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链分析

合集下载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专题研究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专题研究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专题研究一、热点:特斯拉吹响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冲锋号”1.1热点聚焦:特斯拉高调宣布入局人形机器人2022年6月,马斯克宣布将于9月30日发布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原型机。

早在2021年8月19日的“人工智能日”活动中,马斯克就宣布了制造人形机器人的计划。

2022年6月,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公开访谈和演讲中多次透露,特斯拉有望在2022年9月30日公开推出人形机器人“Optimus(擎天柱)”的原型机,海内外市场为之振奋。

基本情况:根据2021年8月“人工智能日”展示的信息,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体型和常人类似,身高5英尺8英寸(约1.73m),重125磅(57kg)。

TeslaBot可负重45磅(20kg),硬举重量150磅(68kg),行进速度5英里/小时(约8km/h)。

马斯克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机器人未来的量产成本有望低于一辆汽车,约25000美元(人民币16-17万元)。

1.2技术描述:硬件配置强劲,计算实力出彩交互和运动控制:2021年“人工智能日”展示的PPT介绍了特斯拉机器人的具体技术细节:机器人将采用轻质材料制成,面部为屏幕,用于显示信息;它全身共有40个机电执行器,12个位于手部,使机器人的双手拥有像人一样灵活的运动能力;足部为2轴设计,使用力反馈技术感知地面情况,使其在运动中保持平衡。

1.3功能定位:执行工业生产和家庭服务中的各种任务的“智能机器人”2022年即将推出的机器人属于原型机,距离真正商业化落地仍有较大距离。

但从已发布的信息来看,马斯克对特斯拉机器人未来的应用场景有非常丰富的构想:它将可以用来“消除危险、重复性和无聊的工作”,执行工业生产和家庭服务中的各种任务,包括组装汽车零部件、采购杂货等,并最终“将体力劳动变成一种选择”。

1.4底气何在:技术+工程+市场三重能力保驾护航,特斯拉机器人值得期待特斯拉在电动汽车领域已展现出强劲的技术、工程、市场能力,有望在机器人领域大放异彩。

国内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产业链基本情况介绍

国内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产业链基本情况介绍

国内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产业链基本情况介绍
一、国内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信息技术成熟和产业结构优化,越来越多的
企业从国外引入工业机器人,其中有不少行业已使用工业机器人替代人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带动我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截至2024年12月,我国安装机器人数量为14.32万台,同比增长56.3%,其中定位器和驱动器数量分别为11.4万台和2.92万台。

同时,
中国安装机器人的最大行业是机械制造业(总数为3.16万台),其次是
白色家电(1.46万台),再次是汽车制造(1.08万台)。

此外,2024年,我国机器人行业总产值达到784.1亿元,同比增长45.1%,占全国机械行业总产值的6.78%。

其中,工业机器人产值占工业
机械总产值的7.79%,约占机器人行业总产值的80%。

二、产业链分析
(一)芯片制造:芯片是工业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处理
器和记忆体,它们可以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和执行指令。

现在,我国已经拥
有一些新型芯片工厂,如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的中国芯片产业创新中
心(CIIIC),芯片产业链有望得到发展。

(二)机器人组装生产:工业机器人组装制造主要包括电池、控制系统、运动部件、机械部件、软件部件等。

机器人技术应用及其产业链发展

机器人技术应用及其产业链发展

机器人技术应用及其产业链发展一、机器人技术概述机器人技术是指用机器代替人类完成一定工作的科学技术。

它是当代信息技术、控制技术、传感技术等多种技术的综合体现。

机器人技术发展迅速,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服务、农业等各个领域。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扩展,未来将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机器人技术的应用1. 工业领域机器人技术首先应用于工业领域,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

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类完成一些重复性、繁琐的劳动工作,避免因为疲劳或者失误导致的质量问题。

