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中婚恋是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诗经》中的婚恋诗浅析
《诗经》中的婚恋诗浅析摘要:《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诗经》中的婚恋诗历来是人们广为传诵摘要的,这不仅仅体现其真挚的表达方式和自然的艺术魅力,更因为它反映出周代婚俗与现代人们心中所向往的爱情境界。
本文尝试从《诗经》婚恋诗的内容体现出来的周代姻恋爱现象这一角度,分析了《诗经》中婚恋诗的类别、具体表现。
关键字:关键字:诗经婚恋诗周代婚俗类别历史价值《诗经》韵律和谐,优美质朴,内容丰富多彩,其中婚恋诗占有一定的比例。
朱熹在《诗集传》中写道:“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1] 情者也。
” 男女言情,在《诗经》中占了三分之一、婚恋诗是《诗经》中内容最多、最有价值的部分,正如郑振铎先生所言:“在全部《诗经》中,恋歌可说是最晶莹的圆珠圭壁……[2]他们的光彩竟照得全部的《诗经》都金碧辉煌,光彩眩目起来。
” 《诗经》中有许多反映了周代婚恋情况及成婚礼俗的作品,这些作品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人民或美好或痛苦的婚恋生活,对于今天我们研究当时社会人们的爱情生活、婚姻制度、社会问题等,都有极大的历史价值。
一《诗经》中的婚恋诗类别<诗经>中表现男女爱情婚姻题材的作品约有50余篇,根据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爱情诗、婚嫁诗和弃妇诗三类:(1)爱情诗即描写恋人之间互相爱慕、欢会、思念、烦恼的诗作。
由于周代礼教初设,古风犹存,男女婚恋禁忌少,所以‘诗经》中的爱情诗显得特别自由活泼,生动地再现了男女相爱相恋的世俗生活,内容丰富多彩。
(2)婚嫁诗婚嫁诗又可分为三类:一是描写结婚仪式与结婚情景,表达对结婚者的祝愿与礼赞:二是表达在婚嫁后的欢乐、幸福等情感;三是写女子嫁后对亲人的思念。
描写结婚的场面或对新娘的赞美。
如‘卫风·硕人’、‘鄢风·君子偕老'、‘周南·桃天》等。
这是赞美和祝福新嫁娘的诗,不但赞美她的美丽,而且隐含着多生子嗣的祝愿。
还有的是描写男女主人公喜悦的心情或夫妻间的和谐幸福。
1.诗经中婚恋是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1.诗经中婚恋是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诗经》中的婚恋诗包括哪几类内容?试举例说明。
《诗经》婚姻爱情诗的内容非常丰富多彩,主要包括:(1)男女的相恋相思,如《郑风·叔于田》写女子对男子的悦慕;《郑风·溱洧》、邶风·静女》写男女的欢会;《子衿》、《采葛》写刻骨铭心的相思;《蒹葭》写求而不得的惆怅;《鄘风·柏舟》写对恋爱婚姻自由的大胆争取。
(2)对结婚场景的描绘、对新婚的祝贺,如《硕人》对贵族女子出嫁时盛大的场面的描写、《桃夭》对新嫁娘的赞美。
(3)对不幸婚姻的悲叹,如《氓》中的弃妇对自己悲惨命运的诉说。
结合作品分析《诗经》婚恋诗的思想艺术成就。
《诗经》婚恋待的思想性表现在它们所表达的感情是真诚的、高尚的、纯洁的。
如《关睢》中对爱情的积极健康的迫求;《出其东门》中对爱情的忠贞;《子衿》中对爱人的真诚思念等。
《诗经》婚恋诗的艺术成就表现为:(1)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它真实地再现着用代社会男女之间相爱相恋的世俗生活,抒发着他们真实的哀乐情感;(2)特点鲜明的形象塑造。
诗人通过直接的情感倾诉,在抒情诗中塑造了许多鲜活的少男少女形象。
(3)深含意蕴的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或用来衬托感受,或用来寄托情意,如《蒹葭》中以凄清的秋景衬托怅惘的心情,《桃夭》以烂漫的桃花暗示婚礼气氛的热烈和新嫁娘容貌艳丽。
(4)生动活泼的语言,如《溱洧》中男女的对答、《子衿》中女子对情人的抱怨等。
一、《诗经》婚恋诗所体现出来的思想内容《诗经》中写恋爱和婚姻问题的诗,或歌唱男女相悦之情、相思之意,或赞扬对方的风采容貌,或描述幽会的动人情景,或表达女子的微妙细腻的心理,或嗟叹弃妇的不幸的悲惨遭遇,内容丰富,感情真实,是全部《诗经》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
按照男女恋爱婚姻追寻和发展的一般过程,《诗经》中的婚恋诗表现出以下思想内容。
[1] (一)纯洁、坚贞初恋的自由浪漫。
《诗经》产生是我国原始性地方文化正在自由发展的时代,当时的人们感情还没有受到过多的封建礼教的影响,所以在爱情婚姻的追求上比较自由、大胆、热烈和浪漫的,我们知道,文学是源于生活的,是人们生活的真实的反映,因此这时候的爱情婚恋诗表现为较多的自由浪漫,许多诗作都写得热烈而率真,体现为大胆浪漫和温文典雅两个方面。
《诗经》中的爱情诗所表现的思想内容
《诗经》中的爱情诗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诗经》中的爱情诗所表现的思想内容爱情婚姻是历来文学作品所要表现的重要主题,我国最早的情诗汇集在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此类婚恋诗表现了出了丰富的思想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首先是歌唱男女的相悦之情;其次是抒发男女的漫漫相思;第三是描述幽会的动人情景;第四是体现追求爱情的反抗精神;最后嗟叹弃妇的不幸遭遇。
通过贴近人们生活的这种直白的描写,给我们展现出了古代人们对待感情生活的纯真、朴实、热烈,以及他们对幸福生活的大胆追求和对爱情自由的向往。
爱情是人类永恒不变的美好追求,对爱情的追求也是人类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自古至今,许许多多的文学作品都反映了爱情的悲欢离合。
而用文学方式比较系统完整地反映先民们的爱情生活与爱情体验始于《诗经》,在《诗经》里主要集中于《国风》部分,约占其一百六十篇的三分之一,多数为民间所作。
《诗经》可以说是一轴巨幅画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气等等,当然关于婚恋爱情方面的诗是占有一定比例的。
爱情是人类的一种很温、美好、伟大的感情,是一种复杂、纯洁、高尚的心灵交融。
《诗经》中的婚恋诗是我国爱情文学的滥觞,对人类最为普遍的情感的描述与抒发触及人类灵魂的深处,为后人展现出古代人民多姿多彩的爱情婚姻生活。
《诗经》中写爱情婚姻问题的诗,主要表现出以下几点内容;歌唱男女的相悦之情;抒发男女的漫漫相思;描述幽会的动人情景;体现追求爱情的反抗精神;以及嗟叹弃妇的不幸遭遇。
简要括为:爱河初涉;漫漫相思;甜蜜约会;为爱反抗;悲伤怨歌。
一、爱河初涉《诗经》主要反映的是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
当时原始性文化自由发展,人们的感情尚未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在追求爱情婚姻的追求上显得更加自由、热烈、浪漫。
