,懂得如何选择合适的品种,掌握适时的播种、施肥、浇水、防病虫害等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产出潜力。

他们还善于利用自然资源,采取生态种植的方式,注重土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从而保证了玉米的品质和产量。

晋城农民的劳作和智慧是晋城玉米产业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同时,晋城政府对玉米种植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关注。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发展玉米产业。

比如,对玉米种植提供补贴和贷款支持,投入资金建设种植基地和农业科研示范基地,提供农业技术咨询和培训。

政府还加强对玉米市场的管理和规范,保障农民的利益,促进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

这些政策的出台不仅为玉米种植业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也为当地农民创造了更好的种植条件。

另外,晋城的玉米种植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农村劳动力的外流,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导致玉米种植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

同时,玉米市场价格的波动也给农民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导致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下降。

此外,农业生产中存在着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亟需加强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推广,推动玉米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山西晋城的玉米种植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种植经验,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当地农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山西玉米调查研究报告

山西玉米调查研究报告

山西玉米调查研究报告山西是中国的重要粮食生产省份之一,玉米是山西省农业的主要作物之一。

为了了解山西玉米的种植情况和面临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以下是我们的报告:一、玉米种植面积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山西省的玉米种植面积较大,占到了全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近一半。

这主要是因为山西地理环境适合玉米的生长,并且山西地方政府也在近年来加大了发展玉米种植业的支持力度。

二、玉米品种在山西省种植的玉米品种以杂交玉米为主。

这是因为杂交玉米具有较高的产量和抗病虫害的能力,适应性强,耐旱性和耐寒性也较好。

此外,杂交玉米的价格也相对较高,给农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三、种植技术和管理在种植技术和管理方面,调查显示山西的玉米种植农户普遍采用化肥、农药和种子处理等措施,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但调查也发现,部分农户对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存在不规范和过量的情况,这可能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四、市场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山西的玉米市场需求较大,但玉米价格波动较大。

这主要是由于山西的玉米产量较大,供大于求导致的。

此外,玉米市场价格也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政策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五、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山西的玉米产量虽然较高,但也存在一定的产量波动和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种植技术不到位、病虫害的侵害和天气因素等原因导致的。

其次,玉米种植农民普遍面临着市场行情不稳定和收益不高的问题。

此外,农业环境保护、土壤污染和粮食安全等方面也是山西玉米种植面临的挑战。

六、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挑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玉米种植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2. 推广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和种植技术,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3. 发展玉米产业化,加大对玉米深加工和高端产品的研发和推广。

4. 加强市场监测和预警,及时调整供应和需求的平衡。

5. 加大对农业环境保护和土壤污染治理的力度,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玉米在山西的传播引种及其经济作用

玉米在山西的传播引种及其经济作用

玉米在山西的传播引种及其经济作用摘要:玉米在明代晚期即已传入山西,但直到光绪年间,玉米才在山西得到普遍种植。

本文通过对山西与相邻各省在玉米引种时间上的比较分析,对山西各县区玉米别称的来源及玉米传入山西的途径和时间做了比较详细的梳理归纳,进而指出玉米这种高产作物对山西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山西玉米传播引种经济作用山西方志对玉米的记载,最初比较简单,明万历至清康熙年间,个别地区在物产中只记录了玉米的名称。

乾隆年间,南部的绛县和北部的大同先后对玉米的形态特征做了描述,云“其苗叶胥似高粱,穗如秕麦,叶旁别出一苞,垂吐白须,久则苞拆子出,颗颗攒簇”,[1]光绪年间,山西的一些地方志中对玉米的描述增加了新的内容:光绪六年《闻喜县志》记有“玉蜀黍”;光绪九年《怀仁县志》中记载:“玉蜀黍”;在民国时期方志中,才见到如“玉蜀黍……颗粒有大小之别,小颗粒晚种合宜,大者宜早种”这样一些对玉米品种和种植技术比较详细的记载。

一、玉米在山西的别称及来源玉米的别称甚多,全国约有70余种,在山西有玉蜀黍、玉稻秫、玉高粱、玉秫秫、玉秫、玉茭子、玉茭茭、包谷、玉谷、禹谷、舜王谷、御麦、玉麦、棒子等10多种。

在这些别称中,以“玉蜀黍”通行的范围最广,其他别称通行的范围都比较狭窄,如表1所示,称“玉米”的地区只有山西北部的定襄县;称“玉蜀黍”的县份在山西全省各个地区中都有,从北部的大同、怀仁、繁峙,到中部的清源、昔阳、寿阳,再到南部的岳阳、安泽、翼城、襄陵、沁源、安邑、闻喜、绛县、新绛,都做如此称呼;称“玉茭”的地区有北部的定襄、繁峙、河曲,中部的太谷、平定,东南部的襄垣、长子、阳城;称“包谷”的地区有清源、文水、河津;称“玉谷”的地区有安邑、芮城;称“御麦”的地区有阳城和新绛;称“玉麦”的有南部的乡宁和翼城;而其他别称只出现在个别县的方志记载中。

同治《建始县志·物产》曰“包谷,山陕曰玉高粱”,在山西大多数地区的方志记载中,玉高粱和玉蜀黍都是一起出现的,这是因为“……谷谱蜀黍,一名高粱,一名蜀秫”,“……关西呼蜀黍为稻黍,今山西平阳、汾州诸郡人,余见其通呼为稻黍也”,“……稷曰蜀秫,又曰茭子,即高粱也”,由此可见蜀黍、蜀秫、稻黍、茭子都是高粱的别称,因为玉米“其苗叶胥似高粱”,所以又被称为“玉蜀黍”、“玉蜀秫”、“玉稻黍”、“玉茭子”。

