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鉴赏

合集下载

颐和园各个景点详细介绍

颐和园各个景点详细介绍

颐和园各个景点详细介绍颐和园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文化底蕴的皇家园林之一,也是北京的重要旅游景点。

它集中国古代皇家建筑、园林艺术和文化传承于一体,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拥有众多精美的景点,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在本文中,我将对颐和园的各个景点进行详细介绍,带领您领略这座宏伟而优雅的皇家园林。

1. 颐和园大门颐和园的大门是进入园区的第一站,它以其雄伟的门楼和精美的雕刻而闻名。

门楼上镶嵌着金色的龙饰,象征着皇家尊贵和权力。

大门外的广场是游客们拍照留念的好地方。

2. 德意装璜德意装璜是颐和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是一座仿意大利罗马风格的建筑。

它以其独特的形式和精美的细节而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内部还有收藏着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和文物。

3. 万寿山大观万寿山是颐和园最高的山峰,也是观赏整个园区景色的最佳地点。

登顶万寿山可以俯瞰整个园区的美景,尤其是素称“颐和园第一名胜”的昆明湖,以及与之相映成趣的建筑群。

在这里呼吸新鲜空气,欣赏美景,会让人心旷神怡。

4. 佛香阁佛香阁是颐和园内极具特色的一座建筑,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的真身大舍利子,是佛教信仰的重要场所。

佛香阁外观古朴典雅,内部布置精美,游客在这里可以沉浸在静谧和祥和的氛围中,感受到佛教的智慧和宁静。

5. 瑞香迎宾瑞香迎宾是一座仿古建筑,它是中国古代庭院建筑的典范,展现了丰富的建筑艺术和文化内涵。

瑞香迎宾是颐和园的重要景点之一,这里的雅致和浓厚的历史氛围吸引了无数游客。

6. 彩云深处彩云深处是颐和园独具特色的一处地方,它是一座仿照岳阳楼而建的建筑,以其壮丽的景色和文化意蕴而闻名。

在这里,游客可以观赏到颐和园最壮丽的湖景,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和宁静。

以上只是颐和园各个景点中的一小部分,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颐和园作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以其精致的建筑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

当您步入颐和园的大门,置身于这座宏伟而优雅的皇家园林中时,您将不仅能够欣赏美丽的景色,还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陈从周《颐和园》赏析

陈从周《颐和园》赏析

陈从周《颐和园》赏析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美丽的建筑,其中最杰出的就是颐和园。

它是一座宏伟精美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郊,前身是明代时期朱元璋修建的万寿山庄。

明末清初清朝皇帝们改建和扩建了万寿山庄,形成了颐和园这一优美宫殿庭院。

颐和园拥有丰富多样的建筑群,占地面积达290公顷,并被国家有关部门评定为“五星级(AAAAA)”文物保护单位,为人们提供了一处了解清宫文化的绝佳去处。

颐和园的建筑多么精致美丽,是经历两百多年改建和增建造就的。

它位于北京西郊,气候宜人,四季分明,一波波翠绿茵茵,一池池明绿,一片片植被交织,与大自然完美融为一体,演绎着西湖八景的优美。

外观上,颐和园的五大部分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庭院,分别是乾清宫、御花园、养心殿、太清宫和马厩,每一处都有着不同的特色。

乾清宫的建筑采用了明清式建筑的风格,其四合院的构成复杂,彩绘华丽,窗户上的穹顶精巧古朴,传统的宫殿风格让人流连忘返;御花园是皇家花草种植和景观建设的综合性工程,景物错落有致,让人叹为观止;养心殿为了纪念闻一多,建有宏大的碑林,为他的功绩永存于史册;太清宫既体现了清宫皇家风范,又刻画了传统中国文化,两者相互融合,错落有致,让人着迷;马厩建筑示意了清宫的宏伟,它是清代皇家庆典活动的地点,展示的是皇帝的非凡待客之道。

此外,颐和园还有着诸多的艺术资源,包括园林艺术、建筑艺术、内部装饰艺术以及景观艺术等,每一处都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底蕴。

例如,乾清宫的牌坊是颐和园的象征,它集结传统汉字文化和清宫建筑文化,犹如一首浓墨重彩的诗篇,传递着皇帝高贵宏辉的大气;御花园中的园林以及湖水岸中的舞台和满树梨花,更是极具创意的艺术作品,那些精美的雕塑更是凸显出宫廷的高贵威严;太清宫的内部装饰也是一件令人印象深刻的艺术品,分布在殿堂、厅所等各处,恢宏堂皇,色彩斑斓,将明清宫廷文化得以延续。

总之,颐和园是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展示出中国宫廷文化的传统与现代巧妙地交融在一起,演绎出绚丽多彩的美景,可以说是一部厚重的文化和艺术史。

简述颐和园的主要特点

简述颐和园的主要特点

简述颐和园的主要特点
颐和园是一座集皇家园林和古建筑于一体的大型宫殿建筑群,位于中国北京市西郊。

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1. 园林风景优美。

颐和园占地面积较大,内部有山水湖泊、花木扶疏的园林景观,以及独具特色的建筑群,景色宜人,美不胜收。

2. 古建筑精美。

颐和园内建筑物均以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为主,如长廊、宫殿、亭台、门楼等,精美绝伦。