《诗经》中描写初恋的爱情诗,大都描写男女从互相爱慕慢慢发展到幽会以及互赠信物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表达出的感情是纯洁的,充满幻想的,甚至是无拘无束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制度的自由和人们朴素纯洁的爱情观。
《诗经》婚恋诗意象的文化分析
《诗经》婚恋文化的审美价值《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敏总集,其自产生以来,代代相传,朝朝传诵,被称作中国文学史的光辉起点。
从整体说,主要原因是其内容的丰富多彩和蕴含思想的深邃,以及杰出艺术成就和灵活的艺术表现手法所决定。
但它所描述的全人类的共同情感之一——爱情婚姻,无疑也构成了吸引历代读者的基本要素之一,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歌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中写道: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少女谁个不善怀春。
男女情感不管是从古代至现代,甚至将来,永远是文学创作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男女言情的诗歌在《诗经》中占了作品数量的三分之一,尤以“国风”中数量最多。
周银韦复说:“《诗经》中数量最大、最为人称道的,恐怕还是爱情诗(包括恋爱、婚姻各种题材)。
光是‘国风’部分,这类作品就有六十多首。
它们数量虽多,却面目不同,恍如百花竞艳,各各呈现动人的风姿。
”这些爱情诗全面、细致地反映人们的婚姻、爱情生活和当时的社会婚俗、民俗,肯定和赞颂了对爱情、婚姻的专一与忠诚,表现劳动人民在爱情婚姻上的强烈的个性自由意识和大咀的'爱情追求,更体现爱情的含蓄美与朦成关,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
一、朱熹在《诗集传》中说:“风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深巷瞰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的咏歌,各吉其情也。
”《诗经》的爱情诗是普递平民思想感情的真实写照。
很多诗篇表达对爱情的忠贞和对婚姻的专一。
《B 风·柏舟》写道:“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旺席,不可卷也。
”诗中的女子尽管“觊闵既多,受悔不少”,但始终忠诚于自己的丈夫。
《庸风·柏舟》中也表现女子对爱情的坚贞专一,如“实维我仪,之死矢席它”这句话是女子喜欢那个男子,发誓一定要嫁始他。
对爱情的忠实不单是女子的专利,在《B风·击鼓》同样写出男子对爱情婚姻的专一。
诗中的男主人公将要远征,与妻子依依惜别之际,立下诺言“生死契线,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倍老”,表达对爱情的忠诚。
诗中发自峨啼之声,生死相随的爱情宣吉多么感人,多么美好啊!所以千古传诵至今。
《诗经》中的爱情观与婚姻观分析
诗经中的爱情观与婚姻观分析引言《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集体民歌,其内容丰富多样,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爱情与婚姻题材。
这些诗歌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对于爱情与婚姻的态度,同时也带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通过对《诗经》中的爱情观与婚姻观进行分析,探讨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和情感表达。
1. 爱情观1.1 唯美追求《诗经》中描述了许多浪漫而唯美的爱情故事。
例如,《秦风·无衣》描绘了男女间相互倾慕、勇敢追求的画面;《国风·郑风·男曰鞍》展现了深沉、忠贞的爱情。
1.2 纯洁尊贵在《诗经》中,纯洁和尊贵是爱情观中重要的特征。
这可以从许多歌颂纯洁、守节和品德高尚女子的篇章中看出。
例如,《国风·卫风·干而脆》赞美了贞洁不移的女子。
1.3 知行合一在古代中国,爱情观与婚姻观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诗经》中通过描述男女之间忠诚、互相扶持、彼此关怀的描写,表达了婚姻关系中所包含的亲情和友情成分。
2. 婚姻观2.1 家族利益《诗经》凸显了古代婚姻观中重视家族利益和社会地位的特点。
许多篇章强调通过婚姻来增加富贵、团结豪门宗族等目标。
例如,《国风·周南·关雎》中就提及到政治联姻,以维持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
2.2 男尊女卑在《诗经》的歌颂文化背景下,男尊女卑是当时普遍存在的价值观念。
在一些篇章中可见男性为主导,女性屈从于男性权威之下。
2.3 家庭责任与义务古代中国重视家庭责任和义务的观念在《诗经》中得到了体现。
男性要以家族繁衍为责任,女性则注重传宗接代,并承担家庭管理的角色。
结论通过对《诗经》中的爱情观与婚姻观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古代中国社会对于爱情与婚姻有着独特的理解和价值观念。
这些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点,同时也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诗经》中的婚恋诗及其反映的社会文化意义
《诗经》中的婚恋诗及其反映的社会文化意义《诗经》中的婚恋诗及其反映的社会文化意义《诗经》中的婚恋诗主要写的是什么呢?反映的社会文化意义又是什么呢?下面一起来看看!一、爱情诗宋代朱熹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
”[1]由此可见,歌咏爱情是《诗经》创作的重要主题。
而《诗经》中的爱情诗写得真实、细腻、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这里有男女互相爱慕的诉语;有相爱男女之间的热烈、激情;也有恋爱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
先秦时期礼教初设,礼教的兴起使得伦理道德思想开始占据人们的思想,在这样一个充满禁锢的社会环境中,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自由的。
但原始社会的某些残留影响尚存在,甚至当时的一些礼教也建立在民间的风俗之上,略微宽松的社会环境也给予了男女感情发展的土壤。
表现男女之间的相恋和相思,是《诗经》中爱情诗最主要的部分。
如《邶风?静女》中就描绘了男女相会的恋爱场景:“静女其殊,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
