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1节动与静拓展

合集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课件:2.1《动与静》 (共29张PPT)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课件:2.1《动与静》 (共29张PPT)
(1)一辆车疾驶而过,车里的人是运动的,则此处所选择的参照物 是 ; 。 。
(2)若人是静止的,则所选参照是 (3)路旁树木运动了,则所选参照物是
例2.在歌词中“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所描述
的现象中,我们以为竹排在“江中游”是以 物;我们说青山“两岸走”是以 参照物 ,为参照
全世界观众可通过卫星传输的信号在家里收看里约奥运会,这
注:(1)参照物的选择不是唯一的
(2)不选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 (3)一般不选天空 宇宙作为参照物 (4)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把地面或固 定在地面上的物体选为参照物
A
B
空中加油机A正在对战机B进行空中加油,为了确保飞行 安全,在加油时加油机A和战机B的飞行应同步。此时,加油机 A相对于 地面 是运动的,相对于 战机B 是静止的
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看到乙车
向南运动,由此可判断( A )
A .甲乙两车都向南运动 B. 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
C. 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D.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例5.在南北走向的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甲车 上的人看到乙车匀速向南运动,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匀速向北 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树匀速向南运动,这三辆汽车中 相对于地面可能静止的是(C) A.只有甲车 C.只有丙车 B.只有乙车 D.甲车和丙车
“神州八号”和“天宫一号”对接前,相对 运动。对接后,
相对 静止 。
例1. 在括号里选填“运动”、“静止” (1)一辆车疾驶而过,车里的乘客相对于地面是( ), 相对于路旁的房屋是( ),相对于座椅是( )
(2)路旁的树木,相对于地面(
是( ),相对于车里的人是( )。

2.1动与静教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2.1动与静教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2.1 动与静教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我设计的这节课的主题是"动与静",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并掌握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概念,以及相对性原理。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 让学生能够理解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 让学生能够运用相对性原理,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对性原理,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并掌握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滑轮组、小车、木块等。

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我会让学生站在教室的窗前,观察远处的景物,然后问他们:"你们觉得远的景物是在运动还是静止?"学生会发现,远的景物看起来是在运动的,这是因为我们自己在移动。

这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我会问他们:"如果你们坐在车里,看着车外的景物,你们觉得车外的景物是在运动还是静止?"学生会发现,车外的景物看起来也是在运动的,这是因为车在移动。

这个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远的景物看起来在运动?""为什么车外的景物看起来也在运动?"通过这些问题,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相对性原理。

这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对性原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我会通过实践活动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对性原理。

上完这节课之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想一想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相对性原理,是否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相对性原理。

如果学生有困难,我会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对性原理。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节 动与静【新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节 动与静【新版】

2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 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 唐代诗人李白 《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图描绘了诗中描写的意 境。从物理学的角度 看,以高山为参照物,舟中 人是 运动 的;以小舟为参照物,舟中人是 静止 的。
3 小明坐在向前行驶的汽车中,以路旁的楼房为参 照物,他是 运动 的;以车身为参照物,他是 静止 的。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1节 动与静
1 课堂讲解 2 课时流程
•机械运动 •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当堂 检测
课后 作业
飞奔的猎豹 行驶的汽车
知识点 1 机械运动
知1-讲
甲 哈雷彗星大约 乙 飞奔的猎豹 每隔76年就到地球附 近造访一次
丙 缓慢爬行的蜗牛
人们根据什么说这些物体是运动的?
总结
知2-讲
判断物体的动与静,一般采用如下四步来分析:
一定 二选
确定被研究的物体 选择一个参照物
三分析
分析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没有 距离或方位的变化
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 四判断 则物体是静止的;若位置发生变化,则
物体就是运动的
知2-练
1 (中考·贵港)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婷上学,途中 妈妈提醒小婷“坐好,别动!”。这个“别动” 的参照物是( A ) 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 C.迎面走来的行人 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
知3-练
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所 示的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在空 中加油的情景。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 __运__动____的,“歼—10”战斗机是___运__动___的;以加 油机为参照物,“歼—10”战斗机是__静__止____的。

