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系统抗干扰
单片机系统抗干扰技术措施
![单片机系统抗干扰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de4ab8802d276a200292ee4.png)
单片机系统抗干扰技术措施徐本升(七煤(集团)公司社保局,黑龙江七台河154600)廛屉科夔[}商要]单片机系统主要由信号检测部分、信号处理及控制部分、控制信号驱动部分、拳统零毒部分、显示部分组成。
干扰的种类主要来自系统内部元器件在系统中的状态和系统外部其它电气设备产生的干抚。
硬件抗干扰措施是电潺的抗干扰设计,屏蔽抗干技技术,双绞线及光纤的使用,去耦电路。
软件抗干就措-旌旋出错处理程序,建立软件陷阱,使用空操作指令。
‘‘、联蠢建i司]单片机;系统;抗干扰技术‘,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硬件电路构成比较复杂、所用元件品种繁多,有的工作场所环境比较差,由于这些原因,为了保证单片机应用系统能够在各种环境下能正常运行,系统的抗干扰性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抗干扰就是针对干扰产生的性质、传播途径、侵入的位置和侵入的形式,采取相应的方法消除干扰源,抑制干扰传播途径,减弱电路或元件对噪声干扰的敏感性,使单片机系统能在线正常、稳定地运行。
1单片机系统的组成一个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硬件电路是由如下几个部分构成的:1)信号检测部分:2)信号处理及控制部分:3)控制信号驱动部分;4)系统交互部分;5)显示部分。
由此可见一个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成分是相当复杂的,从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到名目繁多的各种继电器接触器、电磁阀,从类型繁多的集成电路到各种各样的耦合器件、执行部件、显示器件等。
2干扰的种类干扰就是叠加在有用信号上的不需要的信号。
是影响路正常工作的另一种噪声。
干扰以某种电信号的形式,通过一的渠道。
混入有用信号中侵人单片机系统,造成系统工作不稳定在各种实际环境中,干扰总是存在的,这些干扰能降低电子系统准确性甚至破坏其可靠性。
干扰有两种:一是来自系统内部元器件在工作时产生的干扰通过地址、电源线、信号线,分布电容和电感等传输,影响系统工状态。
二是来自系统外部其它电气设备产生的干扰。
通过传导辐射等途径影Ⅱ向单片机系统的正常工作。
干扰对单片机应用系统的作用有3个部位:1)输入系统。
单片机系统硬件抗干扰的常用方法介绍
![单片机系统硬件抗干扰的常用方法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4b8da69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40.png)
单片机系统硬件抗干扰的常用方法介绍单片机系统硬件抗干扰的常用方法介绍影响单片机系统可靠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主要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电气干扰,并受系统结构设计、元器件选择、安装、制造工艺影响。
这些都构成单片机系统的干扰因素,常会导致单片机系统运行失常,轻则影响产品质量和产量,重则会导致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今天店铺就给大家介绍下单片机系统硬件抗干扰的常用方法,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形成干扰的基本要素有三个:(1)干扰源。
指产生干扰的元件、设备或信号, 用数学语言描述如下:du/dt,di/dt大的地方就是干扰源。
如:雷电、继电器、可控硅、电机、高频时钟等都可能成为干扰源。
(2)传播路径。
指干扰从干扰源传播到敏感器件的通路或媒介。
典型的干扰传播路径是通过导线的传导和空间的辐射。
(3)敏感器件。
指容易被干扰的对象。
如:A/D、 D/A变换器,单片机,数字IC,弱信号放大器等干扰的分类1.1 干扰的分类干扰的分类有好多种,通常可以按照噪声产生的原因、传导方式、波形特性等等进行不同的分类。
按产生的原因分:可分为放电噪声音、高频振荡噪声、浪涌噪声。
按传导方式分:可分为共模噪声和串模噪声。
按波形分:可分为持续正弦波、脉冲电压、脉冲序列等等。
1.2 干扰的耦合方式干扰源产生的干扰信号是通过一定的耦合通道才对测控系统产生作用的。
因此,我们有必要看看干扰源和被干扰对象之间的传递方式。
干扰的耦合方式,无非是通过导线、空间、公共线等等,细分下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直接耦合:这是最直接的方式,也是系统中存在最普遍的一种方式。
比如干扰信号通过电源线侵入系统。
对于这种形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入去耦电路。
(2)公共阻抗耦合:这也是常见的耦合方式,这种形式常常发生在两个电路电流有共同通路的情况。
为了防止这种耦合,通常在电路设计上就要考虑。
使干扰源和被干扰对象间没有公共阻抗。
(3)电容耦合:又称电场耦合或静电耦合。
是由于分布电容的存在而产生的耦合。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抗干扰方法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抗干扰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f345174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f4.png)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抗干扰方法要消退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干扰,只要去掉干扰形成的三个基本条件(干扰源、传播路径、敏感器件)之一即可,内部的干扰源可以通过合理的电气设计在肯定程度上予以消退,外部干扰源则实行屏蔽、接地、隔离等措施予以消退或切断。
抗干扰设计的主要工作是围绕这一部分绽开的,上述三个部分也不是肯定划分的,通常一个系统的抗干扰措施是多方面的综合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在实践中,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抗干扰设计一般是通过硬件抗干扰设计和软件抗干扰设计两种途径来实现的。
硬件假如设计得当,就可以将绝大部分干扰拒之门外,但仍旧会有少量干扰,所以软件措施必不行少。
由于软件措施是以占用CPU为代价的,假如没有硬件消退绝大部分干扰,CPU将疲于奔命,严峻影响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实时性。
因此一个抗干扰性良好的单片机应用系统则是由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相辅相成而构成。
1.硬件抗干扰设计① 电源电路单片机系统使用的电源,一般都是由电网的工频沟通电源经降压、整流、滤波等环节后供应。
由于电网的影响以及生产现场大容量电气设备的开停,会使沟通电压中含有高频成分、浪涌电压、尖峰脉冲或者发生较大幅度的电压波动。
这些因素都将导致干扰通过电源途径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
电源做得好,整个电路的抗干扰工作就完成了一大半。
很多单片机对电源噪声很敏感,因此,应采纳抗干扰的开关电源或给单片机电源加滤波电路或稳压器,以削减电源噪声对单片机的干扰。
电源线的布置除了要依据电流的大小,尽量加租导体宽度外,还要使电源线、地线的走向与数据传递的方向全都。
这将有助于增加抗噪声的力量。
每种型号的单片机都有一个稳定工作的电压范围,例如凌阳SPCE061A单片机工作电压为3.3V~5V ,超出这个范围将消失特别。
② 硬件复位电路图1 采纳MAX6827的复位电路复位电路是最简单受干扰的(由于CPU 内部的复位电路的阻抗都比较高,为10~50kΩ) ,影响也是最大的。
因此,必需实行抗干扰措施。
单片机应用系统抗干扰技术重点要求
![单片机应用系统抗干扰技术重点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9dd93983daef5ef7ba0d3c3f.png)
㈡常用软件抗干扰措施:
1.开机自检 2.软件陷阱(程序“跑飞”检测) 3.设置程序运行状态标记 4.输出端口刷新
5.输入多次采样
6.数据滤波
7.指令冗余
8.软件“看门狗”
1、开机自检
开机后首先对单片机系统的硬件及软件 状态进行检测,一旦发现不正常,就进 行相应的处理。开机自检程序通常包括 对RAM、ROM、I/O通道等的检测。
软件陷阱 NOP NOP NOP LJMP FLY
⑴ 程序存储器未使用区域的代码 数据: FFH 相当指令:MOV R7,A
0000H
. . . .
