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优质课竞赛《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3)能够分析不同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运用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和报告,培养学生合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农业地理学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关注农业发展的观念;(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1)引入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2)讲解农业区位因素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2. 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1)气候因素:温度、降水、光照等;(2)地形因素:坡度、坡向、海拔等;(3)土壤因素:土壤类型、肥力、排水等。
3. 影响农业区位的社六、影响农业区位的经济因素(1)市场因素:农产品需求、价格、运输成本等;(2)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供给、工资水平、人口密度等;(3)资本因素:农业投资、基础设施、技术水平等。
七、影响农业区位的政策因素(1)国家政策:农业支持政策、土地政策、贸易政策等;(2)地方政策:农业发展规划、补贴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
八、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方法1. 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使用地图、统计数据、卫星遥感图像等;2. 实地考察:观察农业景观、访谈当地农民等;3. 空间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
九、案例分析:我国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与适应1. 案例一:东北平原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与适应;2. 案例二:江南水乡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与适应;3. 案例三:西部干旱地区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与适应。
十、总结与评价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影响因素;2.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和报告的成果,进行评价和交流;3. 总结农业区位因素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强调其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农业区位因素优质竞赛课教案(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文科组地理周伟一、课标解读课标: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课标内容解读:“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就是要列举出各个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各因素是从哪方面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二、教材分析1、本课处在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联系”的第一课时2、本节课的学习是探讨下一部分“农业地域类型”的基础,还对后面学习“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类型”及“地域联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学情分析1、有的学生对农业的理解只是限制在种植业这个狭义的定义内;2、根据初中的地理学科的学习对农业生产活动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但未深入地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对农业生产进行分析。
区位的概念是一个新的知识点,学生对于布局可能有所理解,但对于区位却并不熟悉。
3、学生只是农产品的消费者,对农业区位因素的理解不深;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理解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学会判断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3、使学生理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人类可以对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让学生学会分析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2、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农业的美好,热爱农业,尊重农业生产2、让学生树立人类改造自然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五、教学重点农业区位因素六、教学难点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七、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活动教学法,PPT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投影仪八、课时安排:1课时九、教学过程导入:播放多媒体课件: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屏幕上连续出现各种农作物及农业活动的图片,每张图片上有一句诗句,邀请学生配乐诗朗诵:它是我们的生存之本,是一种绿色、一种清新广阔无边的草原,牧群就像散落的点点繁星那一片金黄,装扮着油菜花开的季节还有,那向日葵盛开的芬芳紫色的,是薰衣草的浪漫绿绿的稻田,是希望的港湾,是希望的色彩波光粼粼的水田,映射出一片宁静那是梯田吗?一缕缕优美的弧线,勾勒出人间最美的画卷插秧的季节,劳动着,美丽着那点点的雨露,是生命的印记即将成熟的水稻,孕育着沉甸甸的希望农业,是如此美丽引导学生感受美丽的农业,从而感知从事农业活动是非常光荣的,从事农业活动的农民是值得尊敬的,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农业区位因素 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教案标题:农业区位因素教案目标:1. 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和影响因素。
3. 能够分析和评价不同农业区位的优劣。
4. 培养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什么是农业区位因素?它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知识讲解:2. 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重要性。
3. 分类介绍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气候、土壤、地形等)和人文因素(交通、市场、劳动力等)。
4. 分别讲解不同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例如气候对农作物种植的影响,市场对农产品销售的影响等。
案例分析:5. 提供几个不同地区的农业区位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评价其优劣。
6.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某些地区适合发展特定的农业?有什么因素限制了某些地区的农业发展?小组讨论:7.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地区进行深入研究。
8. 要求学生分析该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并讨论该地区的农业发展潜力和限制。
展示和总结:9.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讨论和互动。
10.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继续深入研究和思考。
教案评估:1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农业区位因素的研究报告,包括对某个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和评价。
12. 教师对学生的报告进行评估,包括对农业区位因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评价。
延伸活动:13.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不同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
14.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或个人项目,深入研究某个地区的农业发展,并撰写调研报告。
教学资源:- PowerPoint演示文稿- 农业区位因素案例材料- 小组讨论指导问题- 农业区位因素研究报告评估标准教学策略:- 探究式学习: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
教案:农业区位因素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和作用。
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和作用。
2. 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及其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其含义。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3. 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1. 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和分类资料。
2. 相关实例和案例分析。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章:气候因素教学目标:1. 了解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掌握主要气候因素及其作用。
教学内容:1. 气候因素的定义和分类。
