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六(1)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总结考点1 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观点:教育是由神(上帝)或天创造的,教育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代表人物:中国南宋理学家朱熹,且所有宗教都持这种观点。
2.生物起源说观点: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
代表人物:孟禄。
4.劳动起源说观点: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
提示:关于教育的起源学说,重点把握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以及劳动起源说。
由于知识点容易混淆,可采用口诀方式进行记忆。
生物起源说口诀记忆为:本能生利息(“利息”分别为利托尔诺和沛西·能);心理起源说口诀记忆为:心理访梦露;劳动起源说口诀记忆为:米夫爱劳动(“米夫”分别为米丁斯基和凯洛夫)。
考点2 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2)文化影响教育的内容与水平(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4)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5)文化模式影响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文化功能)(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提示:关于教育与文化,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记忆的时候可以根据关键词口诀记忆。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即教育的文化功能,记忆口诀为:“两传选新促文化”。
其中“两传”为传递保存和传播交流,“选”为选择提升,“新”为更新创造,“促文化”为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
考点3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问题呈现的知觉方式。
问题呈现的知觉方式与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越接近,问题就越容易解决;反之,如果与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相差甚远,问题解决起来就会很困难。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及答案必背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及答案必背1、简述课程评价的概念及功能。
课程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课程系统对课程实施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
课程评价具有诊断、反馈、区分、强化和发展的功能。
2、简述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及其意义。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这些学习方式的意义在于:(1)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身学习的责任感。
(2)合作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3)探究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以下是一些建议:(1)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2)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和作用,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4)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肯定,通过肯定和鼓励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4、简述班级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班级管理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
班级管理的原则有:以人为本、公正平等、整体优化、注重个性等。
班级管理的方法有:制度管理、目标管理、民主管理、质量管理等。
在班级管理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同时也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必背题一、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人的智力、品德和体质的活动。
它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种教育机构和形式,对受教育者进行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使其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
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题_1
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题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题1.(单选题)学校教育的直接目标是()。
A.推动社会发展B.增强人的体质C.增进社会公平D.促进人的发展2.(单选题)英国教育家沛西·能认为,教育是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这一观点属于()。
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3.(单选题)白老师在班会上声情并茂地描述了钱学森历尽艰辛回到祖国、投身科学研究事业的故事,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
这种班会活动类型属于()。
A.叙事型B.讨论型C.表演型D.体验型4.(单选题)教育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B.国家政策稳定的需求C.人类文化传承的需求D.人类生存发展的需求5.(单选题)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重点是()。
A.道德知识的传授B.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C.道德信念的培养D.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6.(单选题)当学校出现传染病时,控制病情传播的首要措施是()。
A.查找传染病源B.救治传染病人C.切断传播途径D.保护易感人群7.(单选题)李老师为研究近年来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状况,需要收集有关数据,最可靠的信息来源是()。
A.教育论文B.教育年鉴C.教育辞书D.教育著作8.(单选题)欣欣解决了一个困惑已久的数学难题,心里很高兴,美滋滋的给自己点了个赞。
这种情感属于()。
A.美感B.道德感C.理智感D.责任感9.(单选题)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6-12岁儿童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
A.勤奋感B.主动感C.自主感D.自我统一感10.(单选题)在幼儿园时,小军将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汽车送给妈妈作为生日礼物;三年级时,他送给妈妈的生日礼物是妈妈喜欢的漂亮发夹。
这一转变说明了他的思维已经进入了()。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1.(单选题)小丽认为自己考试成绩不理想是因为考题太难。
教师资格证 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教学原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教学原则我国小学的教学原则有:一、直观性原则(一)基本涵义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这一原则是在总结中外教育遗产的基础上,根据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而提出的,它的提出也是由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
(二)直观手段种类繁多直观手段种类繁多,一般分为三大类:实物直观,指通过各种实物进行的,包括观察各种实物、标本、实验、教学性参观等。
模象直观,指通过各种实物的模拟形象而进行的,包括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像带等。
语言直观,是通过教师对学生作形象化的语言描述而起到直观的作用。
(三)贯彻此原则的要求1.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教师在直观手段的使用上,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需要性,直观材料要有典型性。
一般来说,选择直观手段主要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来进行。
自然学科.较多地使用实物、标本、实验;社会学科较多采用图片、图表等。
低年级应多提供具体的直接的感性材料:高年级则可用描述或图表、照片等。
值得注意的是,直观是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过多的直观不仅会浪费教学时问,分散学生的注意。
