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核心指标看教育现代化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进入新时代

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进入新时代

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进入新时代作者:高书国来源:《教育家》 2018年第38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新的战略方位。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总战略是优先发展,总方向是教育现代化,总目标是建设教育强国,总任务是立德树人,总追求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进入新时代的核心标志是:第一,中国教育从大到强、建设教育强国的新时代。

教育强国是指教育综合实力、培养能力、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具有突出地位和强大世界影响的国家。

2020年,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现或超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教育目标,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发展的主要指标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

2035年,教育质量和教育竞争力、影响力全面提升,基本建成现代化教育强国、进入人力资源强国先进行列。

教育综合实力、竞争力和影响力全面提升,将更多地承担国际教育责任,参与国际教育治理。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经过近70年特别是近40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教育大国,教育发展水平达到世界中等收入国家领先水平。

但是,仍然不是一个教育强国。

要推进和实现中国教育从大到强,建设教育强国,需要教育体系、教育制度、教育资源和发展方式上加强战略布局、整体谋划和精心实施。

第二,中国人民享受世界水平现代化教育的新时代。

中国教育普及水平和质量整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构建起世界最大规模的现代化教育体系,人人学习、处处学习、时时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日趋成熟,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和教育制度进入成熟阶段。

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水平将进入世界第一梯队。

2035年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98%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以上;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将达到15年左右,实现与最发达国家同起点、高质量发展。

教育治理现代化的价值理念与指标体系

教育治理现代化的价值理念与指标体系

教育治理现代化的价值理念与指标体系作者:杨小微杜明峰来源:《教育家》 2020年第12期杨小微 /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教授杜明峰 /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推进教育现代化,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治理方式改革,继续推进管办评分离,构建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发展新格局。

那么,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总体布局下,应该如何评价、监测和评估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提升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或者说如何判断教育治理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现代化进而促成人的现代化,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教育治理现代化评价的概念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

从广义上讲,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历史进程,指的是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带有全面性质的急剧变革,如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就狭义而言,现代化又是一个有计划、有步骤的主动变革的过程,它通过理念、技术、制度等有计划的学习,带动社会广泛变革,以迅速赶上世界先进工业国和适应现代世界环境。

中国语境下的现代化既非广义上的现代化,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狭义的概念,而是带有“从动”意义的时代转型,它不仅表现为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还表现为社会的整体变动,包含着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性变化。

如果将现代化的概念引入教育领域,那么教育现代化就意味着发生在教育领域的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性变化,是对过去教育观念、制度、文化、社会结构等的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教育新的发展。

基于此,教育治理现代化评价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是评价主体根据教育评价的目的和价值预设对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进行评判的过程。

教育治理现代化最为根本的,是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管”的水平,推进“管”的现代化;要着力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提高“办”的水平,推进“办”的现代化;要扎实推进多元主体评价,提高“评”的水平,推进“评”的现代化。

马工程2019教育学原理新版答案

马工程2019教育学原理新版答案

马工程2019教育学原理新版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6 分。

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认为,人的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教育作用B.内在因素C.实践活动D.环境影响2.下面哪一项是教育的本体性功能()A.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环境B.推动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C.建国君民D.促进个人身心健康发展3.在我国教育学术界,有一种教育本质观被认为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具有这一本质属性,不管其现象有多么复杂,都堪称教育,不具有这一属性,就不是教育。

这种教育本质观是()A.教育是生产力B.教育是上层建筑C.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D.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4.教育有时会出现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不一致的现象,说明教育具有相对的()A.超前性B.滞后性C.独立性D.普遍性5.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A.教育内容的现代化B.教育管理的现代化C.教育观念的现代化D.教育手段的现代化6.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来自个体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是自然而然的成熟和完善过程,这种理论是()A.单因素论B.多因素论C.教育目标D.培养目标7.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方针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8.学制中开始设各种职业学校,这表明学制受()制约。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的状况B.人口状况C.社会制度D.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9.体现“对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学科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的课程文件是()A.课程计划B.课程大纲C.课程标准D.课程目标10.教学设计模式中,设计步骤是非直线型的,设计者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从整个设计过程的任何一个步骤起步,向前向后,是()A.系统分析模式B.过程模式C.目标模式D.发现模式11.“齐风俗,一民心”反映了德育的()A.社会性功能B.个性生存功能2C.个体享用功能D.经济性功能12.在“自我更新”取向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中,新任教师处于()A.“非关注”阶段B.“生存关注”阶段C.“虚拟关注”阶段D.“任务关注”阶段13.实施评价的基本出发点是为了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在校期间整体素质和个性发展状况,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全面发展。

