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 Ballade g小调第一叙事曲, Op.23
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曲式特征研究
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曲式特征研究作者:易先玲来源:《文教资料》2009年第35期摘要:《g小调第一叙事曲》创作于肖邦流亡巴黎期间,此曲符合奏鸣曲式材料特征和一定的结构特征,但却不符合奏鸣曲式普遍的调式特征。
本文试从此曲的曲式和结构出发,详细分析此点。
关键词: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曲式奏鸣曲一、创作背景《g小调第一叙事曲》(作品23号)创作于1831年至1835年肖邦流亡巴黎期间,这个时期是肖邦的音乐创作走向成熟的重要过渡时期。
当时波兰正处于动乱时期,华沙起义失败后波兰沦陷为沙皇俄国的一个省,远离祖国的肖邦,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打击,感到无比悲愤,于是借助钢琴音乐的创作来抒发自己内心复杂的感情。
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成为他各种体裁音乐作品的主题,其作品也从具有抒怀诗的特点演变为具有民族史诗性的特点。
这一时期写出的叙事曲充满了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强劲的英雄气概。
音乐中充满了悲愤之情和激烈的悲剧性冲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g小调第一叙事曲》,这部作品一方面受波兰诗人A·密茨凯维奇叙述波兰人民反抗条顿人的叙事长诗《康拉德·华伦洛德》的启发,另一方面则是源于祖国华沙起义失败惨烈事件的震撼。
肖邦受到《康拉德·华伦洛德》这首长诗的鼓舞,从而产生了此叙事曲的音乐形象,继而在这些音乐形象的基础上,肖邦创作出来这首《g小调第一叙事曲》把叙事曲这种体裁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二、曲式特色分析此曲符合奏鸣曲式材料特征和一定的结构特征,但却不符合奏鸣曲式普遍的调式特征,其再现部中的副部主题与呈示部中的副部主题呈现同一调性,这就类似于三部曲式的调性布局特征了。
那么,可以归纳其为三部曲式与奏鸣曲式的交混,并且可以特定为调式、和声上的交混。
主部主题为g小调,采用主题旋律与柱式和声伴奏的织体形式进行呈示,于35小节结束主部主题。
第一主题沉重而忧伤的旋律就像讲述一个被奴役的民族苦难的历史,情绪带有沉思性的忧郁。
肖邦第一叙事曲浅析
肖邦第一叙事曲浅析肖邦的第一叙事曲(Ballade No. 1 in G minor, Op. 23)作为肖邦浪漫主义钢琴作品的代表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音乐魅力。
本文将对肖邦的第一叙事曲进行浅析,从其创作背景、音乐特色、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读者在阅读本文之后能够对这部经典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肖邦的第一叙事曲创作于1831年至1835年间,是肖邦在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肖邦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充满激情的演奏风格而闻名于世,第一叙事曲正是体现了他对于个人情感和音乐表达的完美结合。
肖邦的第一叙事曲在乐曲结构上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形式,即叙事曲。
这种形式结合了诗歌和音乐的特点,以叙述的方式展现了一种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使得整个乐曲充满了无限的变化和戏剧性。
第一叙事曲的音乐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其旋律优美、婉转动人。
乐曲以悠扬的旋律开篇,随后通过不同的乐段表达了多种不同情感。
其次是其丰富多样的音色和和声。
肖邦在第一叙事曲中充分展现了钢琴的音色变化和和声的丰富性,使得整个乐曲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最后是其丰富的表现力和演奏技巧。
肖邦的第一叙事曲要求演奏者具有较高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乐曲中的情感和意境,因此成为了钢琴家们竞相演奏的经典之作。
对于演奏者来说,肖邦的第一叙事曲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曲目。
首先在技术方面,演奏者需要具备出色的手指灵活性和力度控制能力,以应对乐曲中的快速音阶、跳音、和弦等技术性要求。
其次在表现力方面,演奏者需要理解和把握乐曲的情感走向,能够通过细腻的表现和灵活的音色转换,表达出肖邦所要传达的丰富情感。
演奏者还需要具备较高的音乐理解力和感悟力,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乐曲中的音乐内涵和意境。
在演奏肖邦的第一叙事曲时,演奏者需要注意的一些技巧和表现要点。
首先要注重演奏的连贯性。
乐曲中前后段落之间有着潜在的联系,演奏者需要在演奏时将这些联系表现出来,使得整个乐曲有机地连接在一起。
肖邦第一叙事曲浅析
肖邦第一叙事曲浅析《肖邦第一叙事曲》(Ballade No. 1 in G minor, Op. 23)是波兰音乐家弗雷德里克·肖邦创作的一首著名的钢琴曲。
这首曲子被认为是肖邦最激动人心和最充满激情的作品之一,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和情感。
今天,我们将通过对这首曲子的浅析,来了解它的背景和特点。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肖邦。
肖邦是19世纪最杰出的钢琴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天赋和创作才华使他成为了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丰富的旋律和富有激情的情感而闻名,被誉为“诗人的钢琴家”。
《肖邦第一叙事曲》作为肖邦的代表作之一,充分展现了他在音乐表达方面的才华和功力。
这首曲子创作于1835年,是毕生仅有的四首叙事曲之一,也是最为著名的一首。
肖邦将这首曲子献给了他的好友阿道夫·吉沃塔,这也被认为是他对友情和革命的一种态度表达。
这首曲子以G小调开始,通过交响乐式的结构展现了戏剧性的情感变化。
它由四个主要部分构成,每一部分都有不同的主题和情感。
曲子的开头就展现了肖邦独特的音乐语言,展现了深沉的内心世界和强烈的激情。
第一个主题充满了孤独和渴望,展现了肖邦对于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接着,曲子进入了第二主题,这一部分充满了活力和激情,展现了肖邦对于爱情和友情的热情。
而第三主题则展现了肖邦的悲伤和孤独,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痛苦和煎熬。
曲子以高潮结束,展现了肖邦义无反顾的勇敢和决心。
除了情感的表达,肖邦第一叙事曲还展现了肖邦在钢琴演奏和技巧方面的才华。
这首曲子需要演奏者有非常高的技巧和表现力,包括高难度的音阶、琶音和跳板。
这使得这首曲子成为了钢琴家们的经典之作,也成为了许多音乐比赛和音乐会的必弹曲目。
肖邦第一叙事曲是肖邦众多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它展现了肖邦丰富的情感和音乐才华,也展现了他的社会和政治立场。
这首曲子不仅在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对于今天的音乐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希望通过对这首曲子的浅析,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肖邦的音乐,也能让更多的人对于音乐的魅力有更深刻的理解。
肖邦的所有作品集列表
