鹳形目
珠海野生常见鸟类介绍
边啄食。或是彼此拉开一定距离独自站在水边浅水中,一动不动
长时间的站在那里等候过往鱼群,两眼紧盯着水面,一见鱼类或
其他水生动物到来,立刻伸颈啄之,行动极为灵活敏捷。有时站
在一个地方等候食物长达数小时之久,故有‘长脖老等’之称。
10
珠海鸟类品种 7:小白鹭
“在珠海前山河以及淇澳红树林均能观察到”
学名:Egretta garzetta 命名人及年代:(Linnaeus,1766) 英文名:Little Egret 别名:舂锄、雪客、白鹭鸶、鸶禽、白鸟、白鹤、极小白鹭、 丝琴、一杯鹭 分类位置 鹳形目 CICONIIFORMES 鹭科 Ardeidae
虹膜黄色;眼先裸露皮肤夏季粉红色,冬季黄绿色;嘴黑色, 冬季下嘴基部黄绿色;胫与跗跖部黑色,趾黄绿色,爪黑色。 学术上一般称“白鹭”
12
珠海鸟类品种 8: 绿翅鸭
【中文名称】绿翅鸭 【中文别名】小凫,小水鸭,小麻鸭, 巴鸭,八鸭,小蚬鸭 【拉丁学名】Anas crecca 【命名时间】Linnaeus,1758
物种信息:体长约 20 厘米。体羽上体灰色,下体白,两翼及尾黑 白相间。冬季头后、颈背及胸具黑色斑纹但不如繁殖期扩展。黑色的 多少随亚种而异。亚种 dukhunensis 及 ocularis 的颏及喉黑色, baicalensis 颏及喉灰色,其余白色。亚种 ocularis 有黑色贯眼纹。
白鹭属于什么鸟类
白鹭属于什么鸟类白鹭,鹳形目鹭科白鹭属。
通常也叫小白鹭(little egret),是厦门的市鸟,重要的湿地鸟类,是厦门数量最多的鹭科鸟类。
由于其对环境的要求较高,是环境质量的指标。
是最具魅力的湿地观赏鸟类之一。
繁殖前期白鹭在繁殖期会换上漂亮的繁殖羽毛。
羽毛在春天和夏天繁殖,所以它们也被称为夏羽。
此时的白鹭头上有两根编结的羽毛,脖子后面有细长的装饰性羽毛,背部和胸部有刺状羽毛。
脸部暴露的皮肤会从黄绿色变成粉红色。
巢区选择鹭类巢区的功能主要是栖息、交配、筑巢和哺育幼鸟。
选择的筑巢区一般位于湿地附近,人为干扰少的植被覆盖森林、竹林或灌木。
岛屿更好的满足以上条件,所以厦门很多岛屿都是白鹭的繁殖地。
厦门是沿海城市,台风经常经过,岛上风力大。
白鹭选择的巢区也必须避风,防止台风把蛋或雏鸟吹到巢下。
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可以安心的生儿育女,繁衍后代。
在白鹭进入繁殖地之前,它们会参观筑巢地。
首先,几只白鹭多次飞到岛上参观它们的筑巢地。
在前几年,它们经常在筑巢地的森林上空盘旋,然后返回。
有时候,它们会在树梢上停留一会儿,然后所有在沙滩上休息的白鹭都会飞过森林,在上空盘旋。
这样过了几天,几只白鹭生活在繁殖地的一片小树林里。
但后来又换了一个地方甚至几个树林,最后定居繁衍,然后其他的白鹭就分批迁徙了。
白鹭喜欢成群繁殖,种群数量从数百只到数万只不等。
它们也可以和其他鹭一起筑巢。
在厦门,白鹭、夜鹭、池鹭、牛背鹭一起筑巢。
求偶和交尾白鹭栖息入后马上出现求偶交配行为。
此时飞离巢区觅食时间推迟,在巢区逗留时间较长。
有的个体几乎终日留在巢地,此间可见鹭群活跃在树冠顶部,且多成对活动。
白鹭常展开背部及前胸蓑羽不停地抖动,有时白鹭衔着树枝飞翔于树林上空,也有雌雄个体在枝间追逐并发出阵阵鸣叫声,同栖一树的个体常为争夺筑巢枝而发生争斗。
白鹭交配时雄鹭靠近雌鹭,雄鹭蓬松羽毛伸展翅膀在雌鹭附近发出鸣叫,然后与雌鹭喙互相交合。
交合4-6次随之雄鹭替雌鹭梳理羽毛向对方”求爱”。
中国湿地博物馆鸟类物种名录表
中国湿地博物馆鸟类物种名录表含全部种类的湿地水鸟:潜鸟目、目、鹳形目、雁形目、鸻形目含部分种类的湿地水鸟:鹈形目、鹤形目、佛法僧目经常栖息在湿地的鸟类:鹃形目、鸮形目、鴷形目、雀形目序号中文名学名英文名潜鸟目GAVIIFORMES潜鸟科Gaviidae (4)1 红喉潜鸟Gavia stellata Red-throated Diver2 太平洋潜鸟Gavia pacifica Pacific Diver3 黑喉潜鸟Gavia arctica Black-throated Diver4 白嘴潜鸟Gavia adamsii White-billed Diver目PODICIPEDIFORMES科Podicipedidae (5)5 小Tachybaptus ruficollis Little Grebe6 角Podiceps auritus Horned Grebe7 黑颈Podiceps nigricollis Black-necked Grebe8 凤头Podiceps cristatus Great CrestedGrebe9 赤颈Podiceps grisegena Red-necked Grebe鹱形目PROCELLARIIFORMES信天翁科Diomedeidae(2)10 短尾信天翁Diomedea albatrus Short-tailedAlbatross11 黑脚信天翁Diomedea nigripes Black-footed Albatross鹱科Procellariidae(8)12 暴风鹱Fulmarus glacialis Pacific Fulmar13 白额鹱Puffinus leucomelas White-frontedShearwater14 曳尾鹱Puffinus pacificus Wedge-tailed Shearwater15 灰鹱Puffinus griseus Grey Shearwater16 短尾鹱Puffinus tenuirostris Short-tailedShearwater17 钩嘴圆尾鹱Pterodroma rostrata T ahiti Petrel黑冠虎斑鳽小苇鳽栗苇鳽[黑头]白鹮彩鹮环颈鸻灰燕鸻。
