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表
§1.2 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是投入产出表。
在任何一个层次上、为了任何一个目的应用投入产出分析,首先的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编制投入产出表。
一、投入产出表的原理以表1-2-1所示的假想的某年某国封闭经济的4部门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为例,介绍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原理。
该表将国民经济系统分为4个部门,并且假定不存在进出口。
⒈行与列的含义表中每个部门所对应的每一行表示“产出”,即该部门产品(或者劳务)的分配与使用。
有多少作为中间使用?被哪些部门使用?有多少作为最终使用?其中作为用于消费和用于投资的高为多少?例如第一行表示部门1的总产出为1600亿元;其中659亿元作为中间使用,被部门1自己使用96亿元,被部门2使用224亿元,被部门3使用179亿元,被部门4使用160亿元;941亿元作为最终使用,894亿元用于消费,47亿元用于资本形成。
表中每个部门所对应的每一列表示“投入”,即该部门生产(或者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要素的数量。
有多少属于中间投入?分别由哪些部门提供?有多少属于最初投入?其中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各为多少?例如第一列表示部门1的总投入为1600亿元;其中480亿元属于中间投入,由部门1自己提供96亿元,部门2提供16亿元,部门3提供320亿元,部门4提供48亿元;1120亿元属于最初投入,劳动投入为952亿元,资本投入为168亿元。
⒉各个象限的含义如果按照双线将表划分为四部分,每一部分称为象限。
左上为第一象限,反映部门之间的相互关联,是投入产出表最重要的一部分。
右上为第二象限,是第一象限在水平方向的延伸,反映每个部门产品(或者劳务)用于最终使用的情况。
左下为第三象限,是第一象限在垂直方向的延伸,反映每个部门所“消耗”的最初投入的情况。
右下为第四象限,主要反映转移支付,在编制投入产出表时,一般不收集这部分数据。
⒊ 几个平衡关系将表1-2-1中的数字用符号表示,并将部门数量扩充到n ,见表1-2-2。
oecd投入产出表中文对照
oecd投入产出表中文对照(最新版)目录1.OECD 投入产出表简介2.OECD 投入产出表的作用3.OECD 投入产出表中的中文对照4.OECD 投入产出表的应用案例5.总结正文一、OECD 投入产出表简介OECD 投入产出表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编制的一部全面反映各国产业之间相互依赖关系的数据表。
该表以投入产出分析为基础,详细记录了各个国家和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数量、价值以及产业间的相互作用。
二、OECD 投入产出表的作用1.帮助政府和企业了解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趋势,为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依据。
2.有助于分析各产业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为企业的生产和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3.为研究国民经济运行、预测经济发展趋势提供数据支持。
4.有助于分析国际贸易格局和全球价值链。
三、OECD 投入产出表中的中文对照在 OECD 投入产出表中,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数据,因此需要进行中文对照,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数据。
中文对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分类:将 OECD 投入产出表中的产业分类按照我国的产业分类体系进行对应,便于对照分析。
2.产业代码:为便于数据查找和整理,对 OECD 投入产出表中的产业代码进行中文注释。
3.数据单位:将 OECD 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单位进行统一,如将美元转换为人民币等。
四、OECD 投入产出表的应用案例以我国为例,通过分析 OECD 投入产出表数据,可以发现我国制造业对全球产业链的依赖程度、我国与各国之间的贸易结构以及我国产业升级的方向等信息。
这些信息有助于政府和企业制定相关政策和战略。
五、总结OECD 投入产出表是反映各国产业之间相互依赖关系的重要数据来源,其中文对照工作为更好地应用这些数据提供了便利。
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计算方法
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计算方法以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计算方法为标题投入产出表是一种经济分析工具,用于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体系中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而直接消耗系数矩阵是投入产出表中的一部分,用于计算不同产业之间的投入和产出关系。
本文将介绍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的计算方法。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表是一个矩阵,它记录了一个经济体系中不同产业之间的投入和产出关系。
其中,行表示产出部门,列表示投入部门。
表格中的每个元素表示单位产出的投入量。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是基于统计数据和经济调查所得到的。
在投入产出表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直接消耗系数矩阵表示单位产出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投入量。
它是由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计算得到的。
