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二轮生物查漏补缺必考题题型专练(四)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突破题型专练【共6套44页】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突破题型专练【共6套44页】

本套资源目录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题型1正误判断型__准确跨越“128个坑”专练含解析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题型2史实方法类__广记归纳勤总结专练含解析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题型3图解图示类__有效“架桥”破解专练含解析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题型4坐标曲线与直方图类__“顺水推舟”破解法专练含解析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题型5计算类试题__运用数学思维解答专练含解析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题型6信息给予类__“去粗存精”突破法专练含解析突破题型1正误判断型——准确跨越“128个坑”通过对比历年的高考试题,高考选择题大多属于这类题型,题干描述简练,多以“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错误的是”,这类形式命题,四个选择项涉及知识面较为广泛,在理综抽测考试中很受命题者的青睐。

1.[2019·全国卷Ⅲ,1]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B.三者都含有DNAC.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D.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解析:本题借助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点,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试题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体现了生命观念素养中的结构与功能观。

蓝藻细胞为原核细胞,原核细胞中不含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A错误;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DNA,高尔基体中不含DNA,B错误;线粒体和叶绿体分别可以通过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合成ATP,高尔基体内不能合成ATP,C错误;三者都含生物膜,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D正确。

答案:D2.[2018·全国卷Ⅱ,2]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解析:病原体属于颗粒性物质,颗粒性物质或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和胞吐,因此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A错误;固醇类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B错误;神经细胞内的Na+浓度比细胞膜外低,受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甘油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D错误。

全国Ⅱ卷 2020届高三生物名校高频错题卷(四)(含答案)

全国Ⅱ卷 2020届高三生物名校高频错题卷(四)(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全国Ⅱ卷2020届高三生物名校高频错题卷(四)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姓名:班级:考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题共10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2019年黑龙江省名校试题】【年级得分率:0.6021】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物质需要消耗能量B.蛋白酶的分泌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C.乙醇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D.有害的物质都不能通过细胞膜2.【2019年吉林省名校试题】【年级得分率:0.4809】下列关于“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和脂肪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用番茄、苹果等组织样液作为鉴定植物组织内还原糖的实验材料B.脂肪鉴定中观察花生子叶切片细胞间不可能出现橘黄色小颗粒C.脂肪鉴定中50%的酒精是为了溶解组织中的油脂D.蛋白质鉴定中加入的0.1g/L NaOH溶液可为反应提供碱性环境3.【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名校试题】【年级得分率:0.5423】科研人员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能释放一种叫“微泡”的泡状结构,这些“微泡”在离开肿瘤组织时携带一种特殊的“癌症蛋白”。

当“微泡”与血管上皮细胞融合时,它所携带的“癌症蛋白”就会触发促进新血管异常形成的机制,使这些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

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不合理的是()A.“癌症蛋白”的形成需要内质网以及高尔基体进行加工B.“癌症蛋白”的作用影响了血管上皮细胞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微泡”和血管上皮细胞能够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D.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后,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会延长4.【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名校试题】【年级得分率:0.4796】将某一经3H充分标记DNA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子细胞含3H的染色体数一定为N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子细胞含3H的DNA分子数为N/2C.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H,则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D.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3H,则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5.【2019年甘肃省名校试题】【年级得分率:0.4821】膜上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效果与TSH相同。

【精编】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综合模拟卷4(含解析)

【精编】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综合模拟卷4(含解析)

【精编】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综合模拟卷(四)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6.0分)1.下列有关生物膜上蛋白质或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 植物根细胞膜上存在运输离子的蛋白质B. 植物叶肉细胞中液泡膜与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不同C. 光合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膜上D. 呼吸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外膜上2.洋葱是生物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绿色的叶可用于提取光合色素,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可用于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根尖分生区细胞可用于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提取色素后,试管不加棉塞会导致滤液颜色变浅B. 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液浓度始终低于外界溶液浓度C. 根尖细胞都能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D. 通过显微镜可看到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赤道板的形成过程3.山羊胡子的出现由B基因决定,等位基因B b、B+分别决定有胡子和无胡子,但是B b在雄性中为显性基因,在雌性中为隐性基因。

有胡子雌山羊与无胡子雄山羊的纯合亲本杂交产生F1,F1中的2个个体交配产生F2(如图)。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 F1中雌性表现为有胡子B. F2纯合子中有胡子和无胡子两种表现型均有C. 决定有无胡子的基因不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D. 控制山羊胡子的基因的遗传方式为伴性遗传4.果蝇的某精原细胞全部染色体被15N完全标记,后转入含14N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在进行减数分裂(不考虑交叉互换),经变形形成8个精子,对于这8个精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8个精子的全部染色体不可能都含有14NB. 8个精子的全部染色体不可能都含有15NC. 染色体中含15N的精子有4个D. 染色体中含14N的精子有4个5.目前,华人科学家带领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肿瘤形成的分子机制,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可释放MIF分子,该分子能抑制表皮生长因子的受体蛋白( EGFR)的活性,而EGFR的激活能够促进多种肿瘤的增长,然而癌细胞又能释放降解MIF分子的酶MMP13。

