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通识选修艺术导论教学大纲模板(2015)

通识选修艺术导论教学大纲模板(2015)

艺术学院艺术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艺术导论课程代码:TX4013课程类别:通识选修课学分:2学时:36 理论学时:36 实验实践学时:面向对象:本科先修课程:数字插画(要求:课程名称与课程代码必须与课程信息手册完全一致。

课程类别根据情况填入通识必修课程、通识选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验与实践课程)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艺术概论是高等院校艺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艺术概论就是艺术理论。

它简明概括地讲述艺术的基础理论,概述人类社会的一切艺术现象,探索和揭示各种艺术的基本规律,研究各种艺术现象的共性问题,研究艺术基本原理和概念范畴问题。

课程共分六个部分:①艺术的本质特征;②艺术的门类划分;③艺术的发生与发展;④艺术的创作主体与创作活动;⑤艺术作品;⑥艺术的接受与艺术的功能。

三、课程考核要求1、课程以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一篇论文为形式。

2、在教学过程中,会进行两次中期论文考核,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指标。

3、过程考核包括平时出勤情况,课堂练习、中期考核。

考核以论文的完成情况来评判。

4、结业考试以提交论文为形式,对论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5、平时成绩占40%,结业考核占60%。

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学时分配和教学环节安排《艺术导论》学时分配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实践)学时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6第二章艺术发展论 6第三章艺术门类论 6第四章艺术创作论 6第五章艺术作品论 6随堂考试 6………………合计36第一章艺术本质论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艺术概论的主要框架结构,掌握艺术的本质特征,了解以往研究中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理论,理解艺术与政治、宗教、经济、道德、哲学之间的关系。

掌握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

本章教学重点:艺术的社会本质本章教学难点:艺术的社会本质认识本质和审美本质三者相互渗透的关系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认识本质、审美本质。

第二节这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关系。

最新艺术导论教学大纲资料

最新艺术导论教学大纲资料

《艺术导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英文译名:An Introduction of Art课内总学时:30 学分:2课程类别:选修课开课对象:全校一、课程性质和目标课程性质:选修课。

课程目标:通过《艺术导论》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艺术的理论知识,使学生从历史、社会、文化、经济、生活方式等各个角度了解艺术的本质意义和发展趋势,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全方位、综合性地把握技术与艺术相互关系,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觉的艺术创造意识,将专业的知识与艺术观念有机的结合起来。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目标:了解艺术的本质,通过对艺术简史的学习能更准确的把握艺术与文化、艺术与市场的相互关系。

了解艺术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能够初步的了解和热爱艺术。

(2)能力教学目标: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专业知识,加强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艺术及文化素质。

达到对审美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的综合提高。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什么是艺术)一、教学要求1.理解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认识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是解决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2.理解艺术的特征主要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从而加深对艺术的基本认识和了解。

二、内容要点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于艺术学研究的重要启示。

2.艺术的基本特征。

四、教学建议1.要求学生掌握中外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三种主要观点。

《艺术导论》课程标准

《艺术导论》课程标准

《艺术导论》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艺术导论课程编码:20721001课程类型:理论开课部门:社会科学教研部规定课时:16一、前言1.课程性质《艺术导论》属于公共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对于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课程定位《艺术导论》是公共艺术课程的基础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总论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3.课程设计思路基于工科类高职院校的实际学情,本课程采用“讲授-欣赏-感悟”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对学习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1)讲授除了涉及到艺术导论的理论外,在讲授中还要结合具体的作品,将抽象概念形象化,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艺术鉴赏层次。

(2)欣赏根据工科类高职院校的实际学情,选择适合学生的优秀艺术作品作为范例,将教学内容以图片、实物、音频、视频、现场演示等多元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降低学生对艺术导论的理解难度,提高欣赏效果。

(3)感悟让学生从自我出发,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能有所感受,进而加深对作品“美”的感悟,并发展自我形象思维和创新精神。

本课程对全院各专业共开设16课时。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从历史、社会、文化、经济、生活方式等各个角度了解艺术的本质意义和发展趋势,能够较为准确的把握不同艺术与文化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艺术理论、鉴赏艺术作品、参加艺术实践,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素质目标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了解、吸纳中外优秀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养。

三、课程内容及参考学时四、课程实施建议1.参考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建议(1)《艺术导论》,唐玉琴,徐进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08月(2)《中西艺术导论》,肖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08月2.教学方法建议多采用兴趣引入教学法,列举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音乐作品,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艺术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艺术的本质和特征、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和艺术的门类,以提高其修养。

2.能力目标:将艺术文化与西方社会、历史、哲学、美学、文化等相关学科与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艺术理解能力和解读能力。

3.素质目标: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与理念,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学时分配《艺术导论》课程教学学时分配表第一章艺术的起源【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理解:艺术起源的复杂性。

掌握:不同艺术起源论的合理性因素。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教学难点:不同艺术起源论的合理性因素。

【教学内容】第一节模仿说第二节游戏说第三节巫术说第四节游戏说第五节劳动说第六节其他说本章习题要点:根据不同艺术起源论的合理性因素,大致讲出艺术的起源与发展过程。

第二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理解:艺术与审美之间的关系。

掌握: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教学难点: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第一节艺术的本质第二节艺术的特征本章习题要点:列举艺术的特征。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艺术的社会功能,包括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

理解:艺术教育。

掌握:艺术在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包括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健全审美心理机构、陶冶人的感情等。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艺术在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难点:艺术的社会功能。

【教学内容】第一节艺术的社会功能第二节艺术教育本章习题要点:列举艺术的社会功能。

第四章艺术种类【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艺术的分类原则。

理解:各艺术中的审美特征。

掌握:各项艺术种类的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各项艺术种类的概念。

教学难点:各艺术中的审美特征。

【教学内容】第一节造型艺术第二节实用艺术第三节表情艺术第四节语言艺术第五节综合艺术本章习题要点:列举出艺术的种类。

艺概(艺术学导论)课程提纲(2013年版)

艺概(艺术学导论)课程提纲(2013年版)

《艺术概论》(《艺术学导论》)课程内容提要(2013年版)主讲韩靖授课对象:2011级,2012级美术学专业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学习《艺术概论》的意义第二节《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学科体系一、《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名词解释:一般艺术学:是以人类的艺术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各门类艺术活动的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一门人文学科。

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艺术学始终以人为中心,以追问艺术对于人的意义,价值为已任。

二、艺术学的学科体系——艾布拉姆斯的艺术四要素说名词解释:艺术四要素说:美国艺术理论家M .H.艾布拉姆斯 1953年出版了《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提出了艺术四要素说:认为艺术包含了四个基本要素;世界,作品,艺术家和欣赏者。