•肖邦全部作品列表(按作品编号)Published during Chopin's lifetime •Op.1, 回旋曲Rondo in C minor (1825)•Op.2, 《根据莫扎特“唐璜”主题变奏曲“请伸出你的玉手”》Variations on "La ci darem la mano" from Mozart's opera Don Giovanni, in B-flat major,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1827)•Op.3, C大调引子与华丽的波兰舞曲(为大提琴与钢琴而作) Introduction and Polonaise brillante in C major for cello and piano (1829)•Op.5, 玛祖卡舞曲型回旋曲Rondo à la mazur in F major (1826)•Op.6, 4首玛祖卡舞曲4 Mazurkas (1830)o No.1 in F-sharp minoro No.2 in C-sharp minoro No.3 in E majoro No.4 in E-flat minor•Op.7, 5首玛祖卡舞曲5 Mazurkas (1830–1831)o No.1 in B-flat majoro No.2 in A minoro No.3 in F minoro No.4 in A-flat majoro No.5 in C major•Op.8, 钢琴三重奏Trio for Violin, Cello and Piano in G minor (1829)•Op.9, 3首夜曲3 Nocturnes (1830–1831)o No.1 in B-flat minoro No.2 in E-flat majoro No.3 in B major•Op.10, 12首练习曲12 Études (1829–1832)o No.1 in C major (1830)o No.2 in A minor (1830)o No.3 in E major ("Tristesse") (1832)o No.4 in C-sharp minor (1832)o No.5 in G-flat major ("Black Key") (1830)o No.6 in E-flat minor (1830)o No.7 in C major (1832)o No.8 in F major (1829)o No.9 in F minor (1829)o No.10 in A-flat major (1829)o No.11 in E-flat major (1829)o No.12 in C minor ("Revolutionary") (1831)•Op.11, 第一钢琴协奏曲Concert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No.1 in E minor (1830)•Op.12, 华丽变奏曲Variations brillantes on "Je vends des Scapulaires" from Hérold's Ludovic, in B-flat major (1833)•Op.13, 华丽的波兰民歌幻想曲Grande fantaisie sur des airs polonais in A major (1828)•Op.14, 克拉科维克音乐会用大回旋曲Rondo à la Krakowiak in F major (1828)•Op.15, 3首夜曲3 Nocturnes (1830–1833)o No.1 in F major (1830–1831)o No.2 in F-sharp major (1830–1831)o No.3 in G minor (1833)•Op.16, 回旋曲Rondo in E-flat major (1832)•Op.17, 4首玛祖卡舞曲4 Mazurkas (1832–1833)o No.1 in B-flat majoro No.2 in E minoro No.3 in A-flat majoro No.4 in A minor•Op.18, 华丽辉煌圆舞曲Grande valse brillante in E-flat major (1831)•Op.19, 波莱罗舞曲Bolero (1833)•Op.20, 第一谐谑曲Scherzo No.1 in B minor (1831)•Op.21, 第二钢琴协奏曲Concert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No.2 in F minor (1829–1830)•Op.22, 平静的行板与华丽的波兰舞曲Andante spianato et grande polonaise brillante in E-flat major (the polonaise section orchestrated 1830-31; piano solo 1834)•Op.23, 第一叙事曲Ballade No.1 in G minor (1831–1835)•Op.24, 4首玛祖卡舞曲4 Mazurkas (1834–1835)o No.1 in G minoro No.2 in C majoro No.3 in A-flat majoro No.4 in B-flat minor•Op.25, 12首练习曲12 Études (1832–1836)o No.1 in A flat major ("Aeolian Harp") (1836)o No.2 in F minor (1836)o No.3 in F major (1836)o No.4 in A minor (1832–1834)o No.5 in E minor (1832–1834)o No.6 in G-sharp minor (1832–1834)o No.7 in C-sharp minor (1836)o No.8 in D-flat major (1832–1834)o No.9 in G-flat major ("Butterfly") (1832–1834)o No.10 in B minor (1832–1834)o No.11 in A minor ("Winter Wind") (1834)o No.12 in C minor ("Ocean") (1836)•Op.26, 2 Polonaises (1834–1835)o升c小调波兰舞曲No.1 in C-sharp minoro降e小调波兰舞曲No.2 in E-flat minor•Op.27, 两首夜曲2 Nocturnes (1835)o No.1 in C-sharp minoro No.2 in D-flat major•Op.28, 24首前奏曲24 Preludes (1836–1839)o No.1 in C major (1839)o No.2 in A minor (1838)o No.3 in G major (1838–1839)o No.4 in E minor (1838)o No.5 in D major (1838–1839)o No.6 in B minor (1838–1839)o No.7 in A major (1836)o No.8 in F-sharp minor (1838–1839)o No.9 in E major (1838–1839)o No.10 in C-sharp minor (1838–1839)o No.11 in B major (1838–1839)o No.12 in G-sharp minor (1838–1839)o No.13 in F-sharp major (1838–1839)o No.14 in E-flat minor (1838–1839)o No.15 in D-flat major ("Raindrop") (1838–1839)o No.16 in B-flat minor (1838–1839)o No.17 in A-flat major (1836)o No.18 in F minor (1838–1839)o No.19 in E-flat major (1838–1839)o No.20 in C minor ("Chord" or "Funeral March") (1838–1839) o No.21 in B-flat major (1838–1839)o No.22 in G minor (1836–1839)o No.23 in F major (1838–1839)o No.24 in D minor (1838–1839)•Op.29, 第一即兴曲Impromptu No.1 in A flat major (1837)•Op.30, 4首玛祖卡舞曲4 Mazurkas (1836–1837)o No.1 in C minoro No.2 in B minoro