其中最为著名者为“万寿山庄”,其建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

3. 人文底蕴深厚。

颐和园历史悠久,自清代乾隆时期开始修建,经历了多次修缮和重建,保存着大量的文物、艺术品和历史遗迹。

这里既是皇帝居所,也是文化艺术的重要场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旅游资源丰富。

颐和园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除了颐和园本身的景点,周边还有许多旅游资源,如圆明园、紫竹院等,可以一起游览,增加游览的趣味性和文化内涵。

- 1 -。

颐和园的景点讲解

颐和园的景点讲解

颐和园的景点讲解
颐和园位于中国北京市,是一座庭园式皇家园林,也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

下面是对颐和园部分景点的简要讲解:
1. 万寿山和长廊:颐和园的主体景区是位于园中心的万寿山,山上建有众多古建筑和观赏亭台。

延伸于山脚下的长廊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长达728米,以精美的彩绘和雕刻而闻名。

2. 昆明湖:颐和园内的昆明湖是一片人工湖泊,湖面平静,湖边建有众多亭台楼阁,提供了休闲散步和观景的场所。

游船可供游客欣赏湖光山色。

3. 乐寿堂:位于颐和园南部,是一座仿制的藏式建筑,是颐和园中最高的建筑物之一。

登上乐寿堂可以俯瞰整个颐和园的美景。

4. 佛香阁:位于颐和园的东北角,是一座典型的佛教建筑。

阁内供奉着各种佛像和佛教文物,是颐和园中的文化宝库。

5. 德胜门:颐和园的正门,又称前门,是一座宏伟的建筑。

门前有两座高大的石狮子守卫,象征着权威和威严。

6. 17孔桥:位于颐和园的西部,是一座古朴典雅的拱桥,桥身有17个拱洞,连接着湖心岛和陆地。

7. 玉澜堂:位于颐和园的北部,是一座典型的宫殿建筑,曾经是清朝皇帝的起居之地。

8. 聚景园:颐和园的西部景区,是一个汇集了中国古代名山胜景的小型景观区,通过山水和建筑来再现中国的山水名胜。

这仅仅是颐和园的一部分景点介绍,颐和园还有许多其他美丽的景点和建筑,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游览颐和园时,可以欣赏到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精华,领略到其独特的韵味和美丽的景色。

名人对颐和园的评价

名人对颐和园的评价

名人对颐和园的评价颐和园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园林之一。

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十五公里处,占地面积约为290公顷。

颐和园的风景秀丽,古典建筑精美绝伦,被誉为“万园之园、中园之冠”。

许多名人对颐和园都有自己的评价和赞赏之词。

下面将列举一些著名名人的评价,带您一起领略颐和园的魅力。

1. 蒋介石:颐和园是中国最美丽的园林之一,它的设计和布局都充满了艺术的精髓。

2. 爱因斯坦:在颐和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世界,这是一个令人陶醉的地方。

每一座建筑都是如此精致,每一片湖水都是如此清澈。

这里的景色唯美而富有诗意,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3. 毛泽东:颐和园是中国的瑰宝,它凝聚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精华。

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

4. 陈毅:颐和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更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见证。

这里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古代文物和艺术品,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5. 李白:颐和园临百花谷,景色宜相忆。

湖光山色皆颖脱,水墨丹青入画帷。

千门万户翘角待,婉约风光写诗篇。

朝歌暮饭云水里,颐和园是唯一。

6. 林徽因:颐和园是一座充满诗意和浪漫的园林,每一处都让人沉醉。

无论是湖泊、山水,还是楼台、亭台,都迸发出浓浓的艺术气息。

7. 梁启超:颐和园集中国古代园林的精华于一身,它展示了中国人崇尚自然和追求和谐的美学理念。

它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更是一本活生生的中国古代艺术和文化的教科书。

8. 高尔基:颐和园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汇集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之大成的园林。

它不仅是一处美景,更是一个人类智慧的结晶。

以上是一些名人对颐和园的评价,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赞赏了颐和园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颐和园作为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展示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和谐的美学理念。

参观颐和园,不仅可以领略自然风光,还可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颐和园赏析

颐和园赏析

颐和园赏析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之一,位于北京市西郊,占地面积达到了293公顷。

它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

颐和园以其独特的山水景观和精美的建筑群,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和欣赏。

颐和园的建筑布局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前半山区、后半山区和后山区。

前半山区是颐和园的主要景点之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万寿山,这座人工山以其秀丽的山势和精致的建筑而闻名。

登上万寿山,可以俯瞰整个颐和园的美景。

在山上还有众多的建筑,如佛香阁、长廊和宝塔等,这些建筑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和魅力。

后半山区是颐和园的核心区域,也是最具特色的地方。

这里有许多精美的建筑和园林景观,如十七孔桥、石舫、乐寿堂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乐寿堂,它是一座仿古建筑,内部陈设了丰富的文物和艺术品。