东方白鹳保护研究
东方白鹳保护研究作者:朵华吕芳来源:《北方环境》2011年第04期摘要:东方白鹳属鹳形目鹳科鹳属的大型涉禽,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同时是世界濒危鸟类之一,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入国际濒危物种。
文章阐述了对白鹤的保护研究。
关键词:白鹤;保护;研究中图分类号:X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370(2011)04-0097-021 生态特征及习性东方白鹳属鹳形目鹳科鹳属的大型涉禽,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同时是世界濒危鸟类之一,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入国际濒危物种[1-3]。
东方白鹳全长约120cm。
体羽白色,眼周红色,前颈下部有饰物。
肩舆、翅覆羽、飞羽。
黑色,具光泽。
嘴长而粗壮,黑色。
腿脚红色。
在沼泽、湿地、塘边涉水觅食,主要吃鱼、蛙、昆虫等。
性宁静而机警,飞行和步行时举止缓慢,休息时常单足站立。
东方白鹳三月份开始进入繁殖期,通常在高大乔木或建筑物上筑巢,每窝产3-5枚白色卵,由雌雄个体轮流孵化30天左右完成幼体孵化3月份开始繁殖,筑巢于高大乔木或建筑物上,每窝产卵3-5枚,白色。
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约30天。
2 分布及数量东方白鹳的繁殖地主要位于我国东北和内蒙古,在俄罗斯远东也有分布;越冬地包括长江中下游、河北、天津及山东等省份。
主要越冬地在江苏的洪泽湖、盐城、邵伯湖、高邮湖;上海的崇明岛;安徽升金湖;江西鄱阳湖;湖北龙感湖和洪湖;天津团泊洼和东七里海等地[4-6]。
有时也远到四川、贵州、福建、广东、香港和台湾越冬。
估计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在3000只以上。
其分布与筑巢树及湿地的分布状况和面积大小相关,同时会随着人类对湿地的改造和环境的变迁而发生相应的变化[7]。
在江河冲积处形成的平原上,由于遍布低洼沼泽,为东方白鹳提供了丰富的水草和鱼饵,这些充足的食物资源为它们的繁殖和迁徙停歇创造了适宜的生存条件。
鸟类分类大全格式
鸟类分类大全(鸟纲)1、古颚总目鸵形目:鸵鸟科:仅鸵鸟一种美洲鸵目:美洲鸵科:包括大美洲鸵和小美洲鸵两种鹤鸵目:鸸鹋科:仅鸸鹋一种鹤鸵科:3种鹤鸵无翼鸟目:无翼鸟科:也叫几维、鹬鸵,4种[共鸟]形目:[共鸟]科:分布于中南美的走禽,47种2、楔翼总目企鹅目:企鹅科:分布于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南部沿海和南极,18种企鹅3、今颚总目潜鸟目:潜鸟科:游禽,5种鸊鷉目:鸊鷉科:游禽,23种鹱形目:鹱科:大型海鸟,约70多种信天翁科:大型海鸟,14种海燕科:中型海鸟,21种鹈燕科:中型海鸟,4种鹈形目:鹈鹕科:大型游禽,8种鹈鹕鸬鹚科:游禽,39种军舰鸟科:大型海鸟,5种鲣鸟科:大型海鸟,9种蛇鹈科:大型游禽,4种鹲科:热带海鸟,3种雁形目:鸭科:种类最多一科游禽,包括鸭类、雁类和天鹅,约160种叫鸭科:分布于南美的游禽,3种鹳形目:(约115种)鹭科:中型涉禽,包括鹭类和鳽,约60多种鹳科:大型涉禽,17种鲸头鹳科:仅鲸头鹳一种锤头鹳科:仅锤头鹳一种鹮科:包括鹮和琵鹭,约30多种红鹳目:红鹳科:即火烈鸟,介于鹳和鹤之间的一类涉禽,过去置于鹳形目,5种鹤形目:(约204种)鹤科:大型涉禽,15种三趾鹑科:中型涉禽,16种秧鸡科:中小型涉禽,135种鸨科:是现存最大的能飞的鸟,25种;该目还包括鹭鹤科、喇叭鹤科、领鹑科、叫鹤科、日鷉科、日鳽科、秧鹤科等鸻形目:(约350种)鹬科:中小型涉禽,87种反嘴鹬科:中小型涉禽,包括反嘴鹬和长脚鹬,11种蛎鹬科:11种蛎鹬鸻科:包括部分鸻类和麦鸡,中小型涉禽,65种鸥科:中小型海鸟,约20种燕鸥科:中小型海鸟,约20种海雀科:中型海鸟,20多种该目还包括:瓣蹼鹬科、彩鹬科、石鸻科、燕鸻科、雉鸻科、鞘嘴鸥科等鸡形目:(约284种)松鸡科:陆禽,包括雷鸟、松鸡、榛鸡等,17种冢雉科:分布于东南亚、大洋洲的陆禽,20种凤冠雉科:分布于中南美的大型陆禽,50种珠鸡科:分布于非洲的陆禽,7种雉科:包括雉类、鹧鸪、孔雀、鹑类等,约170余种齿鹑科:分布于美洲的齿鹑类,31种吐绶鸡科:2种吐绶鸡麝雉目:麝雉科:仅麝雉一种,分类有较多争议,过去置于鹃形目沙鸡目:(约16种)沙鸡科:中型陆禽,过去曾置于鸽形目鸽形目:鸠鸽科:陆禽中的一个大科,约309种鸮形目:(约205种)草鸮科:草鸮、苍鸮等,16种鸱鸮科:鸱鸮类。
黑鹳
• 黑鹳数量如此之少了,我们
该如何保呢???????
