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屈原
屈原《渔父》读书笔记_读书笔记范文
Those smiling eyes scattered with the wind are like the emotional verses of a lonely poet, one after another,staggered.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屈原《渔父》读书笔记_读书笔记范文渔父读书笔记(一)渔父无疑是大自然塑造的最干净、最亲切的人类。
千山鸟飞绝时,孤舟蓑笠翁,一只孤舟在浩无边际的江上漂荡,舟上只坐着戴着一个斗笠,穿着蓑衣,垂钓的白发苍苍的老人,与水为融,在世俗的污水中,他选择“濯吾足”,足,恐怕就是他跺在脚底的,厌恶的污水,大自然的清水,他选择“濯吾缨”,缨,系帽的带子,愿清水洗涤内心,留下一片澄净在脑海,随波逐流,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隐者,“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在对屈原的关切疑问,屈原的决然严肃后,他选择在歌声中离去,他与屈原不同,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苟和不妥协,他明哲保身,随遇而安,与世推移。
他又与屈原相同,与世无争,内心清高,只是他们选择的态度不同,屈原积极入世。
渔父消极出世。
无论怎样,他选择的大自然,是最纯净的地方,没有官宦的争位,没有世俗的占据,没有人心的推搡,有的是青山绿水,平静安逸。
渔父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象而具有了某种的文化,遗世独立,清高隐逸,历经沧桑,明于得失,归于淡泊,与世无争,愿为大自然中渺小的一抹,享受当下的生活,与水一样,平静安逸,清静无为。
渔父读书笔记(二)小学的时候就从课本里知道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通过一些学习,还知道了屈原不单单是一个诗人,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
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
二十世纪中叶,他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只因从小过惯了端午节,听惯了对屈原的赞美,所以心中早就树立了屈原的高大美好的形象,他那种爱国,为明忠贞而投身汨罗江的情怀早已深深地震撼了我。
《湘夫人》读书笔记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湘夫人》读书笔记写一篇湘夫人的读后感等待爱情盛开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一个瑟瑟的深秋,湘君在洞庭湖水边等候湘夫人的到来,他在心中想象了无数次湘夫人到来的场景,想象了无数次湘夫人翩翩而来的风采,甚至都想好该如何表达他度秒如年难捱的离骚,可是却久久都不见湘夫人那窈窕的身影。
他一直执着的等着,告诉自己湘夫人会守约如期而至。
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落花缤纷,湘君苦苦的等候着,可是最终还是没有等到湘夫人。
他失望落寞的表情似乎让我们觉得这是一个渴望见到心上人却不能实现的悲剧,但其实这是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喜剧。
虽然错过了相遇时间的双方都因相思不见而难以自拔,心灵和感情都遭受了长时间痛苦的煎熬,但是他们的感情是真挚的,因为他们没有遇到一点点的挫折就放弃追求爱情,他们对爱情那么坚定。
“等”这个字究竟有着多大的魔力,一句“我等你”换来多少人痴痴的守候。
纵使流年消逝,青春不再,痴情的人儿依旧在路边海边相约的地点等待着约人,只因他们曾说过的“不见不散”。
望夫石在天边伫立了千百年,只为等到那个让她日夜牵挂的归人,我想她一定等到了那个人,因为她等了太久太久。
湘君、湘夫人也是,他们等了对方那么久,他们也一定能够重逢。
那个时候,会有对的时间,对的人,对的地点。
那个时候,天边将出现一道美丽的彩虹,和煦的阳光将成为最温暖的背景,他们之前所有的深埋的误会隔阂全都将绽放为一朵朵美丽傲人的爱情之花。
终于,他们执着的爱成长为了一棵开满花的树。
这坚定的等待,这繁花的美丽,世间少有。
虽然有很多人执着的等着,但也有很多人选择了放弃。
我从来不会觉得这叫背信弃义,也不觉得这是喜新厌旧,只是觉得是那个人不想再等下去了而已。
总是在想这是不是为自己将来遇到某些不想等待的事提前铺垫的借口,但是,不幸的是,我有着和湘君一样执着的性格,我用不到这些借口。
这只不过是让我从心底里宽恕了那些没有等我的人。
《屈原》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屈原》读书笔记(精选多篇)第一篇:郭沫若-屈原-读书笔记屈原剧情概述:楚王长子正在秦国作为人质,南后为了固宠便担当张仪奸计,以诽谤楚王与屈原干系,设下宫廷“构陷”的阴谋。
南后以帮助指导“九歌”为名,把屈原骗入宫廷,劈面吹捧屈原,待见到楚王回宫时,便诈作头疼,倒入屈原怀中,反诬屈原调戏她。
昏庸暴戾的楚王,不辨真伪,便以“淫乱宫廷”的罪名,免去屈原左徒官职逐出宫廷,并宣布和齐国绝交,同秦国修睦。
屈原悲愤满腔。
无耻文人宋玉叛离屈原,屈原愤而出走,路遇楚王、南后,痛骂怒责。
楚王大怒,下令把屈原关进东皇太一庙。
侍女婵娟坚信屈原是纯洁和公理的,不为南后威逼和宋玉、子兰迷惑所动,也被囚禁。
屈原身陷囹圄,这时庙祝郑太卜受南后之命,以鸩酒与屈原,婵娟和救她的卫士赶到,婵娟误饮鸩酒代屈原而去世。
卫士刺杀郑太卜,焚庙。
熊熊火光中,屈原展读《橘颂》,祭奠婵娟。
分幕介绍:第一幕:屈原颂诗,与宋玉讲谈;子兰同婵娟调笑;第二幕:靳尚在南后眼前诬陷屈原,屈原悲愤,于南后楚怀王面前抒“疯言”,被押下去;张仪谄媚南后楚怀王;第三幕:子兰收买宋玉;子兰靳尚等人在群众面前造谣屈原;婵娟登场,表明自己对屈原的忠心;第四幕:屈原受到钓者开导,认清张仪等人对楚国的祸患,在南后眼前抢白张仪,揭示其罪恶的嘴脸;婵娟顶撞南后,宋玉得宠;第五幕:第一场:婵娟誓死不从子兰宋玉的收买;第二场:屈原发作,咏《雷电颂》,婵娟牺牲。
人物介绍:屈原:毫无疑问,屈原既是一个墨客,也是一个政治家。
双重的身份付与了他双重的性格,使他既可以保持一颗睿智聪慧的头脑,又不乏汹涌如诗一样平常的豪情。
第一幕一开始,他就在桔树和兰草的围绕中诵读着诗篇,器宇轩昂,直抒胸臆,表明自己狷介的节操与志向。
而当第二幕他遭到暴徒诬陷时,亦能够坦然面临王上慷慨陈词,心系楚国与人民的安危祸福。
他清楚的认识到了张仪正是当前楚国最伤害的仇人,尽管背负着被冤枉的屈辱,他依然冷静理智的同张仪坚持。
他心中时时系念的是祖国和人民的运气前程,力主联齐抗秦的交际门路,因为他早看破了秦国的野心,认为唯有联合抗秦才华保国安民。
