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对190种-中药配对用法
中药药对190种
上一篇:中药材别名大全 ...下一篇:中药药对190法|返回日志列表中药药对190法续∙分享∙转载∙复制地址山外山 2011年01月08日 18:50 阅读(37) 评论(0) 分类:医药天地∙举报∙字体:中▼o小o中o大二、相反药对(一)扶正祛邪相反药对桂枝白朮 10g 1. 营卫,2. 发汗止汗,3. 有扶正祛邪之妙。
适用于太阳中风病及表虚客邪之证。
2.白芍剂量倍于桂枝组成药对,功擅调和阴阳,和中止痛,适用于太阳病误下腹痛、血虚挟寒之脘腹痛。
黄耆防风 10-15g;10g 补气固表,祛风解表。
有固表不恋邪,解表不伤正之妙。
适用于体虚感冒。
附子麻黄 3-5g;10g(先煎20分) 温阳解表,内温真阳,外散风寒,补中有发,发中有补。
薄荷玉竹 5-8g(后下);10-15g 育阴清热解表,适用于阴虚体质的风热表证。
人参石膏 1:3(党参、太子参10g;石膏30g) 益气清热,有补虚不恋邪,清热不伤正之妙,适用于热盛津伤或温病余热未清损及津气的病证。
病重正气欲脱者,用别直参或西洋参为宜。
五味子制大黄 6g;10-15g 滋肝阳、清湿热、降血清转氨酉每,降后无反跳。
有益肝不恋湿热,祛邪不伤正之妙。
适用于虚实夹杂证见单项血清转胺酉每增高证。
生地黄柏 15g;10g 清热泻火,滋补肾阴,有滋肾不恋邪之优,适用于肾虚挟湿热之痿痹病。
当归大黄 10g;生大黄5-10g;制大黄10g 养血祛痰,适用于血虚血瘀证。
黄耆葶苈子 10-15g 益气泻肺,补泻兼行、寒温并调、升降同施之妙,适用于肺虚痰盛之肺胀、心悸证。
白朮泽泻 10g:20g 健脾涤饮,适用于饮邪眩晕病证。
牡蛎椿根皮生、煅牡蛎并用各30g:10-20g 养阴清热,愈带止崩。
既清下焦湿热以祛邪,又养肝肾以固涩,有养阴不滞邪,祛邪不耗阴之优。
适用于阴虚湿热下注之崩带病证。
山药牡蛎生、煅各30g:30-60g 清热而无苦寒伤脾之害,养阴却无滋腻泥膈之虑,止泄又无兜涩恋邪之虞。
常用中药“药对”配伍及方剂
常用中药“药对”配伍及方剂中药方剂,有数十万种,其中均包涵着药物配伍的妙用,配伍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方剂,故精用于方,必精用于药物的配伍。
如要短时记忆也难得要领,如何应用?甚是茫然,只有将脏腑治法,及选药配方之间,建立一个桥梁,即“药对”配伍。
药对配伍,能体现一个方剂组成的框架,若干个不同的药对框架,组合在一起,可构成不同功效的诸类经方。
加深对药物的理解,对方剂的记忆和加减运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用于心脏的药对配伍及方剂:(一)清心:1、清心泻火———药物配对:石膏+栀子、连翘,如“清瘟败毒散”;竹叶+石膏,如“竹叶石膏汤”;栀子+知母,如“消黄散”。
2、清心解毒———药物配对:黄连+黄芩、栀子,如“黄连解毒汤”;连翘+木通、大黄,如“洗心汤”;大黄+黄芩、黄连,如“泻心汤”;连翘+牛蒡子、玄参,如“普济消毒饮”。
3、清心凉血———药物配对:犀角+生地、玄参,如“清营汤”;赤芍+牡丹皮”,如“犀角地黄汤”。
4、清心利尿———药物配对:栀子+木通,如“洗心汤”;滑石+栀子、车前子,如“八正散”;木通+竹叶、生地。
5、清心止血———药物配对:车前子+栀子、蒲黄,如“秦艽散”;生地+犀角,如“犀角地黄汤”。
6、清心镇惊———药物配对:黄连+朱砂,如“朱砂散”。
7、清心祛暑———药物配对:香薷+柴胡、黄连,如“香薷散”;滑石+甘草,如“六一散”。
8、清心洗痰———药物配对:黄连+胆南星、竹茹,如“消黄益心汤”;黄连+天竺黄,如“天竺黄散”。
9、交通心肾———药物配对:黄连+桂心,如“交泰丸”。
(二)温心:1、温心壮阳———药物配对:附子+肉桂,如“回阳救急汤”。
2、温心通脉———药物配对:附子+干姜,如“四逆汤”。
3、温心止痛———药物配对:附子+玄胡索,如“延附汤”。
4、和阳益阴———药物配对:桂枝+白芍,如“桂枝汤”。
5、温通开窍———药物配对:细辛+牙皂,如“吹鼻散”。
(三)补心:1、益气回阳———药物配对:人参+附子,如“参附汤”;黄芪+附子,如“芪附汤”。
中药药对和配伍总结
中药药对配伍第一章解表药一.辛温解表药1.麻黄配桂枝:发汗解表力强。
主治风寒表实无汗。
2.麻黄配杏仁:善宣肺降气而平喘止咳。
主治喘咳气逆,证属风寒束肺者尤宜。
3.麻黄配石膏:清肺平喘透表热。
主治肺热咳喘。
4.桂枝配白芍:收散并举,调和营卫,散风敛营,解肌发表。
主治风寒表虚有汗。
5.细辛配干姜,五味子:温燥中有敛润,既善温肺化饮,又不耗气伤阴。
主治寒饮咳喘日久。
二.辛凉解表药1.蝉蜕配胖大海:清宣肺气,开咽利音力强。
善治风热或肺热之咽痛音哑。
2.菊花配枸杞子:补肝肾明目力强。
善治肝肾亏虚之视物昏花。
3.生葛根配黄芩,黄连:既清热燥湿解毒,又透热升阳止泻。
主治湿热泻痢初起。
4.柴胡配黄芩:清解半表半里之邪热效强。
主治少阳寒热往来。
第二章清热药一.清热泻火药1.石膏配知母:清热泻火,滋阴生津力强。
既治热病气分高热证,又治肺胃火热伤津证。
2.知母配黄柏:清热降火坚阴。
治阴虚火旺效佳。
3.知母配川贝母:既滋阴润肺,又清热化痰。
善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
4.栀子配淡豆豉:清散郁热除烦力强。
治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效佳。
5.栀子配茵陈:清热利湿退黄力强。
治湿热黄疸效佳。
二.清热燥湿药1.黄连配木香:清热燥湿解毒又理气止痛。
治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每用。
2.黄连配吴茱萸:既清热泻火燥湿,又疏肝和胃制酸。
治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
3.黄连配半夏,栝楼:既泻火化痰又消散痞结。
治痰火互结之结胸证效佳。
4.黄柏配苍术:既清热且燥湿,走下焦。
治湿热诸证,尤其是下焦湿热证。
三.清虚热药1青蒿配白薇:既善退虚热,凉血热,又兼透散。
既治阴虚发热,小儿疳积(兼表邪尤宜),又治营血分有热及阴分伏热等证。
2.青蒿配鳖甲:既善清退虚热,又能滋阴凉血,治阴虚发热每用。
3.地骨皮配桑白皮:既清肺火,又利尿导热邪从小便出,且润肺脏而不苦泄伤阴。
故治肺热咳嗽每用。
4.白薇配玉竹:既滋阴又透表。
治阴虚外感。
第三章泻下药一.攻下药1.大黄配芒硝:既善泻下攻积,又善润软燥屎,还善清热泻火。
中药药对
