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成功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案例分析 李嘉诚的发家史

案例分析 李嘉诚的发家史

290800220陈建文案例分析李嘉诚发家史1、创业环境风云变换,当今社会大学生创业成功可能性有多大?大学生创业有其优势。

大学生刚刚毕业虽然会迷茫但对未来还是充满憧憬充满激情的。

他们充满活力朝气蓬勃。

时刻为将来准备着。

大学生敢于拼搏,敢于创新,年轻就是资本。

而这些也都将为他们提供动力源泉。

大学生在学校学到的都是最新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走在时代的最前沿,往往都是与时俱进,掌握着最新的时代资讯,这很有利于他们收集资料,寻找创业突破口。

同时大学生创业也存在着一些弊端。

首先最主要的就是大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对社会认识不够,不能够及时融入社会洪流中。

而且常常盲目乐观,对形势把握不够,没有充足的思想准备,遇到挫折就悲观沮丧。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大学生创业资金缺乏,作为一个刚刚再社会上起步的人没有背景没有别人的资金支持是很难进行所谓的创业的。

综合上述,我觉得再当前风云变换的创业环境下,大学生创业成功可能性是比较小的。

要想成功,一定要出在人先,努力找寻创业突破口,做好准备,之后一定要敢打敢拼,开创自己的一片天地。

2、李嘉诚的成功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哪些启示?李嘉诚在1950年创业,50多年来,他基本未遇过亏损,历经两次石油危机、文化大革命、亚洲金融风暴,他的企业却能横跨55个国家,走向日不落。

由“塑料花大王”走向“地产大王”,每跨入新产业,他虽不一定是产业的先行者,却总能在后面占领制高点。

能做到这种“超人”的地步,靠的是什么,李嘉诚自己说过,“关键在于要做足准备工夫、量力而为、平衡风险。

我常说“审慎”也是一门艺术,是能够把握适当的时间做出迅速的决定,但是这不是议而不决、停滞不前的借口。

”做企业李嘉诚从来都是步步为营。

做好充足准备就是要拼搏了,当你准备好就不必再有丝毫犹豫,竞争即搏命,更是斗智斗勇。

倘若连这点勇气都没有,谈何在商场立脚,超越别人。

同时从李嘉诚身上我们应该还要学到他为人的哲学。

那就是对人诚恳,做事负责,多结善缘,自然多得人的帮助。

李嘉诚成功的事例

李嘉诚成功的事例

李嘉诚成功的事例你知道多少李嘉诚成功背后的故事呢?店铺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李嘉诚成功的事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李嘉诚成功的事例篇1第一桶金:塑胶花生意逆境的时候,你要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条件,当我身处逆境时,我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条件,因为我勤力,节俭,有毅力,我肯求知,肯建立信誉。

李嘉诚:塑胶花传奇为了实现对父亲的承诺,李嘉诚觉得只有加倍努力才行,要想出人头地,学习是惟一的武器,他开始自学。

一边工作,一边自学,虽然艰辛,但李嘉诚觉得十分充实,“年轻时我表面谦虚,但内心很骄傲。

因为你看见身边的人每天保持原状,而自己的学问却日渐提高。

”1940年秋,李嘉诚一家从潮州逃难至香港,栖居在舅舅的钟表行中。

李家原本没有商业传统,到香港前,父亲是一位小学校长,爷爷是清朝最后一届秀才,两位伯父在民国初年就取得了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博士学位。

李家可算的书香门第,在当地受人敬重。

但这些在当时的香港没有半点价值,甚至为生存带来了压力,一家人卑微如蝼蚁。

13岁的李嘉诚不得不失学,寄人篱下当学徒。

白天有做不完的工作,夜晚则必须搬开家具与其他伙计挨着入睡。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攻占香港,李嘉诚的母亲只好带着弟妹重回老家,留下他们父子二人。

更大的不幸是,贫困抑郁的父亲竟染上肺结核,大半年后去世。

在父亲过世前一天,并没有向他交代事情,反而问他有什么话说。

“我安慰父亲,告诉他‘我们一定都会过得很好’。

”14岁的李嘉诚独自面对父亲的死亡,“彷佛一瞬间被迫长大”。

历经家道中落、少年失学、父亲过世、孤独的流落异乡,迫使李嘉诚在很短的时间内压缩成长。

为了实现对父亲的承诺,李嘉诚觉得只有加倍努力才行,要想出人头地,学习是惟一的武器,他开始自学。

一边工作,一边自学,虽然艰辛,但李嘉诚觉得十分充实,“年轻时我表面谦虚,但内心很骄傲。

因为你看见身边的人每天保持原状,而自己的学问却日渐提高。

”李嘉诚的机会终于来临。

管理者技能案例分析

管理者技能案例分析

• 必须充满自信,而且要熟悉所推销的产 品,尽最大努力,设法让客户感到你的 产品是廉价而且优秀的。很快,李嘉诚 成了全公司的佼佼者。但李嘉诚从来不 喜欢高谈阔论,他认为从事推销工作, 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勤劳,二是创新。 由于出色的推销成绩,李嘉诚18岁就做 了部门经理,两年后又被提升为这家塑 胶带制造公司的总经理。 • 走南闯北的推销生涯,不仅初步形 成了李嘉诚的商业头脑,丰富了他的商 业知识,而且也使李嘉诚结识了很多好 朋友,教会了他各种各样的社会知识。 同时,在推销过程中,也使他学会了宽 厚待人、诚实处世的做人哲学,为他日 后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早年历程 • 1939年6月,李氏一家辗转到香港。一家人寄 居在舅父庄静庵的家里。祸不单行,这时候李嘉诚 的父亲李云经因劳累过度不幸染上肺病。身为长子 的李嘉诚一边照顾父亲,一边拼命地温习功课。全 家唯一的希望都寄托在李嘉诚的父亲身上,希望他 能尽快把病养好,让全家能度过这一难关。父亲没 能熬过那年冬天,还是撒手归西了。作为长子,李 嘉诚从此不得不眼含热泪,无奈地结束他的学业出 来打工,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父亲死后,14岁的 李嘉诚被迫离开了心爱的学校用他还很稚嫩的肩膀, 毅然挑起赡养慈母、抚育弟妹的重担。 • 李嘉诚先在舅父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公司当泡茶 扫地的小学徒。李嘉诚到这里之后,学到的第一个 功夫就是察言观色,见机行事。他每天总是第一个 到达公司、最后一个离开公司。
管理者技能案例分析司董事局主席兼总 经理。 年出生于广东潮州, 经理。1928年出生于广东潮州, 年出生于广东潮州 1940年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压 年为躲避日本 年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压 香港。 全家逃难到香港 迫,全家逃难到香港。1958年, 年 李嘉诚开始投资地产市场。 李嘉诚开始投资地产市场。 1979年,“长江”购入老牌英 长江” 年 资商行——“和记黄埔”,李嘉 和记黄埔” 资商行 和记黄埔 诚因而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 的华人。所获荣誉: 的华人。所获荣誉:1981年获 年获 选为“香港风云人物” 选为“香港风云人物”、1981 太平绅士、 年获委任为太平绅士 年获委任为太平绅士、1989年 年 获英女皇颁发的CBE勋衔、 勋衔、 获英女皇颁发的 勋衔 1992年被聘为港事顾问、95年 年被聘为港事顾问、 年 年被聘为港事顾问 -97年任特区筹备委员会委员、 年任特区筹备委员会委员、 年任特区筹备委员会委员 被评选为93年度香港 年度香港“ 被评选为 年度香港“风云人 物”、1999年亚洲首富等。 年亚洲首富等。