乐寿堂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后山区是颐和园的最后一部分,也是最具野趣的地方。

这里有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湖泊和各种野生动植物。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宁静,同时也可以参观一些庙宇和古迹,如玉澜堂和步云桥。

颐和园的建筑和景观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精髓和独特之处。

它们以其独特的布局和精致的工艺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和欣赏。

除了建筑和景观外,颐和园还保存了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如字画、瓷器和玉器等。

这些文物和艺术品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机会。

除了观赏和欣赏,游客还可以参与一些特色活动。

例如,可以在颐和园的湖泊中划船,欣赏湖光山色;可以在园内的广场上观看传统表演,如京剧和杂技等;还可以品尝到正宗的北京小吃和茶文化。

这些活动丰富了游客的体验,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中国的文化和生活。

总的来说,颐和园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古代皇家园林,它以其独特的建筑和精美的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和欣赏。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瑰宝。

颐和园鉴赏

颐和园鉴赏

颐和园鉴赏颐和园是中国最著名的园林之一,皇家园林的代表作。

其间的昆明湖、万寿山等景色每年都能吸引大批的游客。

本文对于颐和园有一个小的鉴赏。

关键词:皇家、北方、园林、清朝。

一.简介颐和园(Summer Palace)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清漪园,为三山五园(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

三座山上分别建有三园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

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

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银两(据专家考证,应为500至600万两白银),由样式雷的第七代传人雷廷昌主持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

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许多珍宝被劫掠一空。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修复。

后来在军阀混战、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1949年之后政府不断拨款修缮,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拥有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二.主要景区颐和园景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97平方公里(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大约220公顷)。

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555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

颐和园的名人评价

颐和园的名人评价

颐和园的名人评价
颐和园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杰作之一。

自1860年开始建造以来,颐和园吸引了众多名人的兴趣和赞赏。

以下是一些对颐和园的名人评价。

1. 清代文学家袁枚赞颂颐和园为“人间仙境”,他在他的著作《随园诗话》中写道:“颐和园独在花园中,不见墙栏,不闻喧嚣,不知有世事之扰。

”袁枚认为颐和园是一个安静、恬淡的地方,仿佛人们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

2. 清代文学家袁宏道称颐和园为“独绝胜境”,他在他的著作《随园诗话续编》中写道:“颐和园自称景在水,则不假矣。

胜景非独林亭,泉石可期,而湖泊亦有古人所未有之胜状。

”袁宏道认为颐和园的湖泊是独一无二的壮丽景色,无与伦比。

3. 清代文学家纳兰性德曾在《颐和堂记》中赞美颐和园的美丽和宏伟:“是近古乃至今无出者,是莫大的宫室,园囿极广,但其间所置,美奂极矣,又其山水田畴,园馆亭台,斗拱楼台,琳琅满目。

”纳兰性德认为颐和园的建筑和景色都是美不胜收的。

4. 近代作家鲁迅也对颐和园有过评价,在他的小说《狂人日记》中,他用颐和园作为主人公狂人的背景,描写了狂人对现代社会的
不满和愤怒。

鲁迅通过描写颐和园的美丽和宏伟来对比现实社会的肮脏和堕落,以展示他对社会现象的批评与讽刺。

颐和园作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不仅在中国文化界享有盛誉,也吸引了众多文学家、艺术家和普通游客的赞赏。

颐和园的美景和建筑风格,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精髓,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术鉴赏颐和园知识点总结

美术鉴赏颐和园知识点总结

美术鉴赏颐和园知识点总结颐和园的建筑风格大多以中国传统建筑为主,体现了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风采和气派。

在颐和园的建筑中,最为著名的要数佛香阁、十七孔桥、福海舫、颐和园大水法、颐和园大石舫等等。

这些建筑不仅在建筑风格上具有独特之处,而且在美术鉴赏上也有着非常高的价值。

佛香阁是颐和园的一处假山景观,建于乾隆时期。

佛香阁的主体建筑是仿照峨眉山金顶金銮殿建造的。

在佛香阁景区内,王国维的《西洲曲》四大喇嘛像、乾隆虎图、莲花仙子、佛教经典题材等佛香阁彩绘艺术,给游客们留下了极为美好的印象。

颐和园的十七孔桥是颐和园内最大的一座桥梁,也是最早建成的一座石桥。

十七孔桥座落在颐和园西堤和东堤之间,河道下游的桥洞共有十七孔,故名十七孔桥。

西洋楼、九孔桥、南湖岛、九洞桥、玉兰桥、佛香阁、阳明堂等十七孔桥南北两岸包括十七孔桥在内的地方,都有不同的景点和建筑,这些景点和建筑都是以美术为主题的,其中的绘画、雕刻、摄影等作品,堪称一绝。

颐和园的福海舫是颐和园内的一处建筑景观。

福海舫原本是圆明园中的一处园林景观,在弘历五年,光绪二十八年分别修葺过,清代皇帝法宝设有“福海寺”,故颐和园里的“福海舫”是仿洋快船而成的。

福海舫是一处依水而建的宫殿,“福海舫”形态端庄,结构巧妙,文雅妩媚。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许多美术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包括了世界著名画家和雕刻家的作品,这些艺术作品都成为了福海舫的最大特色。