No.3 in D-flat majoro No.4 in C-sharp minor•Op.31, 第二谐谑曲Scherzo No.2 in B-flat minor (1837)•Op.32, 两首夜曲2 Nocturnes (1836–1837)o No.1 in B major (1836–1837)o No.2 in A-flat major (1836–1837)•Op.33, 4首玛祖卡舞曲4 Mazurkas (1837–1838)o No.1 in G-sharp minoro No.2 in D majoro No.3 in C majoro No.4 in B minor•Op.34, 3 Waltzes (1831–1838)o华丽圆舞曲No.1 in A-flat major (1835)o华丽圆舞曲No.2 in A minor (1831)o华丽圆舞曲No.3 in F major (1838)•Op.35, 第二钢琴奏鸣曲Piano Sonata No.2 in B-flat minor ("Funeral March") (1839) •Op.36, 第二即兴曲Impromptu No.2 in F-sharp major (1839)•Op.37, 两首夜曲2 Nocturnes (1838–1839)o No.1 in G minor (1838)o No.2 in G major (1839)•Op.38, 第二叙事曲Ballade No.2 in F major (1836–1839)•Op.39, 第三谐谑曲Scherzo No.3 in C-sharp minor (1839)•Op.40, 两首波兰舞曲2 Polonaises (1838–1839)o A大调波兰舞曲“军队” No.1 in A major ("Military") (1838)o c小调波兰舞曲No.2 in C minor (1838–1839)•Op.41 4首玛祖卡舞曲4 Mazurkas (1838–1839)o No.1 in E minor (1839)o No.2 in B major (1838)o No.3 in A-flat major (1839)o No.4 in C-sharp minor (1839)•Op.42, 华丽圆舞曲Waltz in A-flat major (1840)•Op.43, Tarantelle in A-flat major (1841)•Op.44, 升f小调波兰舞曲Polonaise in F-sharp minor (1841)•Op.45, 升c小调前奏曲Prelude in C-sharp minor (1841)•Op.46, 音乐会快板Allegro de concert in A major (1832–1841)•Op.47, 第三叙事曲Ballade No.3 in A-flat major (1840–1841)•Op.48, 两首夜曲2 Nocturnes (1841)o No.1 in C minoro No.2 in F-sharp minor•Op.49, 幻想曲Fantaisie in F minor (1841)•Op.50, 3首玛祖卡舞曲3 Mazurkas (1841–1842)o No.1 in G majoro No.2 in A-flat majoro No.3 in C-sharp minor•Op.51, 第三即兴曲Impromptu No.3 in G-flat major (1842)•Op.52, 第四叙事曲Ballade No.4 in F minor (1842)•Op.53, 降A大调波兰舞曲“英雄” Polonaise in A-flat major ("Heroic" or "Drum") (1842) •Op.54, 第四谐谑曲Scherzo No.4 in E major (1842)•Op.55, 两首夜曲2 Nocturnes (1843)o No.1 in F minoro No.2 in E-flat major•Op.56, 3首玛祖卡舞曲3 Mazurkas (1843)o No.1 in B majoro No.2 in C majoro No.3 in C minor•Op.57, 摇篮曲Berceuse in D-flat major (1843)•Op.58, 第三钢琴奏鸣曲Piano Sonata No.3 in B minor (1844)•Op.59, 3首玛祖卡舞曲3 Mazurkas (1845)o No.1 in A minoro No.2 in A-flat majoro No.3 in F-sharp minor•Op.60, 船歌Barcarole in F-sharp major (1845–1846)•Op.61, 降A大调幻想波兰舞曲Polonaise-Fantaisie in A-flat major (1845–1846) •Op.62, 二首夜曲2 Nocturnes (1846)o No.1 in B majoro No.2 in E major•Op.63, 3首玛祖卡舞曲3 Mazurkas (1846)o No.1 in B majoro No.2 in F minoro No.3 in C-sharp minor•Op.64, 3 Waltzes (1846–1847)o舞曲“小狗” No.1 in D-flat major ("Minute Waltz")o圆舞曲No.2 in C-sharp minoro圆舞曲No.3 in A-flat major (c. 1840)•Op.65, 大提琴奏鸣曲Sonata for Cello and Piano in G minor (1845–1846)•Op.posth. 4, 第一号钢琴奏鸣曲Piano Sonata No.1 in C minor (1828) •Op.posth. 66, 第四幻想即兴曲Fantaisie-Impromptu in C-sharp minor (1835) •Op.posth. 67, 4首玛祖卡舞曲4 Mazurkas (1835–1849)o No.1 in G major (1835)o No.2 in G minor (1849)o No.3 in C major (1835)o No.4 in A minor (1846)•Op.posth. 68, 4首玛祖卡舞曲4 Mazurkas (1827–1849)o No.1 in C major (1829)o No.2 in A minor (1827)o No.3 in F major (1829)o No.4 in F minor (1849) (Last Composition)•Op.posth. 69, 2 Waltzes (1829–1835)o圆舞曲“告别” No.1 in A-flat major, Valse de l'adieu (1835)o圆舞曲No.2 in B minor (1829)•Op.posth. 70, 3首圆舞曲3 Waltzes (1829–1841)o No.1 in G-flat major (1833)o No.2 in F minor (1841)o No.3 in D-flat major (1829)•Op.posth. 71, 3首波兰舞曲3 Polonaises (1825–1828)o No.1 in D minor (1825)o No.2 in B-flat major (1828)o No.3 in F minor (1828)•Op.posth. 72, (1826–1827)o No.1 夜曲Nocturne in E minor (1827)o No.2 c小调葬礼进行曲Funeral March in C minor (1827)o No.3 3首埃科塞斯舞曲3 Écossaises (1826)▪No.3a in D major▪No.3b in G major▪No.3c in D-flat major•Op.posth. 73, 双钢琴回旋曲Rondo in C major (versions for solo piano and two pianos) (1828)•Op.posth. 