而且也会影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教学中的直观并不是让学生随意地看,而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进行的。
在展示直观教具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
在演示过程中,教师需须进行需要的补充讲解和说明。
演示之后,教师还要进行总结,帮助学生从观察分析具体事物和现象中。
得出科学的结论。
3.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在教学中,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解,能够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唤起想象,形成表象。
语言直观可以摆脱实物直观和模拟直观所需设备和条件的限制,但它需须借助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教师用语言使学生的知识经验重新组合,构成新的表象或想象,以使教学顺利进行。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含解析
2023年上半年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卷注意事项1.在作答前,请考生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写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代码,并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准确填涂准考证号码和科目代码。
2.本试卷满分150分,共四种题型。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监考老师,严禁携带试卷和答题卡出考场。
4.严禁折叠答题卡。
5.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客观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这句话反映的是()。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A.教育与文化的关系C.教育与政治的关系系2.“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表明教师的行为具有(A.主体性B.创造性)。
D.示范C.间接性性3.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发展的动力是()。
A.共同的奋斗目标B.班主任的要求C.班委会的形成D.共同的活动4.下列著作中,由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撰写的是(A.《教育论》)。
C.《教育漫话B.《理想国》》 D.《雄辩术原理》5.兵兵很想改掉上课爱说闲话的毛病,但上课时只要老师一不注意,他又忍不住说起闲话来。
针对兵兵的情况,对他的教育应着重培养()。
B.道德情A.道德认识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6.对观察内容与步骤不作限定的教育观察属于(A 结构式观察)。
C.非结构式观B.参与性观察察D.非参与性观察7.学龄儿童易感染麻疹病毒。
该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是()。
A.血液B 消化道C.呼吸道D.蚊虫叮咬)8.依据柯尔伯格的理论,以“好孩子”为取向的儿童道德发展处于(。
A 惩罚服从取向阶段C.寻求认可取向阶段B 相对功利取向阶段D 遵守法规取向阶段9..贾老师告诉学生:“不高兴时,你可以跑跑步打打球,或者散散步、听听音乐甚至可以大喊大叫。
”贾老师所使用的心理辅导技术是()。
B.行为矫A.积极暗示正C.认知改变D.情绪调控10.考试时,学生依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答题速度或解题思路的策略属于()A.元认知策略B.认知策略C.精加工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11.在掌握动物”概念的基础上,学生又学习了椎动物”和无椎动物这两个概念。
2024年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版
2024年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100题)1.(单项选择题)(每题2.00 分)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感知以获取资料的研究方法是()。
A. 历史法B. 问卷法C. 观察法D. 文献法2.(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 复杂性B. 长效性C. 创造性D. 示范性3.(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当你在阅读过程中意识到自己没有理解某个术语,这一过程属于()。
A. 元认知计划B. 元认知监视C. 元认知调节D. 元认知体验4.(单项选择题)(每题 1.50 分) “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学校教育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就是()。
A. 教育目的B. 教育目标C. 教育方针D. 教学目标5.(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学记》中“君子之教,喻也”所蕴涵的教学原则是()。
A. 直观性原则B. 因材施教原则C. 启发性原则D. 循序渐进原则6.(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生活即教育”是哪位教育家提出的教育思想?()A. 杜威B. 赫尔巴特C. 蔡元培D. 陶行知7.(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人们欣赏名画《蒙娜丽莎》时,陶醉在“永恒”的微笑中,感到非常愉悦。
这种情感属于()A. 道德感B. 理智感C. 美感D. 自豪感8.(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
这种观点属于().A. 外铄论B. 内发论C. 多因素论D. 相互作用论9.(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闭卷考试时,学生在头脑中呈现出问答题答案的心理活动属于()。
A. 识记B. 保持C. 再认D. 回忆10.(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教学要受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原则是()A. 启发性原则B. 直观性原则C. 循序渐进原则D. 因材施教原则11.(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不包括( )A. 讲授法B. 读书指导法C. 发现法D. 讨论法12.(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否定教育在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单--性和统一性,这体现了二战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为()A. 教育终身化B. 教育全民化C. 教育民主化D. 教育多元化13.(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小学开设的科学、艺术课程。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班级管理简答题高频考点
班级管理简答题高频考点(一)班集体四个特征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糸条件。
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
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
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如何形成良好的班风)(1)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⑵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⑶建立严明的班级纪律⑷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J5)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三)班级管理的原则'(1)方向性原则⑵全面管理原则⑶自主参与原则⑷教管结合原则⑸全员激励原则⑹平行管理原则(四)班级管理的方法(1)调查研究法(2)目标管理法(3)榜样示范法⑷情境感染法(5)规范制约法(6)舆论影响法(7)心理疏导法(8)行为训练法(五)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和方法(1)有效性原则⑵客观性原则⑶教育性原则⑷可接受原则⑸冷处理原则(1)沉着冷静面对(2)机制果敢应对(3)公平民主处理(4)善于总结引导(六)班主任工作内容'(1) 了解和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4)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形成教育合力(6)操行评定(七)家校联系的方式,合作的要求(2019上、2018 T) c家庭协调(联系):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及家长沙龙等等。
要求:(1)教育性。
家校合作应使学生、家长和教师都能够得到教育意义。
(2)发展性。
家校合作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
(3)针对性。
家校合作应该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有效性。
家校合作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最终必须要完成预定目标。
