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包括园地)
单元第三单元单元解读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民间故事”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3篇课文组成,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教学目标1.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2。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3.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作文。
教学重难点1.多元认字。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突破措施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借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和语文实践活动。
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课时划分9.猎人海力布 2课时10.牛郎织女(一) 2课时11.牛郎织女(二) 1课时口语交际 1课时习作三 2课时园地三 2课时课题 9猎人海力布教学目标1.会认“酬”等4个生字,会写“嘱、誓”等11个生字。
正确读写“飞禽、酬谢、崩塌”等词语。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能复述故事。
3.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课程整合点与主题丛书第三本整合。
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能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猎人海力布》,这是一个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口耳相传的经典,是老百姓智慧的结晶。
这个民间故事写了猎人海力布一件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一1。
请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并完成下面要求。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2)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牛郎织女》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牛郎织女》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牛郎织女》这个古代传说的背景故事;2.掌握《牛郎织女》的主要情节和寓意;3.能够运用自己的理解,进行简短故事的复述。
过程与方法1.通过故事情节、角色形象等引导学生感受并理解《牛郎织女》的内涵;2.采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促进学生对故事的共同理解;3.引导学生在复述故事时加入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提高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2.培养学生对美好爱情、家庭和友情等情感的认识和感悟;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共同探讨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神话故事《牛郎织女》的传统文化内涵;2.掌握《牛郎织女》故事的主要情节。
难点1.理解《牛郎织女》传说中的情感表达;2.运用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进行故事的复述与延伸。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老师播放动画片《牛郎织女》的片段,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氛围,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第二步:讲述《牛郎织女》故事(15分钟)老师口头讲述《牛郎织女》的背景故事和主要情节,引导学生对故事内容有初步了解。
第三步:分组讨论故事内涵(20分钟)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学生就故事中的主题、人物、情节等展开讨论;2.每组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与其他组分享交流。
第四步:共同整理故事情节(15分钟)1.老师根据学生讨论的内容,引导学生共同整理《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2.学生可以用图表、文字等形式展示整理结果。
第五步:个人深度思考与表达(15分钟)1.要求学生就《牛郎织女》故事中的某一情节或人物进行思考和回答问题;2.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第六步:展示与分享(10分钟)1.学生可以选择性地展示自己的思考笔记、绘画作品等;2.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引导同学们相互学习和交流。
第七步: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继续思考《牛郎织女》故事中的某个问题,做一份心得体会或绘画作品。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牛郎织女》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牛郎织女》第1课
时教案(集体备课)
教学目标
•了解《牛郎织女》这个传统文化故事的背景
•能够初步理解故事情节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情节
•背诵关键词语
教学难点
•班级集体备课的组织和管理
教学准备
•课文PPT
•课文教材
•小组合作讨论环节设计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5分钟)
–通过问答的形式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回忆。
2.新课呈现(10分钟)
–老师简要介绍《牛郎织女》的故事背景,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3.课文学习(20分钟)
–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老师适时给予引导和解释。
4.讨论交流(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梳理故事发展线索。
5.合作创作(25分钟)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对于故事的理解和自己编排的一个情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6.课堂讨论(10分钟)
–整合各小组的表现,全班共同讨论故事中的主题和价值。
7.课堂小结(5分钟)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明确下节课作业要求。
课后作业
•背诵故事中的关键句子
•自主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集体备课,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讨论和表达,激发了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课堂氛围轻松活泼,学生表现积极,集体备课的方式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借鉴。
通过本节课,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传统文学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教案(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学会讲述民间故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课文内容丰富,包含了多个经典的民间故事,如《牛郎织女》、《白蛇传》等。
这些故事具有浓厚的民间文化特色,富有教育意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对于民间故事的了解和讲述方法还有一定的欠缺。
他们在课堂上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和练习,提高讲述民间故事的能力。
此外,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需要加强,以便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
2.学会讲述民间故事的方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交流和互动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学会讲述民间故事的方法。
2.难点:运用恰当的讲述方法,生动有趣地讲述民间故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讲述民间故事。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课堂参与度。
3.示范教学法:老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讲述示范。
六. 教学准备1.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民间故事的相关资料,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2.准备一些经典的民间故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述和分享。
3.设计好教学环节和教学用具,如PPT、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经典的民间故事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民间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老师为学生讲述一些经典的民间故事,如《牛郎织女》、《白蛇传》等,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民间故事的韵味。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民间故事,讨论如何生动有趣地讲述这个故事。
讨论结束后,各组派代表进行讲述,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给予评价。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内容为《课文朗读》、《课文认读》和《课文解读》三部分。