山西玉米产业发展现状的思考

山西玉米产业发展现状的思考

山西玉米产业发展现状的思考1. 背景山西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之一,玉米作为山西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玉米产业在山西有着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山西的玉米产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探讨山西玉米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提供参考。

2. 现状2.1 产量2019年山西省玉米种植面积为219万亩,总产量为2579万吨,位居中国玉米种植省份的前列。

但是产量仍受到气候变化等多种不可控因素的干扰,农业保险的普及仍有待加强,一旦出现天灾,将给玉米产业带来严重影响。

2.2 品质山西玉米品质较好,主要原因是其气候适宜、地势高峻和土壤肥沃,同时种植模式也在不断改变。

然而由于粮食加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和市场品牌化的趋势,玉米的品质标准也在不断提高。

2.3 价格山西玉米市场收购价格受到国家玉米收储政策的影响较大,其价格波动较大,对于大多数农户而言,同时也缺乏与商家协商权益的能力,造成农民所得偏低,难以在玉米产业链中获取更多的利润。

2.4 产业链山西较为完整的玉米产业链覆盖范围比较广,包括种植、收储、加工、销售、出口等环节。

然而,产业链各环节之间协调不足,未实现优势互补和良性循环,导致玉米产业内部在资源的配置、产品的创新等方面存在较大缺陷和隐患。

3. 发展建议3.1 科技创新山西玉米产业要适应市场需求,加强科技创新,实现玉米品质、产量稳定提高。

同时,政府与企业要加强合作,引导农民转向科学种植、有效病虫害防治等现代化技术。

3.2 品牌建设山西玉米产业要找到自己的品牌优势,加强品牌建设,提升玉米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提高玉米消费者的认知度,并向消费者传递出山西玉米的品牌价值。

3.3 产业链协同优化通过产业链的协同优化,实现各环节之间高效、协调的衔接。

政府应该加强垂直整合和水平整合,相关企业应该加强产业链内部的协作和管理,以更好地实现产业链内要素协同优化的目标。

3.4 国际市场拓展玉米是国际市场上的重要商品之一,山西玉米产业应该抓住机遇,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山西玉米生产的基本经验

山西玉米生产的基本经验

山西玉米生产的基本经验作者:张爱花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4年第06期[摘要] 山西是我国黄河流域的一个古老农业区,这里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总结形成本地区宝贵的生产经验,积极改善生产条件,不断总结传统经验,引进推广应用先进栽培技术,将历史传统经验与现代先进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扬长避短,不断改近提高玉米栽培技术,把山西玉米生产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关键词] 山西玉米生产经验[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3-0073-01一、山西玉米栽培历史玉米适应性强,产量高,营养丰富,增产潜力大,是一种高产谷类作物,在山西种植历史悠久,种植范围很广。

山西位于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有深厚疏松的黄土层。

全省地处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大部分地区属暖温带,年平均气温在-4.1~13.8℃之间,进入夏季后各地平均气温相差不大,温度分布较为均匀,无霜冻日期都在120~140天以上。

从降雨看,全省年均降雨量介于400~650mm之间,全省年降雨量都集中在7、8、9月之间,夏季降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50%~65%;秋季降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20%~30%,夏秋两季降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0%~80%以上。

从上述山西的土壤质地、温度条件、以及降水资源等看,尤其是夏秋雨季气温高,积温足,降雨多,雨热同期,基本能够满足玉米快速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自然环境条件,因此,山西也是中国玉米生产的重要地区之一。

从种植历史看,山西种植玉米的历史较长,据《稷山县志》记载,早在明朝万历年间的1612年就开始种植玉米了。

按此推算山西种植玉米至少有近400年的历史。

纵观山西玉米生产,从建国初的1949年种植35.77万h㎡,发展到70年代的68.91万h㎡,单位面积产量由1290kg/h㎡,提高到3102kg/h㎡,90年代单位面积产量又上升到4798.5 kg/h㎡,其中1998年,玉米播种面积88.6万h㎡,平均单产5370 kg/h㎡,总产量达到476.1万t。

山西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山西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山西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作者:张爱花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年第08期摘要:玉米是山西农业资源配置中具有比较优势的粮食作物,对促进全省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山西有适宜玉米生长发育的气候条件,日照充足,雨热同步,昼夜温差大,玉米生产的自然区位优势比较明显,山西玉米长期以来以色泽好、含水低、品质优而享誉全国。

改革开放以来,在山西主要粮食作物中,玉米面积增加的最多,单产增长速度最快,对全省粮食总产上台阶贡献最大,尤其是九五以来,通过实施玉米战略,不仅在全省粮食总产增长中扛起重担,而且在全省畜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中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对脱贫致富、增加农民收入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山西;玉米生产;栽培技术;发展;推广种植一、山西玉米生产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1.1949年基础年生产水平。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玉米已经成熟收获,这一年,山西全省玉米种植面积35.77 h㎡,平均单产1290kg/h㎡,总产量46.4万t。

可以说是玉米种植面积不大,平均单产低,总产量少的一年,当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409.4万h㎡,其中玉米种植面积占粮食种植面积的8.7%,粮食总产量269.6万t,其中玉米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17.8%,全省粮食平均单产630kg,其中玉米平均单产比粮食平均单产还高1.05倍。

2.50年代生产水平。

从1950年,到1959年的十年间,全省粮食平均种植面积413.4万h ㎡,其中玉米种植面积42.4万h㎡,粮食总产量388.1万t,其中玉米总产量75.8万t,粮食平均单产943.5kg/ h㎡,玉米平均单产1744.5kg/ h㎡,这是山西以往历史上种植玉米的最好单产水平。