品读历史著作《屈原》读书笔记
品读历史著作《屈原》读书笔记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乱世运偏稍。
端午涕泪江边望,雄心幻灭一梦遥。
——题记汨罗江畔,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一位身着华服的儒者,手中把酒问青天。
他苦笑,笑得如此悲凄,他苦笑自己的无能为力,苦笑楚王的昏庸专横,苦笑楚国的郢都沦于敌手,苦笑楚国的百姓家破人亡。
他猛灌一口酒,饮罢,仰天长叹。
暮色四合,周围景物渐趋黯淡,一切仿佛归于平静,但又似乎在积蓄能量。
他缓缓回首,无限痛楚地望着那片满目疮痍的土地,面部不断抽搐。
良久,他仿佛下定决心,紧闭双眼,义无返顾地纵身一跃,一道苍凉而美丽的弧线便永远定格于天际,定格于世代华夏人民的心中……吟诵着你的绝世杰作,缅怀着你的报国热忱,我漫步于汨罗江畔,捧一抔泥土,我触摸到了你的无奈、辛酸、忧愤和落寞。
在七国纷争、战乱频仍的时代,你心系祖国命运,力劝楚王抗秦。
孰料命运多舛,惨遭陷害,招致“淫乱宫廷”的无端罪名。
你揭露南后郑袖,怒斥秦相张仪,却含冤被屈、迭遭放逐。
你慷慨陈词以图劝醒楚王,高声疾呼以图唤醒国民,可楚王昏聩,无意联齐抗秦;国民位卑,无力扭转乾坤。
城破国亡之际天地失色,惟有你的丹心在黑暗的天宇下熠熠生辉。
你,就是一篇百读不厌的千古名篇。
你的一言一行深深吸引着我,震撼着我,你的如水般横溢的才华,你的如火般炽热的情怀。
呜呼!壮兮!悲兮!风萧萧兮汨罗寒,大夫一去兮不复返!千百年来,有几个人读懂了你心中的悲戚?又有几个人品味出你在汨罗江畔遗留的叹息?——“风穿过苇丛,去寻找落叶的宿命”,为国而死,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落叶归根呢?滔滔不绝的汨罗江水吞噬了你的肉体,你的生命戛然而止,可是你那经典杰作和赤胆忠心一直都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绽放出夺目的光芒,与天地同寿,与日月争辉。
在这光影斑驳的社会里,我只想固守那些生命中最为本真的情怀。
屈原大夫,你吸引我的不仅在于才思丹心,更在于那个坚守自我的灵魂!。
《屈 原》读书笔记
《屈原》读书笔记《<屈原>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屈原的书,让我对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受。
屈原,那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在书中,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真切地看到了他的一生。
屈原出生在楚国的一个贵族家庭,打小就聪明过人,心怀壮志。
他一心想要为楚国的繁荣富强出一份力,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一腔热血,很快就得到了楚怀王的赏识。
当时的楚国,看似强大,实则危机四伏。
国内的贵族们贪图享乐,为了自己的私利争斗不休;国外的列强虎视眈眈,时刻准备着瓜分楚国。
屈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向楚怀王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希望能够整顿朝政,富国强兵。
他主张举贤任能,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而不是仅仅依靠贵族的出身来任命官员。
他说:“咱楚国要强大,就得让有本事的人当官,不管他是贵族还是平民!”这在当时可是相当大胆的想法,触动了不少贵族的利益,他们自然对屈原恨得牙痒痒。
屈原还建议加强法制建设,严格执行法律,让所有人都在法律的框架下行事。
“不能因为你是贵族,犯了法就不惩罚,那楚国还有啥公平可言!”他的话语掷地有声。
在经济方面,屈原提倡奖励耕织,鼓励百姓勤劳致富。
他亲自走到田间地头,和农民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
“大爷,今年的收成咋样啊?”“哎呀,屈大人,今年雨水不好,收成差得很呐!”屈原听了,眉头紧皱,回去就想着怎么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为了增强楚国的军事实力,屈原主张加强军事训练,提高士兵的待遇。
他多次到军营视察,和士兵们一起操练。
“兄弟们,咱们练好本事,才能保卫楚国,保护咱们的家人!”士兵们听了,个个士气高昂。
然而,屈原的改革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那些贵族们联合起来,在楚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楚怀王渐渐地疏远了屈原,最终屈原被流放。
被流放的日子里,屈原的生活变得异常艰辛。
他居无定所,风餐露宿。
但他的心中依然牵挂着楚国,“楚国啊楚国,我一心为了你,可你却抛弃了我。
”他望着楚国的方向,眼中满是泪水。
他穿着破旧的衣裳,走在泥泞的小路上,鞋子都磨破了。
《屈 原》读书笔记
《屈原》读书笔记《<屈原>读书笔记》最近读了关于屈原的一些作品和相关的研究资料,让我对这位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受。
屈原,那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啊!他生活在战国时期,是楚国的一位大臣。
说起他,最先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那满腔的爱国热忱。
楚国,那是他心中的挚爱,他一心一意为了楚国的昌盛和强大而努力。
在他的作品里,比如《离骚》,那真是情感充沛,充满了对楚国命运的担忧和对自己理想的执着追求。
他用华丽的词藻、丰富的想象,构建出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
但你要是仔细去琢磨,就能发现,这背后其实都是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就说他主张的那些改革吧,那可真是一心为了楚国好。
他想要剔除楚国的一些弊端,让国家变得更强大。
可这触动了一些贵族的利益,他们就联合起来排挤屈原,给他使绊子。
屈原能不委屈吗?他一心为国,换来的却是这样的对待。
我仿佛能看到屈原在朝堂之上,据理力争的样子。
他的眼神坚定,声音洪亮,试图让那些昏庸的贵族们明白改革的重要性。
但那些贵族呢,一个个要么闭着眼睛装作听不见,要么就阴阳怪气地反驳他。
屈原的额头或许都急出了汗珠,他的心里该有多着急啊!被流放之后的屈原,那日子过得叫一个凄惨。
他形单影只地走在荒野之中,衣服破破烂烂的,头发也乱蓬蓬的。
但他的眼神里依然透着不屈和坚定。
他望着楚国的方向,心里想着自己的祖国,想着自己未竟的事业。