艺术活动离开了四个要素中的任何一个,都将是不完整的。

在这四个要素中,作品处于中心位置,其他三个要素是通过作品联系起来的。

艺术四要素说说明了艺术这一总体概念中各相关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的“镜”对应于关于艺术本质的“模仿说”,而“灯”则对应于关于艺术本质的“表现说”。

三、艺术学的学科性质(一)人类的知识系统1自然科学:研究世界物质层面的系统知识,如物理、化学,数学,计算机学,工程学,建筑学。

2社会科学: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关注人类社会的结构,组织,过程,带有经验性和应用性。

如人类学,政治学,法律,经济学,社会学。

3人文科学(人文学科):关注人的心灵的学科。

如文学、语言、哲学、历史、艺术等。

(二)艺术学属于人文学科,要始终从艺术和人的关系的视角来思考艺术的本质和意义。

下面不属于人文学科的是()A历史B文学C法律D哲学第二章艺术的起源与发展第一节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学说一、劳动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

劳动为艺术的诞生奠定了物质的和意识的基础,培养了人最初的形式感和相关的艺术观念、艺术心理。

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

艺术导论第二版课程设计

艺术导论第二版课程设计

艺术导论第二版课程设计课程简介艺术导论是一门通识课程,旨在介绍艺术历史、美学理论和艺术批评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艺术的本质和作用,以及在跨学科和世界历史的背景下,理解和评价不同的艺术形式和样式。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1.熟悉艺术史、美学理论和艺术批评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理解和评价不同的艺术形式和样式,以及它们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探讨艺术的意义、价值和作用,以及它们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4.发展批判性思维、表达能力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5.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审美感受,以及致力于艺术与文化创新的使命和责任。

课程内容本课程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艺术史本部分重点介绍以下内容:1.史前艺术和早期文明的艺术2.古典艺术和中世纪艺术3.文艺复兴艺术和宗教改革的影响4.工业革命和现代主义的崛起5.当代艺术和全球化的趋势第二部分:美学理论本部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美学概念和美学原理2.美学经典和美学现代主义3.美学主义和美学哲学4.美学批评和美学教育第三部分:艺术批评本部分主要探讨以下内容:1.艺术批评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艺术评价的标准和方法3.艺术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关系4.艺术创新和艺术表达的挑战和机遇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主题演讲和讨论2.视频和音频资料的观看和听取3.艺术作品的观赏和分析4.跨学科的项目和研究5.论文书写和口头报告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方面:1.平时表现和参与度(20%)2.研究项目和论文(40%)3.期末考试(40%)课程参考书目以下是本课程的参考书目:1.Gardner, H. (2001). Art through the Ages. Thomson Wadsworth.2.Danto, A. C. (1997). After the End of Art. PrincetonUniversity Press.3.Bright, S. (1997). Art Photography Now. Thames & Hudson.4.Alpers, S. (1991). The Art of Describing: Dutch Art in theSeventeenth Centur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5.Jencks, C. (2003). New Paradigms in Architecture: TheLanguage of Post-Modernism. Yale University Press.总结本课程旨在通过对艺术史、美学理论和艺术批评的介绍和探讨,帮助学生发展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发扬艺术创造和文化传承的精神,以及推进全球化时代的跨学科研究和全民教育进程。

《艺术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10601200350课程名称:艺术导论英文名称:Art Appreciation课程性质:任意选修课总学时:32 学分:2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0实践学时:0 指导自学学时:0适用专业:全校所有专业适用层次:本科;高职先修课程:无承担院部:人文学院学科组:音乐学二、课程介绍(一)课程目标及地位1.该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本课程是一门公共选修课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艺术,艺术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艺术创作的特点、方法的演变,艺术作品的风格、流派、思潮,培养学生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形式艺术作品的鉴赏力,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艺术品位、审美意识。

2.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艺术教育是实施审美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主要途径之一,艺术欣赏是完成审美教育的主要方法。

通过艺术欣赏教学,使学生充分体验艺术的美和蕴含其中的丰富情感,为艺术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陶醉,进而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艺术品的非概念性、非具象性,为学生体验、理解、创造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才能。

艺术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欣赏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外优秀艺术品,开拓视野,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热爱各种文化,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

因此,艺术欣赏课程对于培养全面的、高素质的、有时代感的学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该课程在专业学习目标中的作用以及该课程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教体艺厅[2006]3号)《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号),高等学校要把艺术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质量年度报告。

普通高校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

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丰富的艺术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性学习。

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艺术课程。

《艺术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简介本课程属于普通高校所有专业本科生的公共选修课,开设本科程是为了使学生能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并能运用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鉴赏各种复杂的文艺现象,牢固地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审美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提供有效的途径。

三、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本课程属于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学生的公共选修课,开设本科程是为了使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对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和艺术的门类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认识,以提高其艺术修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提供有效的途径。

、过程与方法目标:本课程的教学主要通过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堂讲解、赏析相关音像资料、共同探讨相关论题、学生课后作业、期末书面考试等环节和形式,采用教育、教学及心理学的相关原理与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全面地了解艺术这一文化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与理念,而不只是纯粹理论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提倡批判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将艺术文化与西方社会、历史、哲学、美学、文化人类学等相关学科与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以及品行操守,使这一门公选理论课的教学成为让学生全面发展与成长的途径之一。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修读过一定的文学、美术和音乐类课程之后再修读本课程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如选修过《外国文学》、《美术鉴赏》、《西方音乐简史》、《音乐鉴赏》等课程之后再选修本课程,该课程的开设将对学生以后选修《交响乐赏析》和《音乐剧欣赏》等课程起到桥梁和铺垫的作用,并有助于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艺术素养,对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也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选用教材:《艺术导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公共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规划教材) 黎荔李建群编著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年月第一版、参考书:①《艺术概论》 (高等艺术教育“九五”部级教材) 中国艺术教育大系主编:王宏建文化艺术出版社年月第一版②《艺术导论》(附辅学光盘)(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系列教材) 邹跃进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年月北京第三版③《艺术导论》 (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系列教材) 李晓峰编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年月上海第一版七、教学方法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是在讲授、欣赏、讨论和作业等基础之上进行,将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有机的结合,以期最佳的教学效果。

《艺术导论》教学大纲

《艺术导论》教学大纲

《艺术导论》教学大纲《艺术导论》教学大纲艺术导论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学科,旨在介绍艺术的各个方面,包括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欣赏等。

通过学习艺术导论,学生将能够了解艺术的发展历程、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以及艺术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第一部分:艺术史在艺术导论的第一部分,我们将深入研究艺术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

我们将从古代艺术开始,探索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形式。

我们将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包括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大师的杰作。