搔首踟躇。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非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这首诗描写了相恋的男女幽会的场景,从男方的视角表达了对女子美好的德行以及美丽的外表的称颂,使得一位活泼善良的女子形象跃立于前。
而诗中也句句体现了男子对“静女”的爱恋之情,表现出男子沉浸在爱情的美好之中,整首诗都透露着热烈欢快、真挚动人的情感。
《诗经》中不仅描写了男女情投意合的美好,也描写了在相恋过程中的矛盾与惆怅,如《郑风?遵大路》中就描写了男女之间的矛盾。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无我恶兮,不寁故也!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丑兮,不寁好也!”诗作刻画了相恋多年的男女,男子反目离开,女子抓住男子的衣袖苦苦哀求他留下的场面。
整首诗没有头尾,只刻画了这么一个场面,但却活灵活现,仿佛就能看到这样一对男女正在路边拉扯,大片的留白寄予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使这首诗有着意味绵长的风韵。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及艺术风格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及艺术风格摘要:《诗经》中的婚恋诗用它朴素、自然的艺术风格向我们展示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男女之间感情的萌生、发展和结果。
《诗经》中的婚恋诗内容、形象各异,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婚恋生活的各个方面。
《诗经》中的婚恋诗包括恋爱诗和婚姻诗两类。
恋爱诗主要表现了青年男女从追求、约会到别后相思的恋爱过程和种种细腻微妙的心理情感。
婚姻诗则主要表现了婚姻生活的幸与不幸。
关键词:《诗经》;恋爱诗;婚姻诗;艺术风格《诗经》中描写男女爱情生活的诗篇数量是比较多的。
在《雅》、《颂》中占的篇章极少,《小雅》中仅有三四首,主要集中在《国风》一百六十篇,反映婚姻恋爱主题的将近一半,描写婚姻恋爱比较好的诗歌,可占《幽风》的三分之一。
在《国风》中看到许多情诗,咏唱着迷惘感伤、可求而不可得的爱情。
在后人看来,这也许是一种含蓄的微妙的艺术表现,但在当日,恐怕主要是压抑的情感的自然流露吧。
所有这些都是劳动人民思想情感的真实表达。
这些诗比较全面的展示了当时婚恋生活的各个方面,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当时婚恋生活的大致情况。
《诗经》中的婚恋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表现青年男女相爱相恋的恋爱诗,一类是表现婚后生活的婚姻诗。
一、恋爱诗爱情是男女之间所产生的一种相互爱慕的美好情感,可以让人充满希望,忘却愁苦。
因此,爱情的开始都应该是美丽、动人、并且曲折的,都经历了从追求到相约再到不见而相思的过程。
说到追求,人们脑海里一定会想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1](P.1)这句话,而这句话就出自《诗经·周南·关雎》一诗,这是一首典型的男子追求女子的诗歌,男子为了自己心爱的女子整夜辗转难眠,用弹琴奏瑟的方法来讨女子的欢心。
这首诗表达了男子对与自己心上人相伴相随的仰慕与渴望,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现了男女之情的率真。
在《诗经》中表达男子对女子追求之意的诗歌颇多,如《秦风·蒹葭》和《周南·汉广》等,都向我们展示了男子追求心爱的女子时的不同的心情和境况,虽然有时因为很多原因,那个“所谓伊人”永远都只能“在水一方”[1] (P.166),但是也不乏有两情相悦,一拍即合的,如《邶风·静女》一诗,就向我们展现了一对恋爱中的男女幽会时的景况: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婚恋是文明社会中人的一段最为重要的人生经历,因而婚恋也被文学家作为了永恒的文学主题,而在上古社会的诗歌中,婚恋诗止如千百年来那样表达养人们在恋爱婚姻之中的酸甜苦辣《诗经》中的婚恋诗表现了人们从相识相知到相恋相许,再到相弃相别的人生境遇,木文也主要把其分为恋爱诗和婚姻诗两大类。
中国人对于感情的表达是含蓄的,但在西周时期,社会礼教并非十分严厉,因而男女婚恋还较为自由,因而在《诗经》中,其对爱情的描写是细腻而真诚的,其在诗歌之中描述了恋爱之中男女心理、神态与动作等,例如《诗经》中的《邶风·静女》就极为细腻地描写了男女幽会的场景以及主人公的心理这首诗从男子的心理启程去描绘他与女子约于“城隅”,而“静女”却以“不见踪影”去戏耍男子,使男子“搔首蜘躇”,写下了女子的烂漫与开朗,而男子“搔首”的憨态也跃然纸上。
要到女子去了,并将“彤管”赠送给男子,男子便十分惊讶,男子真的女子获赠的“彤管”十分可爱和美丽,而实际上男子对于礼物的钟爱并不是真的以为女子的礼物存有多贵重和可爱,而是因为它就是“美人之贻(获赠)”罢了,这又写下了爱情中的男子爱屋及乌的一种心态。
中国后来的爱情诗极少存有从男子的口吻与角度去写下,这首诗虽是以女子为题,但是却是从男子口吻写下,感情抒发得十分柔和和生动,虽然语高肤浅,但却把男子在约会中急切等候的心理、挠头斜阳的神态描写得十分形象生动,把男子对女子的钟爱之情写的真诚感人。
整张诗气氛随心所欲悠扬,而且情趣盎然,把一幅年长男女幽会的图景形象地展现出在我们而前。
除了表达男女甜蜜的约会或分离的相思之外《诗经》中还有描写情侣闹别扭的“彼狡童兮,不与我高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写出情人与作者闹别扭不讲话,而作者因此而吃不下饭,睡不养觉;还有描写男子思慕女子的,例如《周南·关眼》中那位爱上采若菜女子的君子,因为“求之不得”而“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这些发自肺腑的恋歌抒写了《诗经》时代人们的爱情百态。
分析《诗经》的婚恋诗
分析《诗经》的婚恋诗分析《诗经》的婚恋诗《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的三百零五篇中有很多是反映社会风俗的诗,其中关于婚恋方面的尤多,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分析《诗经》的婚恋诗,欢迎大家阅读。
《诗经》共计305篇,是古人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学遗产,它韵律和谐,优美质朴,内容丰富多彩,对当时社会各方面都有十分深刻的反映,同时以它独特的文学修养、文学表现方法和文学精神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影响了无数诗人作家。
有关恋爱婚姻的诗篇《诗经》105篇,是其中最具生命力、最为强烈的旋律。
这些诗篇以其永恒的艺术魅力感染激动了几千年来的无数欣赏者。
究其内容,可将此类诗篇分为两大类:情恋诗与婚姻诗。
情恋诗主要表达男女恋爱期间的喜悦悲伤,而婚姻诗则主要表现夫妻婚姻生活的酸甜苦辣。
一、情恋诗爱情是人类永恒不变的美好追求,也是文学作品永远歌颂的主题。