分析李嘉诚的成功经历作文

分析李嘉诚的成功经历作文

分析李嘉诚的成功经历作文提起李嘉诚,那可是商界的一个传奇人物。

他从一个小小的推销员,一路打拼,成为了赫赫有名的商业巨头。

他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运气,而是靠着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

李嘉诚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家境并不富裕。

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经历了生活的艰辛。

但他没有被困难打倒,反而磨砺出了坚韧的性格。

早年间,他当过钟表店的学徒,在那里学会了察言观色,懂得了如何与不同的人打交道。

这看似不起眼的经历,却为他日后在商业领域的人际交往打下了基础。

后来,他成为了一名塑料花厂的推销员。

在推销的过程中,他可不是那种只会拿着产品手册照本宣科的人。

他会仔细观察客户的表情和反应,然后针对性地介绍产品的优势。

比如说,如果客户对产品的外观表现出了兴趣,他就会着重强调塑料花的精美设计和逼真造型;要是客户更关心价格,他就会巧妙地算出长期使用能节省的成本。

有一次,他去拜访一位客户,这位客户一开始态度很冷淡。

但是李嘉诚没有退缩,他注意到客户办公室里摆放着一些家庭照片,于是就从聊家庭入手,慢慢地拉近了与客户的距离。

最后,不仅成功推销出了产品,还和这位客户成为了朋友。

李嘉诚的眼光独到也是他成功的关键之一。

当塑料花市场还在蓬勃发展的时候,他已经预见到了未来可能的饱和和竞争加剧。

于是,他果断地把资金和精力投入到了房地产行业。

这一决策,在当时很多人看来是冒险的,但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极其准确的。

他在选择房地产项目时,总是亲自去考察地段。

他会观察周边的环境,包括交通是否便利、有没有学校和医院等配套设施。

有一个经典的例子,在一块大家都不看好的荒地上,他却看到了潜力。

别人看到的是杂草丛生,他看到的是未来的繁华社区。

他深入了解当地的城市规划,分析人口流动趋势,最终拿下了那块地。

果不其然,随着城市的发展,那块地的价值飙升,他赚得盆满钵满。

在管理企业方面,李嘉诚也有自己的一套。

他非常注重团队的建设,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

他对员工不仅仅是下达命令,更多的是给予指导和支持。

越努力越幸运的事例

越努力越幸运的事例

越努力越幸运的事例越努力越幸运,这是一个我们经常听到的名言。

其实,它并不是什么神话或故事,而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实际情况。

有时候,更努力工作,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成果。

下面让我们看看一些越努力越幸运的实例。

第一个事例是李嘉诚的创业故事。

李嘉诚是中国最富有的商人之一,他成功地创立了一个跨国财阀。

但是,在他年轻的时候,他并没有处在一个幸运的位置。

李嘉诚的父亲去世后,他16岁就离开了学校,在街上卖手织毛衣谋生。

虽然李嘉诚没有机会受到正式教育,但他非常努力地学习知识,掌握了不同的技能和语言,最重要的是,他从不放弃追求成功的梦想。

他的努力工作和扎实知识,使他成功地建立了一个商业王国。

第二个事例是马云的创业故事。

马云,也是中国最富有的商人之一,他是阿里巴巴公司的创始人。

然而,在他开始铸就大业的时候,他并没有遇到任何好机会。

他受过小学教育,甚至曾经在考试中不及格。

但他非常努力地学习英语,逐渐掌握了商业技能和市场需求,最终建立了一个跨国公司。

第三个事例是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的创业故事。

故事开始于1974年,比尔·盖茨刚离开哈佛大学,开始在阿尔托兰(Albuquerque)市成立了Micro-Soft公司,这是一家基于计算机软件的初创企业。

盖茨向电脑厂商提供操作系统,并致力于打造一个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计算机软件公司。

但那时,也没有多少人相信计算机会成为未来商业市场的主导,也没有多少人相信盖茨将会在这个行业有所建树。

但盖茨非常努力地工作,不断创新,经过数年的奋斗,他终于成功打造出了软件巨头微软。

综上所述,越努力越幸运的事例有很多,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生而有分贵贱,而是因为我们不断尝试和努力,最终创造了自己的机会和命运。

这样的例子告诉我们,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做的是坚持,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机会。

当我们在工作中投入越多的努力,就会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成功。

而我们不断努力,追求梦想的过程,也是值得我们铭记和珍视的。

从穷人到富人经典案例

从穷人到富人经典案例

从穷人到富人经典案例
本文将介绍一些成功从穷人变成富人的经典案例,这些人物的成功经验可能会对你的人生有所启示。

1. 李嘉诚
李嘉诚出生在广东省一个贫穷的家庭,但他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最终成为香港首富。

他曾经说过:“我对成功的定义是:一旦我
想做某件事,我会尽最大努力去做,直到我成功。


2. 刘强东
刘强东出生在一个普通的教师家庭,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创建了中国电商巨头京东。

他的成功经验是切入一个大市场,并把握好时机。

3. 马云
马云出生在浙江一个普通的家庭,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业精神,创建了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阿里巴巴。

他的成功经验是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断尝试和创新。

4. 吴建豪
吴建豪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音乐才华,成为了亚洲的流行歌手和演员。

他的成功经验是勇于尝试和挑战自己,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5. 周杰伦
周杰伦出生在台湾一个普通家庭,但他通过自己的音乐才华和努力,成为了亚洲流行音乐界的天王级人物。

他的成功经验是坚持自己
的梦想,不断磨练和提升自己的音乐才华。

总之,这些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只要你有梦想、有才华,有足够的努力和创新精神,你也可以从一个穷人变成富人。

