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
高一上册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总结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体,其表达方式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包括词汇、语法结构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
在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于理解和阅读文言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高一上册语文中文言文的实词和虚词进行总结和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实词的特点1. 实词的定义实词是文言文中起着独立意义并能够独立成句的词语,它们是文言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具体的概念和信息。
2. 实词的分类(1)名词:表示人、事、物等客观存在的名称,如“天地、人民、山水”等。
(2)动词: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语,如“行、笑、思”等。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特征的词语,如“美、好、大”等。
(4)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等,表示时间、地点、程度等概念,如“已、徐、甚”等。
(5)代词:用来代替名词的词语,分主、宾两种,如“吾、我、尔、之”等。
3. 实词的作用实词在句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单独构成句子,也能够在句中充当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承担着不同的语法功能。
二、虚词的特点1. 虚词的定义虚词是文言文中起连接、修饰、衬托等作用,本身没有独立意义的词语,主要包括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等。
2. 虚词的分类(1)介词: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如“于、在、之”等。
(2)连词:连接词语、短语、句子等,如“而、乃、则”等。
(3)助词:在词语或句子中起连接词语、修饰、语气等作用,如“也、乎、之”等。
(4)叹词:表示说话者的感情、情绪等,如“噫、嘻”等。
3. 虚词的作用虚词在文言文中承担着连接、修饰、语气等功能,通过与实词相结合,使整个句子的结构更加完整、丰富,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说话者的意图和情感。
三、实词和虚词的关系1. 实词和虚词的搭配实词和虚词在文言文中经常进行搭配,实词作为主体承载着语义内容,而虚词则通过连接、修饰等方式与实词相结合,共同构成完整的句子和表达意义。
2. 实词和虚词的语法功能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起着不同的语法功能,实词通常充当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承载着句子的核心语义,而虚词则负责连接、修饰、衬托等辅助功能,使句子结构更加完善。
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
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一、120个实词1、爱:义项:①喜爱,爱护;②怜惜,同情;③吝惜,舍不得;例句:第一册: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触龙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同上第二册: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同上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六国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项脊第三册: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愚溪诗序第四册: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促织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鬟雨鬓;柳毅舅姑爱其子,不能御;同上第五册: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齐桓第六册:无2、安:义项: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③安心;④安放,设置后起意义;⑤疑问代词;什么,什么地方;⑥怎么,哪里;例句:第一册: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勾践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既来之,则安之;同上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 "鸿门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同上项王曰:"沛公安在 " 同上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第二册: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同上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同上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六国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病梅第三册: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第四册:毅谓夫曰:"洞庭君安在哉 " 柳毅毅良久稍安,乃获自定;柳毅第五册:无第六册: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报任安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屈原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同上3、被:义项:①被子;②覆盖;③施及,加于……之上;④蒙受,遭受;⑤介词,表示被动;⑥音同"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例句:第一册:无第二册: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第三册:无第四册: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公,乃陌上人也,而能急之;幸被齿发,何敢负德"柳毅第五册:无第六册: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屈原其次关木索、被楚受辱;报任安书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同上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同上4、倍:义项:①一倍,加倍;②背向,背着;③违背;④背叛,反叛;例句:第一册: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过秦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第二册: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第三册至第六册均无5、本:义项:①草木的根或茎干;②根源,来源;③根本、基础的东西;④特指农桑业;⑤本来的,原来的;⑥副词,本来;⑦根据,掌握;⑧自己一边的,现今的;⑨底本,版本;○10本钱后起意义;○11封建社会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后起意义;○12量词;株,棵,丛,撮;例句:第一册:无第二册: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病梅第三册: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陈情第四册:无第五册: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齐桓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同上第六册: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屈原6、鄙:义项:①边疆,边远的地方;②庸俗,浅陋;③看不起,轻视;④谦词,谦称自己;例句:第一册: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第二册: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滕王第三册至第五册无第六册: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报任安"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7、兵:义项:①兵器,武器;②用兵器伤害人;③军事,战争;④军队;⑤兵士;例句:第一册: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同上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瘳、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过秦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同上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同上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同上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同上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鸿门第二册: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同上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伶官第三、四册无第五册: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齐桓第六册: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同上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屈原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同上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同上勒兵,下令军中同上8、病:义项:①病,生病;②筋疲力尽;③毛病,弊病;④担心,忧虑;例句:第一册: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勾践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触龙第二册: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