计算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的方法如下:我们需要获取投入产出表的数据。
通常,投入产出表的数据是由国家统计机构提供的。
这些数据包括不同产业的产出量和投入量。
然后,我们将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转化为矩阵形式。
投入产出表的行和列分别表示产出部门和投入部门,矩阵中的元素表示单位产出的投入量。
接下来,我们需要对矩阵进行一些预处理。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每个产业的总产出量。
这可以通过将每行的元素相加得到。
然后,我们需要计算每个产业的总投入量。
这可以通过将每列的元素相加得到。
在进行下一步计算之前,我们需要对矩阵进行一些调整。
我们需要将每个元素除以该产业的总产出量,以得到单位产出的投入量。
我们可以得到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的元素表示单位产出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投入量。
它可以用来分析一个经济体系中不同产业之间的关系,例如衡量一个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程度,或者计算一个产业的综合乘数。
总结起来,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的计算方法包括获取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将数据转化为矩阵形式,对矩阵进行预处理,以及计算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可以用来分析一个经济体系中不同产业之间的投入和产出关系,为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及中国投入产出表ppt课件
一、中国式投入产出表的基本表式
中国1997年投入产出表(按当年生产者价格计算)
中间使用
最终使用
产出
物质生产部门(共101个部门)
非物质街道部门 (共23个部门)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投入
(共5个部门) (共85个部门)
(共34个部门)
物质生
中 产部门
间
(101个 部门)
投
入 非物质生
产部门 (23个部
表的左下角称为第Ⅲ象限,其宾栏项目与第Ⅰ象限宾 栏项目相同,其主栏项目有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 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等。固定资产折旧单 独作为一行列出,根据需要可归并到第Ⅰ象限或第 Ⅲ象限。第Ⅲ象限如果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则反映 各部门增加值的构成。
• 表的右下角称为第Ⅳ象限。从理论上讲该象限是反 映最终产品的再分配的情况,实际上再分配是很复 杂的经济问题。因此,目前该象限的应用还在研究 之中。
表的右上角称为第Ⅱ象限,其主栏项目与第Ⅰ象限 主栏项目相同,其宾栏项目有最终消费、资本形成、 进出口等。在实际编表时上述这些项目还可以细分。 该象限反映不参加本期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使用情况;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五)确定部门规模的一般原则
既要坚持纯部门划分的规定,又不要使部门划分过细。
在全面衡量需要与可能后确定一个适度的规模。 所谓“需要”,是指编制投入产出表的目的:如果用于
投入产出表基础知识
产出表采用的产品部门分类,真正实现了按货物或服务的属性归类,因而产品部门是产品的
其元素bij=(i,j=1,2,,,n)称为列昂惕夫逆系数,它表明第
使用时,对第i产品部门的完全需要量。
4.分配系数
分配系数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的货物和服务(包括进口)在各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
之间的分配使用比例。用公式表示为:
X
hij=—
X;M;
(i=1,2,,,n;j=1,2,,,n,n+1, , ,n+q)
——居民消费支出: 指常住住户在一定时期内对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 它 除了常住住户直接以货币形式购买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外,还包括以其他方式获得的货物
和服务的消费支出: 单位以实物报酬及实物转移的形式提供给劳动者的货物和服务; 住户生 产并由本住户消费了的货物和服务, 其中的服务仅指住户的自有住房服务; 金融机构提供的 金融媒介服务; 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服务。 居民消费支出划分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和城镇居 民消费支出。
(2)中间使用 :指常住单位在本期生产活动中消耗和使用的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的 价值,其中包括国内生产和国外进口的各类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3)最终使用 :指已退出或暂时退出本期生产活动而为最终需求所提供的货物和服务。 根据使用性质分为三部分:
1最终消费支出: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 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 它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 费支出。最终消费支出分为居民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
中国投入产出表部门分类解释
中国投入产出表部门分类解释
中国的投入产出表是一种经济统计工具,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各个经济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依赖关系。
该表根据部门间的原材料和产品流动以及资金流动,揭示了不同部门之间的投入和产出关系。