FF FF FF FF FF
有程序区
无程序区
07FFH
⑵ 在程序存储器未使用的区域设软件陷阱
设有4K地址范围:0000H~0FFFH,空区域0800H ~0FFFH ORG 0800H NOP ;软件陷阱 0000H . NOP . NOP . LJMP FLY 07FFH . ORG 0C00H NOP 0800H NOP NOP ;软件陷阱 NOP NOP LJMP NOP FLY_h LJMP FLY
脉冲
DOG
CPU RESET
· · ·
RESET
“喂狗”过程一般安排在监控循环或定时中断中,如果有比 较长的延时子程序,则应该在其中插入“喂狗”过程。目前有 很多单片机在内部已经集成了片内的硬件WATCHDOG电路,使 用起来更为方便。对于片内看门狗,是通过两条特定的赋值指 令来完成。此外,也可以也可以用软件程序来形成WATCHDOG。
求 和 区 . . .
00
⑵ ROM检测程序
ROMT1:MOV DPTR,#0000H MOV R2,#20H MOV B,#0 R0MT2: CLR A MOVC A,@A+DPTR XRL B,A INC DPTR MOV A,DPL JNZ ROMT2 DJNZ R2,ROMT2 MOV A,B RET ;首地址
单片机系统抗干扰
![单片机系统抗干扰](https://img.taocdn.com/s3/m/64ba8942336c1eb91a375dcc.png)
单片机系统的抗干扰抗干扰问题是单片机控制系统工程实现中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对干扰产生的机理及其抑制技术的研究,受到国内外普遍重视。
大约在50年代,就开始了对电磁干扰的系统研究,逐步形成了以研究干扰的产生、传播、抑制和使装臵在其所处电磁环境中既不被干扰又不干扰周围设备,从而都能长期稳定运行等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学科—电磁兼容技术、EMC技术。
按国家军用标准GJB 72—85《电磁场干扰和电磁兼容性名词术语》其定义为:“设备(分系统、系统)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一齐执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
即:该设备不会由于受到处于同一电磁环境中其它设备的电磁发射导致或遭受不允许的降级;它也不会使同一电磁环境中其它设备(分系统、系统),因受其电磁发射而导致或遭受不允许的降级。
”一、干扰的作用机制及后果干扰对单片机系统的作用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位是输入系统,它使模拟信号失真,数字信号出错,系统如根据该信号做出的反应必然是错误的。
第二个部位是输出系统,使各输出信号混乱,不能正常反映系统的真实输出量,从而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
第三个部位是单片机的内核,干扰使三总线上的数字信号错乱,使CPU工作出错。
对单片机系统而言,抗干扰有硬件和软件措施,硬件如设臵得当,可将绝大多数的干扰拒之门外,但仍然有部分的干扰窜入系统,引起不良后果,因此,软件抗干扰也是必不可少的。
但软件抗干扰是以CPU的开销为代价的,如果没有硬件措施消除大部分的干扰,CPU将忙于应付,会影响到系统的实时性和工作效率。
成功的抗干扰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相结合而构成的。
硬件抗干扰具有效率高的优点,但要增加系统的成本和体积,软件抗干扰具有投资低的优点,但要降低系统的工作效率。
由于应用系统的工作现场,往往有许多强电设备,它们的启动和工作过程将对单片机产生强烈的干扰;也由于被控制对象和被测信号往往分布在不同的地方,即整个控制系统的各部分之间有较远的距离,信号线和控制线均可能是长线,这样电磁干扰就很容易以不同的途径和方式混入应用系统之中。
探讨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探讨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4901fccf78a6529657d5337.png)
探讨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措施摘要:单片机控制系统是一种监控功能强、可靠性高、方便使用的自动控制系统,在多种领域受到广泛应用。
在进行单片机控制系统应用时,为了提高控制的有效性,需要避免单片机控制系统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通过分析单片机控制系统的主要干扰来源,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抗干扰措施,避免单片机控制系统在运行中受到干扰,造成不必要的生产问题。
关键词:单片机;控制系统;抗干扰措施一、单片机控制系统干扰源分析单片机作为工业生产运行系统中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由单片机所构成的控制系统必须具备较高的灵敏度。
但同时,灵敏度越高,则意味着系统可能引入干扰因素越多。
特别在强噪声环境下,被测信号可能被淹没,影响测量效果的实现。
工业现场应用中,存在大量且多类型的干扰源,这些干扰源以一种或多种方式对计算机测控系统产生影响,导致整个控制系统性能指标无法满足设计要求,进而对测量控制结果的可靠性产生不良影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结合单片机控制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在单片机控制系统工业现场应用中,所承受干扰以电磁能量干扰为主。
具体而言,单片机控制系统内外部干扰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无线电设施所产生射频干扰;第二是发动机装置上高压点火线圈向外辐射磁场强度大且频带宽的电磁波信号干扰;第三是单片机内部晶振电路干扰;第四是外部交流电路系统中所产生工频信号干扰;第五是数字电路本身门电路频繁的导通、截止造成电源地线在电流变化因素作用下所产生高频电磁干扰。
二、抗干扰的措施2.1软件抗干扰措施在单片机运行时,会有少数的干扰进入单片机控制系统,软件抗干扰措施必不可少。
因为软件抗干扰措施是以CPU为代价的,所以,如果没有硬件抗干扰措施来消除绝大多数的干扰,CPU就会一直忙碌,没有精力进行正常工作,进而严重影响单片机系统的工作效率与实时性。
下面介绍几种CPU解决抗干扰的措施。
2.1.1人工复位针对于失控的CPU,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CPU进行复位,使程序自动从OOOOH开始执行。
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与安全措施
