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与中国文化 论文 打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饰与中国文化

——中国古代女子头饰

摘要:

服装文化与其他文化一样,在传统的长河中沉淀了无数的宝藏,等待着数人的挖掘。一部人类服饰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部感性化了的人类文化发展史。仅从古代女子服饰中头饰部分揭开服饰与中国文化的神秘面纱。

关键字:

头饰古代文化八大头饰意境

正文: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有具有精神文明的含义。人类社会经过愚昧、野蛮到文明时代,缓缓地行进了几十万年。几乎是从服饰起源的那天起,人们就以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积淀于服饰之中,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精神文明内涵。而头饰作为女子服饰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某种程度上也反应了当时的生活水平以及审美眼光。

提到头饰,我们就不能不谈古代传统头饰中的八大头饰:笄,簪,钗,华胜,擿,花钿,步摇,梳篦。

笄,是古时用以贯发或者固定弁,冕的。古代女子到

了成年的时候就用笄将头发绾起,因此笄也指女子的成年

礼。郑玄注:“谓应年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

则笄。”

簪,是由笄发展而的,是古人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

针。可用金属,骨头,玉石等制成。后来专指妇女绾髻的

首饰。由于簪子的实用及美观性,它的使用一直延续至今。

经历了由简至繁再至简的过程。我们今天在大街上人仍能看到许多人戴着各种各样的簪子,极富有时代气息又蕴含着一种历史气息,体现东方女子的高雅娴静。

钗,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用来绾住

头发,也有用它把帽子别在头发上。钗与簪是有区别的,发簪做成一股,而发钗一般做成两股。

华胜,即花胜。,华胜是古代妇女的一种花形首饰,义为华丽的首饰,华丽的头饰。通常制成花草的形状插于髻上或缀于额前。《释名•释首饰》:“华胜,华,像草木之华也;胜,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则胜,蔽发前为饰也。”

花细,花钿是古时妇女脸上的一种花饰。起

源于南朝宋,花钿有红、绿、黄三种颜,以红色

为最多,以金、银制成花形,蔽于发上,是唐代

比较流行的一种首饰。花细有个很美丽的传说:

南朝《宋书》中写,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

在正月初七日仰卧于含章殿下,殿前的梅树被微风一吹,落下一朵梅花,不偏不倚正落在公主额上,额中被染成花瓣状,且久洗不掉。宫中女子见公主额上的梅花印非常美丽,遂争相效仿,后传至民间。盛唐女子的花细质地图案种类繁多,侧面看出盛唐的文明开化程度。

步摇,古其制作多以黄金屈曲成龙凤等形,其

上缀以珠玉。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鸟兽

花枝等,晶莹辉耀,与钗细相混杂,簪于发上。

《释名•释首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动也。”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用:“云鬓花颜金步摇,

芙蓉帐暖度春宵。”来形容杨贵妃。佩戴步摇,一步一摇,动静结合,更显我国古代女子的温柔娴静。

我们可以从古代妇女的头饰中可以看到当时社会发展的经济状况。经济越发达,妇女们所佩戴的头饰越多,制作的也越为精巧,复杂。同时妇女们佩戴头饰也是有身份地位的讲究的,不同地位的人在不同场合所佩戴的头饰不一。华美精致的头饰不仅能体现一种美感,更能象征一种财富、地位。

在研究古代传统头饰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

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积淀于头饰设计之中。头饰的设计中蕴含着中国元素,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影响着中国现代服饰以及首饰设计,跟有甚者引申为一种蕴含中国元素的设计理念,应用于现代服饰首饰以及房间装潢中来。

中国文学喜欢讲究一种意境美,想要体现一种“藏而不

露,隐含寓意”,给人以深邃意境的审美感受。妇女头饰就很

完美的体现了这一点,古代头饰设计讲究一种含蓄,这种含

蓄有时通过款式展现,有时表达通过造型、布局、线条、等

手段给人以整体和谐之美,以此表达深刻的设计思想。在设

计中融入文化气息,形成一种“有待琵琶半遮面”“曲径通幽”

“若隐若现”的美。

如故宫现存“白玉一笔寿字簪”,就是用一块纯净的羊脂白玉雕刻成一笔写

成的“寿”字,簪挺就是“寿”字的最

后一笔。还有一些头饰有很鲜明的层次

感,鲜花配绿叶,蝴蝶翩跹飞,将宝石

做成的花辨、花蕊的底部钻上孔,穿细

铜丝,绕成弹性很大的弹簧,轻轻一动,

擅摆不停。使飞禽的眼睛、触角,植物

的须叶、枝杈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戴

在女性头上,无疑增加了几分娇态美姿。

所谓“意境”,就是作品内部所蕴藏的象征意义,它透漏出作者的一种情感、人生体验、内心的祈求与期盼,是设计者内心世界的反映。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后宫女人,她们没有其他工作,而且有些后妃可能受过一定教育,经过一定的艺术熏陶,她们将所有的时间与精力都花费在“为悦己者容”上。所以,设计出极其精致华美的头饰,不论是工艺还是意境都是当时独一无二的,给后人带来了感官上的盛宴。

对作品整体意识的追求也是古代头饰与文化相结合重要体现。整体意识的追求来源于人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我们祖先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是一种亲和关系,人们可以从自然界中获得身心的愉

悦,得到心灵的寄托。在进行艺术创作时,通过将个体

置于自然环境中,实现个体与自然的融合。所以古代头

饰设计多采用自然界中素材,利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

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美头饰,达到了一种“天人合一”

的交融。

同时,古代人头饰在取义上反映了当时的文化。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清宫珍藏的头饰中看出。

例如,清宫珍藏的流苏多为皇后所戴,以凤衔滴珠的数量最多。一龙一凤对峙的称为“龙凤呈祥”,双凤对立的称“彩凤双飞”,牡丹花与凤凰的是“丹凤朝阳”、“凤穿牡丹”等等。皇帝自喻真龙天子,皇后就是鸟中之王的凤凰。封建帝王希望自己多子多孙,所以皇后头饰中凤凰及凤鸟育雏的题材就很多。

还有就是汉语中的“绒花”与满语中的“荣华”近音,戴绒花即有荣华富贵的意思。因此,清宫后妃一年四季都戴绒头花,以求吉祥。尤其应时节顺序戴应季绒花:立春日戴绒春幡,清明日戴绒柳芽花,端阳日戴绒艾草,中秋日戴绒菊花,重阳日戴绒朱萸,冬至节戴葫芦绒……

中国古代头饰的发展在清朝达到鼎盛时期。其中最具代表的人物是慈禧太后。

流行于清末的“大拉翅”就是出自慈禧的设计,后来被世人认定是宫廷后妃的正式发式。

其实,清代后妃头饰发式也与清代社会发展一样经历了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朴实到奢华的过程。统治清代的满族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原头饰崇尚简洁,后来全国各地的名贵首饰源源不断地进贡给清宫,大大刺激了宫廷后妃追求美饰的心理,其中尤以慈禧为最。原来的发髻都不足以佩戴如此众多的华美头饰,因此,发明了发架。后来,慈禧在此基础上又发明“大

拉翅”取代了发架,但是它们的实际作用是相同的,而且

都是当时清廷后妃生活奢侈的体现。慈禧为圣母皇太后,

并开始垂帘听政,操纵清代政治大权达半个世纪,加之她

奢侈无度、生活靡费,衣食住行都要符合她追求“美”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