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实施普通高中改造项目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实施普通高中改造项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12.06.26•【字号】教基二[2012]583号•【施行日期】2012.06.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中等教育正文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实施普通高中改造项目的通知(教基二〔2012〕583号)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重点扩权县(市)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为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精神,切实加强普通高中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我省决定从2012年起实施普通高中改造项目。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重大意义普通高中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改革和发展好普通高中教育对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省普通高中教育取得了较快发展。
到2011年,全省普通高中792所,在校生189.5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
但是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总量不足、普通高中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学校办学条件较差,一些学校大班额现象严重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我省普通高中的健康发展,影响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认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快普通高中建设,扩大优质资源,从2012年起,我省启动实施普通高中改造项目,改善部分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解决“薄弱学校太弱、优质高中太挤”的问题,使其达到国家和省有关标准,基本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现象,提高普通高中办学质量。
河南省产、学、研合作现状与对策研究
河南省产、学、研合作现状与对策研究作者:陈玉香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中下旬刊》 2015年第4期陈玉香(新乡学院就业指导中心)摘要院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当前产学研合作现状的实例分析,指出当前存在问题,并从创新人才培养、立足中小企业、社会资本参与、政府扶持等角度提出对策与建议,以利于产学研合作的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院产学研合作现状对策2006 年国务院发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中提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大幅度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1]。
在这一政策指引下,全国各的产学研合作开展的如火如荼。
据不完全统计,以产学研合作为主要功能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已有86 个,遍布全国20 多个省、市、自治区。
在这些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内,批准发明专利1185 项,转化省级以上科技成果2306 项,在孵企业总收入499.98 亿元,累计有15 家企业上市[2]。
河南省的产学研合作也日渐活跃。
1 河南省产尧学尧研的合作现状1.1 河南省产学研合作项目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
2012 年度河南省协同创新项目13 项,汇集17 所高校,20家科研机构,25 家大中型企业和6 个省辖市政府,涉及新能源、新材料、化工、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3 年上半年17 个单位62 个项目达成产学研合作。
2014 年河南省116 项省级产学研合作试点项目集中签约,涉及95 家企业,拟投资5.9 亿元。
1.2 企业合作单位从名牌高校向省内高校转移。
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会议提供的2001 年资料显示:河南省企业产学研联合以与名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为突破口,先后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理工大学、中科院等重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正式签署了一大批合作协议。
近年来,随着高校对科研创新工作的重视,省内高校也不断有新的科研成果涌现。
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工程农村科技培训第二期培训班圆满结束
, 是真正 的 “ 利 民工 程 ”
、
惠 “
民工 程 ” 。
河 南省新农村建设科技示 范工 程 农 村科 技 培训 由公 共 财政 出资 , 学 员自
费、 住宿费、 培训 费和 实习费全免 , 学员只 需负担餐费和 往返路费 。 农}
技培训采取 电话 、 网络直接报名 , 或 通 过 市 、 县 ( 区 ) 科技 主管部 推聿
名。
为 了满足我省农 民对农村科技先进适 用技 术 的需求 , 河 南省科技厅将{
期 开 展河 南省新农村建设科技示 范工 程农村科技培训 , 并适 时发布公 告 。 {
意参与者可 随时通 过 电话 、 网络或 当地科 技 主管部 门报 名 , 报 名学 员经 资}
审查后将被通 知参训 。
p。 蕊 : 河 南省新 农 村 建 设 科 技 示 范 工 程 农 村 科 技 培 训 除 河 南{
于2 0 0 8 年 12 月圆满结 束 。
这 期培训分别在河 南农大 、 郑 州牧专 、 西 平县 农村科技培训 中心 、 劳
源 市 阳 光 免 业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 南 阳 新 野 县 宛绿 蔬 菜专 业 合 作 社 、 平 顶 山 市 [{
威果苗培 育基地和 河 南省科 技 干 部 学校等 七 个 培 训 基 地 , 同 时举 办 无 公 害茴
菜标准化栽培 、 畜禽养殖 技 术 和 疾病 防控 、 食 用 菌 栽培 、 果树冬 季修剪 与 茬
栽培、 荷兰蔬菜新品种推介与高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科学技术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科学技术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0.06.03•【字号】豫政办[2000]58号•【施行日期】2000.06.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科学技术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豫政办[2000]58号)《河南省科学技术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经省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二000年六月三日河南省科学技术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豫文[2000]40号),设置河南省科学技术厅。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是主管全省科技工作的省政府组成部门。
一、职能调整(一)划入的职能1、将原省计划委员会、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和省技术监督局分别承担的有关科技“三项费”管理职能,划入省科学技术厅归口统一管理。