中国的投入产出表根据不同的经济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将部门分成了三大类:初级产业、制造业
和服务业。
1. 初级产业部门:包括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采矿业等,这些部门主要从自然资源中提取原材料,并对其进行初步加工。
初级产业部门在经济中的作用是提供原材料和食物,同时也提供了就业机会。
2. 制造业部门:包括工业制造业和建筑业。
工业制造业是将原材料和半成品转化为最终产品的过程,主要包括汽车制造、电子制造、纺织业等。
建筑业则是指建筑和建筑服务行业,包括房屋建筑、土木工程等。
制造业部门在经济中扮演着转化和加工原材料的角色,同时也是创造就业和增加经济价值的重要部门。
3. 服务业部门:包括零售业、批发业、餐饮业、金融业、信息和通信业等。
服务业是指通过提供各种服务来满足人们需求的行业。
在中国的现代经济中,服务业部门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并为其他部门提供了各种支持和服务。
通过对这三个部门的投入产出关系的分析,可以揭示出各个部门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程度,为政府和决策者提供了制定经济政策和推动经济平衡发展的重要参考。
投入产出表与模型投入产出分析知识介绍
数据来源
数据主要来源于统计调查、财务报告、行业协会等渠道。
数据质量审核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质量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处理和分析
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的筛选、整理、计算等。
编制结果展示
表格形式展示
将编制结果以表格形式展示,包 括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表、 完全消耗系数表、最终使用表和 初次投入表等。
收集各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数据,编制直接消耗系数表,反映各部门 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消耗关系。
编制完全消耗系数表
根据直接消耗系数表,推算出完全消耗系数表,反映各部门之间的间 接消耗关系。
编制最终使用表和初次投入表
根据完全消耗系数表,编制最终使用表和初次投入表,反映最终使用 和初次投入情况。
数据收集与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帮 助政府和企业制定更加合理和有效的经济政策。
决策支持
投入产出表与模型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全面的经济分析 和预测,帮助决策者做出更加明智和前瞻性的决策。
THANKS
感谢观看
智能化
借助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投入产出表 与模型将实现智能化分析,自动识别数据规 律和趋势,为决策提供更精准的依据。
跨行业与跨区域的应用
跨行业
随着产业融合和跨界合作的发展,投入产出表与模型将应用于更多行业,帮助不同行业 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
跨区域
随着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投入产出表与模型将应用于更广泛的区域,促进地区 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
通过投入产出模型分析,可以预测经 济发展趋势,为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提 供支持。
环境影响评价
通过投入产出模型分析,可以评估经 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为环境保护提 供依据。
03
oecd投入产出表中文对照
oecd投入产出表中文对照摘要:一、OECD 投入产出表简介1.OECD 的背景介绍2.投入产出表的概念和作用二、OECD 投入产出表中文对照1.表格的列名及含义2.行名及含义3.数据的具体解读三、OECD 投入产出表的应用价值1.对经济发展的分析2.对政策制定的参考作用3.对学术研究的支持四、我国与OECD 投入产出表的对比1.我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情况2.与OECD 投入产出表的差异3.启示与借鉴正文:一、OECD 投入产出表简介OECD,全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是一个国际性的经济组织。
它致力于研究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为成员国提供政策建议。
投入产出表是一种描述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生产、消费和投资活动的关系的矩阵表。
通过投入产出表,我们可以了解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进而分析经济结构和政策效果。
二、OECD 投入产出表中文对照OECD 投入产出表包含了各个成员国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消费和投资数据。
表格的主要列名包括:部门名称、总产出、中间消费、投资、政府消费、净出口等。
行名则包括各种生产要素和最终用途。
通过中文对照,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表格中的数据含义。
三、OECD 投入产出表的应用价值OECD 投入产出表为政策制定者、经济学家和学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有助于分析经济发展趋势、研究政策效果和支撑学术研究。
例如,通过分析各部门的产出和投入,我们可以了解哪些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进而制定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四、我国与OECD 投入产出表的对比我国也编制了自己的投入产出表。
与OECD 投入产出表相比,我国的表格在部门划分、数据质量和编制方法上存在一定差异。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在投入产出表编制方面还有待改进。
oecd投入产出表中文对照
oecd投入产出表中文对照