1.大黄+附子=温下冷积2.大枣+生姜=调和营卫3.柴胡+黄芩=和解少阳4.青蒿+黄芩=清湿热透邪外出5.柴胡+白芍=调肝阴阳防柴胡劫肝阴6.柴胡+枳实=肝脾同调宣降气机7.甘草+白芍=缓急止痛8.枳壳+白芍=调气和血9.石膏+知母=清热生津(清气分热)10.甘草+粳米=益胃生津(培土生金)11.人参+麦冬=气津双补(益气养阴)12.犀角+生地=清营凉血13.赤芍+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14.黄芩+栀子=清上焦之热(心肺)15.连翘+薄荷+竹叶=散胸隔郁热16.黄芩+黄连=清热解毒17.生地+木通=滋肾清心利水18.桑白皮+地骨皮=清泻肺火19.石膏+熟地=清火壮水(补肾阴)20.青蒿+鳖甲=养阴透热21.干姜+人参=温补阳气22.吴茱萸+生姜=散寒降浊23.桂枝+饴糖=辛甘化阳24.白芍+饴糖=酸甘化阴25.附子+干姜=回阳救逆“附子无干姜不热”26.人参+白术=益气健脾27.茯苓+白术=健脾助运除湿28.黄芪+白术=补脾胃肺(培土生金)29.熟地+当归=补血和血30.黄芪+当归=补气生血31.人参+龙眼肉=补气益血健脾养心32.人参+熟地=益气补血33.炙甘草+生地=益气补血34.熟地+龟板=大补真阴35.附子+桂枝=补肾阳36.附子+肉桂=温壮肾阳补命门之火37.熟地+山茱萸=补肾填精38.牡蛎+黄芪=益气固表敛阴潜阳39.补骨脂+肉豆蔻=温肾暖腰涩肠止泻40.朱砂+黄连=潜阳安神泻火宁心41.珍珠母+龙齿=平肝潜阳镇心安神42.黄连+肉桂=交通心肾43.犀角+羚羊角=治热传心肝两经44.苏合香+安息香=辟秽化痰通气行血45.川楝子+延胡索=疏肝清热活血止痛46.瓜蒌+薤白=胸痹47.枳实+厚朴=痰气并治48.麻黄+白果=平喘防麻黄辛散伤肺气49.旋覆花+代赭石=降逆下气50.橘皮+竹茹=降逆止呕清热安胃51.桃仁+大黄=瘀热共治52.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53.青黛+栀子=清肝泻火凉血54.羚羊角+钩藤=凉肝熄风55.百合+麦冬=养阴润肺(滋肺润燥清虚火止咳充水液以固肺)56.紫菀+百部=止咳化痰57.黄芪+山药=补脾固肾58.苍术+厚朴=健脾燥湿59.杏仁(宣上)+白蔻仁(畅中)+薏苡仁(渗下)=三焦并调宣畅气机(清利湿热)60.茵陈+栀子=清热燥湿61.黄柏+苍术=清热燥湿62.瞿麦+扁蓄=利膀胱湿热利水通淋63.防己+黄芪=补气去湿利水祛风散邪固表64.附子+茯苓=温阳散寒化气行水65.半夏+陈皮=燥湿化痰66.半夏+竹茹=清热化痰67.干姜+细辛=温化寒饮68.苏子+白芥子+菜菔子=降气平喘化痰消食【降气】【消痞】【消食】气喘咳嗽痰多清稀饮食难消69.半夏+天麻=燥湿化痰平肝熄风70.山楂+神曲+菜菔子=饮食积滞肉食油腻面食陈腐谷面71.木香+槟榔=行气呆滞消脘腹胀满除里急后重72.白术+茯苓=健脾渗湿止泻73.麻黄+桂枝=透营畅卫解表发汗卫营74.麻黄+杏仁=宣降肺气止咳平喘75.桂枝+白芍=治卫强营弱调和营卫76.炙甘草+桂枝=甘辛化阳扶卫77.炙甘草+白芍=甘酸化阴助营78.苏叶+香附=发汗解表行气和血79.羌活+独居=治身上下风寒湿邪80.大黄+芒硝=峻下热结。
(完整word版)中药药对190种
中药药对190 种中药配对用法虽然是转贴但是觉得很好的知识和大家一起分享,尤其是最后的十八反和十九畏的用药方法值得思考一、相须药对A药对名称剂量适应症其他麻黄桂枝5~10 g 解表发汗,适用于风寒表实证。
荆芥防风10g 祛风解表,适用于感冒表证。
温服后宜盖被避风半小时辛夷苍耳子10g 散风寒、通鼻窍,适用于鼻渊病。
葱白豆豉3~7 个;10g 外感表证轻浅者。
服后避风菊花桑叶10g 疏散风热,适用于风热表证。
大黄芒硝生用10g;后下冲入10g阳明之燥热实证。
为祛邪之重剂,只宜暂用,中病即止。
石膏知母30~60g 先煎;10g 清解胃热,不仅能增强清热之力,且能救阴。
适用于阳明经证及胃热证。
代赭石石膏30~45g 先煎;15~30g 先煎清热降逆,适用于胃热所致呕吐、吐血病证。
鲜芦根鲜竹叶60g;30g 生津清热,适用于温热病后期热伤津虚之症。
煎后代茶、温热病后期。
甘草桔梗3~5g(清炙炒用);5~8g 利咽喉、排痰,适用于咽喉痛,肺痈成痈期。
金银花连翘10~15g 清热解毒,适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期或热疮痈证。
田基黄垂盆草各30g/day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天癸子土贝母各10g 清热解读、消肿散结。
需服1~2 个月,重者加倍。
鱼腥草野荞麦根20g/bid(痰热咳嗽);30g/tid(肺痈患者), R: d0 ` y" ~' d% @ 清肺热、祛痰浊,适用于痰热咳嗽、肺痈病。
虎杖红藤10g;10~15g 清热解毒、活血祛瘀,适用于热盛瘀阻的外科病证。
黄连黄芩3g(吞服)、5~10g(煎服);10g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适用于疮毒热证、血证。
专治肺胃热盛。
黄连山栀3g(吞服)、5~10g(煎服);10g 清心肝之火,适用于心肝火旺所致血证、不寐。
专治心肝火旺。
黄柏知母各10g 治疗盆腔湿热盛、肾阴亏之证型。
鲜石斛鲜生地各30g 清热养阴,适用于温病中后期。
煎后代茶、温病中后期。
赤芍丹皮各10g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适用于血瘀血热证。
(完整word版)中药药对190种
中药药对190种中药配对用法虽然是转贴但是觉得很好的知识和大家一起分享,尤其是最后的十八反和十九畏的用药方法值得思考一、相须药对A药对名称剂量适应症其他麻黄桂枝5~10 g 解表发汗,适用于风寒表实证。
荆芥防风10g 祛风解表,适用于感冒表证。
温服后宜盖被避风半小时辛夷苍耳子10g 散风寒、通鼻窍,适用于鼻渊病。
葱白豆豉3~7个;10g 外感表证轻浅者。
服后避风菊花桑叶10g 疏散风热,适用于风热表证。
大黄芒硝生用10g;后下冲入10g阳明之燥热实证。
为祛邪之重剂,只宜暂用,中病即止。
石膏知母30~60g先煎;10g 清解胃热,不仅能增强清热之力,且能救阴。
适用于阳明经证及胃热证。
代赭石石膏30~45g先煎;15~30g先煎清热降逆,适用于胃热所致呕吐、吐血病证。
鲜芦根鲜竹叶60g;30g生津清热,适用于温热病后期热伤津虚之症。
煎后代茶、温热病后期。
甘草桔梗3~5g(清炙炒用);5~8g 利咽喉、排痰,适用于咽喉痛,肺痈成痈期。
金银花连翘10~15g 清热解毒,适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期或热疮痈证。
田基黄垂盆草各30g/day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天癸子土贝母各10g 清热解读、消肿散结。
需服1~2个月,重者加倍。
鱼腥草野荞麦根20g/bid(痰热咳嗽);30g/tid(肺痈患者), R: d0 ` y" ~' d% @清肺热、祛痰浊,适用于痰热咳嗽、肺痈病。
虎杖红藤10g;10~15g 清热解毒、活血祛瘀,适用于热盛瘀阻的外科病证。
黄连黄芩3g(吞服)、5~10g(煎服);10g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适用于疮毒热证、血证。
专治肺胃热盛。
