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粉碎还田机械 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开题报告

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开题报告

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开题报告第一篇: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开题报告青玉米杆收割粉碎机械1.课题研究的意义青玉米秸秆机械收割粉碎还田技术,就是在玉米收获后,使用秸秆粉碎还田机直接将留在地里的玉米茎秆就地粉碎并抛撒地表,或人工喂入铡切后抛撒地表,补氮后翻耕入土。

目前新疆玉米面积约123万h㎡棉秆资源非常丰富。

玉米杆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蛋白质含量一般为8%~9%,经过微化处理后,其蛋白质含量可达12%,比麦草、稻草的蛋白质含量高5~6倍,可作为很好的牛羊饲料。

而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棉秆利用率只有35%左右,经处理后的利用率低于20%。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劳动力的减少,越来越多的青玉米秆遗弃田间或烧毁,造成了青玉米秆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对空气的严重污染,甚至严重影响到交通安全。

机械化青玉米杆收割粉碎还田技术是将青玉米秆在田间就地粉碎后翻耕人土,使之腐烂分解,达到大面积培肥地力的一项农机化适用技术。

研究推广此技术,无论是从保护环境、改善土壤结构,还是从减轻农民负担,都有其不可估量的作用。

要大规模利用这项资源,必须有相应的收获机械。

将青玉米秆粉碎还田与土壤肥力、环境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平衡等密切联系,已成为持续农业和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作用,探索棉秆粉碎还田的优化方式也具有深刻的意义。

2.现状及分析2.1国内外技术现状、专利等知识产权情况分析和国内现有的工作基础2.1.1 国内秸秆粉碎还田机械的机型按青玉米杆秆粉碎部件轴的位置分,棉秆粉碎还田机可分为卧式粉碎还田机和立式粉碎还田机两种。

卧式秸秆切碎还田机切碎部件在垂直面内做旋转运动,打击秸秆。

大多属于无支承式打击切碎。

多用于高粱、玉米、棉花等柔韧性差、脆性好的硬秸秆作物。

已有机型主要有: 4F-90(70)型秸秆还田切碎机、9Q-1.7型牵引式茎秆切碎机、9Q-1.5型悬挂式茎秆切碎机、JQ-2.0型悬挂式茎秆切碎机、JZH-2秸秆根茬还田通用机、JH-100、JHF-150、JHF-130型秸秆还田机等。

秸秆还田议题报告模板

秸秆还田议题报告模板

秸秆还田议题报告模板秸秆还田议题报告报告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聚焦秸秆还田议题,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旨在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建议,并为解决该议题提供思路和措施。

议题概述秸秆还田是指将庄稼收割后的秸秆还原分解后,撒在田地上用以改良土壤和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一种农业技术。

然而,在我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秸秆还田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方面,秸秆还田能够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农药使用量,还田量逐年增加。

另一方面,秸秆还田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秸秆焚烧造成的空气污染、农田秸秆还田后的运输和处理问题等。

问题分析秸秆还田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首先,我们需要对秸秆还田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

秸秆焚烧导致的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替代焚烧,减少空气污染。

此外,还需要考虑还田量逐年增加带来的秸秆运输和处理问题,以及延长秸秆利用周期的方法等。

决策建议基于以上问题分析,在制定决策时我们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加强对秸秆还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开发更高效、环保的秸秆还田方法,减少秸秆焚烧方式的使用。

其次,我们应该推动建立健全秸秆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引导农民将秸秆出售给秸秆加工企业进行处理,减少运输和处理环节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农民的宣传力度,引导他们充分认识秸秆还田对农田肥力的重要作用。

措施和效果预测针对上述的决策建议,可以采取多个具体措施。

比如,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对秸秆还田给予补贴,提高农民参与秸秆还田的积极性。

同时,加大对秸秆还田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其效率和环保性。

这些措施的实施预计会显著减少秸秆焚烧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并减少秸秆运输和处理对环境的影响。

结论综上所述,秸秆还田议题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通过科学的分析和评估,我们可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建议,提出相应的措施,在解决议题的同时,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研究生开题报告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提升及作物产量氮磷钾养分的影响

研究生开题报告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提升及作物产量氮磷钾养分的影响

**农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提升及作物产量、氮磷钾养分的影响学号:报告人:专业学位(类别):研究方向(领域):所在学院:校内导师:教授校外导师:高级工程师报告时间:2013年7月**农业大学研究生处制1立题依据农作物秸秆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一种农业生产副产品。

由于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利用涉及到整个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土壤肥力、水土保持、环境安全、农村能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农村居民的生活需求等问题,所以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据报道,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中,秸秆还田的数量很大[1]。

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秸秆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主要的秸秆有近20种,而且数量巨大(每年都有6~7亿吨)。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能源的改善,农作物秸秆出现大量剩余。

尤其是夏秋两季,农作物秸秆无组织地焚烧,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严重污染环境。

据测定秸秆中有机质含量约为150g/kg,氮、磷、钾、钙、硫等多种营养元素含量也相当丰富[2]。

秸秆还田可以以草养田、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土壤养分的生物有效性。

秸秆还田,在现代可持续农业和生态农业以及有机农业的发展中,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3]。

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决定因素。

作物秸秆含有多种营养元素,是重要的有机肥源[4]。

通过人工或机械操作,并综合采用少耕、免耕,选用良种、平衡施肥、防治病虫害、模式化栽培等多项配套农艺措施,以不同形式将秸秆还田,可以起到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养分的含量,维持土壤养分平衡、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增加作物产量的作用。

尽管秸秆还田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及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还田后的秸秆不易腐烂,影响下茬播种质量;有些农民对秸秆还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长期效益观念,秸秆还田机具价格偏高、利用率低等,使推广该项技术存在一定的难度。

