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笔记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本文根据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方剂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本科教材(方剂学)及本人课堂笔记综合整理而成,有助于中药类(士、师)、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中药类研究生考试等多门学科复习使用。
方剂学笔记总结
第一章解表剂
1、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
2、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
3、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外寒里饮证。
4、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川芎治少阳厥阴头痛,细辛少阴,白芷阳明。分经论治。
5、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荆芥穗、淡豆豉去幸存用。
6、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7、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辛凉疏表,清肺平喘。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石膏倍于麻黄。
8、败毒散:散寒祛湿,益气解表。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憎寒壮热。生痰之源-茯苓,贮痰之器-前胡,气顺痰消-桔梗+枳壳。人参亦属佐药,一助正气鼓邪外出,并寓防邪复入;二则令全方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喻嘉言用本方治疗外邪陷里而成之痢疾,逆流挽舟。
9、再造散:助阳益气,散寒解表。阳气虚弱,外感风寒。黄芪、人参为君药。煨生姜温胃,大枣滋脾,合以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调和营卫而助汗出,是佐使之品。
10、加减葳蕤汤:素体阴虚,外感风热证。薄荷辛凉,归肝肺经,“为温病宜汗解者之要药”,用以疏散风热,清利咽喉,和葳蕤共为君药。
11、加味香苏散:发汗解表,理气解郁。外感风寒,兼有气滞证。不仅四时
感冒者可服,妇女经期感冒风寒者亦可服。
12、正柴胡饮:(柴胡、陈皮、防风、白芍、甘草、生姜)解表散寒。外感风寒轻证。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初起及妇女经期、妊娠、产后感冒等外感风寒而气血不虚者。
13、升麻葛根汤:(升麻、赤芍、炙甘草、葛根)解肌透疹。麻疹初起。赤芍清热凉血之中兼能活血,解血络热毒。
14、柴葛解肌汤:解肌清热。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恶寒减轻,身热增盛。葛根配白芷、石膏,清透阳明之邪热,柴胡配黄芩,透解少阳之邪热,羌活发散太阳之风寒,如此配合,三阳兼治,以治阳明为主。清温并用,侧重于辛凉清热,表里同治,侧重于疏泄透散。
15、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暴喑。
16、参苏饮:益气解表,理气化痰。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
17、葱白七味饮:养血解表。血虚外感风寒证。劳水滋养脾胃、汗出表解、阴血不伤,用劳水煎煮,是本方特色。劳水味甘体轻以滋养脾胃,养血而不伤正,增强了本方养血的功效。本方补血药与辛温解表药并用,故为治血虚外受风寒证之代表方。“相去行八九里,如觉欲汗,渐渐覆之”意思是不可温覆过早,以免汗出过多。
鉴别:升麻葛根汤升阳解肌而透疹,宜于麻疹欲出不出而身热无汗者;竹叶柳蒡汤透疹解毒,清泻肺胃,专用于麻疹初起不得出,肺胃热甚之证。再造散助阳益气,辛温发汗,适用于阳气虚弱而见表寒证,非汗不解者。
第二章泻下剂
1、大承气汤:峻下热结。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证(通因通用
),里热实证兼热厥(寒因寒用)、痉病或发狂。先煎枳实、厚朴,后下大黄,冲服芒硝。
2、大陷胸汤:泻热逐水。水热互结之结胸证。大黄先煮,乃取其“治上者制
宜缓”之意。
3、大黄牡丹汤:泻热破瘀,散结消肿。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大黄苦寒攻下,泻热逐瘀,荡涤肠中湿热瘀结为君药,牡丹皮亦为君药。
4、温脾汤:攻下冷积,温补脾阳。阳虚寒积证。大黄去性存用。本方温通、泻下、补益三法兼备,寓温补于攻下之中,具有温阳以祛寒、攻下不伤正的特点。
5、十枣汤:攻遂水饮。悬饮;水肿、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为重,腹胀喘满,二遍不利。大枣用意缓和药性,益气护胃、减少药后反应,培土制水,邪正兼顾。
6、济川煎:文身益精,润肠通便。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肾虚便秘)。肉苁蓉为君药,妙用升麻以升清阳,清阳升则浊阴降,相反相成,以助通便之效。本方补中有泻,降中有升,具有“寓通于补之中、寄降于升之内”的特点。
7、黄龙汤:攻下通便,补气养血。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自利清水,色纯青,或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拒按,身热口渴,神疲少气,谵语,甚则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神昏肢厥,舌苔焦黄或焦黑,脉虚。
8、新加黄龙汤:滋阴益气,泄热通便。热结里实,气阴不足证。大黄、芒硝泄热通便、软件润燥为君药。
9、大黄附子汤:温里散寒,通便止痛。寒积里实证。大黄,去性存用。附子用至3枚。
10、麻子仁丸:润肠泄热,行气通便。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大便干结,小便频数。本方具有下不伤正、润而不腻、攻润相和的特点,以达润肠、通便、缓下之功。
11、舟车丸:行气逐水。水热内壅,气滞阻滞。
12、增液承气汤:滋阴增液,泄热通便。阳明温病,热结阴亏,燥屎不行,
下之不通,津液不足,无水舟停,服增液汤不下者。増水行舟。
第三章和解剂
1、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伤寒少阳证;热入血室证;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2、蒿芩清胆汤:清胆利湿,和胃化痰。少阳湿热证。
3、达原饮:开达膜原,辟秽化浊。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证。憎寒壮热。
4、四逆散:透邪解郁,疏肝理脾。阳郁厥逆证;肝脾气郁证。
5、逍遥散:疏肝解郁,养血健脾。肝郁血虚脾弱证。加少许薄荷,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烧生姜温运和中,且能辛散达郁,亦为佐药。本方为调肝养血之名方。
6、半夏泻心汤:寒热平调,消痞散结。寒热错杂之痞证。本方特点,寒热互用以和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寒去热清,升降复常,则痞满可除,呕利自愈。
7、痛泻要方:补脾柔肝,祛湿止泻。脾虚肝旺之痛泻。脉两关不调,左弦右缓者。痛泻特点是泻必腹痛,治宜补脾抑肝,祛湿止泻。少量防风,有升散之性,与术、芍相伍,辛能散肝郁,香能舒肝气,且有燥湿以助止泻之功,又为脾经引经药。
8、当归芍药散:养血调肝,健脾利湿。主治妇人肝虚气郁,脾虚血少,肝脾不和之证,如妇人怀孕腹中绞痛和妇人腹中诸痛。
第四章清热剂
1、白虎汤:清热生津。气分热盛证。本方原为阳明经证的主方,后世温病学家又以此为治气分热盛的代表方剂。
2、竹叶石膏汤: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本方清热与益气并用,祛邪扶正兼顾,清而不寒,不而不滞,为本方的配伍特点。本方实为清补两顾之剂,使热清烦除、气津得复,诸症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