目前,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制造等行业。

2. 服务领域机器人技术也逐渐应用于服务领域,例如在酒店、医院、机场等场所使用机器人提供服务。

同时,机器人也可以为众多人类无法完成的任务提供帮助,例如在海底、太空等环境中进行勘探和探索。

3. 农业领域机器人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例如自动耕地、农作物生长监控等。

机器人技术可以帮助农民提高作业效率,减轻体力劳动强度,有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

4. 医疗领域机器人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可以帮助人类提高医疗效率,同时也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手术治疗方案。

例如手术机器人可以精细地执行手术操作,避免医生误伤患者等问题。

此外,机器人还可以用于康复治疗、护理等领域。

三、机器人技术的产业链发展机器人技术的发展需要产业链的支撑,产业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组件制造和集成机器人技术需要大量的组件来支撑,例如传感器、电机、伺服系统等。

这些组件需要通过制造和集成来完成。

2. 机器人制造机器人制造是机器人技术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制造商需要把各种组件融合起来,制造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机器人产品。

3. 机器人应用和服务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和服务需要专门的公司来提供,例如机器人应用于酒店的服务,需要提供机器人调度、维护等服务。

4. 机器人培训和服务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还需要专门的人才进行机器人培训、维护和服务,这些人才包括机器人工程师、机器人程序员等。

机器人产业链整合与协同创新

  机器人产业链整合与协同创新

机器人产业链整合与协同创新机器人产业链整合与协同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产业迅速崛起,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要实现机器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依靠产业链整合与协同创新。

本文将探讨机器人产业链的整合以及协同创新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机器人产业链整合机器人产业链是指机器人整个产业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环节,包括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应用等。

只有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有机结合和紧密衔接,才能实现机器人产业的高效运转和可持续发展。

1. 以合作为核心机器人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包括机器人芯片、传感器、控制系统、运动装置等,需要进行合作与整合。

通过建立产学研用结合的合作机制,加强各环节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可以实现技术、资源的共享,从而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益和竞争力。

2. 创新驱动发展机器人产业链整合需要注重创新驱动,不断推动技术和产品的创新。

各个环节需要积极参与研发和创新活动,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技术水平。

同时,要鼓励企业间的合作创新,通过共同开展研发项目,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创新。

二、机器人产业链协同创新机器人产业链的协同创新是指各个环节之间的密切合作,共同参与产品研发和创新,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机器人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将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发展。

1. 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构建机器人产业链的创新生态系统,鼓励各环节企业间的开放合作。

建立开放平台,共享研发成果和技术资源,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机构参与进来。

通过开放合作,促进技术和创新的跨界融合,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创新。

2. 产业链的价值共享机器人产业链各个环节间要实现资源共享和价值共享。

通过构建良好的合作机制,建立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各方利益的均衡和共赢。

同时,要充分发挥研发和创新平台的作用,提供技术和服务支持,促进产业链上各环节的优势互补,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三、解决方案与展望为了实现机器人产业链的整合与协同创新,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中国扫地机器人行业发展历史、产业链、销量及技术壁垒

中国扫地机器人行业发展历史、产业链、销量及技术壁垒

中国扫地机器人行业发展历史、产业链、销量及技术壁垒一、扫地机器人行业发展历史技术的发展定义了扫地机器人的不同发展时期,在诞生期-演进期-发展期-成熟期等不同阶段,不同技术路线相继成为主流。

诞生期:1996年,世界上第一台随机碰撞技术路线的扫地机“三叶虫”诞生。

1996年伊莱克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扫地机器人“三叶虫”,2001年进入正式量产。

但由于价格昂贵,以及机器过于厚重、清扫效率低等技术问题,产品在市场上未取得良好反响。

演进期:2002年,行业领军企业IRobot推出进化后的随机碰撞技术路线“三段式清扫结构”,扫地机器人正式商业化。

2002年iRobot推出里程碑式的Roomba系列扫地机器人,其最大意义在于它的三段式清扫结构,使扫地机器人清洁率可高达99.1%。

扫地机器人自此具备了实用价值,开始了正式商业化,走进千家万户。

发展期:2015年,全局规划取代随机碰撞,扫地机器人市场开始爆发。

iRobot、小米/石头、科沃斯等行业龙头分别推出各自的稳定量产的新产品,在技术路线方面,全面开始倒向全局规划路线。

在基于激光雷达的SLAM技术和基于视觉传感器的VSLAM技术下,与此前的随机碰撞产品不同,全局规划产品能够规划清扫路线,进行实时定位、构建地图,使得清扫覆盖度和效率大大提升。