水稻整株秸秆还田关键部件模糊可靠性设计及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水稻整株秸秆还田关键部件模糊可靠性设计及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水稻整株秸秆还田关键部件模糊可靠性设计及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摘要:水稻整株秸秆还田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质量、提高生产效益。

而整株秸秆还田机具作为实现该种生产方式的关键部件,其可靠性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针对整株秸秆还田机具的关键部件进行模糊可靠性设计及试验研究,旨在提高整株秸秆还田机具的可靠性,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研究背景: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而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由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土地的过度耕作和农药的过度使用等原因,导致土地质量逐渐下降,土壤肥力降低,致使水稻产量出现了下降趋势。

于是,整株秸秆还田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应运而生。

整株秸秆还田是指在收获完水稻后,将整株植株(包括茎、叶子和穗等)还原到土地上,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秸秆分解为有机质,增加土壤的肥力,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然而,这种生产模式需要使用专门的机械设备进行实现,而实现该模式的机械设备需要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因此机具的可靠性设计和试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内容:本文将针对整株秸秆还田机具的关键部件进行可靠性设计及试验研究。

具体内容包括:1.根据机具的实际使用环境和使用条件,对关键部件进行模糊可靠性设计,建立可靠性设计模型,从而确保机具在复杂的作业环境中能够稳定运行。

2.通过试验验证机具的可靠性设计方案,包括关键部件的材料选型、结构设计等,以确保机具能够在实际作业中达到预期的性能指标。

3.针对机具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故障分析和处理,提出有效的维修和保养方案,以确保机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研究意义:通过对整株秸秆还田机具的关键部件进行模糊可靠性设计及试验研究,旨在提高机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机具故障率,从而提高整株秸秆还田生产方式的效益。

该研究成果可以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粉碎机设计的开题报告(川农)

粉碎机设计的开题报告(川农)
4.研究方案
(1)通过国外玉米粒粉碎机发展概况的研究与阐述,归纳出其优点与不足,并对其提出设计方案。1通过间断的使用减小摩擦2减小结构尺寸,使粉碎机易移动。并对其提出三种不同的设计方案。以下是三种方案的简要特点:
①方案1:锤片采用矩形锤片
特点:运用的较多,通用性好,形状简单,易制造。它有两个销连孔,其中一个孔销连在销轴上,可以轮换使用四个角来工作。
②方案2:锤片采用阶梯型锤片
特点:阶梯型锤片工作棱角多,粉碎效果更好,但是与之相比耐磨性要差些。
③方案3:锤片采用尖角型锤片
特点:尖角锤片适用于粉碎牧草等纤维质饲料,但是耐磨性也差。
(2)锤片式粉碎机方案的简要特点:当物料由进料口进入机膛时,立即受到高速旋转的锤片的打击而破碎,当物料在机膛连续多次撞击而粒度小到能通过底下的筛面的筛孔时,就可以从出料口流出。缺点是一般的粉碎机整体比较大而不易移动。
意大利GBS公司(GOLFETTO/BERGA/SANTATI)最新生产的MSVl20/25型立式粉碎机,在增大锤片与物料撞击区的同时,尽可能减少了粗粉与筛片的摩擦以降低温升;其转筒型筛片及大筛理面积结构有助于出粉,无须再配传统的吸风装置;机体部涂覆耐磨材料显著降低了噪声。该机配备了AB 60/R型喂料机,可自动排出铁质杂物,能根据电机的功耗实现均匀进料[15]。
2007年初,沃仕机械研制开发了“双转子锤片粉碎机”。该粉碎机有2个旋转方向相同的转子,2个粉碎室之间连通,构成“∞”型的粉碎室,中间装有导流装置。GTC导撞粉碎技术是引导物料流和锤片撞击的一种方法,它能有效阻止环流层的形状,增加锤片对物料的正面冲击的概率,利用一部分颗粒与颗粒之间的碰撞,解决小筛孔(1.5mm以下)堵塞问题,实现超细粉碎工艺,提高了超细粉碎的产量。2008年,明博机电设备、无极县元大饲料机械公司等企业也相续研制了“双转子锤片粉碎机”。

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1.2国内、外研究概况和应用前景
1.2.1国内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农机化工作者在引进国外农业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先后研究开发出了秸秆、根茬粉碎还田和整株还田的机械化技术和各种机具。目前,大量应用的多是完成单一粉碎作业的卧式秸秆粉碎还田机,如‘IGX一2型旋耕灭茬机,4JQ一200型秸秆切碎还田机,FGL- 140型秸秆还田旋耕机。虽然秸秆还田机械种类较多,但是对它们的理论研究甚少,技术多半停留在较低水平上,致使进一步的开发研究比较盲目,对其结构参数、运动参数和动力参数的配置与选择缺乏较充分的理论和试验依据。我国的秸秆还川机具除己有的卧式粉碎机外,近年来又开发了以灭茬为主的立式圆盘切割粉碎机。成熟的机型主要有石家庄市农业机械厂生产的4Q系列秸秆切碎还田机和栾城第二机械厂生产的4F系列秸秆粉碎机。现有机具性能基本能够满足农艺要求,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主要问题是秸秆还田的机械化程度还比较低、技术成熟度不高。例如,‘常用的正转旋耕机灭茬不彻底,碎土率低,秸秆不能充分掩埋和覆盖,不能较好地实现秸秆还田的农艺要求。1980年之前大田里使用的旋耕机主要是正转旋耕机。近年来,随着大中型联合收割机在收割季节己形成由南向北的收割态势,反转旋耕机作为其主要配套耕作机具得到了迅速发展。反转旋耕机耕作时,旋耕刀从沟底向地表切割土壤,消耗功耗较小,同时土块和留茬通过刀轴上方向后方抛出,撞击旋耕机后方的栅栏后,留茬在栅栏内落地,小土块通过栅栏间隙覆盖在留茬上,形成耕后埋茬的土壤。但反转旋耕机刀辊前方奎土严重,缠草多,造成旋耕刀重复切削,功率消耗也很大,农民反映配套拖拉机冒“黑烟”,其打茬能力也不理想,许多大的根茬仍留在耕层里。
安徽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题 目
双辊秸秆还田旋耕机的设计
学生姓名