如何保护
• 1.在黑鹳分布区内选择合适试点建立黑鹳保 护宣教基地。
增强对学生及公众的野生动物保护教育宣传, 强化市民的爱鸟的环保意识
• 2、整治河川,增加湿地
保护黑鹳的觅食场空间和,建立自 然保护区。
中文学名:黑鹳 拉丁学名:Pseudibis papillosa 中文别名:黑老鹳、乌鹳、锅鹳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鹳形目 科:鹳科 属:鹳属 种:黑鹳
•一、黑鹳的生活习性
•二、黑鹳地理分布及种群现状
•三、致危因素
•四、如何保护
黑鹳的生活习性
• 栖息于河流沿岸、沼泽山区溪流附近。多在 山区悬崖峭壁的凹处石沿或浅洞处营巢(山
致危因素
(一)自身因数
(二)自然因素 (三)人为因素
(一)自身因数
• 黑鹳是一种进行长距离迁徙的候鸟,对繁 殖、迁徙和越冬期间的生活环境都有很高 的要求,尤其是觅食的水域,要求水质清 澈见底,水深不超过40厘米,食物比较丰 盛,冬季不能结冰。
(二)自然因素
• 1.近来连续多年干旱,湿地面积急剧减小
• 黑鹳食性较为单一,食物以鱼类为 主(占90%以上),其次是蛙类、软 体动物、甲壳类,偶尔有少量蝼蛄、 蟋蟀等昆虫和夹带吃入的水草等。
• 黑鹳觅食处水深5~40cm
• 平均每小时进食20次左右。
地理分布
• 黑鹳是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朝鲜半岛、 日本及印度、泰国和非洲的鸟类,是较常 见的大型涉禽,但近几十年来世界范围内, 其种群数量骤减,在瑞典、丹麦、比利时、 荷兰、芬兰等国已绝迹,在德国、法国、 朝鲜半岛已难见身影。
• 2.雪灾,导致黑鹳觅食困难
鸬鹚课文原文
鸬鹚课文原文
摘要:
1.鸬鹚的基本信息
2.鸬鹚的形态特征
3.鸬鹚的生活习性
4.鸬鹚的分布地区
5.鸬鹚在我国文化中的地位
正文:
鸬鹚,学名为Phalacrocorax carbo,是一种大型的涉禽,属于鹳形目、鸬鹚科。
它们广泛分布在北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大部分地区,其体型大小和羽毛颜色略有差异。
鸬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熟知。
鸬鹚的形态特征非常明显,身体呈长椭圆形,长约50-60 厘米,翅膀展开可达1.2-1.5 米。
它们的羽毛颜色通常为黑色,嘴部呈弯曲的橙色,腿部为红色。
鸬鹚的头部呈圆形,眼睛较小,位于头部两侧。
鸬鹚的生活习性主要表现为群居,它们常常聚集在一起觅食和生活。
鸬鹚是捕鱼能手,善于在水中捕捉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
捕食时,它们会潜入水中,用锋利的嘴巴捕捉猎物。
鸬鹚还具有良好的飞行能力,能够在空中长时间地滑翔。
鸬鹚的分布地区广泛,除南极洲外,各大洲都有它们的身影。
在我国,鸬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湖泊和河流等地。
它们喜欢在有丰富水生植物的
水域生活,尤其是在繁殖期间。
鸬鹚在我国文化中的地位非常特殊,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喜爱。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鸬鹚常被用来象征勇敢和智慧。
此外,鸬鹚还被用于捕鱼、守卫粮仓等实际用途。
如今,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鸬鹚的数量逐渐减少,已经成为了我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67.黑颈鹤图片属于鹤形目鹤科,拉丁学名Grus nigricollis,英文名black-necked crane。
大型涉禽。
全长约120厘米。
体羽银灰色至近白色,羽缘沾棕色。
头顶暗红色,具稀疏黑色发状羽。
头、颈的三分之二为黑色,眼下有一白斑。
飞羽黑褐色,三级飞羽黑色,延长而弯曲呈弓形,羽端分枝成丝状。
尾羽灰黑色。
嘴淡绿色,脚黑色。
雌鸟上背有淡棕褐色的蓑羽。
栖息于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
通常生活在沼泽地、湖泊及河滩地带。
以绿色植物的根、芽为食,兼食软体动物、昆虫、蛙类、鱼类等。
每年3月离开越冬地云贵高原,集群北上,飞抵青藏高原的草甸、沼泽地带,4月下旬开始繁殖,筑巢于沼泽地带地势较高的草墩或泥墩上,每窝产卵l~2枚,孵卵期31~33天。
在四川、云南、贵州越冬,青海、西藏,甘肃等地繁殖。
68.黑颈长尾雉图片别名地花鸡、松毛鸡、哑巴鸡,属于鸡形目雉科,拉丁学名Syrmaticus humiae,英文名black-necked long-tailed pheasant。
中型鸡类。
全长55厘米左右。
雄鸟头顶褐绿色,两侧有白色眉纹。
上体背羽紫栗色具黑斑,肩羽具宽阔的白色块斑,下背、腰、尾上覆羽白色具蓝黑色斑。
翅羽暗褐色。
尾长,尾羽灰色具有黑栗二色并列的横斑。
下体腹部与两胁栗色。
嘴、脚黄灰色。
雌鸟体羽棕褐色,满布黑色斑纹,上背有白色矢状斑。
外侧尾羽大都栗色。
栖息于海拔1000~3000米多岩山坡上的开阔草地、疏林内。
以橡实、浆果、嫩芽、树根及昆虫等为食。
3~4月间多见一雄二雌结群活动,并开始筑巢产卵,巢筑于地面,每窝产卵多为7~9枚,浅肉色或略带枯叶色,光滑、无斑点。
孵卵期约28天,雌鸟单独孵卵。
69.黑长尾雉图片别名帝锥,属于鸡形目雉科,学名为Syrmaticus mikado,英文名Taiwan Long-tailed Pheasant,Mikado Pheasant。