《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动与静》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巩固学生对“动与静”相关物理概念的理解,包括运动、静止、相对性等基本概念,以及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运动规律的认识,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复习《动与静》课程中关于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运动定义、运动形式、相对运动等知识点,并理解这些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观察与记录:学生需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如行驶的汽车、旋转的风扇等),观察并记录该场景中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并尝试分析其运动规律。

3. 实验操作:学生需进行“小车滑行实验”,通过改变小车滑行路面的光滑程度和斜坡的角度,观察并记录小车的滑行距离和速度变化,探究影响物体运动状态的因素。

4. 小组讨论:学生需与小组同学交流各自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共同探讨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以及运动状态的变化规律。

5. 创作作品:学生需制作一份关于“动与静”主题的手抄报或短视频,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展示自己对运动与静止的理解。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部分需有详细的笔记记录,注明知识点来源及个人理解。

2. 观察与记录需真实反映观察到的现象,并附上适当的插图或照片。

3. 实验操作需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确保数据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小组讨论需有明确的讨论记录,记录每位同学的发言及讨论结果。

5. 创作作品需主题明确,内容丰富,体现出对“动与静”的理解。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论学习笔记、观察记录、实验数据等,评价学生对运动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教师通过小组讨论的记录,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 教师观看学生的手抄报或短视频作品,评价学生的创意和实际应用能力。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逐一评阅,及时给出评价和建议。

2.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表扬,并分享其优秀作品。

3. 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将提供指导性意见,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ppt课件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ppt课件

第一节 动与静
试一试
(1)在歌词中“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所描述的现象中。
青山 我们以为竹排在“江中游”是以
竹排 我们说青山“两岸走”是以 (2)一辆汽车在水平河岸上行驶,
为参照物; 参照物
以汽车为参照物,它在河中的倒影是 静止的
以河岸为参照物,它在河中的倒影是 运动的


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 动与静 内容小结
生活中的运动无处不在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目录
• 动与静 •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 快与慢
•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 动与静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两千米高空飞行, 发现有一个小虫似的东西在身边蠕动,他伸手一抓,大吃一惊! 原来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
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 动与静 在月明星溪的夜 晚,我们在月光下散 步时,常常有月亮跟 着我们走的感觉,你 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天文学中使用的长度单位是:光年(l.y.)
测量单位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试试练练
1、500m=
5×108 µm
2、86nm=
8.6×10-8
m
3、给下列物体标出单位及数据
中学生身高大约15.7
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
dm . mm .
粉笔盒高度大约为8
cm
.
大单位→小单位,乘以进率 小单位→大单位,除以进率
.
测量活动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3、图中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那一个正确?(
D

没对齐 没紧贴
没放平 没紧贴
没紧贴
正确
测量活动

2.1动与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2.1动与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世界处于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如:天体的运动、植物的生长、地壳的运动、火山的喷发、大脑的思维、人的生老病死、病菌的传播等都是运动的存在形式。

(2)了解人们对运动世界的多种描述方式,会用自已擅长的方式描述运动(如诗歌、绘画、音乐、词汇等)。

(3)知道物理学家是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的;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朴素的描述运动到科学的描述运动的人类认知过程,了解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2)体会从纷纭的现象中认识事物共同本质特征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天、地、人的运动世界中感悟世界的美;从人类对运动世界的描述中感悟人类对自然世界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运动形式的多样性;认识怎样用科学的语言描述机械运动。

2、难点:用参照物、运动、静止、相对等物理概念描述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步骤】1、引入新课经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已经领略了物理世界的新奇与美丽,也了解了前人在探索物理奥秘的经历中付出的努力和艰辛。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共同走进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精彩的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身边似乎有一个“小虫子”,他伸手抓来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是德国制造的一颗子弹。

【讨论】法国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2、新课教学(1)绚丽多彩的运动世界①充分运用多媒体的视听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展示运动世界:【欣赏】-- --视频:运动的世界【思考】:运动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你能举出那些在生活中熟悉的运动吗?请学生讨论对运动的认识:飞翔的小鸟、游动的金鱼、飞驰的汽车、奔跑的骏马、流动的空气;地壳的运动,大陆板块的碰撞产生了地球上的高山和峡谷;江河的流动形成沟壑和平原;宇宙大爆炸带来了满天星斗;水城威尼斯在不段下沉师生达成共识: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