希望这些经典案例能够对你的人生有所启示。

李嘉诚创业奇迹故事分享

李嘉诚创业奇迹故事分享

李嘉诚创业奇迹故事分享传统的故事是,李嘉诚是白手起家的一代富豪的典范。

一个只读完初中的人,一个茶楼的跑堂者,一个五金厂的普通推销员,成为了香港的首位富豪。

这个故事是真的,而且李嘉诚的从1940年流落到香港,3年后父亲辞世,他决定自己担当起家庭重任,开始在茶楼跑堂,钟表厂打工,在五金店和塑料厂做推销员,5年后升至经理。

期间不知道尝尽多少苦楚,也收获不少能力。

他看好塑料市场的发展,也意识到这是自己出来创业的好机会。

他自己的积蓄只有7000港币,于是他向他的舅父庄静庵(一说为向叔父李奕及堂弟李澍霖借了四万多元)借了4万多元,一共凑够了5万元,1950年在筲箕湾开始了他的长江塑胶厂,正式步入企业家行业。

以后的故事你都知道,不用我再说。

但是当时李嘉诚从亲戚处借回来的4.3万元是个什么概念呢?假设当年李嘉诚不是从亲戚处借钱,而是自己打工,按照他自己5年攒7000的功力,也需要30年,塑料的时机早就过去了。

1950年前后,香港人的平均月工资是250元左右。

5万元是172个月的工资。

如果按照北京人的平均工资是3000算,那么这笔钱现在大概就是51.6万元。

这个可以轻易借出去50多元万做生意的舅父,到底是谁?此人是庄静庵先生,广东潮州人,原任香港潮安同乡会永远荣誉会长,广东省政协港澳委员,广州潮人海外联谊会名誉会长。

是当时香港的钟表行业的富豪,李嘉诚一开始打工的那家中南钟表店,就是他的。

13年以后,他成为了李嘉诚的岳父。

不可否认,李嘉诚先生的成功,主要来自他的勤奋、刻苦的精神以及智慧,你可以从《李嘉诚传》里面好好看看他的故事。

但是这个故事里面除了传奇和奇迹,还有一些无法模仿的非个人因素:难得的塑料、地产以及香港起飞的时代大潮,李嘉诚的天赋,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一个能在关键时刻够借出50万元的亲戚,和一个钟表大亨的名誉“无形资产”。

创业不仅仅需要努力打拼和一腔热血,资本与人脉的积累至关重要。

我想他的故事,你也很难模仿。

关于培育人才的经典例子

关于培育人才的经典例子

关于培育人才的经典例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关于培育人才的经典例子在人才发展的道路上,总有一些经典案例可以给人们以启发和借鉴。

这些例子往往体现了培育人才的重要性和方法,为我们指明了一条正确的方向。

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些经典例子,深刻了解如何培养人才。

例一:李嘉诚的成功之路李嘉诚是一个传奇式的企业家,他的成功得益于他自身优秀的人才培养能力。

在他创立香港长江实业集团的过程中,他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团队,帮助他创造了无数商业奇迹。

李嘉诚重视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注重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领导才能,不断激发员工的潜力,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

例二:谷歌的人才培育模式谷歌作为世界顶级的科技公司之一,其成功离不开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

谷歌注重选拔高素质的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培训机会,使员工能够在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

谷歌的人才培育模式以开放、包容和激励为特点,不断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帮助他们实现个人和公司的共同目标。

例三:马云的人才培养之道马云是中国著名的电商巨头,他也是一位杰出的人才培养者。

马云注重培养员工的创新思维和实战能力,鼓励员工敢于挑战自我和突破自我,帮助他们不断成长和进步。

马云的人才培育之道以激励、分享和奖励为核心,吸引全球顶级人才加入阿里巴巴,推动公司不断壮大和创新发展。

通过以上经典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培育人才的重要性和方法。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需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发展,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共同实现事业的成功和发展。

希望我们都能从这些经典例子中受到启发,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才培养能力,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第二篇示例:人才的培育一直是各个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只有通过培育和造就优秀的人才,组织和社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经典的例子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我们不得不提到《三国演义》中的孔明。

孔明虽然一生没有统一全国,但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和军事家,他以智谋和胆略著称。

李嘉诚父子的胜利答案解析

李嘉诚父子的胜利答案解析
案例分析: ——李嘉诚父子的胜利
解题思路: 成功的关键因素{内因(重点):组织结构、经营战略
等;外因}
回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集知识点
结合案例
答案要点
1.企业家才能,把握时机,与时俱进,果 断决策;同时具有吃苦耐劳,坚持不懈 ,诚挚的良好品质 从一只“橙子”值千忆,盈动演出“蛇 吞象”,“汤姆”出世万人空巷这些事 件可以体现出
2.经营管理方面的三大变化: (1)传统的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统一的 家庭管理两 权分离的公司制管理 (2)高薪聘请高级管理人才、优秀的管 理团队、人力资源管理得当 (3)积极谋求向社会资本开放
3.对环境的正确分析 (1)李氏面对的宏观环境是知识经济时 代(核心是知识经济,以科技为动力) (2)香港当时以服务业为主、经融通讯 贸易达到国际水平,税务法率较为完善 (3)资金充裕、引入新科技
4.运用增长型战略 (1)从传统的产业层次转向以高科技为 主的新型产业 (2)通过并购扩大企业规模与产销量 (3)采用新的管理方式(公司制管理) (4)人才多样化(具有业务专才和管理 专家)等
谢谢!

李嘉诚成功原因分析

李嘉诚成功原因分析

李嘉诚成功原因李嘉诚13岁丧父,从此,他不得不告别心爱的学业,过早挑起家庭的重担。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小茶楼当跑堂的。

每天,他早摸黑,侍候客人——倒茶、扫地、擦桌,忙得不可开交。

尽管如此,他于每天工作间隙,还细心观察学习别人如何做生意,如何接待主顾,如何成交。

看来,做一名成功的商人有一个精明的头脑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在做人处世方面有过人之处。

事实上,李嘉诚的勤勉、节俭、朴实、坦诚以及他的善待他人(包括竞争对手)为他的事业王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时香港地产非常的景气,处在惊涛骇浪中的李嘉诚,临危不乱,沉着应变。

他仔细分析局势,不相信香港会就此垮掉,他认定动乱是暂时的,中国肯定很快就会恢复稳定,香港还将进一步繁荣发展,而房地产的价格必然会回升。

因此,在别人大量抛售房地产的同时,李嘉诚却反其道而行之,将自己所有的资金用来大量收购房地产。

在商业社会里,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它自己的高潮与低谷。

作为一个商人,没有超人的胆识和魅力是不行的。

俗话说,风险越大的项目,利润越丰厚,生意人只要认真权衡其中利弊所在,大胆投资,放手一搏,就能把别人看似无法完成的事做好。

在经济低谷的时候,相当大的一部分企业都会选择放弃,其中有的是由于目光的短浅而放弃,还有的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不得不放弃。