我国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我国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我国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先导,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

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发出了教育现代化的动员令。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国家十三五规划》)等均提出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明确了教育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快教育现代化,开启了教育现代化的历史新征程,彰显了教育现代化的时代精神和本质特征。

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成为当前和今后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

通过研究构建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评价各地区教育现代化水平,不仅能为客观评价我国和各地区教育现代化水平提供科学合理的测评工具模型、方法和量化标准,提高教育现代化研究的科学化水平;而且能更好地了解我国和各地区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水平,为教育政策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也能引导各地区以评价指标体系为目标和抓手,更好地改进教育工作,提高各地教育现代化水平。

本研究在构建我国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使用统计指数方法对《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区域差异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进行了分析。

我国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教育现代化评价体系不仅要体现教育发展的目标要求,也要满足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实际需要,还要有利于发挥指标的导向功能。

因此,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教育现代化的评价监测至关重要。

由于各国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发展现状、规划目标及统计监测数据等也有所不同,国内外关于教育现代化的评价指标没有统一标准,所涵盖的范围也不尽相同。

本研究从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现实以及国内外教育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出发,在参考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兼顾相关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获得性,初步构建了我国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德尔菲法,综合学者和专家意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了评价指标体系。

成都教育现代化定性评估指标和给分标准(150310)

成都教育现代化定性评估指标和给分标准(150310)

世界教育现代化源自欧美的现代化,发展中国家(地区)教育现代化的过 程是“全球化”历史进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发展中国家(地区)的教育现代化 均属于后发追赶型教育现代化。在欧美发达国家之后实现教育现代化或者正在 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国家(地区),均存在对实现教育现代化经验的学习、借鉴和 参考,并追赶或者力争超越。学习、借鉴的经验便成了评价的参考标准。
B11. 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性(16 分)
B12. 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程度(6
分)
B13. 班级规章、学校学生管理、学 校社团等的学生参与程度(4 分)
B14. 遵守规则的行为情况(6 分)
3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根1保过据护管生高线产中敷工资设艺料技高试术中卷0资不配料仅置试可技卷以术要解是求决指,吊机对顶组电层在气配进设置行备不继进规电行范保空高护载中高与资中带料资负试料荷卷试下问卷高题总中2体2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1卷中下安,与全要过,加度并强工且看作尽护下可1都关能可于地以管缩正路小常高故工中障作资高;料中对试资于卷料继连试电接卷保管破护口坏进处范行理围整高,核中或对资者定料对值试某,卷些审弯异核扁常与度高校固中对定资图盒料纸位试,置卷编.工保写况护复进层杂行防设自腐备动跨与处接装理地置,线高尤弯中其曲资要半料避径试免标卷错高调误等试高,方中要案资求,料技编试术写5、卷交重电保底要气护。设设装管备备置线4高、调动敷中电试作设资气高,技料课中并3术试、件资且中卷管中料拒包试路调试绝含验敷试卷动线方设技作槽案技术,、以术来管及避架系免等统不多启必项动要方高式案中,;资为对料解整试决套卷高启突中动然语过停文程机电中。气高因课中此件资,中料电管试力壁卷高薄电中、气资接设料口备试不进卷严行保等调护问试装题工置,作调合并试理且技利进术用行,管过要线关求敷运电设行力技高保术中护。资装线料置缆试做敷卷到设技准原术确则指灵:导活在。。分对对线于于盒调差处试动,过保当程护不中装同高置电中高压资中回料资路试料交卷试叉技卷时术调,问试应题技采,术用作是金为指属调发隔试电板人机进员一行,变隔需压开要器处在组理事在;前发同掌生一握内线图部槽 纸故内资障,料时强、,电设需回备要路制进须造行同厂外时家部切出电断具源习高高题中中电资资源料料,试试线卷卷缆试切敷验除设报从完告而毕与采,相用要关高进技中行术资检资料查料试和,卷检并主测且要处了保理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教育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定义:教育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

