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第二节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第二节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第五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条件

第二节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第一课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

2、知道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理解条件反射的形成

4、了解自主神经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二、问题思考:

1、神经细胞与其它细胞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2、中枢神经与神经中枢有何区别?

3、灰质与白质有何区别?

4、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5、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的区别是什么?

6、完成反射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三、基础知识:

1、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它由、、组成,主要集中在和里。

2、神经系统的调节中枢是。

3、脊髓的中央是质,它是密集的部位;脊髓的外周是质,有许多集合成束的组成,起着传递的作用。许多低级的在里面。

4、脑的高级条件功能是。大脑的灰质又称,其分许多功能区。他们都是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中枢。

5、高等动物的反射方式有两类和。

6、建立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和在时间上的结合,这个过程称为。

7、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它有五个部分组成,分别是、

、、。

四、知识运用:

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著名条件反射实验中发现,如果每次给狗喂食物都开灯,则一段时间后,就开灯也会使狗分泌唾液。请分析以下现象中非条件反射与

条件反射的区别,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的区别:(编号表示划线内容,请分析后在编号后填上相应答案)

1、狗吃食物会产生唾液腺分泌

①②

2、灯光刺激时狗不产生唾液腺分泌

3、狗吃食物时同时开灯会产生分泌唾液腺

①②③

4、一段时间后不给食物,只开灯,狗也会分泌唾液

①②

5、多次的开灯而不给食物,最后狗看到灯光不分泌唾液

①②

A、条件刺激

B、非条件刺激C无关刺激D、条件反射

E、非条件反射

F、条件反射消退

五、小资料:

巴甫洛夫简介

巴甫洛夫,苏联生理学家,提出了条件反射的概念,因对消化生理的研究而获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金。

巴甫洛夫,1846年9月26日生在一个乡村牧师的家庭,曾学神学,1870年入圣彼得堡大学学习化学及生理学,1883年获帝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博士学位。后赴德国学习。1890-1924年任生理学教授。后研究消化生理,设计了巴氏小胃等手术方法,有了这种方法,人们就可以对未麻醉的动物的消化液分泌等功能进行终身观察。1897年出版《消化腺机能讲义》。又从唾液腺的精神性兴奋出发,转移到对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创立了条件反射学说。1890-1930年间研究了大脑皮层及皮层下中枢活动的生理机制、皮层的功能镶嵌式、睡眠、神经症的病因等。证明言语功能为人类所特有,是以语词作为刺激的条件反射。1930年开始用他的理论来解释及治疗精神病。1936年2月27日逝世。

六、知识结构梳理:(请学生在课后整理)

(完整版)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题(附详细答案)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题(附详细答案) 知识点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下列现象是反射的是() A.草履虫能够趋利避害 B.含羞草叶被触碰后会下垂 C.被针刺感到了疼痛 D.手碰到火焰立即缩手 2.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 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3.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A.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完全相同 4.下列关于感受器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能将特定的刺激转变成神经冲动 B.感受器直接将感受到的刺激传入大脑皮层 C.各种感受器都有各自的适宜刺激 D.感受器可产生适应现象 知识点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5.静息时,大多数神经细胞的细胞膜() A.对阴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氯离子大量流出膜外 B.对阳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钠离子大量流出膜外 C.对钠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小,对钾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 D.对钠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对钾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小 6.下图表示蛙坐骨神经的膜电位变化与对应的膜内外离子变化。据图分析,离子Ⅰ、Ⅱ分别是()