这个时候就应该静下心来认真地进行分析,是不是这个产业已经到了穷途末路,是不是还会有高潮来临的那一天。

在李嘉诚看来,“在别人放弃的时候出手”,关键是要理解别人为什么放弃,自己为什么要出手。

李嘉诚告诉我们,在别人放弃的时候出手,并不是说在别人放弃的时候图便宜买下来,否则就是收垃圾的行为。

在考虑出手的时候,应该首先考虑别人为什么放弃,如果自己做是不是可以做好。

市场竞争永远不相信弱者眼泪的,也不会给弱者容身之地。

生意人一旦进入一个市场,就要努力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关键是让自己强大起来。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当所有人都冲进去的时候赶紧出来,所有人都不玩了再冲进去。

李嘉诚成功事例3个

李嘉诚成功事例3个

李嘉诚成功事例3个连小学学历都没有,光靠着生产塑胶花的李嘉诚,是如何跨出他成为首富的第一步?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李嘉诚成功事例,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李嘉诚成功事例1:2000年10月25日,欧洲议会发表报告,点名指责以李嘉诚为首的李氏家族生意,在香港市场占有率太高,可能对香港经济造成支配性影响,甚至会出现垄断情况。

报告又关注李嘉诚两名儿子在若干的上市及收购事件中,获得有关当局的优惠,而这种不公平的特权,将不利于外国商人在香港投资。

报告声称:“这个家族的业务共占香港股票市场资本估值约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当中包括的行业有电话、移动电话、电力、超级市场及地产等等。

”报告中还提到,2000年初,李嘉诚次子李泽楷夺得香港最大电讯公司——“香港电讯”的控制权后,香港不少传媒均关注李氏家族日渐增大的影响力。

还有未经公开招标的“数码港”,以及tom在创业板上市时获多项豁免条件,这些事件都惹来很多争议。

报告更认为,香港有需要引入公平竞争法防止垄断。

李嘉诚纵横欧亚多年,从未被国际间如此高调抨击,故对欧洲议会的报告,立即作出回应,通过旗下的长实集团发表声明反驳,指出该报告不但计算错误,且指李氏家族影响力巨大的评论更属谬误。

“长实”发言人称,李嘉诚名下四间公司市值,只占港股市值一成半,连同次子李泽楷的“电讯盈科”,五间公司占股市总市值也不足一成八。

香港联交所行政总裁霍广文亦驳斥有关报告,指tom在创业板获豁免部分上市条件,当时只是属于弹性安排,非李氏家族享有特权。

他更指称,芬兰、加拿大等地也有个别公司在整体上市公司市值中占了颇大比重,不明白为何欧洲议会的报告只提及香港而不提其他地方。

港府也强烈否认在“数码港”事件或上市事件上对李家有任何偏袒。

至于市场占有率高是否即等于垄断?身兼港府公平竞争委员会成员的浸会大学经济系教授曾满基指出,高市场占有率不代表一定有垄断。

垄断是取决于公司的行为,如业内公司实施限制性行为,共同定价或限制供应等。

名人李嘉诚的成功故事

名人李嘉诚的成功故事

名人李嘉诚的成功故事,需要坚强,更需要这样一种爱:博大,豁达,默许和支持。

摔倒后,所有人都会淡淡笑笑,却赐予你追寻灿烂阳光的希望与勇气!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名人的成功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性格沉稳的李嘉诚,实际上是个不安分的人。

他去五金厂做推销员,但打开局面就跳槽去了塑胶公司。

他很快成为公司出类拔萃的推销员,18岁当部门经理,20岁升为总经理,深得老板器重。

他春风得意时,突然又要跳槽!1946年上半年,香港经济迅速恢复到战前最好年景—1939年同期的水平。

战时遭破坏的工厂商行都已恢复生产营业,香港人口激增到一百多万。

市景日益繁荣,入夜之后,港岛九龙的霓虹灯交相辉映,满载货物的巨轮,昼夜不停地出入维多利亚港。

中南钟表公司的业务有长足的发展,东南亚的销售网络重新建立,营业额呈几何级数递增,庄静庵筹划办一间钟表装配工厂,再扩展为自产钟表。

李嘉诚看好中南的前景,他更为香港经济巨变而兴奋不已。

李嘉诚站在维多利亚港湾边,眺望尖沙咀五彩缤纷的灯光,陷入沉思——今后的路该怎样走?一条路,在舅父荫庇下谋求发展,中南公司,已成为香港钟表业的巨擎,收入稳定,生活安逸;另一条路要艰辛得多,充满风险,须再一次到社会上闯荡。

李嘉诚选择了后者,他喜欢做充满挑战的事。

呆在舅父的羽翼下,更容易束缚自己,贪图安逸,要趁现在年轻,多学一些谋生的本领,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为的是今后做大事业!17岁的李嘉诚,已学会独立思考。

他心念已定,却不知如何向舅父开口。

舅父待他不薄,是李家的恩人。

五金厂的老板,跟庄静庵曾有业务交往,他出面与庄静庵交涉,请求庄静庵“放人”。

庄静庵与李嘉诚恳谈过一次,设身处地站在嘉诚的角度看问题。

当年庄静庵也是一步步由打工仔变成老板的。

嘉诚眼下还不会独立开业,他迟早会踏上这一步的。

舅父更深一层了解了嘉诚与众不同的禀赋。

李嘉诚开始了“行街仔”(走街串巷)生涯,他说,他一生最好的经商锻炼,是做推销员。

行街推销,与茶楼侍候客人,和坐店销售钟表皆不同。

李嘉诚成功案例分析

李嘉诚成功案例分析

李嘉诚成功案例分析李嘉诚成功案例分析1943年,父亲李云经病逝。

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李嘉诚被迫辍学走上社会谋生。

李嘉诚找到了一份茶楼跑堂的工作。

1945年,8月日本投降。

李嘉诚被调入高升街的一间钟表店当店员,学会了钟表装配修理技术。

1947年,李嘉诚因不愿长期寄人篱下,便到一家五金厂当推销员。

1948年,由于勤奋好学,精明能干,不到20岁的他便升任塑料玩具厂的总经理。

11950年,李嘉诚把握时机,用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在筲箕湾创办了自己的塑胶厂,他将它命名为“长江塑胶厂”。