2、将原省计划委员会研究制定中长期和年度科技发展计划、组织制定重大科技攻关计划和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及相关经费安排职能,交给省科学技术厅。
(二)划出的职能将原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承担的河南省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办公室的工作职能,交给河南省知识产权局承担。
(三)下放的职能1、将由省财政支持的科技计划中一般项目的评选、论证、评议、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市场的一般事务性工作,交给事业单位或社会中介组织承担。
2、将银行贷款支持的科技开发计划的计划管理和实施工作,交给省直有关部门、市地、事业单位或社会中介组织承担。
3、将全省软科学研究中一般项目的实施管理工作,交给事业单位承担;将指导科技第三产业工作,交给有关部门或市地承担。
二、主要职责根据以上职能调整,省科学技术厅的主要职责是:(一)贯彻执行国家科技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规;研究提出全省科技发展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法规草案,推进科教兴豫战略的实施;研究全省科技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确定全省科技发展的布局和优先领域;推动全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24年度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储备库建设的通知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24年度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储备库建设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24.05.27•【字号】•【施行日期】2024.05.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24年度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储备库建设的通知各省辖市科技局、财政局,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科技、财政主管部门,省直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河南省科技创新环境,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根据《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23〕276号)有关规定,现组织开展2024年度河南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以下简称“引导资金”)项目储备库建设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支持方向2024年度河南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应符合《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23〕276号)明确的资金使用方向,重点支持省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围绕河南省优势和新兴产业以及区域特色产业技术成果需求,支持引导带动作用突出、有效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惠及人民群众广泛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项目,促进关键共性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在豫落地转化和产业化。
对纳入储备库的项目将择优给予支持,资助额度为60-200万元/项。
二、申报条件(一)申报单位。
项目申报单位应为河南省内注册满一年以上(2023年1月1日前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具有研发能力的事业单位。
地方政府、园区管委会不得作为项目申报实施主体。
申报单位应具有健全的科研、财务等管理制度,信用记录良好,具备实施项目的能力。
同一单位相同或相近的研究内容通过其他渠道已申请或已获得省级以上财政资金支持的,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推荐部门应严格审核把关,多头申报或重复申报的项目不得推荐申报。
张振元教授参加《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重大战略调研工作
排
� 当地
�
均衡差
合计
40. 6 14
� 4 .1 45 . 5 31 � � 3 . 2 0. 24 4. 6 11 0. 00 44 . 5 5 1 + 0. 1
从 表 4 可 以看 出� 在开 采条 件下 �麦岭 镇深 层水 的 总补 给 量为 4 5 . 5 31 均 衡差为 + 0 . 1
在 设计 开采 条件下 �水 源地 开采 深层 地下水 �使
差如表 4 所 示�
� 表 开采条件下深层水均衡计算结果表 单位 � � � �
� � � � � � � � � � � � � 4 � �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补给量 �
3 3
部 分储 存量 �不 会造成 地下 水资 源的 枯竭 �所 动用 的 部 分 储存 量 不仅 可 以在 丰 水 期� 年 �得 到 偿 还� 而 且 由 于 水位 下 降� 还 可增 加 补给 量 � 减少 排 泄 量� 从 而 使 地下 水达 到新 的平 衡状 态� 参 考文 献�
/ � 总排 泄 量为 4 4 . 5 5 1
开 采条件 下深 层地 下水 水量 均衡 计算
4. 6 12
3
/ � 其他 排泄 方 式为 水 源地 开 采� 侧向 径 流
3. 2. 1
补给 量计 算
排泄和 当地 工业 开 采 � 经 计 算 � 侧 向径 流排 泄量 为
3 深 层地 � 下水 � � 的补给 来源 主要 有周 边侧 向补 给和 0. 24 / � 当地 工 业 开 采 量为 0.00 3 / �水 源 地 设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网答题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网答题
1、根据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依照《》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2006年2月国务院须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2006-2010-2020)》。
A、中华人民共和国究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2、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A、科普思维
B、科学理想
C、科学思想
D、民主思想
3、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A、节约型
B、和谐型
C、创新型
D、科技型
5、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是政府引导实施()的社会行动。
A、全民广泛参与
B、科协参与
C、社会各界参与
D、广大群众参与。
一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教育宣言——国家及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解读
,
《 划纲要 》 制 工作进展 , , 规 编 惯利 并体 现 出了把 握 基 点、 类发展 , 住 重点 、 分 抓 梯度 前进 , 强化 亮 点 、 形成 品 关键词 : 中长期 ; 育改革 ; 教 发展 ; 划 ; 规 纲要
中图分 类号 :G 6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l 0 — 6 0 2 l )2 0 0 — 5 0 8 9 4 (0 0 O — 0 1 0
功 能 、 大任 务 、 三 四个 基 础 、 五项方 针 、 大特 色 、 六 七