不同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对直播田生态环境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不同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对直播田生态环境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不同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对直播田生态环境的影响的开题
报告
1. 研究背景
直播田是指一种传统的农耕方式,主要适用于一些亚热带和温暖地区,其特点是在整个耕作期间都不改变田地的土质结构,不进行翻耕和深耕,只是在清理杂草后,
直接把种子播撒在地上。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直播田的耕作方式逐渐被淘汰,
而以深耕和机械化为主的耕作方式逐渐兴起。

为了缓解土地退化和农业生产中的环境问题,许多研究对于秸秆还田进行了探究,发现该方法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减少肥料用量,提高土地产量和经济收益。

然而,不
同的耕作方式对秸秆还田的效果有所不同,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研究。

2.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对直播田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其在改善土壤水分、提高土壤肥力、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作用,为今后农业生产提供参
考和指导。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和文献综述相结合的方式。

实验部分将在直播田和传统农耕田分别进行秸秆还田实验,比较不同条件下土壤质地、水分、有机质等方面的变化,
并对农作物的生长和经济收益进行统计和分析。

文献综述部分将对秸秆还田的现有研
究进行系统梳理,分析不同研究结果的差异和原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4. 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探讨了秸秆还田在不同耕作方式下的效果,为今后的农耕生态发展提供了一些借鉴和指导。

此外,该研究还将提供直播田和传统农耕田的
比较结果,为农民和政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免耕与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环境和稻麦生产力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免耕与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环境和稻麦生产力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免耕与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环境和稻麦生产力的影响的开题报告研究背景: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农业对于粮食、纤维和能源等生产需求越来越大。

然而,传统农耕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对土壤、水资源和环境带来了不可逆转的损坏。

为了减轻劳动压力并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免耕和秸秆还田已经成为了一种逐渐普及的农业生产方式。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免耕和秸秆还田对于农田生态环境和稻麦生产力的影响。

研究内容:1. 免耕方式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对免耕与传统耕作方式下的土壤质量、土壤微生物群落、土壤肥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探究免耕方式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

2. 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对秸秆还田与无秸秆还田下的土壤肥力、作物生长和土壤保水能力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揭示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

3. 免耕和秸秆还田对稻麦生产力的影响:通过对免耕和传统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和无秸秆还田的稻麦产量、营养品质和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探究免耕和秸秆还田对稻麦生产力的影响。

研究意义:通过本次研究,将有效提高人们对于免耕和秸秆还田等农业生产方式的认知,促进加强农田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思路。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田间试验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生态环境和作物生产力的影响,给出相关的数据支持和科学结论。

预期研究成果:通过本研究,将揭示免耕和秸秆还田对于农田生态环境和稻麦生产力的影响,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秸秆粉碎机设计开题报告

秸秆粉碎机设计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President有限公司,生产的功率为的锤式粉碎机,生产率达到4--5t/h10;然而西欧一些公司却专注小型结秆粉碎设备的研制,如意大利的Sike公司设计的小型桶式稻秆粉碎设备机体尺寸和配套动力都小,刀片呈螺旋状排列,振动影响小,粉碎后物料粒度均匀11.20世纪80--90年代起,为了满足各种不同的生产需求,我国研制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粉碎机,粉碎技术根据粉碎方式和粉碎手段的不用,可分为铡切式、锤片式、揉切式和组合式粉碎技术12;随着我国对农业资源不断开发与利用,对秸秆粉碎机的理论研究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需要重视对秸秆粉碎机的理论研究与创新,优化现有的粉碎设备,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有机型,使各种机型的主要工作部件实现标准化,提高秸秆粉碎机的质量,降低能耗,增强机组的安全性,发展一体化联合加工设备,进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和加工成本,从而使经济效益更加显着13;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及广大农民的需求,发展功能较为全面、价格适宜的粉碎设备,从而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大力开拓秸秆粉碎机的经济市场,增加秸秆粉碎机的种类和机型,进而降低其生产成本,进一步促进秸秆粉碎机的研制开发14;3,应用前景1秸秆燃料作物秸秆一直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燃料,上世纪80年代以前占农村能源的70%以上,上世纪90年代已下降至30%;目前仍有村民以直接燃烧的方式加以利用,利用率低,其烟雾会造成环境污染;秸秆进行深加工提高燃烧值后,再做为燃料则可缓解这一问题,如秸秆压缩燃料等,但对于现已习惯于石油燃料的百姓来说,还需要推广过程;秸秆作为沼气原料成为生物能源,是解决农村家居能源的有效途径,但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温度差异大,北方地区冬季沼气发生量的稳定性尚需技术支持15;2秸秆肥料还田利用是秸秆主要利用方法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已广为应用;秸秆中除含碳水化合物外,还含多种无机元素,秸秆肥中有机质丰富,氮、磷、钾养分较为均衡;秸秆还田后将成为很好的有机肥资源,缓解耕地中氮、磷、钾的比例失调问题;但秸秆合理应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无论是哪种还田方式都涉及很多问题,还田不当都会带来不良的后果16;生秸秆很难被土壤中微生物所分解,所以秸秆在土壤中被分解转化周期较长,秸秆粉碎程度、土壤水分、单位面积内秸秆数量等因素都将影响秸秆还田效果;秸秆分解时需要吸收一定的氮,直接还田时需添加一定肥料,以免与农作物争氮影响生长,还田后地块害虫呈增多趋势;大豆、烟草等秸秆不宜直接还田;秸秆沤肥还田时,则要对温度、时间、水分等因素进行控制,否则也将影响绿肥效果17;(3)秸秆饲料农作物秸秆加工制作秸秆饲料亦称过腹还田,秸秆内含有可消化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等成分,特别适于饲喂反刍动物,所以一直是丰富的饲料资源;传统做法是直接将秸秆作为牲畜的粗饲料,但由于秸秆中纤维素、木素等物质不易被消化吸收,需经过适当处理,改变秸秆的组织结构,改善适口性,提高秸秆饲料的消化率及营养价值18;秸秆饲料处理有多种方法,物理方法是通过切断、粉碎等方式改变秸秆外观结构;蒸煮和膨化热喷处理工艺效果很好,但由于设备投资较高,尚难在饲料加工中大量应用19;化学处理方法如碱化处理,使秸秆纤维膨胀、半纤维素和部分木质素溶解;。