![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与安全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24bdc74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e7.png)
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与安全措施
单片机控制系统在现代电子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具有高效、稳定的特点。
然而,由于外部环境的干扰和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证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安全性。
为了提高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为了保证单片机控制系统的安全性,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密和验证系统的软件和固件,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篡改。
除了上述措施,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来提高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性和安全性。
例如,可以采用冗余设计和备份机制,确保系统在部分故障或攻击情况下仍能正常工作。
此外,定期进行系统的维护和检修,更新软件和固件,修复已知的漏洞和问题。
另外,对系统进行严格的测试和验证,确保系统在各种条件下都能正常工作和抵抗干扰。
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和安全措施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电路设计、元器件选择和系统设置,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同时,通过加密、验证、权限管理和安全监控等措施,可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能。
此外,采用冗余设计、备份机制和定期维护等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综合运用这些措施,可以构建出具有较高抗干扰性和安全性的单片机控制系统,为各种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单片机如何抗干扰?除了硬件优化,怎么通过软件消除,这里有答案
![单片机如何抗干扰?除了硬件优化,怎么通过软件消除,这里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e1d523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54.png)
单片机如何抗干扰?除了硬件优化,怎么通过软件消除,这里有答案在提高硬件系统抗干扰能力的同时,软件抗干扰以其设计灵活、节省硬件资源、可靠性好越来越受到重视。
下面以MCS-51单片机系统为例,对微机系统软件抗干扰方法进行研究。
1 软件抗干扰方法的研究在工程实践中,软件抗干扰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一、消除模拟输入信号的噪声(如数字滤波技术);二、程序运行混乱时使程序重入正轨的方法。
本文针对后者提出了几种有效的软件抗干扰方法。
1.1 指令冗余CPU取指令过程是先取操作码,再取操作数。
当PC受干扰出现错误,程序便脱离正常轨道“乱飞”,当乱飞到某双字节指令,若取指令时刻落在操作数上,误将操作数当作操作码,程序将出错。
若“飞” 到了三字节指令,出错机率更大。
在关键地方人为插入一些单字节指令,或将有效单字节指令重写称为指令冗余。
通常是在双字节指令和三字节指令后插入两个字节以上的NOP。
这样即使乱飞程序飞到操作数上,由于空操作指令NOP 的存在,避免了后面的指令被当作操作数执行,程序自动纳入正轨。
此外,对系统流向起重要作用的指令如RET、RETI、LCALL、LJMP、JC等指令之前插入两条NOP,也可将乱飞程序纳入正轨,确保这些重要指令的执行。
1.2 拦截技术所谓拦截,是指将乱飞的程序引向指定位置,再进行出错处理。
通常用软件陷阱来拦截乱飞的程序。
因此先要合理设计陷阱,其次要将陷阱安排在适当的位置。
(1 )软件陷阱的设计当乱飞程序进入非程序区,冗余指令便无法起作用。
通过软件陷阱,拦截乱飞程序,将其引向指定位置,再进行出错处理。
软件陷阱是指用来将捕获的乱飞程序引向复位入口地址0000H的指令。
通常在EPROM中非程序区填入以下指令作为软件陷阱:NOPNOPLJMP 0000H其机器码为0000020000。
(2 )陷阱的安排通常在程序中未使用的EPROM空间填0000020000。
最后一条应填入020000,当乱飞程序落到此区,即可自动入轨。
单片机系统抗干扰措施分析及应用
![单片机系统抗干扰措施分析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9afe78ccf84b9d529ea7a7b.png)
单片机系统抗干扰措施分析及应用摘要:单片机的应用环境往往比较复杂,总结了产生干扰的因素,对其造成的后果进行了分析。
根据实践总结的经验,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对单片机的抗干扰提出了处理方法。
关键词:单片机,抗干扰,硬软件单片机控制系统一般都安装在工业现场,与之相连的被控对象及待测参数往往遍布整个控制区域,这就使得各种强烈的干扰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微机控制系统的工作。
这些干扰源会使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大大降低,严重的还会导致系统的运行紊乱,造成生产事故。
因而在实际的应用设计中,要提高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保证控制系统可靠的工作。
1.干扰的来源及后果工业现场的干扰主要是以脉冲的形式进入单片机系统,其主要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即从空间的辐射,供电系统干扰和过程通道干扰。
以下的系统容易产生干扰:单位控制器的时钟频率特别高,总性周期特别快的系统;系统含有大功率、大电流驱动电路,如产生火花的继电器,大电流开关等;含微弱的模拟信号电路以及高精度 A/D 变换电路的系统。
干扰产生的后果:(1)数据采集误差的加大。
当干扰侵入单片机系统的前向通道叠加在信号上,会使数据采集误差增大。
(2)程序运行失常。
干扰的加入使输出误差加大,造成逻辑状态改变,导致控制失常;造成程序计数器 PC 值的改变,破坏程序正常运行。