其中科沃斯还推出了基于双目识别的VSLAM产品。

在整个发展期,市场迎来了爆发:2015-2019全球市场三年CAGR高达34.5%。

成熟期:站在当下时点,未来将由AI技术引领,新的技术演进已渐近。

2019年,科沃斯发布搭载人工智能的扫地机器人旗舰新品DG70。

在空间识别的基础上,AIVI技术通过引入对象/环境识别,满足消费者最小化手动干预清洁的需求。

新的技术进化即将来临。

二、扫地机器人行业产业链扫地机器人上游为零部件厂商,中游为本体制造商,下游包括线上和线下渠道,终端面向消费者,产业链的核心为中游本体制造商。

上游零部件为充分竞争行业。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全景解析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全景解析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全景解析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是指机器人从研发、制造、销售、安装、维修等环节所涉及的产业链条。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机器人研发与设计:包括机器人的各个部件设计、控制系统研发以及机器人应用领域的研究和开发。

2. 机器人零部件供应商:包括机器人的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电池等各个零部件的生产和供应。

3. 机器人制造商:将研发设计好的机器人零部件进行组装,并进行整机制造。

4. 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将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等进行集成,形成成套的智能制造系统。

5. 机器人应用服务商:为用户提供机器人应用解决方案、售前咨询、售后服务、培训等服务。

6. 机器人销售与分销商:负责机器人销售和分销,将机器人产品推广到市场。

7. 机器人使用环节:包括机器人的安装调试、实际应用和运行维护等环节。

8. 机器人培训与教育机构:为学生和从业人员提供机器人相关的培训和教育。

9. 机器人配套设施供应商:提供机器人需要的设施和配套设备,如机器人工作台、柔性输送线等。

10. 机器人相关研究机构和院校:进行机器人相关研究和人才
培养。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各个环节相互依存、相互支撑。

只有各个环节齐头并进,才能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和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也在不断完善和优化,为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工业机器人产业现状产业链及发展模式分析

工业机器人产业现状产业链及发展模式分析

工业机器人产业现状产业链及发展模式分析工业机器人是近年来随着科技和制造业的发展而迅速兴起的新兴产业。

据统计,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500亿美元,而且还在不断增长。

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制造、电子制造、物流和仓储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工业机器人产业的现状、产业链及发展模式进行分析。

一、工业机器人产业现状工业机器人产业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中国、德国、日本和美国是全球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四大主要市场。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数量。

从市场规模上来看,中国、德国、日本和美国占据了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半壁江山。

由于全球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也在快速增长。

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更加推动了工业机器人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和工厂纷纷引进工业机器人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和消除安全隐患。

从应用领域来看,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

除了传统的汽车制造、电子制造等领域外,工业机器人在医药制造、食品加工、航空航天等领域也有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将更加广泛,市场潜力无限。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系统集成商和终端用户。

工业机器人制造商是整个产业链的关键,他们负责设计、研发和生产工业机器人。

国内外像ABB、库卡、发那科、雅马哈等都是全球著名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

零部件供应商是供应工业机器人和配件的关键环节,包括传感器、执行器、伺服电机、减速器等,这些配件是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部件。

有了优质可靠的零部件供应商,才能保证工业机器人的品质和可靠性。

系统集成商则是负责将工业机器人和零部件整合到一体,为终端用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他们提供整体方案设计、设备调试、技术培训、售后服务等服务。