颐和园的大水法是颐和园最大的一处水景,同时也是颐和园的著名景点。

这里位于颐和园的北部,水面广阔,风景宜人,非常适合游客观赏。

在大水法附近,有很多美术作品,其中不乏大师级的绘画、雕刻、摄影等作品。

这些艺术作品与大水法的风光相得益彰,使得大水法成为了颐和园中一处美术欣赏的胜地。

颐和园的大石舫是颐和园的一处著名景点。

大石舫原名马力舫,是一所供乾隆皇帝儿子铁佛寺主持“观露斋”南木府博辞巒章、写草书墨迹的「福变亭」建筑。

在大石舫周围,也有很多美术作品,包括了世界著名画家和雕刻家的作品。

颐和园园林鉴赏

颐和园园林鉴赏

十七孔桥
• 十七孔桥坐落在昆 明湖上,飞跨于东堤和 南湖岛之间,用以连接堤岛, 为园中最大石桥。其造型兼有 北京卢沟桥、苏州宝带桥的特点。 石桥宽8米,长150米,由17个桥洞组成。 石桥两边栏杆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 500多只。
总结:
• 颐和园一方面人工景 观与自然景观艺术地 融为一体,反映了文 化与自然应融为一体 的思想。另一方面, 包容了我国北方、江 南和西部不同地区的 园林风格,是中国风 景园林的杰作,代表 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成 就和一种创造性的天 才杰作。
船体突出四个水龙头,每当大雨,楼顶雨水从四角的空 心柱流下,由龙口吐出,景色壮观。船体长36米,用巨 大的石块雕砌而成。两层舱楼系木结构,但都油饰成大
理石纹样。顶部用砖雕装饰,精巧华丽。
清晏舫
长廊
长廊的长度和丰富的彩画 在1990年被收入《吉尼斯 世界记录大全》,1992年 被认定史世界上最长的长 廊。 在全园中发挥的作用,一 是把分散的建筑连在一起, 起到东西轴线的作用,二 是起到引导游览的作用。 长廊共有大小不同的苏式 彩画1.4万幅,画师们将中 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文化 浓缩在这条长长的画廊上。
颐和园简介
北京颐和园始建于公元1750年,1860年在 战火中严重损毁,1886年在原址上重新进 行了修缮。其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 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 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堪称中国风 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
颐和园 的主要景物
颐和园秉承了皇家御园的规制,采用 了“宫苑分置”的方式,将全园按功 能不同划分为政治活动区、生活居住 区(二者通称宫廷区)和风景游览区。
颐和园园林鉴赏
曹四艳
104230251
颐和园简介
•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郊海淀区,是世界上最 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 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整座园林集中建筑精华, 并将各种不同风格的园林和谐的组合在一起,成 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 • 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中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 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 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颐和园鉴赏

颐和园鉴赏

颐和园鉴赏一、简介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京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

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二、历史颐和园原为封建帝王的行宫和花园,远在金贞元元年(1153年)即在这里修建“西山八院”之一的“金山行宫”。

明弘治七年(1494年)修建了园静寺,后皇室在此建成好山园。

1664年清廷定都北京后,又将好山园更名为“瓮山行宫”。

清乾隆年间,经过15年的修建工程,将该园改名为“清漪圆”。

此时的清漪园,北自文昌阁至西宫门筑有围墙,东、南、西三面以昆明湖水为屏障,园内修建了许多亭台楼阁,桥廊斋榭,山清水秀,富丽堂皇。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疯狂抢劫并焚烧了园内大部分建筑,除宝云阁(俗称“铜亭”)智慧海、多宝琉璃塔幸存外,珍宝被洗劫一空,建筑夷为一片废墟。

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待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在清漪园的废墟上兴建起颐和园。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野蛮破坏,后慈禧又动用巨款重新修复。

数百年来,这里一直是封建帝王、皇室的享乐之地,解放辟为公园。

1961年国务院公布颐和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颐和园包括万寿山、昆明湖两大部分,园内山水秀美,建筑宏伟。

全园有各式建筑3000余间,园内布局可分为政治、生活、游览三个区域。

政治活动区,以仁寿段为中心,是过去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办理朝事、会见朝臣、使节的地方。

生活居住区,以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为主体,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之地。

风景游览区,以万寿山前山、后山、后湖、昆明湖为主,是全园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世界古典园林中享有盛誉的颐和园,布局和谐,浑然一体。

在高60米的万寿山前山的中央,纵向自低而高排列着排云门、排云股、德辉殿、佛香阁、智慧海等一组建筑,依山而立,步步高升,气派宏伟。

颐和园讲解

颐和园讲解

颐和园讲解颐和园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北郊,占地面积约290公顷。

它是清代乾隆皇帝为纪念自己的母亲所修建的皇家园林,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精湛的建筑艺术而闻名于世。

颐和园的建筑和景观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园林和绘画艺术的精华,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园内有大量的建筑物、湖泊、山水、花草树木,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