《诗经》中的情恋诗描述了男女之间的爱慕追求、约会私赠、欢谑逗乐乃至爱情受阻和失恋的哀痛,接触到全部爱情生活、爱情心理。
它们发自恋人的肺腑,既有大胆直率的表白,也有微妙婉曲的心理活动;或借助纯真无邪的对话,描绘出情人邀约的风俗画;或借助外界景物的渲染,烘托出恼人的情思。
1.表追求表现青年男女互相爱慕追求的诗篇,表达对美好爱情和美满婚姻的向往,亦有对倾慕者由衷的称赞。
例如《诗经》首篇,《周南·关雎》,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从诗中的称谓和场面,结合时代背景可知主人公是社会上层人物。
诗中描绘了一位美丽的女子采摘荇菜的过程中,轻盈的身姿和娴熟的手法激起了贵族男子的强烈爱慕,致使他朝思慕想,辗转反侧,坐立不安。
《诗经》中婚姻爱情诗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诗经》中婚姻爱情诗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摘要:《诗经》是我国诗歌的源头,而其中的爱情诗更具有明显的特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中的爱情诗具有感情热切大胆,鲜明的民歌特色,强烈的抒情性,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等特点,这些特征对于中国的诗歌发展具有导向作用,自此我国抒情性文学便树立了其对于文学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诗经》;婚姻爱情诗;婚姻自由;忠贞;抒情性《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共有305篇。
《诗经》中的作品大都关注现实,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它的创作群体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士,而其所反映的社会内容也是十分丰富广阔和深刻的。
《诗经》的作者从现实出发,在诗歌中再现了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了当时丰富多彩的社会画面,包括生产、劳动、战争、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等各个方面。
爱情和婚姻作为人类文学的永恒主题和内容,在《诗经》中表现这类主题的诗歌占有很大的比重。
除此之外,作为我国文学的初级阶段,《诗经》的婚姻爱情诗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爱情和婚姻状况:男女青年追求爱情忠贞的同时,必须冲破礼教和家长制的束缚;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婚姻的不幸更加剧了她们的痛苦。
从这可以看出《诗经》婚姻爱情诗有其独特之处,也因此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阐述:一、《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从内容方面来说有其鲜明的特色,主要表现要求婚姻自由和对爱情的忠贞《诗经》中的情歌广泛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和挫折、痛苦,充满了坦诚、真挚的情感,在表达对忠贞爱情的追求方面,大胆而又委婉含蓄。
如《静女》“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表现了男子与他美丽的情人幽期密会的动人情景。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细腻委婉地写出了主人公在城之一隅等待情人,急躁而搔首徘徊的情感变化。
《诗经》婚姻爱情诗在表现婚姻的不幸,以及女性反抗不幸婚姻的情节上更是独具特色。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氓》:“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首诗通过一个妇女的悲惨遭遇,揭露、控诉了二三其德的负心男子,也对整个男权社会提出了强烈的控诉。
论《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
论《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第一篇:论《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论《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摘要:《诗经》是我国五千年文化长河中的伟大的作品,是我们的祖先在劳动、生活和情爱中创作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之间的305篇作品。
根据其用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诗经》韵律和谐,优美质朴,内容丰富多彩,在这其中爱情、婚恋方面的诗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这些诗歌意境优美,读来朗朗上口,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篇广为流传。
朱熹在《诗集传》中写道:“凡诗这风者,多出于里巷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
”男女言情,在《诗经.国风》中,爱情婚恋几乎占了三分之一的比例,大约60多首。
在其他部分也存在,因此,可以说《诗经》是一部五光十色的婚恋风俗画。
关键词:诗经国风婚恋爱情纯真痴情恋歌古人为什么把爱情、婚姻当作头等大事呢?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每一个家庭都依靠夫妻来战胜灾害。
婚恋之情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所谓“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人与人之间的,特别是两性之间的感情关系,是自从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
性爱特别是在最近八百年间获得了这样的意义和地位,竟成了这个时期中一切诗歌必须环绕的轴心了。
”(恩格斯《路得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就是《诗经》中婚恋诗甚多的基本原因。
《诗经》中的恋诗描写了男女间这种“最天然的关系”的历程。
首先,描写了青年男女对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早期的《诗经》中描写初恋的感情是纯洁的,充满幻想的,甚至是无拘无束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制度的自由及人们朴素的爱情观。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是《诗经》的第一篇《周南关雎》,是一首杰出的恋歌。