扫地机器人数据分析4年级

扫地机器人数据分析4年级

扫地机器人数据分析4年级一、扫地机器人产业链及行业发展通过介绍扫地机器人产业链,了解扫地机器人的产业链分布;然后,介绍扫地机器人行业发展。

1、扫地机器人概况扫地机器人是智能家用电器的一种,能凭借一定的人工智能,自动在房间内完成地板清理工作。

扫地机器人的核心部分包括控制系统、感知系统、移动系统、清洁系统、移动电源。

2、扫地机器人产业链扫地机器人的上游包括原材料及零件,核心零部件包括芯片、传感器、电子元器件、电池、注塑机、电机、地刷等,其他原材料包括塑料、包材、金属等;扫地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和制造属于中游;下游流通环节包括销售渠道和最终消费者,销售渠道包括线上电商渠道和线下实体店。

3、扫地机器人行业历程据调查,20xx年中国家居用户使用最多的智能家居产品是扫地机器人(40.8%),其次是智能门锁(39.4%)和感应开关(39.1%)。

由于城市化发展、居民购买力持续增长、互联网产业发展不断培育用户的消费习惯等因素,消费者对于服务机器人,尤其是适用于家庭场景的智能扫地机器人产品有着广泛的需求。

扫地机器人是中国家居用户使用率最高的智能家居产品,我国扫地机器人行业经历了导入期和技术突破期,目前进入快速发展期。

(1)导入期20xx年:第一代智能扫地机器人是由家电巨头伊莱克斯(Electrolux)于20xx年打造的三叶虫(Trilobite)智能扫地机器人。

20xx年:美国科技公司iRobot推出随机碰撞式清扫的Roomba扫地机器人,之后不断进行优化创新,iRobot借此取得智能扫地机器人行业的龙头地位,这一阶段是我国扫地机器人的导入期。

(2)技术突破期20xx年-20xx年:智能扫地机器人相关技术快速发展,激光、算法等技术不断得到运用,产品更加智能化,智能扫地机器人发展开始陆续步入规划式清扫阶段。

(3)快速发展期2018:科沃斯相继推出DJ35扫地机器人和DN55扫地机器人等产品。

2020年:我国扫地机器人不断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机器人产业链的构成

机器人产业链的构成

机器人产业链的构成机器人的产业链涉及零部件生产、机器人本体制造、系统集成和应用等多个环节,分为上、中、下游三个部分。

其中,产业链的上游主要提供技术研发、零部件和原材料,中游主要生产机器人本体(包括工业机器人本体、服务机器人本体),下游主要是系统集成和应用。

一、上游关键零部件生产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包括减速器、伺服系统和控制器。

伺服电机与减速器一般在机器人内部,控制器(控制柜)通过电缆与机器人本体相连。

减速器在机械传动领域是连接动力源和执行机构之间的中间装置,一般分为谐波减速器和RV减速器。

其中谐波减速器主要用于小型机器人或大型机器人末端的几个轴,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承载能力大、运动精度高、单级传动比大,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运动精度会显著降低。