《第二章 第一节 动与静》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动与静》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动与静》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动与静的概念,掌握判断物体动与静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作业内容1. 课堂回顾:请同学们回顾《动与静》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动与静的定义、特点及判断方法等。

2. 基础练习:请同学们完成以下基础练习题,检验对动与静概念的理解程度。

(1)以下哪个物体是动的? A. 行驶中的汽车 B. 静止的树木C. 漂浮的云 D. 静止的钟表(2)以下哪个物体是静的? A. 运动的火车 B. 正在下落的苹果 C. 静止的自行车 D. 地球自转3. 案例分析: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以下生活中的案例,判断哪些物体是动的,哪些物体是静的。

(案例)小明在公园里散步,看到周围的树木在摇摆,小鸟在飞翔,自行车在行驶,而旁边的建筑物则是静止的。

4. 实验探究:请同学们在家中或实验室,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物体动与静的判断,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提交实验报告。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禁止抄袭;2. 认真思考,正确理解动与静的概念;3. 认真分析案例,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4. 提交实验报告,确保实验过程和结果真实可靠。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完成情况、解题思路正确性、问题分析合理性、实验报告真实性;2. 评价方式:教师评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3. 评价结果反馈:对作业完成情况、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和反馈,对于优秀成果进行表扬和展示,对于不足之处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五、作业反馈1. 同学们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如有疑问,请及时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寻求帮助;2. 同学们应对作业中遇到的难点和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进一步提高;3. 作业反馈应包括个人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改进的建议,以便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策略。

通过本次作业的设计,我们希望通过课堂回顾、基础练习、案例分析和实验探究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动与静的概念,掌握判断物体动与静的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课堂练习含答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课堂练习含答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课堂练习含答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01 知识管理1.机械运动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________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参照物:被选作________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说明:(1)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既可以选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2)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不能选作参照物,因为以此研究对象为参照物,研究对象永远都是静止的。

(3)参照物的判断方法:①要明确研究对象;②明确物体的运动情况;③如果研究对象是运动的,哪个物体相对于它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是静止的,哪个物体相对它的位置没有改变,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

2.运动的描述[概念理解: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________的;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________的。

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人们所说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于________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情况不同,因此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说明: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02 基础题1.(来宾中考)小明坐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说他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地上的房子B.路边的树木C.他身旁的座椅D.走过他身边的乘务员2.(宜昌中考)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山B.船C.房屋D.河岸3.(益阳中考)《龟兔赛跑》新篇:兔子和乌龟自从上次赛跑后,成了好朋友,于是在以后的旅行中,陆地上兔子背着乌龟跑,在水中乌龟驮着兔子游,兔子和乌龟因此都走得更快更远了,实现了共赢。