分析《诗经》婚恋诗中的婚姻观
分析《诗经》婚恋诗中的婚姻观分析《诗经》婚恋诗中的婚姻观《诗经》中有大量婚恋题材的诗篇,其风格简明而朴素。
下面具体来看看1婚姻是人类社会中最普遍的现象之一,它的发生基于最根本的人性,并符合人类繁衍后代的要求。
婚姻具有多种社会职能,如满足社会成员的情感需要、组织家庭等等,在特殊条件下则可能畸变为实现政治目的、获得经济利益的手段。
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婚姻的内涵经历了许多变化,可以说,婚姻是人类文明的计程表,也是有着巨大地域差异的各种文化的显示屏。
《诗经》中的婚恋诗历来是人们广为传诵的,这不仅仅体现其真挚的表达方式和自然的艺术魅力,同时,它还是优秀的民族文学遗产,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是迄今我们研究古代婚姻家庭问题的主要资料来源。
本文尝试就《诗经》中婚恋诗的内容探讨中国古代早期的婚姻观念、婚姻礼俗及婚恋生活习俗。
以便准确理解《诗经》中婚恋诗的内涵。
一、“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思想《诗经》时代实际上是礼乐文化时代,特别是礼在当时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讲“礼”的社会,而婚礼又是礼制中最为重要的。
首先,男女婚嫁要有“父母之命、媒约之言”。
男女到了婚嫁年龄,由媒人介绍两人认识交往,《诗经》时代不同地方的歌谣都表达了对媒人的重视。
《国风齐风南山》中“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娶妻如之何?匪媒为与。
”《礼记坊记》云“故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相见,恐男女之无别也。
”[2]就是说在婚恋的自由结合上要受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限制。
《卫风氓》记写了一个女子的婚姻悲剧,当初氓急于结婚,女主人公就理智地告诉他“非我愆期,子无良媒”。
可见“父母之命,媒约之言”已成为社会普遍遵守的礼俗,即使两情相悦,也要按礼俗行事,自由恋爱私定终身会为人所不嗤。
《孟子滕文公下》对于不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自由婚恋者有着经典的描述:“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doc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doc《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诗集,其中涵盖了各种主题,如民俗、历史、自然、哲学、人生、婚恋等。
在这些主题中,婚恋题材是最常见的,反映了古代社会人们对于婚姻的诉求、期望、感受以及尴尬与痛苦。
首先,从婚姻的重要性和困境上入手,可以看出古代社会对于婚姻的重视和关注。
在《周南·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人描绘了两只雎鸠恋爱的场景,隐隐透露出古代民族姻亲、联姻的形式。
在《小雅·节南山》中,“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主人公在此句中吐露出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古代社会中婚姻束缚个人自由的局限。
其次,通过对于婚恋不同情境的描述,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到古代社会中婚姻的复杂性和对于婚姻的期望。
在《周南·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诗人在这里描绘了男性对于女性的爱慕之情,尤其是娶美貌的女性为妻,从而提高男性的社会地位。
在《周南·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这首诗描述的情境是男女之间的友谊和爱情,而这种友谊也许是同性的,也许是异性的。
同时这样的友谊也是古代社会中的一种进一步的感情关系建立方式。
在《国风·郑风·子衿》中,“子衿既出,狐裘尚飢。
家有婴兒,莫毒于母。
”这首诗描述的是一个女子离婚后的孤独与困苦。
这一系列的描写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婚姻范围、社会经济地位、人际关系的压力与矛盾。
最后,可以看出诗经中对于婚恋的描述,不仅仅是揭露婚姻的真实面貌,更是表达了对于婚姻美好追求的期盼及对于个人幸福和社会和谐的关注。
在《国风·周南·采薇》中,“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这首诗寄托了人们对于爱情和婚姻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小雅·鹿鸣之什·君子居士》中,“君子居士,心静如水。
水清则无鱼,人修则无欲。
《诗经》婚恋诗浅析
《诗经》婚恋诗浅析1 引论《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章,生动地展示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社会现实,集中反映了那个时期社会风俗的方方面面。
就其思想内容而言,主要有反映爱情生活和婚姻生活、揭露和讽刺统治者的剥削压迫、人民苦于战争徭役以及劳动生活等题材的作品,其中关于婚恋的诗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爱情是永恒的文学主题,自古而今每每被人们诉诸笔端。
它是人类亘古不变的美好追求、是人类心灵世界的需求。
追求爱情是人类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也是从人类有意识起就在心灵上和行动上孜孜以求的理想。
先秦时代,男女自由恋爱,婚姻却是不自由的;其时的婚俗文化还处在一个混乱的阶段,并必然会走向统一;在封建势力的作用下,女性的地位从那时起已由崇高走向了卑微。
前人论文往往只论述一个方面的内容,没有涉及这三者的相互联系。
本文试从上述三个方面对《诗经》中的婚恋诗进行探求。
2 当时的恋爱与婚姻2.1自由的恋爱在周代,男女恋爱是自由的。
那时的婚姻风俗习惯不可能也没有摆脱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和森严的等级制度的制约,但当时的社会环境较为开放,妇女所受束缚相对较为宽松,男女社交相对自由。
所谓:“仲春之日,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1]《诗经》婚恋诗在这个现象上多有反映。