RV减速器往往应用于重载机器人的腿部、腰部和肘部三个关节。

与谐波减速器相比,RV减速器的疲劳强度、刚度和寿命更佳,其缺点是外形尺寸大、太重。

伺服系统是直接或间接地驱动机器人本体以获得机器人的各种运动的执行机构,通常由伺服电机以及伺服驱动器组成。

伺服系统服从控制信号的命令,除了可以进行速度与转矩控制外,还可以进行精确、快速、稳定的位置控制。

机器人用伺服电机要求伺服精度高、稳定性好,其特殊结构对基础材料也有加工要求。

控制器相当于机器人的“大脑”,用于控制机器人,以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

机器人的控制过程是由控制器发指令给伺服驱动,驱动伺服电机旋转,通过减速机执行动作。

控制器以算法为核心不同品牌的机器人硬件部分的区别不大,但软件部分完成机墨人“大脑”的职责。

在三大核心零部件中,技术门槛最高的是减速机,其次是伺服电机和驱动,再次是控制器,它们的成本大约分别占机器人成本的30%~50%、20%~30%和10%~20%。

二、中游机器人本体制造机器人的本体结构指其机体结构和机械传动系统,即机器人的机械部分,也是机器人的支撑基础和执行机构。

本体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中国扫地机器人行业产业链分析

中国扫地机器人行业产业链分析

中国扫地机器人行业产业链分析一、产业链结构扫地机器人是智能家用电器的一种,能凭借一定的人工智能,自动在房间内完成地板清理工作。

一般采用刷扫和真空方式,将地面杂物先吸纳进入自身的垃圾收纳盒,从而完成地面清理的功能。

一般来说,将完成清扫、吸尘、擦地工作的机器人,也统一归为扫地机器人。

扫地机器人最早在欧美市场进行销售,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进入中国。

扫地机器人主要由芯片、传感器、电机、电池等组成。

二、上游分析行业上游主要包括塑料、金属等原材料以及电子元器件、电机、电池等零部件。

此外,扫地机器人还需通过装配高精度传感器和搭载核心算法的芯片以实现智能化。

上游行业发展较为成熟,供给充分,均为充分竞争的市场,其价格的波动对行业利润有较大的影响。

三、中游分析(1)市场规模随着消费者家庭清洁意识和需求的日益提升及机器人软硬件技术的持续快速进步,清洁类服务机器人消费市场实现较快的增长,扫地机器人为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

2020年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规模为33.9亿美元,同比增长33%。

我国扫地机器人产业发展较晚,但在产品市场供给与需求上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中国扫地机器人销量由2013年的57万台增加至2020年的640万台左右,销售额由2013年的8.4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94亿元。

需求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有:(1)90后成为消费主力,懒人经济风潮下,代替人力、解放双手的产品成消费必然趋势。

(2)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增加,扫地机器人替代人工势在必行;(3)智能家居为未来产业趋势,扫地机器人作为目前发展较为完善的智能家居入口,市场需求快速提升。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扫地机器人消费国,市场规模占全球的40%左右,随着扫地机器人渗透率的提高,占比将进一步扩大,目前中国扫地机器人的销售以线上渠道为主。

(2)专利情况目前,全球扫地机器人第一大技术来源国为中国,中国扫地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扫地机器人专利总申请量的90%以上;随着中国扫地机器人市场的火爆,行业专利申请量不断增多,2012年专利申请量仅为7件,2020年达到1574件,其中广东为中国申请扫地机器人专利数量最多的省份,主要因为扫地机器人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

工业机器人行业产业链分析

工业机器人行业产业链分析

工业机器人行业产业链分析工业机器人是在工业生产中使用的机器人的总称,是一种通过编程或示教实现自动运行,具有多关节或多自由度,能对环境和工作对象作出自主判断和决策,并能够代替人工完成各类繁重、乏味或有害环境下体力劳动的自动化机器。

工业机器人是我国智能制造2025的核心抓手之一,是我国机器换人、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核心环节。

一、产业链工业机器人上游为控制器减速器、伺服系统、减速器、传感器、末端执行器等核心零部件生产,中游为工业机器人本体生产及基于终端行业特定需求的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下游应用主要包括汽车、3C电子、家电制造等对自动化、智能化需求高的终端行业。

二、上游(一)核心零部件1、成本构成从工业机器人的成本构成结构看,工业机器人中技术难度最高的三大核心零部件分别是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三者分别占工业机器人成本构成的35%、25%、10%。

核心零部件成本大约占到工业机器人整机成本的70%左右。

(二)伺服系统1、伺服系统伺服系统是工业机器人主要的动力来源,主要由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编码器三部分组成。

伺服系统又称位置随动系统,是通过运用机电能量变换、驱动控制技术、检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实现精准驱动与系统控制,从而实现执行机械对未知指令准确跟踪的控制系统,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领域以及工业自动化等自动控制领域。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伺服系统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97亿元上升至2021年的224亿元。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人口红利逐渐消退,人力成本逐年上升,传统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对自动化产线设备的需求将始终保持增长态势。