2019-2020年高考生物查漏补缺试卷含解析

2019-2020年高考生物查漏补缺试卷含解析

2019-2020年高考生物查漏补缺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1.真核细胞中的物质合成及其场所对应不正确的是()A.tRNA的合成﹣细胞核B.抗体合成﹣核糖体C.磷脂的合成﹣溶酶体D.C3的合成﹣叶绿体2.下列生命活动中,不需要细胞间信号传递的是()A.洋葱表皮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发生失水B.被抗原激活的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C.垂体对性激素分泌的调控D.机体接受刺激后发生膝跳反射3.硅藻生长过程需要硅酸盐.在相同条件下,星杆藻和针杆藻两种硅藻单独培养时的生长曲线和硅酸盐浓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单独培养时两种硅藻增长曲线均为S型B.两种硅藻种群的K值均受硅酸盐浓度影响C.两种硅藻种群密度通过定期取样调查获得D.星杆藻在两种硅藻混合培养时具有竞争优势4.相思树巨大中空的尖刺,为蚂蚁提供筑巢场所,树身的蜜汁是蚂蚁的美食.共生蚂蚁保护相思树的叶片免受昆虫的侵袭,寄生蚂蚁虽然也受益于相思树的服务,但却没有任何回报.将有共生蚂蚁或寄生蚂蚁居住的相思树叶与蚂蚁已经远离的树叶进行比较,发现有寄生蚂蚁居住的相思树叶,比有共生蚂蚁居住的叶片,更易于被病原微生物损伤.据此能够推断出的是()A.两种蚂蚁与相思树之间均为共生关系B.共生蚂蚁增强了相思树的“免疫”能力C.寄生蚂蚁携带了更多的病原微生物D.共生蚂蚁抑制寄生蚂蚁的生长繁殖5.下列生物学实验操作,不合理的是()A.试管中加入层析液,使液面高度低于滤液细线B.解离的洋葱根尖先用龙胆紫染色,然后进行漂洗C.进行酵母菌计数前,先将浓度较大的培养液稀释D.划线接种之前,接种环灼烧灭菌并冷却后使用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0分)6.肺癌骨转移是指肺部的癌细胞经血液转移到骨中.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1)由于癌细胞膜表面的减少,使癌细胞能够分散转移至骨组织.癌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蛋白P,与破骨细胞膜上的结合,激活破骨细胞,破坏骨组织.(2)科研人员分别培养发生骨转移的癌细胞株S﹣5和不发生转移的癌细胞株S﹣3,提取这两种细胞的总RNA,经逆转录得到这两株细胞的,根据的已知序列设计引物进行定量PCR,结果如图1所示.据此判断与癌细胞的骨转移能力密切相关.(3)研究表明,破骨细胞释放生长因子TGF﹣β,为进一步探明膜蛋白A1和TGF﹣β在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者进行了图2所示实验:①实验中的自变量包括.②比较S﹣5和S﹣3细胞,说明发生转移的细胞中提高.③具图2分析,膜蛋白A1能够.(4)一种探究膜蛋白A1是否促进破骨细胞释放TGF﹣β的方法是:培养S﹣3和A1过表达的S﹣3细胞,并分别将它们与混合培养,测定培养液中TGF﹣β的量,若A1过表达组的测定值较高,则说明.7.科研人员为了探究拟南芥A基因的功能,进行了如下研究.(1)科研人员将T﹣DNA中插入了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农杆菌在培养基中震荡培养,获得转化液.用至适当浓度的转化液对野生型拟南芥进行转化,T﹣DNA插入导致A基因发生,得到突变型拟南芥.(2)科研人员用突变型拟南芥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亲本子代(卡那霉素抗性/卡那霉素敏感)突变型拟南芥自交2.93突变型♀×野生型♂ 1.03突变型♂×野生型♀ 0.47依据,判断突变型拟南芥的基因型为Aa,依据不同,推测A基因丧失影响雄配子的产生.子代卡那霉素敏感型个体的基因型为.(3)为探究A基因在联会过程中对交换频率的影响,科研人员将黄色(Y)和绿色(C)荧光蛋白基因整合到突变型和野生型拟南芥的同一条染色体上,得到基因型为aaYyCc和AAYyCc的植株.观察并统计aaYyCc植株产生的不同荧光的花粉数量(假设最多只发生一次交换),与AAYyCc植株进行比较,得到下表所示结果.花粉数量无荧光黄色和绿色荧光黄色荧光绿色荧光AAYyCc植株(对照组)2631 2631 731 731aaYyCc植株(实验组)991 991 168 168据表分析,荧光的花粉是通过交叉互换产生的,对照组未发生交叉互换的花粉母细胞的数量是.对照组植株和实验组植株的重组配子所占的比例分别为,由此说明A基因功能丧失导致交换频率.8.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元素,长期碘缺乏往往引起甲状腺肿.科研人员将大鼠随机分为低碘组和正常碘组进行实验,探究补碘对治疗甲状腺肿的作用.(1)低碘组和正常碘组大鼠均应饲喂(填“低碘”或“正常碘”)饲料,低碘组饮用去离子水,正常碘组饮用,喂养三个月后低碘组大鼠形成明显的甲状腺肿.再将低碘组大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3组用不同浓度的KIO3进行补碘处理,另一组不进行补碘处理.三个月后测定各组大鼠甲状腺相对质量,得到下表所示结果.正常碘组低碘组补碘处理组(mg/mL KIO3)0.26 1.30 13.00甲状腺质量/体重(mg/100g)7.99 37.17 15.17 17.85 20.26(2)低碘组大鼠由于不能合成足够的甲状腺激素,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机制引起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量,促甲状腺激素通过运输作用于甲状腺,引起甲状腺增生、肿大.促甲状腺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作用于甲状腺细胞后就被,以维持内环境中激素作用的稳态.(3)实验结果表明,补碘处理三个月后,大鼠的甲状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但均未.三组补碘处理组中,治疗效果最好的KIO3浓度是.xx年北京市海淀区高考生物查漏补缺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1.真核细胞中的物质合成及其场所对应不正确的是()A.tRNA的合成﹣细胞核B.抗体合成﹣核糖体C.磷脂的合成﹣溶酶体D.C3的合成﹣叶绿体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分析:阅读题干可知,该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细胞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对于不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梳理,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解答:解:A、tRNA时是由细胞核内发生的转录形成的,A正确;B、抗体是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B正确;C、磷脂在内质网合成,C错误;D、叶绿体基质中无碳化合物和二氧化碳合成三碳化合物,D正确.故选:C.点评:对于不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核的功能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需要考生注重平常的积累.2.下列生命活动中,不需要细胞间信号传递的是()A.洋葱表皮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发生失水B.被抗原激活的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C.垂体对性激素分泌的调控D.机体接受刺激后发生膝跳反射考点: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分析:细胞膜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细胞膜之间的信息传递包括三种方式:①信息分子通过体液运输到靶器官或靶细胞,与靶细胞的受体特异性结合,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如激素;②细胞膜上的信息分子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识别而进行信息传递,如精子与卵细胞的相互识别;③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是植物信息分子的通道.