3.60年代生产水平。

从1960年到1969年的十年间,全省平均粮食种植面积387.8万h ㎡,其中玉米种植面积55.8万h㎡,占全省粮食种植面积的14.4%,粮食总产量430.1万t,其中玉米总产量114.6万t,占粮食总产量的26.6%,粮食平均单产1116kg/ h㎡,玉米平均单产2038.5kg/ h㎡,比粮食平均单产高922.5kg,高出82.7%从整体农业发展趋势看,全省玉米生产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平均单产基本上是稳定上升的,波动变幅较小。

山西省同一生态区玉米品种引种备案分析探讨

山西省同一生态区玉米品种引种备案分析探讨

山西省同一生态区玉米品种引种备案分析探讨曹改萍(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太原030006)摘要:为了更好地服务山西玉米生产实践,使玉米品种引种备案工作更有针对性与指导性,对近年来山西玉米引种的品种构成、适宜区域、引育种主体等情况进行了重点分析。

研究表明:中晚熟玉米品种引种数量多,市场竞争激烈,其次是夏播品种,而中熟、极早熟与早熟品种相对较少;引种有利于提高当地品种选育水平,对山西种子企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玉米种业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正在成为种子市场主体;并对引种者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玉米引种;品种构成;分析;建议新《种子法》对主要农作物引种管理做出了重大修订,引种地域从相邻省同一适宜生态区变为其他省同一适宜生态区[1]。

引种备案是已审定品种进入他省同一生态区域的一种特殊品种管理方式,引种者、引种品种、引种区域三位一体,不可或缺。

品种的好坏反映了一个地方品种应用和种业发展水平,研究引种备案品种构成以及生态适宜区对玉米生产实践非常有意义。

根据多年工作实践,以山西省2017-2019年同一生态区引种备案玉米品种为样本,分析其构成情况,旨在为引种者、育种者、用种者提供指导帮助。

1 山西省开展引种备案工作的基本情况为了建立同一适宜生态区省际间试验数据共享互认机制[2],促进主要农作物良种推广应用,2017年山西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与《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开展了通过省级审定的品种同一适宜生态区引种备案工作,山西区域内有玉米、小麦、大豆、棉花4种主要农作物,通过其他省级审定后可以引种到山西省同一适宜生态区。

引种品种的同一适宜生态区依据《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关于印发国家审定品种同一适宜生态区的通知》。

依据玉米种植区划和各种植区域的气候类型、生态条件、耕作制度、品种特性及生产实际等因素,山西玉米品种同一适宜生态区共有6个,其中普通玉米、青贮玉米春播生态区5个,分别是北方极早熟春玉米类型区(晋西北、晋北、山西省中部及中南部高海拔地区)、北方早熟春玉米类型区(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上党盆地与高山的过渡地带较高海拔丘陵地)、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类型区(山西早熟与中熟之间的过渡区域)、东华北中熟春玉米类型区(大同盆地桑干河沿岸,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上党盆地周围丘陵地,忻州、吕梁两市的吕梁山西麓丘陵地,临汾市的吕梁山东麓、西麓丘陵地等)、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类型区(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上党盆地三大盆地及周边浅阶地,阳泉市部分地区,临汾东部丘陵地区,忻州、吕梁、临汾3市西部黄河沿岸,吕梁、晋中、太原等地汾河沿岸,晋城部分出台相应的行业标准,同时应细化《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尽量使不同的受理机构审查材料时可以有法可依。

试论玉米生产在山西农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试论玉米生产在山西农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玉米作为重要 的粮食作物之一 , 因其抗旱 、 耐瘠 、 管理较省 工、 产量较高等特性 , 山西省 内已有悠久 的栽 培历史 , 在 特别是 建 国以来 , 随着新 品种的推广 , 化学 肥料 的使用 以及新兴 栽培 技术( 如地膜覆盖等 ) 的应用 , 使玉米栽培范 围和种植 面积不断 扩大 , 量大幅度提 高 , 之已成为 山西 省种植面 积和产量 最 产 使 大的农作物。 特别是早熟玉米新品种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
玉米 籽粒在作 为饲料 时 , 也需 要将其粉 碎 , 并根据 饲养对 象对营养 的需求配 入骨粉 、 鱼粉及其他 微量元素 等 。 以说 玉 所 米是饲料加工 的重要原料 。 此外 , 玉米籽粒含有 7%的淀粉 , 0 又
是淀粉加工 的重要 原料 ; 玉米胚 含有丰富的油酚 以及微生 素 E
总产量达到 6 5亿 k , g 占山西省粮食总产量的 6 %以上。 0
在山西省 , 玉米单纯是作为粮食 作物来对待 的, 而且是“ 粗
粮” 未能得 到充分重视 。现在 , , 随着科学技术 的进步和 国民经
量 就会 显著下降。如风调雨顺的 19 96年 , 山西省 8 . 3 6万 h 2 6 m 玉米 平均 单 产达 到 54 8k m ,较 19 6 h 9 2年 提 高 1 %, 1 3 比 19 9 5年提高 40但在 2 0 o; / 0 4年因遭 遇干旱 等灾害 ,93 7 .7万 h 2 m 玉米平 均产 量 440k /m ,比 1 9 7 g h 9 6年下降 1 5 8 %,比 19 2 92 年还减产 8 %。 . 就拿产量较 高的 2 0 9 0 4年山西省玉米平均单产 56 3k,m 来说 ,也 比全 国玉米种 植面积最大的吉林省平均 1 异h 单 产多年来稳定在 67 0k/m 低 2 %以上。 5 g : 0 h

山西的玉米种植

山西的玉米种植

山西的玉米种植玉米是山西省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且产量较高。

下面将从山西的土地条件、种植技术、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山西省拥有较为丰富的土地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玉米的种植。

山西的土地面积较大,土壤质地较为优良,具有较强的保水保肥能力,能够为玉米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同时,山西省的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春夏季温暖湿润,为玉米的生长提供了较好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其次,山西省在玉米种植技术方面不断创新和提高,以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和相关研究机构通过不断的科研和技术咨询,为农民提供优质高产的种子、肥料和农药。