我们还将讨论现代艺术的发展,如印象派、立体派和抽象表现主义等。

通过学习艺术史,学生将了解艺术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

他们将能够分析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并理解其中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第二部分:艺术理论在艺术导论的第二部分,我们将研究艺术理论的重要概念和思想。

我们将讨论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审美经验、审美价值和审美标准。

我们还将研究不同的艺术理论流派,如形式主义、象征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

通过学习艺术理论,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他们将学会运用不同的艺术理论来分析和解读艺术作品。

第三部分:艺术欣赏在艺术导论的第三部分,我们将学习如何欣赏艺术作品。

我们将探讨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如绘画、雕塑、音乐、戏剧和电影等。

我们将学习如何分析和解读艺术作品的视觉元素、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通过学习艺术欣赏,学生将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

他们将能够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并理解艺术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第四部分:艺术与社会在艺术导论的最后一部分,我们将探讨艺术与社会的关系。

我们将研究艺术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如艺术作品对社会变革的反映,以及艺术在社会问题和政治议题上的表达。

通过学习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学生将认识到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审美体验,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他们将能够思考艺术如何塑造和影响社会,以及艺术家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总结通过学习《艺术导论》,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艺术的各个方面。

艺术导论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艺术导论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艺术导论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

2. 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提高审美素养。

三、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

2. 教学难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鉴赏。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艺术作品图片、相关文献资料。

2. 学生准备:提前收集有关艺术作品的资料。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幅作品给你怎样的感受?”2. 引出课题:艺术导论。

二、讲授新课1. 介绍艺术的基本概念:艺术是一种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方式,以审美价值为核心,反映人类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的创造性活动。

2. 讲解艺术的发展历程:从原始艺术到古代艺术、中世纪艺术、文艺复兴艺术、现代艺术等。

3. 介绍艺术的主要流派:写实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象征主义等。

三、案例分析1. 展示不同流派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结果。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

2. 布置课后作业:收集一幅自己感兴趣的艺术作品,并分析其特点和艺术价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你们还记得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吗?”2. 引出本节课主题:艺术作品的分析和鉴赏。

二、讲授新课1. 讲解艺术作品的分析方法:从形式、内容、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

2. 讲解艺术作品的鉴赏方法:从审美价值、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鉴赏。

三、案例分析1. 展示一幅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和鉴赏。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和鉴赏结果。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艺术作品的分析和鉴赏方法。