项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五人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梅而江浙之梅皆病;同上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同上第三册: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陈情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同上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祭十二呜呼汝病吾不知时第四册: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亦兴阑矣;虎丘第五册: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齐桓第六册: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9、察:义项:①观察,仔细看;②看清楚;③考察;④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例句:第一册: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第二册: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第三册: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第四册:无第五册: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齐桓第六册: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信陵10、朝:义项:①音同"招",早晨;②音同"招",一日,一天;③朝见;④接受群臣的朝见;⑤朝廷;⑥拜见;⑦官府的大堂;⑧朝代;⑨一代君主统治的时期;例句:第一册: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强国请服,弱国入朝;过秦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同上第二册:朝歌夜弦,为秦宫人;阿房宫赋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项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第三册: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陈情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第四册: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逍遥第五册: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齐桓第六册: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廉颇第二部分: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11、曾义项:①音同"增",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亲属;②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可译为"连……都……";③曾经;④通"层";重叠;例句: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触龙说赵太后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赤壁赋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信陵君12、乘义项:①驾车,驱马拉车;②乘船;③登,升;④趁着,凭借;⑤压服,欺压;⑥追逐;⑦计量,计算;⑧计算的一种方法,即算术中的乘法;⑨shèng剩;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10乘车驾四马,所以"乘"有时作为"四"的代称;○11顶着,冒着;例句: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勾践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登泰山记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祭十二郎文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13、诚义项:①真心,不虚伪;②确实,的确;③表示假设,相当于现代汉语"果真";例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谏太宗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同上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滕王阁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陈情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祭十二郎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同上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柳毅传悲泗淋漓,诚怛人心;同上顽童之为是心也,诚不可忍;然汝亦太草草;同上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同上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报任安书"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14、除义项:①台阶;②清除,去掉;③修治,修整;④任命,授职;○5扣除;○6流逝,过去;○7除了,除非;例句: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15、辞义项:①口供;②言词,词句;③告诉,讲话;④推辞,不接受;⑤辞别,告别;⑥文体的一种;○7托辞,借口;例句: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归去来兮辞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宫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愚溪迫而视之,乃前寄辞者;柳毅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报任安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廉颇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信陵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16、从:义项:①跟随;②追赶;③使……随从;④顺从,听从;⑤任凭,听凭;⑥参与;⑦由,自;⑧堂房亲属;⑨副,与"正"相对;○10zòng,放纵,纵容;○11表示对象,相当于"向";○12从事,参与;例句: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烛之武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勾践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谏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影从云合,而见一人,披紫衣,执青玉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高考常考的文言40个实词虚词
高考常考的文言40个实词虚词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常考的40个实词和虚词是考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这些实词和虚词在文言文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掌握它们有助于考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和结构。
以下是高考常考的40个实词和虚词的总结:
实词:
安:安定、安宁;
奉:侍奉、供奉;
间:间隔、缝隙;
就:完成、实现;
视:看、注视;
出:出现、露出;
生:生命、生存;
坐:坐着、受罚;
鄙:轻视、鄙视;
操:节操、操守;
信:诚信、信任;
之:的、助词;
以:用、因为;
薄:轻视、不厚道;
恶:厌恶、不好;
病:疾病、痛苦;
顾:顾虑、考虑;
策:计策、策略;
独:独自、特立独行;
伐:进攻、讨伐;
盖:遮盖、覆盖;
故:所以、因此;
好:喜好、喜欢;
劳:劳力、勤劳;
就:完成、实现。
虚词:
以、于、则、而、若、所、之、焉、也、乃。
这些实词和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可能会有所不同,考生需要在具体语境中加以理解和记忆。
同时,考生还需要注意一些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的情况,这些都需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和理解。
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和虚词
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和虚词
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和虚词有很多,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例子:常用的实词:
1. 行:走。
2. 走:跑。
3. 语:说。
4. 故:所以,因此。
5. 顾:回头看。
6. 以为:认为。
7. 是:这,这个。
8. 亦:也。
9. 乃:才,仅仅。
10. 至:到达。
常用的虚词:
1. 之:的,它,他们,这,此。
2. 于:在,对于,到,给,向。
3. 以:用,把,因为,在...之前,通过,除了。
4. 与:和,同,跟,给。
5. 其:他的,她的,它的,他们的,这个。
6. 焉:于是,在哪里,怎么。
7. 然:这样,然则(然而)。
8. 则:那么,就是,却。
9. 乃:才,仅仅。
10. 乎:呢,吗。
这些词在文言文中十分常见,但文言文词汇量非常大,还有许多其他的实词和虚词需要学习。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文言文词汇,建议查阅专业的文言文词典或相关教材。
小学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
小学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180个实词1、安安求其能千里也?衣食所安。