解答:解:A、洋葱表皮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发生失水是通过渗透作用完成的,不需要细胞间信号传递,A正确;B、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需要接受相应抗原的刺激,存在信息传递过程,B错误;C、垂体合成的促性激素,与性腺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进而对性激素分泌进行调控,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C错误;D、机体受刺激后发生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进行传递时是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该过程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功能,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细胞失水(吸水)的原理,体液免疫的过程,激素调节的过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并应用相关知识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3.硅藻生长过程需要硅酸盐.在相同条件下,星杆藻和针杆藻两种硅藻单独培养时的生长曲线和硅酸盐浓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单独培养时两种硅藻增长曲线均为S型B.两种硅藻种群的K值均受硅酸盐浓度影响C.两种硅藻种群密度通过定期取样调查获得D.星杆藻在两种硅藻混合培养时具有竞争优势考点:种间关系;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据图分析,单独培养时星杆藻、针杆藻的增长曲线均为S型,两种硅藻种群的K值均受硅酸盐浓度影响.解答:解:A、分析两图可知:单独培养时星杆藻、针杆藻的增长曲线均为S型,A正确;B、分析两图可知:硅酸盐浓度降低到一定数值后,两种藻类的数量均不再上升,故两种硅藻种群的K值均受硅酸盐浓度影响,B正确;C、检测藻类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定期取样调查的方法,C正确;D、实验并没有把两种藻类混养,故不能看出星杆藻在两种硅藻混合培养时具有竞争优势,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特点、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4.相思树巨大中空的尖刺,为蚂蚁提供筑巢场所,树身的蜜汁是蚂蚁的美食.共生蚂蚁保护相思树的叶片免受昆虫的侵袭,寄生蚂蚁虽然也受益于相思树的服务,但却没有任何回报.将有共生蚂蚁或寄生蚂蚁居住的相思树叶与蚂蚁已经远离的树叶进行比较,发现有寄生蚂蚁居住的相思树叶,比有共生蚂蚁居住的叶片,更易于被病原微生物损伤.据此能够推断出的是()A.两种蚂蚁与相思树之间均为共生关系B.共生蚂蚁增强了相思树的“免疫”能力C.寄生蚂蚁携带了更多的病原微生物D.共生蚂蚁抑制寄生蚂蚁的生长繁殖考点:种间关系.分析:据题意分析可知:共生蚂蚁与相思树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寄生蚂蚁和相思树只是寄生关系,据此答题.解答:解:A、共生蚂蚁与相思树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寄生蚂蚁和相思树只是寄生关系,A 错误;B、共生蚂蚁保护相思树的叶片免受昆虫的侵袭,增强了相思树的“免疫”能力,B正确;C、“有寄生蚂蚁居住的相思树叶,比有共生蚂蚁居住的叶片,更易于被病原微生物损伤”但是不能说明寄生蚂蚁携带了病原微生物,C错误;D、题干只是显示出两种蚂蚁和相思树的关系,两种蚂蚁之间应该是竞争关系,但是不能说明共生蚂蚁抑制寄生蚂蚁的生长繁殖,D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生物中间关系的类型,然后根据具体的情景,具体分析.5.下列生物学实验操作,不合理的是()A.试管中加入层析液,使液面高度低于滤液细线B.解离的洋葱根尖先用龙胆紫染色,然后进行漂洗C.进行酵母菌计数前,先将浓度较大的培养液稀释D.划线接种之前,接种环灼烧灭菌并冷却后使用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考查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知识,先阅读题干找出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最后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解答:解:A、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不能没入层析液,A 正确;B、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应先在清水中漂洗,然后染色,B错误;C、由于培养液中菌体数量多,不易计数,因而为了便于计数先要进行稀释再计数,C正确;D、接种环、接种针等金属用具利用灼烧灭菌,并在冷却后,进行划线操作,以防止高温伤害接种的微生物,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0分)6.肺癌骨转移是指肺部的癌细胞经血液转移到骨中.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1)由于癌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使癌细胞能够分散转移至骨组织.癌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蛋白P,与破骨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激活破骨细胞,破坏骨组织.(2)科研人员分别培养发生骨转移的癌细胞株S﹣5和不发生转移的癌细胞株S﹣3,提取这两种细胞的总RNA,经逆转录得到这两株细胞的cDNA,根据膜蛋白A1基因的已知序列设计引物进行定量PCR,结果如图1所示.据此判断膜蛋白A1的表达量与癌细胞的骨转移能力密切相关.(3)研究表明,破骨细胞释放生长因子TGF﹣β,为进一步探明膜蛋白A1和TGF﹣β在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者进行了图2所示实验:①实验中的自变量包括细胞株类型、TGF﹣β、膜蛋白A1的表达情况.②比较S﹣5和S﹣3细胞,说明发生转移的细胞中蛋白P的表达量提高.③具图2分析,膜蛋白A1能够提高S﹣5和S﹣3细胞蛋白P的表达量.(4)一种探究膜蛋白A1是否促进破骨细胞释放TGF﹣β的方法是:培养S﹣3和A1过表达的S﹣3细胞,并分别将它们与破骨细胞混合培养,测定培养液中TGF﹣β的量,若A1过表达组的测定值较高,则说明A1能够促进破骨细胞释放TGF﹣β.考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分析:分析图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发生骨转移的癌细胞株S﹣5和不发生转移的癌细胞株S﹣3,因变量是膜蛋白A1的mRNA的表达量,即膜蛋白A1的表达量,由结果来看膜蛋白A1的表达量与癌细胞的骨转移能力密切相关.分析图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细胞株类型、TGF﹣β、膜蛋白A1的表达情况,因变量是蛋白P的表达量,由实验结果来看:膜蛋白A1能够提高S﹣5和S﹣3细胞蛋白P的表达量;添加TGF﹣β能够提高S﹣5和S﹣3细胞蛋白P的表达量.解答:解:(1)癌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使癌细胞能够分散转移至骨组织.癌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蛋白P,需和破骨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2)分别培养发生骨转移的癌细胞株S﹣5和不发生转移的癌细胞株S﹣3,提取这两种细胞的总RNA,经逆转录得到这两株细胞的cDNA,根据膜蛋白A1基因的已知序列设计引物进行定量PCR,结果如图1所示.发生骨转移的癌细胞株S﹣5中膜蛋白A1的表达量高,据此判断膜蛋白A1的表达量与癌细胞的骨转移能力密切相关.