黄连山栀3g(吞服)、5~10g(煎服);10g 清心肝之火,适用于心肝火旺所致血证、不寐。
专治心肝火旺。
黄柏知母各10g 治疗盆腔湿热盛、肾阴亏之证型。
鲜石斛鲜生地各30g 清热养阴,适用于温病中后期。
煎后代茶、温病中后期。
赤芍丹皮各10g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适用于血瘀血热证。
中药药对190种-中药配对用法
中藥藥對190種-中藥配對用法相須藥對藥對名稱劑量適應症其他麻黃桂枝 5~10 g 解表發汗,適用於風寒表實證。
荊芥防風 10g 祛風解表,適用於感冒表證。
溫服後宜蓋被避風半小時辛夷蒼耳子 10g 散風寒、通鼻竅,適用於鼻淵病。
蔥白豆豉 3~7個;10g 外感表證輕淺者。
服後避風菊花桑葉 10g 疏散風熱,適用於風熱表證。
大黃芒硝生用10g;後下沖入10g陽明之燥熱實證。
為祛邪之重劑,只宜暫用,中病即止。
石膏知母 30~60g先煎;10g 清解胃熱,不僅能增強清熱之力,且能救陰。
適用于陽明經證及胃熱證。
代赭石石膏 30~45g先煎;15~30g先煎清熱降逆,適用於胃熱所致嘔吐、吐血病證。
鮮蘆根鮮竹葉 60g;30g生津清熱,適用於溫熱病後期熱傷津虛之症。
煎後代茶、溫熱病後期。
甘草桔梗 3~5g(清炙炒用);5~8g 利咽喉、排痰,適用於咽喉痛,肺癰成癰期。
金銀花連翹 10~15g 清熱解毒,適用於外感風熱;溫病初期或熱瘡癰證。
田基黃垂盆草各30gday 清熱解毒,活血消腫。
天癸子土貝母各10g 清熱解讀、消腫散結。
需服1~2個月,重者加倍。
魚腥草野蕎麥根 20gbid(痰熱咳嗽);30gtid(肺癰患者)清肺熱、祛痰濁,適用於痰熱咳嗽、肺癰病。
虎杖紅藤 10g;10~15g 清熱解毒、活血祛瘀,適用于熱盛瘀阻的外科病證。
黃連黃芩 3g(吞服)、 5~10g(煎服);10g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適用於瘡毒熱證、血證。
專治肺胃熱盛。
黃連山梔 3g(吞服)、5~10g(煎服);10g 清心肝之火,適用於心肝火旺所致血證、不寐。
專治心肝火旺。
黃柏知母各10g 治療盆腔濕熱盛、腎陰虧之證型。
鮮石斛鮮生地各30g 清熱養陰,適用于溫病中後期。
煎後代茶、溫病中後期。
赤芍丹皮各10g 清熱涼血、活血散瘀,適用於血瘀血熱證。
僅適用於血瘀熱之輕證。
皂莢明礬1g;0.5g減肥、祛痰、降脂,適用於痰濕過盛之肥胖病。
1. 服2. 藥期長,3. 需3個月以上。
中药配伍大全
中药配伍大全1、白术配猪肚——补气健脾2、白芍配当归——养血柔肝3、人参配莲子——补中益气4、党参配大枣——补脾益气5、黄芪配白术——补气健脾6、甘草配大枣——养心安神7、升麻配柴胡——升举阳气8、阿胶配蜂蜜——滋阴润燥9、杜仲配续断——补益肝肾10、肉苁蓉配枸杞子——补益肝肾11、冬虫夏草配乌鸡——补血滋阴12、女贞子配决明子——清养头目13、麦冬配山药——益气补脾14、石斛配北沙参——滋阴润燥15、当归配黄芪——益气补血16、西洋参配甘草——补益心气17、葛根配菊花——风热感冒18、葛根配白芍、木瓜——舒筋活络19、葛根配伍天花粉、芦根——生津止渴20、葛根配柴胡、白芷——解表散寒21、葛根配山楂——清热降脂22、三七配丹参——活血化瘀23、三七配山楂——行气化瘀24、何首乌配乌鸡——补血乌发25、桑葚配枸杞子——滋阴补肾26、鹿茸配熟地黄——益精补血27、淫羊藿配肉苁蓉——补肾壮阳28、山药配扁豆——补脾止泻29、黄精配党参——补益脾气30、天冬配川贝母——润肺清热31、益母草配丹参——活血调经32、红花配桃仁——活血通经33、月季花配川芎——疏肝解郁34、柴胡配川芎——疏肝解郁35、青皮配陈皮——疏肝理气36、麻子仁配瓜蒌——润肠通便37、决明子配荷叶——润肠通便38、川贝母配梨——滋阴润肺39、枇杷叶配白茅根——清热生津40、苦杏仁配紫苏子——宣肺止咳41、白果配莲子——收涩止带42、黄连配黄芩——清热止呕43、夏枯草配枸杞子——清肝明目44、菊花配决明子——清热明目45、金银花配连翘——清热解毒46、芦根配茅根——清肺胃热47、板蓝根配金银花——清热解毒48、槐花配胖大海——清火润喉49、砂仁配寇仁——健脾化湿50、茯苓配山药——健脾利湿51、藿香配佩兰——清暑祛湿52、薄荷配防风——祛风止痒53、桑叶配菊花——疏散风热54、神曲配山楂——消食开胃。
中药药对汇编
中药药对麻黄桂枝5~10 g 解表发汗,适用于风寒表实证。
荆芥防风10g 祛风解表,适用于感冒表证。
温服后宜盖被避风半小时辛夷苍耳子10g 散风寒、通鼻窍,适用于鼻渊病。
葱白豆豉3~7个;10g 外感表证轻浅者。
服后避风菊花桑叶10g 疏散风热,适用于风热表证。
大黄芒硝生用10g;后下冲入10g阳明之燥热实证。
为祛邪之重剂,只宜暂用,中病即止。
石膏知母30~60g先煎;10g 清解胃热,不仅能增强清热之力,且能救阴。
适用于阳明经证及胃热证。
代赭石石膏30~45g先煎;15~30g先煎清热降逆,适用于胃热所致呕吐、吐血病证。
鲜芦根鲜竹叶60g;30g生津清热,适用于温热病后期热伤津虚之症。
煎后代茶、温热病后期。
甘草桔梗3~5g(清炙炒用);5~8g 利咽喉、排痰,适用于咽喉痛,肺痈成痈期。
金银花连翘10~15g 清热解毒,适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期或热疮痈证。
田基黄垂盆草各30g/day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天癸子土贝母各10g 清热解读、消肿散结。
需服1~2个月,重者加倍。
鱼腥草野荞麦根20g/bid(痰热咳嗽);30g/tid(肺痈患者)清肺热、祛痰浊,适用于痰热咳嗽、肺痈病。
虎杖红藤10g;10~15g 清热解毒、活血祛瘀,适用于热盛瘀阻的外科病证。
黄连黄芩3g(吞服)、5~10g(煎服);10g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适用于疮毒热证、血证。
专治肺胃热盛。
黄连山栀3g(吞服)、5~10g(煎服);10g 清心肝之火,适用于心肝火旺所致血证、不寐。
专治心肝火旺。
黄柏知母各10g 治疗盆腔湿热盛、肾阴亏之证型。
鲜石斛鲜生地各30g 清热养阴,适用于温病中后期。
煎后代茶、温病中后期。
赤芍丹皮各10g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适用于血瘀血热证。
仅适用于血瘀热之轻证。
皂荚明矾1g;0.5g减肥、祛痰、降脂,适用于痰湿过盛之肥胖病。
1. 服2. 药期长,3. 需3个月以上。
4. 需控制动物脂肪的摄入量。
鲜茅根茅花30g;5~10g 清热、止血、生津,味甘而不泥膈性寒而不碍胃、利水而不伤阴,适用于阴虚火旺之血证。
常用中药药对及其七情配对
常用中药药对及其七情配对常用药对【威灵仙葛根】各10g 通络祛风、解痉止痛,适用于颈椎病之颈项强痛并证。
【海桐皮豨签草】10~15g 祛风湿,适用于风湿痹病。
【附子肉桂】 5~10g(先煎);1.5~3g(煎服)、1~1.5g(吞服) 温阳祛寒,适用于命门火衰证。
