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2
14.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课件ppt)
![14.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fcf241fb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b9.png)
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
新知讲解
影响
苏联的解体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 社会主义国家的终结,也宣告了 两极格局下的冷战结束。
新知讲解
合作探究
有人说,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八一九事件”,有人认为是戈尔巴 乔夫的改革,有人认为是冷战中的军备竞赛,也有人认为是复杂的民 族问题。对此,谈谈自己的见解。(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所学知识以 及P23资料1、资料2的内容)
课堂练习
5、有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
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判断他评价的是哪次改革( )
A.列宁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邓小平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课堂练习
6、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 ) A.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B.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 C.社会主义建设应不断进行改革 D.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加强对西方“和平演变”的抵制
新知讲解
表现:
东西德国经历45年的分裂后重新统一
柏林墙
新知讲解
想一想
结合所学知识及以下材料 思考东欧剧变的原因?
材料一: 戈尔巴乔夫的建设“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和对外开展“新思维”外交导致各国政党内 部思想混乱,改革越走越远,最后连政权也丢掉了,有人说,这是欢乐的一跳跌进了深渊。
材料二: 西方国家:针对东欧各国制定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政策,以贷款、贸易、科技和意识形态渗透 等各种手段诱压东欧国家。
新知讲解 根本原因
原因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导致严重的 经济危机。
直接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激化苏联的各种矛盾,使 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国家权力分散。
外部原因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和平演变 ”战略的影响。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2(共46张PPT)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2(共4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5e60ad8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7d.png)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读史思考:
匈牙利改革主要经历60年代和80年代两个阶段 ,总结这两阶段的内容和各自结果
以匈牙利改革为代表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 最终以何结果告终?
东欧剧变
“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过渡
20世纪80年代末期,东欧各国的改革并没 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混乱局面
20世纪80年代末期,东欧各国的改革并没有取得显著成效,各国经济仍然未见好转,政治混乱,社会动荡,在内部危机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东
”据此推断,他针对的是
经济上:根本变革经济体制
3、《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据此推断,他针对的是
政治上: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修改宪法,取消联共的法定领导地位,实行总统制和多党制
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
15个加盟共和国独立
摩尔多瓦
拉脱维亚
阿塞拜疆
爱沙尼亚 白 俄 罗 斯
俄罗斯
格鲁吉亚
立陶宛
摩尔多瓦
土库曼 乌兹别克
亚美尼亚
乌克兰
塔吉克
哈萨克
吉尔吉斯
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主要原 因
内因:
1、经济长期处于困境(根本原因)
2、政治体制改革失败,政治混乱,
社会动荡.
外因: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
A.华约建立
B.东欧剧变
C.苏联解体
D.美苏争霸
答案:B
真题回放
(2012· 四川雅安) 24.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主要原因是( )
历史教案--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2
![历史教案--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2](https://img.taocdn.com/s3/m/4187422abed5b9f3f90f1cc2.png)
历史教案--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2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2教学目标.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东欧巨变的三个阶段及其实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八·一九”事件;“独联体”的成立和苏联解体。
2.能力方面: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其变化的原因,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过程的教学,使学生认识:上述事实虽然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受重大挫折,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
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要对帝国主义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战略保持高度警惕。
4.学法指导方面: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波兰、民主德国剧变的过程,找出两国在变化中的共同点,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法来学习历史。
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钱其琛的谈话,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历史材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分析:苏联的解体是重点。
苏联解体,使以美苏对峙为特征的两极格局中的苏联一极垮台,这标志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支配了国际关系长达40多年的两极格局最终结束。
此后,世界加速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把握全章教材的重要关键。
难点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这就要运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分析方法,在诸多因素中找出决定性因素。
另外,学习了这部分内容,可以引出相应的历史教训。
课堂教学设计师:第五章第三节“美苏争霸”提到,20世纪70年代时,苏联在军备竞赛和对外扩张方面咄咄逼人。
但实际上,苏联的军事大国地位缺乏相应经济力量的支撑,是不稳固的。
1981年,里根担任美国总统后,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逼着苏联进行核军备竞争,企图以此来拖垮苏联经济。
到80年代中后期,苏联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遇到了重重困难。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走向解体,世界的两极格局崩溃。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https://img.taocdn.com/s3/m/14f9016da45177232f60a2d3.png)