同时,他们还开展了水肥一体化、覆膜栽培、植保无人机等现代农业技术的示范推广,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技术水平,有效提高了玉米产量和耕地利用率。

然而,山西玉米种植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土地资源有限,玉米种植面积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存在着土地肥力下降、土地污染等问题。

其次,玉米种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农民缺乏科学的种植管理知识和现代农业技术的运用,导致玉米产量和质量无法有效提高。

另外,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价格波动也对山西玉米产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然而,山西省在玉米种植方面仍然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一方面,山西农业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可以继续加大玉米新品种选育和种植技术研究,培育适应山西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新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

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此外,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民合作社,提高玉米的销售收益,降低市场风险,有助于提高玉米种植效益。

综上所述,山西省的玉米种植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在政府的支持下,山西的玉米种植技术将不断创新和提高,种植面积和产量将有所增加,玉米质量也将得到提升。

这将对山西省的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山西玉米的调研报告

山西玉米的调研报告

山西玉米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内容如下:一、研究背景近年来,山西玉米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山西省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山西玉米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次调研旨在全面分析山西玉米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推动山西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山西玉米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种植、加工、销售等,以及相关的政策和市场,从而了解山西玉米产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调研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走访、访谈和问卷调查等。

三、玉米产业链分析1. 种植环节:山西省玉米种植区域广泛,但存在种植技术不规范、种植面积不集中等问题。

2. 加工环节:山西省拥有一定规模的玉米加工企业,但加工技术和设备需要进一步提升。

3. 销售环节:山西省玉米销售主要以批发为主,存在部分小农户难以顺利销售的问题。

四、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分析1. 优势:山西省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良好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玉米种植的发展。

2. 劣势:山西省的玉米加工技术还有待提高,产业链上下游环节需进一步优化。

3. 机遇:随着国内玉米需求的增加,山西玉米产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4. 挑战:市场竞争激烈,山西省玉米产业面临着价格波动和市场需求变化的风险。

五、玉米产业发展对策建议1. 完善玉米种植技术和管理,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2. 推广优良的加工技术和设备,提高玉米加工产值和附加值。

3. 建立玉米产业合作组织,加强玉米种植者和加工商之间的合作,形成规模效应。

4. 加强市场调研,提前预判市场需求,优化供需关系。

5. 支持科技创新,提升玉米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六、结论山西玉米产业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需要通过改善种植技术、加强市场调研和推动科技创新等措施,推动山西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就是本次对山西玉米产业的调研报告,提供了对玉米产业链的分析,分析了玉米产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山西省谷子推广前景及高效栽培技术

山西省谷子推广前景及高效栽培技术

山西省谷子推广前景及高效栽培技术山西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谷子是该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同时,采用高效的栽培技术也能够提高产量和质量。

首先,山西省拥有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合谷子的生长。

山西省位于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炎热。

这种气候条件适合谷子的生长,不仅能够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还能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而山西省的土壤条件也较为优越,有利于谷子的生长和根系的发达,进而提高产量。

其次,山西省拥有丰富的谷子种植基础。

山西省人口众多且大多从事农业生产,农民具有丰富的耕作经验和农业知识,能够更加顺利地推广谷子的种植。

此外,山西省内还有一些专业谷子种植合作社和大型农场,他们在谷子种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能够提供相关技术指导和支持,进一步促进谷子的推广。

再次,谷子是一种很好的粮食作物,具有广泛的用途。

谷子不仅可以作为主食粮食加工成各类食品,还能够用于酿造酒精和酿造白酒。

这些产品在市场上有着很大的需求,谷子的推广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高效栽培技术方面,山西省可以借鉴其他谷子种植发达地区的经验和技术。

首先,选用适宜的品种是关键。

山西省可以引进一些高产、抗病虫害和适应山西省气候条件的谷子品种,如长寿谷等。

其次,合理施肥也是高效栽培的重要环节。

农民可以采用有机肥和化肥结合的施肥模式,根据土壤类型和作物需求,科学配比,提高施肥效果。

此外,合理的田间管理,如适时的浇水、除草和病虫害防治,还能够提高谷子的产量和质量。

综上所述,山西省谷子的推广前景广阔,并且可以采用高效的栽培技术来提高产量和质量。

政府可以加大对谷子种植的扶持力度,提供相关的科技指导和培训,鼓励农民种植谷子,并积极引进先进的谷子种植技术和机械设备,进一步推动山西省谷子产业的发展。

大力推广青贮玉米种植促进山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大力推广青贮玉米种植促进山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大力推广青贮玉米种植促进山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平俊爱;张福耀;杜志宏;吕鑫;李慧明【摘要】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山西优质饲草短缺的状况将日趋严重.从山西畜牧业的发展出发,对青贮玉米高产、优质、高效、低投入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在明确了玉米对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基础上,提出了发展青贮玉米是山西农教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期刊名称】《中国种业》【年(卷),期】2010(000)010【总页数】3页(P13-15)【关键词】青贮玉米;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作者】平俊爱;张福耀;杜志宏;吕鑫;李慧明【作者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晋中,030600;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晋中,030600;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晋中,030600;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晋中,030600;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晋中,030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长期以来,在我国农牧业生产中,“玉米为粮”的观念根深蒂固,并由此派生出了“人畜共粮,粮饲共用”的玉米生产利用的方式和做法,这种观念在食品供应短缺和缺乏多样性的时代,对缓解食用量的不足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耗粮为主来发展畜牧业已不经济,主要是因为以粮食生产的标准来生产饲料用粮,不仅会造成作物子粒中畜禽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A、维生素C以及蛋白氮等的损失,而且也会使许多对畜禽具有活性的营养物质发生不可逆的变性而失去活性。