艺术导论_教案

艺术导论_教案

《艺术导论》教案[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为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专业,为艺术创作者从理论上认识艺术的本质,特性及有关规律,从宏观上把握美的特点和规律,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理想,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美学观分析和解决艺术实践当中所遇到的问题,激发对艺术学习的历史责任感,使学生们的艺术创作更有自觉性,更有思想性,更有创新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反映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从生产关系到思想关系的人类的全面的社会生活,创造美的精神产品,满足人类精神上的审美需要.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一)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们的共性上层建筑包括两个部分:1,政治,法律等制度及相应的机构,措施.2,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指: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念,以及哲学,宗教,艺术,各种不同的情感,幻想等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共同性:政治,法律,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它们又都相互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社会主义文学艺术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所制约,所决定的,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为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前进服务.这是"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真实含义.(三)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文学,宗教,哲学等等在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中,是"更高的","悬浮于空中的""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特殊的意识形态.而政治,法律及道德属于艺术等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之间的"中间环节".(四)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作为更高的,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意识形态的艺术,同经济基础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要通过政治,法律,道德等"中间环节",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是直接的,密切的.艺术与政治的关系政治对于艺术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平行的关系.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五)艺术与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的关系艺术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1,艺术与宗教的关系艺术与宗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一定历史时期,是相互影响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当宗教成为支配的社会意识形态时,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是巨大的,而艺术也反映出一定的宗教观念,给宗教以影响.最终决定宗教和艺术发展的是经济基础,它们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2,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互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而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3、艺术与社会生活(一)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二)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中,各种领域,各种事物的全面的反映.4、艺术与道德的关系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影响不可避免.艺术与社会生产(一)艺术是一种生产形态艺术不仅是社会意识形态,而且又是一种生产形态.(二)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艺术作为一种生产形态,也有着生产的一般性质;艺术创作活动作为一种生产劳动活动,也有着一般生产劳动所具有的实践性,目的性,知觉性,工艺过程的可控性,材料媒介的可选择性,整个生产劳动过程的可表述性,等等;产品即艺术作品,也与一般物质产品相似,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商品的二重性.但艺术生产的本质是精神生产,是一种精神生产形态.(三)艺术作为"艺术生产"的实质和意义艺术反映社会生活和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审美情感,审美理想.艺术作为"艺术生产"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审美创造,审美是它的本质特征.第二节艺术的认识本质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一)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实际上就是对社会生活,对世界的一种认识.(二)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1,艺术与宗教的区别宗教的"掌握世界的方式"或反映社会生活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佛","菩萨","上帝","真主"等虚幻的观念,颠倒实际的.艺术的方式是真实地认识世界和反映社会生活,真实性是艺术的生命.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有一定的真实性.作为宗教对象的神,显示的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人们在对它顶礼膜拜时,只能感到一股压迫自己的巨大力量;而艺术形象显示的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们在欣赏艺术美的时候,也认识到自身的本质力量,从而得到审美的享受.艺术与哲学的区别哲学在本质上是寻求真理的,在追求真理或真实性上,与宗教完全不同,而与艺术相同或相似.但在"掌握世界的方式"上,哲学与艺术迥异.哲学是抽象的,艺术的形象是具体可感,鲜明生动的.哲学主要是作用于人们的理智,而艺术作用于人们的理智的同时,还强烈地作用于人们的情感,给人以审美享受.艺术用形象反映世界艺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不同,最基本的一点是具体可感的形象性.(一)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艺术形象有三大特征:具体性,概括性,感染性.(二)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是艺术形象的一个重要特征.(三)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艺术形象是艺术家按照他对社会生活的独特的审美认识创造出来的,既有客观的现实生活的根源,又有主观的意识作用,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艺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真实性,是一切优秀艺术作品的基本要求.1、艺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00再现的真实艺术品的形象要符合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实际,符合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实际.这是一般再现形或再现性艺术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特征.2、艺术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性00表现的真实表现,是指艺术家运用艺术表现手段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理想地,情感地表现对象或抛弃具体的物象,追求超感觉的内容和观念,常常采取象征,寓意,夸张,变形,抽象等艺术语言,以突破感受的经验习惯;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表现主体意识,直抒胸怀.表现性艺术具有震撼人心,高度概括,不求形似等特点,是中外艺术史上的另一主要倾向艺术的真实性包括两个相互联系,融合,统一的方面:A,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或再现的真实.B,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或表现的真实.3、高度真实的艺术形象与艺术典型第三节艺术的审美本质审美是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事物的根本性质.一、艺术与美的关系(一)艺术反映现实美(二)艺术创造艺术美艺术不仅可以反映现实美,而且可以创造艺术美,可以通过主体的意识作用把现实中原本不美的或丑的事物转化为艺术美.(三)艺术是审美对象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现实美的反映,也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又是生产艺术作品,创造艺术美的;艺术作品一旦创作完成,就成为一件物态化了的社会文化财富,成为欣赏者即观众的审美对象.二、艺术的审美本质(一)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审美关系:作为审美主体的人,通过审美实践活动,在审美客体中发现,感知,认识和欣赏它的美,或把握它的其他美学特征,如崇高,滑稽,丑等等.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美学关系.(二)美的本质与美感的本质艺术作品的艺术美,是真,善,美三位一体,高度统一的.在审美基础上形成的审美观念,是美感产生的根源.当客观事物的美与审美主体的审美观念相符合,于是产生了美的感受与感动,既有感官的快适,又有理性的满足,整个身心都感到愉悦,这就是美感.(三)艺术是艺术家审美观念的表现形态艺术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审美认识的表现形式.艺术反映现实生活,反映现实中的自然美和社会美,但它并不就是客观的现实生活,不就是现实中的美;而是通过艺术家的审美意识,反映现实生活和现实生活中的美,并且用物质手段将他的审美观念传达出来,表现出来.艺术在本质上说,就是艺术家审美意识或审美观念的一种表现形态.三、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一)艺术的一般审美特征1,实践性与主体性2,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3,形象性4,形式美与形式感5,创造性6,情感性(二)艺术的情感特征一切文学艺术都是情感的艺术,没有情感也就没有艺术.在美感中,情感是美感的重要构成因素,没有美的感受与感动之情,则不成其为美感.第二章艺术门类论艺术的分类整个艺术系统,由众多不同的艺术门类组成.各门类有特殊规律.一,艺术门类的多样性:原始状态的艺术只有两种类型:造型艺术与歌舞艺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生活的演进,以及艺术本身在实践过程中的发展,艺术门类渐趋多样化.二,艺术门类的划分以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为标准,分为三个类型:空间艺术,包括绘画,工艺美术,摄影艺术,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等.