政
国
的 的
二、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 夫的改革 过 经济改革 政治改革
苏 联 解 体
程 原 因
外 因 体 政 失 政
戈尔巴乔夫 经济 的
苏联的解体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首先, 首先,苏联的解体使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变 北约东扩。 化,北约东扩。 其次, 其次,苏联解体加速了欧洲以民族为特征的 联邦制国家的分裂过程,如南斯拉夫的分裂。 联邦制国家的分裂过程,如南斯拉夫的分裂。 其三,苏联的解体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其三,苏联的解体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为欧盟和北约扩大创造了条件, 为欧盟和北约扩大创造了条件,也为欧洲摆 脱美国而成为独立的力量提供了前提。 脱美国而成为独立的力量提供了前提。 最后, 最后,苏联的解体对欧洲科学社会主义事业 是严重打击, 是严重打击,使得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面临 更大的困难。 更大的困难。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 结合, 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 义的道路。 义的道路。 经济建设为中心, (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 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 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 不断深化改革 解放生产力。同时,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 解放生产力。同时,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 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 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 导地位不动摇。 导地位不动摇。
一、东欧剧变 年 概念 1989年,东欧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丧失政权 实质 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 形式 自由选举的和平方式(罗马尼亚除外) 自由选举的和平方式(罗马尼亚除外) 结 果 原 因
第15课_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第15课_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https://img.taocdn.com/s3/m/4ad751f1fab069dc502201c1.png)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1、苏联社会主义改 革
“厨房辩论”
前 苏 联 部 长 会 议 主 席 赫 鲁 晓 夫 时 任 美 国 副 总 统 尼 克 松
实行管理体制大改组
取消25个中央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的部,把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后为47个),把原 属中央和加盟共和国各部管理的企业,一律由各地新设的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中央权利下放给地 方,削弱中央集权,后又陆续收回一些已下放权力。没有真正克服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的弊端。
①思想解放; ②农业方面;
评价:
③工业方面。
赫鲁晓夫大力提倡种植玉米
积极:打破了对斯大林及其模式的 迷信开启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 局限: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 的状况,也没有克服计划经济体制所 存在的弊端。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1、苏联社会主义改 革
批判个人迷信 平反冤假错案
1956年2月25日在苏共“20大”上,赫鲁晓夫作了反斯大林的《关于克服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 密报告,揭露斯大林在大清洗中的暴行,掀开世界范围的“去斯大林化”运动,结束了高度集权的斯 大林时代,停止了苏联国内的大规模政治镇压。赫鲁晓夫时代,政治气候空前宽松。
罗纳德· 威尔逊· 里根
Ronald Wilson Reagan 1911.2.6~2004.6.5 美国第40任总统
二、苏联解体
美苏大搞军备竞赛
20世纪80年代,罗纳德· 威尔逊· 里根提出“战略防御计划”,通过新一轮军备竞赛拖垮经济相对 落后的苏联。而苏联在勃列日涅夫执政的18年期间,虽然军事和综合国力有所增强,但在其后期, 由于固有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以及美苏争霸的影响等因素,苏联的政治经济形势出现恶化。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3、中国社会主义改 革
第二十五课 东欧剧变
![第二十五课 东欧剧变](https://img.taocdn.com/s3/m/9ffc69c6ad51f01dc281f1bf.png)
普 京
(4)中国
2001—2007年中国GDP统计图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世界多极化的影响
1、将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构成制约, 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2、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为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共同繁荣提供保障。
三、动荡的局势,漫长的历程
特点: 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3)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苏联解体的影响
1、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冷战”的结束; 2、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总结苏联东欧剧变的经验教训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4)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5)必须不断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
1991年12月 25日,19时 32分红旗从 克里姆林宫 上降落
一、东欧剧变
1、性变化 2、含义:
3、表现:
1989年,波兰第一个剧变的东欧国家。
1989年民主德国宣布开放东西柏林边界,拆除 柏林墙,1990年10月,两德统一。 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走向解体。 罗马尼亚发生冲突,政府被推翻。
这是苏共企图挽救苏联共产党执政地位的一次努力。
苏联解体的经过:
1991年8月21日晚,戈尔巴 乔夫声称,他开始“完全 控制局势”。为期三天的 “八一九事件”结束。 苏共被排挤出国家政权,
叶利钦
国家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苏联解体的经过:
1991 年,俄罗斯等 11 个加盟
共和国的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
的阿拉木图签署了《阿拉木图
当今世界局面 “一超多强”
西欧
俄
日本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190fb043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0f.png)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僵化的斯大林社会主义体制。
一、主要原因
1、僵化的社会主义体制,造成农业、轻重工业的比例失调,过分强调重工业,忽略农业发展,造成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2、高度集中的体制在文化方面打压各种反对派和压制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以及强化意识形态方面的严密控制,使整个社会处于僵化、封闭和麻木的状态。
3、政治上领导体制的僵化,贪腐严重,缺乏相对应的监督。
二、其他原因:
1、各国不能根据国内具体情况,忽略客观事实,生搬硬套苏联模式,造成社会发展的畸形。
2、苏联解体的军事原因,苏联发动了多场战争,并与美国争霸,为苏联发展背负上沉重包袱。
3、西方的和平演变思潮的影响。
第13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课件
![第13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6a2a7bb84ae45c3b358c97.png)
卡达尔
东欧剧变的原因
东欧各国的改革结果如何?