也许他会找个小山坡坐下来,望着远方,长吁短叹。
嘴里念叨着:“楚国啊楚国,我该如何才能拯救你?”周围的花草树木仿佛都能感受到他的悲伤,低垂着头。
偶尔有几只小鸟飞过,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安慰他,又好像在嘲笑他的无能为力。
他走啊走,鞋子都磨破了,脚底也磨出了水泡。
但他似乎感觉不到疼痛,心里的痛远比身体上的痛要强烈得多。
路过一个小村庄,看到那些朴实的村民们过着艰苦的生活,他的心里更加难受了。
他会想,如果楚国强大了,这些百姓们是不是就能过上好日子了?在流放的日子里,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
橘颂读书笔记
橘颂读后感橘颂读后感; ; 《橘颂》是战国时期伟大叙事诗爱国诗人屈原的杰出诗篇之一:“后皇嘉树,橘来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著名学者、楚辞统计学家文怀沙先生对《橘颂》写下这样的译文:“在皇天之下,厚土之上,有一种美丽的大树生长着;那树上载负着能服习于我们水土的橘果。
你,橘果,秉受这决心的意志,繁生在绚丽的南国。
根深蒂固,那不容易转变的素质,亟需表现出意志的不可消磨……青赤的颜色,洁白的内在,正暗示我们对人处事应该如何去做。
你具有多种多样的美好的风姿,简直找不到任何小疵,多么完美!《橘颂》实际上述说了一个爱国主义者对自己故土感伤的爱。
屈原的很多作品都是展现出通过物来表现的,他缘物寄情,用美人、芳草比喻君子,把恶草、丑草比作小人。
因此,他总带着花环,歌颂花,歌颂生命。
他不愿让花凋零。
便是全诗正是寄托了这样的情感,通过对橘树的歌颂,说明自己的坚贞,洋溢着诗人热爱祖国的一片精诚。
《橘颂》是对一个坚贞美丽性格的肯定,是对造物主一个坚贞美丽动人灵魂的歌颂。
不论在任何时候,都能国防教育激起人们炽热的爱国主义热情。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文则怀沙先生毕生研究屈原,“骚音铮铮”,为了美好的理想和信念,一生经历了巨大的挫折,但爱国之反倒心始终不变。
这正是我们为之讴歌的屈原精神的内涵。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古老的华夏再度腾飞,而在历史深处的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汲取的伟力之源。
今天,我们重读《橘颂》,旨在从古老的诗篇造物主中获颁新的启示,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重铸民族之魂。
(涂玫)。
史记读书笔记50字(精选5篇)
史记读书笔记50字(精选5篇)史记读书笔记50字篇1这个寒假,我拜读了韩兆琦先生的《史记精讲》一书,受到了很大启发,其中的《屈原贾生列传》一文,给我的触动最大,对于屈原,作者先写他的才能之高。
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但也因此深受上官大夫的嫉妒。
上官大夫进谗言使怀王疏远屈原。
屈原被贬之后,作者极力表现他忠君爱国的一腔热血和满怀赤诚,“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但屈原最终也没能使怀王觉悟,反因此得罪了令尹子兰,惨遭放逐。
屈原被放逐之后,作者重点写了他的壮烈牺牲。
上不能为国尽忠效力,下不能躬耕垄亩,归隐田园,“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这是一种伟大的、难得的孤独,唯有坚强者方能如此,唯有高尚者方能如此。
所以屈原才表示:“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蠼乎!”就这样,屈原怀抱沙石,沉江而死,实现了自己“伏清白以死直”的诺言,其正直刚烈堪称千古之冠。
但是,合上书页,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当故国沦陷之时,向那滚滚汨罗江水纵身一跃,了却残生,当真是最好的选择么?在重新阅读过《史记》和《史记精讲》中的相关章节后,我对屈原以身殉国的做法有了更多的认识。
我认为:当自己的国家深受外敌蹂躏之时,我辈青年当拍案而起、跳将出来,拼尽自己的力量,为国奋斗,哪怕马革裹尸,血染沙场,也算死得其所!而不是丧失信心与勇气,独自徘徊于江湖一隅,毫无意义的轻易了结自己的生命。
话虽这样说,屈原的做法却仍值得后代永远尊敬,我认为:他的以身殉国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讲确有值得商榷之处,但他的精神却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在这个喧嚣、轻浮的时代,当金钱的作用被夸大到一个令人瞠目的地步时,当爱国精神被大众所讥讽为“老土”时,当有识之士们惊呼“我们已经穷的就剩钱了”时,我们太需要屈原的精神了!他的正直、他的刚烈,他的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般高洁的品质,正是我们所极为欠缺的!所以,让我们暂时忘却身旁的浮华,闭上双眼,让思绪飞过千年的风霜,去聆听一下汨罗江畔那凄凉的歌声,与伟大的心灵做一次深入的对话吧!史记读书笔记50字篇2我看了《史记》这本书,这本书里有六十六篇历史故事,分别有:《大禹治水》、《纣王失天下》、《不食周栗》、《周公旦辅政》、《烽火戏诸候》、《掘地见母》、《齐国称霸》……《大禹治水》这一篇讲的是:在尧执政时,很多地方都发了大水,老百姓生命、财产没有保障。
描写屈原的读后感800字_描写屈原的读书笔记五篇
描写屈原的读后感800字_描写屈原的读书笔记五篇篇一:作文描写屈原的800字翻开泛着油墨香的书卷,静静地看,细细的想,似穿越了两千年的阳光,阳光下有你。
你一袭白衣,任乌发垂在胸前,似有无尽哀怨。
你抬眼,望了望依旧清澈如洗的天,纯净的眼眸无法承担太多的悲戚,只好化作两行清泪。
他们不懂呵,不懂你为何如此执着,不懂你为何不肯去沾染酒污。
而你,也只好空叹“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我想,那一刻,你是否在想朝堂上,你那高高在上的王,为何不肯听你言?你本该意气风发,指点江山,三闾大夫不该是你。
抱着一块冷石,你毅然决然走到汨罗江畔。
他们说你极端,他们说你消极避世,他们说你心胸狭隘。
他们不懂呵,不懂,你只是不忍让家园变成荒芜,你只是不忍看到那个败迹,你只是不忍走向注定了的结局。
那为何,不随波追流呢?我似乎看到你用哀怜的目光看我,是啊,该怎么让凡人们懂得呢。
你不是不懂那官场生存之道,只是不愿看那宿命风干美好。
近似疯癫的伪装,只是不忍清醒着看这世界。
你笑,甘心沉于汨罗。
早已分不出你的泪,只因爱得太过深沉。
你也知道,只要你回头,有那么多的选择:做一个隐士也好,周游列国也罢,没有人非要你死。
但,你又怎肯呢。
你叹,你恨,你泣。
叹他们不肯挺起脊梁,恨自己已无力回天,泣国破之日已可待。