(八)后进生的教育(1)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3)提供范例,增强是非观念(4)根据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要考点:注意
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要考点:注意在全国教师资格考试中,小学的科目二是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这部分内容包括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教育心理学基础和教学设计等内容,其中心理学基础是考试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考试中占的比例较大,心理学基础中注意这个知识点又是重中之重,多以理论点在实际事例中运用的单选题的形式进行考察,下边就注意这个知识点进行详细解析。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注意是伴随在心理活动中的心理特征。
它不是一个单独的心理过程,而是各种心理因素的共有特性。
一、注意的功能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的特点。
同时注意具有选择功能、保持功能和调节监督功能。
(1)选择功能:是注意的最基本的功能。
通过注意,人们总是选择那些有意义的、有关联的亦即符合自己需要的与当前活动有关的事物和活动,而同时抑制和排除那些无意的、无关联的亦即不符合自己需要的事物或活动。
(2)保持功能:这种功能使注意对象的印象或内容维持在意识中,一直保持到达到目的为止,一直保持到得到清晰、准确的反应。
(3)调节和监督功能:可以调控心理活动向着一定方向或目标进行,使偏离目的的活动得到纠正。
【考题再现】1.“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体现了( )。
A.选择功能B.保持功能C.监督功能D.调节功能答案A。
解析:保持功能能使注意对象的印象或内容维持在意识中,一直保持到达到目的为止,一直保持到得到清晰、准确的反应。
题干中“一心只读圣贤书”指人的意识一直维持在书上,没有被其他无关刺激吸引,体现了保持功能。
【考题再现】2.学生在复习书上内容时专门看老师让画过的内容,而其他内容不看,体现了( )。
A.选择功能B.保持功能C.监督功能D.调节功能答案A。
解析:注意的选择功能指人们总是选择那些有意义的、有关联的亦即符合自己需要的与当前活动有关的事物和活动,题干中学生只选择老师画过的内容看而不看其他内容,属于选择功能。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重点知识点总结1. 教育学知识- 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 教育学中的重要概念2. 教育心理学知识- 学习与记忆的基本过程- 学习的类型和因素- 学习策略与方法- 学习困难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学习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特点3. 教学设计与评价- 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分类-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利用- 教学评价的目的和方法- 教学评价结果的运用4. 课堂管理与组织- 课堂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学生行为管理的策略- 课堂组织与课堂氛围的建设 - 学生参与与合作的促进5. 学科教学知识与能力- 语文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数学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英语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科学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社会与生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 艺术与体育教育的原则和方法6. 教育法律与职业道德- 教育法律法规的内容和适用-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伦理与教育的关系- 教师职业发展与提升7. 班级管理与教育指导- 班级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班级管理的策略和方法- 学生发展与个性特点的认识- 学生心理健康与解决方法- 学生生涯规划的指导与帮助总结: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涵盖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与评价、课堂管理与组织、学科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法律与职业道德以及班级管理与教育指导等方面的知识点。
掌握这些重点知识点,是一名小学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
同时,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综合运用各个知识点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能力和教育素养。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实施简答题高频考点
简答题高频考点1、教学设计导入原则:目的性启发性关联性趣味性艺术性。
2、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教学)O(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1)含义: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的是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的关系。
(2)二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1)含义: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能力的发展,并将二者辩证统一于教学活动之中。
(2)二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1)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2)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三)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1)-含,义: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注重教师的教,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的积极性,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二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四)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1)含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等方面获得发展与进步。
(2)二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3)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
4、教学过程的结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中心环节)(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小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
小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教师资格证考试迫在眉睫,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小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希望对考生能有帮助。
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网。
小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考点1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水平制约教直的内容和手段。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考点2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6)素质教育要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考点3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制定教育制度的依据)(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考点4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1.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2. 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表现(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024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题库
2024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题库单选题(共40题)1、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这说明思维具有( )A.间接性B.概括性C.理解性D.整体性【答案】 A2、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思维的概括性的是()。