进入颐和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的长廊。

长廊被称为“万寿山长廊”,全长728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彩绘廊。

长廊两侧的彩绘壁画生动地描绘了中国传统的神话故事、历史事件和自然景观,每一幅壁画都独具特色,给人以美的享受。

长廊的尽头是独一无二的大观园。

大观园是颐和园最重要的建筑群之一,也是乾隆皇帝用来接待外宾的场所。

园内有着精美的宫殿、亭台楼阁和人工湖泊,如苏州街、十七孔桥等等,每一个建筑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园内最著名的建筑是颐和园的主体建筑——寿康宫。

寿康宫是一座仿古建筑,气势宏伟,建筑风格独特。

宫内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和艺术品,展示了乾隆皇帝的生活和政治活动。

颐和园的湖泊是其最大的特色之一。

园内有一个面积约为340亩的昆明湖,湖水清澈见底,水面上漂浮着一艘豪华的龙舟,给人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感觉。

湖边有小桥流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除了自然景观和建筑艺术,颐和园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园内有许多文人雅士的题词和诗句,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颐和园,人们可以欣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到中国古代帝王的豪华生活。

颐和园是一座集自然景观、建筑艺术和文化内涵于一体的园林,它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智慧。

每年,成千上万的游客从世界各地来到这里,欣赏这座宝库的美丽和神秘。

颐和园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一座文化瑰宝,它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颐和园里漫步,人们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

这里有美丽的景色,有精巧的建筑,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颐和园的造园艺术赏析

颐和园的造园艺术赏析

颐和园是北京的一座著名的皇家园林,是清朝时期清廷的休闲娱乐场所,也是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杰作之一。

颐和园的造园艺术赏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颐和园的规划布局:颐和园的规划布局精妙绝伦,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建筑景
观、水景景观融为一体。

2 颐和园的自然风光:颐和园的自然风光秀美,汇集了北京各种自然景观,包括森林、山丘、湖泊、花园等。

3.颐和园的人文景观:颐和园内有许多人文景观,如各种古代园林建筑、古代建筑风
格的楼阁、庭院等。

4.颐和园的水景景观:颐和园内有许多精美的水景景观,如西湖式的湖泊、优美的池
塘、流畅的小溪等。

颐和园的造园艺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瑰宝,值得赏析。

中国皇家园林赏析方法-----以颐和园为例

中国皇家园林赏析方法-----以颐和园为例

中国古代皇家园林赏析——颐和园中国园林注重天人合一,将人工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形成巧夺天工的奇异效果,在世界园林中自成一派。

而御制钦造的颐和园更是吸收了中国各地园林的精华,汇漠北山川之雄浑与江南水乡之秀丽于一体,可谓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典范。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占地2.97k㎡,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园中有点景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000余间古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古树名木1600株。

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颐和园,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荟萃南北私家园林之精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历史悠久的中国园林,都刻意追求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一体。

颐和园博采各地造园手法,既有北方山川的雄浑宏阔,又有江南水乡的清丽婉约,并蓄帝王宫室的富丽堂皇和民间宅居的巧别致,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充分体现了皇家园林独具壮观的总体规划,饱含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形成“园林化的风景名胜区”,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

在景观建筑上采用了“因山筑室”“以寺包山”的方式,以大报恩寺为中心,佛香阁为标志建筑,构成全园风景的主体和观赏中心。

在建筑上,以殿堂为主,亭台楼阁为辅,中国皇家园林中的宗教建筑占有很大一部分,这一点与皇家的积德求寿有关。

为了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表现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中国古代宫殿建筑采取严格的中轴贯通,左右对称的布局方式: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线两侧的建筑相对低小简单。

颐和园虽然是行宫,依山傍水、随坡就弯而建,设计师还是千方百计地体现了这种传统的审美观,最明显的就是万寿山南麓一佛香阁为中心的建筑群:从昆明湖北岸的中央码头开始,经云辉玉宇牌楼、排云门、金水桥、排云殿、佛香阁等九个层次,层层上升,从水面到山顶构成一条垂直的中轴线,两边布局也是严格对称的。

颐和园赏析200字

颐和园赏析200字

颐和园赏析200字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颐和园占地面积广阔,建筑精致,景色优美,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的主要景点包括万寿山、长廊、玉澜堂、佛香阁等。

万寿山是颐和园的最高点,可以俯瞰整个园区的美景。

长廊是颐和园最著名的地标之一,长达728米,被誉为世界最长的画廊。

玉澜堂是一座仿古建筑,内部陈设精美,展示了清代皇家生活的瑰宝。

佛香阁是颐和园内的一座佛教建筑,供奉着佛祖的像,给人以宁静和祥和的氛围。

颐和园的美景是令人陶醉的。

园内有湖泊、山峦、花木等,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湖泊上有各种各样的船只,游客可以乘船游览湖中的小岛和亭台。