(3)系统被控对象误操作。
单片机内部程序指针错乱,运行了错误的程序; RAM中的某些数据出错,使程序计算出错误的结果;中断误触发,使系统进行错误的中断处理。
(4)定时不准。
单片机内部程序指针错乱,使中断程序运行超出定时时间; RAM中计时数据被冲乱,使程序计算出错误的结果。
(5)数据发生变化。
在干扰的侵入下,RAM中数据有可能发生改变;虽然ROM 能避免干扰破坏,但单片机片内RAM以及片内各种特殊功能寄存器等状态都有可能受干扰而变化,甚至EEROM中的数据也可能误读写,使程序计算出错误的结果。
2.硬件抗干扰设计2.1 选择抗干扰性能强的CPU单片机和单片机抗干扰能力是不一样的。
单片机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单片机系统的抗干扰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e9d9aac31126edb6e1a1031.png)
双向晶闸管的结构符号见图8-6(b)。三个电极分别是 T1、T2、G。其特点是,当G极和T2极相对于T1的电压均为 正时,T2是阳极,T1是阴极。反之,当G极和T2极相对于T1 的电压均为负时,T1变成阳极,T2为阴极。 (4)光电隔离固态继电器(SSR)
图8—7 SSR的内部结构框图
图8—8 SSR基本单元电路
(2)浪涌、下陷、半周降出:当1s>Δt> 10ms时产生 的干扰,可使用快速响应的交流电源调压器克服。
(3)尖峰电压:当Δt为μs量级时产生的干扰, 解决办法是使用具有噪声抑制能力的交流电源
调节器、参数稳压器或超隔离变压器。
(4)射频干扰:当Δt为ns量级时产生的干扰,可加2~3节低 通滤波器消除干扰。
(a)二极管—稳压管抑制电路 (b)电阻—二极管抑制电路(c) R-C阻容抑制电路 (d)(e)开关触头两端的反电势抑制电路 图8—12 反电势抑制电路
☆8.3 印制电路板及电路的抗干扰设计
在单片机系统中,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好坏对抗干扰能 力影响很大。印制电路板是用来支撑电路元件,并提供电 路元件和器件之间电气连接的重要组件。为了减少干扰, 在印制电路板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三大原则:
图8—13 去耦电容的安装位置图
3.选择时钟频率低的单片机及外部时钟部件。 4.元件的选择尽量采用低速器件。 5.对进入电路板的信号源及从高噪声区来的信号要加滤 波,继电器线圈处要加续流二极管。 6.尽量不使用IC插座,而把IC直接焊在印制板上,这样 可减少IC插座间较大的分布电容。 7.电源插接件与信号插接件要尽量远离,主要信号的插 接件外面最好带有屏蔽。
输入、输出通道是必不可少的。这些通道不可避免地会 使各种干扰直接进入单片机系统。同时,在这些输入输 出通道中的控制线及信号线彼此之间会通过电磁感应而 产生干扰,从而使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程序错误,甚至会 使整个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抗干扰技术设计方案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抗干扰技术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54671cf111f18582d05a1d.png)
第五章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抗干扰技术设计§5.1 干扰源我们要进行抗干扰措施,首先就得仔细研究干扰产生的原因、途径,掌握或了解其规律后,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各种抗干 / 扰的理论和措施。
5.1.1干扰与噪声的区别(1> 噪声是绝对的,它的产生或存在不受接收者的影响,是独立的,与有用信号无关。
干扰是相对有用信号而言的,只有噪声达到一定数值、它和有用信号一起进入应用系统并影响其正常工作时才形成干扰。
(2> 干扰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以消除;噪声在一般情况下,难以消除,只能减弱。
5.1.2分类根据产生干扰的物理原因,干扰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机械干扰、热干扰、光干扰、湿度干扰、化学干扰、电和磁的干扰、射线辐射干扰。
其中,电和磁的干扰是最为普遍和严重的干扰,下面对电磁干扰作重点论述。
电磁干扰的分类:(1> 从噪声产生的来源分类可以分为:错误!固有噪声源固有噪声是指器件内部物理性的无规则波动所形成的噪声。
错误!人为噪声源人为噪声源主要是各种电气设备所产生的噪声,主要有以下几种:1. 工频噪声,大功率输电线是典型的工频噪声源。
低电平的信号线只要有一段长度与输电线平行,就会受到明显的干扰;即使一般室内的交流电源线,对输入阻抗低和灵敏度高的传感器来说也会是很大的干扰源。
在传感器的内部,由于工频感应也会产生交流噪声,它所形成的干扰也不可忽视。
2. 射频噪声,高频感应加热、高频焊接等工业电子设备以及广播、电视、雷达及通信设备等通过辐射或通过电源线会给附近的传感器系统带来干扰。
3. 电子开关,由于电子通断的速度极快,使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发生急剧的变化,形成冲击脉冲,从而成为噪声干扰源。
错误!自然噪声源和放电噪声自然噪声主要指天电形成的放电现象。
放电现象的起因不仅是天电,还有各种电气设备所造成的,主要有:电晕放电、火花放电、放电管放电等。
(2> 从干扰的出现区域来分可分为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
(3> 从干扰对电路作用的形成分类错误!差模干扰也称为串联干扰,差模干扰进入电路后,使传感器系统 / 的一个信号输入端子相对于另一个信号输入端子的电位发生变化,即干扰信号与有用信号按电势源串联起来作用于输入端。
单片机抗干扰措施
![单片机抗干扰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1309618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7f.png)
单片机抗干扰措施概述在单片机应用中,抗干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由于电磁干扰的存在,单片机可能会受到干扰信号的影响,导致系统的性能下降甚至功能失效。
因此,为了确保单片机系统的稳定运行,需要采取一些抗干扰措施。
本文将介绍单片机常见的抗干扰措施,包括软件抗干扰措施和硬件抗干扰措施。
软件抗干扰措施1. 外部中断和定时中断技术外部中断是单片机接收外部信号的一种方式,通过设置中断触发条件,当接收到特定信号时触发中断处理程序。
通过使用外部中断技术,可以及时响应干扰信号的触发,进行干扰处理。