蛋白P的表达量,(3)①根据实验目的:进一步探明膜蛋白A1和TGF﹣β在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机制,并分析图2实验中的自变量包括细胞株类型、TGF﹣β、膜蛋白A1的表达情况.②比较S﹣5和S﹣3细胞,说明发生转移的细胞中蛋白P的表达量提高.③具图2分析,膜蛋白A1能够提高S﹣5和S﹣3细胞蛋白P的表达量.(4)探究膜蛋白A1是否促进破骨细胞释放TGF﹣β的一种方法:培养S﹣3和A1过表达的S﹣3细胞,并分别将它们与破骨细胞混合培养,测定培养液中TGF﹣β的量,若A1过表达组的测定值较高,则说明A1能够促进破骨细胞释放TGF﹣β.故答案为:(1)糖蛋白受体(2)cDNA 膜蛋白A1基因膜蛋白A1的表达量(3)①细胞株类型、TGF﹣β、膜蛋白A1的表达情况②蛋白P的表达量③提高S﹣5和S﹣3细胞蛋白P的表达量(4)破骨细胞A1能够促进破骨细胞释放TGF﹣β点评:本题为探究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柱形图,获取有效信息,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7.科研人员为了探究拟南芥A基因的功能,进行了如下研究.(1)科研人员将T﹣DNA中插入了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农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震荡培养,获得转化液.用稀释至适当浓度的转化液对野生型拟南芥进行转化,T﹣DNA插入导致A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得到突变型拟南芥.(2)科研人员用突变型拟南芥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亲本子代(卡那霉素抗性/卡那霉素敏感)突变型拟南芥自交2.93突变型♀×野生型♂ 1.03突变型♂×野生型♀ 0.47依据突变型拟南芥自交子代卡那霉素抗性:卡那霉素敏感=3:1,判断突变型拟南芥的基因型为Aa,依据突变型与野生型杂交的正反交结果不同,推测A基因丧失影响雄配子的产生.子代卡那霉素敏感型个体的基因型为AA.(3)为探究A基因在联会过程中对交换频率的影响,科研人员将黄色(Y)和绿色(C)荧光蛋白基因整合到突变型和野生型拟南芥的同一条染色体上,得到基因型为aaYyCc和AAYyCc的植株.观察并统计aaYyCc植株产生的不同荧光的花粉数量(假设最多只发生一次交换),与AAYyCc植株进行比较,得到下表所示结果.花粉数量无荧光黄色和绿色荧光黄色荧光绿色荧光AAYyCc植株(对照组)2631 2631 731 731aaYyCc植株(实验组)991 991 168 168据表分析,黄色、绿色荧光的花粉是通过交叉互换产生的,对照组未发生交叉互换的花粉母细胞的数量是950.对照组植株和实验组植株的重组配子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1.7%和14.5%,由此说明A基因功能丧失导致交换频率降低.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分析表格:突变型拟南芥自交后代卡那霉素抗性:卡那霉素敏感=3:1,说明突变型为杂合子Aa;突变型♀×野生型♂=1:1,突变型(Aa)♂×野生型♀=1:2,说明A基因丧失影响雄配子的产生,那霉素敏感型个体的基因型为AA.解答:解:(1)将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插入Ti质粒的T﹣DNA中,构建表达载体即重组质粒并导入农杆菌中.将获得的农杆菌接种在含四环素的固体平板上培养得到单菌落,再利用液体培养基震荡培养,可以得到用于转化的浸染液.再用稀释至适当浓度的转化液对野生型拟南芥进行转化,T﹣DNA插入导致A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得到突变型拟南芥.(2)突变型拟南芥自交后代卡那霉素抗性:卡那霉素敏感=3:1,说明突变型为杂合子Aa;突变型♀×野生型♂=1:1,突变型(Aa)♂×野生型♀=1:2,说明A基因丧失影响雄配子的产生,那霉素敏感型个体的基因型为AA.(3)据表分析,大多数花粉是黄色和绿色荧光、无荧光,而黄色、绿色荧光的花粉较少,是通过交叉互换产生的,对照组未发生交叉互换的花粉母细胞的数量是950.对照组植株和实验组植株的重组配子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31)÷(731+2631)=21.7%和(168)÷(168+991)=14.5%,由此说明A基因功能丧失导致交换频率降低.故答案为:(1)液体稀释基因突变(2)突变型拟南芥自交子代卡那霉素抗性:卡那霉素敏感=3:1 突变型与野生型杂交的正反交结果AA(3)黄色、绿色950 21.7%和14.5% 降低点评:本题以拟南芥基因A功能研究实验为背景,紧扣现代遗传学研究的典型思路和方法,考查学生遗传学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获取信息和分析能力.本题涉及T﹣DNA中插入抗性基因,通过抗性基因鉴定杂交结果的研究方法值得关注.8.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元素,长期碘缺乏往往引起甲状腺肿.科研人员将大鼠随机分为低碘组和正常碘组进行实验,探究补碘对治疗甲状腺肿的作用.(1)低碘组和正常碘组大鼠均应饲喂低碘(填“低碘”或“正常碘”)饲料,低碘组饮用去离子水,正常碘组饮用含碘(或“碘化钾”)的去离子水,喂养三个月后低碘组大鼠形成明显的甲状腺肿.再将低碘组大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3组用不同浓度的KIO3进行补碘处理,另一组不进行补碘处理.三个月后测定各组大鼠甲状腺相对质量,得到下表所示结果.正常碘组低碘组补碘处理组(mg/mL KIO3)0.26 1.30 13.00甲状腺质量/体重(mg/100g)7.99 37.17 15.17 17.85 20.26(2)低碘组大鼠由于不能合成足够的甲状腺激素,通过机体的反馈调节作用机制引起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引起甲状腺增生、肿大.促甲状腺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作用于甲状腺细胞后就被灭活,以维持内环境中激素作用的稳态.(3)实验结果表明,补碘处理三个月后,大鼠的甲状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缩小,但均未恢复至正常水平.三组补碘处理组中,治疗效果最好的KIO3浓度是0.26mg/mL.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分析题意和表格:本实验目的是:探究补碘对治疗甲状腺肿的作用,故首先要制备甲状腺肿的小鼠,然后在分为两组,补碘组和不补碘组,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治疗甲状腺肿效果最好的KIO3浓度是0.26 mg/mL.解答:解:(1)根据题意,低碘组饮用去离子水,那么该实验是在水中添加离子创造正常碘组的,故开始给的都是低碘饲料,低碘组饮用去离子水,正常碘组饮用含碘(或“碘化钾”)的去离子水,喂养三个月后低碘组大鼠形成明显的甲状腺肿.再将低碘组大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3组用不同浓度的KIO可编辑修改3进行补碘处理,另一组不进行补碘处理.(2)低碘组大鼠由于不能合成足够的甲状腺激素,通过机体的反馈调节作用机制引起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引起甲状腺增生、肿大.促甲状腺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作用于甲状腺细胞后就被灭活,以维持内环境中激素作用的稳态.(3)实验结果表明,补碘处理三个月后,大鼠的甲状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缩小,但与对照组相比均未恢复至正常水平,三组补碘处理组中,治疗效果最好的KIO3浓度是0.26 mg/mL.故答案为:(1)低碘含碘(或“碘化钾”)的去离子水(2)反馈增加(或“高于正常值”)体液(或“血液”)灭活(3)缩小恢复至正常水平0.26 mg/mL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性实验的设计,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实验目的,补充完善实验步骤的能力,分析表格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精选文档。