1. 课文朗读在本部分,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并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抑扬顿挫的处理。
2. 课文认读要求学生能够看懂课文内容,理解其中的语意和情感。
老师可以适当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课文解读在这部分,老师应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体裁、人物、情节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语文园地三》第二课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表达方式;•理解课文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分析和解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细心、耐心、细致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含蓄的情感和思想;•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课文解读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的内容,思考其中的人物关系、事件起因等。
3. 老师点评•结合学生讨论的内容,老师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4. 课堂练习•给学生一定时间阅读课文,然后进行课文理解和解读的小组练习,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
5. 课堂展示•各小组展示他们的课文解读成果,相互交流学习,互相启发。
6. 总结•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概括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五、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阅读,并用一段文字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自己的收获。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及时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和可以改进之处,为下次教学提供参考。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含全册备课,单元备课,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备课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经典,老百姓智慧的结晶”这个主题编排。
主要由《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和《牛郎织女(二)》三篇文章组成。
目的是让同学们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能够创造性地复述民间故事;提取主要信息,编写故事。
2.本单元重点:(1)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本单元的三篇文章都是民间传说,都是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来体现人物特点的。
如《猎人海力布》一文中,通过“救小白蛇”“要宝石”“听鸟语”“劝乡亲”“变石头”这几个故事体现出海力布善良、勇敢、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
《牛郎织女(一)》则通过详细介绍牛郎认识织女的过程,表现出牛郎心地善良、吃苦耐劳的特点以及织女心灵手巧、渴望自由的美好愿望。
《牛郎织女(二)》通过描述织女跟王母娘娘抗争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体现出王母冷酷自私、凶恶霸道的特点以及织女渴望自由的真情和勇敢。
(2)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我们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创造性地复述。
我们可以换一种人称,可以对故事情节进行“添油加醋”,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还可以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猎人海力布教学目标1.会认“牺”等4个生字,会写“酬、珍”等11个生字。
正确读写“酬谢、叮嘱、崩塌”等词语。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能复述故事。
3.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能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牺”等4个生字,会写“酬、珍”等11个生字。
正确读写“酬谢、叮嘱、崩塌”等词语。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设计(出示课件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民间故事吗?民间故事是一些长期流传于老百姓之中的故事。
它们或者机智幽默,或者歌颂善良美好,或者感人至深。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鼻子都气歪了 气急败坏
前怕狼后怕虎 畏首畏尾
一个巴掌拍不响 孤掌难鸣
打开天窗说亮话 直言不讳
吃水不忘挖井人 饮水思源
读一读,体会这两组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左边的词语都是俗语。俗语,是群众所创造的,并在群众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反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汉字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小结:俗语的主要特点是口语化,语言通俗易懂,字数有多有少;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具有概括性。有不少的俗语和成语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
1.可以把自己设想成故事中的人物,以他的口吻讲。如,讲《猎人海力布》,用海力布的口吻讲述,会更加亲切,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也可以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如,讲《牛郎织女》,可以说说老牛是怎么知道织女下凡时间的。
3.还可以变换情节的顺序,先讲结局,设置一些悬念吸引听众。如,先说有一块石头是一位猎人变的,再讲猎
个人备课栏
旁注
人海力布的故事。
交流示例:续编《猎人海力布》:
海力布变成石头后,人们世世代代都纪念海力布。很多年过去了,曾经的小白蛇已经长大了。这一天,小白蛇又来到了村子,想找自己的救命恩人——海力布。
可是找了好久,也没有找到。只看到远处的高山上,有一块很像海力布的大石头。她向乡亲们一打听,才知道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才变成了石头。小白蛇难过地把这件事告诉了龙王,大家都被海力布舍己救——
1.学习创造性复述故事、续编故事,让故事情节更加生动。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马文的故事》中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和拟人,以丰富自己的写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教师深入解读课文《马文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情节
和人物形象。
2. 分析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示其表达意图。
3. 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创作,写一段诗歌或故事。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发学生对马文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导读:带领学生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作者表达的情
感和意图。
3. 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4. 拓展:通过学生模仿和创作,拓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5. 练:完成课后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6. 归纳总结:回顾课文和学生创作,总结比喻和拟人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四、教学工具
1. 课文《马文的故事》
2. PPT演示、投影仪
3. 黑板、粉笔、书籍
4. 学生练册、作业本
五、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后练册上相关题。
2. 继续创作一段诗歌或故事,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六、教学评估
1. 课堂表现:学生对课文和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题完成情况和创作作品的质量。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紧凑,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在学生创作环节,一部分学生缺乏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下次教学可以增加更多的创作示范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修辞手法。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优秀教学设计(共7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优秀教学设计(共7课时)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教材内容丰富,包括精读课文《山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葡萄园里的故事》和略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展开,旨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基础,对于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写作中,对于如何具体、生动地进行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本单元时,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并掌握描写方法,并在写作实践中加以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课文中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学会欣赏美、感受美、表达美,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对人物的关爱,培养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课文中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在写作实践中,具体、生动地进行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美;通过启发式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分析案例,使学生掌握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动画视频、相关图片资料、写作练习素材。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美。