山峦间有曲桥、石桥等,使整个园区更加生动活泼。

花木的种类繁多,四季都有不同的花朵盛开,给人以美丽和喜悦的感觉。

颐和园不仅是一处美景,也是一处文化的宝库。

园内的建筑和陈设都展示了中国古代皇家文化的瑰宝。

游客可以在其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厚底蕴。

颐和园是一处令人陶醉的美景,也是一处充满文化底蕴的地方。

无论是游客还是学者,都可以在颐和园中找到乐趣和启发。

北京颐和园景点讲解

北京颐和园景点讲解

北京颐和园景点讲解
一、庆春园
庆春园位于颐和园的东北角,是颐和园的一部分。

它是以明代园林为基础,沿用清代的园林建筑风格而建。

这里有许多古色古香的建筑和景点,如玉澜堂、宜芸馆、长廊等。

二、佛香阁
佛香阁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万寿山前,是清代慈禧太后烧香拜佛的地方。

这座建筑共有四层,每一层都有不同的用途。

游客可以登上佛香阁,俯瞰整个颐和园。

三、清晏舫
清晏舫是一艘石舫,位于昆明湖前。

它是以清代皇家的船只为基础,仿照明代园林中的船只建造而成。

这艘石舫是颐和园中唯一可以登船游览的景点,游客可以在此感受古代船只的韵味。

四、长廊
长廊是颐和园中最长的廊,全长728米,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廊。

长廊的两侧有丰富多彩的画廊和四季美景。

画廊上有许多精美的绘画作品,展示了古代园林建筑的精髓和文化内涵。

四季美景则展现了颐和园四季不同的风光和景色。

五、昆明湖
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景点之一,也是北京最大的皇家园林湖泊。

这里有着美丽的湖光山色和宏伟的古代建筑。

游客可以在昆明湖畔漫步,欣赏美丽的景色,感受古代皇家园林的魅力。

同时,这里也是游客进行划船、
垂钓等户外活动的场所。

景观案例鉴赏——《颐和园》

景观案例鉴赏——《颐和园》

科目二:景观案例鉴赏——《颐和园》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北京颐和园(the Summer Palace),世界文化遗产,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之一。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京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

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

内有佛香阁,排云殿最为有名。

颐和园(Summer Palace)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清漪园,为三山五园(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

三座山上分别建有三园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

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百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

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银两(据专家考证,应为500至600万两白银),由样式雷的第七代传人雷廷昌主持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

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许多珍宝被劫掠一空。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修复。

后来在军阀混战、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1949年之后政府不断拨款修缮,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颐和园鉴赏

颐和园鉴赏

颐和园鉴赏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蕴涵着许多形式美。

园林的美在于其意境美、不同的性格美、整体的构思与形式美法则的运用,以及独特的空间组织艺术手法。

颐和园作为北方皇家园林的代表,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荟萃南北私家园林之精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在颐和园中,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形式美四种美的存在形态巧妙的整合为一体,天人合一,是讲授美学的绝佳场所。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是北方皇家园林的代表。

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占地2.97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园中有点景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000余间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古树名木1600余株。

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处处蕴涵着形式美的特性。

东宫门现在是颐和园的正门,它坐西朝东,门楣檐下全部用油彩描绘着绚丽的图案。

六扇朱红色大门上嵌着整齐的黄色门钉,中间檐下挂着九龙金字大匾,上书“颐和园”三个大字,为光绪皇帝御笔亲题。

入园后,看不到一点园林的景致,只见一座座华丽的宫殿有序排列,均衡对称。

这一带原是清朝皇帝从事政治活动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包括朝见大臣的仁寿殿和南北朝房、寝宫、大戏台、庭院等。

绕过封闭对称的仁寿殿后,峰回路转,两三步间,一幅高阁、平湖、远山的壮丽图景呈现在眼前,顿时豁然开朗,产生强烈对比。

颐和园的设计就处处体现出“寓变化于统一”的匠心。

其中每一亭殿,下部都由挺拔、坚实的立柱支撑,以直线为主;而上部的房顶则由犬牙交错的飞檐组成,以曲线为主;殿宇轮廓多呈长方形,而中央顶部的穹窿藻井则为圆形,直曲、方圆巧妙统一。

就全园布局宏观来看,颐和园里的宫殿区中,用来朝见的“仁寿殿”是以东西向轴线为中心,而用来寝居的“乐寿堂”、“玉澜堂”等则改为南北向轴线布局,并紧贴湖面。

这同故宫所有宫殿一律南北向为轴的格局就有所不同,表现出统一中的变化,更能适应帝后休养避暑的需要。

浅析颐和园的园林艺术特色

浅析颐和园的园林艺术特色

浅析颐和园的园林艺术特色颐和园是中国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它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清代皇家园林的精华所在,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颐和园的园林艺术特色丰富多样,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析:一、布局设计颐和园的布局设计是园林艺术的精髓所在。

整个园林按照山水园的形式进行布局,充分利用地形和水资源,形成了山水相映、景中有景的美丽景观。

颐和园的布局设计注重轴线的运用,以万寿山为中心,将园林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南区以昆明湖为主景,北区以万寿山为主景。

这种布局设计使整个园林既有整体性,又具有丰富的变化性。

二、建筑与自然的融合颐和园的建筑与自然景观相融合,形成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景观效果。