2020新课标高考生物二轮: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卷4

2020新课标高考生物二轮: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卷4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卷(四)(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9·潍坊市一模)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是多聚体,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多糖的差异与其单体的种类、排列顺序密切相关C.ATP能充当能量通货的原因是分子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D.核酸的分子结构中一定存在碱基对A[酶是氨基酸或核苷酸的多聚体,酶催化作用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项正确;多糖的单体都是葡萄糖,多糖的差异与其单体的种类无关,B 项错误;AT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C项错误;DNA分子和tRNA分子中含有碱基对,mRNA分子中没有碱基对,D项错误。

]2.(2019·成都七中检测)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蛋白质分子可不同程度地镶嵌在生物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中B.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不一定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C.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胰岛细胞比心肌细胞细胞膜成分的更新速度更快C[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A正确;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之一是:相邻两个细胞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由通道进入另一细胞从而实现信息交流,此方式没有细胞膜上的受体参与,B正确;卵细胞体积较大,不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C错误;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涉及来自高尔基体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因此胰岛细胞比心肌细胞细胞膜成分的更新速度更快,D正确。

] 3.(2019·衡水中学五调)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蓝藻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因此能吸收光能并释放氧气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主动运输C.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有利于吞噬细胞分解吞噬的病原体D.动物细胞分泌蛋白合成后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B[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2020届高考二轮生物查漏补缺必考题题型专练(一)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二轮生物查漏补缺必考题题型专练(一)Word版含答案

2020 届高考生物查漏补缺之必考题题型专练(一)1、图甲表示在最适温度下,H2O2 酶促反响速率受pH影响的曲线。

图乙表示在某一温度下pH=b 时,H 2O2 酶催化H2 O2 分解产生的O2 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图丙为几种酶的相对活力与pH关系的曲线。

请据图回答:(1) 能够选择“H2O2 和H2O2 酶”来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却不适合用来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其原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图甲中 c 点表示pH 过高,H2O2 酶失活,但在反响系统中加人双缩脲试剂,溶液仍呈紫色,原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 其余条件保持同样且适合,pH改变为 a 时,e 点__________________( 填“上移”“下移”或“不动”) ,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其余条件保持同样且适合,反响温度降低时, d 点可能_________________。

①不变②左移③右移(5) 嫩肉粉主要作用在于利用蛋白酶对肉中的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进行部分水解,使肉类制品口味达到嫩而不韧、味美鲜香的成效。

你以为丙图中最适合用来制作嫩肉粉的是____酶,原由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

(6) 菠萝含有菠萝蛋白酶,固然会被胃酸分解损坏,但仍是有部分人会在吃后15~60 分钟左右出现口腔溃疡、喉咙和胃部不适等症状。

试解说把切成片或块的菠萝放在盐水里浸泡一段时间后再食用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请剖析回答以下有关ATP 的问题:1.神经细胞中的ATP 主要来自__________( 填生理过程),其构造式简写是__________。

研究发现,正常成年人寂静状态下24 h 有40 kg ATP 发生转变,而细胞内ADP 、ATP 的浓度仅为2~10 mmol/L, 为知足能量需要,人体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门路是__________。

2020年高考生物模拟试题(四)含答案及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模拟试题(四)含答案及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模拟试题(四)满分90分。

考试时间40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贴好考号条形码或将考号对应数字涂黑。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答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清洁。

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答题卡和试卷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选择题(本卷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表面的糖类只能与蛋白质结合B.相邻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一定是通过细胞膜的接触来实现的C.在组成细胞膜的分子中只有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D.在没有内质网的细胞中,蛋白质分子仍可具备复杂的空间结构2.若要验证某种细菌或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A.向R型肺炎双球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菌的DNA,检测细菌的转化情况B.向大肠杆菌培养基中加入DNA合成抑制剂,检测大肠杆菌的菌落情况C.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检测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D.向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加入35S的无机盐,检测子代大肠杆菌DNA中的放射性3.在细胞呼吸过程中,若有CO2产生,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不一定发生有氧呼吸,但一定有水产生B.不一定发生无氧呼吸,但一定有能量释放C.不一定在生物膜上进行,但一定有酒精产生D.不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但一定有葡萄糖的消耗4.某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乙对某种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能证明激素类似物甲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B.激素类似物甲和乙是由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的微量高效的有机物C.在0-5μmolL-1浓度区间进行实验,可探究激素类似物乙是否能促进月季插条生根D.若探究10 umol L-1激素类似物甲和乙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应设计3组实验5.某植物的抗性(R)对敏感(r)为显性,如图表示甲、乙两个地区在T1和T2时间点,RR、Rr和rr的基因型频率。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测试及答案4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测试及答案4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测试及答案4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李白有诗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从细胞学的角度分析,在这个过程中不会出现的变化是A.细胞内水分减少B.细胞核体积缩小C.酶的活性降低D.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2.下列属于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的共同表现的是A.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B.新陈代谢速度减慢C.遗传物质改变D.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3.下列关于细胞有丝分裂的说法正确的是A.女性色盲患者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含有两个X b基因B.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分裂前期C.有丝分裂过程中,中期和后期的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二倍D.人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能形成赤道板和细胞板这两个结构4.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植物细胞,都能看到的结构是A.同源染色体、细胞壁、纺锤体B.染色体、赤道板、细胞膜C.细胞壁、细胞膜、核膜D.染色体、纺锤体、赤道板5.右图为某一生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下列对该图的描述合理的是A.该细胞分裂只能发生在囊胚中B.该细胞分裂只能发生在卵巢中C.该细胞分裂可能发生在精巢中D.该细胞分裂可能发生在胚囊中6.在蒸馏水中加入一定量的苯,培养洋葱根尖一段时间后,用光镜观察其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相关叙述合理的是A.实验目的可能是研究苯对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影响,但还需设计对照组B.换用高倍镜观察染色体时,调节光圈、反光镜就可使视野清晰C.预计根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都是4N,但形态都不同D.依据的原理之一是“致癌物质苯会使细胞发生基因突变”7.下表示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h)据表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①由于分裂间期所用时间较长,因此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多②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时间比例最小的是十二指肠细胞③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④不同种类细胞的分裂都是同步进行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8.花斑紫茉莉的后代中有绿色植株、白色植株、花斑植株之分;花斑植株上又有绿色枝条、白色枝条、花斑枝条之分,形成这两种情形的原因都是由细胞分裂时,细胞质不均等分配造成的。

2020届高考生物查漏补缺之必考题题型专练三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生物查漏补缺之必考题题型专练三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生物查漏补缺之必考题题型专练(三)1、高原鼠兔和鼢鼠为植食性穴居动物,如图是2011 2013年间青藏高原某地的高原鼠兔种 群数量变动曲线。

野外收集它们的天敌动物的粪便,运用显微分析可判断它们在天敌动物食物组成中所占比例,结果如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两种动物在天敌动物食物组成中所占的比例(%)天敌高原鼠兔 高原鼢鼠 赤狐40 30 艾虎60 40 香鼬 100 0⑴2012年春夏季节高原鼠兔的种群数量呈 _____________________ 型增长;从种群的数 量特征来看,高原鼠兔种群的数量在冬季明显下降的直接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2)高原鼠兔感受到赤狐粪、尿的气味,会有躲到洞穴中的行为,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具L 作用。

高原鼠兔和鼢鼠挖洞穴居,能够增加本地原生植物产量,改善土壤条件,这体现了生 物多样性的 价值。

⑶表中艾虎粪便中的能量属于 同化量中的一部分。

若赤狐体重增加10 kg ,至少需要消耗 kg 植物(赤狐以植食性动物为食)。

据表推测,三种天敌动物中 的种群数量最容易发生剧烈波动。

2、如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 、B 、C 、D 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乙为其中部分营养结构。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种群密度甘>公顷)1 .图甲中过程①表示 _______ 。