楚,你一个人的楚,已风雨满楼。
仿佛,只要轻轻一推,便已化为废墟。
就这么沉沉的安睡吧,屈原。
历经沧海桑田,你已得到永恒。
历史,会一直记得你。
篇二:作文描写屈原的800字苍茫汨罗之上,烟波浩渺,水珠飘浮,树闪影动,你的背影,好像就在昨天。
你出生于楚国的名门之后。
天生的你,应当享受养尊处优,受人爱戴,应当要有一种自高自大的神气。
可你没有,在七国分争的春秋战国时期,一声响亮,震天动地的啼哭,震撼了整个楚朝,那就是你啊。
你拥有与生俱来的优良高贵血统?美好的名字。
有卓越不凡的才能是楚国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占尽了天时——让人万分羡慕。
你正直不阿虽再次遭贬,你白色的衣袂在狂风中飞舞,你黑色的长须在暴风雨中飞荡,这时的你,思维的火花在你的脑中飞扬,激愤的火焰在你的身上贯穿。
《离骚》读书笔记(通用8篇)
《离骚》读书笔记《离骚》读书笔记(通用8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离骚》读书笔记(通用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离骚》读书笔记1冬去春来,今天是个阳光和煦的日子。
我坐在公园树下的板凳上,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品读起古文佳作。
一个下午下来,最震撼我心的作品非《离骚》莫属。
《离骚》写于战国时期,作者是楚国诗人屈原。
对于屈原这位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想必大家已是耳熟能详了,而他的代表作《离骚》更是震古烁今,广为人知。
关于《离骚》命题之意有多种说法,但最为人所接受的说法是:“离”为别离,“骚”为忧愤。
屈原在再次被逐,报国无门之际,写下了这篇回顾生平奋斗历程的自传性诗作。
该诗有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它奠定了中国诗歌史上浪漫主义传统的基石,被后世视为浪漫主义的源头。
受“楚巫文化”的影响,屈原凭借其自由奔放的想象力,将神话传说中的云龙凤鸟、神女天帝,自然界中的香草佳木与现世人间的坎坷际遇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奇伟瑰丽,迷离缤纷,高远玄邈的艺术世界。
《离骚》有一句话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句话似乎是屈原一生的写照。
自古以来忠言逆耳,想在官场上青云直上的人无不对君主阿谀奉承唯命是从,而遇上君王改朝换代更是要见缝使舵。
但屈原却为了自己理想和正义而终身求索。
他不受金钱、美女的诱惑,更没有为苟且偷生而违背自己的誓言!全篇诗歌无不映射出屈原对国家真挚深沉的爱和对自我高洁人格的坚持。
屈原始终坚守理想,生死以之,最终以死殉志。
我从《离骚》这篇诗歌中学会了如何坚守自己的理想,以及如何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我想它不仅影响我这一个,更会影响千千万万华夏子孙!《离骚》读书笔记2近日我读了《楚辞》,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的《离骚》。
《离骚》是我国古代政治家、文学家屈原的伟大创作,它是一首以抒发政治情感为主的文学巨作。
嗯端午节的读书笔记(精品5篇)
嗯端午节的读书笔记(精品5篇)嗯端午节的读书笔记篇1端午节的读书笔记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人们会通过赛龙舟、包粽子、喝雄黄酒等形式来来纪念一颗爱与正义的伟大诗人——屈原。
这个节日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反对,被楚怀王流放,后来被秦军攻破楚国国都,屈原心如刀割,终于不愿看大好河山败坏下去,在五月初五那天投江自尽。
人们为了纪念他,会在五月初五定下吃粽子的习俗。
我看过的关于端午节的传统节日故事是《屈原投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国都,屈原对前途感到绝望,他虽有心报国却无法面对家国破碎、百姓无辜的局面,他忧心如焚、寓情于诗,写出了传世之作《离骚》。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国都,屈原对前途感到绝望,虽然他有心报国却无法面对家国破碎、百姓无辜的局面!于是他含恨投汨罗江自尽。
人们为了纪念他,会在五月初五定下吃粽子的习俗。
吃粽子就是祭奠屈原,因为屈原生平爱食竹筒饭、喝雄黄酒、吃竹叶馅的食物。
人们还会把竹筒饭投入江中,万舟齐发、拼死送屈原上渔船,让鱼儿们不要吃屈原的血肉之躯。
在端午节这一天,每家每户都要在门上挂上艾叶、菖蒲和系五彩线等。
挂艾叶、菖蒲寓意着祛病驱蚊,系五彩线则是去病除灾,乡下老人都会给小孩的手腕上绑上五色丝线。
大人们还要穿香囊,倒挂艾叶和赛龙舟。
而且龙舟竞渡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因为当时楚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为了不让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所以便划起龙舟赶打捞屈原的尸体,演变至今成了“赛龙舟”。
这些活动渐渐演变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屈原的敬仰之情。
让我们一起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嗯端午节的读书笔记为本网站原创作品,不得擅自转载!嗯端午节的读书笔记篇2____书名:《端午:寻找失落的五彩龙》________读书目的:____我之所以选择阅读这本书,主要是出于对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的热爱。
屈原读书笔记
屈原读书笔记读完《屈原》这本书,心里头那个感慨万千啊,就像是吃了顿麻辣火锅,又辣又爽,还带着那么点回味无穷。
屈原这个人,简直就是历史长河里的一颗璀璨明珠,亮得让人没法忽视。
一翻开书页,就像穿越时空,回到了两千多年前的楚国。
那时候的楚国,风景如画,江水悠悠,屈原就在这片土地上,吟诗作赋,过着文人墨客该有的日子。
他的诗,那叫一个美啊,读起来就像嘴里含了颗糖,甜滋滋的,又带着一丝丝苦涩,让人忍不住一遍遍回味。
屈原不光诗写得好,人还特正直。
那时候的楚国,朝堂上乌烟瘴气的,奸臣当道,好人难做。
屈原呢,就像个愣头青,一心想着为国为民,整天跟那些坏蛋斗智斗勇。
可结果呢,好人不长命,坏人活千年,屈原最终被陷害,流放到了荒凉的汨罗江畔。
说到这,我就想起一句老话:“好人难做,但咱还是得做。
”屈原就是这样,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他到了汨罗江,心里那个苦啊,就像被黄连水泡过一样。
