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第十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分析化学习题册答案(完整版)

分析化学习题册答案(完整版)

分析化学习题册答案第一章 绪论一、填空题1. 分析方法 分析原理2. 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结构分析3. 化学分析 仪器分析二、简答题答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试样分解-干扰组分的分离-分析测定-结果的计算和评价。

第二章误差与数据处理一、填空题1、系统,偶然2、系统,偶然,真实值,平均值3、0.002,0.0035,1.7%4、精密度,标准5、空白,对照,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量6、±0.02 ,±0.0002,20,0.27、5,28、准确,不确定9、3 10、28.70 11、系统,系统,偶然二、选择题1、A2、D3、B4、B5、D6、D7、B8、A9、B 10、C 11、C 三、简答题1.解:(1)产生系统误差。

通常应该烘干至恒重,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置于称量瓶中,采用差减法称量。

(2)使测量结果产生系统误差。

一般可通过空白试验来消除由此引起的系统误差。

(3)产生偶然误差。

原因是滴定管读数的最后一位是估计值,是不确定的数字。

(4)产生系统误差。

应该使用基准物质重新标定NaOH 标准溶液的浓度。

(5)滴定终点颜色把握不准,深浅不一致,由此带来的误差正负不定,属于偶然误差。

2.称取0.1000g 的试样时,称量的相对误差为0.1%;称取1.000试样时的相对误差为0.01%。

因为分析天平的绝对误差为±0.1mg ,所以称量的绝对误差一样大,称量的准确度好象一致,但二者的相对误差不一样大,称量1.000g 试样的相对误差明显小于称量0.1000 g 试样的相对误差。

因此,用相对误差表示准确度比绝对误差更为确切。

3.甲的报告是合理的,因为取样质量只有两位有效数字,限制了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使分析结果最多也只能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四、计算题1.解:应先计算出纯(NH 4)2SO 4试剂中氮的理论含量,再与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ω(B)(理论值)=%100132.13214.01100%)SO)((NH(N)2424⨯⨯=⨯M M =21.21%绝对误差为:21.14%-21.21%=-0.07% 相对误差为:%.%..0301002121070-=⨯-2.解:计算过程(略),结果如下:第一组:1d = 0.24% S 1 = 0.28% RSD 1= 0.74% 第二组:2d =0.24% S 2 = 0.33% RSD 2= 0.87%第二组数据中的最大值为38.3,最小值为37.3;第一组的最大值为38.4,最小值为37.6。

分析化学实验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温州医科大学

分析化学实验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温州医科大学

分析化学实验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第一章测试1.为使天平读数从0.000g切换为0.0000g,应采取下列哪个步骤()A:长按cal/1/10键 B:长按ON/OFF键 C:短按cal/1/10键 D:短按ON/OFF键答案:短按cal/1/10键2.称量在空气中性质不稳定的试样时,应采用下列哪种称量方法()A:选项均可 B:差减法 C:直接法 D:定量法答案:差减法3.电子天平的水平泡如果偏向右边,说明右边低了,要升高右边的脚或降低左边的脚。

()A:错 B:对答案:错4.用容量瓶准确配制溶液时,最后的定容应该放置在水平的桌面上完成。

()A:对 B:错答案:错5.分析天平平衡读数时,必须关好天平的左右两侧边门。

()A:对 B:错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移液管在取液前需要用待取液润洗两到三次。

()A:对 B:错答案:对2.在用移液管移取液体时,当液面升高到刻度线以上时,立即用食指按住移液管上口,将移液管提起离开液面,先用滤纸擦掉移液管外壁上的液膜,然后将移液管的末端靠在容器内壁上,调好液面高度。

()A:错 B:对答案:对3.使用吸量管分别移取不同体积的同一溶液时,应尽量使用同一支吸量管。

()A:对 B:错答案:对4.在平行实验中,第一份样品滴定完成后,如果滴定管中的标准溶液还留下一半以上,可以继续用来滴定第二份样品,以免浪费试剂。

()A:对 B:错答案:错5.盐酸滴定氢氧化钠,到终点时消耗的滴定剂的体积,记录正确的是()A:24.00 mL B:24 mL C:24.0 mL D:24.0000 mL答案:24.00 mL第三章测试1.紫外分光光度计不需要经常鉴定的项目是()A:杂散光 B:波长的准确度 C:pH对测定的影响 D:吸收度准确性答案:pH对测定的影响2.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定量原理()A:摩尔吸收系数表示 B:透射光比率 C:与入射光强度、吸收介质厚度与浓度成正比 D:透射光除以入射光答案:与入射光强度、吸收介质厚度与浓度成正比3.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时,取吸收池,手指应拿毛玻璃面的两侧,使用挥发性溶液时应加盖,透光面要用擦镜纸由上而下擦拭干净。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十二章沉淀滴定和重量滴定课后练习与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十二章沉淀滴定和重量滴定课后练习与答案