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成分 ________ (用字母表示)。

图甲②过程中碳是以 形式传递的。

2 .图乙中的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属于 调节,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3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诗反映草原被野火燃烧后能恢复原样,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 有。

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此信息属于生态系统 中的(填“物理信息”“化学信息”或“行为信息》4 .图乙中蛇和猫头鹰的种间关系是;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 6.8x109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 能量是1.3x1是kJ,则人最多能获得能量 kJ;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从 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1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 ________ kg (能量传递效 率按20%计算)。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查漏补缺 理科综合(生物、化学、物理)试题 附化学物理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查漏补缺 理科综合(生物、化学、物理)试题 附化学物理答案

10.图 10 为人体生长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细胞 a 分泌的激素对生长激素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而细 胞 b 分泌的激素对生长激素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下丘脑通过血液联系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
B.细胞 a 与细胞 b 分泌的激素有拮抗作用
C.生长激素可与多种靶细胞结合发挥作用
A.筛选 1 需要用氨苄青霉素培养基筛选出成功导入表达载体的农杆菌 B.筛选 2 需要用无色物质 K 处理愈伤组织并筛选出呈现蓝色的组织 C.报告基因在玉米的愈伤组织和农杆菌细胞中均能正确表达 D.诱导幼胚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培养基需添加植物激素
第3页共8页
本部分共 6 小题,共 70 分
B.若植物缺 Mg,b 点左移
C.若 CO2 升高,c 点右移
D.若水分不足,c 点左移
4.下图为某哺乳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染色体及其上基因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①形成③的过程中发生等位基因分离
B.细胞②中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四个染色体组
C.细胞④不是③的子细胞,仅有一个染色体组
D.细胞④为次级精母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查漏补缺题

物 2020.6.15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 30 分)
本部分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物质运输途径在人体造血干细胞中可能存在的是
A.吸收的葡萄糖:细胞膜→细胞溶胶(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B.合成的细胞膜蛋白:高尔基体→核糖体→细胞膜 C.转录的 mRNA:细胞核→细胞溶胶(细胞质基质)→高尔基体 D.合成的 DNA 聚合酶:核糖体→细胞溶胶(细胞质基质)→细胞核 2.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2020届高考高三生物第二次模拟考试(四)(附答案)

2020届高考高三生物第二次模拟考试(四)(附答案)

2020届高考高三生物第二次模拟考试(四)(附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膜上常附着某物质或结构以适应其功能。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内质网和核膜的外膜上附着核糖体,有利于对多肽链的加工B.颤藻类囊体薄膜上附着光合色素,有利于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C.叶绿体基粒上含少量DNA,有利于携带遗传信息D.蛙的成熟红细胞的线粒体内膜上附着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有利于[H]的氧化2.Na+—K+泵是普遍存在于动物细胞表面的一种载体蛋白,如下图所示,它具有ATP酶活性,能将Na+排出细胞外,同时将K+运进细胞内,维持细胞内外Na+和K+的浓度差。

载体蛋白1和载体蛋白2依赖于细胞膜两侧的Na+浓度差完成相应物质的运输。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所示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图中细胞对C6H12O6和K+的吸收方式属于主动运输C.载体蛋白2可能与细胞内pH的调节有关D.图中各种载体蛋白只具有运输功能能3.科学家把等量的小白鼠败血症病毒(一种RNA病毒)颗粒加入到甲、乙两支试管中,其中甲试管中含有带放射性标记的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缓冲溶液,乙试管中含有带放射性标记的核糖核苷三磷酸缓冲溶液。

一段时间后,甲试管中能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核酸,乙试管中不能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核酸。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试管中不能检测到子代病毒B.乙试管中无放射性核酸的合成是因为缺少能量C.该病毒颗粒中含有与DNA合成有关的酶D.加入RNA酶,甲试管中放射性核酸会明显减少4.当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人体免疫系统就升高体温(发烧)来对付。

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发烧会导致人体菌群失调、产生耐药性、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等副作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维持体温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B.人体内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能刺激某些细胞增殖与分化C.寄生在细胞中的病原微生物,需要由抗体进入细胞进行消灭D.“发烧”后常用含抗生素的药物治疗,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5.一个生态养殖大棚里,一半沙土一半水域,水底养着虾蟹,水面漂浮着无土栽培的蔬菜,漂浮蔬菜和黄瓜生长所需的肥料来自虾蟹的排泄、排遗物,沙土中种了一种特殊辣椒起驱虫作用。

2020届高考二轮生物查漏补缺选考题题型专练(一)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二轮生物查漏补缺选考题题型专练(一)Word版含答案

2020 届高考生物查漏补缺之选考题题型专练(一)1、 a 苯酚及其衍生物宽泛存在于工业废水中,对环境有严重危害。

小明同学准备依照以下图操作步骤 ,从办理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别挑选酚降解高效菌株。

请回答以下问题:(1)酚降解菌富集培育基含有蛋白胨、K 2HP04、 MgSO 4、苯酚和水 ,此中可作为碳源的有___________。

(2)将收集到的样品接种培育 ,苯酚用量应随转接次数增添而渐渐___________,以达到富集酚降解菌的目的。

若上图平板中菌落过于密集,应进一步___________,以便于菌落计数与分别。

制备平板培育基时除了需要水、营养物质外,还一定增添__________。

(3)以下图为连续划线法表示图 ,在图中 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 )地区更易获取单菌落(4)采纳比色测定法 (使用苯酚显色剂 )检测降解后的废水中苯酚残留量。

先制作系列浓度梯度并进行显色反响 ,下表中 1 ~5 号比色管的苯酚浓度应分别为____________管号 1 2 3 4 5 6苯酚浓度 1/(mg?L -1)假如废水为50 mg?L -1 , 21% ,苯酚溶液降解后约有的苯酚残留则需将残留液稀释____________( 填序号 :① 5②10③ 20)倍后 ,再进行比色。

2、下边是挑选抗链霉素大肠杆菌的实验步骤及有关图解。

实验步骤 :①把大批对链霉素敏感的大肠杆菌接种在不含链霉素的培育基 1 的表面 ,进行培育。

②待其长出密集的小菌落伍,用影印法接种到不含链霉素的培育基 2 上 ,随即再影印到含有链霉素的培育基 3 上 ,进行培育。

③在培育基 3 上出现了个别抗链霉素的菌落,将其精选出。

请回答 :1.配制培育基时除了知足基本的营养条件外,还需知足微生物生长对特别营养物质、__________、 __________ 的要求。

2.从功能上看 ,含有链霉素的培育基属于__________培育基。

高考二轮生物查漏补缺必考题题型专练(二) Word版含答案

高考二轮生物查漏补缺必考题题型专练(二) 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生物查漏补缺之必考题题型专练(二)1、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