如《郑风·溱洧》[2]: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蒹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汿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汿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这首诗描绘了春秋时期郑国的溱水与洧水一带每当春光明媚时节青年男女游春欢会的场面。
《后汉书·袁绍传》引韩《诗注云》:“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辰,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拂除不详,故诗人愿与所悦者俱往观之。
”此诗中所描写的场面正反映了当时郑国风俗的一个方面,男女在一起欢聚游玩是比较自由的。
《诗经》关于爱情婚姻诗的解读
《》是产生于中国奴隶社会末期的一部诗集。
它是中国古代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爱情婚姻诗解读
《诗经》中写恋爱和婚姻问题的诗,或歌唱男女相悦之情、相思之意,或赞扬对方的风采容貌,或描述幽会的情景,或表达女子的微妙心理,或嗟叹弃妇的不幸遭遇,内容丰富,感情真实,是全部《诗经》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
《诗经》中关于恋爱和婚姻的诗最集中的是《国风》。
在《诗经》时代,在某些地域,对男女交往的限制还不像后代那样严厉,由此我们在这些诗中看到年轻的小伙和姑娘自由地幽会和相恋的情景,如《召南·野有死麋》:
野有死麋,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
一个打猎的男子在林中引诱一个“如玉”的女子,那女子劝男子别莽撞,别惊动了狗,表现了又喜又怕的微妙心理。
又如《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一对情人相约在城隅幽会,但是当那男子赶到时,那女子却故意躲了起来,急得那男子“搔首踟蹰”,那女子这才出来,又赠给那男子一根“彤管”——究竟是什么东西现在已不清楚,但反正在此具有爱情信物的意义,那男子不禁惊喜交集,因为这“彤管”是心上人送给自己的,所以他觉得真是分外美丽,不同寻常。
《诗经》中的婚恋诗
《诗经》中的婚恋诗爱情自古以来是世界文学经典永恒的主题。
国内外的著作也多是歌颂纯真唯美爱情的经典。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对于当时社会的不同层次的生活都有所反应,当然唯美的爱情在《诗经》中占有很大部分。
《诗经》中的婚恋诗思想内容丰富,描写人物情态十分生动鲜活,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更是歌颂的淋漓尽致,展示出了人间最美好的感情。
这种感情虽然纯朴浓厚,但却哀婉动人。
一、思想内容周朝,古风犹存,礼教对于青年男女恋爱婚姻还少有禁忌。
《诗经》就产生于这样一个原始性地方文化自由发展的时代。
其中有很多诗篇是对纯洁、热烈、自由的爱情的歌颂。
《诗经》是首篇《周南·关雎》是我国最古老的情歌之一。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它是一首以爱情为题材的炽热感人的情歌,诗中所描述的感情真挚切真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把人们对爱情热烈、大胆、浪漫的追求表现的淋漓尽致。
孔子曾赞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此诗更是被世人传颂至今。
《诗经》中描写的另一种感情则是与热烈率真相反的温文尔雅型的。
《邶风·静女》表现的就是此种细腻真挚的情感。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汝)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汝)之为美,美人之贻。
”此诗以情人幽会时的场景书写了男女爱恋的心情,表达了最单纯的情感。
让人对静女的形象遐想无余。
当然除了书写纯洁坚贞的感情,也有对痛苦相思的妇女的描写。
这类诗的人物形象主要是劳动妇女、青年少妇。
着重描写他们对劳役的丈夫、出征的归人的相思之苦,写出了她们浓浓的生活韵味,以及对恋人的坚贞。
《诗经》中也有描写恋爱中的男女对封建礼教大胆反抗,以求婚姻自由的诗篇,这类诗反应的是一种社会问题,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不是因为背叛等恋人间的问题,而是迫于无奈的社会压力、礼教制约。
《诗经》婚恋诗浅析
《诗经》婚恋诗浅析1 引论《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章,生动地展示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社会现实,集中反映了那个时期社会风俗的方方面面。
就其思想内容而言,主要有反映爱情生活和婚姻生活、揭露和讽刺统治者的剥削压迫、人民苦于战争徭役以及劳动生活等题材的作品,其中关于婚恋的诗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爱情是永恒的文学主题,自古而今每每被人们诉诸笔端。
它是人类亘古不变的美好追求、是人类心灵世界的需求。
追求爱情是人类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也是从人类有意识起就在心灵上和行动上孜孜以求的理想。
先秦时代,男女自由恋爱,婚姻却是不自由的;其时的婚俗文化还处在一个混乱的阶段,并必然会走向统一;在封建势力的作用下,女性的地位从那时起已由崇高走向了卑微。
前人论文往往只论述一个方面的内容,没有涉及这三者的相互联系。
本文试从上述三个方面对《诗经》中的婚恋诗进行探求。
2 当时的恋爱与婚姻2.1自由的恋爱在周代,男女恋爱是自由的。
那时的婚姻风俗习惯不可能也没有摆脱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和森严的等级制度的制约,但当时的社会环境较为开放,妇女所受束缚相对较为宽松,男女社交相对自由。
所谓:“仲春之日,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1]《诗经》婚恋诗在这个现象上多有反映。
如《郑风·溱洧》[2]: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蒹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汿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汿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这首诗描绘了春秋时期郑国的溱水与洧水一带每当春光明媚时节青年男女游春欢会的场面。
《后汉书·袁绍传》引韩《诗注云》:“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辰,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拂除不详,故诗人愿与所悦者俱往观之。
”此诗中所描写的场面正反映了当时郑国风俗的一个方面,男女在一起欢聚游玩是比较自由的。