波兰 南斯拉夫 民主德国 匈牙利 保加利亚
外债
(亿美元)
387
210
191
160
69
引发经济危机,又导致社 会危机
一、东欧剧变 (说明: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失
败。) 1、原因:
①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不适应生 “和平演变”:西方利用新 产力的发展; 闻媒介造谣惑众,破坏社 ②改革未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会主义声誉,宣传资产阶 ,经济危机严重导致政治危机级价值观等 ③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各国的控制; ④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 ⑤东欧各国执政的共产主义政党妥协退让。
5.在评论某次改革时,一学者风趣的说:“太冷 了,本想弄点木材烤烤火,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 给烧了。”据此推断,他针对的是 A.赫鲁晓夫改革 B.匈牙利改革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捷克斯洛伐克改革
倡导“民主化”、“公 开性” 苏联解体
特点 结果
空想社会主义 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 实践 第一国际;巴黎公社 国际社会 一国胜利:俄十月革命胜利 主义运动 现实 多国胜利:欧亚社义国家建立 发展史 挫折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发展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成就巨大
练习:
1、苏联解体的时间是在( ) A、1953年 B、1956年 C、1986年 D、1991年 2、在20世纪80年代末,哪个地区的国家出现了 大规模社会性质的蜕变( ) A、东亚 B、非洲 C、西欧 D、东欧
3、引发“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 分为二”“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统一”等现 象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 A.华约建立 B.东欧剧变 C.苏联解体 D.美苏争霸 4.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改革改变了苏联的社会性质 B.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 C.改革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导致苏联国际地位和影响下 (3)外交方面:苏联推行“新思维外交”,主动缓和苏美 降,激起苏联所有爱国者和一些领 关系,不干涉东欧事物,从国外撤军,努力争取西方国 导人的不满 家的经济合作和援助。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2)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2)](https://img.taocdn.com/s3/m/16da7763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8d.png)
民族问题和领土争端是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问题导致了国家 内部的分裂和政治的不稳定。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的共同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民族问题和领土争端是其中 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些问题对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北约东扩对东欧国家安全的影 响
社会不满与抗议运动
政治体制问题: 东欧国家政治 体制存在严重 缺陷,导致社 会不满情绪高
涨。
经济困境:东 欧国家经济陷 入困境,人民 生活水平下降, 引发抗议活动。
民族问题:民 族矛盾激化, 导致社会动荡
不安。
外部势力干预: 苏联和西方国 家对东欧国家 的内政进行干 预,加剧了社
和社会动荡
政治体制上的 缺陷和官僚主 义问题加剧了
社会矛盾
西方国家的和 平演变战略对 东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苏联模式的经济体制导致东欧国家经济缺乏活力和自主性。
经济发展滞后:与西方国家相比,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经济结构不合理,导致经济困 境加剧。
宗教问题:苏联时期,宗教受到压制和迫害。苏联解体后,宗教势力 开始复兴,宗教差异也导致了地区的不稳定。
外部势力干涉:苏联解体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始插手地区事务, 试图通过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来控制这些地区。
经济转型与重构
苏联解体后, 各加盟共和国 独立,经济体 制由计划经济 向市场经济转
型。
东欧国家在经 济上进行了私 有化和市场化 改革,重构了
示
01
苏联解体的历史背景
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
农业集体化: 强制农民加入 集体农庄,导 致农业生产效
率低下
工业化和重工 业化:优先发 展重工业,忽 视轻工业和农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https://img.taocdn.com/s3/m/29b3b1d450e2524de5187ebe.png)
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但不是社会主义的失 败,社会主义模式是社会主义的实现形式,而不是社会主义
本身。苏联解体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僵化了的高度集权的经济 政治体制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 分发挥。
叶利钦
普 京
苏联解体的原因
内部 原因 历史原因 :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 直接原因: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 和政策,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命叛乱。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922年、苏联)
的探索——新经济政策
1917----1924
时间:1921 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 商品经济。 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的探索—斯大林模式 1924--1953
1、两个五年计划 (1928~1力量大大增强。
苏联解体的过程
戈尔巴乔夫改革 原因: 结果:困难重重,成效不大 内容
1).经济改革 (1985年)
2).政治改革 结果: (1988年) 1991.8.19 “八一九”事件
1991.12.21
《阿拉木图宣言》
近70年历史
2240万平方公里土地 2亿9千万人口 1900万成员的苏联共产党
苏联解体——1991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十月革命——1917
世界上第一个 社会主义国家 由此诞生
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措施
政治上: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将首都由彼得格勒迁至莫斯科
经济上: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
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 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外交上: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军事上:粉碎外国的武装干涉,平息国内的反革
戈 尔 巴 乔 夫改革: 1.内容:首先进行经济改革,后又转向政治改革,由一党制改 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 2.结果:导致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 时间:1991 标志:《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 原因:①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在政治、经济上的严重影响、 ②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③西方和平演变的渗透 东欧剧变: 性质: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举例:德国统一 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南斯拉夫一分为五