74, 17首波兰歌曲17 Polish Songs (1829–1847)o No.1 The Wish (Życzenie) (1829)o No.2 Spring (Wiosna) (1838)o No.3 The Sad River (Smutna Rzeka) (1831)o No.4 Merrymaking (Hulanka) (1830)o No.5 What She Likes (Gdzie lubi) (1829)o No.6 Out of My Sight (Precz z moich oczu) (1830)o No.7 The Messenger (Poseł) (1830)o No.8 Handsome Lad (Śliczny chłopiec) (1841)o No.9 Melody (Melodia) (1847)o No.10 The Warrior (Wojak) (1830)o No.11 The Double-End (Dwojaki koniec) (1845)o No.12 My Darling (Moja pieszczotka) (1837)o No.13 I Want What I Have Not (Nie ma czego trzeba) (1845)o No.14 The Ring (Pierścień) (1836)o No.15 The Bridegroom (Narzeczony) (1831)o No.16 Lithuanian Song (Piosnka litewska) (1831)o No.17 Leaves are Falling, Hymn from the Tomb (Śpiew z mogiłki) (1836)•第20首升c小调夜曲Nocturne in c sharp miner op.poth.(1830)•c小调的这首夜曲Nocturne No.21 in C-Minor Op.Posth. (1847-1848)•玛祖卡集(无编号) Op.posth•圆舞曲集(无编号) Op.posth•3首新练习曲(1839)•波兰舞曲集(无编号)(1839)•无编号降A大调前奏曲(遗作)Op.posth。
肖邦叙事曲四首ChopinBallade
肖邦叙事曲四首ChopinBallade肖邦一生共创作了四首叙事曲体裁的钢琴曲,这四首叙事曲写于1831至1842年之间,也就是肖邦21岁至32岁这段充满青春朝气的时期。
这一时期也是肖邦音乐创作上的高峰期。
他创作的四首叙事曲,规模宏大、气势恢弘,具有史诗性、戏剧性,具有广阔的交响性发展。
他是历史上第一个把叙事曲这一体裁运用到钢琴曲创作上来的作曲家,他为叙事曲这一体裁领域内的发展、为李斯特和其后的交响诗、交响画、音诗、音画等奠定基础。
叙事曲这一体裁发源于中世纪的定形诗,除有固定的诗形外,根据其语源有时也兼指舞蹈歌。
到了14世纪以后只歌不舞,在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成为独唱或复调叙事歌曲的通称。
到了18世纪演变为叙事诗形式,如作家歌德的《魔王》叙事诗,作家黑尔达的《爱德华》叙事诗等。
后来一些作曲家,根据叙事诗的词把它们谱写成歌曲,从而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叙述体歌曲。
如勒韦的《爱德华》、舒伯特的《魔王》、舒曼的《两个近卫兵》等。
肖邦首先在篇幅长大而富于戏剧性的钢琴曲中使用叙事曲这一名称,后来勃拉姆斯、李斯特、格里格、维厄唐、福雷等音乐家也在钢琴曲中使用其名。
一部分管弦乐作品也借用了叙事体形式。
如柴可夫斯基的交响叙事曲《督军》、杜卡斯的《魔法师的弟子》、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等,都是较典型的交响叙事曲。
肖邦把原先用于声乐作品中的叙事曲体裁借过来,用于钢琴叙事曲的创作,这一大胆的创新与受到同乡诗人密茨凯维支叙事诗的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
密茨凯维支叙事诗的民间风格表现在民歌的格调和民间的语言,肖邦叙事曲的民间风格表现在民歌性质的主题、民间音乐的即兴性的变奏手法。
肖邦用器乐这一新的形式、新的语言来表现诗的形象、诗的意境及其个人对诗的主观感受,器乐叙事曲体裁恰巧吻合了他的需求,他开凿了器乐叙事曲体裁的先河,为叙事曲体裁拓宽了使用的范围,丰富和发展了叙事曲的音乐表现。
肖邦运用叙事曲这一体裁创作的四首钢琴叙事曲,广泛采用非规范的混合曲式结构。
肖邦钢琴独奏作品总目录
肖邦钢琴独奏作品总目录回旋曲(Rondo)Op.1,c小调,1825年Op.73,C大调,1828年变奏曲(Variations)F大调,1826年奏鸣曲(Sonata)No.1 Op.4,c小调,1828年No.2 Op.35,降b小调,1839年No.3 Op.58,b小调叙事曲(Ballade)No.1 Op.23,g小调,1831―1835年No.2 Op.38,F大调,1836―1839年No.3 Op.47, 降A大调, 1840―1841年No.4 Op.52,f小调,1842年谐谑曲(Scherzo)No.1 Op.20,b小调,1831年No.2 Op.31,降b小调,1837年No.3 Op.39,升c小调,1839年No.4 Op.54,E大调,1842年即兴曲(Impromptu)No.1 Op.29,降A大调,1837年No.2 Op.36,升F大调,1839年No.3 Op.51,降G大调,1842年幻想即兴曲(Fantaisie-impromptu)Op.66 升c小调,1834年夜曲(Nocturne)No.1 Op.9之1,降b小调,1830―1831年No.2 Op.9之2,降E大调,1830―1831年No.3 Op.9之3, B大调, 1830―1831年No.4 Op.15之1, F大调, 1830―1831年No.5 Op.15之2,升F大调,1830―1831年No.6 Op.15之3, g小调, 1833年No.7 Op.27之1,升c小调,1835年No.8 Op.27之2,降D大调,1835年No.9 Op.32之1, B大调, 1836―1837年No.10 Op.32之2,降A大调,1836―1837年No.11 Op.37之1, g小调, 1838―1839年No.12 Op.37之2, G大调, 1838―1839年No.13 Op.48之1,c小调,1841年No.14 Op.48之2,升f小调,1841年No.15 Op.55之1,f小调,1840年No.16 Op.55之2,降E大调,1843年No.17 Op.62之1,B大调,1846年No.18 Op.62之2,E大调,1846年No.19 Op.72之1,e小调,1827年No.20 升c小调(遗作),1830年No.21 c小调(遗作),1837年玛祖卡舞曲(Mazurka)No.1 Op.6之1,升f小调,1830年No.2 Op.6之2,升c小调,1830年No.3 Op.6之3, E大调, 1830年No.4 Op.6之4,降e小调,1830年No.5 Op.7之1,降B大调,1830―1831年No.6 Op.7之2, a小调,1830―1831年No.7 Op.7之3, f小调, 1830―1831年No.8 Op.7之4,降A大调,1830―1831年No.9 Op.1之5,C大调,1830―1831年No.10 Op.7之1,降B大调,1832―1833年No.11 Op.17之2, e小调, 1832―1833年No.12 Op.17之3,降A大调,1832―1833年No.13 Op.17之4, a小调, 1832―1833年No.14 Op.24之1, g小调, 1834―1835年No.15 Op.24之2, C大调, 1834―1835年No.16 Op.24之3,降A大调,1834―1835年No.17 Op.24之4,降b小调,1834―1835年No.18 Op.30之1, c小调, 1836―1837年No.19 Op.30之2, b小调, 1836―1837年No.20 Op.30之3,降D大调,1836―1837年No.21 Op.30之4,升c小调,1836―1837年No.22 Op.33之1,升g小调,1837―1838年No.23 Op.33之2, D大调, 1837―1838年No.24 Op.33之3, C大调, 1837―1838年No.25 Op.33之4, b小调, 1837―1838年No.26 Op.41之1,升c小调,1839年No.27 Op.41之2,e小调,1838年No.28 Op.41之3,B大调,1839年No.29 Op.41之4,降A大调,1839年No.30 Op.50之1, G大调, 1841―1842年No.31 Op.50之2,降A大调,1841―1842年No.32 Op.50之3,升c小调,1841―1842年No.33 Op.56之1,B大调,1843年No.34 Op.56之2,C大调,1843年No.35 Op.56之3,c小调,1843年No.36 Op.59之1,a小调,1845年No.37 Op.59之2,降A大调,1845年No.38 Op.59之3,升f小调,1845年No.39 Op.63之1,B大调,1846年No.40 Op.63之2,f小调,1846年No.41 Op.63之3,升c小调,1846年No.42 Op.67之1,G大调,1835年No.43 Op.67之2,G大调,1849年No.44 Op.67之3,C大调,1835年No.45 Op.67之4,a小调,1846年No.46 Op.68之1,C大调,1829年No.47 Op.68之2,a小调,1827年No.48 Op.68之3,F大调,1829年No.49 Op.68之4,F大调,1849年No.50 a小调“现代”(Notre Temps), 1840年No.51 a小调,1841年No.52 降B大调,1826年No.53 G大调,1826年No.54 D大调,1820年No.55 D大调No.56 降B大调,1832年No.57 C大调,1833年No.58 降A大调,1834年No.59 f小调降A大调玛祖卡,1825年C大调玛祖卡,1829年前奏曲(Prelude)Op.28,1836―1839年1.C大调2.a小调3.G大调4.f小调5.D大调6.b小调7.A大调8.