当兔子背着乌龟在陆地上奔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是运动的B.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是运动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是静止的,兔子是运动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都是运动的4.划船时,桨往后划,船就会向前运动,以船为参照物,岸上的树木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1节 动与静教案与反思金品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1节 动与静教案与反思金品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第1节动与静【知识与技能】1.会根据物体运动路线把运动进行分类.2.知道描写运动必须要有参照物,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参照物.3.能用实例解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生活中物体的运动情况和教科书中的图片,来认识机械运动及其分类.通过讨论交流知道选定参照物来确定物体的运动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知道探寻物质世界的奥秘,要从研究物质的运动开始,而研究运动,要从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开始学习.形成学生对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重点】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难点】用参照物来确定物体的运动.知识点一运动的世界【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3,完成以下问题: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知识点二机械运动【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4-15,完成以下问题:1.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2.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合作探究】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奔驰的骏马、行驶的火车、自转中的地球、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奔腾的江水、划过夜空的流星、腾空而起的“神舟八号”飞船……这些运动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呢?请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答:上述运动物体的位置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知识点三参照物【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5,完成以下问题: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需要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合作探究】探究一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和路旁的孩子们有如图所示的对话.1.为什么同一个人(乘客)相对于不同的观察者(司机、路旁的孩子们)来说,得到的运动情况截然不同?答:是由于两个不同的观察者以各自选定不同参照物来研究乘客的运动情况.孩子们是以地面为参照物,认为汽车、司机、乘客前进得快;司机以汽车为参照物,认为自己、乘客都没有动.2.此现象说明了什么?答:(1)整个宇宙中的物体都是运动着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所以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体的静止只是相对的,平时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参照物选择的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所以确定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是选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探究二参照物的概念既然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可为什么我们还常说××物体是静止的呢?如黑板是静止的,房屋、树木是静止的等等.答:我们常说物体静止也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如果都运动,我们也不容易为物体定位了,说房屋、树木静止是因为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它在某一位置是固定不动的,即它相对于旁边的房屋来说,它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我们也常看它与其他物体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探究三参照物的特点1.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只有一个吗答:当观察一小汽车在公路上驶过时,判断它是运动的,我们可以选地面为参照物,也可以选路边的房屋做参照物,还可以选树木做参照物,它们都能得出汽车是运动的结论,所以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并不只有一个.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状况一定相同吗?答:如果我们选择不同参照物,如选汽车中的靠椅,则会判断小汽车是静止的,所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情况不一定相同.【教师点拨】1.不要用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参照物理论上可以任意选,但不是乱选,参照物选得恰当更容易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2.没提到参照物时,一般是以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如桥梁、路边的树木、建筑物等.3.运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具体方法如下:①确定研究对象,即明确要判断哪个物体是否运动;②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一个物体不动;③看被研究的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若位置无变化,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跟进训练】下列说法中各是以什么作参照物的.(1)坐在船上的乘客是静止的.乘客是静止的——参照物是船.(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竹排在江中游——以江岸(青山)作参照物;青山在走——以竹排为参照物.(3)月亮从云中钻了出来.月亮钻了出来——参照物是云.知识点四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5,完成以下问题:1.同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它的运动情况一般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如果两个物体相对于地面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相对于对方的位置是没有发生变化的,则我们说它们是相对静止的.【合作探究】相对静止的现象及其解释空中加油机正在给两架歼击机加油花样跳伞队在空中相对静止,能完成漂亮的造型同步卫星相对地面不动,成为传送广播和通信信号的中继站宇航员以哈勃望远镜为参照物,进行维修工作以上四图中出现的相对静止现象是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且方向也相同,以其中任意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去研究另一个物体,结论都是静止的,我们就说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教师点拨】两个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就是相对静止.例如,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是静止的,属于相对静止.【跟进训练】1.空中有甲、乙两架直升机.甲机中的飞行员看到乙机向上运动;乙机中的飞行员看到甲机向下运动,同时看到地面向上运动.则相对地面,甲直升机向下运动,乙直升机向下运动.甲直升机运动得快.2.在我国古典小说《镜花缘》中有这样一句话:“吉岁一阵大风,把我院一口井,忽然吹到篱笆外去.”说这句话的人和相信这句话的人,在刮大风前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在刮大风后又是以篱笆为参照物的.一般人不相信一口井会被大风刮到篱笆外去,因为他们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1.机械运动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自然界的物体都是运动的,即运动是绝对的.2.参照物(1)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并不只有一个;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情况不一定相同.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素材积累】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像一支离弦的箭,嗖嗖地直向着生命的终点射去。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沪科版)

8年级(初二年级)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第一节 动与静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三节 快与慢第四节 科学研究:速度的变化 第一节 动与静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1)研究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这个物体不动。

(3)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会不同。

(4)静止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静止。

(5)世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米(m )②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 ③换算关系:m 101km 3=,nm 10=μm 10=mm 10=100cm =10dm =1m 963 2、时间单位:①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秒(s )②常用单位:时(h ),分(min ),毫秒(ms ),微秒(μs )。

③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μs 10ms 101s 63==。

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使有刻度面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④读取数据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⑤正确记录测量结果⎩⎨⎧位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录无意义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时间的测量:(1)用停表或手表测量一段时间。

(2)采用数脉搏跳动次数的方法估测一段时间。

1.1 动与静 课件(共23张PPT) 2024-2025学年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ppt