2. 气候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气候因素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其含义。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气候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3. 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1. 气候因素的定义和分类资料。
2. 相关实例和案例分析。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气候因素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气候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第三章:土壤因素教学目标:1. 了解土壤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掌握主要土壤因素及其作用。
教学内容:1. 土壤因素的定义和分类。
2. 土壤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土壤因素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其含义。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土壤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3. 引导学生思考土壤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1. 土壤因素的定义和分类资料。
2. 相关实例和案例分析。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土壤因素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土壤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第四章:水源因素教学目标:1. 了解水源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掌握主要水源因素及其作用。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2019版)必修二
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
【教学目标】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3、结合实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结合实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结合实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问答式谈话法、专题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
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贴近学生生活的事物导入,使学生快速融入教学环境,同时为情境的创设作铺垫。
区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发挥优势、改进不足,最终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优质课竞赛《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优质课竞赛《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选自课程标准中必修课程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中“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是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的第一项内容,是“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必要知识基础,对“工业区位”、“地域联系”的学习有示范作用。
2、学情分析:具有一定的人文地理知识和人文素养。
生活在小城镇以及乡村,对农业生产不仅限于耳闻目睹,而且有一定知识储备。
【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会判断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分析,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科学态度,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增强关注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科学技术因素,分析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冈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教学手段: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农业景观、案例分析等内容;用板书归纳总结。
【教学思路】本节课通过教师提供问题情景——学生分析讨论案例——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学生展开课题研究,完成“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感知——理解——运用——迁移,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视频材料导入新课。
【教师】好,下面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1.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
该种垂直农业生产有没有土壤呢?2.该种现代农业能够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学生】1、无土栽培 2、科技。
【教师】对,这说明了土壤和科技是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那么,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还有哪些呢?引出本节课所学内容——农业区位因素。
【多媒体显示图片】略。
高中一年级下学期地理《农业区位因素》微课教学设计
社会经济区位因素
一、市场
珠江三角洲从1984年种植水稻,1995年种植甘蔗,2000年养鱼,到2004年种植花卉,为何珠三角地区的耕地出现了上述的变化?
由此可见,农业生产活动所考虑的并非只是如何利用土地生产作物,更重要的是如何将生产的农产品运到市场销售,以获得经济收入。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气候详细分为热量、光照、降水。
二、水源
干旱半干旱地区能够发展绿洲农业、灌溉农业的原因是什么?水源,仅靠天然降水往往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因此种植农作物需要灌溉。在降水量少于250mm的地区,农业多布局在河湖水、地下水、冰雪融水丰富的地方。这里便于修渠打井进行灌溉的地方,农作物收成较有保证。缺乏水源不能进行灌溉的干旱地方,不宜种植农作物。
降水量的多少影响了农业发展的类型,用不同地区的水源情况来说明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三、地形
在农业生产中,不同的地形可以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地区地表起伏大,耕作不便,适宜发展林业或畜牧业。在一些起伏较大的山地可以发展立体农业。所以地形:决定了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
气候中的光照会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光照充足的地方,农产品的品质往往是比较高的。新疆光照充足,这里的长绒棉品质非常好。同时这里昼夜温差更大,农产品的有机质积累更多,比如这里的瓜果就非常的甜。
我国南方地区以水稻种植为主,而西北的新疆地区以畜牧业为主,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异?——降水。降水主要影响农作物的类型和分布。一般湿润半湿润地区发展种植业,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畜牧业。
教学环节
教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动
设计思路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导言】农业区位因素是指农业发展的地理位置选择和布局问题。
它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水资源条件、市场条件、交通条件等多个方面。
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合理的区位选择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课程目标】1.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2.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及其特点;3.掌握不同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引入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与学生讨论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发展的地理位置选择和布局问题。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及特点-气候条件:温度、降水、光照等气候因素的适应性。
-土壤条件:土壤的肥力、排水性、酸碱度等。
-水资源条件: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资源的丰富程度。
-市场条件:销售市场的规模、需求量等。
-交通条件:交通的便利程度。
2.不同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条件:不同气候条件适宜不同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殖,如亚热带气候适宜水稻种植。
-土壤条件:不同土壤条件适宜不同作物的生长,如黄土地适宜小麦种植。
-水资源条件:水资源丰富的地区适合发展灌溉农业。
-市场条件:市场条件好的地区农产品销售容易,农业发展较为繁荣。
-交通条件:交通条件便利的地区农产品运输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
三、案例分析(2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不同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案例一:温带气候地区适宜果树种植,加之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导致该地区水果种植业发展很快。