然后引导学生回答:课文讲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作者是如何描绘这些景物的?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文中的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课文中的景物描写。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学生能够掌握相关词汇和语法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型。
•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文学性语言的表达,培养其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材: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第三单元•教具:黑板、彩色粉笔、PPT、录音机等•材料:相关课文、词汇表等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主题词,引入本单元学习内容。
2.学习课文:让学生诵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3.词汇学习:介绍本单元重点词汇,让学生掌握词义和用法。
4.活动设计: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语法讲解:讲解本单元的语法知识点,如句型结构或词性变化等。
3.写作练习: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写作练习,培养其写作能力。
4.诗词赏析:介绍相关古诗句或现代诗歌,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意境和韵律。
第三课时1.课外阅读:推荐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并做简要读后感。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情感教育:通过讨论课文中的人物情感、行为等,引导学生探讨正确的人生态度。
4.总结提高:总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作业或复习任务。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展开,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素养,培养综合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简介本文档旨在为五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提供指导和参考。
第三单元主要内容涉及课文《守株待兔》和《刘备故居》。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他们对细节的注意力。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3.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守株待兔》- 鼓励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并对主人公的行为进行思考。
- 引导学生观察细节,分析故事中的事件发展。
- 帮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或口头表达方式,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 课文《刘备故居》-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了解刘备故居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 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责任心。
- 帮助学生通过写作或口头表达方式,展示自己对刘备故居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方法1. 集体阅读与讨论:通过引导学生集体阅读课文,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2. 观察练:组织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或图片,鼓励他们发现细节,并用语言描述或绘画表达。
3. 创作写作: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想象力创作故事或文章,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课堂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研究态度和情绪状态。
2. 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或写作作品,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学生的创作作品,评价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课文《守株待兔》的集体阅读与讨论。
2. 第二课时:观察练,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或图片,用语言描述或绘画表达。
3. 第三课时:课文《刘备故居》的集体阅读与讨论。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优秀教案(共7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优秀教案(共7课时)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民间故事”。
本单元共安排了7篇课文,分别是《猎人海里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孟姜女哭长城》、《嫦娥奔月》、《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这些课文都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民间故事这一题材,他们大多已有所了解。
但在文本理解、情感体验、文化背景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民间故事的韵味,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学会生字词,会用本课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欣赏民间故事,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民间故事的韵味,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关爱他人。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学会生字词,会用本课词语造句。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感受民间故事的韵味;学会欣赏民间故事,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民间故事的韵味。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合作能力。
4.情感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使他们学会关爱他人。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文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2.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相关资料:收集民间故事的资料,用于拓展学生视野。
4.教学录音:准备课文的教学录音,便于学生跟读、模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快乐读书吧》教案(集体备课)
生讲故事,师提出问题
2.同学们认真想一想,真会有田螺姑娘吗?这反映了古代人民的什么愿望?
生自由发言,师总结
现实中是不会有田螺姑娘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板书: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这个故事选自《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我希望大家有时间读一读这本书,这部书中有动人的情节、精彩的人物,还蕴含美好的情感。
民间故事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老师给大家推荐一些:
阿拉伯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欧洲的《列那狐的故事》
非洲的《非洲民间故事》
三、拓展。
中外民间故事有很多,请同学们上网搜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记下来,讲给同学们听。
教学准备
课件
预习要求
1.了解中国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并能讲述故事内容。
2.理解民间故事中蕴含的美好情感。
3.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个人备课栏
旁注
一、激趣导入。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
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
讲的是什么故事呢?