同时,所产生的植株茎秆、叶等部分在果穗收获后,常常被废弃或焚烧掉,既浪费了大量的饲草资源,又污染了环境。

转变这种玉米的生产和利用方式,会提高玉米生产的效益,并延长生产链条。

据试验,粮用玉米由按生产口粮的方法收获转变为带穗全株青贮,畜禽可利用营养物质会增产50%以上;由种植粮用玉米改为种植青贮玉米畜禽可利用营养物质产量可提高80%~100%。

青贮玉米栽培种植与粮用玉米等作物生产种植的方式方法相似,而广大农民有种植粮用玉米的传统和经验,因此,广大农民对青贮玉米的种植和田间管理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比较容易;青贮玉米的种植与农民传统的种粮习惯相衔接,在推广上比单纯推广其他的饲草作物也更易于为农民所接受。

社会调研-山西玉米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五篇范文

社会调研-山西玉米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五篇范文

社会调研-山西玉米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五篇范文第一篇:社会调研-山西玉米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山西省玉米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一)2011年5期发布人:jxw 阅读:238次发布时间:(2011-4-2 10:04:55)玉米是山西省分布范围最广、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是山西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的第一大产业,玉米的丰与欠直接影响着山西粮食生产的总水平。

近30多年来,随着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山西省粮食产量从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的70.69亿公斤,增加到了2010年的108.5亿公斤,增长幅度为53.48%;而玉米产量则从1978年的27.12亿公斤增加到了2010年的76.6亿公斤,增产幅度达181%,由占粮食总产的25.0%提升到了70%。

显而易见,玉米对我省粮食产量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山西省“十二五”规划粮食保持105亿公斤的发展目标中,玉米生产依然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中之重。

为了继续保持玉米在山西粮食生产中的优势地位,进一步摸清我省玉米产业发展的现状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更有效的发展对策,2010年11月~12月,山西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组织24位玉米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对具有代表性的35个玉米生产大县进行了深入调研。

调研采取座谈会、走访、问卷调查、资料收集等方式进行,调研对象为县农技、植保、土肥、农机、气象部门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玉米种植大户、玉米加工企业、养殖业、化肥农药生产企业、外贸企业、科研单位及农户等,涉及350个乡镇、700多户农民。

一、山西省玉米产业的现状经调研分析,目前山西玉米产业具有四个显著特点:1.玉米生态类型与分布格局复杂多样,资源优势与生态劣势并存。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南北跨越6个纬度(北纬33°34′~40°43′),东西跨越4.19个经度(东经110°14′~114°33′),地形复杂,地势起伏较大。

玉米品种和栽培措施在山西玉米高产创建中的作用研究

玉米品种和栽培措施在山西玉米高产创建中的作用研究

玉米品种和栽培措施在山西玉米高产创建中的作用研究
任丽青
【期刊名称】《农业与技术》
【年(卷),期】2016(036)004
【摘要】玉米是山西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高产创建活动开展以来,优良的玉米品种以及先进的栽培技术对山西玉米高产创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一些地区,品种选择的不合理、栽培措施的不科学也对玉米高产创建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制约作用,基于以上,本文简要研究了玉米品种和栽培措施在山西玉米高产创建中的作用.
【总页数】1页(P155)
【作者】任丽青
【作者单位】山西省朔州农业学校,山西朔州 036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3
【相关文献】
1.玉米品种和栽培措施在山西玉米高产创建中的作用
2.紧凑型玉米品种掖单13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最佳配合的研究
3.运单系列玉米品种生理特性及栽培措施研究
4.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抗旱措施研究
5.运单系列玉米品种的生理特性及栽培措施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看禾选种优势品种为自己代言科技兴农特色产业为增收助力——山西省青贮玉米及杂粮新品

看禾选种优势品种为自己代言科技兴农特色产业为增收助力——山西省青贮玉米及杂粮新品

看禾选种优势品种为自己代言科技兴农特色产业为增收助力——山西省青贮玉米及杂粮新品优良品种作为农业生产的核心要素,是农业增产增效的内因,最能体现农业的含金量。

看禾选种避免了盲目引进和任意推广新品种而造成的损失,为快速推广适宜区域种植的新品种、助力农业增效增收、确保粮食生产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向农民推介宣传主导品种,用权威的声音指导农民科学用种,有效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辐射带动山西省每年推广新品种200万hm2,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优质化、专用化、特色化品种推广提高到50%以上。

结构调整种什么?种什么收益高?选什么品种最可靠?为进一步加快新品种更新换代步伐,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8月2324日,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的朔州市山阴县、大同市灵丘县组织召开了全省青贮玉米及杂粮新品种展示现场观摩会。

会议由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站长阎会平主持,山西省农业厅副厅长郭建文出席会议并提出建议,全国农技中心品种登记处处长陈应志到会指导,来自全省种子管理部门、种子企业代表及当地的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的1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朔州市、大同市、灵丘县分别介绍了新品种展示的做法和经验,北农青贮356、金岭青贮10、京科青贮516、大京九26、峰单189等20个青贮玉米和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及向日葵、马铃薯、大豆、黍子、谷子、高粱、荞麦、绿豆、莜麦、胡麻等10种特色杂粮作物100余个新品种在观摩会现场集中展示亮相,受到一致好评。

科技兴农,种业先行。

优良品种作为农业生产的核心要素,是农业增产增效的内因,最能体现农业的含金量。

而新品种的展示示范作为联结品种选育生产和品种推广应用的桥梁和纽带,直接服务于品种选育者、种子经营者和农民,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社会公益性事业。

