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1

身后有余忘缩手;

眼前无路想回头。

此联出自《红楼梦》。

贾雨村去野外郊游,见到一座残破的寺庙——智通寺,门上有副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贾雨村想:“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

对联的意思很明白,积累了下辈子也花不完的财富,但还是贪得无厌,不肯收手,等到走投无路之时想回头,却为时已晚。

所谓“其意则深”,深在哪里呢?譬如王熙凤,生于名门望族王家,嫁到声势显赫的贾家,成为大权独揽的琏二奶奶,有财富有地位,衣食无忧,却还是贪得无厌,拼命敛财。

王熙凤利用月钱私放高利贷,一年给自己挣回上千两利钱。自从弄权铁槛寺,坐收三千两银子之后,王熙凤更加肆无忌惮,李纨说王熙凤“专会打细算盘分斤拨两,天下人都被你算计了去”。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王熙凤敛财无数,但最终其所苦心经营的一切都化为了云烟。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这副对联是对王熙凤的警醒,也是对天下人的当头棒喝,“贪”是苦海,及时回头。“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人生本不苦,苦的是贪欲过多。不强求,不攀比,远离欲望的陷阱,知足常乐。

2

公生明,偏生暗;

智乐水,仁乐山。

这是郭沫若1948年赠中国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侯外庐的联语。

上联出自《荀子·不苟》:“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此六生者,君子慎之,而禹、桀所以分也。”意思是说,公产生正直明察,偏产生暗昧自私,诚实忠厚产生通达,欺诈虚伪产生障碍,真诚可信产生神明,虚夸妄诞产生惑乱。这六种态度产生的六种不同结果,君子必须谨慎地对待。这是君子行为的首要准则,也是人们区分圣王和暴君的标准。

下联语出《论语·雍也》:“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朱熹注:“乐,喜好也。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动、静以体言,乐、寿以效言也。动而不括(括:滞也,结碍也)故乐,静而有常故寿。程子曰:‘非体仁知之深者,不能如此形容之。’”后以成语“乐山乐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或对问题的看法不同。联语亦喻二人彼此在学术上各有专攻。

此联集自古语,颇富哲理,人们无论治学、修养身心和待人接物,都可从中得到有益启示。

3

竹木四周,田畴满望,下临小溪一角,春朝秋月,

恒与农夫野老、樵子牧童,话些桑麻故事;

六朝典籍,三代文章,旁及大藏真经,酒后茶余,

且同鸲眼鼠须、乌丝龙剂,结那翰墨因缘。

此联为享寿110岁的书法家苏局仙自题“蓼莪居”联。

“蓼莪”,《诗·小雅》篇名,此诗表达了子女追慕双亲抚养之德的情思。后因以“蓼莪”指对亡亲的悼念,联作者以“蓼莪”作为居室名,表示对先人的怀念。

上联写居室优美的环境和与人们的广泛交往。“竹木”,即翠竹与树木。“田畴”,泛指田地、田野。“春朝秋月”,指春天的早晨、秋夜的月亮,泛指一年四季。《春秋序》:“春先于夏,先于冬,举先可以及后,言春足以兼夏,言秋足以见冬,故举二字以包四时也。”“野老”,村野老人。南朝·梁·丘迟《旦发渔浦潭》诗:“村童忽相聚,野老时一望。”“樵子”,打柴人。“桑麻”,指桑树和麻,植桑养蚕取茧和种麻取其纤维,是古代农业解决衣着的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亦泛指农作物或农事。晋代陶潜《归园田居》诗之二:“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上联言:蓼莪居四周有葱葱竹木,远望是绿绿田野,近邻是涓涓小溪,一年四季,常与种田的人、村野老人、打柴的人和放牛的儿童,交谈农作物的春种秋收或其他农事,自己的生活充实、快乐而富有情趣。

下联写居室主人的读书生活及与文房四宝结下的翰墨因缘。“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吴称建业,今南京市),史称六朝;亦泛指南北朝时期。“六朝典籍”为记载六朝法制的图书,泛指古代图书。“三代文章”,即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文章。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铭箴》:“斯文之兴,盛于三代。夏商二箴,余句颇存。”“大藏真经”,佛教典籍的总称。“鸲眼”,端石上的圆形斑点,借指砚台。宋代欧阳修《砚谱》:“端石出端溪……有瞿鸟眼为贵。”“鼠须”,用鼠须制作的一种名笔。唐代何延之《兰亭记》:“右军写《兰亭序》以鼠须笔。”“乌丝”,即乌丝栏,指上下以乌丝织成栏,其间用朱墨界行的绢素,后亦指有墨线格子的笺纸。清代黄景仁《岁暮怀人》诗:“乌丝阑格鼠须描,爱我新诗手自抄。”“龙剂”,上等墨名,相传唐玄宗御案墨有龙剂。

下联是说居室主人博览群书,包括六朝典籍、三代文章以及佛学经典,又嗜好书法,酒后茶余间,与文房四宝结下深深的翰墨因缘。

4

养生欲学嵇中散;

知足谁如马少游。

这是清末政治家、近代著名民族英雄林则徐撰写的对联,选自《清十大名家对联集》。

上联的“嵇中散”,即三国时期魏国的文学家、思想家嵇康(公元223-263年),字叔夜,谯郡铚县(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官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为“竹林七贤”之一。嵇康因不满执政的司马氏集团,被钟会诬谄,为司马昭所杀。他崇尚老庄,主张回归自然,对服食养生颇有研究,所撰《养生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养生专著之一。

嵇康的养生观点主要有:重视调摄,认为“导养得理”,可获长寿;主张形神共养,认为“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修性养神之法,既主“清虚静泰,少私寡欲”,“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又“养之以和”,晞以朝阳,绥以五弦,“使神形相亲,表里俱济”;无耽声色,节制饮食,指出“饮食不节,以生百病,好色不倦,以致乏绝”;防止过用,注意积微成损,“害成于微,而救之于著,故有无功之治”,提出养生要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及贵在坚持等。这些观点在今天仍是养生之圭臬,所以养生需学嵇中散。

下联的马少游系汉将伏波将军马援的从弟。《后汉书·马援传》称“吾从弟少游常哀吾慷慨多大志,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御款段马(即乘适宜在沼泽地上行驶或用于田间运载的短毂轻便车,驾驭行走迟缓的马),为郡掾史,守坟墓,乡里称善人,斯可矣。”后世把马少游作为士人知足求安的典型。唐代刘禹锡诗云:“一以功名累,翻思马少游”。明初王蒙亦有:“古今我爱陶元亮,乡里人称马少游”的诗句。

联语是说学习嵇康的养生观,又像马少游那样,少私寡欲,知足常乐,无疑有利于身心兼养。

5

德取延和谦则吉;

功资养性寿而安。

此联选自清代梁章钜《楹联丛话》,是一副劝人修德养性的对联。

上联的“和”乃中和也。中和是儒家中庸之道的主要内涵。《礼记·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