1963年,与庄月明女士结婚。

1964年,8月长子李泽钜出生。

1966年,11月次子李泽楷出生。

1967年,左派暴动,地价暴跌,李氏以低价购入大批土地储备。

1972年,“长江实业”上市,其股票被超额认购65倍。

到70年代末期,他在同辈大亨中已排众而出。

1978年,与国家领导人邓小平会面。

个人履历1979年,“长江实业”宣布与汇丰银行达成协议,斥资6.2亿元,从汇丰集团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22.4的股权,李嘉诚因而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

1984年,“长江实业”又购入“香港电灯公司”的控制性股权。

1986年,进军加拿大,购入赫斯基石油逾半数权益。

1986年,5月1日李嘉诚母亲逝世。

1986年,6月20日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会见了李嘉诚。

1987年,联同2名华资大亨李兆基及郑裕彤,成功夺得温哥华86年世界专览会旧址的发展权。

1990年,1月1日,夫人庄月明女士突发心脏病逝世。

1994年,所管理的企业除税后赢利达28亿美元。

1995年,12月长江实业集团三家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共已超过420亿美元。

1999年,长江实业集团除税后盈利达1850亿港元。

2000年,长江实业集团总市值约为8120亿港元。

做人经商之道“做人的一等智慧,经商的一流学问”。

意思是说你要相信世界上每一个人都精明,要令人信服并喜欢和你交往,那是最重要。

创业思维李嘉诚(3篇)

创业思维李嘉诚(3篇)

第1篇一、引言李嘉诚,这个名字在中国乃至全球商业界都享有盛誉。

他从一个贫穷家庭的儿子,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懈努力,最终成为全球华人首富。

李嘉诚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他独特的创业思维和智慧的结晶。

本文将从李嘉诚的创业历程中提炼出他的创业思维,为广大创业者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李嘉诚的创业历程1. 勤奋努力,立志创业李嘉诚出生于1928年,广东潮州的一个贫穷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名小学教师,家境贫寒。

然而,李嘉诚从小就对商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曾帮助父亲在汕头的一家公司工作,这段经历让他对商业有了初步的了解。

1947年,李嘉诚决定创业。

他与岳父庄静庵借钱,创办了一家小型的塑胶厂,生产塑料花。

由于他的创新思维和卓越管理,塑胶厂迅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2. 面对挫折,勇往直前1950年,李嘉诚遭遇了第一次挫折。

当时,塑胶厂遭遇了严重的质量问题,销售额急剧下滑。

面对危机,李嘉诚决定亲自前往欧洲学习技术和管理,以拯救公司。

在欧洲,李嘉诚勤奋学习,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他回到香港后,对塑胶厂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并重新定位了公司的市场方向。

在他的努力下,塑胶厂逐渐恢复了生机,并且成为了香港塑胶行业的领军企业。

3. 看准商机,进军房地产市场然而,李嘉诚并没有满足于现状。

他看到了香港房地产市场的巨大商机,决定进军房地产市场。

1954年,他与他人合作创立了长江地产有限公司。

在那个时期,香港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李嘉诚凭借着自己的敏锐的商业直觉和卓越的经营管理,迅速积累了巨额财富。

4. 多元化发展,打造商业帝国随着长江地产的壮大,李嘉诚开始多元化发展,涉足电信、港口、零售等多个领域。

他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不断扩大自己的商业版图。

如今,李嘉诚的商业帝国已经遍布全球,成为世界级的商业巨头。

三、李嘉诚的创业思维1. 勤奋努力,永不放弃李嘉诚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勤奋努力。

他从小生活在贫穷家庭,深知生活的艰辛。

因此,他立志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企业名人成功的励志故事经典

企业名人成功的励志故事经典

企业名人成功的励志故事经典在企业界,总有一些名人的成功故事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激励着我们追逐梦想、追求成功。

他们的故事不仅是珍贵的经验,更是一种精神财富。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几位企业名人的成功经典故事,希望能够给您带来一些启示和动力。

一、李嘉诚:亚洲商业巨头李嘉诚是华人企业家的代表,被誉为亚洲商业巨头。

他从小生活贫困,十分勤奋和聪明。

1964年,李嘉诚创办了拥有庞大地产帝国的长江实业。

然而,成功并非一帆风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李嘉诚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但他没有放弃,反而抓住机会,投资了英国和澳大利亚的房地产市场,最终成功东山再起。

他的成功经历告诉我们,面对困境和挑战时,要坚持不懈,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勇敢地迎接并抓住机遇。

二、马云:从教师到电商巨头马云,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始人,也是一位非常具有魅力和智慧的企业家。

1988年,他连续12次被哈佛大学拒绝入学,但他没有放弃,始终坚持学习英语。

他从一名英语教师转型为创业者,创建了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

然而,在公司创办初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困难,但马云始终秉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坚持自己的理念和信念。

最终,阿里巴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马云也成为全球范围内知名的商业领袖。

马云的成功故事告诉我们,创业困难时要坚持信仰和梦想,相信自己,才能获得成功。

三、比尔·盖茨:IT业巨头比尔·盖茨是现代IT业的代表人物,微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

他年轻时对计算机感兴趣,立志要改变世界,并成为富有的人。

盖茨勇于创新,研发了基于个人电脑的操作系统,因此微软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之一。

但在成功的背后,盖茨的付出和坚持是无法计量的。

他经历了很多挫折和失败,但他从未放弃。

比尔·盖茨的成功启示我们,要有耐心和恒心,不怕失败,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四、乔布斯:苹果创始人的传奇乔布斯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全球IT行业的传奇人物。

成功人士案例分析

成功人士案例分析

-
THANK YOU
ENGLISH
可爱/简约/卡通
李嘉诚:诚信为本,用心做事
成功的秘诀
李嘉诚成功的秘诀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诚信:他坚信诚信是商业成功的基石。无论在哪个行业,他都秉持着诚信为本 的原则。这使得他在商界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也使得他的公司能够长久地立于 不败之地
李嘉诚:诚信为本,用心做事
用心做事:李嘉诚始终坚信,只 有用心去做事,才能成功。他投 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市 场、分析数据、寻找机会。这种 专注和投入使得他在商业领域取
李嘉诚:诚信为本,用心做事
背景与早年经历
李嘉诚出生于一个动荡的年代,但他的家 庭始终维持着对教育的重视。尽管家境并 不富裕,他的父母仍努力为他提供良好的 教育。他的父亲教导他:"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这句话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中
李嘉诚:诚信为本,用心做事
创业历程
在完成学业后,李嘉 诚进入了一家塑料厂 工作。虽然他只是一 个普通的员工,但他 对公司的业务和市场 趋势有着独特的见解 。他注意到塑料制品 的广泛用途和市场潜 力,于是他决定辞去 工作,创办自己的公 司
马云:坚持梦想,敢于冒险
创业历程
马云在大学期间就开始关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他认为互联网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于是他决定投身于这个行业。他创办了中国的第一家互联网公司——中国黄页,虽 然最终并未取得成功,但这为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之后,他创办了阿里巴巴,一个 为中小企业提供电子商务平台的网站。阿里巴巴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起 步
成功人士案例 分析
-
1 李嘉诚:诚信为本,用心做事 2 马云:坚持梦想,敢于冒险
李嘉诚:诚信为 本,用心做事
李嘉诚:诚信为本,用心做事