山西是农业小省,同时又是特色农业大省。

阎会平认为,小杂粮产业和雁门关生态畜牧业是山西现代特色农业独有的两大王牌,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需要充分发挥种子的基础性、源头性作用;看禾选种避免了盲目引进和任意推广新品种而造成的损失,为快速推广适宜区域种植的新品种、助力农业增效增收、确保粮食生产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玉米引种试验初报

玉米引种试验初报
在幼苗拔节前,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几个方面。分析不 同品种幼苗的经济性状(表1)。
表1 幼苗经济性状
品种
行粒数(粒) 百粒重(g) 出籽率(%)
华宇588
38.6
35.0
87.2
瑞普909
38
34.2
87.0
先玉335
30
33.2
78.3
华宇588,幼苗第一叶叶鞘浅紫色,叶尖端圆到匙形,叶缘绿 色。株型紧凑,总叶片数21片,株高303.3 cm,穗位119.7 cm,一 级分枝6.94个,最高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29.97 cm,穗长19.2 cm, 行粒数38.6粒,籽粒黄色,粒型半马齿型,籽粒顶端黄色,百粒 重35.0 g,出籽率87.2%。
·114·
瑞普909,幼苗第一叶叶鞘紫色,叶尖端尖到圆形,叶缘紫 色。株形半紧凑,总叶片数21片,株高290 cm,穗位105 cm,一 级分枝5~6个,最高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25~28 cm,粒顶端黄色,百 粒重34.2 g,出籽率87.0%。
以先玉335作为对照品种,华宇588、瑞普909为试验品种。 统一hm2行距、hm2行数,统一栽植密度,留苗4 200~4 500株 /667m2。播种前,选种、晒种、包衣处理。播种后,播撒毒谷, 试验田播种时间4月30日。播种时,用足基肥,用磷酸二铵25 kg/667m2;尿素7 kg/667m2。大喇叭口追肥,用尿素15 kg/667m2。 土丝期追肥,用尿素15 kg/667m2。其他管理方式,与大田管理一 致。出苗后,前期记录幼苗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中期记录 百株抗逆性,后期记录年产量,最终形成数据汇总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幼苗经济性状
2017年、2018年参加区域试验的瑞普909品种,2017年产898.8 kg/667m2,比对照先玉335增产7.2%。2018年产885.4 kg/667m2,比 对照先玉335增产3.9%,两年平均产892.1 kg/667m2,比对照增产 5.5%。

阳泉郊区玉米种植技术及推广措施研究

阳泉郊区玉米种植技术及推广措施研究

阳泉郊区玉米种植技术及推广措施研究作者:李秋芳来源:《种子科技》2020年第07期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目前,玉米已经成为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之一,只有不断提高生产力,粮食产量才能符合国际标准。

粮食政策的制定旨在提高玉米和大豆等基本粮食作物的产量。

因此,在增加玉米单产的同时,加速应用农业资源的新技术也至关重要。

以山西阳泉郊区为例,对玉米种植技术及推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玉米;种植技术;推广措施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07-0027-01 中图分类号: S513;F326.11 文献标志码: B近年来,国家已将目光放在最重要的农业基础上,并逐步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玉米在国家农业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传播玉米种植技术并用于农业发展是促进其发展的有效途径。

1 玉米种植技术1.1 选用优良品种在选择玉米品种时,推荐品种主要由地区农业主管部门进行选择。

此外,种子需要保持干燥以利于吸收水分,从而促进种子快速发芽并增强玉米的抗病性和抗旱性。

另外,还可以选择玉米种子包衣的品种,提高了玉米种子的成活率,确保玉米的产量。

1.2 按照时令进行播种播种玉米要考虑选择适宜的土壤、季节性阳光、气候等条件。

春季作物的最佳播种期以土壤厚度5~10 cm,土壤温度超过10 ℃的情况为宜。

在应用塑料膜覆盖方法的前提下,可以及早播种。

这样的话,当5~10 cm的土壤层温度达到10 ℃时,土壤层会散发更多的热量,为幼苗生长提供充足的热量。

只有在适宜的土壤环境中,才能确保玉米种子的成活率。

我国地域辽阔,每个地方的玉米播种时间和程序因地而异。

当前,我国主要有两种玉米播种方法,即人工播种和机器播种。

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人工播种适合在高山和山谷中播种;机器播种适合在平原上进行播种。

播种的深度都应该是5 cm,这样有助于促进玉米种子发芽。

1.3 控制好玉米的种植密度为了确保玉米产量,需要控制好种植密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在山西的传播引种及其经济作用(一)摘要:玉米在明代晚期即已传入山西,但直到光绪年间,玉米才在山西得到普遍种植。

本文通过对山西与相邻各省在玉米引种时间上的比较分析,对山西各县区玉米别称的来源及玉米传入山西的途径和时间做了比较详细的梳理归纳,进而指出玉米这种高产作物对山西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山西玉米传播引种经济作用山西方志对玉米的记载,最初比较简单,明万历至清康熙年间,个别地区在物产中只记录了玉米的名称。

乾隆年间,南部的绛县和北部的大同先后对玉米的形态特征做了描述,云“其苗叶胥似高粱,穗如秕麦,叶旁别出一苞,垂吐白须,久则苞拆子出,颗颗攒簇”,1]光绪年间,山西的一些地方志中对玉米的描述增加了新的内容:光绪六年(1880年)《闻喜县志》记有“玉蜀黍(山地园地艺,补麦缺)”;光绪九年(1883年)《怀仁县志》中记载:“玉蜀黍(不及秋霜,宜广种)”;在民国时期方志中,才见到如“玉蜀黍……颗粒有大小之别,小颗粒晚种合宜,大者宜早种”2]这样一些对玉米品种和种植技术比较详细的记载。