A.借助思维,人可以认识植物与动物、动植物与人类的生态平衡关系B.借助思维,人可以把形状、大小各不相同而能结出枣子的树木归一类,称为“枣树”C.人们通过有关秦朝的历史资料和兵马俑等文物,回顾秦始皇时期社会政治发展的状况D.内科医生之所以能诊断出人们的内脏疾病,是因为医生掌握了系统的医学诊断理论【答案】 C3、一个人的思维活动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思维品质称为思维的( )。
A.广阔性B.灵活性C.逻辑性D.深刻性【答案】 B4、以下符合2001年颁布的《基本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要求的(??)。
A.小学以分科课程为主B.初中以综合课程为主C.在小学到高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选修课程D.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答案】 D5、下列关于教学设计的论述错误的是( )。
A.教学设计具有灵活性的特点B.教学设计的方案一般不能修改C.在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中包括学习目标、内容、学生特征、教学策略、教学评价D.教学设计需要用系统的方法进行设计【答案】 B6、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
A.成立了班委会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答案】 C7、小学三(1)班班主任李老师用了一支比较别致的笔,不久全班多数同学也用上了和李老师一样的笔,这说明小学生具有( )。
A.依赖性B.接受性C.向师性D.可塑性【答案】 C8、根据“教学过程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相互影响的过程”这一教学规律提出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目标性原则D.直观性原则【答案】 A9、水痘是儿童的常见病,若班上有儿童出水痘,教师应该()A.立即采取隔离,教室消毒B.要对全校教室和操场消毒C.向校领导汇报坚持上课D.通知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就诊【答案】 A10、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特点是()。
2018【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班级管理的方法
2018【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班级管理的方法六、班级管理的方法(一)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是班级教育管理者了解班级学生和班级整体情况,把握班级特点,解决班级教育管理问题的方法。
(二)目标管理法目标管理法是班级教育管理者和班级学生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学校任务和班级实际情况,共同规划班级或个体在一定时间内要达到的目标,并将目标分解成一定的层次,逐级落实,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努力使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方法。
(三)情境感染法情境感染法是班级教育管理者利用或创设各种教育情境,以境育情,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的方法。
(四)规范制约法规范制约法是用规范、制度等约束学生行为,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五)舆论影响法舆论影响法是班级教育管理者通过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形成积极的、浓厚的班级学习、生活的环境氛围,从而对身处其中的每个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的方法。
健康的班级舆论是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六)心理疏导法心理疏导法是班级教育管理者运用心理学知识、方法,对学生给予辅导、疏导或进行沟通,解开学生心理症结,使学生保持心理平衡,促进其心理发展的方法。
心理疏导法的常用方式有心理换位法、宣泄疏导法和认知疏导法三种。
(七)行为训练法行为训练法是指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劳动等实践活动中,班级教育管理者运用心理学的行为改变技术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矫正,使其知行统一,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
要尽可能地平息事端,使当事人冷静,为思考进一步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拖延时间。
还可采取“转移话题,暂避锋芒”“冷处理”等方法。
3.公平民主处理处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时,教师应以事实为依据,依法秉公办事,要有民主意识,不偏袒班干部和优生,也不以老眼光看人,贬低“差生”。
4.善于总结引导把处理一桩突发事件看成一次了解班级情况、教育引导学生的机会。
善于从不良事件中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维护学生自尊心。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大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于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以下是该科目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
一、教育学基础知识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教育的定义、教育学的分类、教育的性质和目的等。
2.教育思想和流派:孔子思想、兴学、新教育、人力资本理论等。
3.教育目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综合发展。
4.教育原则:社会主义教育原则,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等。
5.教育规律:教育发展规律、学生发展规律等。
二、心理学基础知识1.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心理发展的规律。
2.学习心理学:学习的条件与要素、学习的心理过程、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3.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社会文化心理学等心理学理论。
三、课程与教学论基础知识1.课程与课程标准:新课程的理念与目标、国家课程标准等。
2.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法。
3.课堂教学原则与方法:知识的呈现、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问等。
4.教学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多元评价等。
四、教育信息技术1.网络技术:网络资源的获取与利用、网络教学实施的策略和教学方法。
2.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实施与评价。
3.教育软件:教育软件的类型与特点、教育软件的运用。
五、小学生健康与安全教育1.儿童青少年健康问题:常见疾病、饮食与营养、心理健康等。
2.小学生安全问题:校园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等。
3.健康与安全教育的内容、方法与策略。
4.学生突发疾病的处理与急救知识。
六、小学德育教育1.德育的基本任务与方法:示例引领、言传身教、激励教育等。
2.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价值观:集体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国际视野等。
3.小学生道德教育:学生个性培养、行为规范培养等。
七、小学语文教育1.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与方法: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阅读教学等。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解读: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及考试题型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一、考试目标1.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具有教育基本理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能够针对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2.学生指导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生身心发展、思想品德发展、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小学教育的有关活动。
3.管理班级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组织,以及与学生、家长、社区等沟通的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和组织班级管理活动。
4.学科知识和运用能力。