1.1 动与静  课件(共23张PPT)  2024-2025学年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ppt
24002
2 4 0
24002
0 2
图1-1 星空的运动
图1-2 地壳的运动
图1-3 生命的运动
新知学习
唐代诗人李白的“飞流直
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便是从诗人视24角0描0述2气势磅礴、
雄奇壮丽的瀑布运动
2
4
图1-4 庐山瀑布
0
24002
0
2
新知学习 动人心弦的中国古典名曲《流水》,
是从音乐家视角描述的流水运动。
24002 ①如果以课桌为参照
②如果以教材为参照
物,文具包和教材是
物,文具包和桌子是运
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动的还是静止的?
如果以课桌为参照
如果以教材为参照物,
24002
物,文具包和教材
文具包是静止的,桌子
都是运动的。
是运动的。
③如果以文具包为参照 物,课桌和教材是运动
的还是静止的?
2 4
如果以文具包为参照物, 0 0
24002
止实现联合收割小麦
利用加油机与战机的相对静止实2
4
0
现空中加油
0
2
新知学习 人们利用地球同步卫星进行气象观测、转播电视节目等。你知道
同步卫星的“同步”是什么意思吗?
24002
2 4 0
24002
0 2
同步卫星与地球是相对静止的。
物理聊吧
在商场里,妈妈和小东乘自动扶梯下楼。
小东说:“妈妈,我们跑下去吧!”妈妈说:
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描写运动,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画
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
2.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沪科版)最新八年级物理教学精品课件:2.1 动与静

(沪科版)最新八年级物理教学精品课件:2.1 动与静

2 课堂活动
定义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的分类: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 可把机械运动分 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转动也属于机械运动,如同步卫星绕地球 转动,电扇的 转动。即不同物体之间或同 一物体不同部分之间,相对方 位发生了改 变,也属于机械运动。
2 课堂活动
认识机械运动
4 讲练结合
【练】1 (中考·贵港)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婷上学,途 中妈妈提醒小婷“坐好,别动!”。这个“别 动”的参照物是( A ) 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 C.迎面走来的行人 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
4 讲练结合
【练】 2 (中考·黔东南)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用各种
常见例子
天体的运动、地壳的漂移、 机械运动 动物奔跑、水流动、蜗牛爬
行、列车飞驰等
共同特点 物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其他形式 分子和原子的运动、电磁运 的运动 动、生命运动等
物体的位置可能没有发 生改变
2 课堂活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包括两个方面: (1)物体之间距离的变化; (2)物体之间方位的变化。
2 课堂活动
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如斗牛、斗鸡、斗鸟、赛马、唱山歌等活动, 其中斗牛较为流行,男女老少都喜欢,如图是较为罕见的村花雷山 苗寨女斗牛士李灵婷牵牛走进比赛现场的情景,以地面为 参照物,牛是___运__动___(填“运动”或 “静止”)的。
4 讲练结合
【练】3 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
如图所示的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在空中加油
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则物体是 静止的;若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就是运动的
2 课堂活动
知识点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1动与静学案2024-2025学年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2.1动与静学案2024-2025学年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2.1 动与静学案 20242025学年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设计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这次我设计的课程是“动与静”,旨在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实践,理解动与静的概念。

一、设计意图在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观察、实践、讨论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动与静的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这次活动,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动与静的相对性,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动与静的概念。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3. 让孩子们能够运用动与静的概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动与静的概念。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运用动与静的概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小车、滑板等。

2. 学具:记录本、彩笔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我通过展示地球仪,让孩子们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导他们思考动与静的关系。

2. 实践:让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教具进行观察和实践,如小车、滑板等,观察它们在不同状态下的动与静。

3. 讨论:各小组汇报观察和实践的结果,大家一起讨论动与静的相对性。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动与静的概念。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运用动与静的概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让孩子们回家后,观察身边的动与静现象,并记录下来,下节课和大家分享。

这样既能巩固课堂所学,也能让孩子们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动与静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能够观察到身边的动与静现象,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坚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教学,孩子们一定能够茁壮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次“动与静”的活动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让孩子们理解动与静的概念是本节课的核心,而如何让孩子们将这一概念运用到生活中,则是本节课的难点。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2.1_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2.1_动与静