时间艺术,包括音乐,文学,曲艺等.时空艺术,包括戏剧,电影,电视剧,舞蹈和杂技等.以艺术形态的感知方式为标准,分为四个类型:视觉艺术: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摄影艺术,舞蹈,杂技,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等.听觉艺术:音乐,曲艺等.视听艺术:戏剧,电影,电视剧等.想象艺术:文学等.以艺术形态的创造方式为依据,分为四个类型: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摄影艺术,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等.表演艺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等.语言艺术:文学的各种样式.综合艺术:电影,电视剧等.主要艺术门类一,美术"美术"是采用造型手段塑造视觉形象的众多艺术类型的总称.(一)美术的主要特征造型性与造型性相一致的是视觉性静止性美术作品中可视的造型又是静止的(二)美术的主要类型1、绘画:是以线条,色彩,块面等造型手段,塑造具有一定内涵和意味的平面视觉形象的艺术样式.绘画因为使用的物质材料和技法的不同,可分为:油画,水墨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壁画,素描等.2、雕塑:是最具有实体感的造型艺术类型.雕塑题材,只适合于可以通过静态形体来表现的内容.形象具有单纯性,注重发挥材质的审美作用.3、工艺美术:品类繁多,有陶瓷工艺,金属工艺,竹木工艺,编织工艺,印染工艺,玻璃工艺,漆器工艺,服装工艺和石雕,玉雕,骨雕等也有专供观赏的工艺美术品,如玉雕,景泰蓝工艺,陶瓷雕塑,金银摆件和一些其他特种工艺.4、现代工业设计:对美化生活有突出贡献.是二十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艺术范畴.5、书法:是文字书写的艺术,艺术特征主要把握两点:其一是抽象性,通过用笔,结构和章法等技巧的运用,创造特有的形式美.其二是形与意的结合,在抽象的形式之中,包涵着深厚的意识.书法根据字体的不同,分为篆,隶,楷,行,草五个基本类型.篆书起源于古老的甲骨文,秦汉之际,演化为隶书.魏晋南北朝,盛行楷书,然后出现行书和草书.二,音乐(一)音乐的主要特征音乐是"以声表情"的艺术,是在时间过程中展示的诉诸听觉的一门艺术.基本手段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构成有特定精神内涵的音响结构形式.1,音响的艺术:乐音使用的物质材料,是由物体震动所发出的音响,是音响的艺术.音乐艺术的实体是乐曲.乐曲由旋律,节奏,调式,曲式,和声,复调等要素构成.2,抒情的艺术:音乐特别专注于表现情感(1)音乐不再现现实生活中的物质形式,而只是表现从其中体验到的情感.(2)音乐中表现的情感是抽象的,直接的.(3)音乐表达情感的特殊方式,还带来欣赏的特殊性.(二)音乐的类型按照使用工具的不同,分为器乐和声乐两大类.器乐中又分为管弦乐,铜管乐和打击乐.按体裁不同,分为独奏,齐奏,重奏,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组曲和独唱,重唱,合唱,歌剧等.(1)独奏:是由一个人演奏的器乐作品(2)交响曲:是充分发挥各种乐器的功能和表现的大型乐曲(3)协奏曲:是一件或几件乐器的独奏与管弦乐队的演奏相互配合的大型乐曲,一般以独奏乐器而定名.如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等等.(4)鸣奏曲:是由三个或四个乐章构成的大型乐曲,可以由钢琴独奏,也可以由一件其他乐器与钢琴合奏.(5)重唱:是每个声部由一人演唱的多声部声乐形式,有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等.(6)合唱:是一种大型声乐形式.(7)歌剧:是以戏剧形式来展示的音乐艺术.三,舞蹈(一)舞蹈的主要特征舞蹈是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中展示的视觉艺术,以有韵律的人体动作(律动)为主要表现手段.主要特征:动作性,抒情性,同音乐的密切联系.(1)动作性:舞蹈是用手势说话的艺术.动作有一定标准:第一舞蹈动作必须具备规范性和技巧性第二必须有内涵.舞蹈演员的一招一式,一动一静,都与所扮演的人物内心活动相对应.第三要讲究形式美.动作经过高度美化和规范化.具有严格的程式,讲究节奏和韵律.第四要注重风格.如西班牙舞的风格特点是潇洒热烈.(2)抒情性舞蹈长于抒情.(3)与音乐的密切联系舞蹈与音乐共生共存,要与音乐结合在一起,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舞蹈与音乐之间存在着共同点:节奏,抒情性,都是在时间过程中展示.(2)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离开乐音,舞蹈难以充分表达感情.(3)舞蹈创作要对照音乐来进行.由于舞蹈与音乐有着共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内容,而且是同步展示的,两者必须高度地协调一致.(二)舞蹈的类型两个方面来划分:(1)按体裁分:独舞,双人舞,群舞和舞剧.独舞:也称单人舞,即由一人表演的舞蹈.双人舞:有两人表演的舞蹈.有独立的作品,也有属于舞剧或其他大型舞蹈中的片断.群舞:人数不等的多人舞.舞剧:有戏剧情节的最大型的舞蹈艺术样式,具有较强的综合性.(2)按美学特征:芭蕾舞,中国古典舞,民间舞和现代舞等.芭蕾舞:原是西方最主要的舞蹈类型,近代以来传遍了世界.原文有两个涵义:一个是指一种西方的古典舞蹈;另一个是指舞剧.中国古典舞:是具有深厚传统和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主要的舞蹈类型.讲究"手,眼,身,法,步"的应用和"精,气,神"的张扬.民间舞:泛指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长期流传于民间的舞蹈样式.现代舞:二十世纪初期在欧洲兴起的现代主义艺术的一部分.四,戏剧戏剧是由演员扮演人物,当众展示故事情节的艺术门类.戏剧有四个要素:演员,导演,剧本和舞台美术.(一)戏剧的主要特征主要特征:戏剧行动和戏剧冲突(1)戏剧行动:行动是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与手段.必须符合戏剧艺术特定的要求.(2)戏剧冲突:戏剧情节内容的特点是冲突.戏剧包括一切具有戏剧特征的艺术种类和样式.除了话剧之外,还有戏曲,歌剧,舞剧,和音乐剧等等.戏剧表演的歌舞化,是戏曲艺术最突出的一个特征.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形式.包括京剧和各种地方戏曲.戏曲除了具备戏剧的基本要素和特征之外,还有形式手法的特殊性.音乐剧:起源于欧洲的通俗歌舞剧,十九世纪中叶之后在美国纽约得到发展,逐渐成为富有商业性的大众化的艺术品种,并流传到世界各地.(二)戏剧的类型类型的划分,一般是从话剧着眼:传统的观点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三大类.现代,(1)以题材为标准,分为历史剧,现代剧,神话剧,童话剧等等(2)从演出形式来分,有剧场的戏剧,街头剧,广场剧等.1,悲剧:起源于古希腊.思想内涵一般表现正义斗争在一定条件下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或失败,以美好理想的破灭,斥恶扬善,给人以激励和启迪.悲剧由于题材范围的不同,分为四种类型:英雄悲剧.表现英雄人物,歌颂崇高精神和伟大人格.性格悲剧.由于人物内在性格的矛盾或弱点,所导致的悲剧.命运悲剧.恶劣的命运所产生的悲剧.社会悲剧.由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深刻矛盾所造成的悲剧.2,喜剧:源于古希腊的狂欢歌舞和滑稽戏.喜剧必须具有可笑性.喜剧的类型:讽刺喜剧:一般是对社会的腐朽势力进行揭露和讽刺.幽默喜剧:如元代杂剧《李逵负荆》欢乐喜剧:给人以轻松愉快和美好的感觉.正喜剧:以喜剧的形式和手法,嘲笑和否定腐朽势力,赞美进步势力和高尚人格.闹剧:特别追求喜剧效果,手法高度夸张,人物漫画化,情节可以离奇怪诞,使人不断3,正剧:是出现较晚的戏剧类型.灵活地运用了喜剧,悲剧的有利因素,加强了表现生活的能力,适应戏剧发展的需要.五,摄影摄影的产生有赖于近代科学技术,1839年发明摄影术之后,摄影艺术成为最大众化的艺术门类之一.(一)摄影的主要特征:造型性,空间性,静止性,瞬间性等等.区别于造型艺术其他门类的有:(1)纪实性摄影艺术独特的本质特性.(2)光与影的艺术光线和影调(包括彩色摄影的色调)是摄影的独特造型手段,摄影被看作是光与影的艺术.(二)摄影艺术的类型按题材来划分:新闻摄影,生活摄影,风光摄影,人像摄影,体育摄影,舞台摄影,花卉摄影,静物摄影和广告摄影等等按体裁来划分:独幅照片,成组照片,连续照片和剪辑照片等.六,电影与电视电影是在摄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视在二次大战后才进入实际应用.(一)电影与电视的主要特征:运动的画面语言.电影与电视主要依靠画面来表现,由画面构成的艺术语言是第一要素.声画结合时空转换的自由性追求逼真电影与电视基本特征一致,观赏条件不同,艺术上有一些差异,电影的篇幅有较严格的限制,结构紧凑,描述简练,画面大,有利于呈现场面,渲染气氛.(二)电影与电视的类型:电影的主要类型:故事片,美术片,科学教育片,新闻纪录片四大片种.电视的主要类型:包括电影的类型,比电影更广.有电视剧,音乐电视,电视散文,电视诗歌,电视文献片等等.电视剧的类型:连续剧,系列剧,单本剧,短剧和小品等.电视文献片:有如电视艺术中的报告文学.内容涉及历史,人文,风光,政治,经济等.以语言作为材料和手段来塑造形象和反映现实的,也称为语言艺术.在艺术系统中,处于基础地位,与其他艺术门类有广泛联系.(一)文学的主要特征形象塑造的间接性.文学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艺术表现的广泛性.文学使用的语言手段拥有无比广泛的表现能力,有极大的广泛性和灵活性.(二)文学的类型三种方式:"二分法":韵文和散文"三分法":叙事文学,抒情文学,戏剧文学"四分法":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诗歌最早的文学样式,从诗,歌舞"三位一体"的原始艺术形式中分化出来.具有节奏性和韵律性,注重抒情,高度凝练.有抒情诗,叙事诗.根据语言格式不同,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根据内容分为史诗,颂诗,爱情诗,讽刺诗,风景诗等等.散文应用广泛,形式多样,手法灵活,题材不受限制,"形散神不散",表达方式自由灵活,主题立意集中,不尚虚构.小说塑造形象鲜明,富有个性的人物和设计生动的故事情节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同时使用多种表达方式和手法.类型有:短篇,中篇,长篇小说.戏剧文学也称剧本,供戏剧演出用的文本.特点:利用人物对话刻划人物性格,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符合戏剧要求,有戏剧性;选材有限制,表现集中.戏剧文学中包含了电影文学剧本和电视文学剧本.八,建筑与园林(一)建筑:在原始的巢居,穴居基础上发展起来,基本形式是利用固体材料来建造空间,满足人的居住需要.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1、空间与实体统一在建筑中,空间与实体互为条件,相互依存,构成完整的建筑作品.如故宫的壮丽辉煌,巴黎圣母院的巍峨奇巧等.艺术与技术结合建筑的艺术创作,必须凭借技术的支撑.意大利现代建筑家奈尔维说:"建筑是,而且必须是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而并非是技术加艺术."2、风格性与象征性建筑体现着一个时代的物质和文化的发展水平.同时也显示着那个时代的意识形态和美学观念.具有时代标记的意义,反映了时代的面貌.具有民族和地域的特征.如欧洲的教堂,中国的陵园.表现特定的精神内涵.如纪念碑,殿堂,陵墓等.建筑的类型以功能为标准来划分: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宾馆建筑,文教卫生建筑,交通建筑,园林建筑,纪念性建筑,宗教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等等.(二)园林园林艺术的主要特征:利用自然因素同时也利用人文因素旨在改善和美化生活环境所创造的一种场所.是人造的景观,是自然的和自在的景观的艺术再现.同时具有三个要素:(1)占有较大的固定空间,能够容纳人的游园活动(2)利用自然界的材料首先是植物材料(3)经过审美创造而且具有景观的意义.园林的类型:园林一般指各种游憩境域.有庭院,宅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城市绿化地带和自然风景区等.从世界范围看,园林的主要流派有三个: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和东方园林.(1) 欧洲园林以法国园林为代表.呈规整性的几何图案,花坛,道路,水池,草坪,和修剪过的矮树等互相配合,平坦宽阔,一览无余.其中有精美的雕像,华丽,高雅.如凡尔赛宫园林.(2) 阿拉伯园林发端于古巴巴比伦和波斯.因干旱缺水,重视水的利用.波斯园林以十字形道路交叉处的水池为中心,花圃下沉,低于地面,以利保持水分.建筑物位于园地一端.该格局成为一种传统,遍及中东,北非,西班牙和印度等地.(3) 东方园林发端于中国,以中国园林为代表.中国园林建设始于殷周时代.秦汉时的。