诗经爱情诗鉴赏
诗经爱情诗鉴赏对诗经中爱情诗的赏析自古以来,人类就对爱情充满憧憬和向往,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创作的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也是曾出不穷。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表现婚姻爱情生活的诗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十分丰富,艺术成就较高,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痛苦的弃妇诗等。
《诗经》的爱情诗,不仅反映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热切渴望与追求,也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欢乐和挫折痛苦。
透过这些充满坦诚、真挚的情感的作品,我们真切地感到两千多年前人们在恋爱婚姻过程中的苦辣酸甜。
一、描写男女互相爱慕的诗《诗经》的第一篇诗《周南·关雎》就是一首感情十分纯朴而美好的情诗。
一位男子因为河畔采荇的“窈窕淑女”心善貌美,对这位美丽的姑娘产生了爱慕之情,醒时梦中不能忘怀,而又无法追求到。
面对悠悠的河水,目迎水流中浮动的荇菜,姑娘美丽的身影时时闪现在眼前,这更增添了他的痛苦,以致出现了幻觉,仿佛和那个姑娘结成了情侣,共同享受着协谐欢乐的婚后生活。
诗中的相思之情是坦率的、大胆的,诗人毫不掩饰自己的感情,也毫不掩饰自己的愿望。
这种浓烈的感情和大胆的表白,正是生命欲望和生性本能的自然显露。
二、描写男女约会相思的诗《静女》描写了一位闲雅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角落会面,可爱的姑娘按照约定在城角楼等他,也许为了逗着玩,她把自己隐藏起来,看到他早早赶到约会地点,心上人还没有出现,于是小伙子急得搔首踯躅。
等到他发现姑娘已经来了而且情意深长的带给他一些礼物时,便大喜过望。
幽静的城角,情侣来调情,一派温情脉脉的场景。
爱情的自然流露充满了甜蜜,把当时青年男女在一起时的那种天真活泼、相互逗趣的情景写得活龙活现。
恋爱既有甜蜜和快乐,但也有痛苦与烦恼。
.《郑风·子衿》则是写女子对男子的思念,这个女子在城阙等待情人,终末见来,便独自踟躇徘徊,“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咏叹,虽然她那么想给他送去消息,那么想去与他相会,但是她却不愿采取主动,于是在心里一遍一遍地埋怨着她粗心的情郎,虽然不满情人的不殷情,但她仍然在心急如焚、度日如年地等待,把相思之苦表现得如怨如诉,深挚缠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中的婚恋诗包括哪几类内容?试举例说明。
《诗经》婚姻爱情诗的内容非常丰富多彩,主要包括:(1)男女的相恋相思,如《郑风·叔于田》写女子对男子的悦慕;《郑风·溱洧》、邶风·静女》写男女的欢会;《子衿》、《采葛》写刻骨铭心的相思;《蒹葭》写求而不得的惆怅;《鄘风·柏舟》写对恋爱婚姻自由的大胆争取。
(2)对结婚场景的描绘、对新婚的祝贺,如《硕人》对贵族女子出嫁时盛大的场面的描写、《桃夭》对新嫁娘的赞美。
(3)对不幸婚姻的悲叹,如《氓》中的弃妇对自己悲惨命运的诉说。
结合作品分析《诗经》婚恋诗的思想艺术成就。
《诗经》婚恋待的思想性表现在它们所表达的感情是真诚的、高尚的、纯洁的。
如《关睢》中对爱情的积极健康的迫求;《出其东门》中对爱情的忠贞;《子衿》中对爱人的真诚思念等。
《诗经》婚恋诗的艺术成就表现为:(1)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它真实地再现着用代社会男女之间相爱相恋的世俗生活,抒发着他们真实的哀乐情感;(2)特点鲜明的形象塑造。
诗人通过直接的情感倾诉,在抒情诗中塑造了许多鲜活的少男少女形象。
(3)深含意蕴的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或用来衬托感受,或用来寄托情意,如《蒹葭》中以凄清的秋景衬托怅惘的心情,《桃夭》以烂漫的桃花暗示婚礼气氛的热烈和新嫁娘容貌艳丽。
(4)生动活泼的语言,如《溱洧》中男女的对答、《子衿》中女子对情人的抱怨等。
一、《诗经》婚恋诗所体现出来的思想内容《诗经》中写恋爱和婚姻问题的诗,或歌唱男女相悦之情、相思之意,或赞扬对方的风采容貌,或描述幽会的动人情景,或表达女子的微妙细腻的心理,或嗟叹弃妇的不幸的悲惨遭遇,内容丰富,感情真实,是全部《诗经》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
按照男女恋爱婚姻追寻和发展的一般过程,《诗经》中的婚恋诗表现出以下思想内容。
[1](一)纯洁、坚贞初恋的自由浪漫。
《诗经》产生是我国原始性地方文化正在自由发展的时代,当时的人们感情还没有受到过多的封建礼教的影响,所以在爱情婚姻的追求上比较自由、大胆、热烈和浪漫的,我们知道,文学是源于生活的,是人们生活的真实的反映,因此这时候的爱情婚恋诗表现为较多的自由浪漫,许多诗作都写得热烈而率真,体现为大胆浪漫和温文典雅两个方面。
1、在对爱情的追求上热烈、大胆、浪漫。
首篇《周南.关雎》是我国最古老的情歌之一。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中描写了一位男青年爱上了河边采摘荇菜的“窈窕淑女”,大胆的抒发了对美丽善良的窈窕淑女的爱慕之情,一见钟情,并发展到一往情深,“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睡着醒着都沉迷其中,不能自拔,至情感最深切处“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夜夜相思。
可姑娘没有这方面的想法,终是一厢情愿,“求之不得”。
“求之不得”也止于“辗转反侧”罢了,没有更进一步的追求,多情而聪明的男子,采取积极乐观的解脱方法——以想象来享受求而得之的欢乐,这也许是治疗相思病的一种独特的方法。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那位男子的想象,他想像着将来和自己心上人过着的幸福生活,他幻想,一旦能追求到姑娘,将会千方百计讨她高兴让她快乐,“友之”、“乐之”正是男子讨心上人快乐的写照。
以此诗的感情真挚,基调健康。
因此大教育家孔子曾赞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郑风.溱洧》写的是郑国青年男女踏青的欢乐盛况,据说春秋时期,三月初三,郑国青年人到溱洧二水的岸边举行祭祀活动,他们手持泽兰,以扫除邪恶,祈求吉利,少男少女们当然也会借这个大好的机会互诉衷情。
诗中的青年男女生动有趣的对话表现出了姑娘热情、开朗、大方的性格。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煦且乐!’”,姑娘禁不住美丽春日的诱惑,主动邀请意中人去观赏河边的优美风光。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多情的青年男女尽情欢乐嬉戏。
“赠之以芍药”最后互赠芍药以表明心曲。
整首诗如一首欢畅流动的乐曲,天真、淳厚、热烈、烂漫。