暑假创业案例分析:从成功人士身上学习

暑假创业案例分析:从成功人士身上学习

暑假创业案例分析:从成功人士身上学习
暑假是许多大学生开始创业的时机,有许多成功人士的创业案例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下面就以几位成功人士的创业经历为例,分析他们的成功之道。

1. 李嘉诚
李嘉诚是香港首富,也是华人商界的传奇人物。

他的成功之道主要体现在勤奋和敢于创新。

李嘉诚在年轻时就勤奋工作,通过多次创业,最终打造出庞大的商业帝国。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离不开勤奋和不断尝试创新。

2. 马云
马云是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的创始人,他的创业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

马云在创业初期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从不气馁,而是不断学习和适应。

他的成功启示我们,创业要有韧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3. 乔布斯
乔布斯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他的创业故事被誉为商业史上最伟大的创业故事之一。

乔布斯在创业过程中注重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坚持追求完美。

他的成功教导我们,创业要有激情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结语
以上是几位成功人士的创业案例分析,他们的成功之道包括勤奋、敢于创新、韧性、追求卓越等。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教训,为自己的创业之路提供借鉴和启示。

在暑假创业时,可以从这些成功人士身上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实现创业梦想。

[案例分析题3] 华人首富李嘉诚:超人、诚商、善人之道

[案例分析题3] 华人首富李嘉诚:超人、诚商、善人之道

[案例分析题3] 华人首富李嘉诚:超人、诚商、善人之道2001年早些时候,中国中央电视台在其晚间新闻的头条播映了李嘉诚,并不是因为他又签署了几百万美元的交易,也不是因为他又向其钟爱的慈善事业作了捐赠。

在北京,他受到了国家主席江泽民的欢迎并与其进行私下会谈,71岁的李嘉诚决非一般的亿万富翁。

这位拥有庞大资产的巨头比香港任何其他名流对中央政府的影响力都要大。

作为中国香港事务的长期顾问,李嘉诚曾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成员。

作为一个慈善家,李嘉诚向各事业捐赠了3.6亿美元。

其中的一半都流向了其故乡广东省潮州市的汕头大学。

他从40年代离开大陆到香港创业,直到1979年才有机会重返故里。

当此之时,李嘉诚觉得自己应该为这个国家做出贡献。

1.“超人”李嘉诚《时代》杂志和美国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组成的一个专家小组已就谁是千禧年企业家作出裁决,香港著名企业家李嘉诚夺得千禧年企业家荣誉。

由比尔•盖茨到亨利•福特总共有15名著名的企业家入围被评估,夺魁的是李嘉诚。

李嘉诚并非承继万贯家财而是白手兴家。

他于1928年出生在多事动荡的旧中国,11岁到香港,不久失学。

从事塑胶玩具制造使他名成利就,地产投资又令其财富滚滚而来。

他一举买下两家传统上由英国人控制的公司——“港灯”与“和记黄埔”更是名噪一时,突显实力。

李先生控制着约50亿英镑财富,三个商业王国加在一起便使其成为千禧年最伟大的企业家。

早被香港媒体称为“超人”的李嘉诚名不虚传,在世纪末的一次并购交易中,七天时间赚了1000多个亿,为“千禧年企业家”作了一个充分的注脚。

李嘉诚在长和系的实际收益约为1120亿港元,为此李嘉诚在全球富豪排名由第12位升至第10位。

很多人将“超人”的发家史看作是命中注定,似乎李嘉诚在少年时代算过一次命,算命人说他天庭饱满,双目有神,生辰属龙命,保护星乃水星,若勤劳苦干,坚持不懈,将来定会大富大贵,李嘉诚并没有相信什么龙命,而相信了只要能勤劳肯干,坚持不懈,定有所成。

家族产业分配最成功的案例

家族产业分配最成功的案例

家族产业分配最成功的案例李嘉诚除了商业上未雨绸缪、知人善任外,也在按照自己的方式使和记黄埔成为受尊敬的公司。

目前,他拥有255亿美元巨额身家,但这不妨碍李嘉诚成为当代华商第一人。

但毕竟年事已高,且见惯豪富之家由于争夺家产骨肉相残的悲剧,他最近终于做出一个引人注目的决定。

李嘉诚恪守自己的承诺--将财产的三分之一捐给社会,为此成立"李嘉诚慈善基金",这被其称为"第三个儿子"。

因此,李嘉诚分家产,表面是分钱算账,骨子里却是人生智慧的一次集中展示。

香港富豪的接班分产问题一直是社会乐此不疲的话题。

父子反目,兄弟成仇,这个圈子从来不缺乏这样“精彩”的话题。

纯粹的亲情在财富的拷问下屡屡变质,凸显出人性的阴暗和不安。

最近华人首富、香港巨头李嘉诚的家产分割,成为了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李氏家族再次引发社会对富豪家庭传承的关注和热议。

巨额财富的传承究竟带来的是什么?也许通过李嘉诚的用心良苦,我们可以回归这个问题的本质。

“三子”分产5月25日,在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股东年会后,李嘉诚首次向媒体首次披露了自己巨额资产的分配方案后,社会各界人士对此事的各种关注,立刻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李嘉诚的分产思路里,长子李泽钜接管了他一手创立的长江实业和和记黄埔;幼子李泽楷则得到了父亲的巨额现金,用于支持他发展自己的个人事业,注资规模会是李泽楷现有资产的数倍;社会实际关注度更高的第三个“儿子”——李嘉诚慈善基金,也在当日披露,日后将由李泽钜担任主席,李泽楷参与管理。