秸秆还田施肥播种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秸秆还田施肥播种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秸秆还田施肥播种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中秸秆资源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利用。

其中,秸秆还田施肥技术成为了农业生产中的一项关键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农田土壤的肥力,同时还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然而,当前市场上的秸秆还田施肥播种机存在一些问题,如效率低下、操作复杂等。

因此,开发一款高效、简便的秸秆还田施肥播种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研制一款新型秸秆还田施肥播种机,满足农业生产对于施肥和播种的需求,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减轻农业生产的人力、物力成本。

三、研究内容1. 设计新型秸秆还田施肥播种机,包括主、副传动机构、秸秆还田施肥装置和播种装置等。

2. 进行机械传动学原理分析,优化设计传动机构,保证机器运行的效率和稳定性。

3. 进行机械结构的参数计算和优化,保证播种深度和施肥均匀。

4. 性能指标测试与验证,通过试验验证设计的秸秆还田施肥播种机的性能指标与预期设计要求的符合性。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和仿真相结合的方法,首先进行机械传动学和结构参数的分析和计算,然后进行仿真、设计和制造,最后进行性能指标的测试与验证。

五、预期成果1. 设计出一款新型的秸秆还田施肥播种机,具有高效、简便等特点。

2. 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结果符合预期设计要求。

3. 为农业生产提供一种可行的秸秆还田施肥播种技术,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

六、研究难点1. 传动机构的设计与优化。

2. 播种与施肥的效果均匀性。

3. 机器的耐用性与性能稳定性。

七、进度安排第一年:完成文献调研和理论分析,进行初步机器的设计。

第二年:完成机器的细节设计和制造,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

第三年:完善机器的性能和参数,进行机器的试生产和推广。

八、参考文献[1] 苏凯,吴克力,谢小明,等.秸秆还田施肥对玉米产量和土壤性状的影响.华北农学报,2016,31(2):161-167.[2] 李云山.秸秆还田施肥的优劣势及其应用前景.农村环境科技,2018,7(17):94-96.[3] 朱光有,陈凯.秸秆还田施肥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存在问题.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22):10-11.[4] 王可,张凤元,朱敏.基于汽车油泵的果园喷施机构设计.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2019,41(3):56-59.。

水稻整株秸秆还田机工作参数优化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

水稻整株秸秆还田机工作参数优化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

水稻整株秸秆还田机工作参数优化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摘要:本研究旨在设计一种水稻整株秸秆还田机,针对机器的工作参数进行优化研究,以提高机器的工作效率和田间作业的生产力。

本研究将对水稻整株秸秆还田机的工作原理、机器结构、工作参数的优化设计进行详细讨论和研究,并对实验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为农田作业提供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水稻整株秸秆还田机;参数优化设计;机器结构;实验测试;作业效率第一章引言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然而,水稻的种植过程中,留下的秸秆却成为了主要的污染源和环境问题。

秸秆残留不仅会影响土壤质地和水分渗透,还会造成土地沙漠化和生态失衡。

因此,对于水稻秸秆的处理十分重要。

秸秆还田是解决水稻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

秸秆还田不仅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质地,还可以减少对化肥的依赖性,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

因此,秸秆还田已成为农田作业的重要方法之一。

然而,目前的秸秆还田生产效率并不高,机器的工作效率、作业成本和操作难度成为了秸秆还田的制约因素之一。

因此,设计一种水稻整株秸秆还田机,优化机器的工作参数成为了必要的研究。

第二章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研究内容是对水稻整株秸秆还田机的工作参数进行优化设计。

本研究采用实验测试的研究方法,对机器的工作参数进行系统性研究和分析。

具体工作如下:1. 分析水稻整株秸秆还田机的工作原理和机器结构特点。

2. 分析机器的工作参数对作业效率的影响。

3. 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测试获取数据。

4.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结论。

5. 基于实验数据和分析结论,对水稻整株秸秆还田机的工作参数进行优化设计。

第三章研究进展目前,本研究已完成了对机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分析,对机器的关键工作参数进行了初步探讨,制定了初步的实验方案。

此外,已完成了对各种问题的梳理和整理,并进行了大量的文献查阅和实验设备的准备工作。

下一步,将进一步开展实验测试和数据分析,对机器的工作参数进行优化设计。

中国农田土壤固碳增汇潜力的秸秆还田措施模拟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农田土壤固碳增汇潜力的秸秆还田措施模拟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农田土壤固碳增汇潜力的秸秆还田措施模拟研
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中国农田土壤固碳增汇潜力的秸秆还田措施模拟研究
研究背景及意义: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

而土壤作为碳储
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缓解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富含碳的秸秆还田措施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控制土壤碳排放的方法。

然而,秸秆还田政策在中国尚未得到广泛实施。

因此,本研究旨在
模拟中国农田土壤固碳增汇潜力,并探讨秸秆还田措施在其中的作用。

研究内容:
1. 研究秸秆还田对土壤碳存储的影响;
2. 模拟秸秆还田措施对不同土壤类型和农田管理方式下农田土壤固
碳增汇效应的影响;
3. 探究秸秆还田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影响。