A.K+、Na+B.H+、K+ C.Na+、K+D.Na+、H+ 7. 已知神经细胞膜两侧离子分布不平衡是一种常态现象,细胞不 受刺激时,膜外有较多的正电荷,而膜内则相反,如图所示。 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此时膜内外会产生相应的 电流,则膜外与膜内电流方向为() A.膜外b→a;膜内a→b B.膜外b→a;膜内b→a C.膜外a→b;膜内a→b D.膜外a→b;膜内b→a 8.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确的是()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_教案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贵州省罗甸县沫阳中学罗福泉 一、教学目标: 1.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3.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二、教学重点: 1.反射的理解. 2.反射弧的组成 三、教学难点: 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四、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交流展示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师:上堂课我们学习了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由哪几个部分构成的呢?生: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师:脑可以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它们的分工有些什么不同呢? 生:大脑控制高级的生命活动;小脑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脑干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 师:脊髓有怎样的作用? 生:反射和传导。 (二)、新课引入 神经元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并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神经元,于是各个神经元就练成了人体信息传递的网络系统。那么在人体信息感知的过程中,神经系统究竟是如何发生作用的呢?我们先来做个小小的实验。 (找一位同学到前面,双手背后。教师站在这个同学的后面,拿出牙签示意给其他同学看,注意不要让前面的那位同学看到。教师用这根牙签去扎这位同学的手。让其他学生观察现象。) 问题:当教师用牙签扎他的手的时候,他有什么反应? 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缩手反射。 这个活动是在人体什么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呢?该系统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调节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方面的问题。 板书课题:第二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三)、新课讲授 1.那么什么叫做反射呢? 刚才,我们做了一个反射活动。手遇到烫的东西都会回缩,物体在眼球前突然出现时都会眨眼,婴儿膀胱里尿液多了都会立刻排尿,受到寒冷都会打哆嗦,这些例子都是反射,你能通过这些活动概括出什么是反射吗?(学生开始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案北师大七级下

第1节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课题:二、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3.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4.举例说出反射包括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二)能力目标: 1.提高自己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分析、综合、归纳等能力。 2.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3.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2.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活动自己找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 1.理解反射的概念。 2.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教学难点: 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教材分析: 根据生物课程标准:本节内容是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在2004年的考试大纲中“生物圈中的人”只有四个部分,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就是这一章中有且仅有要考试的内容了。要理解神经

调节的功能,必须先建立起“反射”的认识;理解反射过程的实现,必须掌握反射弧的结构组成及其神经元的联系等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所以,上述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即教学重点。而教材对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及反射弧基本结构的认识,虽有膝跳反射活动的直观内容及反射弧模式结构的简要说明,但具体反射的实例介绍不多,更没有对反射与具体的调节意义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分析。因此能概括地认识到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是较困难的。如果忽视对概念的正确理解是不能达到最起码的学习目的的。要强调理解概念,不只是知道定义的表述,更主要的是强调要首先认识有关的具体现象,从而抽象出概念的内涵,还要进一步运用概念对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 突破难点的主要手段应该是教材的直观。具体地讲,可以通过对反射实例的直观、反射弧构成及神经元联系模型的直观等手段,创立教学的客观认识条件,并注意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只有使学生建立起必要的具体认识,才可能实现有关的教学目标要求。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准备一副可拆分的人脑模型,还有一个20cm×10cm×3cm 大小的纸盒。纸盒的一面露出约2mm长的图钉尖,这一面的与盒的另一面颜色、图案一致,使人不易看出露出的钉尖。注意:教师应反复尝试钉尖的尖锐程度、露尖的长度和拍打的动作,保证刺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多媒体教具一套。 学生准备: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题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是() 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成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定会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2.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则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 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⑤ 3.手偶然碰到针尖后,会发生缩手反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先感到疼痛后缩手 B.先缩手后感到疼痛 C.缩手和疼痛同时发生 D.此反射属于条件发射 4.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方向是 ( ) A.细胞体→轴突→树突 B.轴突→细胞体→树突 C.树突→细胞体→轴突 D.树突→轴突→细胞体 5.下图所示为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 因为( ) A.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B.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D.以上说法都对 6.下列哪一项不是突触的结构 ( ) A.轴突末梢膜 B.树突末梢膜 C.胞体细胞膜 D.神经胶质细胞膜 7.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最高级中枢在() A.大脑两半球 B.大脑皮层 C.小脑 D.中枢神经系统 8.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 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出双向传递 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 D.反射活动中血药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 9.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10、某人脊髓从胸部折断后,一般情况下( )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11、给某人踝关节处注入局部麻醉药,此处暂时失去了痛觉,但还能运动,该局部麻醉药作用的结构是() A. 神经中 B. 突触 C. 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D. 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12.分别刺激下图中的Ⅰ、Ⅱ、Ⅲ、Ⅳ四处,不能引起肌肉收缩的是()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案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 案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第十三章第一节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第一课时) 目的和要求: 1、知识目标: (1)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 (2)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 2、能力目标: (1)学会以解决问题为核心而学习概念的方法。 (2)提高文字阅读和文字信息处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对人体自身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神经元的基本功能,及其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有哪些途径? (1)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体外。 (2)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3)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其中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最主要的途径。代谢废物的排出对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二、导入新课:

人体能够协调体内各部分功能而成为统一的整体,能够适应变化的环境是什么原因?下面我们来学习第12章,人体的自我调节。 1、游戏:我说你做(请几位同学上讲台,说出几个简单的动作让学生完成。例如:举起左手、抬起右脚等) 2、录象:乔丹的投篮过程 乔丹能够这么迅速的完成投篮动作,在短暂的瞬间完成系列动作,这与神经调节有什么关系? 三、讲授新课: (一)结合课本70页和课文71页,分组讨论三个问题: 1、说出神经系统由什么组成 2、尝试描述脑和脊髓的形态和位置 3、尝试描述脑神经和脊神经的形态和分布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包括上部膨隆的脑和下部柱状的脊髓 2、脑的侧面图:分为大脑、小脑、脑干 3、(提问)一个人喝醉酒为什么走路会摇摇晃晃的? ------小脑的作用是维持身体的平衡。因为酒精使小脑麻痹了,导致身体平衡力比较差,所以走路就摇摇晃晃了。 青少年正处于发育时期,不要喝酒,防止酒精中毒。 4、脑神经和脊神经的分布 脑神经大部分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等处。 脊神经分布在躯干、四肢和皮肤、肌肉里,起到支配身体活动的作用。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案1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案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明反射的概念与反射弧的组成和功能; 2、能与同学共同完成测试“握手——握手”反射要多少时间的实验活动; 3、培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 5、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思考: 本节课通过学生完成“膝跳反射”,启发学生建立反射的概念,探讨反射通过什么结构来完成以及完成反射需要一定的时间,通过阅读学生活动,让学生尝试完成握手----握手反射时间的测定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活动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 2、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师生、学生之间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 2、能与同学共同完成测试“握手—-握手”反射时间的活动。 教学难点: 理解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引入课题(影片)、师生演示“膝跳反射”实验、学生尝试做“膝跳反射”实、学生提问、教师确定课堂探讨目标、完成目标、总结讨论、布置作业 教学准备: 1、分组:课前分3个小组,每组20人左右,小组成员有分工(组长,计时者,记录者,表达与交流者)。 2、培训:小组长、计时员和记录员。 3、活动器材:棒槌,秒表。 4、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新课: 播放影片(生活中反射活动的影片),引出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神经调节的基本

方式是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课题)。 二、师生演示或学生尝试做“膝跳反射”实验: 1、实验准备 被实验者坐在椅子上,让一条腿自然地搭在另一条腿上。 2、敲击膝盖下位的韧带 实验者用手掌内侧边缘(或棒槌)快速地敲击被实验者上面那条腿的膝盖下位的韧带,同时观察小腿的反应。 三、提出问题: 教师:通过完成“膝跳反射”实验,请你们提出本节课想和老师探讨的问题: (学生:1、敲击膝盖下位韧带时,小腿出现什么反应?这种反应叫什么? 学生:2、这一活动过程是怎样完成的? 学生:3、完成这一活动过程(反射)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学生:4、为什么敲击膝盖下位的韧带能完成伸小腿? 学生:5、为什么敲击膝盖下位的韧带有时不能完成伸小腿这一动作? 学生:6、…… 四、课堂探讨问题: 教师:根据你们刚才提出的问题,选择下列3 个问题作为本节课探讨的问题。(课件) 1、敲击膝盖下位韧带时,小腿出现什么反应?这种反应叫什么? 2、、这一活动过程是怎样完成的? 3、完成这一活动过程(反射)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其余问题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查找资料,网上查找,动手实验等)解决。 五、完成探讨问题: 教师:探讨问题一:敲击膝盖下位韧带时,小腿出现什么反应?这种反应叫什么? (学生:答案多种。) 教师:小腿向前伸,这种反应叫膝跳反射。那么什么是反射?(展示膝跳反射动画) (学生:答案多种。) 教师: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 教师:能否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反射的实例? (学生:举例多种。) 教师:点评。 探讨问题二:这一活动过程是怎样完成的? 教师:这一活动通过一个叫反射弧的结构来完成的。那么,什么叫反射弧呢? (学生:回答多种。)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知识点