改革、 深化 教学方式 方法改 革 、 改革 教育教学 评价制 度、 深化教 育体制 改革 、 大教育对 外开放等 方面对 扩 我 国教育改 革 的关 键领域作 出了规定 , 同时 , 确定 了 推进 素质教 育 、 义务 教育均衡 发展 、 职业 教育办学模
战略 跟光。
在摆 脱单 一 的“ 会本位 ” 社 向度 , 始关 注教 育事业 开 对每一 个个体 生命发 展的意义 。| 2
( ) 大 任 务 三 三
二、 规划纲 要》 内容 与分析 《 的
《 划纲 要》 规 文本除 “ 言 ” “ 序 、 实施 ” , 分4 外 共 部
分2 章 。第 一部分 “ 2 总体战略 ” 包括 “ 导思想 和工 , 指 作 方针 ” “ 、 战略 目标 和战略主题 ” 第二部 分“ ; 发展 任
的要求 。
要》 , ) …于2 1 年 2 8 0 0 月2 日向社 会公 开 征求 意 见 。这
是进入 2 世 纪我 国第 一个教 育规 划纲 要 ,是指 导未 1
为适 应 国 内外 发展 的新形 势 、全面建设 小康 社
来 1年 教育 改革发 展 的纲领 性文件 。《 0 规划 纲要 》 引
教科技〔2011〕934号
教科技〔2011〕934号河南省教育厅关于2012年度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的立项通知各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鼓励高校科技工作者加强基础研究、开展原始性创新与前沿探索,培养科研学术骨干,以促进高校科学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带动学科建设和发展,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省教育厅继续实施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支持计划。
经组织专家评审,现将2012年度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予以公布(具体名单见附件),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1.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按资助方式分为资助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资助性计划项目的研究经费由省教育厅— 1 —专项经费支持,指导性计划项目的研究经费由承担学校协调给予资助。
本文所下达项目正式列为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资助计划,指导性计划项目另行下达。
2.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的完成周期一般为2-3年(农业以及周期特殊的学科例外),2012年度应用性研究项目一般应于2014年10月底前完成,各类项目的研究工作最迟应于2015年10月底前完成。
3.各单位要及时通知项目负责人开展工作,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支持。
学校应根据项目研究需要给于一定的科研工作经费,并按照国家和省有关科研项目管理的规定,加强对项目研究工作的管理,及时跟踪、定期督查,于每年年底前向我厅报送专题总结材料。
项目负责人要根据研究需要组成课题组,科学分工,协同创新,确保项目研究工作顺利开展。
4.项目负责人须填写《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计划任务书》一式三份,由所在学校科研管理部门报送教育厅科技处,同时提供电子文档。
教育厅审核签章后,留存一份,返回学校及项目负责人各一份,作为项目验收依据之一。
报送时间另行通知。
5.省教育厅将对各单位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并适时组织专家开展项目中期检查和结项验收等工作,采取动态管理,以项目承担单位组织管理与项目执行、结题情况作为省教育厅核定下一年度各单位项目申报名额的主要依据,酌情增减名额。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决定(2014)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决定
(2014)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4.08.29
•【字号】豫政[2014]70号
•【施行日期】2014.08.2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法制工作
正文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决定
(豫政〔2014〕70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按照《国务院关于严格控制新设行政许可的通知》(国发〔2013〕39号)要求,省政府对省政府和省政府办公厅的规范性文件集中进行了清理。
现将清理结果公布如下:
一、河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民委〈关于进一步落实宗教团体房产政策的意见〉的通知》(豫政〔1985〕3号)等626件规范性文件继续有效。
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执行协议出让土地最低价标准的通知》(豫政〔2005〕7号)等66件规范性文件予以废止。
三、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军队退休干部安置工作的通知》(豫政〔1981〕44号)等326件规范性文件宣布失效。
上述废止、宣布失效的规范性文件,自本决定发布之日起不再执行。
附件:1.河南省人民政府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626件)
2.河南省人民政府决定废止的规范性文件目录(66件)
3.河南省人民政府决定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326件)
河南省人民政府
2014年8月29日附件1。
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指南(2010年度)
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指南(2010年度)农业一、粮食核心区建设科技工程建设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进一步强化粮食生产,促进农业集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为实现粮食增产300亿斤的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本年度重点支持:1.农作物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技术研究;2.主要农作物简化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3.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4.粮油产后减损及绿色储运技术及物流配送技术研究;5.新型农业机械新产品研制与开发;6. 节水农业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7. 中低产田改良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8.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成灾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二、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疾病防控技术研究与开发发展养殖业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粮食转化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本年度重点支持:1.畜禽、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及优良新品种引进、改良和快速扩繁技术研究;2.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优质高效安全养殖关键技术研究;3.主要畜禽疫病防治技术及养殖环境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4.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兽药、中兽药产品开发;5.优质牧草新品种选育及生产技术。