定时中断也是一种常见的抗干扰措施。
通过设置定时器,定时生成中断信号,进行对干扰信号的定时处理。
2. 硬件监控和重启单片机系统中,可以通过硬件监控电压、温度、电流等参数,并根据监控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例如,如果电压过高或过低,可以通过监控电源电压的方式,自动重启系统,以恢复正常运行。
3. 硬件看门狗硬件看门狗是一种常见的抗干扰措施。
通过设置看门狗定时器,在预设时间内必须向看门狗喂狗,否则看门狗将复位单片机。
看门狗能够有效监控单片机运行,并在系统崩溃或运行异常时进行自动重启。
硬件抗干扰措施1. 接口屏蔽和过滤对于单片机与外部设备接口,可以通过屏蔽和过滤的方式降低干扰信号的影响。
接口屏蔽是通过在接口线上添加屏蔽层,减少干扰信号对于单片机的干扰。
常见的屏蔽层材料包括金属层、导电胶和导电纤维等。
接口过滤是通过添加滤波器或滤波电路,降低接口信号中的干扰成分。
常见的滤波器包括低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等。
2. 地线设计在单片机系统中,地线设计也是一个重要的抗干扰措施。
合理地划分地线,避免地线回路产生环形,可以有效减少共模干扰。
3. 电源干扰削弱技术电源干扰是单片机系统中常见的干扰源之一。
为了降低电源干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过滤电源线,加装滤波电容和滤波电阻,降低电源中的高频干扰成分。
•使用稳压器或电源滤波器,确保电源稳定,并降低电源线上的干扰噪声。
单片机软件系统抗干扰设计
![单片机软件系统抗干扰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a9289e8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87.png)
单片机软件系统抗干扰设计提高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牢靠性要从软硬件入手,提高系统的自身防备行为,以下所提到几种提高牢靠性的方法,都不是单独使用的,只有依据实际状况将这些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佳抗干扰效果,使我们的单片机系统稳定牢靠地工作。
当然,单片机系统运行的牢靠性也会受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干扰。
1、指令冗余CPU取指令过程是先取操作码,再取操作数。
在程序的关键地方人为的插入一些单字节指令,或将有效单字节指令重写称为指令冗余,通常是在双字节指令和三字节指令后插入两个字节以上的NOP指令。
这样即使跑飞程序飞到双字节指令和三字节指令操作数上。
由于窄操作指令NOP的存在,避开了后面的指令被错误地执行,为程序纳入正轨做好预备。
此外,对系统流向起重要作用的指令,如RET、RETI、LCALI.、LJMP,JC等,可以在这些指令之后插入两条NOP指令,可将跑飞程序纳入正轨,以确保这些重要指令的执行。
指令冗余只能使CPU 不再将操作数当作操作码错误地执行,却不能主动地将程序的错误执行方向扭转过来,要想纠止程序的错误执行方向,就需要下面的技术。
2、设计软件“陷阱”通常在程序存储器中未使用的EPROM空间填入窄操作指令NOP,最终再填入一条跳转指令,跳转到跑飞处理程序,或者直接填入指令LJMP 0000H,当跑飞程序落到此区域。
即可在执行一段空操作后转入正轨。
假如未使用的EPROM空间比较大,可以匀称地填入几条空操作指令和跳转指令,这种几条空操作指令加一条跳转指令的结构我们称之为“软件陷阱”.软件陷阱的一般结构为:NOPNOPLJMP FLYFLY为跑飞处理子程序,假如程序正常执行,软件陷阱部分是永久也执行不到的,只有在程序跑飞到陷阱里,软件陷阱会立即将程序跳转到正常轨道。
即使程序没有跑飞到陷阱里,也可以在程序执行一段错误操作后遇到一个软件陷阱,从而转入正轨。
除了程序存储器的空白区域,程序的数据表结尾也应当设置软件陷阱,假如数据表比较大,应当在数据表的中间也设置软件陷阱,以保证程序跑飞到数据区能准时转入正轨。
单片机系统常用软件抗干扰措施
![单片机系统常用软件抗干扰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5212e1810a6f524ccbf85c9.png)
可靠性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单片机系统的可靠性必须从软件、硬件以及结构设计等方面全面考虑。
硬件系统的可靠性设计是单片机系统可靠性的根本,而软件系统的可靠性设计起到抑制外来干扰的作用。
软件系统的可靠性设计的主要方法有:开机自检、软件陷阱(进行程序“跑飞”检测)、设置程序运行状态标记、输出端口刷新、输入多次采样、软件“看门狗”等。
通过软件系统的可靠性设计,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干扰对系统工作的影响,确保单片机及时发现因干扰导致程序出现的错误,并使系统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或及时报警的目的。
一、开机自检开机后首先对单片机系统的硬件及软件状态进行检测,一旦发现不正常,就进行相应的处理。
开机自检程序通常包括对RAM、ROM、I/O口状态等的检测。
1 检测RAM检查RAM读写是否正常,实际操作是向RAM单元写“00H”,读出也应为“00H”,再向其写“FFH”,读出也应为“FFH”。
如果RAM单元读写出错,应给出RAM出错提示(声光或其它形式),等待处理。
2 检查ROM单元的内容对ROM单元的检测主要是检查ROM单元的内容的校验和。
所谓ROM的校验和是将ROM的内容逐一相加后得到一个数值,该值便称校验和。
ROM单元存储的是程序、常数和表格。
一旦程序编写完成,ROM中的内容就确定了,其校验和也就是唯一的。
若ROM校验和出错,应给出ROM出错提示(声光或其它形式),等待处理。
3 检查I/O口状态首先确定系统的I/O口在待机状态应处的状态,然后检测单片机的I/O口在待机状态下的状态是否正常(如是否有短路或开路现象等)。
若不正常,应给出出错提示(声光或其它形式),等待处理。
4 其它接口电路检测除了对上述单片机内部资源进行检测外,对系统中的其它接口电路,比如扩展的E2PROM、A/D转换电路等,又如数字测温仪中的555单稳测温电路,均应通过软件进行检测,确定是否有故障。
只有各项检查均正常,程序方能继续执行,否则应提示出错。
二、软件陷阱在程序存储器中总会有一些区域未使用,如果因干扰导致单片机的指令计数器PC值被错置,程序跳到这些未用的程序存储空间,系统就会出错。
单片机抗干扰技术开关量输入输出通道隔离
![单片机抗干扰技术开关量输入输出通道隔离](https://img.taocdn.com/s3/m/4720503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9f.png)
周围空间中的电磁场对信号线 的电磁感应干扰。
接地系统干扰
由于接地不良或地线配置不当 导致的地线噪声干扰。
信号传输线干扰