5.4.2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课件(27张PPT)
![5.4.2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课件(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19b34ff3186bceb19e8bb8d.png)
这一事件 实质是苏 联“传统 派”为了 挽救国家 的完整和 统一,为 了挽救社 会主义而 采取的一 场政变行 动。
1991年10月23日,戈尔 巴乔夫和叶 利钦在议会中祝贺挫 败八一九事件
俄 罗 斯 联 邦 总 统 鲍 里 斯 叶 利 钦
叶利钦站在被包围的俄罗斯 议会大厦外面一辆坦克上演说。
苏联解体,独联体成立
“冷战”结束,两大军事集团对峙 为基本特征的国际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 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出现。
1991年12月25日19时40分,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国家电视台 发表声明说,由于当前国内的形势和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建立,他决定停止在 苏联总统职位上的活动
15个加盟共和国独立
摩尔多瓦
3、《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
1985年,戈尔 巴乔夫担任新一任 苏共中央总书记。
如何改革?
经济上:
加速发展战略
苏联食品短缺,人 们排长队购买食品。
如何改革?
政治上:
直接导致 苏联解体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思想界混乱
“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过渡
苏共领导地位及 中央政府的控制 力被弱化
进程
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混乱局面
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 主要原因
01
内因:
02
1、“斯 大林模式”的 僵化(根本 原因)
03
2、政治 体制改革失 败,政治混 乱,
04
社 会动荡.
05
外因:
06
西方 国家的“和平 演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https://img.taocdn.com/s3/m/ee0bc56a27d3240c8447ef8b.png)
德国签订统一条约
1990年10月,东柏林最后一次降国旗。
德国青年庆祝国家重新统一。
1989年12月,罗马尼亚发生政变。
1989年12月22日,罗马尼亚布加勒 斯特起义士兵和群众与总统卫队展开了 激烈的枪战。
1989年10月,匈牙利布达佩斯人民 为追求民主而沿多瑙河游行。
1990年4月,匈牙利第二回 合大选中,民主论坛获胜,安塔 尔组阁,成为自由匈牙利的总理。
1987年签订苏美《华盛顿条约》 结束两国在中程导弹上的军备竞赛
(1985-1991)
1、内容: A.1985—1988年,经济改革,实施“加速发展战略” →片面发 展重工业; B.1988年后,政治改革
①指导思想: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②改革方式:民主化、公开性,纵容自由化思想;
③改变党的地位: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总统制; ④1991年8月,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 C.对外关系 “新思维”外交 缓和与西方关系 主动从东欧撤军 鼓励变革
第三课
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
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二节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一、 二、
东欧剧变 苏联的解体
一、 东欧剧变
1.东欧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背景)
东欧各国为什么会 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 后果是什么?
东欧各国二战中多数被苏联解放,战后深受苏联的影响和控制
斯大林模式不符合东欧各国自身国情,妨碍自主发展
1.剧: 短时间内纷纷丧失权力
东欧剧变中的主要国家:
①波兰 ②民主德国 ③罗马尼亚 ④匈牙利 ⑤捷克斯洛伐克 ⑥南斯拉夫 ⑦阿尔巴尼亚 ⑧保加利亚
东欧剧变的表现形式
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 多党制; 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 的市场经济; 军事上:纷纷加入北约。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借鉴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借鉴](https://img.taocdn.com/s3/m/671adad7b14e852458fb57c9.png)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借鉴1摘要自1989年起,东欧局势发生激烈的动荡,东欧各国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短短的时间内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随着“八一九”事件的发生,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无可估量的损失。
但是,它也从反面教育了全世界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引起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深刻思考。
本文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分析入手,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情况,科学地总结出对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发展具有普遍意义的启示。
关键词: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启示2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原因2.1东欧剧变的原因东欧各国的剧变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由于内部和外部的原因,执政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党内出现了反对派,它与党外的反对派相呼应。
二是执政党在国内外的各种压力下,不断对反对派妥协退让,甚至放弃社会主义原则,实行政治多元化、多党制,反对派得以扩大势力。
三是反对派向执政党夺权,通过不断制造动乱,施加压力,使执政党陷入困境,然后取得政权,个别国家甚至通过武装冲突,实现政权更迭。
东欧国家的剧变,是各国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发生剧变的主要原因有:(1)历史原因。
东欧各国共产党执政后,都照搬苏联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苏联,苏联强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
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
(2)内部原因。
在经济上,大多数国家发展缓慢,改革成效不大,同西欧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
经济困难导致经济危机,诱发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
在政治上,由于严重破坏了民主和法制,东欧各国的党和政府脱离了群众。
(3)苏联因素。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给东欧国家“松绑”,他的建设“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和对外政策的“新思维”,推动了东欧各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
(4)西方因素。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https://img.taocdn.com/s3/m/0f0d5e776edb6f1aff001fa1.png)
2.领导人因素——改革瓦解现存制度并开 启苏联解体大门
■戈尔巴乔夫的观点——《对过去和未来的 思考》
▲ “十月革命被称为社会主义革命。苏联被宣布为社会主义 国家,甚至是典范的社会主义国家。后来又证明,我们已 经是‘发达社会主义’。问题是,1917年10月真的发生 了社会主义革命了吗?而所建立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吗?”