此时的李嘉诚,身家已达255亿美元。

83岁高龄的他常戏称自己才是正宗的“80后”。

然而却有让大部分“80后”望其项背的生活方式——他每天阅读科学、经济、政治和哲学方面的著作,午饭前读的书和处理的事情比一般人一整天处理的都多。

也许是年龄和心境的原因,李嘉诚最近读史比较多,手头是一部古人的传记。

早点喜欢粥和蔬菜的李嘉诚,最近身体挺好。

在各种场合强调这一点对于李嘉诚而言很重要,因为大家很容易想起,2005年李嘉诚因病住院,导致的长实股票大跌。

创业成功者的案例故事及启示

创业成功者的案例故事及启示

创业成功者的案例故事及启示创业,对许多人来说是一个充满风险和挑战的过程,但也是追求梦想、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成功的创业者往往能够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学习和成长,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创业成功者的案例故事,并从中总结出一些启示。

案例一:李嘉诚李嘉诚是香港著名的实业家和慈善家,他从一个小商贩开始,凭借着勤奋、坚韧和不断学习的精神,最终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的商业巨头。

李嘉诚在创业过程中遇到过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断奋斗,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启示:李嘉诚的成功告诉我们,创业需要有决心和毅力,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案例二:马云作为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始人,马云是中国最成功的电商实践者之一。

马云从一个英语教师开始,没有技术背景,没有丰富的资本,但他却凭借着创新的思维和对未来的远见,成功地打造了一个全球知名的电商帝国。

启示:马云的成功告诉我们,创业需要有独特的创新意识和远见卓识,要勇于突破传统,抓住时机,不断寻求创新的可能。

只有不断改变和进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案例三:丁磊丁磊是网易的创始人,他将网易从一个小小的互联网公司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互联网企业之一。

丁磊在创业过程中克服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不断探索和创新,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启示:丁磊的成功告诉我们,创业需要有执着和坚持,要保持对未来的信心和热情。

只有不断积极地探索和学习,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总结:以上是一些创业成功者的案例故事及启示。

他们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创业需要有勇气和决心,更需要不断学习和进取,方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只有保持初心,坚持不懈,方能成就一番伟业。

愿每一位创业者都能在创业的道路上取得成功,实现自己的梦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嘉诚成功案例分析1943年,父亲李云经病逝。

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李嘉诚被迫辍学走上社会谋生。

李嘉诚找到了一份茶楼跑堂的工作。

1945年,8月日本投降。

李嘉诚被调入高升街的一间钟表店当店员,学会了钟表装配修理技术。

1947年,李嘉诚因不愿长期寄人篱下,便到一家五金厂当推销员。

1948年,由于勤奋好学,精明能干,不到20岁的他便升任塑料玩具厂的总经理。

11950年,李嘉诚把握时机,用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在筲箕湾创办了自己的塑胶厂,他将它命名为“长江塑胶厂”。

1963年,与庄月明女士结婚。

1964年,8月长子李泽钜出生。

1966年,11月次子李泽楷出生。

1967年,左派暴动,地价暴跌,李氏以低价购入大批土地储备。

1972年,“长江实业”上市,其股票被超额认购65倍。

到70年代末期,他在同辈大亨中已排众而出。

1978年,与国家领导人邓小平会面。

个人履历1979年,“长江实业”宣布与汇丰银行达成协议,斥资6.2亿元,从汇丰集团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22.4的股权,李嘉诚因而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

1984年,“长江实业”又购入“香港电灯公司”的控制性股权。

1986年,进军加拿大,购入赫斯基石油逾半数权益。

1986年,5月1日李嘉诚母亲逝世。

1986年,6月20日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会见了李嘉诚。

1987年,联同2名华资大亨李兆基及郑裕彤,成功夺得温哥华86年世界专览会旧址的发展权。

1990年,1月1日,夫人庄月明女士突发心脏病逝世。

1994年,所管理的企业除税后赢利达28亿美元。

1995年,12月长江实业集团三家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共已超过420亿美元。

1999年,长江实业集团除税后盈利达1850亿港元。

2000年,长江实业集团总市值约为8120亿港元。

做人经商之道“做人的一等智慧,经商的一流学问”。

意思是说你要相信世界上每一个人都精明,要令人信服并喜欢和你交往,那是最重要。

这就是李嘉诚先生做人之道。

在激烈的竞争中多付出一点,便可多赢一点。

就像参加奥运会一样,你看一、二、三名,跑第一的胜出第二及第三就是快了那么一点。

若是跑短程的,可能是不够一移之差,所以快一点就是赢。

这就是李嘉诚经商之道。

做能力之人:靠自己打开人生新天地多投资之道:掌握好理财的学问1要做就做长线投资。

2最厉害之招:“空手套白狼”3守住三大:大手笔、大投资、大收益。

4制定“鸡蛋分篮”的方略。

5施展“空手掘金”之道。

6要靠别人积累资金。

用人之道出身寒门的李嘉诚通过半个世纪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从一个普通人成为商界名人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每当提起他的成功,李嘉诚总是坦然告知,良好的处世哲学和用人之道是他成功的前提。

白手起家的李嘉诚,在其长江实业集团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敏锐地意识到,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

一个企业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需要有不同的管理和专业人才,而他当时的企业所面临的人才困境较为严重。

李嘉诚克服重重阻力,劝退了一批创业之初,帮助他一起打江山的“难兄难弟”,果断起用了一批年轻有为的专业人员,为集团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与此同时,他制定了若干用人措施,诸如开办夜校培训在职工人,选送有培养前途的年轻人出国深造,而他自己也专门请了家庭教师学习知识、自学英语。

用人之道在李嘉诚新组建的高层领导班子里,既具有杰出金融头脑和非凡分析本领的财务专家,也有经营房地产的“老手”,既有生气勃勃、年轻有为的香港人,也有作风严谨善于谋断的西方人。

可以这么说,李嘉诚今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和他回避了东方式家族化管理模式分不开的。

他起用的那些洋专家,在集团内部管理上把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带入长江集团,使之在经济的、科学的、高效益的条件下运作;而对外,李嘉诚不但把西方人作为收购的主要对象,而且让西方人作为进军西方市场的主导。

精于用人之道的李嘉诚深知,不仅要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大胆起用不同才能的人,而且要在企业发展的同一阶段注重发挥人才特长,恰当合理运用不同才能的人。

因此,他的智囊团里既有朝气蓬勃、精明强干的年轻人,又有一批老谋深算的“谋士”。

在总结用人心得时,李嘉诚曾形象地说:“大部分人都有长处和短处,需各尽所能、各得所需、以量材而用为原则。

这就像一部机器,假如主要的机件需要用五百匹马力去发动,虽然半匹马力与五百匹相比小得多,但也能发挥其部分作用。

”李嘉诚这一番话极为透彻地点出了用人之道的关键所在。

旗下公司简介李嘉诚旗下主要有三家公司,分别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长实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和黄长江基建集团有限公司长江基建。