具有小学有关学科、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知识整合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5.教学设计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选择、小学教案设计、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完成指定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6.教学实施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开展教学活动。
7.教学评价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涵盖教育知识与应用、教学知识与能力两大板块。
前者包括教育基础、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后者包括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能力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或掌握、运用三个层次。
具体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如下:(一)教育基础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4.了解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
5.了解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6.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7.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8.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
9.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
(二)学生指导1.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二学生指导第一章心理学基础知识一、概述(1)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
二、小学心理学及其研究对象1.认知过程要点内容感觉含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分类主要分为以下两种:外部感觉: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五种内部感觉:肌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规律适应、对比、补偿与相互作用、感觉后象、联觉知觉含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在感觉基础上产生的。
知觉是各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的结果,并受人的知识经验和态度的制约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注意含义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①注意的广度②注意的稳定性③注意的分配记忆含义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分类①按内容分为: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忆②按记忆时间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③图尔文将长时记忆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④根据信息加工和存储内容的不同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记忆过程①识记分类②保持——痕迹衰退说、干扰抑制说等③回忆或再认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①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②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③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④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⑤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⑥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思维含义借助主语言、表象动作实现的,对客观显示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的分类①根据发展水平的不同划分: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②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划分:直觉思维、分析思维③根据思维指向性划分:聚合思维、发散思维④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划分:再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想象含义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分类意和无意;再造和创造;幻想(理想和空想)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1)主要有观察、思考、知识扩展、有目的的训练(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具体方法:①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②丰富学生知识,扩大表象储备③创设想象情景,引发想象④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唤起学生的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1)情绪情绪是指个体在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情境中直接产生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
分为心境、激情、应激。
(2)情感①情感是指个体意识到自己与客观事物的关系后而产生的稳定的、深刻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
②分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道德感它是一个人对自己或他人的动机、言行是否符合社会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理智感人们学习科学知识、认识和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动力。
人的理想、世界观对理智感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求知欲、好奇心都属于理智感的范畴。
美感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
审美活动中,对于美的主观反映、感受、欣赏和评价。
3.意志过程(1)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基本特征:目的性、调节作用、克服困难、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2)意志形成过程中的冲突类型:①双趋冲突;②双避冲突;③趋避冲突;④多重趋避冲突。
三、小学生的个性心理1.认知差异与教育(1)认知差异是个体在感知、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表现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2)类型: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同时性与继时性。
①场独立型:自主判断,不受外界因素影响。
②场依存型:察言观色,易受外界因素干扰。
③沉思型:深思熟虑减少错误。
④冲动型:快速反应,常常出错。
2.智力差异与教育要点内容个体差异是通过个人与同龄团体稳定的平均的智商比较时所表现出来的差异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群体差异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比如男女性别的差异,年龄的差异和不同种族之间的差异智力差异的教育意义①认知方式没有优劣之分②小学生的智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③通过智力测验能反映出所测项目的现有水平,但不是人的全部④学生的智力各不相同,表现也有早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强项3.气质类型气质类型气质类型特点胆汁质直率热情,精力旺盛,好冲动,但暴躁易怒,脾气急,热情忽高忽低,喜欢新环境带来刺激的学习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能说会道,适应力强,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粗枝大叶黏液质安静稳重,反应性低,交际适度,自制力强,话少,适于从事细心、程序化的学习,有些死板,缺乏生气抑郁质行为孤僻,不善交往,易多愁善感,反应迟缓,适应能力差,性格具有明显的内倾性4.性格的特征差异(1)性格的态度特征。
(2)性格的理智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
(4)性格的意志特征。
四、研究小学生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1.研究原则(1)客观性;(4)矛盾性;(2)发展性;(5)系统性。
(3)教育性原则;2.研究方法(1)观察法;(5)谈话法;(2)实验法;(6)问卷法。
(3)测验法;(4)活动产品分析法;第二章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一般规律一、儿童身心发展概述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个体一生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变化的过程。