研究方法:
1. 采用生态过程模型(EPIC)模拟中国主要农作物秸秆还田的效果;
2.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来模拟土地利用和土壤数据;
3. 采用财务估算方法来评估秸秆还田措施对当地农村经济的影响。

预期研究结果:
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得出以下结果:
1. 秸秆还田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土壤碳的存储;
2. 不同土壤类型和农田管理方式下,秸秆还田措施的生态效益存在差异;
3. 秸秆还田措施可以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中国政府逐步制定促进土壤固碳增汇的政策提供参考。

同时,本研究可以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粉碎机的开题报告

粉碎机的开题报告

粉碎机的开题报告1. 项目背景在许多工业领域,粉碎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粉碎机是一种机械设备,用于将块状或大型原料加工成细小的颗粒或粉末。

它广泛应用于矿山、建筑、化工、冶金等行业。

粉碎机的使用可以提高原料的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并满足生产过程中的细分需求。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粉碎机,如锤式破碎机、齿辊破碎机和颚式破碎机等。

每种类型的粉碎机都有其特定的工作原理和适用领域。

为了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人们需要开发新的粉碎机类型,并进一步改进现有的粉碎机技术。

因此,本文将研究和设计一种新型的粉碎机,旨在提高粉碎效率和产品质量,并减少能源消耗。

2. 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设计一种新型的粉碎机,具有以下特点和功能:•提高粉碎效率:通过优化设备结构和参数,提高原料的粉碎速度和效率。

•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粉碎机对原料的破坏程度,减少细粉产生的比例,提高产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减少能源消耗:通过改进粉碎机的动力传输和工作机制,减少能源的浪费,提高设备的能效。

3. 计划方法为实现上述目标,本项目的计划方法如下:3.1 研究现有粉碎机技术及问题首先,对现有的粉碎机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

了解不同类型的粉碎机及其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应用范围。

同时,分析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3.2 设计新型粉碎机结构基于对现有技术的分析结果,设计一种新型的粉碎机结构。

考虑原料特性、生产工艺需求和能源消耗,优化设备的结构和参数以提高粉碎效率和产品质量。

3.3 进行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使用数值模拟软件,对设计的新型粉碎机进行模拟和计算分析。

验证设备的设计方案,并优化细节以进一步提高设备性能。

同时,进行实际的物理实验,对实际设备的粉碎效率、产品质量和能源消耗进行验证。

3.4 撰写报告并总结根据实验和模拟的结果,撰写研究报告,总结设计的新型粉碎机的性能改进和优化方案。

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4. 时间计划本项目的时间计划如下:阶段时间安排研究现有技术第1周 - 第3周设计新型结构第4周 - 第6周数值模拟和实验第7周 - 第9周撰写报告并总结第10周 - 第12周5. 预期成果完成本项目后,预期达到以下成果:•设计出一种新型粉碎机,具备提高粉碎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和减少能源消耗的特点。

开题报告秸秆粉碎机设计

开题报告秸秆粉碎机设计
我国秸秆循环再利用的途径与方法是多年来备受关注的一大技术问题,而大局部生物质原料在开发利用前期都需要进展粉碎加工处理,以便进一步加工利用,只有当生物质的粉碎颗粒符合一定的尺寸和要求时,才能为后续的生物质研究与利用做好充分的准备。粉碎机的研制在国内外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主要集中在饲料粉碎和农作物秸秆切碎等方面,粉碎机具种类与粉碎方式也多种多样,但是现有的粉碎设备在产量、能耗以及机具的寿命和操作平安性等方面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不能很好地满足各类生物质粉碎作业的要求。因此,对秸秆粉碎机的研究,对我国生物质能源利用的经济化商业化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开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解决提高生产率、降低能耗和对多种物料的适应性等问题,确定从揉切工作部件机器喂入方式和尺寸等方面进展研究设计一款集成了切碎和揉搓碎为一体的秸秆粉碎机。
第1周~第4周:查阅与课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了解国内外秸秆粉碎机的原机,分析机构设置的合理性,制定秸秆粉碎机的设计方案;
第7周~第8周:合理选配秸秆粉碎机动力源和切屑刀具,设计喂料夹紧卷入机构,配置动力、传动装置,对关键零部件进展强度与刚度校核;
第8周~第11周:绘制试验机装配图、零件图、3D图;
[13] 刘辉,曹成茂,孙燕,缪鹏程,洪翎.基于Pro/E生物质粉碎机虚拟设计与研究[J].包装与食品机械. 2021(04)
[14] 祖宇.一种高效节能秸秆粉碎机的研制[D]. 吉林农业大学 2021
[15] 李艳.多功能玉米秸秆还田机的研制[D]. 山东农业大学 2007XXX. JMB—71型锯齿剥绒机简介[J]. 湖北机械,1974
2〕进料口设置上下喂入棍,能够保证夹紧物料无滑动的卷入切碎室;
3〕切碎装置采用动刀和定刀板相配合所产生的剪切作用来将秸秆切成碎段。然后,在转子的锤片架上借助销轴连接锤片组件,在机体内外表安装齿板,工作时两者相互配合来揉搓物料。