预计到2022年,中国伺服系统市场规模将达到286亿元。

2、伺服电机(1)市场规模近年来,中国伺服电机市场规模一直保持增长趋势,受到下游工业机器人、电子制造设备等产业扩张的影响,伺服电机在新兴产业应用规模也不断增长。

2019年中国伺服电机市场规模达142亿元,同比增长6.77%,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81亿元。

工业机器人市场分析报告

工业机器人市场分析报告

工业机器人市场分析报告工业机器人是指能独立完成工业生产任务的机器人系统。

近年来,由于技术进步、成本降低和市场需求增加等原因,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市场趋势和市场竞争等方面对工业机器人市场进行分析。

首先,市场规模方面。

根据研究数据显示,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涵盖了机器人芯片、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多个细分领域。

据统计,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年销售额已超过数十亿美元,并且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其次,市场趋势方面。

当前,工业机器人市场面临着一些新的趋势和变化。

首先,机器人技术不断创新和进步,使得工业机器人的性能和功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例如,机器人的精度、速度和操作灵活性等方面都得到了改善,使得机器人在生产线上的应用更加高效和可靠。

其次,市场需求的变化也推动了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发展。

随着人们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业机器人在各个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特别是在汽车制造、电子电器、医药制造等领域,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力量。

再次,工业机器人在柔性制造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柔性制造是一种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变化快速调整生产线的方式,而工业机器人正是实现柔性制造的重要工具。

最后,市场竞争方面。

目前,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竞争激烈,主要有来自日本、德国、美国和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

这些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研发实力,使得他们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此外,工业机器人市场的进入壁垒也相对较高,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同时还需要满足相关的技术和安全标准。

因此,在工业机器人市场中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更容易在市场中取得成功。

综上所述,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趋势呈现出技术创新、需求变化和柔性制造的特点,市场竞争不断加剧。

工业机器人作为现代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将有望在未来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并在各个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基层反映:工业机器人国产化在上中下游产业链上面临的障碍

基层反映:工业机器人国产化在上中下游产业链上面临的障碍

基层反映:工业机器人国产化在上中下游产业链上面临的障碍在工业4.0和智能制造浪潮的驱动下,工业机器人在工业场景下的需求量旺盛,在汽车、3C电子、金属、化工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工具。

与此同时,产业链“国产替代”的必要性凸显。

尽管市场供需在不断扩张,我国自主品牌销量远落后于外资品牌,海外大厂仍占据我国大部分市场份额,整体上国内厂商与国外厂商仍存在较大差距。

基层梳理发现,上游核心零部件的核心技术有待突破,成本居高不下,本土品牌主要集中于中低端市场;中游本体制造存在低技术、低品质、低价格、低应用的痛点;下游系统集成的主要矛盾在于客户要求的繁杂性和应用集成的标准化,呈现集成商数量多、规模小、工艺偏中低端、标准化难的格局。

一是上游核心零部件技术基本盘薄弱。

工业机器人上游核心零部件主要是减速器、控制器和伺服系统,三者合计成本占据机器人本体总成本的约60%以上,对于工业机器人成本下探和性能影响较大。

数据显示,工业机器人上游三大件国产化率近些年均有不同程度地上升,但国外厂商依旧占据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

具体来看,减速器的国产化率较高,且每年的渗透幅度也最为明显,而伺服系统国产化进程表现较差。

减速器属于高精密度产品,技术门槛高,行业壁垒大,减速器主要分为谐波减速器和RV减速器。

谐波减速器方面,国产谐波减速器易发生筒体断裂、柔轮输出轴扭转刚性不足、齿面磨损等情况,其使用寿命和精度受以下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1)原材料:在金属原材料的颗粒度、刚度和硬度等指标上,我国供应的材料相较于国外有较大差距,杂质较多,影响了减速器柔轮等零部件性能;(2)设计专利:哈默纳科在减速器齿形设计和传动结构上具有知识产权,在齿形设计方面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对于新进厂商阻碍较大;(3)加工工艺:高精度加工设备仍需进口,国内厂商缺乏经验积累和技术储备,加工精度、加工误差无法得到稳定控制;(4)零件装配:零件组装标准化程度欠缺,缺乏经验丰富的技工。