■几个执政党的情况
▲中国(共产党):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越南(共产党):以胡志明思想和马列思 想并列为指导思想,确认本国正处于向社 会主义过渡的初级阶段。
▲老挝(人民革命党):正处于为向社会主 义过渡准备条件的阶段。
■几个执政党的情况
▲朝鲜(劳动党):将“主体思想”作为基 本理论,将“先军政治”作为治国兴国的 最高理念。但朝鲜劳动党已经二十多年没 有召开过党代会,面临严重的内部困难和 外部压力。
2.领导人因素——改革瓦解现存制度并 开启苏联解体大门
■戈尔巴乔夫思想总结
▲十月革命后在苏联建立的不是社会主义制度而是斯大林的 极权主义主义制度,而这种制度是必然要失败的
▲一党制和“观点一致”给社会带来了严重后果。 ▲苏联存在民族问题。各加盟共和国处于无权地位。 ▲苏联年代有消极的东西也有积极的东西,不能简单地否定
▲古巴(共产党):处于“和平发展的特殊 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同帝国主义进行 “思想战”。2002年6月,古巴以全民公决 方式修改宪法,确认古巴的社会主义制度 不可更改。但古巴共产党的党代会也已推 迟几年了。
■正确认识苏东剧变
▲是一种社会主义模式的破产,并不是作为 人类社会美好追求的社会主义理想本身的 失败。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https://img.taocdn.com/s3/m/e8b9de6258fafab069dc02b6.png)
“八一九”事件如昙花一现,之后,苏联形势迅速 变化,苏联共产党分崩离析,以叶利钦为代表的 “民主激进派”威信大增,实际掌握了国家大权, 国家政权性质随之发生根本变化。同时,各加盟 共和国纷纷独立,《阿拉木图宣言》的发表,意 味着苏联完全解体
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 向了党的脖子。 因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不是去革除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 制的弊端,而是走上了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 的道路。 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实质上是改良 的资本主义,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否定。比如说,他提倡 民主化和公开性,揭露社会主义的“黑暗面”,甚至否定 十月革命,全盘否定斯大林。 当年赫鲁晓夫改革时也批判斯大林,有什么不同, 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是归咎于斯大林的个人品质,而戈尔巴 乔夫批判斯大林,则把根子挖到了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 度上,两者都不公允,斯大林的错误是由于高度集中的体制造 成的。
霸权政策和争霸斗争中被拖垮
苏
影
西方
联
瓦
解
1.历史原因:高度集中体制弊端 政策失误得不到纠正 2.内部原因:改革失败和错误 政 策、路线
响
苏军坦克开进立陶宛
8.19事件
“8•19”事件时的红场
戈尔巴乔夫
1991.12.25
苏联国旗和国徽
俄罗斯国旗(左)也取代了原苏联国旗
至今仍有许多俄罗斯民众怀念苏联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PPT教学课件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babebc8312b3169a551a410.png)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看点——
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 苏共倒台带给中国的思考 世界社会主义现状 社会主义发展前景
1.制度性因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斯大林体制失去活力和凝聚 力
▲ 涵义: 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 由斯大林建立的苏联政治、经济、 文化等方面的制度。
▲表现形式:国家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大清洗”运动
2.领导人因素——改革瓦解现存制度并开 启苏联解体大门
■戈尔巴乔夫的观点——《对过去和未来的 思考》
▲ “十月革命被称为社会主义革命。苏联被宣布为社会主义 国家,甚至是典范的社会主义国家。后来又证明,我们已 经是‘发达社会主义’。问题是,1917年10月真的发生 了社会主义革命了吗?而所建立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吗?”