东方白鹳
雏菊所代表的含义是心中的爱。
• 薰衣草:叶形花色优美典雅, 蓝紫色花序颖长秀丽,是庭 院中一种新的多年生耐寒花 卉,适宜花径丛植或条植, 也可盆栽观赏。薰衣草在罗 马时代就已是相当普遍的香 草,因其功效最多,被称为 “香草之后”。自古就广泛 使用于医疗上,茎和叶都可 入药,有健胃、发汗、止痛 之功效,是治疗伤风感冒、 腹痛、湿疹的良药。另有电 视剧、电影、诗歌等以此为 名。
• 谴责伸向东方白鹳的黑 手,还应该谴责伸向普通鸟 类的毒手;谴责无法无爱的 利益毒手,还应该谴责一个 个食客、看客。虽然没几个 人见过东方白鹳,更别提毒 杀,可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真 的深入人心了吗?我们对其 他动物又有多少亲密?东方 白鹳放大了问题,在其背后 对应的是生态理念,折射的 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 和难点。
• 央视在调查“江西野味餐馆大批宰杀猕猴”事件时,找 到多家公务单位在野味餐馆消费的记录。其中这些单位 有林场、林业局等。另一家出售猕猴的老娄龙虾餐厅老 板娄某,涉嫌非法收购及出售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 • 每小时3个物种灭绝 • 大熊猫 目前总数仅仅1000只 金丝猴数量才700多 只 长江奇兽白鳍豚 中国仅此一种淡水鲸。白鳍豚已 是一种注定要灭绝于我们手中的美丽传奇的动物,它被 国际保护人士称为“活着的死物种”。中华之魂:华南 虎 野外数量约20只 东方之珠朱鹮 248只 堪称国鸟 褐马鸡在国际上与大熊猫齐名
•
保护区周边,投毒者、餐馆老板、 食客、售卖农药的销售商,成为害死 东方白鹳等珍禽直接或间接的凶手。 “还有更专业的猎鸟者。”林龙 说,他们大多是外地人,沿着候鸟迁 徙的路线一路投毒,什么季节,鸟在 哪儿落脚,是什么种群,他们了如指 掌。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在持续两周多的救鸟过 程中,志愿者们发微博求 助,有人赶不到现场,干 脆捐款。 • 但志愿者们的热情并不 代表救助行动圆满成功。 • 政府、NGO、志愿者一起 密切合作
游禽
游禽是指喜欢在水上生活,脚向后伸,趾间有蹼,有扁阔的或尖嘴,善于游泳、潜水和在水中掏取食物,大多数不善于在陆地上行走,但飞翔很快的鸟类。
游禽包括雁形目和鹳形目的部分鸟类。
雁形目的鸟类头较大,有的种类具有明显的冠羽,喙多为扁平形,尖端具有嘴甲,大多长颈。
栖息在各种水域环境,从咸水到淡水,从内陆到远洋都有本目鸟类栖息,本目鸟类善于游泳,部分种类精于潜水。
大部分种类常在繁殖季节以鱼虾,软体动物和甲壳类为食,而在迁徙和越冬时以水草等植物性食物果腹。
鹳形目的鸟类多为长颈,长腿的鸟类,嘴形不一,但多较大较长。
栖于水边或近水地方。
觅吃小鱼、虫类及其他小型动物。
游禽与人类联系紧密,部分种类被驯养成家禽。
野生游禽由于抗干扰能力比较强,相对于其他大部分鸟类,容易成为不法分子大量捕猎毒杀的对象。
雁形目鸭科凤头潜鸭Aythya fuligula俗名:凤头鸭子凤头泽凫泽凫中等体型(42厘米)、矮扁结实的鸭。
头带特长羽冠。
雄鸟黑色,腹部及体侧白。
雌鸟深褐,两胁褐而羽冠短。
飞行时二级飞羽呈白色带状。
尾下羽偶为白色。
雌鸟有浅色脸颊斑。
雏鸟似雌鸟但眼为褐色。
头形较白眼潜鸭顶部平而眉突出。
繁殖在中国东北,迁徙时经中国大部地区至华南包括台湾越冬。
地方性常见。
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俗名:沉鹜晨鹜大红腿鸭大麻鸭大野鸭官鸭青边野鹜野鸭中等体型(58厘米),为家鸭的野型。
雄鸟头及颈深绿色带光泽,白色颈环使头与栗色胸隔开。
雌鸟褐色斑驳,有深色的贯眼纹。
较雌针尾鸭尾短而钝;较雌赤膀鸭体大且翼上图纹不同。
繁殖于中国西北和东北。
越冬于西藏西南及北纬40°以南的华中、华南广大地区,包括台湾。
地区性常见鸟。
鸳鸯Aix galericulata国家Ⅱ级保护动物。
俗名:邓木鸟官鸭官鸭匹鸟乌仁哈钦体小(40厘米)而色彩艳丽的鸭类。
雄鸟有醒目的白色眉纹、金色颈、背部长羽以及拢翼后可直立的独特的棕黄色炫耀性"帆状饰羽"。
濒危物种朱鹮
濒危物种朱鹮摘要:朱鹮,隶属于鹳形目鹮科朱鹮属是我国四大国宝之一,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000年前,被IUCN列为国际极危物种(CR)。
20世纪50年代之前,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中国的大部分地区、朝鲜半岛、西伯利业以及日本等地。
但是,由于人类过度的经济开发和对朱鹮栖息地环境的破坏,从而使西伯利业、朝鲜半岛以及日本的朱鹮种群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相继灭绝。
在中国,曾经被认为已经灭绝的朱鹮种群,经过科研人员3年的野外考察,于1981在洋县姚家沟被重新发现,中国政府和科研保护人员经过29年的艰苦努力,中国朱鹮在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野化放飞、再引入等方面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截止2009年底,朱鹮种群数量已由当初7只的弱小群体发展到了1300余只,其中野生种群600余只。
朱鹮的保护管理工作所取得显著的成绩已经成为国家和国际上拯救其他濒危物种的成功范例。
关键字:朱鹮,生物学特性,分布,保护措施。