一、玉米在山西的别称及来源玉米的别称甚多,全国约有70余种,在山西有玉蜀黍、玉稻秫、玉高粱、玉秫秫、玉秫、玉茭子、玉茭茭、包谷、玉谷、禹谷、舜王谷、御麦、玉麦、棒子等10多种。

在这些别称中,以“玉蜀黍”通行的范围最广,其他别称通行的范围都比较狭窄,如表1所示,称“玉米”的地区只有山西北部的定襄县;称“玉蜀黍”的县份在山西全省各个地区中都有,从北部的大同、怀仁、繁峙,到中部的清源、昔阳、寿阳,再到南部的岳阳、安泽、翼城、襄陵、沁源、安邑、闻喜、绛县、新绛,都做如此称呼;称“玉茭”的地区有北部的定襄、繁峙、河曲,中部的太谷、平定,东南部的襄垣、长子、阳城;称“包谷”的地区有清源、文水、河津;称“玉谷”的地区有安邑、芮城;称“御麦”的地区有阳城和新绛;称“玉麦”的有南部的乡宁和翼城;而其他别称只出现在个别县的方志记载中。

同治《建始县志·物产》曰“包谷,山陕曰玉高粱”,在山西大多数地区的方志记载中,玉高粱和玉蜀黍都是一起出现的,这是因为“……谷谱蜀黍,一名高粱,一名蜀秫”,3]“……关西呼蜀黍为稻黍,今山西平阳、汾州诸郡人,余见其通呼为稻黍也”,4]“……稷曰蜀秫,又曰茭子,即高粱也”,5]由此可见蜀黍、蜀秫、稻黍、茭子都是高粱的别称,因为玉米“其苗叶胥似高粱”,6]所以又被称为“玉蜀黍”、“玉蜀秫”、“玉稻黍”、“玉茭子”。

对“玉秫秫”和“玉茭茭”这两个别称,光绪八年(1887年)《寿阳县志》中这样记载:“玉秫秫,茎叶似秫秫,为实大而有光泽,故名。

一名玉茭茭,盖秫声之转,而字之认犹之椒菽同,从叔声而异读也。

”7]玉米之所以又被称为“包谷”,大概是因为“结实有皮包之”8]和“《本草纲目》始入谷部”9]这样的原因。

中国直呼玉米的地区不广,在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等地区,“包谷”是对玉米最普遍的称呼。

玉谷也是玉米的别称,在清人的地方志中,也有禹谷或御谷的。

章学诚说:“苞谷一名玉米,一名玉谷,谓合五而六也。

”嘉庆《河津县志》:“包谷一名禹谷”,嘉庆《商城县志》也载:“玉蜀黍一名玉谷”。

玉谷的称呼多流行于北方。

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这样写道:“别有一种玉米,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

”10]玉麦之称,在明清两代多见于云南、贵州西部、四川西部、甘肃、陕西中部、河南等地区,另外,安徽、直隶、山东等省的地方志中也有所记载。

为什么叫玉麦?据光绪《名山县志》的解释:“粒豆,色黄润如玉,故得玉名”;道光《城口厅志》曰:“麦者,言可磨面如麦也”;道光《新津县志》则说:“玉麦,言其粒如麦也”。

看来,果实外形似玉,又可磨面如麦子,是玉麦称呼的由来。

表1山西玉米别称及通行县区分布名称|通行地区玉米|(光绪)定襄县玉蜀黍(玉高粱、玉蜀秫、玉稻黍)|(乾隆)大同府、绛县(道光)繁峙县、大同县(光绪)怀仁县、清源乡、寿阳县、闻喜县、盂县(宣统)文水县(民国)昔阳县、岳阳县、安泽县、翼城县、襄陵县、沁源县、安邑县、新绛县玉茭(玉茭子、玉茭茭)|(乾隆)阳城县(嘉庆)长子县(道光)繁峙县(同治)河曲县(光绪)定襄县(民国)太谷县、平定县、襄垣县包谷|(光绪)清源乡、文水县(嘉庆)河津县玉谷|(民国)安邑县、芮城县御麦|(乾隆)阳城县(民国)新绛县玉麦|(民国)乡宁县、翼城县禹谷|(嘉庆)河津县舜王谷|(万历)稷山县棒子|(民国)安邑县表注:括号中朝代系后列府县乡志书的刊版年代。

关于“御麦”这一别称的由来,在同治十三年《阳城县志》中这样记载:“以曾经进御,故名”。

在两湖地区也有将玉米叫做“御高粱”和“御米”的,大概也是因为玉米曾经是贡品,而在称呼前冠以“御”字。

总之,玉米在山西的传播过程中,名称并未发生太大的变化,主要还是继承了玉米来源地的名称。

二、玉米传入山西的时间和途径玉米在国内的传播可以分成两个时期,由明代中叶到明代后期是开始发展时期,到明代后期这种农作物已传播到全国近半数省区,清代前期全国各省县份多已种植。

在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稷山县志》的《物产·谷属》中列有“舜王谷”,这可能是山西古籍方志中关于玉米的最早记载,和相邻省份对玉米的记载时间相比,山西早于直隶,晚于河南、山东和陕西。

另外,对玉米有较早记载的是乾隆二十年(1755年)刊《阳城县志》、乾隆三十年(1765年)刊《绛县志》和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刊《大同府志》。

嘉庆、道光年间,南部的长子和河津县,北部的大同县和繁峙县在其地方志中对玉米有了比较简单的记载。

11]但是山西大多数地区的方志对玉米的记载却是在光绪乃至民国时期,即使是主产玉米的晋中地区也是在民国时期才有了关于玉米的记载。

光绪十八年(1892年)刊《山西通志》中有这样的记载:“玉蜀黍,亦名玉秫,又名御麦,处处有之”,“……御麦,今潞属广植”,12]这说明直到十九世纪末,玉米在山西的种植才具有了普遍性(但是在光绪年间的大部分县志中都不见有玉米的记载)。