OECD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的投入产出表在中文中通常被译作“投入产出分析”。
投入产出分析是一种经济分析方法,用于描述一个经济体内各个产业之间的关联关系。
投入产出表中的中文对照如下:
- 投入: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原材料等。
- 产出:指在生产过程中得到的各种产品或服务。
- 消费:指个人和家庭在市场上购买和消费的产品和服务。
- 投资:指企业和政府为了增加未来产出而购买的设备、建筑
和其他资本品。
- 出口:指一个国家出口到其他国家的产品和服务。
- 进口:指一个国家从其他国家进口的产品和服务。
投入产出表由这些因素组成,以提供一个综合的经济图景,可以用于评估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各个产业的贡献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等。
投入产出表还可以用于预测和模拟不同政策或经济变化对经济体整体影响的情况。
1-投入产出表与模型 投入产出分析教学课件
• 含义:是i产品分配给j产品中间消耗使用量 在总产出量中所占的比例
劳动消耗系数
• 计算公式为:avj=vj/Qj
(2·1·13)
– (j=1,2,……n)
– 式中vj为j产品的劳动报酬投入量,可以实物表 第二种表式第III象限找到,Q是该产品的总产 量
– avj则是j产品单位实物产品的劳动报酬,即直接 劳动消耗系数
• 二者在经济意义上的差别在于
– 矩阵B是完全消耗系数,其元素bij表示j产品生 产单位最终产品对i产品的完全消耗量(只是中 间消耗);
– 矩阵(I-A)^-1习惯称之为列昂惕夫逆阵, 其元素cij表示j部门生产单位最终产品对i产品的 完全需要量,这里既包括对中间产品的需要, 又包括了对最终产品自身的需要,即对总产品 的完全需要,故叫作完全需要系数矩阵。
– 第I象限每一元素qij 都有两个含义
– 即表示j产品生产中对i产品的消耗量,又表示i 产品分配给j产品生产的使用量。
– 可见,第I象限表现了实物产品之间的生产、 分配关系。
表的分块结构:第二象限
• 第II象限:最终产品象限
– 其元素组成一个长方矩阵 – 行向表示某产品作为最终产品使用的各种用项
– n种产品形成该系数的行向量Av,即Av= (av1av2……avn)。
• 完全劳动消耗系数
– 可通过(I-A)-1计算完全劳动消耗系数向量 Bv,
– Bv=Av(I-A)^-1
(2·1·14)
– 元素bvj表示j产品生产单位最终产品对劳动的完 全消耗量(以劳动报酬计)
社会纯收入系数
• 计算公式为:
实物型投入产出数学模型
• 引入直接消耗系数
– 直接消耗系数是投入产出分析中的基本概念之 一,其含义是生产某种单位产品对另一种产品 的消耗量
投入产出表格
投入产出表格篇一:投入产出表表式附:投入产出表表式:投入产出表二、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表以矩阵形式,描述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生产中的投入来源和产出使用去向,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数量关系,同时,它将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结合在一张表上,细化了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一)基本结构投入产出表由供给表、使用表和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组成。
供给表又称产出表,主栏为n个产品部门,宾栏为m个产业部门,沿行方向看,反映属于某一产品部门的货物或服务是由哪些产业部门生产的,合计为属于该产品部门的货物或服务的总产出;沿列方向看,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生产各产品部门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合计为该产业部门总产出。
全部产业部门总产出等于全部产品部门总产出。
通常产品部门个数多于产业部门个数。
按生产者价格计算的总供给等于按生产者价格计算的总产出与进口之和;按购买者价格计算的总供给等于按生产者价格计算的总供给与商业和运输费用之和。
使用表又称投入表,通常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的主栏包括n个产品部门,宾栏包括m个产业部门。
沿行方向看,表明各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提供给各产业部门使用的价值量,沿列方向看,表明各产业部门从事生产活动所消耗各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在水平方向上的延伸,其主栏与第一部分相同,也是n个产品部门,其宾栏由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等最终使用项组成,它反映各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用于最终使用的价值量及其构成;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在垂直方向上的延伸,其主栏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等增加值项组成,宾栏与第一部分的宾栏一致,也是m个产业部门,它反映各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构成情况。
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形式上与使用表相似,也是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由名称相同、排列次序相同、数目一致的n 个产品部门纵横交叉而成的,其主栏为中间投入、宾栏为中间使用,它充分揭示了国民经济各产品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提供劳动对象供生产和消耗的过程。
投入产出表名词解释
投入产出表名词解释
投入产出表(Input-Output Table)是一种用于衡量和分析某一生产过程或系统效率的统计图表,通常用于制造业、工业、资源开采等行业。
投入产出表描述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投入(如原材料、设备、劳动力等)与产出(如产品、利润等)之间的关系。
在投入产出表中,投入通常列在左侧,产出则列在右侧。
每一行代表一个生产工序,每一列代表一个投入。