2.领导人因素——改革瓦解现存制度并 开启苏联解体大门
■戈尔巴乔夫改革后果
▲政治领域没有原则的改革,再加上经济状况的恶化:1990年苏联的经 济第一次出现了负增长,财政状况恶化,通货膨胀加剧,内债外外贸 赤字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商品奇缺,供应紧张。 过激化的市场经济 改革,致使分配系统、流通系统 、运输系统处于一片混乱之中。
■改革无力
▲赫鲁晓夫改革——未摆脱斯大林体制约束 ▲勃列日涅夫改革——除了个人独裁和专制
演变为上层官僚集团统治外并无实质性变 化
1.制度性因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80年代中期苏联社会的困境
▲政治上保守趋势增强,党政军精英集团成为新的 权贵集团,他们完全脱离普通工人和农民,控制 苏联各个领域。
▲经济增长下降 ▲玩世不恭和离心倾向增长 ▲腐败和贿赂成风 ▲民族运动难以控制 ▲持不同政见现象无法根除
3.民族问题因素:毁灭联盟的火布尔什维克自身引发的矛盾(大俄罗斯国家观)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原因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48dafc2a87c24028915fc36a.png)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原因(1)、苏联的剧变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因是苏联国内各种矛盾的发展和激化,外因是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但和平演变之所以奏效,关键原因还是出在苏联内部,正是因为苏联传统模式已经过时又迟迟得不到更新,进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社会内部危机日渐加重。
再者,苏联共产党的改革推行了错误的路线,导致了改革的失败。
(2)、苏联的剧变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
历史的原因是深层的基础性的东西,而现实原因则是直接的导火线。
历史原因包括过时的僵化的经济体制与当代科技发展的内在要求之间的矛盾;严重的官僚主义与广大干部和群众之间的矛盾;霸权主义的外交政策和人民之间的矛盾。
现实原因是苏联共产党把体制改革变成了社会制度的转轨,即执政的共产党在改革中的路线失误,就成了苏联剧变的直接原因。
(3)、在社会结构的层面上,苏联解体有多方面的原因,如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思想文化方面的原因和对外政策方面的原因,但其中经济因素起者决定性的作用。
苏联几十年的经济建设成就固然巨大,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并没有提高多少,这和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有直接联系。
逐渐使人民对苏共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失去了信心,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4)、就苏共本身而言,导致苏联剧变的既有思想路线方面的原因,也有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方面的原因。
思想路线在这其中起着根本的作用,因为,政治路线、组织路线都是在思想路线的指导下制定的。
苏联共产党从斯大林开始到80年代,始终没能从根本上摆脱执导思想上的僵化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左”的路线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80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执政后,又从“左”的极端一下子跳到了“右”的极端,表现为全盘否定了苏联的历史,终于引发了一场毁灭性的总危机。
有人认为苏联解体是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记得恩格斯曾经在《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一文中曾经说到这幺一件事:1848年法国革命失败以后,有人认为革命失败的原因是“某甲或某乙…出卖了‟人民”。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4课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上课 (共28张PPT)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4课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上课 (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9ebed0ebd64783e09122b74.png)
D
C
C
(4)苏联的政权性质发生变化是在什么事件 之后( ) A.戈尔巴乔夫在经济领域开始改革 B.戈尔巴乔夫在政治领域开始改革 C.“八一九事件” D.《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
C
(5)苏联解体的标志性事件是( ) A.立陶宛宣布独立 B.《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 C.“八一九事件” D.《阿拉木图宣言》
存在于1963至1992年, 位于巴尔干半岛。1992年 解体,分别成立南斯拉夫 联盟共和国(后改名为塞 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 1999年科索沃战争后,解 体为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 山共和国、克罗地亚共和 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 马其顿共和国、波斯尼亚 和黑塞哥维纳共和国(波 黑)和科索沃。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1989年11月17日捷克斯洛伐克首都 布拉格爆发要求捷共领导人下台的
德国柏林墙被拆除 民主德国人涌入西柏林
柏林墙是德意志民主 共和国(民主德国、东德) 于1961年8月12日夜始建, 用于隔离德意志联邦共和 国(联邦德国、西德)。 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国政 府下令打开柏林墙,促进 了德国统一。1990年6月, 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 除柏林墙。1990年10月3日, 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 统一后的德国用德意志联 邦共和国的国名、国旗、 国歌、国徽,首都设柏林。 现在仅存几部分墙体和瞭 望塔作为纪念。
5.实质: 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
(二)、苏联解体
经过 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混乱局面 部分加盟共和国独立(立陶宛首先) 《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 “八一九事件”(1991.8.19) 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掌权 《阿拉木图宣言》签署,独联体正式成立
1991年10月23日,戈尔巴乔夫和叶 利钦在议会中祝贺挫败八一九事件