内涵:1.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较高水平状态。

2.教育现代化是对传统教育的超越,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的转化。

3.教育现代化是一种教育整体转换运动。

4.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目标:(1)教育的普及化:教育的普及化要求有较高的教育普及率和较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2)教育的终生化:教育的终身化要求具有终生教育的体制和条件。

(3)教育的个性化:教育的个性化强调要培养既全面发展又有个性特长的创造型人才。

(4)教育的国际化:教育的国际化要求加强与各国的教育交流,具有教育国际交流的能力。

(5)教育的信息化:教育的信息化要求在教育领域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保证扩大教育规模,为教育终身化、个性化和国际化提供保证。

指标: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基本特征(一)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

用自然经济的传统教育观来看,教育并不是社会再生产体系中的一个内在环节,而不过是“文化人”的社会点缀。

自然经济的非经济核算的通病,与传统教育耻于经济效益分析及自命清高的痼疾相辅相成。

现代化教育打破“教育是非生产部门”的陈腐观念,从教育--专门劳动力的投入--产出这一关系的角度来把握,把教育纳入社会再生产体系的内容结构之中。

现代化的教育观认为,教育能生产出人的劳动能力,教育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组成部分,教育投资是生产性投资。

因此,现代化教育无论在数量上--发展规模和速度上,还是在质量上--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上,都要和现代生产的要求相适应。

(二)现代化教育是一个多样的、开放的大系统。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只有开放系统才可能走向有序(进化),封闭系统只可能走向无序(退化)。

构建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思考_褚宏启

构建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思考_褚宏启

CHINA HIGHER EDUCATION◆褚宏启构建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思考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的梦想与理想。

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则是“教育梦”的具体表达和系统描述,是推动教育整体发展与改革的重要抓手。

其实质是一个蓝图,是对于理想或者说未来要实现的教育现实的结构化描述。

这个蓝图,既要描述结果,也要描述过程,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它也是一个路线图。

一、现有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概览在国家层面,当前在积极推进制定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在地方层面,广东、上海、江苏等发达地区已经提出教育现代化指标并以之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一些学者从研究层面也提出了一些指标体系,本文从这些指标体系中选择几个典型予以简要介绍。

2008年广东省出台《广东省县域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案(试行)》,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4个,主要观测点43个。

其中一级和二级指标是:教育现代化保障,包括教育思想和战略规划、人才资源、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教育体系、教育信息化、教育国际化7个二级指标;教育现代化实践,包括学生培养、教育管理、教育改革3个二级指标;教育现代化成就,包括教育质量、教育效益、教育公平、教育特色4个二级指标。

这个指标体系基本依据CIPP(背景、投入、过程、产出)评估模式设计,教育现代化保障、实践、成就,分别对应于投入、过程、产出。

上海市于2004年明确提出“到2010年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2009年上海市教委公布《上海市2010年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28项市级指标中包括了14项量化指标,如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达4%、2010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85%等。

这一指标体系参照国际通行体系,对全市教育起到引导、监控、评价作用。

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分为市级和区级两大部分。

市级指标体系包含教育布局结构的合理程度、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水平、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程度、教育信息化水平、教育国际化水平、学习型城市建设水平、教育发展水平、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社会满意度9项一级指标,主要反映上海教育与现有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程度,政府对发展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青少年受教育机会的公平程度,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状况,教育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的有效程度等。

教育现代化到底是什么?

教育现代化到底是什么?

2014年第6期本刊特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多次提到了“教育现代化”,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在参加各种教育学习培训和研讨活动中,笔者也经常听到基层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使用“教育现代化”这一提法。

笔者感觉,对“教育现代化”一词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界定,要有一些关键要素的达成,否则,容易造成认识的混乱,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还可能误导教育工作者,甚至会阻碍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当然,教育现代化又是综合发展目标,应该有一套具体的、科学的评价标准。

因此,我们在使用“教育现代化”一词时,应该把握其本质的含义。

笔者认为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含义应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一、办学思想人性化《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

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应该说,党和国家从顶层设计层面明确了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指出了办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因此,学校办学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去除功利化的价值追求。

一是办学理念要有前瞻性。

伟大教育家蔡元培说:“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学校确定办学理念应该具有超前性,不能短视,要立足孩子长远发展去培养,为孩子的终生幸福去教育。