2、卑非天质之卑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前人之述备矣一时齐发,众妙毕备犹得备晨炊 4、被被于来世皆被绮绣 5、鄙蜀之鄙有二僧肉食者鄙 6、毕毕力平险群响毕绝 7、薄1 / 38薄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狐裘不暧锦衾薄 8、策执策而临之策之不以其道策勋十二传束手无策 9、长cháng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北市买长鞭但愿人长久死者长已矣Zhàng木兰无长兄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10、称称其气之小大chèn 不能称前时之闻先帝称之曰能chēng 11、诚帝感其诚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2 / 38今诚以吾众诈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2、惩惩山北之塞也惩善扬恶 13、驰愿驰千里足公将驰之 14、出皆出酒食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计将安出 15、辞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 16、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又间令之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17、箪百姓谁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一箪食,一豆羹3 / 3818、当当之无愧当奖率三军今当远离木兰当户织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19、道会在大雨,道不通伐无道,诸暴秦策之不以其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20、得二者不可得兼故不为苟得也所识贫乏者得我与21、等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公等遇雨 22、敌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4 / 3823、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人皆吊之 24、度孤不度德量力关山度若飞 25、端左手执卷端其人视端容寂 26、恶恶能无纪所恶有甚于死者 27、发有时朝发白帝见其发矢十中八九舜发于畎亩之中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凡则凡是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凡三往 29、方5 / 38180个实词1、安安求其能千里也?衣食所安。
2、卑非天质之卑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前人之述备矣一时齐发,众妙毕备犹得备晨炊 4、被被于来世皆被绮绣 5、鄙蜀之鄙有二僧肉食者鄙 6、毕毕力平险群响毕绝 7、薄1 / 38薄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狐裘不暧锦衾薄 8、策执策而临之策之不以其道策勋十二传束手无策 9、长cháng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北市买长鞭但愿人长久死者长已矣Zhàng木兰无长兄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10、称称其气之小大chèn 不能称前时之闻先帝称之曰能chēng 11、诚帝感其诚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2 / 38今诚以吾众诈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2、惩惩山北之塞也惩善扬恶 13、驰愿驰千里足公将驰之 14、出皆出酒食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计将安出 15、辞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 16、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又间令之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17、箪百姓谁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一箪食,一豆羹3 / 3818、当当之无愧当奖率三军今当远离木兰当户织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19、道会在大雨,道不通伐无道,诸暴秦策之不以其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20、得二者不可得兼故不为苟得也所识贫乏者得我与21、等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公等遇雨 22、敌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4 / 3823、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人皆吊之 24、度孤不度德量力关山度若飞 25、端左手执卷端其人视端容寂 26、恶恶能无纪所恶有甚于死者 27、发有时朝发白帝见其发矢十中八九舜发于畎亩之中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凡则凡是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凡三往 29、方5 / 38。
(全面版)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总结
(全面版)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总结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阶段学生在研究文言文的过程中,实词虚词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对初中文言文的实词和虚词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们。
实词实词是能够独立存在、有词义的词。
在文言文中,实词主要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四类。
名词名词用来表示人、事物、地点等具体或抽象的概念。
在文言文中,名词通常具有复数形式、量词、和所属关系等特点。
一些常见的名词包括"人"、"物"、"天地"、"生物"等。
动词动词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
在文言文中,动词的时态和语气较多,常见的动词形式有表示肯定的"是",表示否定的"非",以及表示存在和动作的动词。
一些常见的动词包括"行"、"作"、"有"、"无"等。
形容词形容词用来描述名词的性质和特征。
在文言文中,形容词通常有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以及用于修饰名词的前缀。
一些常见的形容词包括"美"、"善"、"良"、"难"等。
副词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表示程度、方式、时间等。
在文言文中,副词有时以"之"结尾,表示程度或强调。
一些常见的副词包括"甚"、"必"、"故"、"已"等。
虚词虚词是功能词,它们在句子中起到连接、修饰、补充等作用,但通常没有具体的词义。
在文言文中,虚词主要包括介词、连词和助词三类。
介词介词用来表示位置、方向、时间、原因等关系。
在文言文中,介词常常用来引导短语或从句,作为名词或动词的补充。
一些常见的介词包括"于"、"以"、"从"、"因"等。
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翻译
五、邻字帮助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 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
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
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
义复用。例如:“曹操之众远来疲敝”中的“敝”,
根据它与“疲”相邻的特点,可以推断出它的意思也 是“疲劳”。再如:“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 奋用之秋也”,其中“冲”按常见义比较费解,如果 由它的邻居“幼”字来帮助的话,则迎刃而解,可以 推断是“年幼”的意思。
名词的使动用法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魏臵相,相田文
名词的意动用法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侣鱼虾而友麋鹿
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名词用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
形容词用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 … 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完璧归赵
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渔人甚异之
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动词
6
数词
8
形容词
9
名词
10
状语
意动词
名词用作动词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臵人所罾鱼腹中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实词和虚词是语言中的两个基本词类,它们在表达方式和意义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高中语文学习中,我们经常接触到文言文,而实词和虚词在文言文中的运用十分广泛。
下面将对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和虚词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们。
一、实词实词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且有具体意义的词语,它可以表示一种实在存在的事物、动作或状态。
在文言文中,实词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
以下是它们的特点和常见用法:1. 名词:名词是用来表示一种人、事、物或抽象概念的词语,它有单数和复数形式,还可以加上量词进行计数。
名词在文言文中主要用来作主语、宾语、定语和状语等。
示例:吾闻古之圣王,若舟中之司舵者。
2. 动词:动词是用来表示动作、行为或变化的词语,它可以分为实义动词和系动词。
实义动词在文言文中用来表示具体的动作或状态,而系动词则用来表示主语的性质、状态、身份等。
示例:乐而不荒,哀而不痛,怒而不恚。
3. 形容词:形容词是用来表示人或物的性质、特征、状态的词语。
形容词在文言文中常用来修饰名词或作为谓语进行修饰。
示例:松柏之茂也,不断终夏。
4. 副词: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词语,它可以表示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
副词在文言文中主要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增强语言的表达力。
示例:执志固不欲人之异已,持义固不欲人之非己。
二、虚词虚词是没有独立意义的词语,它主要用来标示语法意义或构成语言的框架。
在文言文中,虚词包括了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等。
以下是它们的特点和常见用法:1. 介词:介词是用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等关系的词语,它通常出现在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前,起到连接或限制作用。