三、农业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通过农业高新技术的突破,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技术含量,推进我省农业产业技术升级。
本年度重点支持:1.主要农林作物的分子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及种质资源创制;2.动物胚胎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动物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的研究;生物芯片对畜禽疫病诊断的研究;新型工程疫苗的研究与开发;3.利用基因工程、细胞融合等技术培育改良农用酶优良产生菌、食用菌、农用益生菌、生防菌、保健益生菌、工程菌等;4.数字化及智能化农业技术研究与开发。
四、农林生态安全与林果菜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开展农林生态安全技术研究,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开展速生丰产林工程建设的集约栽培技术研究;开展特色经济林、名优果树花卉栽培技术研究,发展壮大林果花卉蔬菜产业。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文件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文件豫地矿字…2007‟10号关于印发《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7—2020年)》的通知局属各单位、局机关各处室: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精神,推进我局地质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局制定了《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7—2020年)》,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7—2020年)二○○七年七月三十一日附件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7~2020年)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指导河南省地质矿产科技事业的长远发展,参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科技兴地战略的决定》和《国土资源部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制定《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7~2020年)》。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精神,遵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围绕中原崛起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目标,显著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立健全优秀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高地矿队伍的科技素质。
以科技进步与创新保障国家与河南省的资源环境安全,增强地质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服务的能力。
(二)基本原则——坚持围绕经济建设需求的原则,紧密围绕地质找矿和与AAAAAA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地质环境问题,开展与国家和河南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区域地质、成矿规律、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等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的研究,着重解决地质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中面临的重大关键理论与技术问题。
——坚持追踪地学发展前缘的原则,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地球科学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和科技攻关。
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发 展 的 根 本途 径 。进 入 2 世纪 以来 。 1 国
际 国 内形 势 发 生 了 显 著 而 深 刻 的 变 化 . 知 识 创新 越 来 越 成 为 推 动经 济 发 展 和 社
粮 食 生 产大 省 、 由传 统农 业 省 份 向 新 ( ) 导 思 想 。 举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一 指 高 主 义 伟 大 旗 帜 . 邓 小平 理 论 和 “ 个 代 以 三 表” 重要 思 想 为 指 导 . 入 贯 彻落 实 科 学 深 发 展 观 .实施 科 教 兴 豫 战略 和 人 才强 省 战 略 . 先 发 展 教 育 . 善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优 完
平。 ( ) 二 战略 主题 。 持 以人 为 本 、 面 坚 全
进 一 步得 到落 实 , 育 投 入 大幅 增 长 , 教 办 学 条件 显 著 改 善 。 育 改 革 逐 步深 化 . 教 办
学 水 平 不断 提 高 。 入 本 世 纪 以 来 . 础 进 基 教 育 蓬 勃 发 展 . 成 了基 本 普 及 九 年 义 完 务教育 、 本扫除青壮年 文盲的历史任 基 务 。 乡免 费 义 务教 育 全 面 实现 。 业教 城 职
进 了科 技 创 新 、 文化 繁 荣 , 经 济 发 展 、 为 社 会 进 步 和 民 生改 善 作 出 了 不可 替 代 的
重要贡献。 年 大 计 , 育 为 本 。 育 是 民 教 教
教 育强 省 、 从 人 力 资源 大 省 向人 力 资 源 强省 迈 进 。 为实 现 中 原 崛 起 、 南 振 兴作 河 出更 大 贡 献 。
全面 贯彻 党 的 教 育 方针 。坚 持 教 育 为 社 会 主 义现 代化 建 设 服 务 .为人 民 服 务 . 生 产 劳 动 和社 会实 践 相 结 合 . 养 与 培
十二五洛阳科技发展规划
“十二五”洛阳市科技发展规划“十二五”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
编制和实施“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对于依靠科技创新,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发展低碳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支撑和引领洛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国家和省、市关于做好“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制定“十二五”洛阳市科技发展规划。
第一章“十一五”科技发展回顾“十一五”期间,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指导方针,积极构建自主创新体系,推进“科教强市”战略的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有力地支撑了经济和社会发展。
洛阳市先后被批准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市财政投入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1.4亿元,争取上级科技资金投入2.64亿元,同比增加179%、176%。
2006年到2009年全社会投入研究与发展经费75.7亿元,同比增加158.5%。
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746项,争取国家和省科技计划项目440项。
其中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7项,是“十五”的2.1倍;承担省重大科技专项15项,省内排名第一。