因此学校应该根据世界发展趋势和方向以及未来对人才的要求,来确定具体的培养目标,以做好“教育专为将来”的准备。

二是办学视野国际化。

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要求我们办教育必须具备国际视野。

未来社会需要有移动能力的世界人。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早在十年前就指出,世界经济全球化急需培养一批拥有理念、人脉以及操纵国际经济能力的“有移动能力的世界人”。

“移动能力”主要指愿意走出去,到不同国家去发展的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对国际事务多元了解与包容能力、融入国际社会能力、对跨文化的沟通协调能力等。

从现代化指标演变看“现代化”内涵的几点探讨

从现代化指标演变看“现代化”内涵的几点探讨

从现代化指标演变看“现代化”内涵的几点探讨摘要:“现代化”是18世纪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出现的一个新名词,是由工业化主导的新的社会形态。

19世纪后,对“现代化”的描述,逐渐由原来的文字性解释向数值量化转变,建立现代化指标体系成为对“现代化”水平衡量的主要方法,本文尝试从现代化衡量指标的研究演变过程中来探讨关于“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特点。

关键词:现代化;现代化指标;可持续增长;发展中图分类号:t-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0218世纪下半叶,西方世界发生“工业革命”。

机械形式的新兴生产工具应用于生产领域,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深切影响到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个层面,产生了诸多的社会问题,甚至于改变了世界格局。

伴随着工业化浪潮产生的还有“现代化”一词。

在《高阶牛津英语辞典》中,“现代化”一词代表的含义是“新兴的”、“时髦的”、“先进的”,用来形容处于社会发展前沿,突破传统限制的事务。

因此,人们常用“现代化”来定义经历过工业革命并发生了深刻社会变化的地区和国家,用“现代化”来表示社会发展进步的状态,但是对于现代化具体的概念及现代化所包括的内容,各家学说却有不同的看法。

直到20世纪6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社会指标研究运动”,尝试用量化的数值来反映文字描述的现代化概念,揭开了现代化指标研究的序幕,也开辟了对现代化内涵研究的新道路。

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研究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经济增长类指标研究: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正是现代化指标研究的起始阶段,以工业经济增长作为现代化主要内容和根本目标的观点在现代化指标研究领域中受到肯定。

该观点的形成一方面是受到古典经济学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当时世界格局形式的影响。

古典经济学始终强调国民经济发展在社会变迁中的重要作用,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以一国国民生产总值(gnp)度量经济增长程度,反映国家的现代化水平,此后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一直作为现代化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指标沿用至今。

上海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

上海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文件沪教委办〔2009〕20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转发《上海市2010年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及说明》的通知各区县教育局、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受市教卫党委、市教委委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自2006年4月以来,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和不断进行调整修改,起草完成了《上海市2010年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及说明》。

为发挥该指标体系的引导、监控和评价作用,现将《上海市2010年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及说明》转发给你们,供各区县在推进本区域的教育现代化建设中参照。

附件:上海市2010年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及说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二○○九年三月三十日主题词:教育现代化指标转发通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2009年4月2日印发(共印26份)附件:上海市2010年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及说明一、上海市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一)市级指标体系(二)区县级指标体系1.基本指标部分2.特色指标部分二、上海教育现代化核心指标根据指标的敏感性和重要性以及国际通用性,分别确定了10项市级核心指标和10项区县级核心指标,这些指标及其数值将是检测上海及区县教育现代化程度的重要依据。

(一)市级核心指标(见市级指标体系的粗体部分)1.中小学校合理布局程度2.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3.中小学校园网连通率4.高校境外学生占在校生的比例5.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基本形成6.义务教育完成率7.每十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8.高校科技论文被国内外引用数9.学生学业水平10.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二)区县核心指标(见区县级指标体系的粗体部分)1.区县内学校合理布局程度2.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政府财政支出比例3.校舍建设达标学校的比例4.学前与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5. 中小学校园网连通率6. 社区教育网络基本形成7.义务教育完成率8.学生学业水平9.学生身心健康水平10.社会各界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三、关于指标权重和评测方法的说明本指标体系对一级指标赋予了权重(总权重100分),一级指标下二级指标权重的赋值可根据各区县的情况确定,但权重赋值时要突出核心指标的权重。

我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研究-最新教育资料

我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研究-最新教育资料

我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目标就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社会的现代化首先要实现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不仅从生活经验中获得,更重要的是教育对人的影响,因而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尔?盖茨在其著作《资本主义的未来》中曾预言:“在21世纪竞争方式的改变中,高等教育扮演的角色具有决定意义。