升f小调9.E大调10.升c小调11.B大调12.升g小调13.升F大调14.降e小调15.降D大调“雨滴”16.降b小调17.降A大调18.f小调19.降E大调20.c小调21.降B大调22.g小调23.F大调24.d小调Op.45,升c小调,1841年练习曲(Etudes)Op.10,1829―1832年11.C大调12.a小调13.E大调“离别”4.升c小调15.降G大调“黑键”16.降e小调17.C大调8.F大调19.f小调10.降A大调11.降E大调12.c小调“革命”Op.25,1832―1836年11.降A大调12.f小调13.F大调14.a小调15.e小调16.升g小调17.升c小调18.降D大调19.降g小调“蝴蝶”10.b小调11.a小调“冬风”12.c小调新练习曲(Nouvelles etudes) 1839年1.f小调 2.降D大调3.降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Polonaise)No.1 Op.26之1,升c小调,1834―1835年No.2 Op.26之2,降e小调,1834―1835年No.3 Op.40之1,A大调“军队”, 1838年No.4 Op.40之2, c小调, 1838―1839年No.5 Op.44, 升f小调, 1840―1841年No.6 Op.53,降A大调,1842年No.7 Op.61,降A大调“幻想波洛涅兹舞曲”(Polonaise-fantaisie), 1845―1846年No.8 Op.71之1,d小调,1825年No.9 Op.71之2,降B大调,1828年No.10 Op.71之3,f小调,1829年g小调,1817年降B大调,1817年降E大调,1821年升g小调,1822年降b小调“告别”(Adieu),1826年降G大调,1829年圆舞曲(Valse)No.1 Op.18,降E大调,1831年No.2 Op.34之1,降A大调,1835年No.3 Op.34之2,a小调,1831年No.4 Op.34之3,F大调,1838年No.5 Op.42,降A大调,1840年No.6 Op.64之1,降D大调“小狗”(Petit chien), 1846―1847年No.7 Op.64之2,升c小调,1846―1847年No.8 Op.64之3,降A大调,1846―1847年No.9 Op.69之1,降A大调“告别”(L’adieu),1835年No.10 Op.69之2,b小调,1829年No.11 Op.70之1,降G大调,1835年No.12 Op.70之2,f小调,1843年No.13 Op.70之3,降D大调,1829年No.14 e小调,1830年No.15 E大调,1829年No.16 降A大调,1827年No.17 降E大调,1840年No.18 降E大调,1829―1830年No.19 a小调,1843年B大调,1848年(1952年发现手稿)玛祖卡风格回旋曲(Rondo ála mazurka)Op.5,F大调,1826年德国民谣变奏曲(Variations sur un air national allemand)E大调,1826年三首埃科赛斯舞曲(Ecosaises)Op.72之3,1826年1.D大调2.G大调3.降D大调乡间舞曲(Contredanse)降G大调,1827年葬礼进行曲Marche funébreOp.72之2,c小调,1827年回旋曲(Rondo)C大调,1828年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帕格尼尼的回忆)[ Variations sur un théme de Paganini (Souvenir de Paganini) ]A大调,1829年引子与回旋曲(Introduction et Rondo)Op.16,降E大调,1832年引子与波莱罗舞曲(Introduction et Bolero)Op.19,a小调,1833年辉煌的变奏曲(Variations brillantes) Op.12,降B大调,1833年春(Printemps)g小调,1835年广板(Largo)降E大调,1837年赫克沙梅隆变奏曲(第六变奏) (Hexaméron variations)E大调,1837年塔兰泰拉舞曲(Tarantella)Op.43,降A大调,1841年音乐会快板(Allegro de concert) Op.46,A大调,1841年幻想曲(Fantaisie)Op.49,f小调,1840―1841年赋格曲(Fuge)a小调,1841―1842年中板(册叶) [Moderato (Albumblatt) ] E大调,1843年摇篮曲(Berceuse)Op.57,降D大调,1843年船歌(Barcarolle)Op.60,升F大调,1845―1846年。
浅析肖邦《第一叙事曲》作品分析
浅析肖邦《第一叙事曲》作品分析发表时间:2019-08-13T16:21:30.83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06期作者:曹芳姿[导读] 肖邦《第一叙事曲》是钢琴叙事曲的开山之作,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是一篇史诗巨制,是一出扣人心弦的戏剧,是世界钢琴艺术史不可获缺的经典。
聊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摘要:浪漫主义时期在西方音乐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个时期出现了一大批震烁古今的音乐家,而肖邦则是这些伟大音乐家中举足轻重的一位。
肖邦一声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其中又以四首“叙事曲”最为著名,他将声乐与器乐的特点有机地结合,创作出篇幅宏伟,故事性极强的钢琴叙事曲体裁,为钢琴作品创作开辟出一块新的天地。
肖邦《第一叙事曲》是钢琴叙事曲的开山之作,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是一篇史诗巨制,是一出扣人心弦的戏剧,是世界钢琴艺术史不可获缺的经典。
关键词:《第一叙事曲》;肖邦;叙事曲肖邦(1810.3.1—1849.10.17),波兰著名作曲家,钢琴家。
肖邦是音乐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钢琴作曲家之一,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是波兰音乐的灵魂。
被后世的人们成为“钢琴诗人”,“花丛中的大炮”。
一、叙事曲叙事曲一般指富有叙事性、戏剧性的独唱或独奏曲,是对故事的描述。
叙事曲一词源出拉丁文ballare,意为跳舞,最初是一种舞蹈歌曲。
14世纪以后,只歌不舞,在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各国成为独唱或复调叙事歌曲的通称。
叙事曲和叙事歌曲一样具有叙事性,也就是说曲调富有语言表现力,好像讲故事一般侃侃而谈,内容多取材于民间史诗、古老传说和文学作品。
二、肖邦《第一叙事曲》创作背景作为音乐史上第一首叙事曲体裁的钢琴曲,创作于1831~1835年的《第一叙事曲》集中体现了肖邦热忱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内心对祖国境遇的强烈挣扎,音乐情感表现力极强,故事性丰富,体现出民族性。
时值波兰被沙俄占领,看到祖国日日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肖邦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对他的创作产生深刻影响。
肖邦钢琴g小调第一叙事曲简析