但他没放弃,整天还是写写诗,抒发抒发心情,偶尔还跟老百姓聊聊天,帮他们解决点实际问题。
老百姓们呢,也都喜欢这个清官,对他尊敬得很。
可命运啊,有时候就是爱捉弄人。
楚国后来越来越糟糕,屈原看着这一切,心里头那个急啊,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终于有一天,他实在是受不了了,就抱着一块大石头,跳进了汨罗江。
那一刻,我仿佛能听到他内心的呐喊:“楚国啊,我对不起你!但我的清白,我的信仰,不能丢!”屈原这一跳,可把老百姓们心疼坏了。
他们划着龙舟,打着鼓,到处寻找屈原的尸体,还往江里扔粽子,希望鱼儿们别吃屈原的身体。
从那以后,每年五月初五,就成了端午节,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读完屈原的故事,我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就像喝了杯烈酒,热血沸腾。
屈原这个人,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信仰,什么是真正的坚持。
他就像一座灯塔,照亮了黑暗中的道路,指引着我们前行。
想想现在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繁荣的时代,但有时候,是不是也缺少了那么点信仰和坚持呢?看到不公平的事,敢不敢站出来说话?遇到困难,能不能咬牙挺过去?屈原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反思自己的不足,激励我们做得更好。
读书笔记摘抄10篇
读书笔记摘抄10篇在忙碌的生活中,有时我们会抓住一刻休息,去认真地读书。
但不论我们读了什么书,都应该做一下读书笔记,为此我们可以参考一些成功者的做法。
一、莎士比亚(Shakespeare)《哈姆雷特》莎士比亚的读书笔记中一句最值得记忆的是:“道德的责任比任何其他责任优先,因为在自然秩序中,它们最重要且最重要。
”这句话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指导,那就是,无论我们做什么,最重要的是遵守道德责任,而次要的是尊重其他责任。
二、巴金(Bai Jin)《家》“从人类的一切行为中,爱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可取的。
”金在《家》中提出了这个中心理念,表明了他对爱的重视。
他的读书笔记告诉我们,只有通过爱,人们才能变得更强大,更完美,更坦荡。
三、金岳霖(Jin Yue Lin)《西厢记》金岳霖注重情节把握,他的读书笔记把这个故事表述得淋漓尽致:“爱情的深浅由每个人的心决定,不服从他人的意见和干预,自己的本心就会如同活水一样,在最深处流淌着。
”这句话可以激励我们把自己的真心贴近爱情,懂得把握它的真谛,勇敢去面对它的美与苦。
四、纪晓岚(Ji Xiaolan)《聊斋志异》纪晓岚在阅读《聊斋志异》时,记录了这样一句读书笔记:“幻想既是人类对现实的逃避,也是对现实的探索。
”他的这句话提醒我们,无论在哪一种情况下,我们都应该审慎地挑选,不要沉溺于幻想而忽视了现实,也不要以现实抑制了幻想,应当学会用心去感受,去发现,去感悟。
五、贺知章(He ZhiZhang)《金瓶梅》贺知章把《金瓶梅》中潘金莲的追求真爱的精神写在了笔记里:“把你的心给你自己,精心地思考,能勤快而牢固地把它牢牢地放置起来。
”这句话提醒我们,追求真爱,就必须学会充实自我,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够找到更好的爱情,才能够把爱情牢牢地守护。
六、王安石(Wang Anshi)《梦溪笔谈》王安石在《梦溪笔谈》一书中写下一句至今仍然被人津津乐道的读书笔记:“每逢佳节胜日,便是君子更衣换装之日。
《屈 原》读书笔记
《屈原》读书笔记《〈屈原〉读书笔记》最近读了关于屈原的一些内容,让我对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的感触。
屈原,那可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啊!一提到他,我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就是他那满腔的爱国热忱和不屈的精神。
书中描绘的屈原,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
当时的楚国,内忧外患,而屈原一心想要拯救自己的国家。
他多次向楚王进谏,提出各种治国方略,只可惜楚王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建议。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在生活中,有时候给朋友出谋划策,满心期待能帮上忙,结果人家根本没当回事儿,那种失落感真的不好受,想必屈原当时的心情更是沉重千万倍。
屈原的才华那是没得说,他的诗词写得真是绝了!那些词句优美动人,饱含着深情。
读他的作品,仿佛能看到他站在江边,对着滔滔江水抒发心中的郁闷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多有力量啊!感觉就像是他在咬着牙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不管前路多么艰难,都要坚定地去寻找真理和出路。
我在想,要是我处在他那个境地,说不定早就灰心丧气,找个地方躲起来了。
但屈原没有,他一直坚持着,哪怕遭受了谗言陷害,被楚王疏远流放,他那颗爱国的心也没有丝毫动摇。
被流放的日子里,屈原过得那叫一个凄惨。
远离了朝堂,远离了自己一心想要报效的国家,他就像一只离群的孤雁,孤独又无助。
他走过荒无人烟的小道,脚底都磨出了水泡;住过破旧不堪的茅屋,一到下雨天,屋子里到处漏水;吃过难以下咽的粗茶淡饭,有时候甚至连肚子都填不饱。
可就算是这样,他还是心心念念着楚国的安危。
有一次,屈原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看到一个老农在田里辛苦劳作。
老农的脸上刻满了皱纹,汗水不停地从额头滴落,但他的眼神中却透着一股坚定。
屈原不禁走上前去,和老农攀谈起来。
老农听说他是屈原,眼神中立刻充满了敬佩,说:“您可是为了咱们楚国尽心尽力的大忠臣啊,可惜楚王他不懂得珍惜。
”屈原听了,心中一阵酸楚,感慨地说:“我只希望楚国能够富强,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可如今……”老农拍了拍屈原的肩膀,说:“大人,您的心意老天都看着呢,咱老百姓心里也都明白。
爱国主义书籍读书笔记四篇
爱国主义书籍读书笔记四篇轻轻翻开飘着淡淡墨香的纸张,一阵激动。
哦,那不仅仅是激动,那也是一种爱国。