”面向新世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迈进,高等教育现代化更应先行,那么高等教育现代化就必然成为教育现代化中的重中之重。

一、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概念界定探讨高等教育现代化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高等教育现代化,这三个概念相互促进、紧密联系,对它们的理解有助于清楚的认识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意义。

《现代汉语词典》中把现代化解释为使具有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水平,从社会学角度来阐释则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演进而引起的社会剧变过程,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把对现代化的解释运用于教育领域,我们可以理解教育现代化主要是指从适应小农宗法社会的传统教育转化为适应工业化社会的现代教育的历史进程。

教育现代化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

高等教育现代化即高等教育从封建的、封闭的旧教育传统模式向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新型教育模式演变的历史过程。

高等教育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它的化、普及化、终身化、多样化和国际化,这些都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将不断推进现代化进程,并根据国际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结合中国实践,努力开创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新模式。

为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我们至少应该从以下几个因素人手:思想因素、物质因素、人的因素和体制结构因素。

二、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因素分析(一)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思想因素教育观念是在特定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下,反映一定社会群体的意愿,对教育功能、教育对象、人才培养模式、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容、教育过程及方法等根本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教育强国的政策梳理、基本内涵与指标

教育强国的政策梳理、基本内涵与指标

教育强国的政策梳理、基本内涵与指标---1. 教育强国政策的出台背景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国家的根本大计,教育强国政策的提出和实施,是国家战略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人才培养、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等问题逐渐受到关注。

为了推动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教育部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力求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的目标。

2. 教育强国政策的基本内涵教育强国政策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促进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强国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

2.2 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教育强国政策的重要内容。

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3 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教育强国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

积极采取措施,强化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缩小城乡、区域、贫富差距,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

2.4 建设教育强国通过加强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推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国家整体综合实力。

3. 教育强国政策的指标体系为了推动教育强国政策的实施,教育部制定了一系列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教育经费投入教育经费投入是评价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教育部门要提高教育投入的比重,保障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资源配置是衡量教育公平的重要指标。

要通过加强教育资源的配置和整合,缩小不同地区、学校之间的资源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3.3 教育质量评估教育质量评估是衡量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

教育部门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持续改进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事业的全面提升。

3.4 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教育强国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指标。

教育部门要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的监管和评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上海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

上海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文件沪教委办〔2009〕20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转发《上海市2010年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及说明》的通知各区县教育局、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受市教卫党委、市教委委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自2006年4月以来,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和不断进行调整修改,起草完成了《上海市2010年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及说明》。

为发挥该指标体系的引导、监控和评价作用,现将《上海市2010年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及说明》转发给你们,供各区县在推进本区域的教育现代化建设中参照。

附件:上海市2010年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及说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二○○九年三月三十日主题词:教育现代化指标转发通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2009年4月2日印发(共印26份)附件:上海市2010年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及说明一、上海市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一)市级指标体系(二)区县级指标体系1.基本指标部分2.特色指标部分二、上海教育现代化核心指标根据指标的敏感性和重要性以及国际通用性,分别确定了10项市级核心指标和10项区县级核心指标,这些指标及其数值将是检测上海及区县教育现代化程度的重要依据。

(一)市级核心指标(见市级指标体系的粗体部分)1.中小学校合理布局程度2.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3.中小学校园网连通率4.高校境外学生占在校生的比例5.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基本形成6.义务教育完成率7.每十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8.高校科技论文被国内外引用数9.学生学业水平10.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二)区县核心指标(见区县级指标体系的粗体部分)1.区县内学校合理布局程度2.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政府财政支出比例3.校舍建设达标学校的比例4.学前与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5. 中小学校园网连通率6. 社区教育网络基本形成7.义务教育完成率8.学生学业水平9.学生身心健康水平10.社会各界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三、关于指标权重和评测方法的说明本指标体系对一级指标赋予了权重(总权重100分),一级指标下二级指标权重的赋值可根据各区县的情况确定,但权重赋值时要突出核心指标的权重。

加快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

加快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

加快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一、明确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和任务1.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

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核心,实现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各个阶段的均衡发展。