2.案例二:干旱地区缺乏水资源,且交通不便,使得该地区的农业发展相对困难。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农业区位因素的具体影响。
四、小组调查(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根据教师指导,选择一个农业区域进行调查研究。
2.学生可以调查该区域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水资源条件、市场条件、交通条件等农业区位因素,并分析不同因素对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可以《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包括的内容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会分析农业区位条件,并能正确指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分组合作,对章丘区大葱种植业的发展案例进行探究,发展学生发散性思维,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案例探究过程中,激发学生研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与积极性,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树立起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人地协调观念。
[教学重、难点及分析]1、重点: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2、难点:分析主导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教学方式和方法选择]1、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学案,进行情境式教学;2、学习方法:探究学习法、比较鉴别法、综合分析法。
[教学准备]PPT、学案、课本[教学过程]课前:学生观看24 节气图片,预热课堂。
导入新课:师:今天是4 月20 号,一个很特殊的日子,有谁知道是什么日子。
生:谷雨。
师:谷雨是干什么用的?“谷雨”,雨生百谷的意思,俗话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这一天适合播种移苗。
从此,我们可以看出,24 节气是用来指导我国农事活动的补充立法。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自古以来,我国对农业活动的重视程度就非常高。
今天,我们也来探讨一下,与农业相关的地理知识——农业区位因素。
(以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为引,导入课堂)展示学习目标(使学习有的放矢,明确目标)认识农业师:我们口口声声说农业,那到底什么是农业?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回答(学生意识中的农业)师:农业是人类利用土地,栽培植物,饲养动物,从而获取生产生活用品的物质生产活动。
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教师总结)认识区位师:认识了农业,那什么是区位呢?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回答(学生理解的区位概念)师: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位置+联系。
包括位置和该位置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教师总结)师:农业区位,就是农业的地理位置和农业与周围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教案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2.掌握农业的区位因素;
3.了解不同农业区位的生产特点和种植特点;
4.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农业区位因素;
2.理解农业产业布局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1.问答教学法
2.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
3.情景模拟教学法
教学内容:
一、农业区位因素
1.气候因素
温度、降水、日照等气候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2.土壤因素
土壤肥力、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等土壤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3.水资源因素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对农业的影响。
4.人力资源因素
农业区域的人口密度、教育水平、劳动力资源等人力资源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二、不同农业区位的生产特点和种植特点
1.多雨区农业特点
生产粮食、木材和草原畜牧业,农产品种类多,如稻谷、玉米、小麦、豆类等。
2.缺水区农业特点
一般生产少量粮食和蔬菜,适合种植各种耐旱作物如葡萄、石榴、板栗等。
3.高寒区农业特点
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如牛羊等;同时生产粮食、蔬菜和水果,如马铃薯、苹果等。
4.河流、湖泊区农业特点
适合发展水稻种植、钓鱼、水产养殖,生产茶叶、丝绸等。
三、情景模拟教学
1.教师利用地图和照片模拟不同农业区位,让学生分组进行调查和分析,掌握农业区位因素。
2.学生利用实验室设备,对不同农业区位进行实地模拟,了解各区位的生产特点和种植特点。
3.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设计农业产业布局图,理解农业产业布局的重要性并体验合作的过程。
高中地理 农业区位因素 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本节内容选自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的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从核心素养来看,产业区位选择是区域认知的重要体现,学会分析产业区位因素,合理进行产业布局,以达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的要求。
从本节内容地位上看,农业区位因素是产业区位因素中的第一个课时,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了解农业的区位因素可以学生深入学习后面工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分析奠定基础,也是区位因素分析方法获得的重要途经,有利于区域发展模块的学习。
教材分为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布局两大版块,农业区位因素部分采用了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科学技术因素三大方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其中案例以“阅读材料”和“活动”的方式呈现。
农业布局部分首先阐述了农业布局的概念和原则,展现了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在“活动”中详细介绍了水稻种植业,引导学生分析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和生产特点,并探讨其它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布局特点及其原因,处处渗透着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等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
教材的最后提供了一个关于调查家乡农业生产活动、撰写调查报告的活动建议,并为家乡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体现了对地理实践力素养培养的要求。
学情分析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接触过区位的概念,也能或多或少说出些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但是存在概括不全面以及无法具体阐述这些因素与农业生产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生产的过程和农产品的习性等都缺乏感性认知,会给学习过程带来一定障碍。
对此,本节课选取了长沙望城荷花虾的案例,以身边地区大家熟悉又喜爱的“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呈现丰富的视频、文字等材料,让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各种因素的作用有更深刻的认识,在一系列活动探究中形成农业区位分析的基本思路,为后面工业区位和服务业区位的分析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2.5 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第一章:农业区位因素概述1.1 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解释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强调农业区位因素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1.2 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介绍自然区位因素和社会经济区位因素解释气候、土壤、水资源、地形等自然区位因素解释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等社会经济区位因素1.3 农业区位因素的评价介绍农业区位因素评价的方法和指标强调综合评价的重要性第二章:自然区位因素2.1 气候因素解释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强调温度、降水、光照等气候因素的重要性2.2 土壤因素解释土壤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强调土壤质地、肥力、排水性等土壤因素的重要性2.3 水资源因素解释水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强调水源、灌溉设施、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水资源因素的重要性2.4 地形因素解释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强调坡度、海拔、地貌等地形因素的重要性第三章:社会经济区位因素3.1 市场因素解释市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强调市场需求、价格、消费者偏好等市场因素的重要性3.2 交通运输因素解释交通运输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强调交通网络、运输成本、物流效率等交通运输因素的重要性3.3 