一、朱鹮的基本特性1.外形特征朱鹮是一种体型中等的涉禽,体长60-80 cm,体重1400-1600 g。
朱鹮成鸟为白色或灰黑色(繁殖期),羽干略带粉红色,飞翔时飞羽下面红色。
嚎黑色较长略向下方弯曲,先端部分红色;头顶、脸部、额、下领裸露部为均被鲜红色的皱褶的皮肤所覆盖;附踉、爪及下腿裸出部位均呈红色;虹膜橙红色;颈后羽冠呈细长柳叶形矛状羽。
繁殖期成鸟的上背、翅、颈和冠羽的颜色转变为灰黑色;幼鸟羽色浅灰,羽冠较短,嘴短而稍直;6个月龄后,幼鸟的体型和形态基本与成鸟相似。
2. 食性朱鹮的食物主要为州蚌、蛙、嵘蚜等两栖类;泥鳅、黄鳝、鳃鱼等鱼类;虾、蟹等甲壳类;田螺、蜗牛、贝类等软体动物;蚯蚓等环节动物;水生昆虫及蝗虫、蜡蛤、蟋蟀、甲虫、昆虫的幼虫等,以及小豆、谷类、草籽、芹菜、稻米、嫩叶等植物性的食物。
朱鹮的觅食活动在白天,通常在浅滩、河边或水稻田中觅食。
3.生活习性鸟类有留鸟和候鸟之分,很多鸟类具有随着季节变化而南北往返迁移的特性称之为候鸟,而终年生活在一个地区,不随季节迁徙的鸟类叫留鸟。
基础鸟类知识点总结
基础鸟类知识点总结一、鸟类的分类鸟类的分类是根据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遗传关系等因素进行划分的。
根据现代的系统学分类方法,鸟类可以分为16个目、50个科和200多个属,总共约有10000多种鸟类。
在这些鸟类中,有一些是常见的家禽和宠物,还有一些是珍稀濒危的野生鸟类。
根据鸟类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我们可以将它们分为以下几大类:1. 雀形目:雀形目是鸟类中最大的一个目,它包括了大约占鸟类总数一半的种类。
这一目的鸟通常都是种子食性动物,它们的喙都是短小的,适合捕食种子。
雀形目中的鸟种类多样,有些是栖息于城市和乡村的麻雀、知更鸟等,还有些是栖息于森林和草原的翠鸟、啄木鸟等。
2. 雁形目:雁形目下的鸟类都是食肉动物,它们的外貌特征是有着长长的喙和锋利的爪子。
这一目中的鸟大多数都是捕食鱼类和昆虫,比如水鸟、猛禽等。
3. 鸡形目:鸡形目下的鸟类通常都有着粗壮的喙和有力的脚,它们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也会捕食昆虫和小型动物。
这一目中包括了家禽和野生鸟类,比如雉鸡、火鸡、野生鸡等。
4. 鸊鷉形目:鸊鷉形目的鸟类都是水禽,它们是以鱼类和水生昆虫为食,通常都是栖息于湖泊和河流中的水域。
5. 鹳形目:鹳形目下的鸟类主要包括了鹈鹕、鹮、鹭等,它们都是生活在水域中的鸟类,以鱼类和水生昆虫为食。
6. 雨燕形目:雨燕形目下的鸟类都是以昆虫为食的,它们的特征是翅膀狭长而尖,适合在空中捕食昆虫。
7. 鹟形目:鹟形目下的鸟类都是以昆虫为食,外形像是比较纤细的雀鸟,它们大多数都是栖息在树木上的,以捕食树上的昆虫为主。
8. 鹃形目:鹃形目下的鸟类都是以昆虫为食,它们的特征是长尾巴和善于模仿其他鸟类的叫声。
以上只是对鸟类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实际上鸟类的种类非常多样,还有很多其他的目和科,每一种鸟类都有着独特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二、鸟类的外貌特征鸟类的外貌特征是根据它们的种类和生活习性不同而来的。
一般来说,鸟类的外貌特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羽毛:羽毛是鸟类最为鲜明的特征之一,它们的羽毛种类多样,颜色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苍鹭
苍鹭 Grey Heron
鹳形目 > 鹭科 > 鹭属
CICONIIFORMES > Ardeidae > Ardea cinerea
描述:体大(92厘米)的白、灰及黑色鹭。
成鸟:过眼纹及冠羽黑色,飞羽、翼角及两道胸斑黑色,头、颈、胸及背白色,颈具黑色纵纹,余部灰色。
幼鸟的头及颈灰色较重,但无黑色。
虹膜-黄色;嘴-黄绿色;脚-偏黑。
叫声:深沉的喉音呱呱声kroak及似鹅的叫声honk。
分布范围:非洲、欧亚大陆、朝鲜并日本至菲律宾及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地区性常见留鸟,分布于中国全境包括台湾的适宜生态环境。
冬季北方鸟南下至华南及华中。
习性:性孤僻,在浅水中捕食。
冬季有时成大群。
飞行时翼显沉重。
停栖于树上。
鹭 鹳形目鹭科鸟类的通称
鹭鹳形目鹭科鸟类的通称
鹭(Heron)是鹳形目鹭科鸟类的通称。
为大、中型涉禽,主要活动于湿地及林地附近,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指示物种。
全世界共有17属62种,中国有9属20种, 可分为树巢类和芦巢类2 大生态类型。
这是一群很古老的鸟类,大约在5500万年前就已在地球上活动。
它们具有长嘴、长颈、长脚的外型,羽色有白色、褐色、灰蓝色等,有些鹭科鸟类羽色有冬羽、夏羽分别。
或是繁殖期会在头、胸、背等部位出现丝状饰羽,繁殖期过后逐渐消失。
飞行时长颈会缩成S形、长腿会伸出尾后、振翅缓慢,是野外鹭科鸟类的辨识特征。
实验19 鸟纲分类
实验19 鸟纲分类一、实验目的1.初步掌握鸟类分类方法。
2.掌握鸟纲三个总目的主要区别。
3.掌握突胸总目各生态类群及目的主要特征,认识常见种类及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种类。
二、实验材料各类群代表种类剥制标本和陈列标本。