介词在文言文中常用来表示处所、方向、时间等。
示例:圣人舜为司空,无射国之士。
2. 连词:连词是用来连接词语、短语或句子的词语,它可以连接并列的词语、短语、分句或句子。
连词在文言文中常用来连接因果关系、选择关系、转折关系等。
小升初文言文实词、通假字、虚词最简总结
17、比:等到、靠近
18、38、鲜:少,鲜艳
19、诸:几个、兼词
20、向:从前、先前
21、已:停止、罢了、通
“以”
22、讫:完结
23、并:一起
24、予:给予、我
25、负:背、违背、凭借
26、莫:没有、不要
27、再:两次,第二次
28、但:只是
29、孰:谁、哪个、通“熟”
30、盖:大概是、原来是
58、中道:半路上
59、谒:拜访
60、书:写、信、字条
61、逮:至V、捉拿
62、未尝:不曾
63、地方:土地方圆
64、俟:等待
65、少时:年轻时
66、妻子:妻子儿女
67、加冠:男子成年
68、厌:满足、厌心
69、身=躬:亲自
70、王:君王、称王
71、语:话,谈论、告诉
72、遗:留下来的,给予
73、矢:箭头
31、田:田地、通“畋”打
猎、通“佃”耕种
32、顾:看、回头看、拜
访、难道
33、斋:屋舍、祭祀前清 心洁身、素食
34、子:子女、对人尊称、 你
35、闻:听说(使、、听到)、 听闻、用鼻子嗅味道
36、既:已经(之后)、既 然、既、、又
37、谢:道歉、推辞、凋
谢、感激
固:原来、坚决、巩固、 顽固、固守、固然
39、亡:逃跑、丢失、火亡、
死亡、通“无“,没有
40、及:至等到、赶得上、 以及
41、就:靠近,接近、欣赏、 完成、从事
42、许:答应,赞同、地 方、拟生词、表约数,相 当于来
43、具:器具、具有、准 备、通“俱”全、都;详 细
44、胡:古代少数民族通称、 为什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实词虚词词汇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实词虚词词汇总结本文档总结了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中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供同学们参考使用。
文言文实词- 实词是指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它能独立使用并在句子中担任某个成分。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实词:1. 名词:指事物的名称或代表事物的词语,如"人"、"山"、"水"等。
2.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变化等词语,如"行"、"走"、"坐"等。
3. 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语,如"好"、"高"、"美"等。
4. 数词:表示数量的词语,如"一"、"二"、"十"等。
5. 代词:代替名词或其他词语的词语,如"彼"、"尔"、"之"等。
文言文虚词- 虚词是指没有实际意义,只起到连接、修饰等作用的词语。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虚词:1. 连词:用来连接词语、短语或句子的词语,如"而"、"乃"、"若"等。
2. 介词:用于表示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等的词语,如"于"、"在"、"往"等。
3. 助词:用于在句子中起辅助作用的词语,如"之"、"的"、"乎"等。
4. 着重词:用于对某一成分进行强调的词语,如"甚"、"至"、"实"等。
以上仅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实词和虚词,详细内容请参考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相关教材。
文言文实词虚词词汇总结完毕。
高一语文必修一中的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中的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在高一语文必修一的学习中,文言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掌握其中的实词和虚词,对于理解文言文的含义、提升阅读和翻译能力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必修一中常见实词和虚词的总结。
一、实词1、爱喜爱,喜欢。
如“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
爱护。
“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2、安怎么,哪里。
“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被表示被动。
“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通“披”,穿。
“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4、倍加倍。
“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本草木的根或茎干。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
本来,原来。
“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6、鄙边疆,边远的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鄙陋,目光短浅。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7、兵兵器,武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
军队。
“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8、病疾病。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困苦不堪。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9、察观察,仔细看。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
明察,了解。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10、朝早晨。
“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代。
“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11、曾曾经。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连……都……,竟。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12、乘驾,坐。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趁着,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过秦论》)。
13、诚真心,真诚。
“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如果,果真。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
14、除授予官职。
小学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汇编
小学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180个实词1、安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衣食所安。
(养)2、卑非天质之卑(低下)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3、备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犹得备晨炊(准备)4、被被于来世(影响)皆被绮绣(通“披”,穿)5、鄙蜀之鄙有二僧(边境)肉食者鄙(目光短浅)6、毕毕力平险(尽)群响毕绝(全部)7、薄薄暮冥冥(迫近,接近)不宜妄自菲薄(轻视)狐裘不暧锦衾薄(厚度小)8、策执策而临之(马鞭)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驱使)策勋十二传(记录)束手无策(计谋)9、长cháng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北市买长鞭(与“短”相对)但愿人长久(长久,健康)死者长已矣(长远)Zhàng木兰无长兄(排行最大)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头领)10、称称其气之小大(相当,配合)chèn 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配合)先帝称之曰能chēng(称赞)11、诚帝感其诚(诚心)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的确、实在)今诚以吾众诈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果真)12、惩惩山北之塞也(苦于)惩善扬恶(惩罚)13、驰愿驰千里足(骑)公将驰之(驱车追赶)14、出皆出酒食(拿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来到)计将安出(产生)15、辞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未尝稍降辞色(语言)16、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又间令之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17、箪百姓谁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用箪装着)一箪食,一豆羹(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当之无愧(承当、承受)当奖率三军(应当)今当远离(将要)木兰当户织(对着,向着)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值,正在)19、道会在大雨,道不通(道路)伐无道,诸暴秦(道义)策之不以其道(方法)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讲)20、得二者不可得兼(能够)故不为苟得也(得到,获得)所识贫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21、等等死,死国可乎(同样)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同样)公等遇雨(诸位,表多数)22、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人)为我吊望诸君之墓(凭吊)人皆吊之(慰问)24、度孤不度德量力(duó估计,推测)关山度若飞(过,越过)25、端左手执卷端(画幅的右端)其人视端容寂(正,端正)26、恶恶能无纪(怎么)所恶有甚于死者(厌恶)27、发有时朝发白帝(出发)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发射)舜发于畎亩之中(起,被任用)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征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fà头发)28、凡则凡是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凡是)凡三往(总共)29、方方七百里(见方)有朋自远方来(地方)长方形(方正)30、分今天下三分(划分,分开)必以分人(分配,分给)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