主治命门火衰。
【附子干姜】3~10g(先煎);2~8g 温阳祛寒、温补脾肾,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里虚寒证。
脾肾阳虚适用。
【桂枝附子】 5~10g;10g(先煎) 温阳固表、温阳化气,适用于风湿表虚证、肾阳不足之腰痛。
【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适用于血虚失眠证。
【龙骨牡蛎】 20~30g 镇惊、收敛,适用于肝阳上亢之惊、痫病,滑泄不止诸证。
重镇心肝生用;固摄收涩锻用。
【磁石珍珠母】各30g,先煎。
定惊安神,适用于心悸、少寐病。
【旋覆花代赭石】 10g(包煎);20~30g(先煎) 降逆涤饮,适用于痰饮呕吐、咳嗽气喘病证。
【全蝎蜈蚣】 6只;3只熄风止痉,适用于各种痉病。
研磨吞服,1.5g/bid,病重者加倍。
【地龙僵蚕】各10g 抗癫痫、止痛,适用于肝阳挟痰之癫痫、头痛。
小儿按年龄适当减少。
【川芎露蜂房】10~15g;10g 散风止痛,适用于剧烈的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
仅可治标,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全蝎露蜂房】1.5~3g(煎服)、0.5~1g(吞服);3~10g 适用于邪躆脉络、久治不愈之病证。
有毒,只宜暂用,不能久服。
【僵蚕蝉衣】3~8g;3~6g 祛风除疹,适用于风热瘾疹之病证。
【代赭石牛膝】30g(先煎);10~15g 滋补肝肾、降逆下行,适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耳鸣。
【陈皮青皮】 10g;5~10g 理气健脾,适用于肝胃气郁之脘痞病证。
效果较小。
【枳实厚朴】除胀消痞,适用于气滞湿阻之痞满证。
效果较大。
【香附川楝子】各10g 理气止痛,适用于肝郁气滞之脘协痛、痛经病。
治气分郁滞。
【延胡索川楝子】各10g 理气、活血、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之脘腹痛。
中药药对与配伍情况总结
中药药对配伍第一章解表药一.辛温解表药1.麻黄配桂枝:发汗解表力强。
主治风寒表实无汗。
2.麻黄配杏仁:善宣肺降气而平喘止咳。
主治喘咳气逆,证属风寒束肺者尤宜。
3.麻黄配石膏:清肺平喘透表热。
主治肺热咳喘。
4.桂枝配白芍:收散并举,调和营卫,散风敛营,解肌发表。
主治风寒表虚有汗。
5.细辛配干姜,五味子:温燥中有敛润,既善温肺化饮,又不耗气伤阴。
主治寒饮咳喘日久。
二.辛凉解表药1.蝉蜕配胖大海:清宣肺气,开咽利音力强。
善治风热或肺热之咽痛音哑。
2.菊花配枸杞子:补肝肾明目力强。
善治肝肾亏虚之视物昏花。
3.生葛根配黄芩,黄连:既清热燥湿解毒,又透热升阳止泻。
主治湿热泻痢初起。
4.柴胡配黄芩:清解半表半里之邪热效强。
主治少阳寒热往来。
第二章清热药一.清热泻火药1.石膏配知母:清热泻火,滋阴生津力强。
既治热病气分高热证,又治肺胃火热伤津证。
2.知母配黄柏:清热降火坚阴。
治阴虚火旺效佳。
3.知母配川贝母:既滋阴润肺,又清热化痰。
善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
4.栀子配淡豆豉:清散郁热除烦力强。
治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效佳。
5.栀子配茵陈:清热利湿退黄力强。
治湿热黄疸效佳。
二.清热燥湿药1.黄连配木香:清热燥湿解毒又理气止痛。
治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每用。
2.黄连配吴茱萸:既清热泻火燥湿,又疏肝和胃制酸。
治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
3.黄连配半夏,栝楼:既泻火化痰又消散痞结。
治痰火互结之结胸证效佳。
4.黄柏配苍术:既清热且燥湿,走下焦。
治湿热诸证,尤其是下焦湿热证。
三.清虚热药1青蒿配白薇:既善退虚热,凉血热,又兼透散。
既治阴虚发热,小儿疳积(兼表邪尤宜),又治营血分有热及阴分伏热等证。
2.青蒿配鳖甲:既善清退虚热,又能滋阴凉血,治阴虚发热每用。
3.地骨皮配桑白皮:既清肺火,又利尿导热邪从小便出,且润肺脏而不苦泄伤阴。
故治肺热咳嗽每用。
4.白薇配玉竹:既滋阴又透表。
治阴虚外感。
第三章泻下药一.攻下药1.大黄配芒硝:既善泻下攻积,又善润软燥屎,还善清热泻火。
中药药对190种---中药配对用法
[中药方剂] 中药药对190种---中药配对用法药对名称剂量适应症其他麻黄桂枝5~10 g 解表发汗,适用于风寒表实证。
荆芥防风10g 祛风解表,适用于感冒表证。
温服后宜盖被避风半小时辛夷苍耳子10g 散风寒、通鼻窍,适用于鼻渊病。
葱白豆豉3~7个;10g 外感表证轻浅者。
服后避风菊花桑叶10g 疏散风热,适用于风热表证。
大黄芒硝生用10g;后下冲入10g阳明之燥热实证。
为祛邪之重剂,只宜暂用,中病即止。
石膏知母30~60g先煎;10g 清解胃热,不仅能增强清热之力,且能救阴。
适用于阳明经证及胃热证。
代赭石石膏30~45g先煎;15~30g先煎清热降逆,适用于胃热所致呕吐、吐血病证。
鲜芦根鲜竹叶60g;30g生津清热,适用于温热病后期热伤津虚之症。
煎后代茶、温热病后期。
甘草桔梗3~5g(清炙炒用);5~8g 利咽喉、排痰,适用于咽喉痛,肺痈成痈期。
金银花连翘10~15g 清热解毒,适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期或热疮痈证。
田基黄垂盆草各30g/day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天癸子土贝母各10g 清热解读、消肿散结。
需服1~2个月,重者加倍。
鱼腥草野荞麦根20g/bid(痰热咳嗽);30g/tid(肺痈患者)清肺热、祛痰浊,适用于痰热咳嗽、肺痈病。
虎杖红藤10g;10~15g 清热解毒、活血祛瘀,适用于热盛瘀阻的外科病证。
黄连黄芩3g(吞服)、5~10g(煎服);10g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适用于疮毒热证、血证。
专治肺胃热盛。
黄连山栀3g(吞服)、5~10g(煎服);10g 清心肝之火,适用于心肝火旺所致血证、不寐。
专治心肝火旺。
黄柏知母各10g 治疗盆腔湿热盛、肾阴亏之证型。
鲜石斛鲜生地各30g 清热养阴,适用于温病中后期。
煎后代茶、温病中后期。
赤芍丹皮各10g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适用于血瘀血热证。
仅适用于血瘀热之轻证。
皂荚明矾1g;0.5g减肥、祛痰、降脂,适用于痰湿过盛之肥胖病。
1. 服2. 药期长,3. 需3个月以上。
史上最全的药对大集合!经典中药配伍,按功效分好类了!