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长实。

公司主席为李嘉诚,与主要子公司和记黄埔常被合称为“长和系”。

长实源自李嘉诚在1950年创立的长江工业有限公司,随后公司发展成一间具主导地位的香港物业发展公司。

长江实业于1972年于香港交易所上市。

现时,长实是一间地产发展及策略性投资公司。

长实为香港规模最大的地产发展商之一,在香港拥有一系列的住宅及工商物业。

在香港的每12个私人住宅单位中,便有一个由长实发展。

同时,长实并积极投资及营运于新的领域,包括生命科技及其他业务。

和记黄埔有限公司(简称“和黄”。

港交所:0013,OTCBB:HUWHY)是《财富》全球500大企业,也是香港交易所最大上市公司之一。

现时,长江实业持有和黄49.97股权。

和黄是业务遍布全球的大型跨国企业,经营多元化业务,包括全球多个市场最大的货柜码头经营商、零售连锁集团、地产发展与基建业务,以至电讯及电台广播服务。

旗下公司简介长江基建集团有限公司(长江基建)是香港最具规模及多元化的上市基建公司,并在国际基建业稳据重要地位。

核心业务包括:能源基建、交通基建、水处理基建及基建有关业务。

集团的营运范围遍及香港、内地、澳洲、英国、加拿大、新西兰及菲律宾。

下面主要谈谈长江基建投资于香港电灯长江基建持有香港电灯百分之三十八点八七权益。

香港电灯是港岛区及南丫岛的唯一供电商,为区内逾五十五万名客户提供电力。

香港电灯连年录得稳定的现金收入,为集团其中一项重要投资。

基建投资项目长江基建拥有具规模的中国及澳洲能源基建投资组合。

这些投资项目主要为受管制业务,多年来一直为集团提供稳健的现金收入及可观的回报。

长江基建连同香港电灯是现今澳洲最大海外投资者之一,投资项目包括配电网络、天然气配气、交通及水处理业务。

在英国,长江基建及香港电灯共同拥有NorthernGasNetworks气体分销业务的百分之七十五点一权益。

旗下公司简介在加拿大,长江基建及港灯亦共同拥有百分之四十九点九九的TransAltaCogenerationLP,彼拥有加拿大六家电厂之权益。

于二零零八年长江基建及港灯透过收购位于新西兰的威灵顿配电网络而进一步扩展其配电业务。

于二零零五年十二月,长江基建出售ETSAPowercor及CitiPower的百分之四十九权益予「斯柏赫基建基金」,该基金随即于澳洲交易所挂牌上市。

长江基建现持有约百分之九「斯柏赫基建基金」的股权并出任该基金的管理人。

长江基建在中国的交通基建投资继续录得稳定盈利。

在二零零四年,透过收购AquaTower及CambridgeWater,长江基建成功开拓在澳洲及英国的水处理业务投资。

于二零零七年底,长江基建亦参与收购英国SouthernWater,现持有该项目百分之四点七五策略性权益。

基建有关业务长江基建于基建材料市场一向据有领导地位,经营范围包括水泥、混凝土、石灰、石料及沥青业务。

公司策略李嘉诚是华人企业家中的杰出人物,但成功的企业家成千上万,李嘉诚的特点是什么呢?这从他的私人投资策略可以略窥一二。

李嘉诚的私人投资业务,是与他旗下的上市公司业务相区别的。

目前,李嘉诚数以千亿元计的私人投资,吸引了不同的叩门人。

有人建议他卖东西,有人建议他买东西。

最近最多人叩门的是要求李嘉诚卖掉他私人持有的赫斯基能源37的股权。

另外还不断有人建议李嘉诚入股内地银行。

李嘉诚及和黄分别持有赫斯基37及36的股权,按赫斯基8月24日收市价计,李嘉诚单是这项私人投资,市值折合已达615亿港元。

一名接近李嘉诚的投资银行家说,目前油价高企,李嘉诚可以高位套现,而中石油也希望购入赫斯基股权,分享其国际油源。

但李嘉诚对油价长线看好,加上赫斯基持有的油砂矿权益并未入账,他在现阶段不想沽售。

公司策略据一些了解李嘉诚的投资银行家说,李嘉诚的私人投资有两大特色,一是长线回报具吸引力的投资,二是可以与各国政府及企业搞好关系的投资。

这两个条件要兼备,他不会因为单纯卖帐给政府官员而动用其庞大资金。

由于李嘉诚要避开与旗下上市公司的利益冲突,而和黄的业务又遍及全世界及各行业,因此他的新投资可选择范围很小。

金融类公司是一个和黄完全没有参与的领域,所以李嘉诚有颇多金融类私人投资,而中国内地则是李嘉诚在新兴市场中较为看好的一个。

李嘉诚表示,“内地银行业增长迅速,有关投资具吸引力,未来仍有可能以个人身份入股内地金融机构。

”谈到上市公司与私人投资策略的分别时,李嘉诚说:“私人投资的方针与公司不同,公司是攻中有守、守中有攻;个人投资较为保守,投资较长期,最少两三年。

”他还以投资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CIBC)为例,说明其私人投资属长期投资:“我在这家银行的投资已有二三十年,如果不是因为出售及对方要公布,你们都不知道。

”公司策略从李嘉诚的私人投资策略来看,有两个概念是值得注意的,一是“政策企业家”,二是“宏观投资”。

所谓“政策企业家”,在公共政策学术研究中有自己的定义,一般是指对公共政策制定或改革有影响力、代表政府完成政策制定的少数精英人物。

不过在市场中,这一概念可以有更多的内涵。

在我们看来,能够充分地利用政策、关注政策甚至能够影响政策的企业家,就是市场上的“政策企业家”,在他们的活动中,能够将政策问题、政策方案和政治家等因素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政策的变化,来获得投资上的长期稳定和成功。

李嘉诚的私人投资,就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点。

政策企业家往往注重“宏观投资”。

从李嘉诚自己承认的投资策略来看,可以明显地发现这些特点。

什么是宏观投资?根据安邦策略分析师陈功提出的概念,宏观投资是一种着眼于全球或区域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趋势的投资活动。

宏观投资的投资对象,并非是单纯的产品或服务,要么是企业,要么是项目。

投资对象一般要能够体现宏观投资家对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趋势的认识和判断。

宏观投资要赚的是未来的钱,赚的是经济环境的钱。

由于宏观投资体现了投资者对宏观形势和政策的远见和洞察力,因此也可以认为这是利用了多数人的认识失误。

可以认为,“政策企业家”和“宏观投资”,这是李嘉诚区别于一般的成功企业家的独到之外,也正是因为这种杰出,使得李嘉诚的商业王国在全球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市场,不同的形势下,都能保持持续、稳定地增长和回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