例如,在第一行中,“原材料”列可能表示生产原材料的使用量,“劳动力”列可能表示劳动力的使用量。
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公式或统计指标来计算,以确定一个生产过程的总效率。
投入产出表还可以用于分析不同工序之间的效率差异,找出系统中的瓶颈和改进方向。
例如,在一个制造业企业中,可以分析不同工序之间的效率差异,找到生产效率低下的工序,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除了用于生产过程的分析和改进外,投入产出表还可以用于项目管理和资源分配。
例如,在项目开始时,可以使用投入产出表确定所需的资源和时间,以便更好地规划和管理项目。
投入产出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统计图表,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和分析人员更好地理解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并改进生产效率和质量。
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表是一种经济分析工具,用于分析某项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
它可以用来评估投资项目的投入与产出,包括原材料、劳动力和资本等方面的成本,以及所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销售收入。
本文将对投入产出表的概念、构成以及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一、概念投入产出表是一种分析工具,用于评估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
它是一种将投入和产出进行量化、分析和比较的工具,用来评估一个经济系统中各个行业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可以理解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各项支出与收入的比较,并分析这些数据对企业产出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二、构成投入产出表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即投入、产出和中间消费。
其中,投入是指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原材料、劳动力和资本等成本,包括人工、原材料、机器设备、能源、土地等。
产出是指生产出来的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所取得的销售收入。
而中间消费是指生产过程中各行业之间相互依存的消费关系,即一个行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所需消耗的其他行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的数量。
投入产出表中,一般还包括三个指标,即投入产出比、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
其中,投入产出比是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是衡量一个经济系统效率的重要指标。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系统在一定时间内所取得的产出增长,与之相对应的指标是GDP。
就业创造是指经济活动在创造产品或服务的同时,带来的就业机会。
这三个指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经济系统的健康发展。
三、应用投入产出表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经济政策制定、企业战略规划、投资项目评估等方面。
具体应用如下:1、经济政策制定:投入产出表可以帮助政府了解各行业之间的依存关系和关键产业的地位。
通过分析投入产出比、生产力、就业创造等指标,政府可以制定出合理的产业政策,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2、企业战略规划:投入产出表可以帮助企业了解不同行业之间的关系,并为企业发展制定合理的战略和规划。
通过分析各个行业的投入产出比,企业可以了解不同行业的利润率和生产效率,合理调配资源,提高企业利润。
中国投入产出表部门分类解释
中国投入产出表部门分类解释
摘要:
一、投入产出表部门分类的重要性
二、中国投入产出表部门分类的具体内容
三、每个部门分类的详细解释
四、投入产出表部门分类的意义和作用
正文:
一、投入产出表部门分类的重要性
投入产出表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收入和使用过程。
而投入产出表部门分类则是投入产出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了解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分析经济结构,制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投入产出表部门分类的具体内容
中国的投入产出表部门分类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分别是生产部门、中间消耗部门和最终使用部门。
其中,生产部门包括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制造业等;中间消耗部门包括为生产部门提供原材料、能源、设备等投入的部门;最终使用部门则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等。
三、每个部门分类的详细解释
1.生产部门
生产部门是投入产出表中最主要的部门,包括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制造业等。
这些部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的地方。
2.中间消耗部门
中间消耗部门为生产部门提供原材料、能源、设备等投入,包括采掘业、制造业、建筑业等。
3.最终使用部门
最终使用部门是投入产出表中最为重要的部门之一,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等。