单位)忠陛下之职分也(职分,本分)31、奉为妻妾之奉(通“俸”,侍俸)奉命于危难之间(接受,奉行)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供奉)32、否尚能饭否(fòu用在句末表询问,相当于“不”“没有”“吗”)陟罚臧否(恶、坏pǐ)33、夫予观夫巴陵胜状(fú,发语词,那)夫环而攻之(fú,发语词,那)夫鼾声起(丈夫)罗敷自有夫(丈夫)荷担者三夫(成年男子的通称)34、扶便扶向路(沿着,顺着)出郭相扶将(挽扶)35、拂行拂乱其所为(违背、阻碍)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弼”bì辅佐)以手拂之(轻轻擦过)36、福神弗福也(赐福,保佑)此何遽不为福乎(好事、有福之事)37、富与仓禀府库池苑囿之富且大(富丽)家富良马(富有,充足,有许多)38、更即更刮目相待(重新)醉则更相枕以卧(进而)更相庆(互相)更上一层楼(再、又)举杯消愁愁更愁(更加)39、苟苟富贵(如果)故不为苟得(苟且)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苟无饥渴(且,或许,希望)40、固固以怪之矣(本来)当汝心之固(顽固,固执)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一定,必定)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君子固穷(安守,固守)41、故温故而知新(旧有的,原来的)两狼之并驱如故(旧有的,原来的)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公问其故(原因,缘故)故余虽愚(所以,因此)42、顾顾野有麦场(回头看)无方入门不顾(回头看)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看望,拜访)43、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色,景象)44、冠以才略冠天下(居第一位)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帽子)既加冠(男子成人礼)45、光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仿佛若有光(光线)46、归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家)47、过过秦汉之故都(经过)及鲁肃过寻阳(到)人恒过(犯过失)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超过)48、好秦氏有好女(美)好鸟相鸣(美)好收吾骨瘴江边(以便,能够)好为梁父呤(喜欢)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欢)49、号阴风怒号(háo大叫,呼啸)故自号曰醉翁也(hào别号)号为张楚(国号)号令召三老(号令)50、还飞鸟相与还(回家)扁鹊望桓公而还走(同“旋”,xuán回转,掉转)51、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忧,忧虑)无冻馁之患(忧患)为乡人所患(当作祝害,认为是……祸害)52、惠大五加惠(恩惠)汝之不惠(通“慧”,聪明)53、或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或王命急宣(有时)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或异二者之为(或许)54、极此乐何极(尽头,穷尽)南极潇湘(尽,到)尝极东方(穷尽)初极狭(非常,最)55、寂视端容寂(平静)寂寥无人(寂静)56、加而山不加增(更加)万钟于我何加焉(好处)弗敢加也(虚夸,以少报多)57、间立有间(jiān一会儿)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中间)奉命于危难之间(期间)宫阙万间都做了土(量词)中间力拉崩倒之声(jiàn夹杂)遂与外人间隔(间隔,隔开)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暗暗地)又何间焉(参与)58、见路转溪头忽见(通“现”出现)胡不见我于王?(引见)于是见公输盘(召见,接见)曹刿请见(召见,接见)子墨子见王(拜见)见往事耳(知道)贵人过而见之(看见)59、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将领,名词;率领)公将战(将要)出郭相扶将(挽扶)宫使驱将惜不得(无实在意义)60、角于厅事之东北角(角落)梦回吹角连营(号角)61、借每假借于人(借)愿借子杀之(依靠)62、尽担中肉尽(没有了)林尽水源(没有了)利尽南海(全部取得)进尽忠言(尽量,尽可能)63、就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接近,趋向)颓然就醉(接近,趋向)承受即使64、居居十日(过了)不可久居(停留)65、举举大计亦死(发动)管夷吾举于市(被举用)黄生举进士(参加)举国欢庆(全)举世无双(全66、具具答之(通“俱”,全,都)各具情态(具有)67、决孔子不能决也(判断)意难决舍(分别)故决然舍去(断然)68、绝隔绝以为妙绝(极点)群响毕绝(停止,消失)极高的,陡峭的69、开日出而林霏开(散开)连月不开(放晴)旁开小窗(打开)70、可高可二黍许(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珠可历历数也(可以)71、苦天下苦秦久矣(苦于)苦其心志(使……受苦)何苦而不平(愁)72、乐太守之乐其乐(以……为乐)钟鼓乐之(使……快乐)而不知人之乐(乐趣)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欢乐,快乐)73、类绝类弥勒(类似)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同类)74、利天时不如地利(有利的)兵革非不坚利(锐利)怀抱利器(锐利)利尽南海(物资)75、隶世隶耕(属于)隶而从者(跟着)76、良良多趣味(真,实在)此皆良实(善良)77、临执策而临之(面对,对着,当着)临溪而渔(来到,在)临池学书(来到,在)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近)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将要)78、鳞鳞浪层层(像鱼鳞一样)呷浪之鳞(借代,指鱼)79、令乃令符离人葛婴(命令)忿恚尉,令辱之(让,使)陈守令皆不在(县令)80、妙妙无一人肯泊岸(奇怪)以为妙绝(奇妙)81、名名之者谁(命名,起名)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故虽有名马(出名的,有名声的,著名的)82、谋陈胜吴广乃谋曰(商量)聚室而谋曰(商量)深谋远虑(思考,思虑)83、奇明人奇巧人曰王叔远(奇特)邑人奇之(惊异)长约八分有奇(jī零数)84、骑骑千余(骑兵)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马)85、前其一犬坐于前(前面)狼不敢前(上前)86、强刚强侠气(强悍)赏赐百千强(有余)不可强以仕(勉强)慕义强仁(力行)以弱为强者(强盛,强大)项为之强(通“僵”,僵硬)87、且年且九十(将近)且焉置土石(况且)88、清水尤清冽(清凉)回清倒影(清凉)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清)89、情必以情(实情)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友情,交情)90、请请献十金(请允许,敬辞)曹刿请见(请求)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请教)91、穷欲穷其林(穷尽,动词)而不其所穷(尽头,名词)乐亦无穷也(穷尽,形容词)穷冬裂风(深)所识贫乏者得我与(贫穷)92、屈猥自枉屈(委屈)手指不可屈伸(弯曲)93、去一狼径去(走开,离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距离)94、阙不知天上宫阙(宫殿)略无阙处(通“缺”,中断)95、容虽席地不容闲(许,让)视端容寂(神色)花态柳情,山容水貌(容貌)96、乳妇抚儿乳(喂奶)儿含乳啼(奶头)97、善岂爱人之善(专长,名词)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好)罗敷善蚕桑(擅长,动词)98、尚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尊重,推崇)而君前途尚可(还)尚且99、少少时(shǎo一会儿)宾客意少舒(稍微)饮少则醉(不多)陈涉少时(shào年轻)100、舍至舍(shè学舍,书馆)屋舍俨然(shè房屋)舍文轩而窃敝舆(舍弃)便舍船,从口入(舍弃)意难决舍(丢开,离去)故决然舍去(丢开,离去)舍与你的(施舍)101、尝射于家圃(射箭)乐安敢轻吾射(射箭的技术)102、恶所恶莫甚于死者(超过,厉害,严重)流辈甚称其贤(十分)103、胜此时无声胜有声(取胜,胜出,超过)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美好)高处不甚寒(忍受,能承受)驴不胜怒(忍受,能承受)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尽)104、施然后施行(施行)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设置,安放)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施加)105、食食不饱,力不足(吃)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养)106、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派)使于秦(出使)使子为使(使者)107、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开始)郊田之外未始无春(曾经)千呼万唤始出来(才)108、市东市买骏马(集市)愿为市鞍马(买)109、势逼兵势耳(势头)其岸势犬牙差互(姿势,形状)110、是不知木兰是女郎(判断动词,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代词,这样)111、适抱而适市(往)正此地适与余近(正好)其体不适(舒适)112、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书写)得鱼鳆中书(文字,字条)一男附书至(书信)军书十二卷(文件)113、数众数虽多,甚末足畏(shù数目,数量)珠可历历数也(shǔ计算)扶苏以数谏故(shuǒ屡次)114、遂已遂述数行(完成)遂逐其师(就,于是)然操遂能克绍(竟,终于)115、所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地方)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所”与“为”组合,表被动)116、所以吾知所以距子矣(用什么办法)所以动心忍性(用这些来)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的原因)117、通初极狭,才通人(通过)未能通习吏事(通晓,掌握)政通人和(顺利,顺畅)通计一舟(整个)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通报,传达)中通外直(贯通)118、图不图观瀑一至于斯(想)此可以为援而不可以图(谋取)119、徒叶徒相似(仅仅,只)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免冠徒跣(光着)徒步旅行(光着)120、推推王君之心(推究,考察)其亦欲推其事(推广)121、屯大雪屯门(堆积)屯大泽乡(停驻)122、望先达德隆望尊(声望)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看见)123、为孰为汝多知乎?