史上最全的药对大集合!经典中药配伍,按功效分好类了!常用药对【威灵仙葛根】各10g 通络祛风、解痉止痛,适用于颈椎病之颈项强痛并证。
【海桐皮豨签草】10~15g 祛风湿,适用于风湿痹病。
【附子肉桂】 5~10g(先煎);1.5~3g(煎服)、1~1.5g(吞服) 温阳祛寒,适用于命门火衰证。
主治命门火衰。
【附子干姜】3~10g(先煎);2~8g 温阳祛寒、温补脾肾,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里虚寒证。
脾肾阳虚适用。
【桂枝附子】 5~10g;10g(先煎) 温阳固表、温阳化气,适用于风湿表虚证、肾阳不足之腰痛。
【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适用于血虚失眠证。
【龙骨牡蛎】 20~30g 镇惊、收敛,适用于肝阳上亢之惊、痫病,滑泄不止诸证。
重镇心肝生用;固摄收涩锻用。
发汗解表:麻黄、桂枝——风寒表实证回阳救逆:附子、干姜——亡阳证温阳发表:麻黄、细辛、附子——阳虚外感调和营卫:桂枝、白芍——风寒表虚证和解少阳:黄芩、柴胡——少阳寒热往来温肺化饮:细辛、干姜、五味子——寒饮伏肺燥湿止痢:黄连、木香——湿热泻痢泻火坚阴:黄柏、知母——阴虚火旺燥湿化痰:半夏、陈皮——湿痰泻肝和胃:黄连、吴茱萸——肝火犯胃、肝胃不和宽胸通阳:瓜蒌、薤白温阳止泻:吴茱萸、补骨脂、五味子、肉豆蔻经典中药配伍药对口诀20对(收藏版)1. 柴胡得黄芩则寒,附子得干姜则热。
2. 干姜得天花粉则治消渴。
3. 羌活得川芎则止头痛,川芎得天麻则止头眩。
4. 香薷得白扁豆则消暑。
5. 桑白皮得苏子则止喘,杏仁得五味子则止嗽。
6. 防风得羌活则治诸风,苍术得羌活则止诸痛。
7. 黄芩得连翘则解毒。
8. 半夏得姜汁则回痰,贝母得瓜蒌则开结痰。
9. 丁香得柿蒂、干姜则止呃,干姜得半夏则止呕。
10. 枳实得黄连则能消心下痞,枳壳得桔梗则能使胸中宽。
11. 白术得黄芩则安胎。
12. 知母、黄柏得山栀子则降火,豆鼓得山栀则懊浓。
13. 陈皮得白术则补脾。
14. 附得苍术则开郁结。
中医中药各种药性配伍(干货收藏)
(干货)中药配伍表补血一号:黄耆25g当归10g大枣30g补脾一号:党参10g炒白术10g茯苓15g甘草6g 冠心病一号:薤白10g瓜蒌皮10g川芎8g丹参25g 疏肝一号:柴胡10g白芍药15g炒枳壳10g甘草6g 定踹一号:炙麻黄10g杏仁10g甘草6g胃炎一号:黄连6g蒲公英20g威灵仙10g排石一号:金钱草30g炙大黄8g车前草30g降酶一号:垂盆草30g马鞭草30g茵陈20g降糖一号:天花粉30g黄连10g鬼箭羽10g肠炎一号:黄连6g木香6g白芍药15g解毒一号:金银花30g连翘20g甘草6g滋阴一号:生地黄15g麦冬15g玄参15g化湿开胃:炙半夏10g化橘红15g茯苓15g甘草5g活血化瘀:当归10g川芎6g赤芍15g红花10桃仁10g 通络止痛:全虫6g蜈蚣1对僵蚕10g温经散寒:制川乌6g草乌6g细辛6g威灵仙15g各种疾病的必用药一切头疼,必用川芎;一切疼痛,必用元胡,一切气虚,必用黄芪;一切虚脱,必用人参;一切出血,必用三七;一切气郁,必用香附;一切便秘,必用大黄;一切肝郁,必用柴胡;一切热毒,必用二花;一切阳虚,必用附子;一切热病,必用犀角;一切妇科,必用当归;一切外感,必用荆芥;一切失眠,必用枣仁;一切面瘫,必用白附;一切腿病,必用牛膝;一切头病,必用天麻;一切阳痿,必用羊藿;一切阴虚,必用麦冬;一切咳嗽,必用杏仁;一切呕吐,必用半夏;一切中毒,必用绿豆;一切诸风,必用防风;一切白发,必用首乌;一切骨病,必用川断;一切咽喉,必用桔梗;一切失音,必用大海;一切腰痛,必用杜仲;一切尿石,必用金钱;一切虚热,必用青蒿;一切牙疼,必用细辛;一切黄疸,必用茵陈;一切闭经,必用益母;一切淋症,必用车前;一切乳少,必用山甲;一切目赤,必用栀子;一切目昏,必用青葙;一切鸡眼,必用鸦胆;一切呃逆,必用柿蒂;一切疝气,必用橘核;一切胀满,必用槟榔;一切汗症,必用浮麦;一切阴痒,必用蛇床;一切痰厥,必用皂荚;一切疮疡,必用麝香;一切白斑,必用陀僧;一切疥疮,必用硫磺;一切蛇疮,必用雄黄;一切不孕,必用石英;一切耳鸣,必用磁石;一切痰多,必用竹沥;一切癌症,必用蛇草。
中医常用药对总结
中医常用药对总结
麻黄配桂枝:用于治疗风寒表实证。
附子配干姜:用于治疗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里虚寒证。
桂枝配附子:用于治疗风湿表虚证、肾阳不足之腰痛。
枣仁配柏子仁:用于治疗血虚失眠证。
龙骨配牡蛎:用于治疗肝阳上亢之惊、痫病,滑泄不止诸证。
磁石配珍珠母:用于治疗心悸、少寐病。
辛夷配苍耳子:用于治疗鼻渊病。
大黄配芒硝:用于治疗阳明之燥热实证。
石膏配知母:用于治疗阳明经证及胃热证。
代赭石配石膏:用于治疗胃热所致呕吐、吐血病证。
中药一药对
●苍术配厚朴、陈皮:燥湿力强,且能行气,寒湿中阻、脾胃气滞者尤宜。
●广藿香配佩兰:化湿和中、解暑、发表。
凡湿浊中阻,无论兼寒兼热,无论有无表证均可投用
●茯苓配猪苓:利水渗湿力强,善治水湿内盛或兼脾虚者
●滑石配生甘草:清利暑热,利水而不伤津,主治暑湿身热烦渴
消食药
●神曲配麦芽、山楂:既消各种食积,又健胃和中,但见食积或消化不良即可投用,习称焦三仙
●莱菔子配紫苏子、芥子:既温肺化痰,又降气止咳平喘,且消食除胀通便,治寒痰咳喘有效兼食积便秘者尤佳
驱虫药
槟榔配常山:两药相合相反相成,寒热并施,既有较强的祛痰截疟之功,又可减少长衫涌吐之副作用,故善治疟疾久发不止
止血药
大蓟配小蓟:止血热出血诸证及热毒痈肿
地榆配槐角:可治血热出血诸证,尤宜痔疮出血及便血
白及配三七:行止并施,止血力增强而不留瘀,可治各种出血证,内服外用皆宜
白及配海螵蛸:两药合用不但止血力强,且促进溃疡愈合,治胃、十二指肠溃疡之吐血、便血效价
蒲黄配五灵脂:两药合用,无论生用、炒用均能活血止痛、化瘀止血,善治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
艾叶配阿胶:既养血止血,又散寒暖宫调经,治崩漏下血属血虚有寒之证
活血化瘀药
川穹配柴胡、香附:三药相合既疏肝理气,又理气活血,治肝郁气滞之胸闷胁痛、痛经及月经不调等证可投。
中药药对集锦
中药药对集锦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目录一、相须药对A药对名称剂量适应症其他5~10 g 解表发汗,适用于风寒表实证。