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建立全面科技合作关系,组织产学研需求对接53次,启动合作项目485项;完成科技项目招商2.2亿元。
全市共取得科技成果1350项,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182项,是“十五”的1.84倍,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一等奖4项,居全省之首。
一大批科技成果在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载人航天等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中得到应用。
全市专利申请量10991件(其中发明专利3043件),授权6207件,分别是“十五”的3.32倍、4.7倍和3.02倍。
新建国家和省市重点实验室37家,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4家,填补了河南省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空白。
河南省科技厅厅长赵琛在2008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河南省科技厅厅长赵琛在2008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一、2007年全省科技工作回顾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全省科技工作与时俱进、再创辉煌的一年。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地方党委、政府、各部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全省科技管理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豫、人才强省和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作为其重要体现之一,2007年我省有22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其中省农科院主持完成的“玉米新品种郑单958”和1个专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平煤集团主持完成的“新型双流态微泡浮选机的研究开发”和王永民发明的“王码五笔字型”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郑州大学赵明嗥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完成的“压电材料的断裂”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还新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7项,这是我省获奖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一年。
闻此喜讯,徐光春书记专程发来贺信。
省委、省政府召开了河南省荣获国家科技奖励成果汇报座谈会。
省委书记徐光春、省长李成玉等省领导亲切接见了获奖代表,徐光春书记在听取我厅汇报和获奖代表发言后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近年来全省自主创新取得的优异成绩,高度赞扬了全省科技工作者在建设创新型河南、加快中原崛起中做出的巨大贡献。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一)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突破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
整合资源,投入省科技资金1.14亿元,启动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许继集团承担的省重大科技专项“特高压输变电装备关键技术”,中标世界首个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云广±800千伏和世界最大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的关键技术设备,合同总额20多亿元。
许继集团和平高集团承担实施“特高压输变电装备关键技术”重大专项以来,两家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均已开发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产品,并中标国家重大电网工程关键技术设备近30亿元。
河南省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一五”建设科技规划》的通知
河南省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一五”建设科技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建设厅•【公布日期】2006.09.29•【字号】豫建科外[2006]39号•【施行日期】2006.09.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一五”建设科技规划》的通知(豫建科外〔2006〕39号)各省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各有关单位:建设科技工作是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领域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提高建设行业质量和效益的“推进器”和“倍增器”。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推进我省城镇化进程,我厅组织编制了《河南省“十一五”建设科技规划》,现印发给你们。
请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规划要求,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河南省“十一五”建设科技规划二○○六年九月二十九日附件河南省建设科技“十一五”规划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组织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按照全国建设科技大会和建设部《建设科技"十一五"规划》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河南省建设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加快创新能力建设,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支撑和引领城乡建设健康发展,结合我省建设科技的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建设科技工作回顾"十五"期间,在"科教兴国"、"科教兴业"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我省建设科技工作坚持提高质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原则,以建立科技创新体系为主题,以推广应用为重点,不断增强建设事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省建设科技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较好完成了"十五"计划的各项指标,为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豫教教科[2013]31号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正文:----------------------------------------------------------------------------------------------------------------------------------------------------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豫教教科〔2013〕31号)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重点扩权县(市)教育局,各高等学校、省直中等专业学校,厅机关各处室、直属各单位(学校):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我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推动全省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加快河南省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迈进的历史性步伐,根据国家和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及全国教育科研工作会议精神,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方向。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兴科研。