顺着文字铺开的小路,领悟战争年代的爱国hellip;hellip;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国主义书籍读书笔记,希望大家喜欢!爱国主义书籍读书笔记篇一轻轻翻开飘着淡淡墨香的纸张,一阵激动。
哦,那不仅仅是激动,那也是一种爱国。
顺着文字铺开的小路,领悟战争年代的爱国hellip;hellip;《小桔灯》反映了1945年抗战期间革命者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艰难处境和对光明,完美安定的生活的向往,赞扬了这些革命者的镇定自若,英勇无畏和乐观的精神。
《小桔灯》的主人公是一位地下工作者的女儿。
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残忍地逮捕和屠杀地下党,白色恐怖笼罩着重庆。
小女孩的家遭受了同样的厄运:父亲被迫离家,母亲惨遭殴打。
应对着天灾人祸,小女孩并未一蹶不振,而是帮忙父母分担忧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读了《小桔灯》,让我无时无刻不在反思:一个只有七八岁的孩子已懂得会为父母分担忧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而我们呢?如今的七八岁的孩子们不仅仅什么事情都不能做,而且他们还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
文章的结尾写了小女孩为作者做了一盏小桔灯。
这盏小桔灯虽然只有朦胧的光芒,但是它象征着但是燎原的星星之火,象征着哪怕只有一线期望也要拼搏到底的地下工作者,象征着革命大道前途一片光明。
战争是残酷的,是多少人家破人亡,但是它是我们这天这完美的生活来之不易的最好证人。
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坐享其成,我们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完成。
这天,我们能够做的事是发奋学习,播种期望的种子。
明天,我们能够用汗水,心血,知识去收获成功,收获期望,用它们去点缀完美的明天,用它们把祖国建设得更好。
发奋吧,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们,用我们的行动去证明,我们能行,我们能够把祖国建设得更好!我们的心中,那盏小桔灯将“永不熄灭”,正因我们的发奋,我们的决心就是它最明亮的烛光!轻轻合上最后一页,一股力量油然而生,那就是奋斗的力量。
《屈原列传》读书笔记
屈原贾生列传读书报 |告 |之屈原政治与历史学院 14级思政本一班 1416121135薛蔚阳《屈原列传》读书报告摘要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年轻时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在艰难的政治环境中,主张修明法度,举贤授能。
然而保守的贵族党人嫉贤害能,怀王听信谗言,疏远最终放逐了他。
屈子报国无门,理想彻底破灭,最终以身殉国,投江自尽。
他的一生是悲壮而崇高的。
在三十多年的流放生活中,仍心怀拯救国家,虽受尽打击迫害,却忍辱负重为国培育英才,始终保持着自己高洁的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宁可以身殉国也不愿苟且偷生。
关键字屈原理想悲壮爱国精神一·屈原生平简介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子青年时就见闻广博,关心国家安危,长于文辞,深受楚王器重,任左图之职,在朝中与群王商议国事,外出接待宾客,应对诸侯。
当时朝中有一官大夫,因争宠而妒忌屈原之才能,便设法陷害他,在怀王面前说屈原居功自傲,藐视君王,天下事非他莫能。
怀王听信谗言而疏远他,并降为三闾大夫。
屈原出于对楚国的热爱,任悉心从事对贵族子弟的教育工作,热忱为朝廷培育贤才。
后来秦国为挟持楚王签订割地合约而使诈,屈原拼死谏阻怀王,并与朝中贵族党人发生冲突而触怒怀王,并放逐汉北。
楚怀王终于被骗,死于秦国。
顷襄王继位,屈原痛斥贵族党人的误国行径,被子兰诽谤诬告,顷襄王大怒,又将其放逐到更偏远的沅湘,汨罗一带。
此时秦国摧垮了楚之盟邦齐国,又大举进攻楚国,楚面临灭亡之难,而顷襄王君臣依然醉生梦死。
屈原痛惜于理想之破灭,国家之危亡,人生的苦难,决心以结束生命来表达他对腐朽王朝的抗议与祖国生死与共的情愫,终在农历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结束了他悲壮而崇高的一生。
死了以后,楚国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都爱好文学,而以善作赋被人称赞。
《屈原 蔡文姬》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文前
屈原
1
第一幕
2
第二幕
3
第三幕
4
第四幕
5
第五幕
蔡文姬
1
第一幕
2
第二幕
3
第三幕
4
第四幕
5
第五幕
附录
我怎样写五 幕史剧《屈
原》
《蔡文姬》 序
感谢观看
读
书
笔
记
《屈原 蔡文姬》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思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图PPT模板
01 文前
03 蔡文姬
目录
02 屈原 04 附录
该书以1957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郭沫若先生的《屈原赋今译》为底本,合辑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的 郭老的《历史人物》中的“屈原研究”等有关文章,以全新的角度再现了郭沫若先生以屈原为主题的诗歌译注学 术研究等文学成果。
《屈原》读书笔记600字
《屈原》读书笔记600字
空气开始凝固,风欲呼不能。
你最终还是来到了汨罗江岸,颜色憔悴,面容枯槁。
你的心在滴血,不平的遭遇,不公平的议论,不同的人生价值观,你最终选择了与日月争辉,和天地共存。
用尽力气,抹不去你悲伤的回忆。
你—屈原,楚怀王的左膀,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想当年,你是多么的精明强干。
你是多么的能言善辩,你又是多么的明子制乱。
现在你却安静了。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他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们以小人之语旁君子之为,他们以小人之语妒君子之才,于是你,被疏远了。
在寂寞的风中,你在行走,伴随着夜的精魂。
你赋《离骚》,写下了内心的困苦和悲愤;亦余心之所善兮,谣琢谓余以善淫。
是的,没想到当年大名鼎鼎的楚国大夫,却一败涂地。
风,还是很寂寞,在云中翻过的是月的清波。
你正直前行,你竭尽忠智!但你终日被诽,你心里怎能无怨无悔呢?