10g 祛风解表,适用于感冒表证。
温服后宜盖被避风半小时辛夷 10g 散风寒、通鼻窍,适用于鼻渊病。
葱白豆豉 3~7个;10g 外感表证轻浅者。
服后避风桑叶 10g 疏散风热,适用于风热表证。
芒硝生用10g;后下冲入10g阳明之燥热实证。
为祛邪之重剂,只宜暂用,中病即止。
30~60g先煎;10g 清解胃热,不仅能增强清热之力,且能救阴。
适用于阳明经证及胃热证。
代赭石 30~45g先煎;15~30g先煎清热降逆,适用于胃热所致呕吐、吐血病证。
鲜鲜竹叶 60g;30g生津清热,适用于温热病后期热伤津虚之症。
煎后代茶、温热病后期。
3~5g(清炙炒用);5~8g 利咽喉、排痰,适用于咽喉痛,肺痈成痈期。
10~15g 清热解毒,适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期或热疮痈证。
各30g/day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天癸子土贝母各10g 清热解读、消肿散结。
需服1~2个月,重者加倍。
野荞麦根 20g/bid(痰热咳嗽);30g/tid(肺痈患者), R: d0 `?y" ~' d% @清肺热、祛痰浊,适用于痰热咳嗽、肺痈病。
红藤 10g;10~15g 清热解毒、活血祛瘀,适用于热盛瘀阻的外科病证。
3g(吞服)、 5~10g(煎服);10g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适用于疮毒热证、血证。
专治肺胃热盛。
山栀 3g(吞服)、5~10g(煎服);10g 清心肝之火,适用于心肝火旺所致血证、不寐。
专治心肝火旺。
各10g 治疗盆腔湿热盛、肾阴亏之证型。
鲜鲜生地各30g 清热养阴,适用于温病中后期。
煎后代茶、温病中后期。
丹皮各10g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适用于血瘀血热证。
仅适用于血瘀热之轻证。
皂荚明矾1g; [减肥、祛痰、降脂,适用于痰湿过盛之肥胖病。
中药药对和配伍总结
中药药对配伍第一章解表药一.辛温解表药1.麻黄配桂枝:发汗解表力强。
主治风寒表实无汗。
2.麻黄配杏仁:善宣肺降气而平喘止咳。
主治喘咳气逆,证属风寒束肺者尤宜。
3.麻黄配石膏:清肺平喘透表热。
主治肺热咳喘。
4.桂枝配白芍:收散并举,调和营卫,散风敛营,解肌发表。
主治风寒表虚有汗。
5.细辛配干姜,五味子:温燥中有敛润,既善温肺化饮,又不耗气伤阴。
主治寒饮咳喘日久。
二.辛凉解表药1.蝉蜕配胖大海:清宣肺气,开咽利音力强。
善治风热或肺热之咽痛音哑。
2.菊花配枸杞子:补肝肾明目力强。
善治肝肾亏虚之视物昏花。
3.生葛根配黄芩,黄连:既清热燥湿解毒,又透热升阳止泻。
主治湿热泻痢初起。
4.柴胡配黄芩:清解半表半里之邪热效强。
主治少阳寒热往来。
第二章清热药一.清热泻火药1.石膏配知母:清热泻火,滋阴生津力强。
既治热病气分高热证,又治肺胃炽热伤津证。
2.知母配黄柏:清热降火坚阴。
治阴虚火旺效佳。
3.知母配川贝母:既滋阴润肺,又清热化痰。
善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
4.栀子配淡豆豉:清散郁热除烦力强。
治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效佳。
5.栀子配茵陈:清热利湿退黄力强。
治湿热黄疸效佳。
二.清热燥湿药1.黄连配木香:清热燥湿解毒又理气止痛。
治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每用。
2.黄连配吴茱萸:既清热泻火燥湿,又疏肝和胃制酸。
治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
3.黄连配半夏,栝楼:既泻火化痰又消散痞结。
治痰火互结之结胸证效佳。
4.黄柏配苍术:既清热且燥湿,走下焦。
治湿热诸证,尤其是下焦湿热证。
三.清虚热药1青蒿配白薇:既善退虚热,凉血热,又兼透散。
既治阴虚发热,小儿疳积〔兼表邪尤宜〕,又治营血分有热及阴分伏热等证。
2.青蒿配鳖甲:既善清退虚热,又能滋阴凉血,治阴虚发热每用。
3.地骨皮配桑白皮:既清肺火,又利尿导热邪从小便出,且润肺脏而不苦泄伤阴。
故治肺热咳嗽每用。
4.白薇配玉竹:既滋阴又透表。
治阴虚外感。
第三章泻下药一.攻下药1.大黄配芒硝:既善泻下攻积,又善润软燥屎,还善清热泻火。
中药配比关系表
中药配比关系表
补血一号:黄芪25g当归10g大枣30g
补脾一号:党参 10g炒白术10g茯苓15g甘草6g
冠心病一号:薤白10g瓜蒌皮10g川芎8g丹参25g
疏肝一号:柴胡10g白芍药15g炒枳壳10g甘草6g
定踹一号:炙麻黄10g杏仁10g甘草6g
胃炎一号:黄连6g蒲公英20g威灵仙10g
排石一号:金钱草30g炙大黄8g车前草30g
降酶一号:垂盆草30g马鞭草30g茵陈20g
降糖一号:天花粉30g黄连10g鬼箭羽10g
肠炎一号:黄连6g木香6g白芍药15g
解毒一号:金银花30g连翘20g甘草6g
滋阴一号:生地黄15g麦冬15g玄参15g
化湿开胃:炙半夏10g化橘红15g茯苓15g甘草5g
活血化瘀:当归10g川芎6g赤芍15g红花10桃仁10g 通络止痛:全虫6g蜈蚣1对僵蚕10g
温经散寒:制川乌6g草乌6g细辛6g威灵仙15g。
中药对配伍
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作者:王氏中医一、用于心脏的药对配伍方剂(一)清心清心泻火药物配对:001石膏—栀子、连翘,如清瘟败毒散;002竹叶—石膏,如竹叶石膏汤;003栀子—知母,如消黄散。
清心解毒药物配对:004黄连—黄芩、栀子,如黄连解毒汤;005连翘—木通、大黄,如洗心汤;006大黄—黄芩、黄连,如泻心汤;007连翘—牛蒡子、玄参,如普济消毒饮。
清心凉血药物配对:008犀角—生地、玄参,如清营汤;009赤芍—牡丹皮,如犀角地黄汤。
清心利尿药物配对:010栀子—木通,如洗心汤;012滑石—栀子、车前子,如八正散;013木通—竹叶、生地。
清心止血药物配对:014车前子—栀子、蒲黄,如秦艽散;015生地—犀角,如犀角地黄汤。
清心镇惊药物配对:016黄连—朱砂,如朱砂散。