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 是静止 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 置变化,如果发生了位置变化,那么被判 断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位置变 化,那么被判断物体就是静止的。
做一做
将课本放在课桌上,再将文具盒放在课本上,用手慢慢拉 动课本,观察并思考: 1、如果以课桌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如果以课本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运动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梵高画的《星夜》
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
古筝曲《流水》第一主题旋律
那么物理学中,我们怎么来描述运动呢?
例: (1)汽车在公路上行使。 (2)月亮升起来了。 (3)月亮在云层里穿行。 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标准物体)——位置发生变化 汽车 月亮 月亮 公路上的树 地球 云层 飞快的行使 升起来了 在穿行
运动和静 止相对性
如果一个物体 相对于参照物 的位置发生改 变,则称这个 物体是运动的
动与静
参照物
事先被选定作 为标准的物体
如果一个物体 相对于参照物 的位置没有发 生改变,则称 这个物体是静
止的

见!
为什么小明没有看见小狗花花跑动, 却能说花花运动了呢?小明是 或窗户 为参照物发现小狗花花运 以树 ____ 动了的。
因为小狗花花相对于树或窗户 的位置改变了
通过以上分析,“运动”与“静止” 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因此,我们描述物体“运动”或“静 止”时都要特别说明是以什么为参照 物。 在生活生产中,人们常常巧妙地应 用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为我们服务。
1、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2、参照物可任意选择。不论是静止的物体还是运动
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3、参照物一但被选定后就认为该物体是静止的。再 看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4、根据需要和方便,通常以地面为参照物如“太阳 东升西落。”(这时候默认地面为参照物。)

沪科版物理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

沪科版物理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

学习目标
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 对性。
能够运用动与静的基 本概念分析实际问题。
掌握参照物的概念及 其选择原则。
02
动与静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动?
总结词
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或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物的位置改变 。
详细描述
在物理学中,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的 状态。这种变化可以是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或旋转运动等形 式。例如,一个球在桌面上滚动,它的位置相对于时间发生 了变化,因此它是动的。
天体运动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行星和卫星的运动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同时自身也在自 转,这些运动规律涉及到角速度、线 速度、向心力和离心力等物理概念。
行星和卫星围绕太阳公转,这些运动 规律涉及到开普勒定自身也在自 转,这些运动规律也涉及到角速度、 线速度、向心力和离心力等物理概念。
相对速度和相对加速度
理解了相对速度和相对加速度的概念, 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应用。
思考题
思考题一
如果你在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上向上抛起一个苹果,苹果会如何运动?请解释原因。
思考题二
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恒定速度行驶,突然发现前方有障碍物,司机紧急刹车,使汽车 做匀减速运动。已知汽车在第1秒内的位移为24米,最后1秒内的位移为4米,则汽车刹车 时的初速度为多少?
沪科版物理第二章第一节 :动与静
• 引言 • 动与静的基本概念 • 物体的运动状态 • 动与静的应用 • 实验探究:动与静的观察 • 总结与思考
01
引言
主题简介
主题概述
动与静是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 和静止状态的基本概念,是理解 力学、运动学等后续章节的基础 。
主题重要性
掌握动与静的概念对于理解物体 运动规律、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 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 动与静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 动与静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变式训练1 小林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他乘坐的火车为参照物,他是 静止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返回首页
探究问题二 参照物的选择 【例2】 小华坐在轮船中逆流而上,认为自己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B) A.河岸边的树木 B.所乘坐轮船的船舱 C.流淌的河水 D.迎面驶来的轮船
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 动与静
新知•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 运动的世界
宇宙在 运动
生命在
结论:我们生活在 运动 的世界里。
运动
返回首页
知识点二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位置的改变
机械运动