课题: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知识点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大脑、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 二、神经系统的架构单位:神经元(神经细胞) 三、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者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2、反射的类型: ①非条件反射:动物生来就有的,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 ②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借助于一定的条件(自然的或人为的),经过一定过程形成的。 例:下列分别属于哪类反射? 婴儿的吮吸;狗熊飞车;尝梅止渴;望梅止渴 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感受器:感受器是动物体表、体腔 或组织内能接受内、外环境刺激,并将之转换成神经冲动过程的结构。 传入神经:向周围的组织传递冲动的 ………………………….……………….……….……….……….……….………………..…………………………..……………………………………

一项相应的生理活动,这些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就叫做神经中枢(nerve centre )。神经中枢又称反射中枢。 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和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进行。 例如 1.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 伤吗?不是.感受器和神经中枢损伤也不能产生感觉2.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吗?不是.反射弧的任一环节受损伤,均无运动功能. 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 A .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状态)的膜电位:___________ B .兴奋区域的膜电位: ____________ C .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_______________ D .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______________ 这样就形成了_____________ E .电流方向在膜外由____________流向__________在膜内由_______________流向_____________ F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_____________ (()兴奋状态:动作电位:膜内正电位、膜外负电位

(完整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同步测试

2018 年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节神经系 统的 组成同步测试 神经系统的组成 一、单选题(共14 题;共28 分) 1.人体内有“生命中枢”之称的结构是() A. 大脑 B. 脑干. 脊髓D. 心脏 2.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 脊髓的白质由神经纤维组成,能向上、向下传导神经冲动 . 成年人能有意识的控制排便,说明排便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D. 新生儿的呼吸反射中枢位于脑干 3.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B.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脑发出的神经组成D. 神经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4.下列关于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中枢神经系统由脊髓和脊神经组成 B. 一个神经元由轴突和树突组成 . 神经元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D. 复杂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5.某人后脑部分受损,心跳和呼吸立即停止,受损的部位最可能是() A. 小脑 B. 大脑. 脑干D. 脊髓 6.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构成 B.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体神经和脑神经 .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D. 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7.人体中最高级的神经中枢位于() A. 脊髓 B. 脑干. 小脑D. 大脑 8.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 神经 B. 脑. 脊髓D. 神经元 9.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部位位于() A. 脊髓 B. 脑干. 脑神经D. 脊神经 10.经检查,因车祸受伤的病人,闭眼时手指不能准确地指正自己地鼻尖,则肯定受伤地部位是()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北师大版)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北师大版) 课题: 第12章人体的自我调节 第1节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教学目标: 1、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概况 2、描述神经元的形态结构特征,说出神经元的基本功能。教学重点: 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概况和神经元的基本结构与特征。 教学难点: 神经系统的组成 课前准备: 挂图、教具、模型、相关的资料 课时: 1课时 教师活动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板书 举例说明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人是如何完成复杂的动作的 指导看图 说明 提出问题 (从属关系) 讲解为主 指导看书 布置任务 人体能够协调体内各部分功能而成为统一的整体能够协调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因而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并维持自身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就是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这种自我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第一节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我们曾经看到过足球场上这样的情景:裁判员哨声一响,守门员立刻摆出准备打球的姿势全神贯注盯着点球主罚者的举动。就在对方起脚射门的刹那,这位门将也几乎同时鱼跃而起、飞身扑向……在这

一过程中,怎样的调节方式才能使守门将在如此紧张短暂的瞬间,完成了一系列复杂的反应? 研究表明人体内的调节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其中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起着最 为主要的作用。 通过观察可见,由脑神经与脊神经组成的周围神经系统犹如一条条通讯线路伸 达各处;由脑和脊髓组成的中枢神经系统则位居身体中央,管理着各部分神经的通讯联络。可将神经系统的组成概括如下: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周围神经 直接连接 系统系统 脑脊髓 大脑小脑脑干脑神经脊神经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基本单位 神经细胞又叫做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一种生物电变化;这种变化能活细胞膜按一定方向传导。科学家将这种可传导的生物电变化叫做神经冲动,神经元的基本功能,就是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 一个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组成。胞体是神经元的代谢中心,突起适合沿一定方向传导冲动。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每个神经元树突可能有许多,而轴突只有一个,树突将冲动传向胞体。轴突则将冲动从胞体传出。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中出现的部位叫神经节;由一些神经元突起集合成束,外被结缔组织膜组成的结构叫做神经。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中出现的部位色泽较灰暗,称为灰质;大量神经元突起成束聚集之处色泽较白亮、称为白质。 看书阅读 分组讨论举出其他的例子。 看图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 练习巩固 听、理解 看书、记忆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教学目标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人脑的高级功能。 2.教学难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三、教学课时 2 四、教学过程