清心祛暑药物配对:017香薷—柴胡、黄连,如香薷散;018滑石—甘草,如六一散。
清心洗痰药物配对:019黄连—胆南星、竹茹,如消黄益心汤;020黄连—天竺黄,如天竺黄散。
交通心肾药物配对:021黄连—桂心,如交泰丸。
(二)温心温心壮阳药物配对:022附子—肉桂,如回阳救急汤。
温心通脉药物配对:023附子—干姜,如四逆汤。
温心止痛药物配对:024附子—玄胡索。
和阳益阴药物配对:025桂枝—白芍,如桂枝汤。
温通开窍药物配对:026细辛—牙皂,如吹鼻散。
(三)补心益气回阳药物配对:027人参—附子,如参附汤;028黄芪—附子,如芪附汤。
补气养血药物配对:029黄芪—当归,如当归补血汤;030党参—黄芪、当归,如通乳散。
益气止血药物配对:031黄芪—地榆,如地榆合剂。
益气复脉药物配对:032炙甘草—桂枝,如炙甘草汤。
益气止汗药物配对:033黄芪—麻黄根、浮小麦,如牡蛎散。
益气敛阴药物配对:034人参—麦冬、五味子,如清暑益气汤。
和营补血药物配对:035熟地—当归,如四物汤;036白芍—熟地,如胶艾汤。
滋阴养血药物配对:037干地黄—阿胶,如黄土汤;038麦冬—生地,如炙甘草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方剂] 中药药对190种---中药配对用法药对名称剂量适应症其他麻黄桂枝5~10 g 解表发汗,适用于风寒表实证。
荆芥防风10g 祛风解表,适用于感冒表证。
温服后宜盖被避风半小时辛夷苍耳子10g 散风寒、通鼻窍,适用于鼻渊病。
葱白豆豉3~7个;10g 外感表证轻浅者。
服后避风菊花桑叶10g 疏散风热,适用于风热表证。
大黄芒硝生用10g;后下冲入10g阳明之燥热实证。
为祛邪之重剂,只宜暂用,中病即止。
石膏知母30~60g先煎;10g 清解胃热,不仅能增强清热之力,且能救阴。
适用于阳明经证及胃热证。
代赭石石膏30~45g先煎;15~30g先煎清热降逆,适用于胃热所致呕吐、吐血病证。
鲜芦根鲜竹叶60g;30g生津清热,适用于温热病后期热伤津虚之症。
煎后代茶、温热病后期。
甘草桔梗3~5g(清炙炒用);5~8g 利咽喉、排痰,适用于咽喉痛,肺痈成痈期。
金银花连翘10~15g 清热解毒,适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期或热疮痈证。
田基黄垂盆草各30g/day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天癸子土贝母各10g 清热解读、消肿散结。
需服1~2个月,重者加倍。
鱼腥草野荞麦根20g/bid(痰热咳嗽);30g/tid(肺痈患者)清肺热、祛痰浊,适用于痰热咳嗽、肺痈病。
虎杖红藤10g;10~15g 清热解毒、活血祛瘀,适用于热盛瘀阻的外科病证。
黄连黄芩3g(吞服)、5~10g(煎服);10g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适用于疮毒热证、血证。
专治肺胃热盛。
黄连山栀3g(吞服)、5~10g(煎服);10g 清心肝之火,适用于心肝火旺所致血证、不寐。
专治心肝火旺。
黄柏知母各10g 治疗盆腔湿热盛、肾阴亏之证型。
鲜石斛鲜生地各30g 清热养阴,适用于温病中后期。
煎后代茶、温病中后期。
赤芍丹皮各10g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适用于血瘀血热证。
仅适用于血瘀热之轻证。
皂荚明矾1g;0.5g减肥、祛痰、降脂,适用于痰湿过盛之肥胖病。
1. 服2. 药期长,3. 需3个月以上。
4. 需控制动物脂肪的摄入量。
鲜茅根茅花30g;5~10g 清热、止血、生津,味甘而不泥膈性寒而不碍胃、利水而不伤阴,适用于阴虚火旺之血证。
藿香佩兰各10g 化湿解暑,适用于湿困脾胃、暑湿中阻之病症。
藿香猪胆汁丸剂吞服,10g/bid 清胆通窍,适用于鼻渊病。
症状消失后需再服一周方能消去病根。
生姜枳实各10g 消痞除痰,适用于痰气郁结之胸痹。
制半夏干姜10~15g;2~8g 散寒化饮、降逆止呕,适用于寒饮呕吐、胃痛。
石菖蒲远志5~10g(干)10~20g(鲜);5~10g宁心、化痰,适用于心虚挟痰之心悸、少寐病证。
石菖蒲制南星10~15g(干)、30g(鲜);5~10g 醒脑开窍、解郁化痰,适用于痰浊内闭之神昏、痰湿内阻之闭经。
制半夏茯苓10~15g;15g 化饮降逆、渗湿利水,适用于痰饮上逆所致眩悸、咳喘。
此药对与半夏、威灵仙药对相比,均能祛痰燥湿,彼药对长于消,用于痰饮内聚;此药对长于利,用于痰饮上逆。
浮萍木贼草10g;6g 祛风、利水、退肿,适用于风水病。
蝼蛄蟋蟀2~5只(煎服)、1~2只(吞服)利水退肿,适用于鼓胀腹水。
茯苓猪苓水湿潴留在里è茯苓30g;水湿潴留在外è茯苓皮30g;10~15g 利水渗湿,适用于水湿潴留证。
路路通地龙10g 清热利水、通利脉络,适用于湿热丹毒病。
马鞭草王不留行15~20g;10g 活血利水,适用于湿脚气病。
石打穿刘寄奴10~15g 清热利水、通络散结,适用于水热互结的鼓胀病。
槟榔茯苓皮10g;20~30g 行水退肿,适用于气滞水停之水肿病。
蜈蚣白花蛇1~3g;1~3g(煎服)、1g(吞服)祛风、通络、除痹,适用于久痹病。
1. 金钱白花蛇(白花蛇之幼体)效果更佳。
2. 此药对与蜈蚣、当归药对相比,3. 均有通络治病效用,4. 彼药对之扶正祛邪较佳,5. 此药对之通络搜邪力强。
威灵仙葛根各10g 通络祛风、解痉止痛,适用于颈椎病之颈项强痛并证。
海桐皮豨签草10~15g 祛风湿,适用于风湿痹病。
附子肉桂5~10g(先煎);1.5~3g(煎服)、1~1.5g(吞服)温阳祛寒,适用于命门火衰证。
主治命门火衰。
附子干姜3~10g(先煎);2~8g 温阳祛寒、温补脾肾,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里虚寒证。
脾肾阳虚适用。
桂枝附子5~10g;10g(先煎) 温阳固表、温阳化气,适用于风湿表虚证、肾阳不足之腰痛。
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适用于血虚失眠证。
龙骨牡蛎20~30g 镇惊、收敛,适用于肝阳上亢之惊、痫病,滑泄不止诸证。
重镇心肝è生用固摄收涩è锻用磁石珍珠母各30g,先煎。
定惊安神,适用于心悸、少寐病。
旋覆花代赭石10g(包煎);20~30g(先煎) 降逆涤饮,适用于痰饮呕吐、咳嗽气喘病证。