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教育规律、促进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必要工具,是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保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深化对教育科学管理、研究、实验、信息服务、成果转化、推广普及等各项工作的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努力形成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依靠教育科研、教育科研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服务的良好机制。
教育科研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坚持为教育决策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方向,有效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
倡导和鼓励科研工作者贴近现实,立足省情,深入研究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以解决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言献策。
二、健全机构,理顺机制,加强领导。
为尽快理顺我省教育科研管理体制,实现统筹规划、统一管理,省教育厅将调整充实领导机构,健全由厅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厅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厅有关处室及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规划办)设在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领导小组确定的教育科学规划、政策措施、重大项目的组织实施及教育科研的日常管理。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4.23•【字号】豫政办[2009]62号•【施行日期】2009.04.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豫政办【2009】62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省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九年四月二十三日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豫文〔2009〕18号),设立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为省政府组成部门。
一、职责调整(一)取消已由省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二)将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的招投标、评估和过程监管等具体工作交给事业单位。
(三)将科技成果评价的事务性工作交给事业单位。
(四)将科技扶贫、科技信息、科技档案、科技期刊及与科技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等具体管理工作交给事业单位。
(五)加强全省科技进步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统筹协调的职责;优化配置和统筹协调全省科技资源,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六)加强促进和推动全省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工作的职责。
二、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科技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提出全省科技发展战略的建议;牵头拟订激励自主创新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和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和监督。
(二)牵头拟订全省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确定全省科技发展的战略布局和优先发展领域;负责《河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会同有关部门推进全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三)提出全省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和重大措施建议,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工作;审核科研机构的组建和调整,优化科研机构布局。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扎实推进2024年下半年经济稳进向好若干措施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扎实推进2024年下半年经济稳进向好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7.17•【字号】豫政办〔2024〕37号•【施行日期】2024.07.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运行,发展规划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扎实推进2024年下半年经济稳进向好若干措施的通知豫政办〔2024〕37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扎实推进2024年下半年经济稳进向好若干措施》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7月17日扎实推进2024年下半年经济稳进向好若干措施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质的突破,确保顺利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现提出以下重点工作措施。
一、持续增强创新引领作用1.完善提升“两城一谷”功能。
推进省科学院北龙湖创新基地、中原量子谷等牵引性项目建设,加强与武汉大学等高校合作,力争全年建设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10家以上。
出台省医学科学院和中原医学科学城融合发展规划及专项方案,加快省人民医院南院区等“两院一中心”项目建设。
深入实施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建成种子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中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中心,推动中国农科院相关科研平台布局中原农谷。
(省科技厅、卫生健康委、农业农村厅、发展改革委、科学院、农科院,各省辖市政府,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以下均需各省辖市政府和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2.加快高能级创新载体平台建设。