三、实验器具解剖盘、放大镜、卡尺、直尺、镊子等。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一)鸟体的量度(图19-1)体长自嘴端至尾端的长度。
嘴峰长自嘴基生羽处至上嘴先端的直线距离。
翼长自翼角(即腕关节)至最长飞羽先端的直线距离。
尾长自尾羽基部至最长尾羽之先端的直线距离。
跗跖长自胫骨与跗跖关节后面的中点,至跗跖与中趾关节前面最下方的整片鳞下缘的直线距离。
(二)形态描述术语观察鸟类标本,认识下列分类术语(图19-2)。
1.头部额或称前头。
头的最前部,与上嘴基部相接。
头顶额后的头顶正中部区域。
后头或称枕部。
头顶之后,头的最后部区域。
眼先额的两侧、嘴角之后、眼之前的区域。
颊眼下方、喉上方、下嘴基部上后方的区域。
颏 喙基部腹面所接续的一小块区域。
冠羽 头顶上特别延长或耸起的羽毛,常形成冠状。
枕冠 后头上特别延长或耸起的羽毛。
耳羽 耳孔上的羽毛,位于眼的后方。
面盘 两眼向前,其周围的羽毛排列成人面状。
肉冠 指头上裸露的皮肤形成的肉质冠。
肉垂 头部下方向下垂的裸皮。
2.嘴上嘴 为嘴的上部,其基部与额相接。
下嘴 为嘴的下部,其基部与颏相接。
图19-1 鸟体测量方法示意图1.体长;2.翼展度;3.翼长;4.尾长;5、6.嘴峰长;7.嘴裂长;8.跗蹠长;9.趾长;10.爪长。
(自郑作新)嘴峰是上嘴的顶脊。
嘴甲下喙宽而扁平,嘴端被有甲状附属物,为雁形目特有。
蜡膜为上嘴基部的膜状覆盖构造,图19-2 鸟体外形图(自郑作新)如鸽。
鼻孔为鼻向外的开孔,位于上嘴基部的两侧鼻管上嘴基部的管状突,鼻孔开口于管的先端。
嘴须着生于嘴角的上方。
3.颈部后颈与头的枕部相接近的颈后部,又分为上颈和下颈。
喉紧接颏部的区域。
前颈颈部的前面,紧接喉下方的区域。
美丽中国黑鹳与生态文化
美丽中国黑鹳与生态文化黑鹳(Ciconia nigra)又名老油鹳、捞鱼鹳鹳形目鹳科鹳属。
世界濒危珍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濒危种(E)。
据专家称目前全世界仅存2000余只中国约有1000余只(红皮书1998)。
黑鹳因数量稀少被称为“鸟中大熊猫”。
黑鹳仪表堂堂高雅伟岸生性好洁被人誉为“鸟中君子”更因其渊远的历史文化可以称为生态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文化是指人类活动的模式以及给予这些模式重要性的符号化结构包括文字、语言、地域、音乐、文学、绘画、雕塑、戏剧、电影等。
文化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生存方式。
人用文化来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改善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和状态并通过认识自然探索自然和改造自然创造和发展了多种形式的文化。
生态文化是人类认识和探索自然界的形式体现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映。
生态文化的内涵是崇尚自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谐相处共存共荣。
在自然环境中一种生物往往与10至30种其它生物共存某种生物的灭绝会引起严重的连锁反应甚至造成整个生物链的崩溃并最终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动物而动物的生存发展却可以离开人类。
野生动物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鸟类作为动物的一个重要分支与人类更是关系密切。
据考证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原鸟化石距今有2.23亿年的历史。
而人类是世界上只有300万年历史。
千百万年来人类与鸟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并建立了伙伴关系。
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中鸟类卓越的飞翔能力艳丽的色彩动听的歌喉奇妙的本能行为及迁徙过程中神秘的出现及消失都强烈地吸引着人的注意带给人以美的享受及科学启示。
人类文明的诸多方面都曾受到鸟类的深刻影响。
在人类的文化宝库中鸟类几乎涉及艺术与文学的各个领域可以称之为生态文化的源泉。
很多传世之作都是以鸟类为主题鸟类也出现在器物纹饰、雕塑、建筑以及建筑装饰上。
在我国和西欧等地发掘出来的石器时代人类居住的洞穴中许多壁画和雕刻是各种鸟类如鸵鸟、海雀、雉鸮、雁、野鸭、鸨、鹰雕及雀形目小鸟。
农村白鹭是不是保护动物
农村白鹭是不是保护动物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鹳形目鹭科的鸟类。
白鹭属共有13种鸟类,其中有大白鹭、中白鹭、小白鹭和黄嘴白鹭四种,体羽皆是全白,均习称为“白鹭”。
这4种白鹭均是中等体型(45-90厘米)的白色鹭。
与牛背鹭的区别在体型较大而纤瘦,嘴及腿黑色,趾黄色,繁殖羽纯白,颈背具细长饰羽,背及胸具蓑状羽。
大白鹭体型大,既无羽冠,也无胸饰羽;中白鹭体型中等,无羽冠但有胸饰羽;小白鹭和黄嘴白鹭体型小,羽冠及胸饰羽全有。
栖息于沿海岛屿、海岸、海湾、河口及其沿海附近的江河、湖泊、水塘、溪流、水稻田和沼泽地带。
单独、成对或集成小群活动的情况都能见到,偶尔也有数十只在一起的大群。
白天多飞到海岸附近的溪流、江河、盐田和水稻田中活动和觅食。
中国拥有鹭科鸟禽20种,其中以白鹭属的最为珍贵。