全蝎蜈蚣6只;3只熄风止痉,适用于各种痉病。
研磨吞服,1.5g/bid,病重者加倍。
地龙僵蚕各10g 抗癫痫、止痛,适用于肝阳挟痰之癫痫、头痛。
小儿按年龄适当减少。
川芎露蜂房10~15g;10g 散风止痛,适用于剧烈的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
仅可治标,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全蝎露蜂房1.5~3g(煎服)、0.5~1g(吞服);3~10g适用于邪躆脉络、久治不愈之病证。
有毒,只宜暂用,不能久服。
僵蚕蝉衣3~8g;3~6g 祛风除疹,适用于风热瘾疹之病证。
代赭石牛膝30g(先煎);10~15g 滋补肝肾、降逆下行,适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耳鸣。
陈皮青皮10g;5~10g 理气健脾,适用于肝胃气郁之脘痞病证。
效果较小。
枳实厚朴除胀消痞,适用于气滞湿阻之痞满证。
效果较大。
香附川楝子各10g 理气止痛,适用于肝郁气滞之脘协痛、痛经病。
治气分郁滞。
延胡索川楝子各10g 理气、活血、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之脘腹痛。
治气滞血瘀。
长于止痛。
柴胡郁金3~10g;10~15g 行气活血,适用于气血瘀滞之协痛、闭经病。
长于疏泄。
川楝子路路通各10g 疏肝通络,适用于肝郁之疝气。
槟榔沈香10g;1~3g(煎服后下)、0.5~1g(研磨冲服)理气降逆,适用于气滞气逆证。
药力峻猛。
小茴香沈香1~3g;后下、3~5g(煎服)、2~3g(吞服研磨)理气止痛,适用于肝郁气滞之腹痛。
药力和缓。
莪朮三棱各10g 行气散血,适用于血瘀气滞症瘕病。
鸡内金三棱3~8g;3~10g 消症瘕、通月经,适用于血瘀型闭茎、症瘕。
要节房欲、忌冷物、勿劳乏,坚持数月才能奏效。
桃仁红花10g;5~10g 濡润行散、活血化瘀,适用于血瘀证。
五灵脂蒲黄5~10g(入丸、散用);5~10g(包煎) 利湿祛瘀,适用于瘀湿相兼证。
祛瘀之力大于利湿之功。
泽兰益母草10~15g;20~30g 活血调经、利尿退肿,适用于血瘀挟湿的鼓胀、闭经病。
此药对药性平和,有久服不伤正之特点。
乳香没药5~10g 活血止痛,适用于血瘀痛证,特别是跌打损伤痛证。
此药对味苦气浊,易致恶心呕吐,有胃病史者慎用。
三七血竭3~5g;5g 祛瘀止痛,适用于血瘀型血证。
水蛭(虫亡)虫3~5g(煎服)、1~2g(研磨吞服) 破血消症,适用于血积症块、妇人血积经闭。
为峻猛破血药,孕妇禁用,体质虚者应加入益气养血药。
麦芽谷芽10~15g(炒用) 消食健脾,适用于食积不化。
此药对含脢量较高,若炒焦则降低脢的活力,影响其疗效,故以微炒为好。
款冬紫菀各10g 适用于凉燥咳嗽证。
牡蛎玄参30g(生用);15g软坚散结、消匿(ㄌㄨㄛˊ)廮,适用于阴虚挟痰热之(ㄌㄨㄛˊ)廮证。
威灵仙制半夏各10g祛痰涤饮,适用于痰饮、湿痰壅滞之咳胀、肺胀病。
此药对与半夏、茯苓药对相比,均能祛痰燥湿,此药对长于消,用于痰饮内聚;彼药对长于利,用于痰饮上逆。
党参黄耆各10~15g 益气、补脾肺,适用于脾肺气虚证。
桂枝黄耆5~10g;10~15g 补益卫阳之虚、中气不足,适用于血痹、中虚挟寒之脘痛病证。
有温阳补中之效。
桂枝人参5~10g;10~30g 通阳补气、宣阳化阴,适用于营卫不和虚寒证。
生姜大枣3~6g;10~30g 在表可以调和营卫、扶正祛邪;在里则温补脾胃;适用于风寒、风湿表虚证及中虚脘痛。
熟地当归10~15g;10g 养血填精,适用于精血不足证。
熟地白芍10~15g;10g补血填精,适用于精血虚弱证。
此药对主静守纯养,阳气未衰,脾运尚健时,方为合适。
当归丹参10g(温炒);15~20g 补血活血通经,适用于闭经、月经过少病。
鸡内金白朮3~10g;10~15g 补脾健胃,适用于脾胃虚弱之病证。
蜈蚣当归1~3g(吞服效佳);10~15g扶正养血、祛风通络,适用于虚痹证。
此药对与蜈蚣、白花蛇药对相比,均有通络治病效用,此药对之扶正祛邪较佳,彼药对之通络搜邪力强。
附子人参30g(先煎);10g(浓煎) 大温大补、回阳救脱,适用于阳气欲脱病证。
玉竹生地10g;15g 滋阴养津,适用于肺阴亏损之干咳、阴虚津涸之消渴、阴亏失养之痹证。
此药对为纯阴药对,胃阳尚健时可用之,否则需和他药配合。
麦冬天冬各10g 滋养肺胃肾之阴,适用于阴虚之消渴、干咳病。
胃家素寒者应慎用。
何首乌仙灵脾10~15g(2~3个月) 平补肾中阴阳、生精强身,可用于精子异常之不孕证。
益智仁补骨脂各10g 收涩、温脾肾,适用于脾肾阳虚之泄泄、劳淋。
蛤蚧紫河车1~1.5g;1.5~3g 补益肺肾,适用于久哮、久喘劳嗽之病证。
哮喘久嗽之病证,以正虚标实为多,故使用时应加些祛邪药。
菟丝子杞子各10~15g 平补肾中阴阳,适用于肾精不足证。
山茱萸山药10~15g;10g 益肾涩精,适用于男子肾虚遗精、女子肾虚带下。
以不热不燥、补而不滞、能补能涩为特点。
仙灵脾仙茅各10g温补肾阳、兴阳道,适用于肾阳不足之男子阳萎、女子宫寒不孕证。
1. 和蛇床子、石楠叶药对相比,2. 药性较缓。
3. 和肉苁蓉、巴戟天药对相比,4. 均有补肾助阳之用,5. 彼药对温补柔润,6. 此药对温补燥烈。
蛇床子石楠叶??温补肾阳、兴阳道,适用于肾阳不足之男子阳萎、女子宫寒不孕证。
1. 和仙灵脾、仙茅药对相比,2. 药性较峻。
3. 宜暂用,4. 不5. 宜久服,6. 久用宜加苁蓉、锁阳温润之药物。
肉苁蓉巴戟天??补肾助阳,有温而不燥,补而不峻之优,适用于肾虚证。
和仙灵脾、仙茅药对相比,均有补肾助阳之用,此药对温补柔润,彼药对温补燥烈。
覆盆子紫石英10g;10~15g 暖宫补肾、固精止带,适用于肾阳虚寒证。
鹿角巴戟天3~10g(煎服)、1~2g(吞服);10g 益肾助阳、温通督脉、填补精血,适用于肾督阳虚病证。
须防伤阴之弊。
以下由中国医药学院医学系第39届许太乙同学所整理相须药对药对名称剂量适应症其他紫河车鹿角5g;3g 填补精血,温补肾督。
适用于肾督阳虚,精血亏乏之证。
阴虚有火者禁用赤石脂禹余粮10-20g 涩肠,固崩漏、带下,适用于久泄、崩漏、带下之病证仅供收涩之用,若脾肾两虚者,加上培补脾肾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