肖邦钢琴g小调第一叙事曲简析2OO6年第5期山东教育学院总第117期肖邦钢琴g小调第一叙事曲简析徐(山东教育学院音乐系,荃山东济南250013)摘要:本文以g小调叙事曲为例,对其进行分单元地细致地讲解分析,肖邦作品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创新的演奏技巧给我们打开了一片新天地.也加深了我们对肖邦浪漫风格运用技巧的认识.关键词:g小调叙事曲;浪漫;分段式;戏剧性与悲剧性;创新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O08—28I6(20o6)盼—I23弗兰得利克?肖邦(1810—1849),是波兰最伟大的钢琴演奏家,同时也是一位具有很深爱国情感的作曲家,一生创作了很多作品.他的作品中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多种风格特征,且有着他的独创性.其中他的四大叙事曲之一《g小调叙事曲(叩.23)》就是一典型例子.g小调叙事曲(op.23)写于华沙起义失败后不久,是肖邦内心情感变化贴切表现的作品,也是他创作中达到一定程度的成熟之作.早期热情明朗,富于浪漫主义的幻想,朝气蓬勃,精力充沛的青春气息已渐渐消逝,代之以深刻的戏剧性和悲剧性的因素渗入到他的作品中来.由于是根据密茨凯维奇的长诗而作,整首作品就像是一幅巨大的史诗,有忧郁,有激情,有歌唱,有愤怒,广阔的音区使它气势滂沱,优美的歌调使它温柔细腻.乐曲采用相当复杂和自由的曲式结构,篇幅宏大,主题材料之间有强烈的对比和冲突,有一种内在的张力推动音乐的发展,以此来容纳更为广阔的和深刻的内涵.音乐与文学等姊妹艺术相结合,将作品冠以明确的标题并富于诗意的表现,这正是浪漫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一.同时g小调叙事曲表面看来是在描述诗,基实质是在用细腻的笔触清晰地在键盘上刻画自己内心的情感变幻.可以说肖邦的叙事曲就是在讲述自己内心的故事.而浪漫主义就是要突破古典主义的严整形式和收稿日期:2006_l2作者简介:徐荃(1975一),女,山东济南人,讲师.理性主义的表现特征,要求音乐表露得更自由洒脱,色调更丰饶多变,不再遵循古典主义的思想行为,进一步肯定个人自我的能动作用与价值.所以肖邦作品个性化的和声语言,自由表达内心的情感,正是浪漫主义的另一特征的表现.叙事曲是肖邦开创的一种新体裁,这首g小调叙事曲是具有复杂结构的奏鸣曲式的作品,它不同于传统的奏鸣曲式.整首作品从头至尾都流露出浪漫主义气息.让我们随着音乐来逐渐了解它吧.乐曲开始由引子引入.引子一开始就用了肖邦的开放式分解和弦,三指与二指之间跨过了五度.引子是深沉的,像人在沉思,思考关于生活,关于现状;像诗的开头,慢慢地,深情地引入主题,用了那不勒斯和弦. 引子结束在一个终止四六和弦上,但加入了一个延留音,像是提出了疑问:"生活究竟是什么?"主部主题(第8小节)弱起开始,用了一个属低音,使人心中一沉,预示着整首作品的情绪比较低沉.一个回旋性动机引出g小调主和弦,到此时作品的调性才有眉目.引子采用四四拍的节奏,进入主部主题后改用四六拍.当时肖邦是在巴黎的贵族沙龙音乐会中演奏,多为华尔兹.虽是华尔兹,但表现的却是对祖国美好的回忆和对祖国受外敌人侵所感受到的悲痛,用小调来刻画这种情感.华尔兹只是形式,其表现内容却与这种形式应表现的内容相反.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肖邦真可谓独具匠130?徐荃:肖邦钢琴g小调第一叙事曲简析2006年第5期心,不再循规蹈矩地按传统华尔兹风格——一改华尔兹的明快,华丽,愉悦之风,代之以沉痛的哀诉."个性化"的音乐情感是浪漫主义的重要表现.主部主题是个单工部曲式,主题开始就表现出内心的哀痛之情,像在小声地低诉自己的疑问和苦闷.在13—14小节处用了自然七级上的导七和弦以及三级上的导七和弦,这些在古典主义时期不常见的进行在这里却被肖邦运用自如.从这里不难看出和声的色彩性地位已经被提升到一个高度上,主部主题逐渐从沉思,低诉到激动愤怒.于第二乐段(26小节)开始织体复杂化,低音用八度来弹奏,情感第一次被爆发出来.经过一系列情感宣泄,音级的大跳及回旋性的旋律走向,情绪渐渐平静下来,正格进行到主音.接下来的两个乐句几乎相同,但所表达的情绪却大相径庭.前一乐句(36小节开始)的表现记号为弱,是悲凉的倾诉;后一乐句(40小节开始)的表情术语却是激动的,惊惶的,情绪由低声哀诉到满腔愤怒,乐句中右手的音型需要很好的弹奏.(36小节谱例)一五指弹八度,三四指弹余下的回旋音型,要求手指撑开后其余手指要放松,用肘关节的运动很好的带动手指的运动,肘,臂部此时应尽量放松,肘部通过向右上方旋转运动带动腕部与手指.前一乐句处八度为1/2拍,而到后一乐句八度却持续两拍且为重音,手指更易紧张,左手的低音也由单音变成了八度. 激动的惊恐的情绪要求弹奏时很有力量,右手短小的旋律动机弹完应立刻放开,抬起手臂作足一拍的休息后再弹下一组.连接部(44小节)运用了主持续音,情绪更加激动,表情术语标记为一直持续稍快,类似于华彩部分.在这里手指的灵活与手臂的运动很关键,44小节处的短小旋律音型要求手部先收拢后张开,速度很快,对于手指很快速转移的运动方向要灵活控制.大的分解和弦把手指尽量撑开,手指被撑开使手部很紧张,运用手臂带动手指,手臂的运动方向与手指一致,但要比手指稍快一些才能引导手指的运动,且转移后的拇指处在黑键上,要注意连贯性的保持.48小节处开始的半分解和弦及八度回转,右手的这种半分解和弦跨越两个八度反复弹奏,实际上是把持续的分解和弦在更广阔的音域里奏出,这是肖邦利用现代钢琴音域更广阔的优之发展的典型技巧类型.连续的八度回转要求手腕特别放松灵活,同时二,五指的柔韧性也要极佳,这种技术类型最难的是在快速转换手位时保持连线的感觉.此处的和声也颇有特色,用了极度尖锐紧张的DⅦ2和弦向主和弦解决,犹如情感在心中徘徊反复,漩涡似的让自己在痛苦中不能自拔,最终只能让它挣扎,慢慢忍受着折磨,回到主音,又开始了大的琶音的来回运动.情绪的自我安慰慢慢平静.在59小节处出现了增三和弦.在此处肖邦大胆地将它引进了正格终止,并在其后同宫转调中用和声大调降六级代替下属导人终止式,同时近关系转调转入降E大调, 进入副部主题.副部主题(68—94小节)是一个单二部曲式,并带有一句短小的连接.主题一开始转入大调,情绪也变得积极一些,像是在对记忆中祖国美丽风光的回忆与无限遐想.表情也变成了轻声地,柔弱地.从这可以阅读作曲家心里那深厚的爱国情节,温柔的怀念,生怕一不小心被现实打碎了自己的梦.副部主题也同样是属低音开始,即使是大调,内心还是沉重的.主题的整体旋律线条比较长,旋律的歌唱性比较强,并且每句的呼吸都感受到.左手多为大的分解和弦,但要求像旋律性一样流畅连贯.右手要弹得有表现力,把歌唱性的特点表现出来.副部的和声尽管有些变音,并且色彩性稍强,但总体上还是比较传统,规整.从和声方面来看,突出下属功能的作用运用得越来越广泛.浪漫主义时期,扩大下属功能和声的作用是表现特征之一, 并且为下属和声争得一席之地,不再单纯的作为古典时期属功能的附属品了.副部主题完成后出现了一个假再现.其实是发展部的开始(94—96小节)并且假再现用属持续低音在下面烘托低沉,阴郁的情绪.轻声的美好回忆终于被无情现实的思绪打断了,痛苦再次袭上心头.身在异乡, 对于现实他无能为力,想为国家做些什么,却无所适从,把满腔的愤怒用琴声表现出来,这是他唯一能做的.虽然他自认为没能为祖国做什么贡献,但他的作品将那段历史留在了人们心中,每次弹奏都能感受到历史的再现,感受到被压迫民族内心的颤抖.他的那些交织的情感终于在发展部爆发出来,呈火山喷涌之势,用了极不和协的重属导七向属再向主解决.停留在重属导七的时值过长,让解决后的感觉看似很稳定,但有些不踏实,最终解决到了同主音大调上(107小节),虽然是大调并未表现出明亮的色彩,依然是很悲痛.左手开始大把抓和弦,心情很激动.右手的和弦多为三个声部,一五指八度,从这里开始八度被左右手广泛应用,使心中的痛苦在琴键上很广泛地表现开. 这里涉及到八度的应用,要把八度弹得像单音一样,这就是肖邦在钢琴技术上的发展.除了细腻的指触,还总第117期山东教育学院?131?要靠手臂,手腕以及内心的音乐感觉把力量连起来带着手走,手指则要贴键滑奏,把同一力量在指尖上流动起来,弹出相同的音色,从而达到连贯的效果.126小节处开始了和弦分解弹奏.在很多肖邦的作品中都有类似的音型——下二,上三,下五再上四,这种音型要求很好的运用手腕的带动力,如果只是单纯的手指弹奏,很快就能僵住,所以手腕在这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手腕给手指力量.在五度距离内用四个手指灵活弹奏,运用了D9和弦,表现疯狂的心情.紧接其后(130 小节)是上行的音程,大三,小三,减四,减五,纯四,心绪有些歇斯底里,从凌乱又逐渐有序,但却越来越活跃,突然一转,情绪活跃起来(138小节),音乐也变成嬉戏的音调,仿佛又回到了沙龙音乐会.在演奏中追求极快的速度是浪漫主义钢琴技巧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演奏起来应注意些必要的技巧:密集音型的快键弹奏和手指时而收拢时而张开所要求的音色均匀的控制,原距离跳跃,快键的华彩经过句等需要腕,肘,臂, 乃至全身力量的自如运用,对于半音化回转音型是肖邦写作手法中一种特别的钢琴语汇,多次出现在肖邦其他钢琴作品中.