推进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河南试验基地建设,争取神农种业实验室、嵩山实验室等进入国家实验室基地,扎实开展小麦、隧道掘进装备等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创建,力争全年新建国家级创新平台5家、各类省级创新平台300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召开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 制定出台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 动员全党、全社会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为进一步加快我省科学技术发展, 实施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河南, 为实现中原崛起提供强大动力,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序言改革开放以来, 在“科教兴豫”、“人才强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创新、产业化”方针指导下,全省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科技进步为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提高科技、经济竞争力的政策措施, 推动了自主创新和科学技术工作的全面开展, 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政府科技投入引导作用不断增强, 多元化科技投入不断增加, 全省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2005年达到52.4 亿元。
高新技术快速发展,2005 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9%。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2005 年专利申请居全国第12 位,专利授权量居全国第11 位,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居全国第17 位。
本世纪头20 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2005 年我省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 1 万亿元,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五位, 成为经济大省、农业大省和工业大省, 为下一步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加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决策,并要求我省在其中发挥更大作用, 走在中部地区前列,为我们加速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和强大动力。
同时, 我省科技工作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5%,大大低于 1.3%的全国平均水平科技创新基地和队伍建设薄弱,优秀科技人才匮乏,每万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为15 人,大大低于全国43 人的平均水平; 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
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清形势, 坚定信心,抢抓机遇, 开拓进取,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豫”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 把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 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竞争力的中心环节, 把建设创新型河南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一)指导思想全省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 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推动中原崛起”的指导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 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创新型河南。
自主创新, 要从增强创新能力出发, 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先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重点跨越,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
支撑发展,从现实的紧迫需要出发, 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引领未来, 着眼长远,有选择地超前部署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
按照全省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 科技发展必须坚持的原则: 一是强化自主创新。
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鼓励原始创新, 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二, 深化科技体制改是深化体制改革。
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三是突出战略重点。
针对发展目标、围绕战略部署、集中科技资源,实现跨越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营造环境,优化机制,凝聚优秀科技人才,大力激发创新创业精神。
四是促进协调发展。
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总体布局,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和科技协调发展, 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二)发展目标全省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 自主创新能力显着提高, 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着增强, 科技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中原崛起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发展目标是: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到2010年达到 1.5%,到2020 年达到2.5%的全国平均水平;科技进步贡献率到2010年达到50%以上,到2020年达到60%;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到2010年达到25%左右,到2020年达到30%左右; 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发明专利年授权量到2010年在中西部地区处于前列,到2020年进入全国前10位; 全省总体科技水平到2010年达到中西部地区先进水平,到2020年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三)总体部署全省科技发展既要满足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需求,又要突出战略重点, 一是加快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等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逐步形成郑州—洛阳和安阳—漯河两个高新技术产业带; 二是突破食品工业、有色工业、煤化工和石油化工工业、汽车及零部件工业、装备制造业和纺织服装工业等优势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 三是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四是解决人口与健康、资源和环境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 五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六是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和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培养、吸引和用好大批科技创新人才, 壮大科技创新队伍。