2.提高教育质量。

注重内涵发展,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4.推动教育创新。

加强教育科研,推动教育信息化,培育教育创新生态。

二、具体实施方案1.建立健全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1)制定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包括教育普及程度、教育质量、教育公平、教育资源配置、教育创新等方面。

(2)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教育现代化进程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各项指标达到预期目标。

2.推进教育均衡发展(1)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确保农村孩子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

(2)优化城市教育资源,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缓解大城市“择校热”现象。

3.深化课程改革(1)推动课程内容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加强课程整合,打破学科界限,提高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4.推进素质教育(1)加强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

(2)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5.提高教育质量(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2)加大教育科研力度,推广教育教学成果,提高教育质量。

6.推动教育信息化(1)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为教育教学提供便捷的技术支持。

(2)利用互联网+教育,拓展教育空间,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7.培育教育创新生态(1)鼓励学校开展教育创新实践,形成具有特色的教育模式。

(2)加强与国内外优秀教育资源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教育创新。

三、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教育现代化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2.完善政策法规。

制定相关政策,为教育现代化提供法制保障。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五大内涵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五大内涵
论道 LUNDAO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五大内涵
文 / 张晨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2010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 能否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与传统教育
“ 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必然结果, 的分水岭。事实上,面向市场开放办学对职业教育而言并非
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 业教育;只从教育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农、工、
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 商职业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因此,要实现职业
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 国务 教育现代化,首先要有开放办学的现代化职业教育理念。要
通高中招生796.60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601.20万人,普通 展。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招生规模是中职学校的1.33倍;同年,全国高等教育普通 服务国家战略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当前我国正处
本专科在校生2625.30万人,其中高职高专在校生数1048.60万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 到2020年, 继承发扬大职业教育观,让职业教育的管理者、办学者、教
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 师和学生都能有需求导向的意识,主动对接市场,促进产教
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 融合、校企合作,而不是在学校和教室里闭门造车,“ 所学
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 地、服务民生、做出贡献是其生命之泉和活力之源。近年来
的位置,更好地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另一方面,创新型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势头相对较好,正是抓住了围绕“ 服务贡献”

宁波教育现代化

宁波教育现代化

2006-11-13 15:50:59 访问次数: 164 信息来源:宁波市政府门户网站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近年来我市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已经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提出“到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符合时代与历史的要求,符合国际、国内教育发展的宏观方向与趋势,符合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前瞻性和可行性。

一、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关于教育现代化,从时间维度讲,它是指从与传统的封闭的农业社会相适应的教育,向现代的开放的工业社会以及信息社会相适应的教育转化的过程;从价值维度讲,它是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新的时代精神和特征。

基于此,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它是一个国家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所达到的一种新的教育形态,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现实转化,是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在内的教育整体转换和全面进步的过程1。

浙江大学教授杨民认为,“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包罗宏富、多层次、多阶段的历史过程,很难一言以蔽之。

从历史的角度透视,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的全球性的不断变革发展过程,是教育的整体转型,是教育获得和深化现代化的过程。

”二、目前提出到201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国内主要省市及其目标实现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也是赶超世界发达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标志。

近年来,国内许多相对发达地区都在加快本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步伐,目前,国内明确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城市主要有北京、上海、天津、杭州、苏州、深圳、青岛等沿海发达城市以及江苏、广东等省。

宁波作为我省、我国教育发展的先进地区之一,也应该加快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

三、宁波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现实基础条件(一)“十五”期间宁波教育发展成就“十五”期间,在科教兴市“一号工程”的有力推动下,宁波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办学水平、教育质量和综合实力明显提高。

1.基础教育实现了从普及9年义务教育到普及15年教育的跨越。

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标准、困境及路径

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标准、困境及路径

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标准、困境及路径一、概述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是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课题,它关系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教育公平的实现以及教育质量的提升。

本文将探讨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标准,分析当前教育治理体系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实现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路径。

我们需要明确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标准。

一个现代化的教育治理体系应该具备科学性、民主性、法治性和有效性。

科学性要求教育治理体系能够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民主性要求教育治理体系能够充分尊重教育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保障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法治性要求教育治理体系能够依法治教,确保教育治理的规范性和稳定性有效性要求教育治理体系能够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当前教育治理体系在实现现代化方面还面临着一些困境。

一方面,教育治理体系的理念和制度相对滞后,难以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另一方面,教育治理体系的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存在权责不清、监督不力等问题。