级功能 〔思考与讨论3〕〔旁栏思考题〕 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复杂精细程度有关。 2.言语区 (1)运动性失语症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 (2)听觉性失语症听不懂——听觉性失语症 3.大脑皮层与内脏活动的联系 4.神经系统各部分的协调统一 神经系统是人和高等动物的主要的功能调节系统,各项生命活动一般都是在大脑皮层、下丘脑、植物性神经等共同调节作用下才得以协调进行。 (四)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与联系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在动物体内是同时存在的,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二者这两种调节作用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一方面体内大多数内分泌 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如性激素的分泌就是受中枢神经系统调节的;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激素就是大脑的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在上述这两种调节作用中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调节。 〔提示〕可能是H区出现了问题。 提示:记忆必须加以巩固才能持久,巩固的方法是复习。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进入人脑的信息量非常大,据估计仅有1%的信息能被较长期地记忆,大部分都将被遗忘。能被长期贮存的信息是反复被运用的。通过反复运用,信息在短期记忆中循环,从而延长信息在其中的停留时间,这样就使这些信息更容易转入长期记忆。 〔小结〕总结总结能力 〔作业〕一二题。 〔提示〕一、1.B。2.大脑、小脑和脑干。 二、拓展题 1.b、c、d、e。 2.提示:都表现为电位差,但电流在导线中的传导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而神经冲动的传导主要是靠细胞膜两侧带电粒子的跨膜运动形成的。 典型例题 例1.电在生物学研究中用途广泛。右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现在E处施加电剌激,使其兴奋。受到剌激后,E处膜内外电位变 化及其所产生的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 A.内负外正,向下B.内负外正,向上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教案

神经系统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神经系统和神经元的组成和功能。 2、说明人体各部分的协调动作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实现。 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资料分析”的学习,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尊老敬老、乐于奉献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 1、神经系统的组成。 2、神经元及结构。 三、教学难点 1、神经系统的组成。 2、神经元及结构。 四、教学方法 谈话法、归纳法。 五、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查阅有关资料,设计本课教学过程。 (2)了解神经系统损伤及由此导致的不良后果的事例,最好是录像或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1)图书馆或网上查阅有关资料。 (2)注意现实生活中与本课有关的病例并与神经系统知识相联系。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人体由八大系统构成,每个系统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相联系的,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比如说,人在剧烈运动时,不仅仅由运动系统参与完成,还有循环系统中