理智是冰冷的慰藉。
你最终选择了与汨罗江为伴。
这一天你站在汨罗江口,颜色憔悴,面容枯槁。
就连渔夫也能看出你心中的那股不平之气。
当他问你为何出现在此时,你终于道出了心中的不快:举世浑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
你宁愿“赴长流而莽于江鱼腹中”,也不愿以皓皓白云,而蒙世之温。
这就是你,今大地为之自豪的脊梁。
你,就在这一年,纵身一跃,以转瞬即逝的生命表达你对朝廷的怨恨,既然匆匆地来,为何不匆匆地去?
沉沦的光明中烁烁生辉的只有这汨罗江中一颗不屈的心,一首不朽的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笔记读曹建国《从神仙之思到忠臣之怨——汉代咏屈赋中的屈原形象》有感曹建国,男,1967年7月,安徽霍邱人。
200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和出土文献的教学和研究。
摘要,屈赋本身的神仙思想和汉代求长生的社会风气,导致汉代士人咏屈赋中出现了大量的神仙家语。
随着儒家正统地位的逐渐确立,汉人对屈原的认识经历了由神仙到贤臣的转变过程,与此同时,屈原之死也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屈原的形象的转变既反映了接受者的个人心态,也折射出当时的社会及学术背景。
第一次看到这一标题的时候,我就被深深吸引了。
因为从小学第一次接触到屈原开始一直到我看这篇论文之前,在我的观念里,甚至可以说在大部分国人的观念里,屈原就是一个忠臣,他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他热爱故土和自己的国家,最终因为难以承受国土的沦亡而投河自尽,这是一个光芒万丈的形象,所以神仙之思的说法让我着实好奇。
在论文中,作者以汉人咏屈赋中大量的神仙之思为始,引贾谊的《吊屈原赋》、张衡《思玄赋》、杨雄《反离骚》、屈原《离骚》、东方朔《七谏》等篇章,来论述汉人咏屈赋中大量神仙之思的缘由及屈原本人神仙之思的体现。
读汉人咏屈赋,我们不难发现,汉人在感叹屈原生不逢时,为屈原忠而见疑、信而被谤的不幸遭遇鸣不平的同事,通常会在赋中安排一个远游的情节,如《远游》、东方朔的《七谏》、贾谊的《惜誓》、王褒的《九怀》等篇章中都有涉及到远游这一环节,其目的实则是以求仙摆脱现实的困顿处境,所以这种远游就是仙游。
”这就使汉人咏屈赋呈现浓厚的仙灵气息。
具体来说表现为以下四点:一、仙人形象。
在汉代咏屈赋中出现大量的仙人形象。
如贾谊《惜誓》:“乃至少原之野兮,赤松王巧皆在旁。
”(第228~229页)赤松、王乔是两位神仙,他们不仅在《惜誓》中出现,在其他汉人咏屈赋中也大量出现。
二、长生之法。
汉代咏屈赋中的长生表达出了那种泛泛的对长生的渴望。
如《九叹》:“欲与天地参寿兮,与日月而比荣。
”还有大量的技术层面的表述,即通过何种途径求得长生。
概括地说,这些长生之法包括:1、辟谷。
古代服食家认为五谷之气滞留肠胃,使人短寿,故避食五谷。
汉代咏屈赋中没有直接出现辟谷,但却多次提到“饥”。
如张衡《思玄赋》:“聘王母于银台兮,羞玉芝以疗饥。
”这里提到的“饥”便是因辟谷而致。
但古人辟谷并非不吃,而是另有服食之物,如六气、金丹、黄白、五芝之类。
2、食气。
古人认为人之生乃气之聚,炼气化神可保长生。
如《惜誓》:“澹然而自乐兮,吸众气而翱翔。
”3、食玉。
把玉与长生联系在一起,应该是一种得长早的观念。
汉代咏屈赋中有大量食玉的记载,如张衡、王逸说到“饥”时,其疗饥之物都是玉,或曰玉英。
4、食补。
在咏屈赋中除了上述食气、食玉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食补方式,主要是食五芝,如《九怀》:“北饮兮飞泉,南采兮芝英。
”三、仙乡仙所。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常常提到昆仑以及蓬莱等地。
在汉代咏屈赋中也有关于蓬莱、瀛洲等海上仙山的描述,但并不多,相对而言,汉代咏屈赋中更多关于昆仑及其相关地方的表述。
据作者统计,《惜誓》、《哀时命》、《大人赋》、《九叹》、《反离骚》、《思玄赋》、《九思》等篇章都提到了昆仑,而《惜誓》、《大人赋》、《哀时命》、《九叹》、《反离骚》、《思玄赋》等篇章都提到了诸如丹水、阆风、弱水、飞泉、咸池、白水、悬圃、三危、流沙之类的地方,这些地方多与昆仑相关。
四、四灵仙物。
四灵或称四象、四宫,即青龙、朱雀、白虎、玄武。
四象本身即是长寿之物,更主要的是四象可以充当升仙的使者,传说中皇帝便是乘龙升仙的。
而在汉代的墓室或祠堂的画像中,四象是最为常见的题材。
可以想见在墓室中经常出现的四象,实际上便是导引死者灵魂升天的使者,正如马王堆帛画所展示的那样。
正因为四灵长寿且能充当升仙的使者,所以汉代以后便成为道教的护法神。
在汉代的咏屈赋中,关于四象的内容很多,无一不是充当升仙或仙游的工具。
由此,作者经过缜密的考查和论述,得出结论,汉代咏屈赋中的确含有神仙之思。
至此,作者又提出了新的问题:为什么汉人在咏屈赋中花费如此巨大的精力去构造一个神仙世界呢?不可否认,汉代是一个求仙风气很盛的时代,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普通的平民百姓无不对求仙长生怀有浓厚的兴趣。
是不是这样,就可以说汉人咏屈赋的仙游仅仅是为了迎合时代之风尚,或者说这些辞赋的作者纯粹是借屈原满足他们的神仙之思呢?如果是这样,为什么大家都要借助屈原来表达神仙之思呢?或者说为什么写到屈原就要写仙游呢?要回答上述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屈原其人的思想观念。
事实上,《离骚》最完整地表达了屈原的思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作者发现其中也不乏神仙之思。