消费是指居民和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地方;投资是指企业购买资本货物和无形资产的地方;政府支出是指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地方;出口是指向国外出售商品和服务的地方。
四、投入产出表部门分类的意义和作用
投入产出表部门分类能够反映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经济结构,制定政策。
投入产出表相关知识介绍
投入产出表相关知识介绍(一)投入产出表的由来投入产出表是运用投入产出技术,将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中投入的各种费用的来源与产出的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使用去向,组成纵横交错的棋盘式平衡表,全面而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生产过程中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经济技术联系。
投入产出表的投入是指各部门在生产货物和服务时的各种投入,包括中间投入的最初投入。
产出是指各部门的产出及其使用去向,包括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
投入产出表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产生于美国,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哈费大学教授瓦西里·列昂惕夫(W.Leontief)在前人关于经济活动相互依存性的研究基础上首先提出并研究和编制的。
列昂惕夫从1931年开始研究投入产出技术,编制投入产出表,目的是研究当时美国的经济结构。
为此,他利用美国国情普查资料编制了1919年和1929年美国投入产出表,并分析美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均衡问题。
1936年他在美国《经济学和统计学评论》(1936年8月)上发表了投入产出法的第一篇论文“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数量关系”,标志着投入产出分析的诞生。
1941年他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一书,他在该书中详细阐述了投入产出技术的主要内容。
1951年该书在增加了1939年投入产出表和一些论文后再版。
1953年,列昂惕夫与他人合作,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一书。
通过这些论著,列昂惕夫提出了投入产出表的概念及其编制方法,阐述了投入产出技术的基础原理,创立了投入产出技术这一科学理论。
正是在投入产出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列昂惕夫于1973年获得了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投入产了方法在西方产生也不是偶然的,是有一定历史背景的,主要是为了适应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1929年爆发的震撼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国家历史上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危机,传统的西方经济理论已无法解释这个问题,这一冲击在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投入产出表模板
投入产出表模板
投入产出表是一种重要的财务分析工具,用于记录企业或项目的成本和产出,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一个常用的投入产出表模板:
投入产出表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
成本项目金额产出项目金额
原材料(直接材料)产品销售收入
工资和薪水(直接人工)其他收入
租金和房租(直接费用)
水电和通讯费用(直接费用)
设备和维护费用(直接费用)
其他直接成本
总成本总产出
注:直接成本是指与生产或服务直接相关的成本,例如原材料、工资和薪水等;直接费用是指与生产或服务间接相关的成本,例如租金、水电和通讯费用等。
以上投入产出表模板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调整,用于帮助企业或项目管理者更好地掌握成本和产出的关系,以便做出更合理的财务决策。
- 1 -。
oecd投入产出表中文对照
oecd投入产出表中文对照
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投入产出表是一种用于分析经济中各部门之间相互关系的统计工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OECD投入产出表的中文对照:
1. 总产出:总产值
2. 最终需求:最终需求
3. 总投入:总投入
4. 中间投入:中间投入
5. 国内总产值:国内生产总值
6. 进口:进口
7. 出口:出口
8. 资本形成总额:资本形成总额
9. 固定资本消耗:固定资本消耗
10. 劳动者报酬:劳动者报酬
11. 生产税净额:生产税净额
12. 营业盈余:营业盈余
13. 原材料消耗:原材料消耗
14. 能源消耗:能源消耗
15. 运输和仓储服务:运输和仓储服务
请注意,这只是OECD投入产出表中的部分常用中文对照,并不全面。
在实际使用中,建议查阅OECD官方网站或相关文献,以获取更准确和全面的中文对照。
省域投入产出表和国内投入产出表介绍
投入产出表相关知识介绍一、投入产出表基本结构投入产出表,也称部门联系平衡表或产业关联表,它以矩阵形式描述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生产活动的投入来源和产出使用去向,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数量关系,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2017年投入产出表由4部分组成,称为第Ⅰ、Ⅱ、Ⅲ、Ⅳ象限。
基本表式如下:计量单位:万元1、第Ⅰ象限第Ⅰ象限是由名称相同、排列次序相同、数目一致的若干产品部门纵横交叉而成的中间产品矩阵,其主栏为中间投入,宾栏为中间使用。