政策因素解释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强调政府支持、补贴、法律法规等政策因素的重要性3.4 劳动力因素解释劳动力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强调劳动力数量、素质、流动性等劳动力因素的重要性第四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与评价4.1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介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强调综合分析的重要性4.2 农业区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介绍评价指标的选择和权重确定强调综合评价指标的重要性4.3 农业区位因素评价案例分析提供具体的案例分析强调分析结果的应用价值第五章:农业区位因素的优化与应用5.1 农业区位因素优化的意义解释优化农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强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5.2 农业区位因素优化的方法介绍改良土壤、水资源管理、农业技术应用等优化方法强调综合利用多种方法的重要性5.3 农业区位因素应用案例分析提供具体的应用案例分析强调应用效果和经验借鉴的价值第六章: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产业结构6.1 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解释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及意义强调农业产业结构与农业区位因素的关系6.2 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自然区位因素和社会经济区位因素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强调不同区位因素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6.3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与区位因素的关系解释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性强调农业区位因素在产业结构优化中的作用第七章: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7.1 农业布局的概念解释农业布局的概念及意义强调农业布局与农业区位因素的关系7.2 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布局的影响分析自然区位因素和社会经济区位因素对农业布局的影响强调不同区位因素在农业布局中的应用7.3 农业布局优化与区位因素的关系解释农业布局优化的重要性强调农业区位因素在农业布局优化中的作用第八章: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可持续发展8.1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解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意义强调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区位因素的关系8.2 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分析自然区位因素和社会经济区位因素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强调不同区位因素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8.3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区位因素的关系解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强调农业区位因素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第九章: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政策制定9.1 农业政策制定的概念解释农业政策制定的概念及意义强调农业政策制定与农业区位因素的关系9.2 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政策制定的影响分析自然区位因素和社会经济区位因素对农业政策制定的影响强调不同区位因素在农业政策制定中的应用9.3 农业政策制定与区位因素的关系解释农业政策制定的重要性强调农业区位因素在农业政策制定中的作用第十章: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现代化10.1 农业现代化的概念解释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及意义强调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区位因素的关系10.2 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分析自然区位因素和社会经济区位因素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强调不同区位因素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10.3 农业现代化与区位因素的关系解释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强调农业区位因素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重点解析重点:1. 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1、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多媒体教具、实地调查等方式,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人文地理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2、让学生了解农业的重要性,培养尊重劳动的价值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综合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难点:学会分析应用区位理论,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六、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和应用区位理论的方法;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实地调查法:通过实地调查,让学生亲身体验农业生产活动,深入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实际情况;4、多媒体教具法:通过多媒体教具,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相关知识。
七、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农业生产活动,引起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兴趣。
2、知识讲解(30分钟)1)讲解农业区位含义及影响因素;2)分析各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作用;3)讲解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
3、案例分析(20分钟)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和应用区位理论的方法。
4、实地调查(30分钟)带领学生到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并观察农业区位选择的实际情况。
5、总结(10分钟)通过小结,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检验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实地调查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地调查报告,评估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实际情况的了解程度;3、小组展示: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所学知识,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为农业区位选择,是指农业生产者在选择种植或养殖地点时,考虑到各种因素后做出的决策。
通过茶园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如气候、土壤、水资源、市场需求等。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解读:从地理位置、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含义、主要影响因素。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就是要列举出各个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各因素是从哪方面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
因此,要求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全面掌握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并学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分析这些因素在区域内对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产生的具体影响和主导因素。
二、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内容:本节系统地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从而使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
教材地位: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中已经涉及了关于农业的知识,介绍了农业的分类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点等。
高中地理必修一中《自然条件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一节已经初步涉及到区位的内容。
本节教学内容即建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并学会分析农业区位条件,为接下来学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以及分析人类其他活动的区位选择,如工业区位选择等,打下基础。