在颐和园中,建筑不是孤立的,而是与自然景观相互呼应、相互衬托。

例如,万寿山的佛香阁建筑群与山势相结合,形成了山中有寺、寺中有山的奇妙景观。

此外,颐和园中的长廊、石舫、十七孔桥等建筑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增强了整个园林的美感。

三、水景的处理水景是颐和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颐和园充分利用昆明湖的水资源,通过疏浚和开凿,形成了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水体景观。

这些水景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有调节气候、增加湿度的作用。

在水景的处理上,颐和园运用了多种手法,如瀑布、喷泉、水池等,使水景更加丰富多彩。

四、植物配置颐和园的植物配置也是其园林艺术的一大特色。

在植物配置上,颐和园采用了多种植物品种,包括乔木、灌木、花卉等,形成了高低错落、色彩丰富的植物景观。

同时,颐和园还注重植物的季相变化,使园林在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五、文化内涵颐和园作为清代皇家园林的代表,其园林艺术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园林中,有许多寓意吉祥的景点和建筑,如龙王庙、排云殿等,这些景点和建筑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此外,颐和园还是清代帝王休憩娱乐的地方,因此在其园林设计中还体现了浓厚的休闲文化氛围。

六、工艺特色颐和园的工艺特色也是其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颐和园鉴赏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蕴涵着许多形式美。

园林的美在于其意境美、不同的性格美、整体的构思与形式美法则的运用,以及独特的空间组织艺术手法。

颐和园作为北方皇家园林的代表,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荟萃南北私家园林之精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在颐和园中,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形式美四种美的存在形态巧妙的整合为一体,天人合一,是讲授美学的绝佳场所。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是北方皇家园林的代
表。

万寿山、昆明湖构
成其基本框架,占地2.97
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
分之三,园中有点景建
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
20余处,3000余间古建
筑,面积70000多平方
米,古树名木1600余株。

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处处蕴涵着形式美的特性。

东宫门现在是颐和园的正门,它坐西朝
东,门楣檐下全部用油彩描绘着绚丽的图
案。

六扇朱红色大门上嵌着整齐的黄色门
钉,中间檐下挂着九龙金字大匾,上书“颐
和园”三个大字,为光绪皇帝御笔亲题。


园后,看不到一点园林的景致,只见一座座
华丽的宫殿有序排列,均衡对称。

这一带原
是清朝皇帝从事政治活动和生活起居的地
方,包括朝见大臣的仁寿殿和南北朝房、寝
宫、大戏台、庭院等。

绕过封闭对称的仁寿殿后,峰回路转,两三步间,一幅高阁、平湖、远山的壮丽图景呈现在眼前,顿时豁然开朗,产生强烈对比。

颐和园的设计就处处体现出“寓变化于统一”的匠心。

其中每一亭殿,下部都由挺拔、坚实的立柱支撑,以直线为主;而上部的房顶则由犬牙交错的飞檐组成,以曲线为主;殿宇轮廓多呈长方形,而中央顶部的穹窿藻井则为圆形,直曲、方圆巧妙统一。

就全园布局宏观来看,颐和园里的宫殿区中,用来朝见的“仁寿殿”是以东西向轴线为中心,而用来寝居的“乐寿堂”、“玉澜堂”等则改为南北向轴线布局,并紧贴湖面。

这同故宫所有宫殿一律南北向为轴的格局就有所不同,表现出统一中的变化,更能适应帝后休养避暑的需要。

再拿颐和园最精彩的前山来说,从排云殿到佛香阁,都处在一条中轴线上。

但游人从下往上走时,路线却十分曲折,或登石级迎面而上,或穿回廊迂回转折,或入山洞穿梭而下,直中包
曲,曲中藏
幽,变幻无
穷。

登山眺
望,统观全
局,昆明湖东
岸风光旖旎
的知春亭,同
西岸幽静如
画的玉带桥
遥相呼应;一座十七孔桥又如长虹卧波,把北面万寿山主体同南湖小岛相连,东南西北景观的分量、特色和风趣各有不同,却能互为映衬,真是疏中有密、浓淡相间、动静交错,远近对比,使整座园林处处有新意,处处不雷同,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巨幅画卷。

颐和园昆明湖十七孔桥联:“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波回兰浆影翻明月照还空。

”这里地势平坦,所有的河湖由人工开凿堆叠而成,水面占全园面积的一半以上,有辽阔的大型水面福海和若干中型水面,它们之间以曲折的河道连贯,结合堆
山,积岛,修堤,营造江南水乡风情。

十七孔桥是其中最为显眼的建筑物,犹如书法中“撇与捺”,在大片空白的水面空间中,增添的一笔,构成一个“宛自天成”的自然环境。

有力地强化景观的空白效果,突出桥线所占空间与空白空间的对比。

多字类形式空间,对每行字的走势、长短、字数的多少、行与行之间的空间留白作了符合全局形式的整体安排,在继承传统的用笔与章法的前提下,拓展书法空间领域,积极吸收姐妹艺术的形式美感。