第十二章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法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违反无定形沉淀条件的是()A. 在浓溶液中进行B. 在不断搅拌下进行C. 陈化D. 在热溶液中进行2.下列不属于沉淀重量法对沉淀形式要求的是()A.沉淀的溶解度小B.沉淀纯净C.沉淀颗粒易于过滤和洗涤 D.沉淀的摩尔质量大3.指出下列哪一条不是晶形沉淀所要求的沉淀条件()A.沉淀作用宜在较稀溶液中进行 B.应在不断地搅拌作用下加入沉淀剂C.沉淀应陈化 D.沉淀宜在冷溶液中进行4.在重量法测定硫酸根实验中,硫酸钡沉淀是()A.非晶形沉淀B.晶形沉淀C.胶体D.无定形沉淀5.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是()A.浓、冷、慢、搅、陈 B.稀、热、快、搅、陈C.稀、热、慢、搅、陈 D.稀、冷、慢、搅、陈6.用 SO42-沉淀 Ba2+时,加入过量的 SO42-可使 Ba2+沉淀更加完全,这是利用()A.络合效应B.同离子效应 C.盐效应D.酸效应7.在重量分析中,待测物质中含的杂质与待测物的离子半径相近,在沉淀过程中往往形成()A.后沉淀 B.吸留 C.包藏 D.混晶8. 为了获得纯净而易过滤、洗涤的晶形沉淀,要求()A.沉淀时的聚集速度小而定向速度大B.沉淀时的聚集速度大而定向速度小C.溶液的过饱和程度要大D.沉淀的溶解度要小9.下列哪些要求不是重量分析对称量形式的要求()A.要稳定B.颗粒要粗大C.相对分子质量要大D.组成要与化学式完全符合10. 恒重是指样品经连续两次干燥或灼烧称得的重量之差小于()。

A. 0.1mgB. 0.1gC. 0.3mgD. 0.3g11. 有利于减少吸附和吸留的杂质,使晶形沉淀更纯净的选项是()A.沉淀时温度应稍高B. 沉淀完全后进行一定时间的陈化C.沉淀时加入适量电解质D. 沉淀时在较浓的溶液中进行12.重量分析中,依据沉淀性质,由()计算试样的称样量。

A.沉淀的质量B.沉淀的重量C.沉淀灼烧后的质量D.沉淀剂的用量13.在重量分析中能使沉淀溶解度减小的因素是()。

分析化学课后答案第12章

分析化学课后答案第12章

第十一章气相色谱分析法(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思考题1.试按流动相和固定相的不同将色谱分析分类。

答:按流动相分类:以气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法称为气相色谱;以液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法称为液相色谱。

按固定相分类;固定相既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栽附在固体物质(担体)上的液体(又称为固定液),所以按所使用的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不同,色谱法可以分为下面几类:气相色谱:气固色谱——流动相为气体,固定相为固体吸附剂。

气液色谱——流动相为气体,固定相为液体(涂在担体上或毛细管壁上)。

液相色谱:液固色谱——流动相为液体,固定相为固体吸附剂。

液液色谱——流动相为液体,固定相为液体(涂在担体上)。

2.简单说明气相色谱分析的优缺点。

答:优点:(1)分离效能高。

能分离、分析很复杂的混合物或性质极近似的物质(如同系物、异构体等),这是气相色谱分析法突出的优点。

(2)灵敏度高。

利用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可以检测出10-11~10-13g的物质.常用来分析痕量组分。

(3)分析速度快。

在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内,即可完成很复杂的试样分析。

(4)应用范围广。

分析对象是在柱温条件下能汽化的有机或无机的试样。

缺点:不适用于沸点高于450℃的难挥发物质和热不稳定物质的分析。

3.简单说明气相色谱分析的流程。

答:气相色谱分析是在气相色谱仪上进行的。

气相色谱仪由五个部分组成:(1)载气系统(包括气源、气体净化、气体流速的控制和测量);(2)进样系统(包括进样器、汽化室);(3)色谱柱;(4)检测器;(5)记录系统(包括放大器、记录仪,有的还带有数据处理装置)。

将试样用注射器(气体试样也可用六通阀)由进样口定量注入进样系统,在气化室经瞬间汽化后,由载气带入色谱柱中进行分离,分离后的各个组分随载气先后进入检测器,检测器将组分及其浓度随时间的变化量转变为易测量的电信号(电压或电流),通过自动记录仪记录下信号随时间的变化量,从而获得一组峰形曲线。