《艺术导论》教学大纲

《艺术导论》教学大纲

《艺术导论》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艺术导论课程编号PA1109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Arts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选修课总学时32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实践学时学分 2 预修课程适用对象表演专业本科生课程简介随着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提升,进校大学生的艺术素养有了较大的提高,他们在一些艺术基本知识和实用艺术的掌握上有了较大的改观。

大学阶段正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如何更高层次的提升艺术理论知识,提升对艺术的认识,提升创新思维的培养,热爱美好的事物和生活。

艺术导论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程就是通过分析法、研究法讨论法等手段由下而上向人们展示艺术的起源学说,艺术的本质论和特征,文化系统中的艺术,艺术的分类等,使学生对艺术有全新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艺术导论》是艺术学科的基本内容,是培养大学生艺术审美思维和能力的重要理论课程之一。

是加强大学生美育教育以及全面素质教育的体现。

学生通过艺术导论的学习可以开阔艺术审美的眼界,培养多角度思维能力。

掌握艺术门类的基本环节,提高对各类艺术的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最终实现人性和谐的自我调节。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章节章节内容讲课实验实践合计绪论艺术导论概述44第一章艺术的起源学说44第二章艺术的本质特征论44第三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44第四章艺术的分类1616合计3232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绪论艺术导论概述第一节艺术与文化之间的渊源习题要点:理解艺术与文化的同源性。

第二节哲学家们对艺术的主要看法习题要点:了解各流派学者对艺术发生的不同看法?第三节二十世纪艺术哲学家们对艺术的看法。

习题要点:通过布洛克分析美学方式学会分析什么是艺术。

本章重点与难点:哲学、美学、艺术学、艺术美学之相互关系;对各流派的观点有所认识。

本章教学要求:本章是建立艺术学概念的重要部分,要求同学了解艺术学的发展历史,理解哲学、美学、艺术学、艺术美学的相互关系以及不同的研究对象。

《艺术导论》课程标准

《艺术导论》课程标准

《艺术导论》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艺术类限定性公选课,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对艺术理论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艺术理论基本知识,并把艺术理论知识运用到艺术作品鉴赏当中,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和文化品位,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了解艺术理论的基本知识。

2、掌握艺术鉴赏的一般方法。

3、认识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4、较恰当地把对艺术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结合起来。

5、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

二、课程主要内容上篇艺术理论知识第一章艺术的起源与本质第一节艺术的起源第二节艺术的本质第二章艺术的特征与功能第一节艺术的特征第二节艺术的功能第三章艺术的风格与流派第一节艺术的风格第二节艺术的流派第四章艺术创作与艺术作品第一节艺术创作第二节艺术作品第五章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第一节艺术鉴赏第二节艺术批评下篇艺术门类介绍第六章文学艺术第一节小说第二节散文第三节诗歌第七章视觉艺术第一节书法第二节绘画第三节雕塑第四节摄影第八章影视艺术第一节电影艺术第二节电视艺术第九章表演艺术第一节音乐第二节舞蹈第三节戏剧第四节戏曲第十章实用艺术第一节建筑艺术第二节园林艺术第三节工艺美术参考文献三、考核重点考核内容:艺术的本质和特征、艺术的风格与流派、艺术创作、艺术的分类、艺术作品、艺术鉴赏等考核目标:考察学生运用艺术原理分析、鉴赏艺术作品的能力。

四、成绩评定办法课程类别:通识教育选修课考核方式:考查(结课作业100%)考核项目分值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0—59分)学习态度10% 学习认真,积极配合老师工作,表现突出学习认真,配合老师工作,表现良好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学习,表现良好有时不认真学习,但跟得上学习进度,表现一般学习不够认真,跟不上学习进度,表现较差基本知识和技能30%熟练掌握和应用基础知识和技能较好的掌握和应用基础知识和技能能了解基础知识和掌握技能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不全面不能或较差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创新能力10%思维活跃,创新能力突出思维活跃,创意能力良好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较好创新能力一般创新意识差,不具备创新能力完成情况50% 独立完成作业,表现出较强的应用能力,符合课程要求独立完成作业,有一定的应用能力,符合课程要求独立完成作业,认真,符合课程要求能在老师的督促下完成作业,符合课程要求不能独立完成作业,不符合课程要求总评成绩100%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0—59分)五、学时分配总学时32 学时,讲课22学时,实验10学时。

《艺术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艺术导论课程类别:必修课□选修课□√学时学分: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授课时间:周星期三节授课地点:6F任课教师姓名:梁宝忠职称:音乐学副教授所属院(系):师范学院联系电话:(短号:)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周星期二节音乐教研室教师办公室当面辅导二、课程简介本课程属于普通高校所有专业本科生的公共选修课,开设本科程是为了使学生能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并能运用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鉴赏各种复杂的文艺现象,牢固地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审美观 ,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提供有效的途径。