重庆九龙坡区白市驿镇三多桥村,有全国第一个白鹭自然保护区。
区内有各种鹭类2万多只。
厦门有10类鹭类,占中国鹭科鸟类总种数的50%。
其中白鹭属的5个种齐全,反映了厦门的地理位置和湿地环境在鹭类资源分布上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近年来,每年厦门的鹭科鸟类数量高达3万只,按照国际标准,表明厦门海域潮间带及围海成湖的湖面的生境,是中国、国际上有关鹭科鸟类的重要湿地。
在江苏仪征
市枣林湾也分布有白鹭。
三峡大坝蓄水后成为水鸟白鹭的重要栖息地,这使白鹭在中国的分布发生重大变化。
使这里成为观鸟胜地之一。
鹳鸟 鹳科鸟类统称
鹳鸟鹳科鸟类统称
鹳科是鹳形目的一科。
鹳科都是大型水鸟,嘴长而粗壮,在高树或岩石上筑大型的巢,以鱼为主食,也捕食其它小动物。
鹳科遍布全球的温带和热带地区,有11属17种,其中非洲和亚洲南部种类最多,我国有3属4到5种,即鹳属的黑鹳、白鹳和东方白鹳,鹮鹳属的白头鹮鹳(彩鹳)以及秃鹳属的秃鹳。
白鹳在欧洲是非常有名的鸟,常常在屋顶或烟囱上筑巢,在传说中,白鹳会将婴儿送到家中。
我国东部的白鹳与我国西部以及欧洲的有所不同,嘴黑色而非红色,被称为东方白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 鹮ZHU HUAN学名:Nipponia nippon英文名:Crested Ibis鸟纲鹳形目 科分布于中国陕西省洋县。
国外见于日本。
朱 (又名朱鹭)栖息于温带山林、丘陵近水处。
成对(繁殖期)或结小群,日行性,夜间栖于大树上。
性孤僻、沉静。
留鸟。
以小鱼、泥鳅、蛙、蟹、虾、昆虫、甲壳类及小型脊椎动物为食。
繁殖期3—5月,亲鸟前半部羽色涂抹为灰黑色,营巢于高树上,每产2—5卵,孵化期28—39天,晚成鸟,3岁性成熟,寿命可达17年。
中国Ⅰ级保护动物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黑头白HEI TOU BAI HUAN学名:Threskiornis melanocephalus英文名:Black-headed Ibis鸟纲鹳形目 科分布于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南等地。
国外见于非洲、西亚和太平洋西南部(野生数量约8000只)。
黑头白 (又名白 )栖居在沼泽湿地、苇塘、河口湖泊边缘、海边等浅水水域,群居,日行性,常与白鹭混群,行动轻捷。
候鸟(或留鸟<南亚、东南亚>)。
以软体动物、甲壳类、昆虫、小鱼和两栖类等为食,偶食水生植物。
繁殖期5—8月,营巢于水边大树上或灌丛中,每产2—4卵,孵化期23—25天,晚成鸟,2—3岁性成熟,寿命可达17年。
中国Ⅱ级保护动物隐YIN HUAN学名:Geronticus eremita英文名:Hermit Ibis鸟纲鹳形目 科分布于欧亚大陆和非洲。
隐 栖息在高原、草原及半干旱地区的水域,单独或结小群活动,日行性,善飞行,候鸟。
主要以鱼、蛙、蛇、鼠、昆虫、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等为食。
繁殖期4—5月,营巢于水边的地面和岩隙,每产2—4卵,雌雄轮流孵化,孵化期28天,约50天离巢,寿命可达20年。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黑HEI HUAN学名:Pseudibis papillosa英文名:Black Ibis鸟纲鹳形目 科分布于中国的云南。
国外见于南亚和东南亚。
黑 栖居在河、湖、池、沼及水田地带,独居,日行性,性孤僻、宁静,不善鸣叫,活动时悄然无声。
留鸟。
主要以昆虫、蜗牛、甲壳类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兼食植物种子。
繁殖期2—4月,营巢于树上,每产2卵,孵化期约28天,晚成鸟。
中国Ⅱ级保护动物白琵鹭BAI PI LU学名:Platalea leucorodia英文名:White Spoonbill鸟纲鹳形目 科分布于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北、西南、东南等地。
国外见于欧洲、北非、东亚、南亚、西亚等地。
白琵鹭栖居在各种环境的滩涂湿地,集群、日行性,主要晨昏活动,性机警,善飞翔。
候鸟。
主要以虾、蟹、水生昆虫、甲壳类、蠕虫、软体动物、蛙、蝌蚪、蜥蜴、小鱼等小型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等为食,偶食少量植物性食物。
繁殖期5—7月,成群营巢于树上,芦苇丛、灌丛或地面,每产3—4卵,雌雄轮流孵化,孵化期24—25天,晚成鸟,雏鸟1.5—2个月离巢,2—3岁性成熟。
中国Ⅱ级保护动物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夜鹭YE LU学名:Nycticorax nycticorax英文名:Black-crowned Night Heron鸟纲鹳形目鹭科分布于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东、西北、西南、东南、华南等地。
国外见于欧洲、非洲、亚洲、美洲等几乎遍及世界各地。
夜鹭栖居在平原、丘陵的溪流、水塘、江河、沼泽和水田,结小群,夜行性,晨昏活跃,白天隐居在树丛中。
留鸟或候鸟。
主要以小鱼、蛙、虾、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
繁殖期4—7月,集群营巢于大树上,每产3—5卵,雌雄轮流孵化,孵化期21—22天,晚成鸟,1个月后雏鸟离巢,2—3岁性成熟。