这种语汇与极快的速度相结合构成一对矛盾,矛盾的解决在于用不可遏制的速度冲破阻碍急速前进,奏出流畅的富有激情的音流.在技术上力求突破不能解决,较难解决的困难特征,显示了肖邦作品的困难所在,只有亲身实践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奥妙.再现部(166—208小节)开始并未回到主部主题,而是再现了副部主题,这是为什么?我觉得原因有三. 一,为了整部作品的调性前后统一,开始与结束都在g小调上.二,副部主题不明亮但毕竟是大调色彩,而整部作品一直笼罩在音域的情绪色彩中,所以应该再次回到g小调结束.三,就是肖邦不拘一格的写作方式, 使奏鸣曲式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不再是传统古板的奏鸣曲式了.再现部的织体更加丰满了,并加了花.衬托的旋律更具色彩性和诗情画意的美感.左手由原来的单音变成了大的分解和弦.大跨度(十度或十一度)用现代钢琴的宽广的音域,充分发挥了钢琴的优势.再现的主部主题与原主部主题相比,加入了属持续低音,为向主和弦的解决做足了铺垫.庞大的尾声无疑成为炫耀技术的用武之地.主要技巧有:拇指与其它手指的伸张,拇指与小指多为八度或八度以内(偶尔九度),但其余手指的加入使手部的紧张感大幅度提升,并且拇指在"黑键"上,困难进一步增加,还要以极快的速度完成,无疑是很大的困难.手部要尽可能地放松,手腕手臂要起很大的推动和引导方向的作用,右手一连串的半分解和弦跨越两个八度反复弹奏,实际是把持续的分解和弦在更广阔的音域里奏出.与肖邦的"黑键"练习曲中的持续音在不同八度之问反复的技巧音型有异曲同工之妙.右手的半分解和弦推波助澜,在右手坚定的和弦的支持下,显示出排山倒海的英雄气势.连续的八度回转要求手腕特别灵活放松,二五指要很有韧性,最难的地方就是在快速转换手位时保持连线的感觉.在演奏中避免把手腕作为主要的演奏动力,而要放松它使之帮助手指的挥动,而不是指挥它们,松弛的手腕也会使轻盈的速度成为可能,轻盈的速度加上有控制的触键才会使音乐有似空中飞翔的感觉.最后左手的回音阶要弹奏得像一只手一样流畅,自然,连贯,结尾悲剧性的情感比较重.虽然与主题中有相同的动机,但意义却更深一层,悲凉感更重一些.最后一次的情感爆发在左右手的八度上,此时已达到了极强的力度,先反向后同向,回归到主音,最终还是悲剧性的收场.整部作品戏剧性比较强,已脱离了肖邦早期的主要情感基调.一个刚刚走人生活的无忧无虑的年轻人的热情,明朗,富于浪漫幻想,对生活抱着乐观肯定的态度.而如今面对祖国的灾难,身处异国他乡的肖邦在自己的音乐中进发出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撼人们心灵的悲剧性力量.浪漫主义的众多特征在他的作品中也可以一览无余."人性化"的主观情感的表达,追求自由与激情,与文学相结合,色彩化的变音和声,极快的速度等,还有他对现代钢琴演奏技术的发展,独特的肖邦式钢琴语汇及奏法,这些使他在浪漫主义潮流中承前启后,独树一帜.参考文献:[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2]杨周翰,吴达元,赵萝蕤.欧洲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1979。
试析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Op.23 No.1的演奏技巧
当代音乐2021年第1期MODERN MUSIC试析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Op.23No.1的演奏技巧崔佳萌[摘要]肖邦是浪漫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与音乐家。
他的创作作品开创了19世纪钢琴音乐新体裁。
肖邦一生创作了四部叙事曲。
肖邦在这四首作品中创造了一种非常自由的形式与内容,完全超越了传统叙事曲那种固定的曲式。
肖邦将奏鸣曲式发挥了极大创造力的改变。
这四首叙事曲的内容来源于同乡诗人密契维兹的诗。
《g小调第一叙事曲》是肖邦创作的第一部叙事曲,也是音乐中第一个采用这个曲名的器乐作品。
本文将从《g小调第一叙事曲》演奏技巧这个角度出发,以最具代表性的《第一叙事曲》为例,分析其结构庞大,技术艰难,内容深刻。
[关键词]肖邦;演奏技巧;第一叙事曲[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1-0121-04一、《g小调第一叙事曲》Op.23No.1创作背景(一)肖邦生平简介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科•肖邦(Fryderyk Fanciszek Chopin,1810年3月1日一1849年10月17日)出生于波兰华沙,浪漫主义时期波兰著名钢琴演奏家、作曲家。
因为从小受到父亲母亲的影响,他的父亲创办了一所贵族学校并且会演奏小提琴等乐器,所以他非常深爱波兰民族音乐并创造出以波兰舞曲为基础的众多歌曲。
肖邦在波兰音乐史中有极大的影响力,他这一生把所有的热爱都给了钢琴和创作,其中“叙事曲”这个体裁在其大量的钢琴作品中,占据了独一无二的地位。
他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 诗人。
”(二)《g小调第一叙事曲》创作背景肖邦创作这首叙事曲是他流亡到巴黎受到了波兰革命诗人密茨凯维支的革命叙事诗《康拉德•华伦洛德》影响下所创作的。
这首诗是有着强大爱国主义精神的史诗,其内容叙述了14世纪时日耳曼武士团对立陶宛人民的进攻,立陶宛人民对其的反抗斗争。
而当时肖邦听闻波兰华沙起义的失败,浓郁的悲伤之情、强烈的爱国之心以及对波兰人民的热爱促使了这首曲子的形成,也使得这首曲子整体散发出浓厚的悲壮感以及强大的爱国主义情怀。
浅谈电影《钢琴家》中钢琴音乐的美学意义
浅谈电影《钢琴家》中钢琴音乐的美学意义音乐是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借助音乐,能够更突出的表现出电影的艺术魅力和长处。
在电影艺术中,音乐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不仅可以表现出极强的感染力,而且还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类的各种感情。
电影《钢琴家》中选取了肖邦的三首著名钢琴音乐曲目,分别是《升c小调夜曲》、《g小调叙事曲》Op.23和钢琴与乐队《大波罗乃兹舞曲》Op.22这三首钢琴音乐都是在欧洲社会动荡、民族斗争日益高涨的年代创作出来的。
运用这三首钢琴音乐,能够很清楚地彰显出电影的主题―反对战争,渴望自由。
本文将以电影《钢琴家》为例,从钢琴音乐的艺术价值出发,来分析钢琴音乐在电影中的美学意义。
一、钢琴音乐的艺术价值钢琴作为“乐器之王”,其音乐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意境和情感,而且本身带有独特的魅力,一直深受大家的广泛热爱。
钢琴音乐正因为具备宽广的艺术表达能力,才能成功运用到电影中,实现了音乐和画面的完美结合,极大的提升了电影的美感。
在钢琴作曲家中,肖邦是钢琴音乐影响力最大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肖邦的创作作品中,钢琴曲占绝大部分,因而被称为“钢琴诗人”。
肖邦还创新出了一种新型的钢琴音乐体裁―夜曲,夜曲的主要特点为:格调优雅、感情真挚、气氛宁静,节奏轻缓,情绪比较忧郁。
即兴抒情式的音乐表达和浪漫主义主义气息是肖邦钢琴音乐作品的显著特点,我们可以从肖邦的《g 小调叙事曲》Op.23这首夜曲中领悟到人们为了获得自由和国家独立的不屈的意志和信念。
总之,肖邦因其具有丰富的音型织体,富有想象力的踏板以及独特的节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是一位真正的钢琴诗人。
二、钢琴音乐在电影《钢琴家》的运用1.钢琴音乐推动了电影情节发展首先,音乐的作用就是推动电影情节的发展。
在电影《钢琴家》中,一个显著特征是音乐的力量。
主人公斯皮尔曼在遭受巨大的折磨和羞辱后,支撑他活下来的是音乐的力量。
肖邦的《g 小调叙事曲》Op.23是在祖国的华沙起义失败情况下创作出来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渴望独立是其主要表达内容,由舒缓转为沉重、反复变化的内心情感以及铿锵有力的低音是其主要的艺术特征,在电影《钢琴家》开头运用《g小调叙事曲》Op.23这一钢琴曲,能够充分的表达出波兰人民在沉重灾难下的艰苦困境。
肖邦第一叙事曲