矩阵中的每个数字都具有双重意义:沿行方向看,反映某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提供给各产品部门使用的价值量,被称为中间使用;沿列方向看,反映某产品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被称为中间投入。
第Ⅰ象限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它充分揭示了国民经济各产品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提供劳动对象供生产和消耗的过程。
2、第Ⅱ象限第Ⅱ象限是第Ⅰ象限在水平方向上的延伸,主栏的部门分组与第Ⅰ象限相同;宾栏由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等最终使用项目组成。
沿行方向看,反映某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用于各种最终使用的价值量;沿列方向看,反映各项最终使用的规模及其构成。
第Ⅰ象限和第Ⅱ象限连接组成的横表,反映国民经济各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的使用去向,即各产品部门的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数量。
3、第Ⅲ象限第Ⅲ象限是第Ⅰ象限在垂直方向的延伸,主栏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等各种增加值项目组成;宾栏的部门分组与第Ⅰ象限相同。
第Ⅲ象限反映各产品部门的增加值及其构成情况。
第Ⅰ象限和第Ⅲ象限连接组成的竖表,反映国民经济各产品部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投入来源及产品价值构成,即各产品部门总投入及其所包含的中间投入和增加值的数量。
4、第Ⅳ象限表右下角成为第Ⅳ象限,从理论上来讲该象限是反映最终产品的再分配情况,实际上再分配是很复杂的经济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投入产出表
[1]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表(部门联系平衡表),是指以产品部门分类为基础的棋盘式平衡表,用于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入和产出、投入的来源和产出的去向,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提供、相互消耗产品的错综复杂的技术经济关系。
[编辑]
投入产出表的产生
投入产出表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产生于美国,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瓦西里?列昂惕夫(W.Leontief)在前人关于经济活动相互依存性的研究基础上首先提出并研究和编制的。
列昂惕夫从1931年开始研究投入产出技术,编制投入产出表,目的是研究美国的经济结构。
1936年他撰写的“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数量关系”在《经济学和统计学评论》上发表。
它是世界上有关投入产出技术的第一篇论文,标志着投入产出技术的诞生。
1953年列昂惕夫与他人合作,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一书。
通过这些论著,列昂惕夫提出了投入产出表的概念及其编制方法,阐述了投入产出技术的基本原理,创立了投入产出技术这一科学理论。
正是在投入产出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列昂惕夫于1973年获得了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编辑] 投入产出表的发展
投入产出技术从诞生到现在的七十多年里,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早期的投入产出模型,只是静态的投入产出模型。
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发了动态投入产出模型,投入产出技术由静态扩展到动态。
近期,随着投入产出技术与数量经济方法等经济分析方法日益融合,投入产出分析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我国经济理论界和一些高等院校的少数同志开始研究投入产出技术,某些高等院校还开设了投入产出技术课程。
“文革”期间,此项工作几乎中断。
1974年8月,为研究宏观经济发展情况的需要,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计委的组织下,由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原北京经济学院等单位联合编制了1973年全国61种产品的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利用该表开展的应用工作,在制定投资计划和产品生产计划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把工作重点放到经济建设上,这就为包括投入产出技术在内的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创造条件。
从此开始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工作,投入产出技术的研究和投入产出表的应用工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980年,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要求,山西省统计局编制了山西省1979年投入产出表,为编制全国投入产出表提供了经验。
1982年,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及有关部门编制了1981年全国投入产出价值表和实物表。
1984年,在1981年全国投入产出价值表的基础上,国家统计局编制了1983年全国投入产出延长表。
1987年,除个别地区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编制了本地区投入产出表;一些管理部门还编制厂部门投入产出表;一些企业也编制了企业投入产出表。