教育治理体系的保障机制也不够健全,缺乏相应的法律、政策和资源支持。

为了实现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转变教育治理理念,树立科学、民主、法治和效能的治理理念二是改革教育治理制度,建立健全权责明确、运转协调、监督有力的教育治理体制三是完善教育治理机制,包括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等四是加强教育治理保障,包括法律保障、政策保障和资源保障等。

实现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只有建立起科学、民主、法治和有效的教育治理体系,才能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背景与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而传统的教育治理体系已无法满足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

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成为必然趋势。

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是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和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传统的教育治理方式已无法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需要建立更加科学、高效的教育治理体系,以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教育现代化评估核心指标体系建构

我国教育现代化评估核心指标体系建构

第3卷第5期2020年9月EducationSciencesinChinaVol.3,No.5September,2020我国教育现代化评估核心指标体系建构钟佳容 韦义平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广西教育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广西教育现代化指标模型研究”(2013JD205),广西师范大学2020年度广西博士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广西民族地区中小学课程现代化研究”(XYCBR2020004)。

作者简介:钟佳容,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论研究;韦义平,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师范大学教育评估院院长,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心理学等研究。

①胡瑞文.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展望[J].教育发展研究,2009(3):6.②顾明远,马忠虎.教育现代化: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路径与愿景———顾明远教授专访[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1 5,126.③刘福垣.破除指标体系的迷雾[G]//赵汀阳.年度学术2003.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71.④易善平.从核心指标看教育现代化[N].中国教育报,2015 07 07.【摘要】教育现代化评估核心指标是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内核与精髓部分,具有敏感度高、覆盖力强、可观测到等品质。

教育现代化核心指标评估与CIPP评估模型既相契合,又存在相异之处。

在理性地借鉴CIPP评估模型的基础上,采用调查法、头脑风暴法、层次分析法以及德尔菲法等,建构包括背景评价指标、输入评价指标、过程评价指标、成果评价指标4个维度共16个指标的教育现代化评估核心指标体系。

运用教育现代化评估核心指标解决教育问题,应及时更新指标数据,形成评估监督制度,以动态、科学、严谨地助推教育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人的现代化;CIPP评估模型;核心指标;教育评估【中图分类号】G40 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 6024(2020)05 0050 12教育现代化是教育持续发展进步的过程,也是达到较高水平的状态,是国家整体基本实现现代化先导性的战略基础。

教育制度现代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教育制度现代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教育制度现代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作者:詹秀娟来源:《科技视界》 2014年第17期詹秀娟(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摘要】我国现行教育模式主要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制式教育,严重背离了国家人才培养和教育的方针,因此教育要改革,必须实现教育现代化,而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是教育制度现代化,教育制度现代化也是教育现代化的保障。

本文从现代化的教育制度必须围绕正确的教育方针目标来制定、教育管理制度去行政化以及彻底改变高考和高校招生模式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制定现代化的教育制度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教育制度现代化;应试教育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邓小平曾经指出,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

科教兴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开辟了一条以人为本的发展道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12年达到4%。

然而,教育经费的增加并不能直接提高教育质量,在国家财政和政策的支持下,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

1 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和内容教育现代化是指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化的过程,是赶超世界先进教育水平的过程[1]。

教育现代化的内容很广泛,包括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教育制度的现代化、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教育设备和手段的现代化、教育方法的现代化、教育管理的现代化。

其中教育观念,也即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是核心,是灵魂[2]。

2 我国现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我国现行教育模式主要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制式教育,偏重于通过考试,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水平,以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拔出来送进高一级学校为目的,围绕考试和升学需要,考什么就教什么,所实施的是片面内容的知识教学。

只教应试内容,忽视了非应试能力的培养,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核心指标看教育现代化
——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展望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胡瑞文
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总体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我国应继续实行教育优先发展的方针,争取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人力资源强国。

为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我们应首先在2020年达到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
基础。

教育现代化是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历史性抉择
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目标。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提出,“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发展科技必须抓教育”,“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地方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1983年,邓小平同志又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我国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199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发出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的伟大号召。

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加快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是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历史性抉择。

自19世纪后期开始,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先后出现三次现代化后发国家追赶先行国家的成功范例,第一次是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美国对英国的追赶,第二次是二战后的日本对美国的追赶,第三次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韩国为代表的亚洲“四小龙”对西欧国家的追赶。