植物景观易于产生空间层次与空间意境。

苏州留园“绿荫”水榭,幽静而通透,绿荫笼罩,为赏绿叶之佳境。

拙政园梧竹幽居,以梧桐、竹等绿叶植物构成幽境,园林中的林木大多由枝干组成美丽的树冠,并以其富于韵律变化的树冠丰富着园林的天际线,使园林空间的立面更具艺术魅力。

长廊是循万寿山南麓沿昆明湖北岸构筑的一条蜿蜒曲折的廊道。

它东起邀月
门,西迄石太亭,中穿
排云门,两侧对称点缀
留佳、寄澜、秋水、清
遥四座重檐八角攒尖
亭,象征春夏秋冬四
季,既有点景作用,又
在一定距离倚衬和支
撑着长廊。

长廊长728
米,共273间,是我国
园林中最长的廊道,它像一条锦带把前山各组建筑
连为一体,在山水之间蜿蜒而
行,起着携领湖山的作用。

沿
廊而行,廊外景物随步而移,
令人目不暇接。

廊内每根梁坊
上都绘有精美传统彩画,共有
风景、人物、山水、花鸟画
14000多幅,绚丽斑斓,内容
丰富,因而长廊又有画廊的美
称。

长廊东西两边南向各有伸向湖岸的一段短廊,衔接着对鸥舫和鱼藻轩两座临水建筑。

西部北面又有一段短廊,接着一座八面三层的建筑--山色湖光共一楼。

长廊沿途穿花透树,看山赏水,景随步移,美不胜收。

长廊彩绘属于“苏式彩画”,是中国木结构建筑上的装饰艺术。

如今长廊自邀月门内第一幅彩画"西湖全景"起,凡迎面横梁上前后皆绘有不同的西湖风景。

廊内外枋上千余幅半圆形画面则绘山水、花鸟、人物等,其中人物故事上涉远古三皇五帝,下及清朝王公大臣,跨五千年之久。

欣赏这些彩画,就如桑田的历史巨著,一幅包罗万象的风情画卷。

谐趣园中“一亭一径足谐其趣”。

园中之湖并非天作,乃是人工开凿而成,是人力征服自然的见证,浩淼湖波,蕴涵着挖掘者的力量。

绕湖四周的亭台水榭、曲折游廊,既是精致的建筑艺术佳品;又因其有节奏韵律、有调和对比,是多样统一的,是形式美的体现,其实整个颐和园就是崇尚天人合一,美在和谐,而颐和园长廊被梁思成先生誉为“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的统一的范例。

园中树木郁郁葱葱,错落有致,临湖垂柳枝条柔长,抚临水面,婀娜多姿;远处松柏,层峦叠翠,掩映山间,玉立峰上,与柳树的婀娜全然不同,尽显北方气概。

湖中莲荷,铺于水面,既有大叶荷叶,又有小叶睡莲,更难得秋冬之际,一湖荷叶尽枯,却得“留得残荷听雨声”之诗意,却是自然之美尽显。

然而,花草树木之间却不尽是自然之美;园中一花一草,一树一木,全是人力所植,有着造园者的匠心独具,是造园者智慧的结晶;花草树木的层峦叠翠,错落有致,不正体现了形式美的多样统一、调和对比的法则吗?谐趣园中有一小桥,名曰知鱼桥,取自庄子与惠施的濠梁之辩,是颐和园中最低的桥,此桥一处,避免了仅有游廊的单调,顿使整组建筑活泼起来,恰似一个跳跃的音符,使之有韵律节奏之美感,正是形式美的韵律节奏之法则。

湖边尚有两三座宫殿用以休憩,自然是雕梁画栋,然而更令我感兴趣的是宫殿前的匾题和对联,匾题和对联是诗文与造园艺术最直接的结合,从而达到多种艺术形态的整合,从而表现园林“诗情”之美,“诗情”之美既是诗歌艺术之美,也是诗人人文精神之美。

它们使得园林内的大多数景象无往而非“寓情于景”,随处皆可“即景生情”,点出了景观的精粹所在。

同时,文字作者的借景抒情也感染游人从而激励他们浮想联翩。

还有苏州街,地处颐和园的后湖。

它既是一处历史人文景观,又是一处独特的自然景观,水中、水边建筑,皆与万寿山上景观呼应,整体布局,造景有序。

苏州街,也称买卖街,列于宫苑之中,小巧玲珑,依山面水,宛如江南图画点缀在后山后湖的建筑轴线上,更加衬托了后湖的宁静典雅,把城市山林集中形象地再现出来。

颐和园万
寿山前高阁凌
空,殿宇壮观,
气势非凡,结
构严谨对称,
表现出一种庄
严肃穆的气
氛。

其后山却
是小径盘旋,
山脚下小河迂回曲折,河边苏州街沿街一系列建筑与整个环境吻合,反映了一派江南水乡风貌。

可见根据需要而表现了设计者两种不同主题的形式美,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颐和园作为北方皇家园林,是集游玩、休憩、办公、敬神礼佛的综合性场所,有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观,有雕梁画栋的宫殿佛堂,这些景观的布置错落有致,遵循多样统一的形式美法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