1987年3月底,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为加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和管理,提高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进行全国投入产出调查的通知》(国办发[1987]18号),明确规定每五年(逢二、逢七年份)进行一次全国投入产出调查和编表工作。
1987年,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全国性的投入产出调查和编表工作。
《1987年全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成功和在宏观经济调控等方面的成功应用,标志着投入产出技术在我国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1992年,国家统计局在1987年全国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编制了1990年投入产出延长表。
1994年和1995年,国家统计局先后编制了1992年全国出价值表和实物表。
1992年全国投入产出表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全面转轨提供了数据依据。
1996年,国家统计局在1992年全国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编制了1995年全国投入产出延长表。
1999年,国家统计局编制了1997年全国投入产出表。
到目前为止,除西藏以外,全国三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与国家同步编制了1987、1992和1997年本地区投入产出表。
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还编制了1990年、1995年和2000年本地区投入产出延长表。
今年开始进行第五次全国投入产出调查,并编制2007年全国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技术不仅在我国宏观和微观经济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在微观经济领域的应用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目前,已有一些企业编制了企业投入产出表,并用于企业计划、生产、成本等管理工作中。
[编辑]
[1]投入产出表的分类
, 按计量单位分:价值型和实物型;
, 按表式结构分:对称型(纯部门)和U-V型(UV表
法);
, 按资料范围分:全国表、地区表和企业表;
, 按时间期限分,静态表和动态表;
, 按考察领域分:产品表,固定资产表、能源表、
人口表、教育表、环境污染表,等等。
[编辑]
[1]投入产出表的四大象限
暂不考虑作为合计数的“总投入”行与“总产出”列以及生产部门的“小计”栏,可将投入产出表划分为四大象限,分别表达特定的经济内容。
(1)第?象限(中间产品或中间消耗):核心。
反映各部门之间相互提供、相互消耗产品的技术经济联系。
第?象限的特点:
, 横行标题和纵栏标题是名称、排序相同的产品部
门,具有严整的棋盘式结构;
, 横行,提供中间产品的部门(产出部门);纵栏,
消耗中间产品的部门(投入部门);表中每项数
据都具有“产出”与“消耗”的双重涵义。
, 该象限的所有n2 个数据组成“中间流量(中间产
品、中间消耗)矩阵”:
(2)第?象限(最终产品或最终使用):反映各部门提供最终产品的数量和构成情况(可以细分为消费、投资和净出口)。
其数据组成“最终产品列向量”:
(3)第?象限(最初投入或增加值):反映各部门的最初投入数量及其构成(可以细分)。
其数
据组成“最初投入(增加值)行向量”:
(4)第?象限:空白(可在国民核算矩阵中适当开发)。
[编辑]
[1]投入产出表的两个方向
横表:?,?,反映各部门的产出及其使用去向,即“产品分配”过程;
竖表:?,?,反映各部门的投入及其提供来源,即“价值形成”过程。
“横表”和“竖表”各自存在一定的平衡关系,彼此之间又在总量上相互制约,构成投入产出表建模分析的基础框架。
[编辑]
[1]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有如下三种:
(一)各行(横表)的平衡??产品平衡方程:
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产出
(二)各列(竖表)的平衡??价值平衡方程:
中间投入,最初投入,总投入
(三)各行列(横表和竖表)的对应平衡:
各部门总产出,该部门总投入
这表明:“产品平衡方程”与“价值平衡方程”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制约。
从投入产出表所有行列的角度看,有:
, 所有部门的总产出,所有部门的总投入,即:
, 所有部门的中间产品,所有部门的中间消耗,即:
从而有:
即:所有部门提供的最终产品,所有部门创造的增加值。
但应注意:
, 每个部门所提供的中间产品价值与其消耗的中间
产品价值通常不等,即:
, 每个部门所提供的最终产品价值与其创造的增加
值通常也不等,即:
[编辑]
投入产出表的作用
投入产出表可全面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揭示生产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经济技术联系。
一方面它能告诉人们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产出情况,以及这些部门的产出是怎样分配给其它部门用于生产或怎样分配给居民和社会用于最终消费或出口到国外的;另一方面它还能告诉人们,各部门为了自身的生产又是怎样从其它部门取得中间投入产品及其最初投入的状况。
投入产出核算的功能不仅仅在于反映现各个部门在生产过程中直接的、较为明显的经济技术联系,更重要的是它揭示出各部门之间间接的、较为隐蔽的、甚至被人忽视的经济技术联系。
投入产出表为研究产业结构,尤其为制定和检查国民经济计划,研究价格决策,进行各种定量分析提供依据
产日历进度表
目录
[隐藏]
, 1 什么是投入出产日历进度
表[1]
, 2 投入出产日历进度表的绘
制[1]
, 3 参考文献
, 4 相关条目
[编辑]
[1]什么是投入出产日历进度表
投入出产日历进度表是企业生产部门在分配作业、下达作业指令时常用到的一种派工单的形式。
它是大量流水生产类型中采用的作业指令形式。
在大量流水生产中,工序的划分和工人的配备都是标准化、制度化的,生产定额、生产速度(节拍)和物资消耗定额也已规定,在正常情况下,作业是按标准计划进行的。
因此,只要将生产的不同产品的数量、开工顺序和生产的开始与结束时间做出指令,就是完成了生产作业安排。
[编辑]
[1]投入出产日历进度表的绘制
投入出产日历进度表的形式如下表所示:
表:投入出产日历进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