【读懂产业链】工业机器人行业

【读懂产业链】工业机器人行业

【读懂产业链】工业机器人行业一、行业范围及分类(一)行业定义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表》(GB/T4754-2011)分类标准,工业机器人及成套设备归属于“C34通用设备制造业”,涉及“C342 金属加工机械制造”、“C343物料搬运设备制造”等子行业。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及国家工信部发布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当前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分为航空装备制造业、航天制造业、智能装备制造业、海洋工程制造业和轨道交通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归属于智能装备制造业中的通用智能装备。

图表 1:工业机器人所属行业范围(二)产品分类机器人根据基本用途划分,可以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

其中,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轴机械手,是能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

工业机器人一般按照结构和用途两个维度进行分类。

1.按结构分类工业机器人可以分为直角坐标机器人、圆柱坐标机器人、球坐标机器人和多关节机器人。

其中,多关节机器人是应用前景最为看好、技术门槛最高的工业机器人,具备高效、精度高、灵活性强等优势。

关节机器人,也称关节手臂机器人或关节机械手臂,是当今工业领域中最常见的工业机器人的形态之一。

适合用于诸多工业领域的机械自动化作业,比如,自动装配、喷漆、搬运、焊接等工作。

按照机器人的构造分类:①四轴、五轴和六轴关节机器人,拥有四个、五个或六个旋转轴,类似于人类的手臂。

应用领域有装货、卸货、喷漆、表面处理、测试、测量、弧焊、点焊、包装、装配、切屑机床、固定、特种装配操作、锻造、铸造等。

②托盘关节机器人(DELTA),二个或四个旋转轴,以及机械抓手的定位锁紧装置。

应用领域有装货、卸货、包装、特种搬运操作、托盘运输等。

③平面关节机器人(SCARA)三个互相平行的旋转轴和一个线性轴。

应用领域有装货、卸货、焊接、包装、固定、涂层、喷漆、粘结、封装、特种搬运操作、装配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器人产业链分析
机器人产业链构成情况
机器人行业的产业链可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研发、零配件生产、机器人单体制造、系统集成和售后服务。

其中机器人单体、系统集成、售后服务是机器人在生产、销售、维修、淘汰等全生命周期的组成部分。

图表机器人行业产业链构成情况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机器人产业链价值分布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机器人产业链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机器人单体、系统集成、售后服务分食了一个机器人全生命周期的利润。

按照国际上的惯例,一台机器人的全生命周期的毛利率约为60%左右,成为名符其实的高端装备。

其中,单体、集成、服务分别占据三分之一。

因此,覆盖的产业链越长,盈利能力越强。

所以,如果机器人制造商只覆盖集成的产业链长度,那么毛利率只有20%。

图表机器人产业链价值分布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构成
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成套装备是生产过程的关键设备,可用于制造、安装、检测、物流等生产环节,并广泛应用于汽车整车及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轨道交通、低压电器、电力、IC装备、军工、烟草、金融、医药、冶金及印刷出版等众多行业,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图表工业机器人产业链构成图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服务机器人产业链构成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机器人产业链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服务机器人行业的产业链可以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

上游企业是指生产各种服务机器人所需零部件的零部件供应商或材
料供应商。

其中,主要零部件包括自动焊机、电子器件、微处理器、机器人用伺服电机、高精度减速器、机加件、气动元器件、传感器、电池、单板机等,归属于标准零部件、电子设备以及电子元器件等。

中游制造环节包括总装厂、操作系统提供商、云系统提供商等。

服务机器人产业的下游则主要是医疗、家用、农用、军事等行业和领域。

图表服务机器人产业链构成图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