(以为,认为)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做,制造)公输盘为我为云梯(替,给;做,制造)此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是)为人五(刻有)故不为苟得也(为了)今为宫室这美而为之(接受)124、谓谓为信然(说)谓先主曰(对)太守谓谁(是)予谓莲(认为)舍人相谓曰(商量)此之谓失其本心(叫做)太守自谓也(命名)125、文皆披文轩(画着文采)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舍其文轩(彩饰)126、闻余闻之也久(听说)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127、下蕲下(攻下,攻克)日光下澈(向下)下见小潭(往下走)128、鲜芳草鲜美(xiān鲜艳)陶后鲜有闻(xiǎn少)129、贤贤于材人远矣(胜过,超过)如此其贤(有才能)130、相此子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一起,共同)舍人相谓曰(互相)131、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名词,任务)不效则治臣之罪(动词,取得成效)132、屑乞人不屑也(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而楼上人往来屑屑(屑屑:忙碌的样子)133、谢使君谢罗敷(请问)长跪而谢之曰(道歉)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致意)134、信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信实)谓为信然(确实)岂信然邪(确实)欲信大义于天下(shēn通“伸”,伸张)135、行性行淑均(品德)xíng háng行收兵,比至陈(行军)xíng行深山巨谷中(行走)xíng皆次当行(háng,行列,队伍)行阵和睦(háng,行列,队伍)136、许杂然相许(赞成)时人莫许之(答应,承认,同意)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承认,同意)高可二黍许(大约的数量)曳物许许声(hǔ拟声词)137、学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问)学而时习之(学习)138、寻寻向所志(寻找)寻病终(不久)139、焉且焉置土石(哪里)始一反焉(句末语气词)140、艳艳装骑驴(妖艳,艳丽)略无慕艳意(欣慕)141、夷船背稍夷(平)言和而色夷(平和,平易)师夷长技以制夷(少数民族)142、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留给,给予)深追先帝遗诏(死去的人留下的)遗风余思(死去的人留下的)得遗金一块(丢失的)143、已蒹蔬采采。
高中语文文言实词与虚词总结
高中语文文言实词与虚词总结
高中语文文言实词与虚词总结是一个相对庞大的任务,因为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数量众多,而且每个词的含义和用法都有可能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总结,仅供参考。
实词:
1.名词:指具体的、有形的物体或事物,例如“人”、“物”、“山”、“水”等。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的词,例如“走”、“坐”、“吃”、“笑”等。
3.形容词:描述事物性质、状态的词,例如“大”、“小”、“美”、“丑”等。
4.数词:表示数量的词,例如“一”、“二”、“三”等。
5.量词:表示数量的单位的词,例如“个”、“只”、“斤”等。
虚词:
1.代词:代替名词的词,例如“之”、“其”、“他”等。
2.介词:表示时间、处所、原因等关系的词,例如“于”、“在”、“从”等。
3.连词:连接词与词、句子与句子的词,例如“和”、“与”、“如果”等。
4.助词: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气、语调的词,例如“了”、“着”、“过”等。
5.语气词:表示语气的词,例如“啊”、“呢”、“吧”等。
以上只是对高中语文文言实词与虚词的简单总结,实际上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用法复杂多变,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和上下文进行理解。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建议多阅读文言文作品,积累词汇和语感。
初中文言文常用实(虚)词整理
初中文言文常用实(虚)词整理实词1、故:1、事故;2、原因,缘故;3、副词,故意;4、老的,旧的,原来的;5、通“固”。
本来;6、因此,所以;2、知:1、知道,懂得;2、认识,识别;3、了解,赏识;4、通“智”。
聪明,智慧;3、观:1、看;2、观察,考察;3、观赏;4、认识,看法;4、期:1、约定;2、期限;3、要求,期望;4、及,到;5、亡:1、逃跑,逃亡;2、丢失,失去;3、消亡,灭亡;4、死亡;5、通“无”。
没有;6、即:1、就在(某时,某地),就(某物);2、副词。
立即,马上;3、就是;4、连词。
假如,如果;5、连词。
即使;7、去:1、离去,离开;2、距离;3、过去的;4、除去,去掉;5、前往,到......;8、若:1、像,好像;2、第二人称代词。
你,你的;3、指示代词。
如此,这样。
4、连词。
假如,如果;5、及,比得上;9、已:1、停止;2、完毕,完了;3、已经;4、罢了,算了;5、通“以”。
和“上”“下”“东”“西”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6、语气词。
同“矣”;10、闻:1、听见;2、知道,懂得;3、使上级听见,报告上级;4、闻名,著称;5、传说,事迹;11、妙:1、美好,美妙;2、巧妙,奇妙;3、微小,细小;4、通“渺”。
深远,远;12、毕:1、终止,结束;2、完全,全部;3、竭尽;13、敌:1、仇敌,敌人;2、抵抗,抵挡;3、相当,匹敌;4、进攻,攻击;14、当:1、对着,面对;2、担当,充当;3、挡住,抵挡;4、应当,应当;15、绝:1、断绝;2、停止,中断;3、横渡,越过;4、高超,绝妙;5、极,非常;16、穷:1、穷尽,完结;2、生活困难,贫穷;3、走到头;4、走投无路,困窘;17、属:【shǔ】1、类;2、部属;3、隶属,归属;【zhǔ】:1、连接,跟随;2、通“嘱”。
嘱托;3、请,劝清;18、顾:1、回头看;2、看;3、看望,拜访;4、关心,照顾;5、顾虑;19、奇:1、奇特,罕见,不寻常;2、卓越的,有特殊本领的;3、出乎意料,变幻莫测;4、看重,认为奇异;20、往:1、去,前去;2、过去,从前;3、以后,将来;【往往】:1、处处;2、常常,每每;21、出:1、由内向外走,出去;2、出现;3、使......出,遗弃;4、超出,超过;5、在外,对外;22、并:1、合,合并;2、副词。
文言文实词 虚词
(一)文言实词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
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
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实词,较难掌握的也是实词。
熟悉实词主要是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
一、通假字1. 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
古今通假现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要注意两点,一、要掌握通假现象的原则,即通假字和本字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要”通“邀”,读作“yāo”;《桃花源记》陶渊明二、要靠平时积累,牢记所学课文中注释所指出的通假字。
注意,如果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应读本字的现代读音。
如:“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中“齐”通“剂”,应读“jì”。
《扁鹊见蔡桓公》2. 辨析词的古今义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
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积累课内所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中“河”专指“黄河”;而现在已是一个普通名词,成为河流的通名。
再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中“走”是“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走”。
二要注意不要把连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
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中间”是两个词,意思是“里面夹杂着”。
3. 正确解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义。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
阅读文言文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多义词的情况,这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
怎样确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要根据上下文和文章内容来考虑。
如:“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故”的意思是:旧的,如:“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故”意思是:特意。
在学习时,还应对一词多义现象及时总结、归纳,并牢记例句。
4. 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
高中文言文300实词+18虚词全总结
高考文言文300实词整理1.哀①悲哀,哀悼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晋崤之战》)①慨叹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房宫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前赤壁赋》)①同情,怜悯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①悲伤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①(声音)凄清尖利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并序)》2.爱①给人好处、恩惠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其用者(《史记?陈涉世家》)①喜欢,爱好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过秦论》)①爱惜,顾惜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①舍不得,吝惜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新序>二则》)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指南录〉后序》)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①关心,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蟹白栗黄,备极护爱(《促织》)3.