教材无论是阐述基本原理,还是分析具体案例,都是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重点难点:区位理论是高中地理教材的核心理论之一。
农业区位选择又是区位理论的开篇。
学生首次接触,重点不是概念而是学会分析应用。
所以本节的重点以及难点确立为综合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情感丰富,乐于接受感兴趣的知识;喜欢思考,乐于探究问题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已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
他们有一定的人文地理知识和人文素养,但对人文地理知识还不是很熟悉,对复杂问题,认识上还存在着局限性,他们生活在城市,对农业生产不了解,缺乏知识储备。
学生的兴奋点主要集中在多媒体教具或有趣的地理事例教学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利用身边的事例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激起他们对人文地理学习的兴趣。
农业区位因素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分类,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含义和作用;
2.分析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让学生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知识;
3.讲解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多样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探讨实际农业生产中农业区位因素的应用;
2.引导学生针对具体案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让学生在讨论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总结归纳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及其影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教学案例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一章为例,旨在通过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章节内容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等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针对高中生的知识深度和理解能力,本案例将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方面,我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形式,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并及时给予反馈。在终结性评价中,我以笔试和实践操作等形式,检验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分类;
2.掌握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我国东北地区的玉米种植为例,让学生了解不同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通过分析东北地区的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因素,以及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社会经济因素,使学生认识到农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了解农业区位因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农业区位因素_的教案(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主要类型及其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
教学重点:1. 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农业区位因素的主要类型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1.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2.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家乡农业生产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农业生产。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农业区位因素吗?它们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二、新课讲授1. 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解释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强调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提高产量、改善品质、降低成本等。
2. 农业区位因素的主要类型及其影响- 自然因素: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需求、交通运输、政策法规、劳动力、资金等,影响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益。
- 技术因素:农业技术、农业机械化水平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案例分析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区位因素案例,如:- 水稻种植区位因素:水源、土壤、气候等。
- 畜牧业区位因素:饲料资源、气候、市场需求等。
2. 分析案例中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农业区位因素。
四、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家乡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区位因素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 收集家乡农业生产的资料,分析其中存在的区位因素问题。
- 设计一套优化农业区位因素的方案,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主要类型及其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湘教版新教材)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湘教版新教材)教学设计:农业区位因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掌握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重视和对农业发展的关注,增强学生对农业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明确农业区位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难点:深入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3. 归纳概括法:通过概念归纳、总结概括等方式,帮助学生理清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帮助学生产生对农业的兴趣和关注。
2. 学习任务(30分钟):教师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引导学生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活动设计(4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不同区域的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在小组中总结和归纳。
4. 练习与讨论(20分钟):组织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进行讨论和互动,加深对农业区位因素的理解。
5. 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七、教学评价1. 教学评价方式:通过课堂练习、讨论活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及时、全面的评价;2. 教学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讨论表现、归纳总结能力和对农业区位因素的理解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八、板书设计1. 农业区位因素- 概念- 影响因素2. 农业生产受区位因素的影响- 气候- 土壤- 水资源- 交通等九、课外作业布置学生观察家乡的农业生产情况,分析家乡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撰写一篇小结。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3. 培养学生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能力,提高其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分类。
2. 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3. 影响农业区位的经济社会因素: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类型及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 教学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农业区位因素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类型及影响因素。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中农业区位因素的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农业发展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分布的影响。
2. 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类型及影响因素。
3. 分析实际问题:以某一地区农业发展为案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在该地区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其他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实际应用。