“整首诗如一首欢畅流动的乐曲,天真、淳朴、烂漫自由。
读之便觉有一种浪漫、妩媚、因着时代的遥远与风情的古朴,显得格外清新纯净。
”[2]2、温而文雅地表现细腻真挚的情感。
《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这首诗以情人幽会时的小小场面抒写了男女青年相互爱恋的纯真情感。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一对恋人约会时互相逗趣的情景跃然纸上,极富生活情趣。
诗中描写一个男子在城之一隅等待情人的到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一时心爱的人还没有来到,他的心情以至于急躁而搔头徘徊,通过这一个动作,把人物焦急之情写得活灵活现。
心爱的人儿来了,以彤管、茅荑相赠,他万分珍爱,舍不得放手。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这礼物并非十分特别,而是这个礼物是心爱之人所赠之故。
表现出爱情深厚,情意纯真,心理描写细腻入微。
(二)痛苦难耐的相思。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情人之间,都是想着能够耳鬓厮磨,厮守终生,但人生也有过多的不如意,在当时的社会由于戍边、劳役等原因,有情人也可能不能长相守,所以,“过尽千帆皆不是”,“肠断白濒洲”的相思是多么的无奈!《诗经》中的一部分婚恋内容,也正体现了夫妻之间,情人之间难耐的相思之苦。
《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劳动妇女思念劳役的夫,丈夫行役在外,杳无音讯;妻子孤守在家,终日操劳。
白天忙忙碌碌,倒还好混;到太阳落山,鸡进窝,养牛归圈,妻子便会触景生情,伸伸疲惫的腰肢,眺望暮野,崎岖的大路直通向远方……愁思焦念,自然涌上心头。
他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鸡羊牛都有个归宿,他这会儿漂泊在哪里呢?能免得了饥渴么?这是劳动妇女的情感,既不同于凝妆登楼的少妇,又不同于痛心疾首的伯妻。
那些少妇伯妻是有闲的,她们的夫婿离家出征,是去“觅封侯”的,是去“为王前驱”的。
而在这里,她惦记丈夫,则是“苟无饥渴”?这种相思之情,不只是源于个人的寂寞,而更是基于生活的苦难;主要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要求,更多还是担心对方的命运。
所以,这种情感是更深厚更朴实的,而且深厚朴实得多多了。
[3]《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袊,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桃杏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
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
“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日思夜想,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
如今因某种原因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真是望穿秋水!可久不见恋人的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无奈的惆怅与幽怨:“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我不往,子宁不来?”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语意中有对情人的责怪,但这种责怪也是缘于对心上人过多的思念与牵挂,情感真挚,饱含浓浓的生活底蕴,我们仿佛看到一位美丽的女孩那种焦急难耐的等待。
(三)对封建礼教的不屈的反抗。
追求恋爱婚姻自由是相爱的人心中最美好的愿望,但封建社会的礼教往往束缚、干预、甚至扼杀自由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所以恋爱中的男女往往进行大胆的反抗,以求得婚姻的自由。
《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祀。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姑娘要求情人不要再来她家相会,她怕的是“父母之言”、“诸兄之言”和“人之多言”,在旧礼教的压抑下,姑娘忍痛拒绝情人前来幽会,欲拒而又心不忍,心里实在是爱他的,真实细腻地表达了内心复杂的矛盾和痛苦。
《鄘风·柏舟》也表现了同样的遭遇,“泛彼柏舟,在彼中河。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之死矢靡它。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彼柏舟,在彼河侧。
髧彼两髦,实维我特。
之死矢靡慝。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这位女子的恋爱遭到母亲的反对,她呼天唤地,以示抗争。
这类诗歌反映的社会问题,是爱情同礼教、社会舆论的矛盾,她们的爱情障碍,不是恋人之间的感情纠葛,而是外来的社会压力。
(四)男子薄幸的弃妇悲吟。
经过了一系列的坷坷绊绊,终于走进婚姻的殿堂。
可在男女不平等的夫权社会,幸福的婚姻对于妇女来说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
由于某种原因,一些妇女渴望的自由幸福不仅没有得到,等待她是却是一张心寒的休书!于是,弃妇凄婉便给《诗经》凭添了些许的恨与怨。
《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是一首弃妇诗,这首诗通过一个妇女的自述,倾诉述了这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受虐直至被抛弃的过程。
全诗分六章,一二章写女子与氓相遇并相热恋。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这桩婚事本来是由男方主动提出来的。
这个男子以“贸丝”为借口,骗取了女子的爱情。
女子不仅把终身庄严相许,并且出嫁时还带了大量的嫁妆,。
三四两章,写女子被弃后的悔恨痛苦心情。
弃妇以自己沉痛的教训告诫世上的女人,男人们是变化无常的,女人一旦年老色衰,就有被抛弃的可能,因此女人千万不要迷恋男人。
这是弃妇由自己发出的血泪教训,发出的对同命运的妇女的忠告,它使人们看到,夫权制是产生婚姻悲剧的根源。
五章,写女子在夫家的辛劳,以及被弃无处诉冤的痛苦。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女子在夫家起早贪黑,日夜操劳。
这样的勤劳,最终还是被遗弃,被弃后,就连兄弟都不同情。
只有“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这对男妇不平等的现象进行了血泪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