浅谈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浅谈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https://img.taocdn.com/s3/m/e03970671ed9ad51f01df214.png)
巴音郭楞日报/2008年/10月/11日/第005版教育论坛浅谈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巴州二中丁炜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发生了巨大变化,世界格局出现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对于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建设进程的冲击和影响也不容忽视。
对此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社会主义中国有所启示。
一、东欧剧变1、1989-1991年发生的东欧剧变是由国际、国内多方面原因促成的,可以归纳为几点:第一,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包括一切政治现象和政治斗争),东欧的政局动荡,也首先缘于其经济基础,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欧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慢,有的甚至出现严重的困难和危机,使人民生活水平受到严重影响,如波兰、匈牙利通货膨胀严重,虽然东欧各国经济困难的程度和原因各不相同,但从主观指导的失误来看,有以下几方面情况:一是照搬苏联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发展比例失调,一味追求高速度,实行积累无投资,由此引发了经济危机,使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二是大举借债使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的10年中,东欧各国急一用外国贷款迅速提高本国的生产能力,大借外债,以至到80年代进入还债高峰期后,外债成为学生的负担,使人民苦不堪言,激起对政府的强烈不满,70、80年代以来,一些东欧国家虽然搞了一轮又一轮改革,但这些改革有的没有坚持下去,有的未触动经济体制中的根本问题,有的则根本偏离方向,均未收到预期效果,还有的国家根本不进行改革,经济危机带来了严重的政治危机,1987年起,东欧一些国家相继出现社会动乱,东欧党内也出现严重的思想混乱,大批党员退党,使党丧了战斗力;第二,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影响,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提出以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原则为核心的“新思维”,使苏联内外政策发生根本转变,对外搞“私”,不断迁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霸权主义国家;对内鼓吹民主化、公开性、多无化;否定历史,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戈氏的“新思维”,对历来受制于苏联的东欧国家来说,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其结果是导致共产党的分裂,有的主动让权,有的被迫交权,使近半个世纪取得的社会主义建设成果毁于一旦;第三,西方对东欧实行“和平演变”的策略,从社会主义国家出现后,帝国主义势力曾多次采用侵略战争暴力手段,扼杀社会主义的幼苗,但均遭失败,二次大战后,他们把策略重点逐渐移到“和平演变”上来,最早提出这一策略的是美国驻苏大使代办乔治凯南:“要把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共产党第三、四代人的身上,进入80年代以来,美国和西方国家凭借经济和科技力面的优势,利用社会主义国家的困难和改革开放的复杂形势,加快推行“和平演变”的步伐,向东欧国家发动了“无硝烟的战争”,他们的策略手段有以下特点:(1)把意识形态的渗透放在首位,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一书中总结多年经验后认为,意识形态在“和平演变”中起着决定作用,为此,他们利用新闻媒介造谣惑众,破坏社会主义声誉,宣传资产阶级价值观;(2)利用经济贸易、技术援助,诱压社会主义国家接受西方条件;(3)利用所谓“人权”问题干涉东欧各国的内政,支持和扶植东欧国家内部的反对势力;(4)利用宗教势力削弱社会主义力量和煽动群众不满情绪,这些手段使东欧国家共产党下台,政权变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戈尔巴乔夫改革后果
▲政治领域没有原则的改革,再加上经济状况的恶化:1990年苏联 的经济第一次出现了负增长,财政状况恶化,通货膨胀加剧,内 债外外贸赤字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商品奇缺,供应紧张。 过激 化的市场经济改革,致使分配系统、流通系统 、运输系统处于 一片混乱之中。
▲ 1991年的时候,情况继续恶化,各加盟共和国的民族主义者借 机驾祸苏联共产党,引起人们的信仰危机,意识危机,鼓励人们 揭露苏维埃社会的阴暗面,否定苏联几十年来社会主义的建设成 就,致使人心涣散,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 苏联社会长期积压的矛盾激化,加大了民主的步伐以至于将苏 联的命运完全寄托于西方国家的援助。苏联的民主化走上了极端 的道路,完全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到后来局面失 控,反共反社会主义的势力乘机兴风作浪,夺取政权。
2、八一九事件 起因: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导致局势的混乱(根本原因) 《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签署(直接原因)
(5)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保障经济建设; 要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国
空想社会主义
际 社
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
归纳:
会
主
一国实践: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义
实践
运
多国实践:欧亚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动
的
发
挫折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展
史
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
影响:
改变苏联国内政治力量对比,国家政 权发生根本质变
各共和国分离势力急剧增长
3、《明斯克协定》(1991.12.8) 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4、《阿拉木图宣言》(1991.12.21) 标志苏联完全解体
8.19事件
苏联解体原因
内
历史原因 :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
部
原
因
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
▲ 1988.6:在苏共十九次代表大会上总结了60年来的经验教训,揭 露了批判了苏联体制的种种弊端。