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先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于不同时间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

(2)静息电位水平是影响细胞兴奋性水平的因素之一,图中静息电位是以细胞膜的__________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水平定义0mV。

据图分析,当静息电位由-60mV变为-65mV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__________。

(3)在缺氧处理20min时,给予细胞25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__________(能/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

(4)在含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主要在__________合成。

在无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含量逐渐减少,对细胞通过__________方式跨膜转运离子产生影响,这是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变的可能机制之一。

2、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

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请剧图回答。

1.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为__________,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的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

2.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

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__________会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入胞内并与__________共同作用,使C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C酶被__________。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选择题:高频考向练4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选择题:高频考向练4

高频考向练4 生物与环境(简称黄花)原产北美,现为华东沿海地区危害最为严重的入侵植物之一。

有人调查了当地轻度入侵区不同优势种的植物群落中黄花密度和黄花株高情况,并与重度入侵区植物群落做对比,结果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黄花与当地植物构成关系。

在重度入侵区,黄花初期的种群数量变化呈曲线,将可能造成当地锐减。

(2)调查黄花种群密度的方法称为法。

上述结果显示,在当地轻度入侵区不同优势种的植物群落中,黄花密度越高,黄花株高越,优势种为的植物群落的黄花密度最小。

(3)黄花根部分泌的一种物质可抑制多种草本植物发芽。

这属于生态系统中信〚导学号93420252〛竞争“J”型生物多样性低荻黄花与当地植物竞争营养、阳光、水分等,属于竞争关系;据图看出黄花与当地物种竞争,入侵“初期”,没有资源空间的限制,没有天敌,相当于理想条件,种群增长为“J”型曲线;当地物种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生物多样性锐减。

(2)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一般是样方法;据图可知,在优势种为白茅、芦苇、荻的群落中,黄花种群密度越高,株高就越低;优势种为荻的群落中种群密度最低。

(3)黄花根部分泌的可抑制多种草本植物发芽的物质,属于化学信息。

2.(2016山东潍坊一模,27)小型动物线虫普遍存在于各类土壤中,其类群和数量极丰富,被看作生态系统变化的敏感性指示生物之一。

我省沿海某湿地的三个群落中土壤线虫调查结果如右上表所示:湿地类型线虫属丰富度土层深度/cm100 g干土中植物寄100 g干土中腐食线虫/条100 g干土中食细菌线虫/条请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1)科研人员调查土壤中的线虫时,常采用 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首先在三个群落内各选取5个采集点,每个土样分0~10 cm 、10~20 cm 两层,在设置采集点时应做到 选择地点。

(2)腐食线虫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 成分,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使此类线虫和表中 线虫的数量明显增多。

(3)表中三个群落的 线虫均为绝对优势类群,且各营养类型的线虫都“表层聚集”分布。

2020届高考二轮生物查漏补缺选考题题型专练(二)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二轮生物查漏补缺选考题题型专练(二)Word版含答案

2020 届高考生物查漏补缺之选考题题型专练(二)1、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是常用的食品增添剂, 不可以被人体消化汲取, 所以往常被以为是安全的食品增添剂。

研究者用含 1.0%CMC-Na无菌水作为饮用水, 连续饲喂实验小鼠12 周, 测定小鼠体重 , 结果如图 :1.图 1 所示实验中的比较办理是 __________ 。

图 1 结果显示 , 食用 CMC-Na能够 __________。

2.有人提出 : 小鼠摄取的 CMC-Na改变了其肠道内各样微生物的比率。

为查验上述推断 , 研究者设计了以下实验 :①采集 A、B小鼠粪便制成悬浮液涂布于__________( 填“全营养”或“以CMC-Na为碳源”)的固体培育基上。

②接种后置于 __________( 填“无氧”或“有氧” ) 条件下培育, 经过察看 __________, 以初步判定小鼠消化道中的微生物类群。

③统计比较 __________, 以确立推断能否建立。

3.CMC-Na也可被用作分别纤维素分解菌 , 在含 CMC-Na的培育基中加入刚果红 (CR) 时 ,CR可与CMC-Na形成 __________ 色复合物。

用含有 CR的该种培育基培育纤维素分解菌时 , 培育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__________。

2、小麦的穗抽芽影响其产量和质量。

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抽芽率显然低于当地白粒小麦。

为研究淀粉酶活性与穗抽芽率的关系,进行了以下实验。

(1) 取穗抽芽时间同样、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 并在适合条件下进行实验。

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以下:红粒管白粒管比较管①加样0.5 mL 提取液0.5 mL 提取液 C②加缓冲液 (mL) 1 1 1③加淀粉溶液 (mL) 1 1 1④37 ℃保温合合时间 ,停止酶促反响 ,冷却至常温 ,加适当碘液显色显色结果+++++++++注: “+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考生物查漏补缺之必考题题型专练(四)1、香豌豆的紫花对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其显性基因决定花色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1)从图可见,紫花植株必须同时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基因,方可产生紫色物质。

基因型aaBb的植株开花的颜色为__________色,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

(2)基因型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应该是__________,其中白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__。

AaBb的个体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应该是__________。

(3)本图解说明,基因与其控制的性状之间的数量对应关系是__________。

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此外基因还可以通过控制__________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2、人类的囊性纤维病为单基因遗传病,大多数的患者是由于CFTR基因缺陷引起的,其病因图解如图甲,遗传病调查获得的系谱图如图乙,请据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基因是指_____,基因中的_____代表遗传信息。

(2)图甲中①是指_____(填"增添""缺失"或"替换")。

从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上看,CFTR 基因是通过_____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除此之外,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另一种方式是基因通过控制______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3)图乙是囊性纤维病(等位基因A、a控制)和红绿色盲(等位基因B、b控制)的家系图,据图判断囊性纤维病为位于_____染色体上_____(填"显性"或"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Ⅱ2与Ⅱ3结婚,生育一个男孩两病兼患的比例为_____。

(4)Ⅰ3的基因型是_____,Ⅱ1的致病基因来自_____。

3、子叶黄色(Y,野生型)和绿色(y,突变型)是孟德尔研究的豌豆相对性状之一。

野生型豌豆成熟后,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

1.在黑暗条件下,野生型和突变型豌豆的叶片总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见图1,其中,反映突变型豌豆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_。

2.Y基因和y基因的翻译产物分别是SGR Y蛋白和SGR y蛋白,其部分氨基酸序列见图2,据图2推测,Y基因突变为y基因的原因是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____和________。

