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史 第一章 五四前后的中国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质
中国要不要马克思主义。
(2) 同张东荪、梁启超基 尔特社会主义的论战
中国贫穷愚昧,应发展实业、兴办教育,不能 立刻走俄国道路,将来实行基尔特社会主义。 批判:1921. 5 以后,李达《讨论社会主义并质梁 任公》、陈独秀《社会主义批判》、李大钊《中国 的社会主义和世界的资本主义》等。
实质
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的论战,即中国要不要社会主义的争论。
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资产阶级革命 派继续奋斗的失败
(一)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1、什么是北洋军阀?
2、北洋军阀史兴亡史:1895-1928.12.29 共34年 A、北洋军阀的形成:1895袁世凯小站兵,1905年建成。 B、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建立:1912.4。 C、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灭亡:1928.12
3、护法运动
1917年7月,段祺瑞宣布一不要约法 二不要国会,继续坚持军阀专制统治.孙 中山因此举起“护法”旗帜。发动了护 法运动。战争开始后,由于所依靠的西 南军阀主张议和,并排挤孙中山,运动 于1918年5月失败。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中国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为党的成 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1、产生
第一章 五四前后的中国
(1919年5月——1920年12月)
教学目的和要求 : 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 了解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经验训。 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第一节
中共诞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
灿烂的古代文明 中国在近代的落伍
1.形成过程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继续奋斗的失败 1、二次革命
袁世凯窃取了临时大总统后,资产阶级革命派 主张实行责任内阁制,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引 起了袁世凯的极大恐慌,袁世凯于1913年3月20日, 派人将宋教仁暗杀于上海火车站,此事引发二次
革命
2、护国运动
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加紧了独裁的步骤。1915年 12月,袁世凯称帝,宣布改年号为中华帝国。 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倒行逆施和卖国行为遭到全 国人民的反对。1915年,蔡锷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 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全国各地纷纷响应。 护国战争以倒袁胜利而告终。但由于以孙中山为 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掌握运动领导权,重新恢复 的共和制度徒具形式。
1.五四运动
爆发原因: 首先,是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 其次,是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再次,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919.1—1919.6 27个战胜国
(1)五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 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历史意义
(2)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伟大开端。
1920年1月,瞿秋白等编辑出版《新社会》。
3.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论战
(1)问题与主义之争
1919.7 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每周评论》) ,反对空谈外来主义,反对马 义传播,主张研究社会问题,进行社会改良。 1919.8 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每周评 论》),认为社会问题的解决,必须以主义作指 导,必须进行社会革命。
鸦片战争:英国发动,1840年--1842年,签定《南京
条约》等一不平等条约签订,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 开始。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阻碍 中国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已经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狼狈为奸、互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统治和奴役近代 中国的社会基础。 第三,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速了中国封 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的解体,客观上促进 了中国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中国已经不是完全的封 建社会了。
第四,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它的力量仍然 很软弱,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 分裂剥削政策,又由于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存在,造成中 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 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广 大群众,尤其是广大工农群众,日益贫困化,过着饥寒交 迫的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 度,是世界上所少见的。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二、新文化运动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党的建 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积极意义 ①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加速了人民的新觉醒; ②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③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思想。 ④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 播创造了条件。
历史局限性
① 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②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片面化、绝对化。
张东荪、梁启超等认为 当务之急是发展实业, 只能 采用资本主义方式,资本主 义是不可逾越的阶段。
李达、陈独秀等认为,开发 实业关键在于采用什么方式。他 们提出,资本主义制度不合理,开 发实业,只能采用社会主义。
实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争
通过论争,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3)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
资产阶级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证明: 农民和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 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的胜利,中国 革命必须要有新的阶级来领导,必 须要有科学的先进思想理论来指导 ,这个新的阶级就是工人阶级,这 个新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和以 这个思想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
辛亥革命前后人物:刘师复、刘师培 五四时期:黄凌霜 《马克思学说批判》
区声白
《无政府革命方略》
专门宣传无政府主义的刊物70多种,反对一切国家、政党和 法律制度,要求绝对自由。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 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 共的创立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作 了准备。
2.五四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 号”,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 绍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李大钊主编《每周评论》、《少年中国》等 1919年7月,毛泽东在长沙主编《湘江评论》
产生: 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于在19世纪中叶。 发展: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队 伍进一步扩大,到1919年达到 200万。
2、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
(1)具有国际工人阶级的共同优点: 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与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 ,是新生产力的代表者,是最进步的阶级,大公无私, 富有组织性纪律性革命性。 (2)同时具有自己突出的特点: ①力量集中 ②革命坚决彻底 ③容易结成工农联盟
2.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首次出现:1899年4月上海广学会《 万国公报》《大同学》 (李提摩太节译): “ 试稽近世学派,有讲求安民新学之一派,为德国之马 客偲,主于资本者也。”
后来介绍: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 1906年朱执信在《民报》。
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 初步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