安①安稳,安全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①安定,安逸,安适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寝(《六国论》)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种树郭橐驼传》)不念居安思危(《谏太宗十思书》)①怎么,哪里沛公安在(《鸿门宴》)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黄州快哉亭记》)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前赤壁赋》)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病梅馆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①抚慰,安抚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5.案①文书,案卷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①通“按”,考察,查办,查看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①几案,长方形矮桌,可用来学习或办公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项脊轩志》)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训俭示康》)6.拔①提升,提拔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桓,有所希冀?(《陈情表》)①越出,突出,高出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①攻克,攻取,占领其后秦伐赵,拔石城(《廉颇蔺相如列传》)①拔出,抽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鸿门宴》)7.白①表明,陈述,禀报,告诉阿母白媒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①白色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黄州快哉亭记》)①纯洁世以清白相承(《训俭示康》)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8.败①毁坏,背弃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训俭示康》)①打败仗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六国论》)①失败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过秦论》)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秦晋崤之战》)①打败,战胜败秦师于骰(《秦晋崤之战》)①断,破烂的,破旧的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促织》)9.拜①授给官职拜臣郎中(《陈情表》)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①上,奉瑾拜表以闻(《陈情表》)①就任1于是辞相印不拜(《〈指南录〉后序》)①表示恭敬的礼节,跪地,两手合抱于胸前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①拜谢三年将拜君赐(《秦晋崤之战》)①拜访,拜见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10.报①报告,告知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①报复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过秦论》)①通“赴”,急忙吾今且报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①报答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陈情表》)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陈情表》)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秦晋崤之战》)11.暴①暴躁,急躁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①猛然,突然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聊斋志异?狼》)①通“曝”,晒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劝学》)①凶恶,残暴伐无道,诛暴秦。
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
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一、引言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学语言之一,其实词虚词的使用是学习文言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对于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意思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虚词进行总结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二、实词实词是文言文中表达具体意义的词语,包括名词、形容词、副词和动词等。
实词常常用来描述事物的性质、状态、动作等,起到明确意义的作用。
1. 名词名词是指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的词语。
在文言文中,名词的使用较为丰富,常常用来指代具体事物或抽象概念。
例如:•天:指天空或上帝•人:指人类•书:指书籍•道:指道路或哲理2. 形容词形容词用来描述名词的性质、状态等特征。
在文言文中,形容词通常放在名词前面修饰名词,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
例如:•美:表示美丽的意思•大:表示大小的意思•高:表示高度的意思•久:表示时间久的意思3. 副词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的词语。
在文言文中,副词通常用来修饰动词,表示动作的方式、程度、时间等。
例如:•徐徐:表示缓慢的样子•疾疾:表示快速的样子•常:表示经常发生的意思4. 动词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状态或行为的词语。
在文言文中,动词的运用较为复杂,通常需要根据语境进行理解。
动词在句子中通常充当谓语,表达主语的动作、状态等。
例如:•行:表示走路的动作•作:表示创作的动作•言:表示说话的动作•有:表示具有的状态三、虚词虚词是文言文中比较抽象、模糊的词汇,常常用来表示语法关系或起到连接作用。
虚词与实词相对应,虚词的功能更加细微,其正确理解和运用对于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非常重要。
1. 介词介词用来表示名词与其他词之间的关系。
在文言文中,介词常常用来表示时间、地点、方向等关系。
例如:•于:表示在…之中•以:表示用…的方式•自:表示从…开始•对:表示在…的方向2. 连词连词用来连接词、短语、句子等,起到连接作用。
在文言文中,连词的运用较为灵活,可以连接多个词语或句子,起到衔接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一、120个实词1、爱:义项:①喜爱,爱护;②怜惜,同情;③吝惜,舍不得。
例句:第一册: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触龙》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秦》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同上)第二册: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同上)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六国》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项脊》第三册: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愚溪诗序》第四册: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促织》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鬟雨鬓。
《柳毅》舅姑爱其子,不能御。
(同上)第五册: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齐桓》第六册:(无)2、安:义项: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③安心;④安放,设置(后起意义);⑤疑问代词。
什么,什么地方;⑥怎么,哪里。
例句:第一册: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勾践》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既来之,则安之。
(同上)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同上)项王曰:"沛公安在" (同上)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第二册: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谏太宗》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同上)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同上)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六国》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病梅》第三册: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第四册:毅谓夫曰:"洞庭君安在哉" 《柳毅》毅良久稍安,乃获自定。
《柳毅》第五册:(无)第六册: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报任安》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屈原》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同上)3、被:义项:①被子;②覆盖;③施及,加于……之上;④蒙受,遭受;⑤介词,表示被动;⑥音同"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
例句:第一册:(无)第二册: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第三册:(无)第四册: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公,乃陌上人也,而能急之。
幸被齿发,何敢负德!"《柳毅》第五册:(无)第六册: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屈原》其次关木索、被楚受辱。
《报任安书》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同上)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同上)4、倍:义项:①一倍,加倍;②背向,背着;③违背;④背叛,反叛。
例句:第一册: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