《离骚》中有许多关于香草的记录,屈原不仅被服香草,而且饮食之。
如“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王逸注以“坠露”为“正阳之津液”,“落英”为“正阴之精蕊”,已含神仙观念。
屈原在《离骚》中提到两次南游就是游九嶷。
第一次是为了求女,作者认为,从神仙观念来解读,求女与求仙有关。
一者,求女与房中术有关,或者说是房中术的隐晦表达;另者求女也是逍遥神仙生活的乐趣之一。
可以说,第一次游九嶷,其本意虽不在仙游,但结果导致仙游。
第二次是在屈原听了灵氛之占,心尚犹豫之时,重华派众神来接,其目的还是为了劝其上下而求索。
所以屈原的两次南游,可以看做是仙游。
《离骚》以及屈原其他赋中都提到了“彭咸”。
作者赞同清代学者俞樾的说法,认为彭咸是彭铿,一位神仙中的人物。
《离骚》在“乱曰”中说:“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第47页)此乃承接上文游昆仑之文脉而来,只是非常绝望而已,表明要离开楚国,并无必死之意,与上文“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
”等表述也相近。
彭咸是一位自在逍遥且善水游的神仙,其遗形去智,不为世俗所累,东方朔称其擅“娱乐”,刘向称赞其“水游”。
彭咸既是一位与水有密切关系的神仙,则屈原之沉渊就不能看做是世俗意义的投水而死,而应是登仙意义的“尸解”。
至此,作者为屈原之死做了一个独特而全新的定义,推翻了传统意义上的忠贞不屈、受尽屈辱的屈原,反而展示给我们一个洒脱随性、自由烂漫而又忠于神仙之思的屈原形象。
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汉人咏屈赋中会有如此浓厚的神仙气息,这气息正好是承袭屈原和屈赋而来,是对屈原思想与屈赋精神的解读。
其实汉人咏屈赋不是或不仅仅是语言或问题层面的拟骚,而是更加深邃的思想层面的解骚。
那么究竟为什么几千年来,人们始终相信屈原之死应当归结于忠臣之怨呢?从什么时候开始,屈原的形象被改变了呢?作者又对后世人将屈原之死归结于忠臣之怨进行探讨研究。
学术界普遍认为汉代第一个从理论上品评屈原及屈赋的是汉武帝时期的刘安。
作者认为刘安评价《离骚》的标准就是神仙观念。
刘安只是为了强调《离骚》比《诗》高明,并没有将《离骚》纳入儒家思想体系中来的意思。
据《汉书·淮南王传》记载,汉武帝礼遇刘安甚于诸王,其中的原因便是他们有共同的爱好,那便是求仙长生。
正因为武帝爱神仙,所以武帝时期的骚赋,如《大人赋》《哀时命》之类的主旨之一便是神游,而屈原也自然成了出世的神仙真人。
由此可见刘安也是以神仙家的角度来品评屈原及屈赋,而未把他概括进儒家经典中。
东汉以后,由于爱好经术的光武帝刘秀大力推行,中经明帝、景帝,儒家思想学说的性质和路才真正完成了根本性的变化,构建起贯通宇宙、社会与人类自身的庞大系统,成为生活世界意识形态的主宰。
在这种情况下,对屈原及屈赋的接受发生了转变。
率先对屈原发难者是班固,不仅如此,出于维护儒家经典的目的,他认为刘安所谓《离骚》“兼《诗》风雅”之评又“过其真”。
作者认为,尽管班固批评屈原及屈赋,但他却是汉代真正以儒家思想观念解读屈原及屈赋的人。
汉代对屈原及屈赋的接受并非一开始便被纳入了如家的政教伦理系统,而是经历了一个由神仙到忠臣的嬗变的过程。
大体上说,西汉的屈原更像是神仙家的形象,在遭受不公平待遇之际,便可以远游辞世,沉身汨罗也只是成仙之人的蝉蜕而已。
到了东汉,随着思想一致时代的来临,屈原及屈赋解读的神仙之思逐渐淡化,甚至如班固加以儒家经典为标准,对屈赋中所体现的神仙观念进行了批判,屈原之死也成了彰显君恶的罪状。
最终以王逸的《楚辞章句》为标志,对屈原及屈赋进行了彻底的改造,于是神仙之思变成了托物比兴,“周历天地,无所不到”的神游变成了“怀念楚国,思慕旧故”的陪衬,这都是为了凸显屈原的“忠信之笃,仁义之厚”。
与之同时,《离骚》称“经”,而屈原之死也被赋予了大勇大德之儒家伦理意义。
我忽然想到中国近现代文学史的老师曾经说过,在一定的条件下,人的审美是可以被掌控的。
大概人的思想也是如此,在东汉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情况下,由于屈原之死违背了儒家的君臣礼仪,致使其国君蒙受污名,东汉的学者将其改造,使屈原之死符合其儒家经典。
而屈原也被赋予了儒家经典思想的意义,这意义被传承下来,几千年不变。
即使有如曹建国等学者的考究论述,终究无法改变目前大部分国人心目中屈原仁义悲凉的忠臣形象。
然而,我又怀疑这一理论的准确性,因为毕竟如曹建国等学者也只是站在几千年后的世界,以个人的思想和理解来解读屈原,其所能依据的也只是遗留在历史中的部分文献资料,还不论其几千年间文字解读的差异问题。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很欣赏这一关于屈原形象的全新解读,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全面的、立体的、真正存活过得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一个永远只有正面形象,如同框架或者标志一般树立在历史博物馆中的完美雕塑。
都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方式。
我认为只要我们愿意去研究和探讨,还会有更多、更独特、更立体的屈原形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这个全新的发现者也许会是我,也许会是我身边的某个人,但无论如何,都会展现给我们一个更加生动的人、更加鲜活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