信号传输线上的外部干扰信号 通过电感和电容耦合引入。
开关量输入通道隔离技术
01
光耦隔离
利用光耦器件将输入和输出电路隔 离,以减小干扰信号的影响。
变压器隔离
利用变压器原理实现输入和输出电 路的隔离,降低共模干扰。
单片机在工作过程中,其电路板 和元件会受到周围空间电磁辐射 的影响,导致信号失真和噪声干 扰。
接地系统干扰
接地系统不良或不合理,会导致 信号接地电位不均,产生电位差, 从而引入干扰信号。
开关量输出通道隔离技术
光耦隔离
光耦隔离是利用光耦合器的工作原理,将单片机开关量输出信号通过光耦隔离器进行隔离,以减小外界干扰对输出信 号的影响。
03
02
继电器隔离
通过继电器触点实现输入信号的电 气隔离,提高抗干扰能力。
运算放大器隔离
通过运算放大器将输入信号进行放 大和隔离,提高信号质量。
04
开关量输入通道隔离的实现方法
选择合适的隔离器件
根据应用需求选择适合的光耦、继电器、变 压器或运算放大器等器件。
正确连接隔离器件
按照隔离器件的连接方式,正确接入输入和 输出电路。
单片机抗干扰技术开关量输入输出 通道隔离
contents
目录
• 单片机抗干扰技术概述 • 单片机开关量输入通道隔离 • 单片机开关量输出通道隔离 • 单片机抗干扰技术的实际应用
01 单片机抗干扰技术概述
干扰的定义与影响
定义
干扰是指对系统正常信号的扰动 或破坏,导致信号失真、畸变或 阻塞。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软件抗干扰措施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软件抗干扰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754072c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5a.png)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软件抗干扰措施
随着单片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采用单片机应用系统来解决各种问题。
但是在使用单片机应用系统时,面对复杂的电磁环境和干扰信号,软件抗干扰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软件抗干扰措施。
1. 状态机
状态机可以将程序运行的不同状态抽象成状态节点,并定义状态之间的转移条件和动作。
采用状态机的方式,程序运行时只会执行特定的状态,并且只有满足条件才能切换到下一个状态。
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规避因干扰信号导致程序错误的情况。
2. 延时检测
在单片机系统中,由于时钟等原因,程序执行的时间不一定是固定的。
在程序中加入延时检测可以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
例如,收到干扰信号造成某些操作花费了比预期多得多的时间,这时候可以通过延时检测将程序返回到正常状态。
3.crc检验
crc检验是一种常用的检验方式。
在传输数据时,将发送的数
据进行crc校验,如果接收方收到的数据经校验后不合法,则
可以认为接收到了干扰信号,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4. 中断
中断是指单片机在执行程序时,如果接收到某个特定的事件信号,就会中断程序的执行,并执行一段特定的中断程序。
通过中断,在干扰信号产生时,程序能够及时停止运行,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错误。
总之,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软件抗干扰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引入状态机、延时检测、crc检验、中断等方式来提高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确保程序的稳定和可靠运行。
单片机系统中的抗干扰分析及措施
![单片机系统中的抗干扰分析及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7f8292c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81.png)
单片机系统中的抗干扰分析及措施单片机系统中的抗干扰分析及措施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单片机系统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汽车电子、家电控制、工业自动化等。
然而,由于外界环境的复杂性,单片机系统常常会受到各种干扰,例如电磁干扰、温度变化、电源噪声等。
这些干扰会严重影响单片机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因此,对单片机系统中的抗干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抗电磁干扰分析及措施1.分析电磁干扰是单片机系统中最常见的干扰之一。
在实际应用中,电磁场通常由电源线、开关电源、电机等设备产生,会通过空气传播和电磁波辐射的方式对单片机系统产生干扰。
电磁干扰会导致单片机系统执行指令错误、数据异常等问题。
2.措施a. 优化电路布局:合理布局电路,减少导线的长度和面积,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b. 打开电源滤波器:在单片机系统的电源输入端接入合适的电源滤波器,以消除电源中的高频噪声。
c. 加装电磁屏蔽:对于特别敏感的单片机系统,可以在其周围部署电磁屏蔽罩,以减少或消除外界电磁场对系统的干扰。
二、抗温度变化分析及措施1.分析温度变化是单片机系统中常见的环境因素之一。
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单片机系统的元器件参数、晶体管的工作温度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2.措施a. 选择温度稳定性较好的元器件:在设计单片机系统时,可以选择具有较好温度稳定性的元器件,以减少温度变化对系统的影响。
b. 控制系统温升:合理的散热设计可以有效控制单片机系统的温度变化,减少温度对系统的影响。
c. 采用温度补偿技术:通过在系统中添加温度感知器,实时监测温度变化,并根据变化情况对系统进行相应的补偿,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三、抗电源噪声分析及措施1.分析电源噪声是单片机系统中常见的噪声源。
电源噪声来自于电源线的交变电压以及其他电器设备的电源,会对单片机系统产生不稳定的供电环境,进而影响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2.措施a. 加装电源滤波器:在电源输入端接入适当的滤波器,以消除电源中的高频噪声,保证供电的稳定性。