苍鹭CANG LU学名:Ardea cinerea英文名:Grey Heron鸟纲鹳形目鹭科分布于中国的各地。
国外见于非洲、欧亚大陆、南亚、西亚、日本、朝鲜等地。
苍鹭栖居在平原、丘陵的滩涂地带,集群,日行性,有时与白鹭混群,常一只脚矗立浅水中,静侯猎物,飞行缓慢。
留鸟或候鸟。
主要以小鱼、泥鳅、昆虫、蜥蜴、蛙、等动物性食物为食。
繁殖期4—6月,营巢于树上或芦苇、水草丛中,每产3—6卵,孵化期约25天,晚成鸟,雏鸟40天后离巢,2—3岁性成熟。
大白鹭TA BAI LU学名:Egretta alba英文名:Great Egret鸟纲鹳形目鹭科分布于中国近乎全国。
国外见于温带地区。
大白鹭(又名白鹭丝)栖息于开阔平原和山地丘陵的海滨、河湖、水田及沼泽地。
单独或结小群,繁殖期集上百只大群。
日行性,飞行时缩至背上,有别于鹳、鹤类。
部分夏候鸟,部分旅鸟和冬候鸟。
以昆虫、软体动物、甲壳类、鱼、蛙、蝌蚪、蜥蜴等为食。
繁殖期6—7月,营巢于高大树上或芦苇丛中,每产3—6卵,孵化期25—26天,晚成鸟,2—3岁性成熟。
白鹳DAI GUAN学名:Ciconia ciconia英文名:White Stork鸟纲鹳形目鹳科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安徽、江苏、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西藏、福建、广东、香港、台湾等地。
国外见于俄罗斯、朝鲜、日本、孟加拉、印度。
白鹳(又名东方白鹳)栖息于开阔平原、森林草原的河湖池沼的滩涂地。
除繁殖期成对外,其他季节成群活动,性宁静、机警,遇异常时能用上下喙拍打出声恐吓。
候鸟。
以鱼、蛙、小型啮齿类、雏鸟、软体动物、甲壳类、昆虫等为食。
繁殖期4—6月,营巢于高大树顶,每产3—6卵,孵化期32—34天,晚成鸟,雏鸟2月龄后离巢,3—4岁性成熟,寿命可达48年。
中国Ⅰ级保护动物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黑鹳HEI GUAN学名:Ciconia nigra英文名:Black Stork鸟纲鹳形目鹳科分布于中国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四川、云南、广西、广东、湖北、湖南、江西、台湾等地。
国外见于北欧、西欧、东欧、俄罗斯、朝鲜、南非、西非、东非及南亚。
黑鹳(又名乌鹳)繁殖期多栖居于森林、荒原、荒山、沼泽地带,迁徙越冬时多在开阔平原地区。
单独或成对,也结小群,日行性,感官发达,性机警、胆怯,善飞行。
候鸟。
以鱼、蛙、软体动物、甲壳类、小型爬行类、昆虫、雏鸟等为食。
繁殖期4—7月,营巢于悬崖或高大树冠,每产3—5卵,孵化期31—34天,晚成鸟,75日龄后离巢,3—4岁性成熟,寿命可达31年。
中国Ⅰ级保护动物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秃鹳TU GUAN学名:Leptoptilos javanicus英文名:Lesser Adjutant Stork鸟纲鹳形目鹳科分布于中国江西、四川、云南、海南等省。
国外见于南亚、东南亚地区。
相似种大秃鹳Leptoptilos dubius,喉部具一粉红色裸露悬垂大喉囊,在中国已灭绝。
秃鹳栖息于热带、亚热带的山地、平原近水处,独居或结小群,日行性,善飞翔,飞行时头缩至背上。
留鸟。
以鱼、蛙、软体动物、爬行类、甲壳类、雏鸟、昆虫等为食,偶食腐尸。
繁殖期春季,营巢于高大树冠或岩石上,每产2—4卵,孵化期28—30天,晚成鸟,3—4岁性成熟。
非洲秃鹳FEI ZHOU TU GUAN学名:Leptoptilos crumeniferus英文名:Marabou Stork鸟纲鹳形目鹳科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大部分地区。
非洲秃鹳栖居在河流、湖泊、沼泽、草地等地带,甚至靠近人类居住区,集群,日行性,飞翔沉重、缓慢。
留鸟。
颈下部的膨胀肉垂(喉囊)用于求偶炫耀。
主要以各种动物的尸体为食,也捕食昆虫、鱼、鼠和鸟等活猎物,有时会翻食垃圾。
繁殖期不固定,营巢于大树上,每产1—4卵,雌雄鸟轮流孵化,孵化期29—31天,晚成鸟,3—4岁性成熟。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Ⅲ鞍嘴鹳AN ZUI GUAN学名:Ephippiorhynchus senegalensis英文名:Saddle-billed Stork鸟纲鹳形目鹳科分布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
鞍嘴鹳(又名凹嘴鹳)栖居在平原、半干旱地区的河流、湖泊、沼泽地域,成对或结小群活动,日行性。
用嘴在浊水中摆动,靠触觉捕食鱼、蛙、爬行动物、软体动物和昆虫。
繁殖期雨季,营巢于大树上,每产1—5卵,孵化期30—35天,晚成鸟。
3—4岁性成熟,寿命可达25年。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Ⅲ黄嘴 鹳HUANG ZUI HUAN GUAN学名:Mycteria ibis英文名:Yellow-billed Stork鸟纲鹳形目鹳科分布于非洲大陆及马达加斯加岛。
黄嘴 鹳栖居在河流、湖泊及滩涂地域,成对或结小群活动,日行性。
用脚、喙在浅水中探动,以煽动双翅协助,捕捉鱼、蛙、爬行动物、甲壳类及昆虫等为食,偶食水生植物。
繁殖期雨季,营巢于树上,每产3—4卵,孵化期27—29天,晚成鸟,4—5岁性成熟,寿命可达2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