根据以上方志对玉米的记载时间的先后来判断,玉米在山西省内的传播途径是由晋南和晋北同时向晋中地区推进的。

情况可能是这样:明朝末年,晋南的稷山县首先开始种植玉米;乾隆中后期,晋南的阳城县、绛县和晋北的大同府等地也种植了玉米;清朝后期,玉米种植分别由晋南和晋北逐步向晋中地区推广;光绪前期,晋南、晋中和晋北都已有了玉米的种植,但分布范围狭小;民国时期,在山西大部分县份的地方志中都可见到玉米的记载了。

从玉米最初传入山西到玉米在全省范围内的普遍种植经历了几乎三百年的时间,可见玉米在山西的种植发展是比较缓慢的,其原因应与山西的地理气候条件及有清一代相当频繁的自然灾害有关,尤其是光绪三年的特大自然灾害对山西的影响极为严重。

据方志记载,清朝前期的一些年份里山西省境内的任何地区都发生过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康熙《五台县志》卷八收录阎襄《饥荒行》,引言云:“康熙十九年,太原以北至云中,千里大旱,民饥转徙十之六七,斗米钱数百不得……”;民国《永和县志》卷一《祥异考》载:“(康熙)五十九年至六十年,晋省连遭大旱,永邑更甚……盗贼遍地,饿殍盈野,性命贱如草菅,骨肉等于泥沙。

……”;光绪《长子县志》卷一二《大事记》载云:“乾隆二十五年春,大饥,民食树皮草根”;民国《万全县志》《杂记》载:“嘉庆九年,夏无麦,秋无禾,粮价腾贵,麦石价银二十五两,人民离散。

十年,无麦无禾,饿死、逃亡过半。

”所以,在玉米传入山西的最初时期境内各地区就遇到频繁发生的荒旱。

这些灾害的直接结果就是农作物的大幅度减产或绝收,饥不得食的农民或就地饿死,或流离失所,劳动力人口受到了很大损失。

玉米虽系耐旱作物,但其生长期中要求高温,蒸发量大,需水量亦多,在降水量不足250毫米的地区,灌溉条件好才能生长。

山西南北地理气候条件迥异,农业生产条件差别很大。

晋南与晋东南地区在农业生产资源及地理条件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临汾与运城两大盆地土地平衍肥沃,水利灌溉便利,无霜期长,气候较为温暖,因此,农业生产水平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北部地区略强一些,但该地区一直以生产小麦为主,外来作物玉米还一时无法取得主导地位;晋中地区耕地主要集中于太原和忻定两大盆地,地势平衍,气候适中,水利条件一般化,是山西最为普通的产粮区,但由于人口众多,粮食供给也相当紧张,每有灾害,人口流失也很严重;与南部相比,晋西、晋北地区土地贫瘠,无霜期短,耕作方式落后,水利灌溉条件极度低下,粮食生产完全依赖于气候条件,当地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脆弱。

所以,清朝前期玉米在山西的传播种植范围和速度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自我朝定鼎以来,迄今二百余岁,中间水旱交咨,在所时有,然或一州、一邑,甚至二、三郡而止,从未有赤地千里,通省旱灾如光绪三年之山右者。

……”13]由此可见,有清一代山西境内的自然灾害就没有间断过,直到光绪初年发生了“丁戊奇荒”这场波及山西全境的特大自然灾害,全省上百个县似乎没有例外地同罹惨祸,山西南部地区受灾最为严重。

张鉴衡《寿阳县灾赈碑计》称:“溯自乙亥(光绪元年,1875年)秋雨伤禾,谷米多黑,则晋灾之始也。

至丙子(光绪二年,1876年),省南一带,饥谨荐臻,至丁丑,则赤地千里。

”14]山西农业生产条件最为优越的晋南地区尚且如此,更何况自然条件远不如晋南的晋北和吕梁地区,就更没有进行玉米种植的能力了。

灾害造成了农业生产力的绝对下降,过半劳动力的死亡和逃移,15]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光绪前期只有少数县份对玉米做了记载的原因了。

“丁戊奇荒”后,在清政府劝荒和招荒政策下,大批外地客民来到山西,补充了严重短缺的劳动力,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产量高而稳定,又具有耐旱和耐瘠特性,适应范围广,高山、丘陵、平原皆可种植的玉米便以很快的速度在山西尤其是晋南地区普及开来,到光绪十八年(1892年),就处处有玉米了。

据研究,玉米传入我国的途径有海陆两路:陆路一自波斯、中亚至甘肃,然后流传到黄河中下游流域;一自印度、缅甸至云南,然后流传到川黔;海路则自美洲、东南亚至沿海的闽广等省,然后向内地扩展。

这三路玉米传播源逐渐向中国腹地进行渗透并最终融合。

16]从玉米在山西通行的别称来看,山西接受的主要是云南和甘肃两股玉米传播源,因为江浙闽粤等沿海省份的玉米别称绝大多数都尾缀“粟”字、“豆”字,或带有“芦”字,山西对玉米的别称却不曾有这样的字,而是像陕西一样称为“玉蜀黍”,像云南一样称为“包谷”,或像河南一样称为“玉麦”。

这两股玉米传播源相继抵达山西之后便开始融合,这种融合大概结束于光绪初年,其表现之一是在同一地区具有指示两种玉米传播源的别称,如地处山西中部的文水县,在其光绪九年(1883年)刊的方志中既有标志云南传播源的别称“包谷”,又有标志甘肃传播源的“玉桃黍”17];表现之二是这时的地方志中也往往罗列多种玉米别称,如光绪十八年(1892年)刊《山西通志》记载,“玉蜀黍,亦名玉秫,又名御麦,处处有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