齿盘式玉米秸秆粉碎机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齿盘式玉米秸秆粉碎机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8]赵祥雄.RC-11高效秸秆揉搓机研究设计[J]江西农业学报, 2007, (09) .
[9]王卫国.饲料粉碎粒度研究[J]粮食与饲料工业, 2000, (08) .孟海波,曲峻岭,刘依.我国秸秆饲料加工机械现状及发展[J]农机化研究, 2002, (04) .
[11]涂建平,徐雪红,夏忠义.秸秆还田机刀片及刀片优化排列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 2003, (02) .
3、主要内容:
1、研究玉米秸秆的物理学特性;粉碎机理论;粉碎机性能影响因素等。
2、设计玉米秸秆粉碎机
1)考虑物料含水量、形状、尺寸等因素,选择适宜的加工方式。
2)设计喂入机构。
3)切碎方式的选择,
4)粉碎室的设计,动齿盘设计,定齿盘设计,齿爪的设计等。
5)总体布置,考虑使用方便、尺寸大小、经济性、能耗等因素。
2、国内外现状:由于粉碎机在各行各业的普遍使用,因此国内外对粉碎机的研究与发展均很重视。日本细川公司研制的ACM型粉碎机,是典型的立轴内分级式微粉碎机,西班牙克拉维约机械制造公司和埃格斯曼特种饲料公司联合设计制造的立式粉碎机系统也大受欧洲各国普遍欢迎。SWJ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立足饲料,服务畜牧
据了解,目前中国粉碎机的市场还有很大潜力,但真正有生命力的拳头产品还不多,还有待广大科研人员和制造商们的发明创造,研制出既能解决实际难题,又具有高效率的粉碎机,来添补中国乃至世界的技术空白。
[4]黄亦其.锤片式粉碎机性能试验研究[J]中国农机化, 2004, (01) .
[5]刘晃.我国饲料粉碎机的现状与发展[J]渔业现代化, 2004, (01) .
[6]汪莉萍,王述洋,景果仙,李燕东,李政.9FR-66型秸秆粉碎机设计[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09, (03)

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报告

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报告

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工作报告2000年以来,我市将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作为重点项目进行试验、示范、推广。

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我市各级农机推广工作者勤奋工作,到2002年,全市秸秆还田机保有量达2113台,累计机械化还田面积375.04万亩,其中小麦61.54万亩,玉米182.72万亩。

2003年新增秸秆还田机354台,保有量已达2467台,小麦还田面积49.1万亩,还田率达到32.7 %;玉米还田面积98.68万亩,还田率已达到54.8%。

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市的机械化秸秆还田综合配套技术模式,得到了农民的普遍认同,实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一、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是小麦成熟后,使用联合收割机收获,低留茬,余下秸秆用切抛机粉碎还田,或用秸秆还田机再粉碎,将麦秸均匀地抛撒在地表,然后进行玉米免耕播种的田间作业。

2003年,我市小麦联合收割机保有量已达3100多台,播种机保有量3万多台,随着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市逐步实现了小麦机械化收获和玉米免耕播种,采用联合收割机配套的秸秆切抛机或拖拉机配套的秸秆还田机进行切碎覆盖还田已被人们接受, 目前已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

玉米免耕播种后使用机动或手动喷雾器喷洒一遍除草剂,以避免田间杂草生长。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总结出适合我市不同区域的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的综合配套技术模式。

模式一:工艺路线:小麦联合收获(低留茬)——麦秸切碎均匀抛洒——玉米免耕施肥播种——喷洒除草剂——玉米生长期管理该工艺路线适用性强,已被农民接受,在我市得到普遍应用。

使用的机械设备:小麦联合收割机及配套的秸秆切抛机、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机动或人力喷雾器等。

作业的技术要点:(1)收割:联合收割机收割时留茬高度小于25厘米。

(2)切抛:秸秆切碎长度一般不大于10厘米,抛洒要均匀。

(3)播种:播种机开沟3~5厘米宽最适宜,过宽种沟不但通过性能差,而且影响出苗。

秸秆还田对华北高产粮区碳截留的贡献的开题报告

秸秆还田对华北高产粮区碳截留的贡献的开题报告

秸秆还田对华北高产粮区碳截留的贡献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秸秆还田作为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尤其是在中国华北地区,秸秆还田已经成为高产粮食的重要保障。

此外,秸秆还田也能够提高农田的碳储存能力,对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对于秸秆还田对华北高产粮区碳截留的贡献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选题目的本文旨在探究秸秆还田对于华北高产粮区碳截留的贡献,分析秸秆还田的作用机制以及实现途径,为华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能够为国家气候变化应对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路。

三、选题意义1.促进华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秸秆还田作为一种环保、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能够提高农田的生产力和土壤碳储存能力,对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提高农田的碳储存能力,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农田的碳储存量,减少气体排放,对于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显著的贡献。

3.为国家气候变化应对提供借鉴和思路。

本研究将探究秸秆还田的作用机制和实现途径,为国家气候变化应对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路,有利于国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本文将围绕秸秆还田对于华北高产粮区碳截留的贡献进行探究,包括秸秆还田对于农田碳储存的影响、秸秆还田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秸秆还田的作用机制和实现途径。

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法和数据分析法,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统计华北地区农业生产和碳排放数据,利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深入分析秸秆还田在华北高产粮区碳截留方面的贡献。

五、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能够探究秸秆还田对于华北高产粮区碳截留的贡献,并分析秸秆还田的作用机制和实现途径,为华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参考依据,为国家气候变化应对提供借鉴和思路。

玉米秸秆还田对小麦根部病害的化感作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玉米秸秆还田对小麦根部病害的化感作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玉米秸秆还田对小麦根部病害的化感作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目的
秸秆还田是一种重要的地力保持措施,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并为作物提供养分和生长环境。

然而,秸秆还田也会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和根部病害造成影响,尤其是小麦的根部病害被认为是秸秆还田的一个主要问题。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玉米秸秆还田对小麦根部病害的化感作用,为改善秸秆还田的效果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二、研究方法
1.实验设计:本研究将设置秸秆还田处理和不还田处理两组,对小麦的生长情况和根部病害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分析。