“钢琴叙事曲是肖邦首创的一种器乐体裁。”肖邦一生中共创作了四首叙事曲,即《g小调叙事曲》作品23号、《F大调叙事曲》作品38号、《降A大调叙事曲》作品47号及《f小调叙事曲》作品52号。其中“《g小调叙事曲》(第一叙事曲)作品23号是音乐中第一首采用这个曲名的器乐作品。”
一
肖邦的创作可以分为华沙时期和巴黎时期两大阶段。在华沙时期,肖邦写了一些波洛涅滋舞曲、玛祖卡舞曲、夜曲、圆舞曲以及这一时期最为主要的作品《莫扎特主题变奏曲》和两首钢琴协奏曲。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作曲家对多样的内容、复杂形象的刻画和表现均能驾轻就熟,为1831年以后的巴黎创作时期莫定了基础。
从166小节起,音乐进入了再现部。两个主题都在自己原调中再现,但次序颠倒了,先是出现了副部主题。力度为很强的(fortissimo)副部主题在中声区奏出,庄重而挺拔,随后右手出现了声音丰富,充满光彩的几组五连音和弦短乐句,与左手六连音在节奏上呈交错状态,在演奏时要避免为了同左手对好拍子,而忽略了右手的连贯性和歌唱性,以及渐强等表情记号的处理。
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作品分析
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作品分析肖邦是叙事曲体裁的首创者。
肖邦的音乐独具匠心、和声曲式变化充满新颖,《g小调第一钢琴叙事曲》是肖邦创作的第一部叙事曲,同时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叙事曲体裁的作品。
该曲结构庞大,技术艰难,内容深刻,是一出悲壮的戏剧,一篇激动人心的史诗。
标签:肖邦;叙事曲;曲式结构一.该作品描述性音乐分析(一)引子部分(1—7)作品一开始就从g小调的bⅡ6和弦开始,即拿波里六和弦,左右手八度奏出七小节引子的旋律,直到引子结束也没有明确调性,其和声进行为:bⅡ6—Ⅳ6—Ⅵ2。
和声在引子部分并没有解决,而是延续到了主部主题开始的动机1部分才得以解决。
因此,8-9小节是引子在和声上的延续解决。
4/4的节拍,Largo 的速度、四个八度音域以上均衡流动的音符在为我们展示出?所在的严肃氛围和预示了故事的悲壮性质。
(二)呈示部(8-93)主题核心可以划分为两个具有不同性质特征的动机音型,动机1有典型的弹拨乐器的音调,由两个三音组成旋律特征,动机2具有下行二度的旋律特征,同时在和声上作曲家的手法较古典主义时期有巨大的不同,肖邦在创作主部主题具有的一些新的特点:①引子和声不明确调性,和声渗入到主部主题的进入才解决。
②主部主题一开始就在属和弦上出现,调性非常明确。
③主部主题旋律表现为弱起的音乐进行,而和声上却是V7-I的的强进行。
在节拍速度方面,主部主题以Moderato的速度6/4拍与引子速度及4/4形成对比,速度增快,6/4拍使主部音乐具有轻盈的舞蹈特征。
1、连接部:(36-67)具有展开性功能,从对音乐材料的选用及安排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连接部I(36-44)4+4的方整乐段结构,其陈述方式为呈示型,音乐材料来自主部主题动机,时值缩小,特征为二度下行的2个四分音符构成旋律、音乐织体较主部加厚。
具有呈上的功能连接部II(44-67)音乐从稍快到加急,表现出连接部音乐不稳定的性质。
具有启下的作用,可分为三个部分:片段(1)(44-47),2+2的结构,后两小节是高八度重复;片段(2)(48-55),2+2+4的结构,和声进行都是Ⅶ2—Ⅰ。
钢琴上奏响的悲壮史诗—浅谈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Op.23)的创作
钢琴上奏响的悲壮史诗—浅谈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Op.23)的创作张瑛【摘要】肖邦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一生大都献给了钢琴音乐的创作.叙事曲在其大型作品中更占有重要地位.《g小调第一叙事曲》(Op.23)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浪漫主义诗歌,作品鲜明的音乐形象和丰富的表现手法对后世的钢琴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期刊名称】《北方音乐》【年(卷),期】2013(000)011【总页数】2页(P25,27)【作者】张瑛【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正文语种】中文肖邦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他的乐曲中熔铸了波兰民族之魂。
肖邦的音乐创作与19上半叶波兰特定的历史社会境况和社会心理有着深刻的联系。
他热爱祖国,一生中所创作的作品都与自己的祖国有关。
然而肖邦的一生中却有一半时光在国外度过。
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
他临终嘱咐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这一切使他对祖国更为牵挂。
他用自己的笔和钢琴战胜生活,实现理想,畅叙爱国之情,大弹思乡之曲,谱写出了一幕传奇人生。
肖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于1810年3月1日出生在波兰华沙附近。
他生在一个不十分富足但却和睦幸福的家庭中。
父亲是法国人,侨居华沙任中学法文教员,母亲是波兰人。
肖邦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六岁开始学习音乐。
1830年,为了寻求艺术上的发展,肖邦携带了一杯珍贵的波兰泥土离开了祖国。
正因如此,肖邦一生的作品都充满着对祖国无限的热爱与依恋。
在他的钢琴音乐中经常能够听到波兰民族音调,使听众徜徉在美妙的音符中难以自拔,然而动人的旋律背后隐隐都会发起对祖国的不舍和对反抗侵略者英雄的赞扬与肯定。
肖邦的音乐被人称为“花丛中的大炮”。
肖邦一生的创作几乎全部倾注在钢琴创作领域,练习曲、叙事曲、谐谑曲、即兴曲、夜曲等各个体裁都被运用于钢琴音乐。
肖邦一共创作了四首叙事曲,在他创作的大型题材作品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浅谈肖邦钢琴音乐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以《g小调第一叙事曲》为例
浅谈肖邦钢琴音乐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以《g小调第一
叙事曲》为例
王鑫鑫
【期刊名称】《音乐时空》
【年(卷),期】2013(0)5X
【摘要】肖邦是十九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也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之一,在欧洲音乐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肖邦被誉为"钢琴诗人",他对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开创和他特有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成为音乐史上永远绽放的光彩,本文最后以《g小调第一叙事曲》为例具体进行了风格阐述。
【总页数】2页(P179-180)
【关键词】浪漫主义;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创作风格
【作者】王鑫鑫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24.1
【相关文献】
1.两首浪漫主义时期创作的钢琴叙事曲的比较——李斯特《b小调叙事曲》与肖邦《F大调叙事曲》 [J], 郭倩
2.钢琴上奏响的悲壮史诗—浅谈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Op.23)的创作 [J], 张瑛
3.追求音乐作品的“本真”还是音乐作品“本身”——以肖邦钢琴作品《g小调第一叙事曲》力度结构为例 [J], 张冰
4.试论肖邦《g小调第一钢琴叙事曲》的创作特点及背景 [J], 张昕
5.肖邦《第一钢琴叙事曲》的浪漫主义风格特征分析 [J], 沈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