二、影响个体身心发展因素的理论及因素1.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理论内容内发论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霍尔、高尔登观点个体发展由个体内部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心理发展实质上是自然因素按其内在的目的或方向展现外铄论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斯金纳观点①荀子:“人之初,性本恶”②洛克:“白板说”③华生:“给我一打健康儿童,不管祖先状况如何,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为从小偷到领袖各种人”④人的发展依靠外在力量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学校的教育促进人的发展。
学习是成长的主要途径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洛克:《教育漫画》“白板论”华生:可塑成医生、律师、艺术家多因素论(辐合论)代表人物德国施太伦观点人的发展是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2.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遗传素质)及作用、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三、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性、一般规律与教育启示①人的身心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
②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功能性。
1.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小学生身体发展在人一生的发展中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状态。
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按照个体在一段时期内所共有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分为八个阶段,小学生属于童年期阶段(6、7岁~11、12岁)。
童年期儿童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小学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①总体发展相对稳定与平衡①认知的发展②骨骼增长快且易变形③身高平均每年增长4~5厘米,体重每年增长2~2.5公斤④肌肉水分高且易疲劳②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发展③情感意识与社会性的发展2.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启示(1)顺序性→循序渐进。
(2)阶段性→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
(3)不平衡性→抓关键期。
(4)互补性→长善救失。
(5)差异性→因材施教。
3.小学生心理发展总趋势(1)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2)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得到发展。
(3)集体意识和个性逐渐形成。
第三章小学生的学习一、学习理论要点内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①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②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他认为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③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④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①科勒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格式塔学习理论)②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③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④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⑤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①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有意义学习的要素:第一,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参与的过程,包括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第二,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学习中起主要作用第三,学习是渗透的,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以及个人等发生变化第四,学习的结果由学习者自我评价,即他们知道自己想学到什么和自己学到了什么②学生中心教学观③客观评价人本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建构主义知识观(2)建构主义学生观(3)建构主义学习观(4)建构主义教学模式(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启示:①探究学习;②支架式教学;③情景教学;④合作学习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①感知运算阶段(0~2岁):具有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客体永久性”的形成等特征②前运算阶段(2~3岁):具有自我中心性(中心化)、不可逆运算、泛灵论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具有去自我中心性(去中心化)、可逆性、守恒等特征④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类比推理、可逆补偿、抽象逻辑思维等特征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的最佳效果产生于“最近发展区”二、小学生学习指导1.学习动机要点内容学习动机的功能①激发功能②指向功能③维持功能④调节功能学习动机的分类①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②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③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④间接动机和直接动机学习动机的理论①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②需要层次理论③成就动机理论④成败归因理论⑤自我效能感理论学习动机的培养①学习动机的培养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②设置具体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方法③设置榜样④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⑤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是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⑥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学习动机的激发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③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④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培养与激发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①表达明确的期望②提供明确、及时且经常性的反馈③合理运用外部奖励④有效运用表扬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①学生归因信念的训练②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③学生成就目标的引导④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支持⑤学生学习中自我价值的维护⑥学生自我效能的增强2.学习策略的分类迈克卡等人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1)认知策略应包括:①复述策略;②精加工策略;③组织策略。
(2)元认知策略包括:①计划策略;②监控策略;③调节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应包括:①时间管理策略;②环境管理策略;③努力管理策略;④资源利用策略。
三、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1.学习兴趣(1)含义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活动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
学习兴趣即对学习的心理倾向,对学习的积极情绪反应。
(2)学习兴趣的发展特点①由对学习过程、学习形式及学习活动的外部特征感兴趣,逐步发展到对学习内容的内在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