单片机抗干扰措施
![单片机抗干扰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5751848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b0.png)
单片机抗干扰措施单片机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周围环境的电磁干扰和电源干扰等原因,很容易受到各种干扰信号的影响,从而导致系统不稳定、运行异常甚至崩溃。
为了保证单片机正常工作和提高系统稳定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抗干扰措施。
本文将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重点讨论单片机的抗干扰措施。
1.电源滤波器:在单片机外围电路中添加电源滤波器,用于滤除电源中的高频和低频噪声。
常见的电源滤波器有电容滤波器和电感滤波器等。
其中,电容滤波器可以滤除高频噪声,而电感滤波器可以滤除低频噪声。
2.地线设计:合理布局地线,减小地线回路的面积。
在单片机电路中,地线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信号,合理设计地线可以减小电磁干扰。
同时,还可以采用单点接地的方式,将各个模块的地线连接在一起,减少地线回路的面积。
3.信号线布线:将信号线与电源线和高功率线分开布线,避免相互干扰。
信号线间的距离尽量保持一定的间隔,可以有效减小电磁干扰。
4.屏蔽:对于特别敏感的模拟信号线,可以采用屏蔽措施,如采用屏蔽线、屏蔽罩等。
屏蔽可以防止外界电磁干扰对信号线的影响。
5.滤波电容:在单片机电路中,可以在需要进行滤波的信号线两端串联一个滤波电容,用于滤除高频噪声。
常见的滤波电容有电容器和电容二极管等。
6.增加抗干扰电路:可以在单片机电路中添加抗干扰电路,如抗干扰电容、抗干扰电感等。
这些电路可以有效地抑制外界干扰信号。
7.使用稳压器:在单片机电路中,可以使用稳压器来提供稳定的电压,防止电源干扰引起的系统不稳定。
1.软件滤波:在单片机程序中,可以通过软件滤波的方式来滤除干扰信号。
例如,在读取模拟传感器信号时,可以进行多次采样并求平均值,以减小采样误差和滤除干扰。
2.软件延时:在一些对实时性要求不高的任务中,可以通过软件增加适当的延时,以减小干扰对系统的影响。
例如,在控制器输入信号采样之前,可以先进行一段延时。
3.软件重发:对于容易受到干扰的信号,可以通过软件重发的方式来提高信号的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片机系统的抗干扰抗干扰问题是单片机控制系统工程实现中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对干扰产生的机理及其抑制技术的研究,受到国内外普遍重视。
大约在50年代,就开始了对电磁干扰的系统研究,逐步形成了以研究干扰的产生、传播、抑制和使装臵在其所处电磁环境中既不被干扰又不干扰周围设备,从而都能长期稳定运行等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学科—电磁兼容技术、EMC技术。
按国家军用标准GJB 72—85《电磁场干扰和电磁兼容性名词术语》其定义为:“设备(分系统、系统)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一齐执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
即:该设备不会由于受到处于同一电磁环境中其它设备的电磁发射导致或遭受不允许的降级;它也不会使同一电磁环境中其它设备(分系统、系统),因受其电磁发射而导致或遭受不允许的降级。
”一、干扰的作用机制及后果干扰对单片机系统的作用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位是输入系统,它使模拟信号失真,数字信号出错,系统如根据该信号做出的反应必然是错误的。
第二个部位是输出系统,使各输出信号混乱,不能正常反映系统的真实输出量,从而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
第三个部位是单片机的内核,干扰使三总线上的数字信号错乱,使CPU工作出错。
对单片机系统而言,抗干扰有硬件和软件措施,硬件如设臵得当,可将绝大多数的干扰拒之门外,但仍然有部分的干扰窜入系统,引起不良后果,因此,软件抗干扰也是必不可少的。
但软件抗干扰是以CPU的开销为代价的,如果没有硬件措施消除大部分的干扰,CPU将忙于应付,会影响到系统的实时性和工作效率。
成功的抗干扰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相结合而构成的。
硬件抗干扰具有效率高的优点,但要增加系统的成本和体积,软件抗干扰具有投资低的优点,但要降低系统的工作效率。
由于应用系统的工作现场,往往有许多强电设备,它们的启动和工作过程将对单片机产生强烈的干扰;也由于被控制对象和被测信号往往分布在不同的地方,即整个控制系统的各部分之间有较远的距离,信号线和控制线均可能是长线,这样电磁干扰就很容易以不同的途径和方式混入应用系统之中。
如果上述来源于生产现场的干扰称为系统内部的干扰源的话,那么还有来源于现场以外的所谓外部干扰源,如外电源(如雷电)对电网的冲击,外来的电磁辐射等。
不管哪种干扰源,对单片机的干扰总是以辐射、电源和直接传导等三种方式进入的,其途径主要是空间、电源和过程通道。
按干扰的作用形式分类,干扰一般有串模干扰和共模干扰两种。
抗干扰的方法则针对干扰传导的源特征和传导方式,采取抑制源噪声,切断干扰路径,和强化系统抵抗干扰等三种方式。
控制干扰源的发射,除了从源的机理着手降低其产生电磁噪声的电平之外,广泛的应用着屏蔽(包括隔离)、滤波与接地技术。
屏蔽主要用于切断通过空间的静电耦合、感应耦合或交变电磁场耦合形成的电磁噪声传播途径。
此三种耦合分别对应于采取的静电屏蔽、磁场屏蔽与电磁屏蔽。
衡量屏蔽的质量采用屏蔽效能这一指标。
屏蔽主要研究各种材料(例如:金属材料、磁性材料、复合材料等)、各种结构(例如:多层、单层、孔隙等)及各种形状的屏蔽体的屏蔽效能,研究屏蔽体的设计以及屏蔽与接地的关系等。
隔离是用于切断传导形式的电磁噪声的传播途径。
例如应用继电器、隔离变压器或光电隔离器件等。
其特点是可将两部分电路的地线系统分割开来,切断通过地阻抗进行耦合的可能性。
滤波是在频域上处理噪声的一种技术。
其特点是将不需要的一部分频谱滤掉。
例如对电源滤波器,只保留50Hz的电源频率,滤除所有其它频率的电磁噪声,而对于各种不同的信号滤波器,其保留的通带视其信号所需而定。
接地是提供有用信号或无用信号,电磁噪声的公共通路。
包括安全地、信号地、电源中线以及系统内的各种地线等等。
其研究内容主要是如何正确地布臵地线,接地体的设计,地线在各种不同频率时的阻抗等等。
对于电气与电子产品,应该采用各种干扰抑制技术,使产品的电磁发射低于标准所允许的限值。