心跳加快、血流加速、血压升高、呼吸频率增快、出汗增多。可见,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等彼此联系,相互协调。再比如,人在生气时,怒目圆睁、脸色发红、手握成拳、咬牙切齿,出气呼哧哧,也是多器官系统参与的。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神经系统具有神经调节作用,从而使各器官系统相互协调配合一致。那么,神经系统为什么有那么完善的调节作用呢?噢,这与神经系统的组成有关,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神经系统的秘密。 [讲授新课] 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 师:首先,让我们共同分析四个病例,请同学们看书P97并围绕发病原因、发病部位及症状对所给资料进行分析。 生:看书、分析。 师:多媒体展示全部或部分病例并展示下表。 生:看表。 师:病例1的发病原因、部位及症状分析。 生:依次作分析。 师:点击出示表内内容。用此方法分别分析4个病例,完成表格。在病例4中,肿瘤位置不同,症状相同吗? 生:肿瘤位置不同,压迫的大脑神经中枢不同,可能导致不同症状,如失聪、失语、下肢瘫痪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要想搞清以上四个病例,必须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脑与我们的四肢、眼睛、内脏等所有器官都建立着神经联系,脊髓和四肢间也有神经联系。这样,由脑和脊髓以及由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了神经系统。请同学们仔细看图,仔细阅读方框中的内容。 生:看图。 师:现在请几位同学介绍神经系统的各部分结构。 生1: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 师:对。 生2: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表面是大脑皮层,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这些功能区叫神经中枢。 师:讲得很好。 生3: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使运动协调准确。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参考教案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教学目标: 1、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3、区分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 4、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5、了解复杂反射建立的过程。 重点和难点: 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本节的重点;反射弧的结构,如何区分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是难点。 课前准备: 1、制作“望梅止渴”的电脑课件; 2、狗对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复杂反射建立的图片资料。 3、准备一个纸盒及一些牙签。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拿出一个纸盒子)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做个试验,哪位同学想到讲台配合我完成这个试验? 学生:(踊跃举手,其中一名学生到讲台)把手伸进纸盒,大叫一声,急忙把手抽出。 教师:(打开纸盒,纸盒上竖着几排牙签)这位同学反应很快,手被牙签扎了一下,马上缩了回来,你认为他的这个活动主要在什么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学生:神经系统! 教师:无论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活动,都主要靠神经系统来调节的。神经系统如何调节我们的生命活动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关于反射,我们通过实验来了解。 学生:相互配合,完成膝跳反射的实验。 教师:叩击韧带时,小腿有什么反应? 学生:小腿迅速前伸。 教师:叩击韧带,小腿迅速前伸,这是膝跳反射。前面我们做的活动:手碰到牙签后马上缩回,这也是一种反射,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比如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时会眨眼,婴儿膀胱里尿液多了,就会立即排尿,等等。从这些事例中,你能找出引起反应的原因,通过什么系统发生的反应以及这些反应有什么特征? 学生(讨论后):反射是由各种刺激引起的,通过神经系统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教师:象这样,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反射。在膝跳反射中,叩击韧带是刺激,小腿前伸是对刺激发生的反应。你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小腿前伸受不受大脑的控制,是不是你有意识抬起小腿? 学生:不是。膝跳反射不受大脑控制。

七年级生物下册12_1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练习1新版北师大版

第1课时神经系统的组成 知识点1脑、脊髓和神经组成神经系统 1. 知识点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2.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 3. 神经元 4.神经元的代谢中心是胞体。树突将冲动传向胞体, 轴突则将冲动从胞体传 出。 5.神经元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一种生物电变化,这种变化能沿细胞膜按一定方向传导。这种可传导的生物电变化叫作神经冲动,简称冲动。 6.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中出现的部位叫神经节;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中出现的部位色泽灰暗,称为灰质。 7.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由一些神经元突起集合成束,外被结缔组织膜组成的结构叫神经;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大量神经元突起成束聚集之处色泽白亮,称为白质。 知识点1脑、脊髓和神经组成神经系统 1.(2017·广西玉林中考)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是(A) A.脑和脊髓 B.脑和脑神经 C.脊髓和脊神经 D.脑神经和脊神经 知识点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2.在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密集的部位分别叫作(D) A.灰质和白质 B.白质和灰质 C.灰质和神经节 D.神经节和灰质 1.(2017·河北沧州模拟)小明同学对神经系统的知识做了如下总结,你不赞同的是(C) A.调节心跳、血压等基本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在脑干 B.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C.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脑发出的神经组成 D.长的突起外表套上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 2.(2017·广东模拟)人的大脑中有很多下图所示的细胞,下列有关这一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D) A.这种细胞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 B.这种细胞最初来源于受精卵的分裂 C.这种细胞的形成与细胞分化有关 D.①是树突,②是轴突末梢,③是轴突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教学目标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人脑的高级功能。 2.教学难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三、教学课时 2 四、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生思考,师提示。 〔提示〕:这些问题具有开放性,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回答,目的是引起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 〔板书〕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思考与讨论〕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1.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2.反射弧一般都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3.不能;至少需要两个,如膝跳反射等单突触反射的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进入中枢(即脊髓)后,直达腹根与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而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也就是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4.蛙的搔扒反射有脊髓的参与,人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也都有脊髓参与。 〔问题〕反射活动中,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是兴奋。什么是兴奋呢?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认识,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提问:兴奋的本质是什么呢?如何产生?又是如何传导的呢? 〔答〕略。 〔板书〕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思考与讨论2〕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及板书〕很明显,由于突触间隙的存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不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而是通过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将兴奋传递下去的。 〔板书〕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资料分析〕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1.成人和婴儿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都在脊髓,但它受大脑控制。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排尿次数多,而且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 2.是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也就是大脑出现了问题。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 福安市城北中学阮幼丽 一、设计思路 这节课的内容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深奥和抽象,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常见的或亲身体验过的生活现象入手,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多以熟悉的事例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本节课通过设计“抓手指”小游戏,先引入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然后举一些实例,让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反射”的概念,通过探究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的活动,结合讨论、交流、分析等多种方法分析总结出反射弧的结构,并辨别简单发射和复杂反射,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总体来说,就是从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实例,抽象概况等能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进行观察,思考、分析、讨论等一步步来获取生物学重要概念。 二、教材分析 同传统教材相比,本章教材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有关结构、生理机制等内容做了适当的简化,如神经系统的组成、反射的类型等。在教学中将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不求全,避免过难过深。本节内容前面承接神经系统的组成,后面为激素调节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它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起下的作用。本节通过对“膝跳反射”实验的分析,明确了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和主要特点,再以经典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为例,分析、归纳出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的定义和主要特点,并总结了形成条件反射的一般规律,特别说明了人类能够形成以语言为抽象信号刺激的特有复杂反射,以此作为人类与动物在高级神经调节方式上的本质区别。 三、学情分析 学生刚学完抽象的神经系统的组成一节,虽对神经系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理解并不透彻,而本节内容既抽象又深奥,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会更加难理解,但是很多跟反射有关的生活经历他们并不陌生,手被尖锐的物品扎了以