2.实验材料:小麦种子、玉米秸秆、土壤样品、生物学培养基等。

3.实验步骤:
(1)准备土壤样品,并进行基本化验和微生物分析,确定病原菌种类和数量。

(2)分别选取同等面积的土地进行玉米秸秆还田和不还田处理,同时在两组土地上分别种植小麦。

(3)观察并记录小麦生长情况,包括株高、根长、叶面积等参数。

(4)收获小麦并检测根部病害的发生率,比较两组处理的差异。

4.数据分析:使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三、研究意义和预期成果
通过本研究,可以深入探讨秸秆还田对小麦根部病害的影响机制和化感作用,为秸秆还田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同时,本研究也将有助于促进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预期成果为提供新的根部病害防治策略和技术,推广玉米秸秆还田的科学应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玉米杆收割粉碎机械1.课题研究的意义青玉米秸秆机械收割粉碎还田技术,就是在玉米收获后,使用秸秆粉碎还田机直接将留在地里的玉米茎秆就地粉碎并抛撒地表,或人工喂入铡切后抛撒地表,补氮后翻耕入土。

目前新疆玉米面积约123万h㎡棉秆资源非常丰富。

玉米杆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蛋白质含量一般为8%~9%,经过微化处理后,其蛋白质含量可达12%,比麦草、稻草的蛋白质含量高5~6倍,可作为很好的牛羊饲料。

而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棉秆利用率只有35%左右,经处理后的利用率低于20%。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劳动力的减少,越来越多的青玉米秆遗弃田间或烧毁,造成了青玉米秆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对空气的严重污染,甚至严重影响到交通安全。

机械化青玉米杆收割粉碎还田技术是将青玉米秆在田间就地粉碎后翻耕人土,使之腐烂分解,达到大面积培肥地力的一项农机化适用技术。

研究推广此技术,无论是从保护环境、改善土壤结构,还是从减轻农民负担,都有其不可估量的作用。

要大规模利用这项资源,必须有相应的收获机械。

将青玉米秆粉碎还田与土壤肥力、环境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平衡等密切联系,已成为持续农业和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作用,探索棉秆粉碎还田的优化方式也具有深刻的意义。

2.现状及分析2.1国内外技术现状、专利等知识产权情况分析和国内现有的工作基础2.1.1 国内秸秆粉碎还田机械的机型按青玉米杆秆粉碎部件轴的位置分,棉秆粉碎还田机可分为卧式粉碎还田机和立式粉碎还田机两种。

卧式秸秆切碎还田机切碎部件在垂直面内做旋转运动,打击秸秆。

大多属于无支承式打击切碎。

多用于高粱、玉米、棉花等柔韧性差、脆性好的硬秸秆作物。

已有机型主要有: 4F-90(70)型秸秆还田切碎机、9Q-1.7型牵引式茎秆切碎机、9Q-1.5型悬挂式茎秆切碎机、JQ-2.0型悬挂式茎秆切碎机、JZH-2秸秆根茬还田通用机、JH-100、JHF -150、JHF-130型秸秆还田机等。

立式秸秆切碎还田机切碎部件的轴垂直安置。

碎部件在水平内作旋转运动,切碎秸秆。

一般都有动刀和定刀,属于有支承切割,多用于小麦、水稻等秸秆柔软韧性较好、脆性较差的软秸秆作物,也有用于棉花等硬秸秆作物的。

已有机型主要有: 4Q-31型稻麦秸秆切碎还田机、2JH-1.6型秸秆还田机、2JH-1.7型悬挂式茎秆切碎还田机、2JH-1.9型茎秆还田机、2018型可折翼旋转切割机等。

2.1.2 青玉米杆秆粉碎还田机机型的特点分析2.1.2.1 1JHYz一系列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

工作原理及构造:自走式全喂入谷物联合收割机自身的输出动力,经链条和V带传递系统,通过变速机构,带动刀爪轴上的锤爪刀高速旋转,将被粉碎的秸秆切断并送入壳体内定刀处,次击切成细碎秸秆,切碎的秸秆沿机壳内壁被气流均匀抛撒在还田机壳后边的地面上。

17HYz一系列玉米秸秆粉碎还由机架、机壳、传动齿轮箱、动力传递系统、刀爪、轴、地滚、液压悬挂升降机构组成。

2.1.2.2 2JH-1.6秸秆还田机该机由拖拉机动力输出轴传入动力,经安全离合器传递给变速箱,变速箱将水平传动改变为垂直增速传动,带动动刀盘作水平旋转,对秸秆进行切割。

当拖拉牵引机具前进时,秸秆喂入机壳,在刀片较大的加速度和动能的作用下秸秆切断并打入机壳内。

茎秆经过定刀片的重复剪切被切成碎节最后均匀地抛撒在田间。

2.1.2.3 2018型可折翼旋转切割机美国迪尔公司研制的2018型可折翼旋转切割机属于立轴式秸秆切碎机,该机有三立轴三套切碎装置,动力经动力输出轴输出后由万向节传给各甩刀轴。

该机型没有定刀片只有一组动力片,动刀片数目为4个或2个,改变刀片类型可用于切碎不同的作物秸秆。

由于刀片数目少,工作幅面宽所以刀端线速度较大,为80m/s以上。

这样才能保证切碎质量。

该机重量较大,工作幅面较宽所需动力较大,不太适合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但其更换刀片用于不同的作物秸秆等特点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2、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我国年生产秸秆约6亿吨, 在农村多用于生活燃料和牲畜饲草。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农作物秸秆, 近几年来国家农业部大力推荐秸秆还田技术。

并对秸秆还田方式、时间、数量施氮量、粉碎程度、土壤水分和防治病虫害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制定了秸秆还田的技术规程, 为秸秆还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就目前而言, 秸秆还田仍局限于培肥效果及作物产量效应研究,而对于桔秆施人土壤后速效养分的动态变化及配施氮、磷对其腐化系数的影响研究不多。