▲1990.3:苏共中央全会修改1977年的苏联宪法第六条关于“苏联 共产党是苏联社会的领导力量和指导力量,是苏联社会政治制度 以及社会组织的核心”等规定,修改为“苏联共产党、其他政党 以及工会、共青团、其他社会和群众运用通过自己选入人民代表 苏维埃的代表并以其他形式参加制定苏维埃国家的政策,管理国 家和社会事务”。从法律上取消了苏联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戈尔巴乔夫思想总结
▲十月革命后在苏联建立的不是社会主义制度而是斯 大林的极权主义主义制度,而这种制度是必然要失 败的
▲一党制和“观点一致”给社会带来了严重后果。 ▲苏联存在民族问题。各加盟共和国处于无权地位。 ▲苏联年代有消极的东西也有积极的东西,不能简单
地否定一切。在苏联失败的是极权主义主义制度, 而不是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思想仍然是生命力 的。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措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985~1988.6:政治上强调改革必要性和提倡“民主化”“公开 性”和“人道主义”;经济上提出扩大国有企业自主权,改变管 理方法,实行公有制为主的多种经营,在农村放宽政策扩大农民 自主权。
▲1987.11:出版《改革与新思维》,强调: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民主化的程度不仅决定改革的成果,还将决定社会主义的未来。
概况
东欧剧变
实质
原因
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 实质
危害
概况 八.一九事件(起因、影响)
苏联解体 原因 《明斯克协定》 阿拉木图宣言
影响
经验与教训
东欧剧变概况
波兰是东欧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团结工会) (1989.6) 除罗马尼亚外东欧国家都通过和平方式发生剧 变(齐奥塞思库)
东德并入西德,德国重新统一(1990.10)
▲“革命胜利后取缔非共政党和取消言论自由,是同民主绝裂的鲜 明标记。在非常形势下,可以采取作为临时性的类似措施。而在 社会生活中把一党制和‘观点一致’作为原则来实行则不可避免 地导致事物正常进程的颠倒和专横行为,并产生严重后果。”
▲“归根到底,苏共中央赞成民主化、政治多元化、自由选举、建 立混合的市场经济、改革联盟的联邦等。”
▲ “我的观点是:在苏联取得胜利的是严厉的甚至是残酷的极 权主义制度。当然,它是在进化的,在斯大林死后,它的残 酷性有点削弱和缓和。但是,本质没有变化。”
▲“我的观点是确定的:社会主义思想并没有失去自己的意义和自 己的历史现实性。不仅是因为这种包含着诸如公正、平等、自由 和民主概念的思想任何时候都不会消失,而且还因为人类社会的 整个发展每天都有力地证实:对公正、平等、自由和民主的要求, 对团结的要求并没有消失,相反在增长。”
和政策,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外部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实行“和平 原因 演变”战略
苏联解体影响
苏联的解体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标志着战后美苏 两极世界格局结束,世界格局进一步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苏联解体加速了欧洲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的分 裂过程,如南斯拉夫的分裂。
苏联的解体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为欧盟和北约 扩大创造了条件,也为欧洲摆脱美国而成为独立的力量 提供了前提。
南斯拉夫发生内战,国家一分为五.(1992.4)
拆毁柏林墙.
庆祝德国统一嘉年华 1990年
南斯拉夫解体引发内战
请注意: 东欧剧变的实质:
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钱其琛把东欧剧变的原因分为几个方面?其中 根本原因是什么?
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
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
作用。
——钱其琛
原东 因欧
剧 变 的
内
长期受制于苏联,照般苏联模式
部
原 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旧模式旧框架,使
因 东欧各国执政党与政府脱离群众
戈尔巴乔夫的建设“民主社会主
外 义”纲领推动东欧各国党的改组、
部
分裂与蜕变
原
因
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背景:长期的争霸,国民经济军事化,导 致经济日益衰退与恶化,为维持苏联世界 大国地位而需要改革.
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
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杜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
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
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
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
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
苏联的解体对欧洲科学社会主义事业是严重打击,使 得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面临更大的困难。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 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 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 产力,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 活水平。 (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解放生产力。同时, 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 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4)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要奉行独 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
戈尔 巴乔 夫改 革
经过: 经济体制改革(1986) 政治体制改革(1988)
实质: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
催化了东欧各国的剧变
后果: 国内经济持续下滑
民族日益矛盾尖锐 党内斗争尖锐化
前
苏
戈
共
尔
中
巴
央 总
乔 夫
书
记
■戈尔巴乔夫的观点——《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
▲ “十月革命被称为社会主义革命。苏联被宣布为社会主义国 家,甚至是典范的社会主义国家。后来又证明,我们已经是 ‘发达社会主义’。问题是,1917年10月真的发生了社会主 义革命了吗?而所建立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