《神经系统和神经调节》教案

第1节神经系统和神经调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描述大脑皮层的形态,说明大脑皮层的基本功能,说明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初步了解大脑是怎样工作的,大脑的潜能和记忆。 2.过程与方法:尝试解剖脑;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自主获得对大脑功能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探究,训练合作能力;通过脑功能探讨和相互质疑,提升自信品质和自我开发潜力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教师要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情境让学生认识脑的结构特点,有充足的时间观察、分析实例,归纳大脑皮层的功能特点。 三、教学难点:大脑皮层的功能区域活动特点。 四、设计思路: 1.教学设计指导思想:教学是一种课程开发,是基于教材而又不局限于教材的体验和交流。在这种体验和交流中,我力求让学生在能力和情感方面得到满足,教学设计既重知识内化,又突出学生主体性。 2.教学策略:广泛征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热点、疑点,选择建构主义框架下的“5E”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对生物科学概念的理解和知识的建构。 3.具体教学方法:在具体方法上,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筛选学生最想解决的问题,指导、督促学生分组查寻自己需要的信息,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展示支持观点的材料,阐明看法,师生、同学互相质疑。[来源:学#科#网] 4.学法设计:学法方面则采用预习、自主质疑法,鼓励合作探究,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资料和证据。提供展示探究成果的平台,强化学生展示过程中的生―生质疑、师―生质疑,以促使学生内化知识。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下发下一节课活动评价表。 2.提出预习要求,布置任务:小组讨论,收集本小组最想知道的问题,分工收集能解决问题的资料,有条件的可制成多媒体演示。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第2课时》同步测试【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同步测试(第2课时) 1.神经纤维是指() A.轴突和长的树突 B.轴突或长的树突 C.树突或长的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 D.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 2.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其轴突或长的树突组成神经纤维 C.神经元包括神经纤维和神经末梢两部分,它在神经组织中大量存在 D.神经元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神经元 3.我们的大脑中有很多如图所示的细胞。以下对这种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这种细胞叫神经元 B.这种细胞没有细胞核 C.这种细胞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D.这种细胞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功能 4.神经细胞的突起,短的叫______,主要功能是______;长的叫______,主要功能是 ______。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______。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______。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______。 5.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神经系统调节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参与这种神经活动的结构叫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D 解析: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故选:D。2.C 解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细胞体即胞体是神经元的代谢中心,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树突有多个,一般轴突只有一条,轴突的末端叫轴突末梢,一般神经冲动由树突传向胞体,由胞体传向轴突。其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和传导冲动。因此,选项C说法错误。 3.B 解析:如图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细胞体里含有细胞核,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可见B符合题意,故选:B。 4.树突;接受信息;轴突;传导信息;神经纤维;神经;神经末梢 解析: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结缔组织膜,构成神经。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胞体处理信息,树突接受信息,轴突传导信息。5.神经细胞;反射;条件反射;反射弧 解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受大脑皮层的控制,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反射需要一定的神经结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练习