根据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需要, 本纲要确定了9 个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 并选择55 项主要任务进行安排。
为了集中科技资源, 突出战略重点, 首批规划了11 个重大科技专项和4 项重大科技工程, 同时部署了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体系建设、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三、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全省科技发展要在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的基础上, 对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进行规划和部署, 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共性技术和制约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能源发展方向:1. 坚持节能优先, 降低能耗。
攻克主要耗能领域的节能关键技术, 积极发展建筑节能技术, 大力提高一次能源利用效率和终端用能效率。
2. 推进能源结构多元化, 增加能源供应。
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取得突破并实现规模化应用。
3. 促进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 降低环境污染。
大力发展煤炭清洁、高效、安全开发和利用技术, 并力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4. 大力发展新型电源技术, 在燃料电池的工业化生产上实现突破。
主要任务:1. 工业节能。
重点研究开发冶金、化工、建材等流程工业和交通运输等主要高耗能领域的节能技术与装备, 机电产品节能技术, 大型预焙铝电解节能技术和全石墨化阴极。
2. 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液化及多联产。
重点研究开发煤炭高效开采技术及配套装备, 大力开发煤液化、煤气化以及煤化工等转化技术,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系统技术, 燃煤污染物综合控制和利用技术与装备等。
开展洁净高效煤炭洗选工艺设备与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 高效节能炼焦技术的研究开发。
3. 可再生能源。
重点研究开发高性价比太阳光伏电池及利用技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 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高效催化生产可再生清洁能源关键技术, 生物质能等开发利用技术。
4. 新型电源。
重点研究开发燃料电池关键材料技术, 燃料电池基础关键部件制备和电堆集成技术, 燃料电池发电及车用动力系统集成技术,高效二次电池材料及关键技术、超级电容器关键材料及制备技术, 高效能量转换与储能材料等关键技术。
重点研究开发动力锂离子电池、新型改性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锌镍电池、电动车或混合电动车用镍氢电池、液态锂离子电池、新型电池负极和正极材料等关键技术。
(二)资源和环境发展方向:1. 坚持资源节约优先, 提高循环利用率。
2. 扩大现有资源储量, 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3. 积极开发利用非传统资源, 提高新型资源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能力4. 促进环保产业发展5. 引导和支撑循环经济发展, 开展循环经济共性技术研究。
6. 实施区域环境综合治理, 大幅度提高改善环境质量的科技支撑能力。
主要任务:1. 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综合开发利用。
重点研究污水、雨洪资源化利用技术,人工增雨技术, 黄河、淮河等河流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等。
2. 综合节水。
重点研究开发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技术和节水型生产工艺; 研究开发灌溉节水、旱作节水与生物节水综合配套技术; 加强生活节水技术及器具开发。
3. 资源勘探增储。
重点研究河南省矿产资源区划系统, 矿产资源成矿规律和预测技术。
开发高精度勘探技术和仪器设备。
4. 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重点研究深层和复杂矿体采矿技术及无废开采综合技术, 开发高效自动化选冶工艺和设备、低品位与复杂难处理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5. 综合资源区划。
重点研究水土资源与农业生产、生态与环境保护的综合优化配置技术,开展针对全省水土资源区域空间分布匹配的多变量、大区域资源配置优化分析技术, 建立不同区域水土资源优化发展的技术预测决策模型。
6. 综合治污与废弃物循环利用。
重点开发区域环境质量监测预警技术, 突破燃煤电厂脱硫、城市群大气污染控制等关键技术,废弃物等资源化利用技术, 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集成技术, 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示范模式7. 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
重点研究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 小浪底工程等重大工程区域和复杂矿区生态保护及恢复技术, 建立不同类型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和持续改善的技术支持模式, 构建生态系统功能综合评估及技术评价体系。
8. 环境变化监测与对策。
重点研究开发环境变化准确监测技术, 主要行业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与处置利用技术,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等对策研究。
(三)农业发展方向:1. 加强农业高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带动传统和常规农业技术升级, 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 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的研发, 延长农业产业链, 带动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业综合效益的全面提高。
3. 发展农林生态技术, 保障农林生态安全。
主要任务:1. 种质资源发掘、保存和创新与植物新品种培育。
重点研究开发主要农作物、林草优良种质资源发掘与构建技术, 种质资源分子评价技术, 植物分子育种技术和定向杂交育种技术, 规模化制种、繁育技术和种子综合加工技术。
4. 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
重点研究开发安全优质高效饲料和规模化健康养殖技术及设施,创制高效特异性疫苗, 开发动物疫病及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的流行病学预警监测、检疫诊断、免疫防治、区域净化与根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