从区域研究来看北方旱作区域秸秆还田技术日趋完善, 无论是机械粉碎还田、秸秆覆盖还田和生物化学沤肥都取得一定进展近年来,河北省邢台市积极推广玉米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技术,到2009 年底,全市拥有拖拉机近24 万台,玉米联合收获机1242 台,玉米秸秆还田机12647台,旋耕机14556 台,玉米秸秆还田面积380 万亩,还田率达88%,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河南安阳市从2001年开始, 连续3年被农业部河南省农机局确定为实施玉米秸秆机械粉碎还田的重点地区。

该市以实施项目为契机, 通过“重点突破, 以点带面” , 实施以机械秸秆还田为主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使玉米秸秆机械粉碎还田获突破性进展。

3年来, 推广秸秆还田机2319 台(2003 年推广秸秆还田机881台), 总保有量达到3696 台。

2003 年还田面积达到84889hm2 (时, 占全市玉米种植面积的56.3% , 加上秸秆青贮和应用其他措施, 玉米秸秆综合用项目已获较大突破。

同时, 积极引导发展玉米机械联合收获,2003 年在农业部“新型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带动下, 新增玉米联合收割机29(保有量达到50), 实施面积首次突破7000hm2. ,3 年的项目实施, 推广的秸秆还田机具和实施面积超过了 1987 年推广这一项技术以来的前 14年的总和, 累计完成秸秆直接还田面积23446hm2。

农业生产国都十分重视采用秸秆还田技术培肥地力。

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是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最根本的战略性技术措施,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在秸秆还田技术上做了大量工作。

美国把秸秆还田当作一项农作制,坚持常年实施秸秆还田;日本把秸秆还田当作农业生产中的法律去执行;近几年我国对秸秆还田技术也十分重视,黑龙江、吉林、陕西、河北、山东、山西、河南等地坚持秸秆还田工作,并取得较好效益。

3.任务要求及实现目标的可行性分析成功设计出青玉米杆秆收割粉碎还田机械应有以下几个任务要求;①.外形美观、操作简便、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等优点。

②.由动力输出轴输出动力,经安全离合器和一对锥齿轮后直接传给刀轴,结构紧凑,噪音小,运动平稳,工作可靠,且维修方便。

③.刀片的选材要好,要有较强的耐磨性和较高的冲击韧性。

④.刀片与刀座之间采用铰接方式联接,防止刀片在切割时碰到坚韧的障碍物而被损坏。

⑤.留茬高度不宜太高,60~80mm即可。

青玉米杆秆粉碎长度在30mm左右。

⑥.多用途。

多用于小麦、水稻等秸秆柔软韧性较好、脆性较差的软秸秆作物,也有用于棉花等硬秸秆作物。

4.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4.1 研究内容本课题重点研究棉秆粉碎还田机械,实现了青玉米秆收割、粉碎、还田一体化。

一机多用,克服了已有技术中的青玉米秆留茬高度过高,粉碎长度过大的现象.刀片的选材要好,要有较强的耐磨性和较高的冲击韧性。

刀片与刀座之间采用铰接方式联接,防止刀片在切割时碰到坚韧的障碍物而被损坏。

留茬高度不宜太高,40~60mm即可。

青玉米杆秆粉碎长度在10mm左右。

保证留茬高度和粉碎质量,加快秸秆腐烂速度。

粉碎后的青玉米秆被均匀地喷洒到田间。

4.2 解决思路解决思路如下:⑴动力部分:由大马力拖拉机带动,省油耐用、操作简便、效率高、寿命长、安全等优点。

⑵传动部分:采用拖拉机动力输出轴传动,结构紧凑,传动平稳,工作可靠,且维修方便,液压传动装置为刀盘提供动力。

⑶粉碎装置:刀片与刀座的结构设计。

5. 完成本课题的工作方案及进度计划完成本课题的方案:在原有青玉米杆秆收割切碎还田机的基础上,增加刀片长度,从而增加作业幅宽;另一方面,在不减小其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减小机体重量,提高作业效率。

第1-2周查阅相关文献,撰写开题报告。

第3-4周走访农机销售部门,进行测量、比较,决定设计方案。

第5-6周根据工作要求,查阅相关手册,对各部门机构设计、计算,画草图。

第7-10周运用AutoCAD软件,绘制并完成二维零件图、装配图,运用三维设计软件完成整机各零部件的三维建模。

第11-12周从工艺性能,经济性能,使用性能等对产品进行综合评价,校核,修正。

第13-14周完成产品说明书,准备答辩。

6. 主要参考文献[1] 段宪兵,陈学庚,李亚雄,温浩军.茎秆切碎还田机械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J].新疆农机化, 2003,(2):57-58.[2] 孙学军,王频. 秸秆切碎还田机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新疆农机化, 2001,(2):41-43.[3] 黄新平. 棉秆粉碎收获机的设计[J]. 农业工程学报 , 2003,(7):136-138.[4] 黄新平. 棉秆粉碎收获机的设计[J] .农业机械学报, 2003,34(4):56-62 .[5] 帕合尔鼎·阿布来提,吐尔逊娜依·热依木江. 几种秸秆切碎还田机的特点及使用要求[J].新疆农机化 , 2005,(3):56-57 .[6] 夏俊芳,袁巧霞,周勇. 我国秸秆机械化还田发展现状与对策[J].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4(2):48-49 .[7] 吕小荣,努尔夏提·朱马西,吕小莲. 我国秸秆还田技术现状与发展前景[J].现代化农业, 2004,(9):41-42 .[8] 米志峰.秸秆还田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能源基地建设,2000(06) .[9] 张庆玲.水稻秸秆还田现状与分析[J].农机化研究, 2006(08) .[10] 安素兰,王菊鹏.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推广的现状与对策[J].山西农机, 2002(S1) .[11]. 邢文英,康春晓,刘蔚艳.1JH-60型秸秆切碎还田机的研制[J].山东农机,200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