5.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
附: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农业区位因素。
4. 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讲解:通过PPT展示,详细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因素,以及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社会经济因素。
2.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的农业产区,分析其成功的区位因素,如山东寿光的蔬菜产业、新疆的棉花产业等。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析一个具体的农业产区,探讨其成功的区位因素,并向全班汇报。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3)能够分析不同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能力。
(2)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模拟农业区位因素的空间分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兴趣,提高地理素养。
(2)培养学生关注农业发展,理解农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3)不同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农业区位因素的权重分析。
(2)利用GIS软件模拟农业区位因素的空间分布。
三、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单元。
2. 教学辅助材料:相关农业区位因素的案例资料、GIS软件。
3.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GIS软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提问:同学们认为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有哪些?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
(2)学生分析案例资料,总结不同农业区位因素的特点。
3. 课堂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教师选取典型农业区位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区位因素。
(2)学生通过GIS软件,模拟案例中的农业区位因素空间分布。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农业区位因素的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农业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区位因素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农业发展规划、农业政策制定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优质课竞赛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选自课程标准中必修课程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中“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是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的第一项内容,是“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必要知识基础,对“工业区位”、“地域联系”的学习有示范作用。
2、学情分析:具有一定的人文地理知识和人文素养。
生活在小城镇以及乡村,对农业生产不仅限于耳闻目睹,而且有一定知识储备。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会判断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分析,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
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科学态度,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增强关注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科学技术因素,分析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冈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农业景观、案例分析等内容;用板书归纳总结。
【教学思路】
本节课通过教师提供问题情景——学生分析讨论案例——师生
共同归纳总结——学生展开课题研究,完成“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感知——理解——运用——迁移,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视频材料导入新课。
【教师】好,下面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1.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
该种垂直农业生产有没有土壤呢?
2.该种现代农业能够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学生】1、无土栽培 2、科技。
【教师】对,这说明了土壤和科技是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那么,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还有哪些呢?引出本节课所学内容——农业区位因素。
【多媒体显示图片】略。
【教师】结合课本理解农业概念。
所谓区位,有两层含义:绝对区位(事物的位置),相对区位(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农业区位选择就是农民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那么,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呢?
通过模拟“中国农业调查”活动逐一引出农业区位因素
具体路线:(1)海南→黑龙江(2)黑龙江→新疆
【合作探究一】(学生抢答活动)略。
【板书】一、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讲授】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
水源、市场、交通、政策、科技等,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三大类。
(时间分配:共14分钟。
其中学生活动5分,师生讨论对话9分钟)
【教师点拨】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区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
例如,湿润、半湿润地区一般可发展种植业;干旱、半干旱地区可发展灌溉农业或畜牧业;平原地区可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陡坡可发展林业和牧业;丘陵缓坡可修筑梯田从事种植业;沿海滩涂可发展海水养殖业。
【过渡】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可以看做是相对不变的,人们可以根据当时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而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则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因而,农民对农业区位的选择,更多的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多媒体展示材料】环地中海地区农业的发展,探讨农业区位的变化对农业活动的影响。
【合作探究二】从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发展的历史中,分析如下问题:
(1)哪些农业区位因素发生了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有何影响?
(2)哪些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学生认真分析材料,教师巡视并辅导。
(约5分钟后进入讨论与对话阶段。
)
【学生活动】(略)
【教师归纳】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下面,我们来小试牛刀(集体抢答)【巩固练习】(时间分配5分钟)
【合作探究三】
【放飞思维】桐柏县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地形以低山和丘陵为主,自然特点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生物种类繁多,被誉为“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农业资源富集,尤以林果、畜牧、水产、土特产著称,被誉为“全国特大资源宝库县”。
桐柏县地处山区,过去交通不便,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宁西铁路、312国道、信南高速公路和焦桐高速公路贯穿境内,使这里的交通运输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思考:现在我们桐柏人应如何利用当地农业区位的优势条件开发当地的农业资源?
(这个问题是开放性试题,可以让学生放飞思维、大胆相象,结合本地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
【学生活动】略。
( 约8分钟)
【教师点评】略。
【课后探究】略。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构成了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
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时,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同时要加大技术投入,对自然条件加以改造,并根据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及时调整农业生产,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从而使农业不断持续发展。
【板书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