进一步研究发现,SGR Y蛋白和SGR y蛋白都能进入叶绿体。

可推测,位点__________的突变导致了该蛋白的功能异常,从而使该蛋白调控叶绿素降解的能力减弱,最终使突变型豌豆子叶和叶片维持“常绿”。

3.水稻Y基因发生突变,还出现了类似的“常绿”突变植株y2,其叶片衰老后仍为绿色。

为验证水稻基因Y的功能,设计了以下实验,请完善。

(一)培育转基因植株:Ⅰ.植株甲:用含有空载体的农杆菌感染___________的细胞,培育并获得纯合植株。

Ⅱ.植株乙:______________,培育并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纯合植株。

(二)预测转基因植株的表现型:植株甲:____________维持“常绿”;植株乙:___________维持“常绿”。

(填“能”或“不能”)(三)推测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某种农作物(2n=42)的育种过程中,有时会发现单体植株(2n-1)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现有一种单体植株就比正常植株缺少一条6号染色体,称为6号单体植株.(1)从可以遗传的变异来源分析,6号单体植株的变异类型为___________,该植株的形成是因为亲代中的一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未分离。

(2)科研人员利用6 号单体植株进行正反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6号单体♀在减数分裂时,形成的n-1型配子(多于、等于、少于)n型配子,这是因为6号染色体往往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无法而丢失。

(3)现有该作物的两个品种,甲品种抗病但其他性状较差(抗病基因R 位于6 号染色体上),乙品种不抗病但其他性状优良,为获得抗病且其他性状优良的品种,理想的育种方案是:以乙品种6号单体植株为_______(父本、母本)与甲品种杂交,在其后代中选出单体,再连续多代与亲本中的杂交,每次均选择的单体植株,最后使该单体_______(填“杂交”或“自交”或“测交”),在后代中即可挑选出RR 型且其他性状优良的新品种。

5、为获得玉米多倍体植株,采用以下技术路线。

据图回答:(1)可用__________对图中发芽的种子进行处理。

(2)筛选鉴定多倍体时,剪去幼苗根尖固定后,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__________区的细胞。

若装片中的细胞均多层重叠,原因是__________。

统计细胞周期各时期的细胞数和细胞染色体数。

下表分别为幼苗I中的甲株和幼苗II中的乙株的统计结果。

幼苗计数项目细胞周期前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甲株细胞数x1x2x3x4x5细胞染色体数/ / y /乙株细胞染色体数/ / 2y 4y /可以利用表中数值__________和__________,比较甲株细胞周期中的间期与分裂期的时间长短。

(3)依表结果,绘出形成乙株的过程中,诱导处理使染色体数加倍的细胞周期及下一个细胞周期的染色体数变化曲线。

6、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问题:随着生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对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发展机制的理论探索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

如图是科学家利用果蝇所做的进化实验,两组实验仅喂养食物不同,其他环境条件一致。

1.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属于两个__________。

2.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之后,甲箱果绳体色变浅,乙箱果蝇体色变深。

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以此推断,甲、乙两果蝇品系之间的差异可能体现的是__________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

3.经过八代或更长的时间后,两箱中的果蝇体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用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解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两箱分养造成__________,当两箱中的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__________不同,导致__________变化,形成两个群体体色的差异。

4.下表是甲、乙两箱中果蝇部分等位基因[A-a、T(T1、T2)-t、E-e]的显性基因频率统计数据:甲箱乙箱世代果蝇数 A T1E果蝇数 A T2 E第一代20 100% 0 64% 20 100% 0 65%第四代350 89% 15% 64.8% 285 97% 8% 65.5%第七代500 67% 52% 65.2% 420 96% 66% 65.8%第十代560 61% 89% 65% 430 95% 93% 65%甲、乙两箱果绳的基因库较大的是__________频率基本稳定的基因是__________,第十代时,甲箱中果蝇的该等位基因杂合体出现的频率是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1)A; B; 白; 4;(2)紫花︰白花=9︰7; 3/7; 紫花︰白花=1︰3(3)一个性状可以由多对基因控制; 代谢过程; 蛋白质的结构解析:(1)据图分析,紫色物质的产生需要酶A和酶B,分别由基因A和基因B控制,即必须同时具有A与B基因才会产生紫色物质。

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花的颜色为白色,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 种,即AABB、AABb、AaBB、AaBb。

(2)AaBb自交的子代中,A_B_ 表现为紫色(占9 份),aaB_表现为白色(占3 份),A_bb表现为白色(占3 份),aabb表现为白色(占1 份),所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中紫花植株︰白花植株=9︰7,其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aabb=1︰2︰1︰2︰1,能稳定遗传的是纯合子,占所有白花植株的3/7。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进行测交,即AaBb×aabb,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紫花(AaBb)︰白花(aaBb、Aabb、aabb)=1︰3。

(3)图中紫色性状需要同时具有A、B 基因,说明基因与其控制的性状之间的数量对应关系是一对性状可能受到2对或多对基因控制。

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此外基因还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2答案及解析:答案:(1)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碱基对排列顺序/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2)缺失;控制蛋白质的结构;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3)常;隐性;1/24(4)aaX B X b;Ⅰ1和Ⅰ2解析:(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中碱基对(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2)囊性纤维病是由于CFTR基因中缺失3 个碱基对使CFTR蛋白质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

CFTR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此外,基因还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3)I1和Ⅰ2不患囊性纤维病,Ⅱ1为患囊性纤维病女性患者,说明囊性纤维病为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II2的基因型为1/3AAX B Y、2/3AaX B Y,Ⅱ3的基因型为1/2AaX B X B、1/2AaX B X b。

由2/3Aa×Aa,推知二者婚配生下男孩患囊性纤维病的概率为2/3×1/4=1/6,又X B Y×1/2X B X b,则男孩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2×1/2=1/4,两病兼患的概率为1/4×1/6即1/24。

(4)Ⅱ4为红绿色盲患者,说明I3为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其基因型为aaX B X b,Ⅱ1的囊性纤维病致病基因来自父本和母本,即来自I1和I2。

3答案及解析:答案:1.A2.替换;增加;③3.突变植株y2;用含Y基因的农杆菌感染纯合突变植株;能;不能;Y基因能使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解析:1.根据题干所给信息“野生型豌豆成熟后,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可推测出野生型豌豆成熟后,子叶发育成的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降低。

分析图1:在1~12天,A和B的叶绿素含量都逐渐下降,B从第6天开始总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因此B代表野生型豌豆,则A代表突变型豌豆。

2.根据图2可以看出,突变型的SGR y蛋白和野生型的SGR Y有3处变异:①处氨基酸由T变成S;②处氨基酸由N变成K,可以确定是基因中相应的碱基发生了替换;③处多了两个氨基酸,可以确定是发生了碱基的增添。

SGR Y蛋白的第12和第38个氨基酸所在区域的功能是引导该蛋白进入叶绿体,根据题意,SGR y和SGR Y都能进入叶绿体,说明①2处的变异没有改变其功能;所以突变型的SGR y蛋白功能的改变是由③处变异引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