《过秦》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第二册: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第三册至第六册均无5、本:义项:①草木的根或茎干;②根源,来源;③根本、基础的东西;④特指农桑业;⑤本来的,原来的;⑥副词,本来。
⑦根据,掌握;⑧自己一边的,现今的;⑨底本,版本;○10本钱(后起意义);○11封建社会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后起意义);○12量词。
株,棵,丛,撮。
例句:第一册:(无)第二册: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
《病梅》第三册: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陈情》第四册:(无)第五册: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齐桓》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同上)第六册: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屈原》6、鄙:义项:①边疆,边远的地方;②庸俗,浅陋;③看不起,轻视;④谦词,谦称自己。
例句:第一册: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第二册:敢竭鄙诚,恭疏短引。
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滕王》第三册至第五册无第六册: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报任安》"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7、兵:义项:①兵器,武器;②用兵器伤害人;③军事,战争;④军队;⑤兵士。
例句:第一册: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寡人》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同上)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瘳、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过秦》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同上)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同上)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同上)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同上)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鸿门》第二册: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同上)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伶官》第三、四册无第五册: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齐桓》第六册: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廉》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同上)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屈原》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信陵》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
(同上)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同上)勒兵,下令军中(同上)8、病:义项:①病,生病;②筋疲力尽;③毛病,弊病;④担心,忧虑。
例句:第一册: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勾践》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触龙》第二册: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项》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五人》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病梅》而江浙之梅皆病。
(同上)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同上)第三册: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陈情》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同上)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祭十二》呜呼!汝病吾不知时第四册: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亦兴阑矣。
《虎丘》第五册: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齐桓》第六册: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廉颇》9、察:义项:①观察,仔细看;②看清楚;③考察;④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例句:第一册: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寡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兰亭》第二册: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石钟》第三册: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陈情》第四册:(无)第五册: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齐桓》第六册: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信陵》10、朝:义项:①音同"招",早晨;②音同"招",一日,一天;③朝见;④接受群臣的朝见;⑤朝廷;⑥拜见;⑦官府的大堂;⑧朝代;⑨一代君主统治的时期。
例句:第一册: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过秦》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同上)第二册: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阿房宫赋》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项》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第三册: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陈情》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第四册: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逍遥》第五册: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齐桓》第六册: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廉颇》第二部分:(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11、曾义项:①音同"增",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亲属;②副词。
用来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可译为"连……都……";③曾经;④通"层"。
重叠。
例句: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触龙说赵太后》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赤壁赋》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信陵君》12、乘义项:①驾车,驱马拉车;②乘船;③登,升;④趁着,凭借;⑤压服,欺压;⑥追逐;⑦计量,计算;⑧计算的一种方法,即算术中的乘法;⑨shèng(剩)。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10乘车驾四马,所以"乘"有时作为"四"的代称。
○11顶着,冒着。
例句: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勾践》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过秦》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鸿门》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石钟山》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五人》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登泰山记》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祭十二郎文》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13、诚义项:①真心,不虚伪;②确实,的确;③表示假设,相当于现代汉语"果真"。
例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谏太宗》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同上)敢竭鄙诚,恭疏短引。
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滕王阁》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六国论》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陈情》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祭十二郎》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
(同上)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
《柳毅传》悲泗淋漓,诚怛人心。
(同上)顽童之为是心也,诚不可忍;然汝亦太草草。
(同上)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同上)仆诚以着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报任安书》"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屈原》14、除义项:①台阶;②清除,去掉;③修治,修整;④任命,授职;○5扣除;○6流逝,过去;○7除了,除非。
例句: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陈情》15、辞义项:①口供;②言词,词句;③告诉,讲话;④推辞,不接受;⑤辞别,告别;⑥文体的一种;○7托辞,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