2.参照物 事先被选作
参照标准
的物体,叫做 参照物
称为 。
返回首页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对乘电梯上升的乘客,如果选择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 运动 的;如果选 择电梯的轿厢为参照物,乘客是 静止 的,说明静止和运动具有
相对性 。
返回首页
重难•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一 运动和静止的判断 【例1】 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人沿该公路的人行道 向西散步,若以人为参照物,则汽车( A ) A.向西运动 B.向东运动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
返回首页
3.据报道,某地的一幢高楼正在施工,天气突变,一片乌云飞快地飘过高楼上
空。突然有人惊叫“楼要倒了!”结果引起邻近大批人员惊叫狂奔。造成这
种判断失误是由于这些人选用的参照物是( B )
A.地面
B.乌云
C.自己
D.高楼
返回首页
知识点三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放学路上,小明和小红沿人行道步行,一辆汽车从身旁疾驰而过,如图所示。 司机对乘客说“你没动”是选定 汽车(或司机) 为参照物;小红说“车真快”是 选定 地面 为参照物。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课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课件

3.下列物理事实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无关的是( D ) A.接力赛跑时运动员间交接接力棒 B.空中的地球同步卫星 C.空中加油机在空中给歼击机加油 D.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2 km
4. 甲、乙两车向东行驶,甲车比乙车开得快,若以甲车为参照物,
则乙车向 西行驶,若以乙车为参照物,则甲车向 行东驶;若以 地面为参照物,则甲车向 行驶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运动中的宇宙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 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但在描述某一个 物体的运动时,运动是相对的,相对于参照物来描述。 (2)静止是相对的。 3.相对静止 两个物体相对位置没有变化,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4)不唯一性: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选择的参照物不同,
结论一般不同。
想一想:观察甲、乙两图中的两种运动。


(1)物体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的运动。 (2)物体间的距离不变,但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无论物体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或是物体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都属 于位置变化。
判断机械运动的方法
(1)确定研究对象是哪个物体; (2)观察该物体的位置是否相对参照物发生变化,若物体的位置发生 变化才说该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3.参照物的选择: (1)任意性: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物体一旦被选作为 参照物,就假定是静止的。 (2)排己性:被研究的物体在被研究时不能作为参照物。
(3)方便性: 描述地面上的物体时,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不
动的物体为参照物。这时,参照物可略去不提。
在日常生活中,没有特殊说明,一般默认地面为参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科版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拓展
参考资料:
运动的描述:
在物理学家把运动归纳成定律之前,人们早就开始用文字、诗歌、音乐、绘画等来描述运动。

词汇与运动:
我们词汇中有大量关于运动的词,可以证明人类在古老时代就对运动的物体着迷了。

对于不同类型的运动有不同的词表示,例如对上升起、升高、爬升、跳跃等词。

对于下降的物体可以用下落、下降、下沉、降落、下潜、垂落、下跌、急降、扑通坠落、倒下、摇摇欲坠、低垂等词。

对于回转运动可以用急旋、回旋转轴、转动、环行、兜圈子、旋转、扭转、自转、绕转、盘旋等。

对于振动运动可以用摆动、振动、抖动、摇动、颠簸、摇摆、颤动、摇晃、颤抖、晃动、波动等。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词汇来描绘特定事物的运动,例如对马用小跑、飞奔、驰骋;对人则用跑步、迈进、漫步、遛达;对婴儿用爬行、蹒跚;还有皮球跳起、部队前进等。

有些词是说明运动速度的,如急速、飞速、迟缓、缓慢等。

诗歌与运动:
描述运动的诗歌很多,在我们熟悉的唐诗中就有:王之焕的《登鹳鹊楼》、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等。

登鹳鹊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写了登楼远眺看见远方太阳、黄河流水的运动情景,读此诗,人们联想远方正在发生的一幅绚丽多彩、气势雄浑的运动景象:远方,一轮落日正缓缓沉下,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

黄河之水奔腾咆哮、滚滚而去,渐渐消失在无尽的天边,流归大海。

全诗含义深远,展现了诗人面对如此壮丽的运动世界的胸襟与豪情。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句描述了诗人乘船顺流东下,行船速度之快的美妙的运动感受。

音乐与运动:
古琴曲《流水》
早在《列子·汤问》一文中,就有关于伯牙、子期演奏聆听《高山流水》一曲的传说记载。

《流水》所表现的意境,张孔山的弟子欧阳书唐在《琴学丛书》为《流水》所写的跋语中,有一段生动的描述:“起手二、三段叠弹,俨然潺暖滴沥,响彻空山。

四、五两段,幽泉出山,风发水涌,时闻波涛,已有汪洋浩瀚不可测度之势;至滚拂起段,极腾沸澎湃之观,具蛟龙怒吼之象。

息心静听,宛然坐危舟,过巫峡,目眩神移,惊心动魄。

几疑此身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

七、八九段,舟轻舟已过,势就淌洋,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漩伏微沤,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音乎!”
全曲在抒情性的主题旋律基础上,充分运用了模拟性的写实技法,有情有景,情景交融,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绘画与运动:
古今画家都想法在静止图面上表现运动。