从前有座山……
同学们,你们听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的民间故事吗?你都听过哪些民间故事?把你位置
人教版五语上册册第三单元
课时
1——1
授课日期
总时数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并能讲述故事内容。
2.理解民间故事中蕴含的美好情感。
3.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或听别人讲述民间故事,体会蕴含在故事中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读或听民间故事,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备课记录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备课记录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包含了《古诗三首》、《秋天的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繁星》四篇文章。
这些文章既有古诗,也有现代文,内容丰富,风格各异,旨在培养学生对不同文体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其中,《古诗三首》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秋天的雨》描绘了秋天的美好,《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通过描写水泥道的变化,展现了生活的美好,《繁星》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不同文体的文章都有所接触。
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于一些生僻词汇、古诗词的节奏和韵律等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章的美妙之处。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读写词语,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喜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词汇的理解。
2.古诗的节奏和韵律的把握。
3.文章主题的提炼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相关生僻词汇的解释。
3.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秋天的景色,让学生谈谈对秋天的印象。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和节奏。
对于生僻词汇,教师给予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进行课文的表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问学生:“课文中的主人公为什么喜欢秋天?”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牛郎织女》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牛郎织女》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牛郎织女》是一篇经典的民间故事,描绘了牛郎和织女相爱却被王母娘娘分开的悲欢离合的故事。
本文语言优美,情节感人,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是我国民间文化的瑰宝。
本节课为第1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故事的情感基调,学习相关语文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民间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本文情节较为复杂,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同时,学生对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式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操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相关语文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民间故事的浪漫主义色彩,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对课文情节的深入理解。
3.感情朗读的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浪漫的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故事情感。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寻找答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口语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
2.学习材料: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学习材料,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课时安排:确保充足的教学时间,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创设情境:播放《牛郎织女》的音乐,让学生想象七夕节的浪漫氛围。
2.引导学生谈论对民间故事的了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呈现(10分钟)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确保学生掌握。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情感的把握。
2.教师引导学生谈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解释其中的含义。
巩固(10分钟)1.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检查对课文的理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背景分析五年级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阶段,本单元是《语文园地三》的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介绍人物名称的传承和创造。
在这节课中,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了解传承和创造的概念。
•理解人物名称的传承,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集体备课提高学习效果。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人物名称的传承。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人物名称的传承方式。
•如何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教科书《语文园地三》等。
2.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黑板、笔等。
3.学生准备:学生课本、笔、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开场(5分钟)•老师简单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导入新知(10分钟)•带领学生回顾前几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通过案例或故事引起学生对传承与创新的兴趣。
3. 教学展开(30分钟)•分组讨论: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人物名称的传承和创造方式。
•各小组发言: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4. 活动设计(20分钟)•游戏环节: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体验传承与创新的乐趣。
•观看视频:展示相关视频,加深学生对传承的认识。
5. 复习总结(10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收获。
•点名评选:点名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激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注重了学生的参与性和趣味性,但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更加细致地设计活动环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体验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三》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兴趣。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教育意义,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语文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足,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难点: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展示课文内容,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2.相关故事素材:用于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3.教学用具:如笔记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如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语文园地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产生阅读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然后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课文中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从课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等。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备课记录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备课记录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包括《麻雀》、《月光曲》、《灰雀》三篇文章,以及口语交际“我来编童话”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通过描写自然风光、动物植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经典的文学作品,又有生动的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适合学生全面发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文章的主题和情感有一定的理解。
但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生字词的掌握还不够熟练,影响阅读理解。
此外,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表达流畅但缺乏逻辑性,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掌握生字词;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阅读和口语交际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熟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掌握生字词。
2.难点: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和情感。
2.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文章内容进行讨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口语交际任务。
4.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便于学生跟读、模仿。
2.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随时巩固记忆。
3.口语交际话题:提前准备好相关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4.教学PPT:展示课文内容、生字词、口语交际要点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本单元主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模仿语音语调。
随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生字词,巩固记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备课
8 猎人海力布 (2)9 牛郎织女(一) (9)10*牛郎织女(二) (17)○习作:缩写故事 (26)○语文园地 (31)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 (38)一、说一说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民间故事吗?民间故事是一些长期流传于老百姓之间的故事。
它们或者机智幽默,或者歌颂善良美好,或者感人至深……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简要地讲给大家听!(发言者每人1分种左右,要求把故事梗概说清楚。
)(此过程看似无意,实际在说的过程中,尤其是“简要地说”更要求学生能抓住线索,理清条理,弄清故事大意,即抓住主要内容,此过程预计5—7分钟。
)二、学一学学习本课11个生字和有关的新词。
(着重学习“酬、叮、嘱、塌、誓”的音、形、义,着重强调“延”字的笔顺和书写。
)三、读一读师:同学们,《猎人海力布》是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吧!(或朗读,或默读,或轻声读,课堂上同学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读。
此时的读不是细读、精读。
而是摸清脉络,弄清梗概的读,此过程约5—7分钟。
)四、写一写师:大家都已读过课文,下面请大家用10分钟的时间为这个故事写一个内容提要,约150字左右,要求故事完整清楚。
(有起因、经过、结果,叙述清楚。
)(“写”比起“说”更郑重一些,而且每个人都参与了,动手了,练习把全文缩写150字的“内容提要”,实际就是在“抓主要内容”,而且又和“练笔”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可以达到“一石两鸟”的目的,此过程约为10分钟左右。
)五、议一议师:同学们,《猎人海力布》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流传至今,为人们传颂。
那么同学们读完课文,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下面请大家再细致地读课文,提起笔,把你最感动的地方划出来,然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说什么,怎么说都可以!在全文中,有多处令人感动的地方值得深入体会。
1.第2自然段中“他热心帮助别人……尊敬他。
”2.第3—6段中,海力布和小白蛇的对话,他不求回报,不要珠宝等细节。
3.第7—9段中,海力布劝大家搬家的三句话,及他牺牲后大家沉痛的心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