三、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本课程属于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学生的公共选修课,开设本科程是为了使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对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和艺术的门类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认识,以提高其艺术修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提供有效的途径。

、过程与方法目标:本课程的教学主要通过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堂讲解、赏析相关音像资料、共同探讨相关论题、学生课后作业、期末书面考试等环节和形式,采用教育、教学及心理学的相关原理与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全面地了解艺术这一文化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与理念,而不只是纯粹理论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提倡批判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将艺术文化与西方社会、历史、哲学、美学、文化人类学等相关学科与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以及品行操守,使这一门公选理论课的教学成为让学生全面发展与成长的途径之一。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修读过一定的文学、美术和音乐类课程之后再修读本课程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如选修过《外国文学》、《美术鉴赏》、《西方音乐简史》、《音乐鉴赏》等课程之后再选修本课程,该课程的开设将对学生以后选修《交响乐赏析》和《音乐剧欣赏》等课程起到桥梁和铺垫的作用,并有助于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艺术素养,对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也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艺术导论第一章 教案

艺术导论第一章 教案

《艺术导论》教案公共教学部20XX年9月序言一、《艺术导论》课的性质:这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学科,是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门类特点的科学体系。

这是一门加强大学生美育教育、强化学生素质教育的课程。

《艺术导论》课程涉及艺术的多个门类,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得到艺术的熏陶,可以在艺术理论的接受与欣赏过程中,净化心灵,提升品质。

二、主讲老师对本课程的认识:《艺术导论》只能说是“概要”,课程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

我们不可能对课程中涉及的十几个艺术门类都精通,但可以对某一两种,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以此来触发我们的艺术审美感觉神经,继而对其理论做一些必要的积累,久而久之,即可以比较主动地、积极地认识、接近艺术,也能够说出一些“行”话来。

我看艺术品,从形式入手,寻找熟悉的“身影”,从“色彩、布局、明暗、强弱、节奏、虚实、对比....”等等,引发观察与思考,再从“听觉、视觉、感觉等”,激发联想,进一步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挖掘作品的社会意义,如此而已。

我们综合理论和实践,将部分的艺术理论和艺术欣赏结合在一起,通过理论的讲解,和大量的作品的赏析,使学生同时获得理论的提升和实践的认知。

这是本课程的一个特色。

三、学习艺术导论这门课应注意的问题:1、学习和掌握一些必要的文艺理论知识,如艺术的本质和特征问题,艺术的功能问题,艺术与哲学、文化、宗教、历史、道德、科学等等的关系问题;2、掌握各艺术种类的最基本的“语言”特征,如绘画的色彩、线条,书法的用笔、用墨、结构、布白,摄影的线条、形状、影调,雕塑的立体空间、造型等等……3、自觉不自觉地接触艺术作品,尽可能多地观览博物馆、画廊、展览馆、观赏作品,倾听艺术理论家、批评家、鉴赏家、艺术创作者的品评与感受;4、用真诚和自信贴近艺术作品,大胆地联想与放纵自己的审美知觉,结合自己的、社会的、历史的经验,调动自己的感觉器官,尽情体验美的空间。

5、理论学习以后,要注意主动接受艺术,主动感受艺术带给我们的震撼,只要有机会,一定不要放弃对艺术品的真切、直接的接触,培养艺术欣赏的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10601200350课程名称:艺术导论英文名称:Art Appreciation课程性质:任意选修课总学时:32 学分:2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0实践学时:0 指导自学学时:0适用专业:全校所有专业适用层次:本科;高职先修课程:无承担院部:人文学院学科组:音乐学二、课程介绍(一)课程目标及地位1.该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本课程是一门公共选修课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艺术,艺术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艺术创作的特点、方法的演变,艺术作品的风格、流派、思潮,培养学生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形式艺术作品的鉴赏力,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艺术品位、审美意识。

2.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艺术教育是实施审美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主要途径之一,艺术欣赏是完成审美教育的主要方法。

通过艺术欣赏教学,使学生充分体验艺术的美和蕴含其中的丰富情感,为艺术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陶醉,进而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艺术品的非概念性、非具象性,为学生体验、理解、创造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才能。

艺术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欣赏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外优秀艺术品,开拓视野,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热爱各种文化,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

因此,艺术欣赏课程对于培养全面的、高素质的、有时代感的学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该课程在专业学习目标中的作用以及该课程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教体艺厅[2006]3号)《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号),高等学校要把艺术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质量年度报告。

普通高校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

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丰富的艺术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性学习。

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艺术课程。

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学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的途径和内容。

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目标,学校艺术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和功能。

对于医学院校来讲,艺术素质教育在培养未来医药、医护、医务工作人员的情感体验、情感表达和共情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在教学中将艺术作品的欣赏作为重点,对艺术门类以及艺术语言、艺术品创作的背景只作一般常识了解。

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使学生初步具有理解艺术在社会中的地位、艺术的作用与艺术形态的关系以及艺术世界的性质、构成和功能的技能,逐步培养同学们在社会生活中感受艺术的能力。

2.知识目标突出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艺术作品。

减少专业艺术知识的学习,增加艺术与历史与文化的联系,贴近学生生活,从美学的角度引导学生深入地领悟构成构成艺术作品的创作意境、创作特点及创作思想。

以充启发欣赏者的智慧和想象,使艺术鉴赏真正的成为一种创造性劳动。

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

3.技能目标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讲解、提示简明生动,富于启发性,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尊重学生的独到见解,使之发现艺术品的美,进而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力图使学生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领悟联想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未来医药人才的德智体美素质全面和谐发展。

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选用上,要做到面向全体上课学生,从整体着眼,涵盖各个层面,各个因素相互融合、相互沟通。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全面采用Power Point 多媒体教学,采取讲授、演示、模拟、互动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时数分配表(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徐书奇·艺术欣赏导论·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参考书:1.齐易,扬子江编著·走进交响音乐圣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音乐鉴赏》王耀华、伍湘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7月第1版 1998年10月第3次印刷3.《中外音乐艺术漫步——音乐素质教育手册》孔繁洲编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2001年4月第2次印刷4.《艺术导论》邹跃进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5.《辛丰年音乐笔记》辛丰年著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9年4月第1版 1999年4月第1次印刷参考书:5.《艺术概论》,王宏建主编,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1网络资源:/基点音乐论坛/ysglweb/site.htm/艺术概论精品课网站/99艺术网/中国艺术网(七)考核与评价考核形式:考察,提交结课论文。

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评分标准:形成性评价的平时成绩占30%(主要考察考勤10%、作业完成10%及课堂表现10%等方面)。