16世纪的画家和作家拉玛佐在论述绘画艺术时曾说过:“一幅画,其最优美的地方和最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够表现出运动。

画家们将运动称为绘画的灵魂。


原始社会的画家当要描绘运动着的动物时,画家往往要进行艺术的再加工。

比如原始画家画的奔跑着的驯鹿就有许多条腿;20世纪的漫画家画运动中的面孔时,常附加一些侧面头像,用来说明所知与所见两者的关系。

另外一些画家利用运动物体表现出的变形来表现运动。

还有些画家把人物像拉长,
使面孔变形,用来表示动作的紧张,也用来激发其他许多心理因
素以暗示动作。

毕加索是利用绘画表现“运动”的一个大师。

图2-1所示的
是毕加索画中的一个双面人头像,其中一两个脸面的位置都是倾
斜的,它们之间既有明显的区别,又可以相互混淆和干扰,从而
阻碍对方的完整。

但是,当我们把这两个面部合在一起观看时,
它们便构成了一个统一的知觉整体。

我们还可以看到,由较下方的那个面部向较上方的面部的过渡。

这种过渡,不仅加强了两个部分的联系,而且使整个形象具备了一种向上的运动。

下方的脸面没有轮廓线。

它的眼球静止地停留在眼睛的中心位置上。

当它过渡为上方的脸面时,就由一个柔和的正面形象,变成了一个轮廓鲜明的侧面形象。

眼睛中的那种涣散的眼神,也转变为一种具有明显的方向性的眼神。

这样,我们便从中体验到的一种敏锐性逐渐增加的趋势。

这与绘画所表现的主题是一致的。

科学与运动:
在科学研究中怎样描述运动呢?在科学中通常运用特定的科学概念与模型、实验探究以及数学工具来研究与描述运动。

首先,需要建立一系列能描述物体运动特征的基本概念。

例如,在物理学中将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这样我们就建立起来了一个描述物体运动特征的基本概念——机械运动。

与之相应,还建立起来了描述物体运动特征的其他一系列物理概念,如速度、加速度等。

其次,为了能找到物体随时间而发生的各种变化的规律,需要通过观测物体的运动特征并用某种方法将这些特征记录下来。

这其中涉及许多微妙的技术问题。

比如,要测量一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我们需要一个能观察到的固定在运动物体上不动的标志。

以下我们称这标志为一个点。

这个小标志可以是汽车散热器的盖子或是一个正下落球体的中心。

我们要观察
的就是这个小标志的运动,并试图测量出它是
如何运动的。

例如,描述一辆汽车的运动时,
就没有必要去区分车头与车尾。

虽然车头与车
尾是稍有差别的,但是粗略谈时只需说“车”
就行了。

为了简便,还可以车看作是在一条笔
直的大道上跑,即集中考虑一个方向上的运动。

接下来,为了确定不同时刻汽车的位置,我们
t/min s/m t/min s/m
0 1 2
1200
4000
5
6
7
9600
13000
18000
中第一行表示汽车尚未起动;起动1min以后走了1200m;2min后走得更远了,注意第2个1min里走的距离较长,表示汽车加速了;但是在第3min与第4min 之间特别是第5min发生了某种情况,是否由于红灯亮而刹车了?然后速度增加,到6min末走了13000m;到7min末走了18000m;在8min里走了23500;在9min 末只走到24000m处。

这是描述运动的一种方法。

另一种方法是用图像表示。

如果以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距离,我们得到如图2-2的曲线。

随着时间增加,行车距离也增加,开始很慢,然后逐渐快起来;在第4min附近的短时间内又很慢,随后的几分钟内又加快;最后,到第9min看上支快停止了。

显然,这图像已能说明物体的运动过程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