每一个成功追赶的范例都创造了以优先改革和发展教育为先导的有益经验。

作为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型人口大国,我国人均自然资源量偏低,人均物质生产资本偏少,以廉价劳动力和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参与国际经济分工与角逐的优势将很难长期持续。

巨量人口是我国进一步发展的最为宝贵的潜在资源。

实现国家现代化,最迫切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教育发展将人口的数量优势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改革开放30年来,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使我国成为世界教育大国和人力资源大国,支撑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今后,我们必须更好更快地发展教育,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努力建成世界教育强国,实现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提升,以人才资源优势确立科技优势,为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整体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先导性战略基础。

展望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区域发展格局
根据发达国家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历史经验和联合国在近些年来发布的《全球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的教育指标,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数量指标是“教育综合入学率”(指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三级综合入学率)和“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此外,根据发达国家当代教育所具有的重要特征和我国的实际,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就业需求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发展水平,以及满足人们“灵活学习”、“终身学习”的继续教育发展水平,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指标。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已取得的伟大成就,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各级教育普及程度大幅度提高,三级教育综合入学率达到了世界各国的平均水平,为到2020年实现全民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教育总体发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2007年,我国三级教育综合入学率为68.5%,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近10个百分点,但比中等发达国家75.7%的先进水平低7.2个百分点。

根据国际组织的统计数据,我国义务教育普及率已经超过了中等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下一阶段的任务是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差距,在全国范围内高质量、高水平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我国教育目前的发展水平与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在三级教育综合入学率上的差距,主要表现在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入学率方面。

与中等发达国家2006年的平均水平相比,我国中等教育毛入学率低8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19个百分点。

如果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能由2007年的66%提高到2020年的90%,那么,届时整个中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95%左右,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能由2007年的23%提高到2020年的44%,可超过中等发达国家目前的平均水平。

届时,我国三级教育综合入学率预计将达到79.5%以上,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同期的先进水平。

如果我国三级教育综合入学率到2020年能够达到上述目标,届时全国劳动年龄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将达到11年,其中新增就业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可达到13年以上,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同期先进水平。

鉴于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根据“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区域发展格局可描述为:大城市和东部经济发达省份教育发展整体水平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辐射和带动其他地区发展;一批中等经济、教育发展水平省份的教育整体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部分经济后进省份教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

这样,从总体上说,全国就可以达到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

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从高中阶段教育学龄人口(15至17岁)变动趋势看,高中阶段学龄人口在2004年达到高峰7500万人以后,呈逐年下降趋势,2020年预测为5200万人,比高峰时段减少约2300万人。

以届时毛入学率达到90%测算,2020年高中阶段在校学生规模应为4750万人。

2007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已经发展到4481万人。

在未来12年内,平均每年招生规模只要增加1%,即可在2020年达到总规模4750万人的目标。

同时,我们对高中阶段学校办学
条件也作了全面分析,校园面积、校舍面积都已具备了相应的条件,师资来源也有足够的保证,这些都可以保证预测目标的实现。

其次,从高等教育学龄人口(18至22岁)变动趋势看,近两年我国高等教育学龄人口将达到1.2亿人的峰值,以后将呈逐年持续下降趋势。

预计到2020年时学龄人口仅有8500万人,比高峰时段减少3000多万人。

以届时毛入学率达到44%测算,2020年高等教育在学学生规模应为3750万人。

预计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在学学生人数已达到3000万人左右。

在未来12年内,平均每年招生规模只要增加2%,即可在2020年达到总规模3750万人的目标。

同时,我们对各类高等学校的办学条件也作了全面分析,校园面积、校舍面积基本上具备了相应的条件。

由于研究生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获得博士学位的“海归”研究生也日益增多,师资来源是足够保证的。

这些都有利于预测目标的实现。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促进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上新台阶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将为我国初步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实现上述2020年教育发展目标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以20至59岁为统计口径)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将从2007年的8.7年提高到11年左右,受教育程度的性别和民族差距基本消除。

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下降到1%以内,功能性文盲显著减少。

到2020年,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劳动人口的比例从目前的26%提高到45%左右,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就业人口的比例由目前的8%提高到20%左右,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可达到13.5年。

在业人员将基本实现“全员实用技能培训”。

加快培养出一大批科技创新型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