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包含两个部分,硬件抗干扰和软件抗干扰。
二、抗干扰的硬件措施实践表明,在干扰中,电感性负载切投所产生的干扰是单片机控制系统最常见、最严重、最难克服的干扰之一。
1.抑制电感性负载切投所产生干扰的措施(1)采用阻容(RC)网络,对电感性负载切投所产生干扰的抑制,可采用在负载两端并联RC网络的方法,其目的是降低干扰幅值,减少干扰频率。
(2)采用压敏电阻,压敏电阻是一种对电压敏感的非线性电阻器件,其特性就象双向稳压管一样,是一种无极性的非线性对称的抑制电感性负载反电势干扰和保护触头的器件,既实用于直流电路也实用于交流电路,可接在触点上也可接在线圈上。
与RC网络相比,其参数选择较容易,且不会由于电容的充放电而损伤触点。
压敏电阻还具有温度系数小,电压范围宽(几伏到上万伏),耐冲击性好,寿命长,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便宜,使用方便等优点。
电源的干扰很多,而交流电的质量不好,也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干扰源,如下表所列,2.接地的方式(1)一点接地与多点接地的原则,一般而言,低频(1MHz以下)电路应一点接地,高频(10MHz以上)电路应多点就近接地。
因为在低频电路中,布线和元件的电感较小,而接地电路形成的环路,对干扰的影响却较大,因此应一点接地;对高频电路,地线上具有电感,因而增加了地线阻抗,同时各地线之间又产生了电感耦合。
当频率甚高时,特别是当地线长度等于1/4波长的奇数倍时,地线阻抗就会变得很高,这时地线变成了天线,可以向外辐射噪声信号。
单片机控制系统的频率较低,对其起作用的干扰频率也大多在1MHz以下,故宜采用一点接地。
在1MHz~10MHz之间,如果用一点接地,其地线长度不得超过波长的1/20。
否则宜采用多点接地。
一点接地方式有串联一点接地和并联一点接地,串联一点接地的每一个支路之间地线应尽可能缩短,线径应足够粗,电平较低的支路应安排在距电源最近。
并联一点接地各支路电流在导线上所产生的压降互不影响,不会形成干扰,这是其优点,但实现较为麻烦。
(2)交流地与信号地不能共用,因为在一段电源地线的两点之间会有数毫伏,甚至几伏电压,对低电平信号电路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干扰,所以交流地和信号地不能共用。
(3)数字地和模拟地,数字地通常具有很大的噪声,而且电平的跳跃会造成很大的电流尖峰。
所有的数字公共导线地应该与模拟公共导线地分开走线,然后只是在一点汇在一起。
特别是在ADC和DAC电路中,尤其要注意地线的正确连接,否则转换将不准确,且干扰严重。
因此ADC和DAC应提供一个独立的模拟地和数字地,将所有器件的模拟地和数字地分别连接,模拟公共地和数字公共地仅在一点上相连接。
(4)微弱信号的模拟地,如果A/D转换器在采集0~50mv的微小信号时,模拟地的接法极为重要,为提高抗干扰能力,可采用三线采样双层屏蔽浮地技术。
(5)抑制干扰的其它措施,如果是电源或电源线路的干扰,可在每一块的集成块电源线与地线的引入端之间接一个容量在0.01uF~0.1uF的无感瓷片电容。
如一装臵中有多块逻辑线路板,一般应在每板的电源与地线的引入端附近并接一个10~100uF的大电容和一个0.01~0.1uF的无感瓷片电容,以防板与板之间的干扰,如对抗干扰要求较高,可在各逻辑板上给予独立的供电系统,这样能非常有效的防止板间干扰。
3.抗串模干扰的措施串模干扰通常叠加在各种不平衡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上,还有很多时候是通过供电系统窜入的。
因此,抗干扰电路通常设臵在这些干扰的必经之路上。
(1)光电隔离在输入和输出通道上采用光耦器件来进行信息传输,可将单片机系统与各种传感器、开关、执行机构从电气上隔离开来,绝大多数的外部设备干扰都将被阻挡在外,各类数字信号利用光耦传输无问题,对于模拟信号则可用线性光耦传输。
(2)硬件滤波在低频信号传送电路中接入一些RC低通滤波器,可大大削弱各类高频干扰信号,但硬件滤波的缺点是体积过大,增加成本,而且如截至频率过低则难于胜任,需以软件数字滤波配合。
(3)过压保护电路为防止引入过高电压伤害系统,可在输入输出通道上采用一定的过压保护,电路由限流电阻和稳压管组成,限流电阻选择要适宜,太大了会引起信号衰减,太小了起不到保护稳压管的作用。
稳压管的选择也要适宜,其稳压值以略高于传送电压信号为宜,太低会对有效信号起限幅作用,使信号失真,对于微弱信号(0.2V以下),通常用两只反并联的二极管来代替稳压管,同样可起到过压保护作用。
(4)调制解调技术一些情况下,有效信号的频谱与干扰信号的频谱相互交错,常规的硬件滤波很难将其分离,这时可采用调制解调技术,先用某一已知频率信号对有效信号进行调制,调制后的信号频谱就可移至远离干扰信号频谱的区域,然后再进行传输,传输中混入的干扰信号很容易被滤波环节清除,被调制的有效信号经解调器解调后,恢复原来面目。
(5)抗干扰稳压电源单片机系统的供电线路是干扰的主要入侵途径,所以给系统供电的稳压电源必须设计成为抗干扰性强的,一般有下述几种措施。
a.系统的供电线路和产生干扰的用电设备分开供电。
对一些小型化的产品,可采用COMS芯片,设计成为低功耗系统,直接用电池供电,则干扰可大大降低。
b.通过低通滤波器或隔离变压器接入电网。
c.整流元件上并接滤波电容,可在很大程度上削弱高频干扰,电容可选用1000pF~0.01uF 的无感瓷片电容。
d.采用高质量的稳压电路,较低的等效内阻,输出的直流电压波纹很小,在电路板的各个位臵多接一些滤波电容等。
(6)数字信号采用负逻辑传输干扰源作用于高阻线路上时,容易形成较大幅度的干扰信号,而对低阻线路的影响就要小一些。
在数字信号系统中,输出低电平时内阻要小,输出高电平时内阻大,如果定义低电平为有效电平(使能信号),高电平为无效电平,就可减少干扰引起的错误动作,提高数字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4.抗共模干扰的措施(1)平衡对称输入在设计信号源(通常是各类传感器)时,尽可能做到平衡与对称,否则易产生附加差模干扰,使后续电路不易应付。
(2)选用高质量的差动放大器高质量的差动放大器特点为高增益、低噪声、低漂移、宽频带,由其构成的运算放大器将获得足够高的共摸抑制比。
(3)良好的接地系统接地不良时将形成较明显的共模干扰,如无法进行良好接地,可将系统浮臵,再配合采用合适的屏蔽措施,不能将供电系统的中线当地线使用。
(4)系统接地点的正确连接方式数字地与模拟地要分开走线,最后只在一点相连接,如果系统中的数字地和模拟地不分,则数字信号的电流会在模拟系统的地线中形成干扰,使模拟信号失真。
(5)屏蔽对于各种电磁感应引起的干扰,屏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用金属外壳或金属闸将整机或部分元器件包围起来,再将金属外壳或金属闸接地即可。
屏蔽外壳的接地点要与系统信号参考点相接,而且只能在一处相连,所有具有同参考点的电路部分必须全部装入同一金属外壳中,如有引出线,应采用屏蔽线,其屏蔽层和外壳应在同一点接系统参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