1、下列关于神经方面的论述,经不起科学推敲的是() A.“望梅止渴”属于复杂反射,婴儿的吮吸反射属于简单反射 B.脊髓的传导功能由其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完成 C.小儿对排尿的抑制力较弱是因为脊髓的发育尚未完善 D.人喝醉了酒,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说明酒精已麻痹了小脑A.神经元B.反射弧C.神经末梢D.大脑 体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 如图是脑的侧面半球,据图填空: (1)①是________,它的表层叫做________,是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这些功能区又可称为________。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是:动物的大脑皮层上没有________中枢。 (2)当图中[]________受损,可引起呼吸、循环障碍而立即死亡;当图中[]________受损,可表现出运动不协调,这个结构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 (3)有人患了“脑血栓”,失去了说话水平,这是因为血栓压迫了大脑皮层的( ) A.躯体感觉中枢 B.语言中枢 C.躯体运动中枢 D.听觉中枢 有人看到别人吃肉时,自己也会分泌唾液,这是一种反射现象。下列叙述与这种反射现象特点不相符的是( ) A.是后天形成的 B.图中的①处参与反射的完成 C.能够消退或减弱 D.属于低级神经活动

(2011·滨州模拟)1920年,印度发现了两个“狼孩”,其中较小的一个8岁,经过科研人员9年的艰辛训练,到17岁时,其智力仅有4岁小孩的水平。这是因为此“狼孩”的什么结构发育不完善造成的( ) [+]试题篮 A.脊髓 B.小脑 C.大脑 D.脑干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神经细胞B.神经末梢 C.神经纤维D.神经组织 (2011·济南模拟)我们的大脑中有很多如图所示的细胞。以下对这种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这种细胞叫神经元 B.这种细胞没有细胞核 C.这种细胞的细胞体生有很多突起 D.这种细胞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功能 在脑和脊髓中,由神经元细胞体构成() A.白质 B.灰质 C.神经中枢 D.中枢神经系统 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 A、小脑 B、大脑 C、脊髓 D、神经 人喝醉了酒,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是因为哪一结构受到了酒精的麻痹 A、小脑 B、大脑 C、脑干 D、脊髓 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中枢位于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神经末梢 B、神经元 C、神经纤维 D、神经 神经系统是由、和它们所发出来的神经构成。 某人因外伤成了“植物人”,丧失了意识、自主饮食和运动水平,且大小便失禁,但呼吸和心跳正常。由此判断他的哪一结构功能正常?() A.脑干 B.脊髓 C.大脑 D.小脑 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脑B.神经C.脊髓D.神经元 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 A、小脑 B、大脑 C、脊髓 D、神经 人喝醉了酒,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是由于哪一结构受到了酒精的麻痹 A、小脑 B、大脑 C、脑干 D、 脊髓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中枢位于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的组成说课稿(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二节的内容。第六章共四节内容,第一节讲述了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因此,本节的内容可以说是第一节内容的延续,同时,又为下一节神经调节的基础方式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在七年级下册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节内容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首先由生活中做任何一件事情时,身体各个部分之所以如此协调,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引入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让学生分析课本P87页资料,对脑与四肢和眼睛之间,脑与内脏之间,脊髓和四肢之间都具有神经联系,神经系统分别有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的认识,进而对神经元的结构特点借助动画图片,加深理解和记忆。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神经系统、神经元的组成和功能。 2.)说明人体各部分的协调动作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实现。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思考讨论”明确神经系统组成和功能,养成做事“三思而后行”的谨慎态度。通过“资料分析”的学习,养成关心他人,乐于奉献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神经系统、神经元的组成和功能,因人的脑(大脑、小脑、脑干)、脊髓、脑神经、脊神经、神经元的概念和功能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就定为本节课的重点,又因为这些知识点是学生初次接触,理解上有难度,而且脑神经、脊神经看不见,摸不着,故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又是难点。 因本节课课时安排为2个课时,故而第一个课时的安排主要是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神经元的难点则在第二个课时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