总结性评价即期末论文考核占70%。

三、教学内容纲要《艺术导论》课程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艺术与艺术欣赏(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艺术欣赏的性质、特点和作用;熟悉艺术作品的审美构成;了解提高艺术欣赏能力的途径与方法(二)教学内容艺术欣赏的性质、特点和作用艺术作品的审美构成:艺术美的构成包括三个方面:(1)艺术形象对现象的再现;(2)艺术家对现实的感受、情感、评价和理想的表现;(3)艺术家的精湛技巧使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得到完美的结合。

提高艺术欣赏能力的途径和方法:1.在艺术欣赏的实现中提高欣赏能力,“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2.艺术理论和艺术知识的学习,包括艺术的一般规律,部门艺术的特征、形式法则等。

3.提高文化全面素养,丰富生活阅历,是提高艺术欣赏能力的前提条件。

第二章音乐艺术欣赏(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音乐的节奏、乐句、乐段、旋律、音色、织体、主题、曲式结构、体裁等,了解其艺术语言的特点;并结合音乐作品的赏析,加深对音乐基本特征的理解;学会初步运用音乐的一般欣赏方法去赏析具体的音乐作品。

(二)教学内容一、音乐艺术的语言:1、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2、音乐艺术的语言二、音乐艺术作品欣赏:声乐、器乐、交响乐三、音乐艺术的欣赏方法:1、抓住音乐主题,充分发挥想象力,体味音乐形象。

2、熟悉音乐体裁,把握音乐表达内容的特殊方式。

3、了解音乐家及其作品所处的时代、社会、文化背景,力求准确而丰富地领会作品的时代性、社会性、民族性特点及文化蕴含。

第三章舞蹈艺术欣赏(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舞蹈的结构、动作、时空、舞台呈现等,了解其艺术的特点,并结合舞蹈作品的赏析,加深对舞蹈的特征,及偏重于表现与抒情的理解;学会初步运用舞蹈欣赏的一般方法去赏析具体的舞蹈作品。

(二)教学内容一、舞蹈艺术的语言:舞剧、独舞、大型舞蹈、芭蕾二、舞蹈艺术作品欣赏:三、舞蹈艺术的欣赏方法:1、舞蹈形式美的欣赏2、情绪意境美的欣赏:既要对形式美有较敏锐的感觉,又要有主体积极投入的心理冲动;用“心灵的眼睛”去体会形式美中所蕴含的情绪与意境,去欣赏只有舞蹈才能揭示的感情符号。

3、舞蹈审美经验的自我培养(1)对优秀舞蹈作品“诗心、乐性、舞体”的美的感悟。

(2)纯洁高尚的欣赏心态。

第四章雕塑艺术欣赏(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雕塑的实体性形体、光影、圆雕、浮雕、具象、抽象等,了解其艺术语言的特点,并结合雕塑本质特征——立体造型的理解,学会初步运用雕塑的基本欣赏方法去赏析具体的雕塑作品。

(二)教学内容一、雕塑艺术的语言:1、雕塑艺术的特点2、雕塑艺术的语言二、雕塑艺术作品欣赏:中国雕塑部分;外国雕塑部分三、雕塑艺术的欣赏方法:1、雕塑艺术的根本特点是“立体性”、“三维性”、也就是要去了解和欣赏占有三维空间的体积之美。

2、要懂得不同体积的组合之美,懂得不同体积的组合所形成的某种节律美和韵律美。

3、要懂得欣赏雕塑的基本“影像”,也就是基本轮廓所形成的影子似的形象。

4、要懂得雕塑和环境的结合,要从建筑和雕塑、园林和雕刻、广场街道和雕塑,以至山川和雕的相互关系中去理解它们的有机联系。

第五章建筑艺术欣赏(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建筑的面、体形、体量、空间、群体、环境等,了解其艺术的基本特点,并结合建筑作品的赏析,加深对建筑和建筑艺术的具体特征的理解,学会初步运用欣赏建筑艺术的一般方法去欣赏建筑艺术的具体作品。

(二)教学内容一、建筑艺术的语言:1. 建筑和建筑艺术的具体特征:(1)建筑的双重性;(2)建筑精神属性的层级性;(3)建筑艺术的表现性;(4)建筑艺术的群体性(社会性)。

2. 建筑艺术的语言:(1)面;(2)体形;(3)体量;(4)空间;(5)群体;(6)环境。

在建筑艺术语言中对形式美法则的综合运用。

3.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一建筑艺术特殊的文化价值。

4. 欧洲、阿拉伯、中国三大园林艺术的语言特征。

5. 中国园林艺术的文化内涵。

二、建筑艺术作品欣赏:三、建筑艺术的欣赏方法:1.对形式美法则的了解与掌握。

多样统一的美的规律在造型艺术上的具体体现。

多观察与分析,主动与对象对话。

对其他艺术门类欣赏体会的借鉴。

2.要具备一些建筑学的知识。

艺术美与生活美(技术美、环境美)的统一。

建筑的善和真。

3.体会情绪意境。

通过对形式美的欣赏,积极进行物我双方的交流和再创造,达到与建筑艺术作品整体形象的共鸣。

4.发掘作品的文化内涵。

联系作品所处的时代的、民族的、地域的广阔文化环境去认识作品。

第六章戏剧艺术欣赏(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戏剧的形体动作、言语动作、静止动作等,掌握其艺术语言的特点,通过结合戏剧作品的赏析,加深对戏剧基本特征的理解;能够初步运用戏剧的一般欣赏方法,去赏析具体的戏剧作品。

(二)教学内容一、戏剧艺术的语言1、形体动作2、言语动作:对话、独白、旁白3、静止动作二、重点理解1、戏剧艺术与戏曲艺术的区别2、戏剧作品的基本单元。

3、悲剧的分类与特征。

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悲喜剧。

三、欣赏话剧《雷雨》第七章电影艺术欣赏(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电影艺术特性和基本创作规律的介绍,结合电影作品的分析,加深对电影声画语言、结构蒙太奇等艺术手段的理解,初步学会从多重角度去赏析具体的电影作品。

(二)教学内容一、电影艺术的语言:1、画面(1)环境空间与人物形象结成的银幕造型世界(2)整体的造型形式和风格2、声音(1)声音之素(人声、音响、音乐)(2)声音运用规律与声画组合二、电影艺术作品欣赏三、电影艺术的欣赏角度:1、电影的结构形式——蒙太奇2、电影的综合艺术特征(1)表演艺术(2)摄影艺术:①光线;②色彩;③光学;④动向表现手段(3)导演艺术3、电影的门类和样式(1)分类之一(片种):①新闻;②科教;③美术;④故事一艺术片(探索)、商业娱乐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