一般情况下每个色谱峰代109表试样中的一个组分。

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版-李发美)

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版-李发美)

第十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名词解释:吸光度、透光率、吸光系数(摩尔吸光系数、百分吸光系数)、发色团、助色团、红移、蓝移。

2.什么叫选择吸收?它与物质的分子结构有什么关系?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吸收程度不同,往往对某一波长(或波段)的光表现出强烈的吸收。

这时称该物质对此波长(或波段)的光有选择性的吸收。

由于各种物质分子结构不同,从而对不同能量的光子有选择性吸收,吸收光子后产生的吸收光谱不同,利用物质的光谱可作为物质分析的依据。

3.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跃迁所需的能量大小顺序如何?具有什么样结构的化合物产生紫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有何特征?电子跃迁类型有以下几种类型:σ→σ*跃迁,跃迁所需能量最大;n →σ*跃迁,跃迁所需能量较大,π→π*跃迁,跃迁所需能量较小;n→ π*跃迁,所需能量最低。

而电荷转移跃迁吸收峰可延伸至可见光区内,配位场跃迁的吸收峰也多在可见光区内。

分子结构中能产生电子能级跃迁的化合物可以产生紫外吸收光谱。

紫外吸收光谱又称紫外吸收曲线,是以波长或波数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所描绘的图线。

在吸收光谱上,一般都有一些特征值,如最大吸收波长(吸收峰),最小吸收波长(吸收谷)、肩峰、末端吸收等。

4.Lambert-Beer定律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说Beer定律只适用于单色光?浓度C与吸光度A线性关系发生偏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朗伯-比耳定律的物理意义: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通过某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A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及液层厚度l成正比。

Beer定律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单色光。

也就是说物质对单色光吸收强弱与吸收光物质的浓度和厚度有一定的关系。

非单色光其吸收强弱与物质的浓度关系不确定,不能提供准确的定性定量信息。

浓度C与吸光度A线性关系发生偏离的主要因素(1)定律本身的局限性:定律适用于浓度小于0.01 mol/L的稀溶液,减免:将测定液稀释至小于0.01 mol/L测定(2)化学因素:溶液中发生电离、酸碱反应、配位及缔合反应而改变吸光物质的浓度等导致偏离Beer定律。

分析化学第四版4版下册华中师范大学六校合编课后习题答案解析解答

分析化学第四版4版下册华中师范大学六校合编课后习题答案解析解答

目录第一章绪论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二章仪器分析数据处理方法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三章光学分析法导论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四章原子发射光谱法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五章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六章分子发光分析法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7.1 复习笔记7.7 课后习题详解7.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八章红外光谱法和Raman光谱法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九章核磁共振波谱法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章质谱分析法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一章电分析化学导论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1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二章电位分析法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三章电解与库仑分析法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13.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四章极谱法与伏安法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14.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五章色谱法导论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15.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六章气相色谱法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16.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七章高效液相色谱法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17.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八章毛细管电泳和其他分离技术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九章X射线光谱法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19.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二十章热分析方法20.1 复习笔记20.2 课后习题详解20.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章绪论1.1 复习笔记一、仪器分析简介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1)化学分析化学分析是指基于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来确定被测物质组成和含量的一类分析方法。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第十二章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第十二章答案

一、选择题1.单色光是指()A. 单一颜色的光B. 单一波长的光C. 波长范围较窄的光D. 波长较短的光解:选B2.被测定溶液浓度增大,则其最大吸收波长()A. 向长波长方向移动B. 向短波长方向移动C. 保持不变D. 条件不同,波长变化的方向不同解:选C3.测定吸光度时应该使读数在0.2到0.8之间的原因是()A. 容易读数B. 由读数造成的误差较小C. 没有读数误差D. 因为仪器设计的要求解:选B4.某物质的吸收曲线的形状主要决定于()A. 物质的本性B. 溶剂的种类C. 溶液浓度的大小D. 参比溶液的种类解:选A5.空白溶液的作用是()A. 减少干扰B. 扣除溶剂、显色剂等的吸光度C. 作为对照D. 用于校准仪器解:选B6.吸光度和透光率的关系是()A. A=(lg1/T)B. A=lg TC. A=1/TD. T=lg(1/A) 解:选A7.显色时,显色剂的用量应该是()A. 过量越多越好B. 按方程计量要求即可C. 只要显色即可D. 适当过量解:选D8.比较法测量时,选择的标准溶液与被测溶液浓度接近,能减小误差的原因是()A. 吸收系数变化小B. 干扰小C. 吸光度变化小D. 透光率变化小解:选A二、填空题:1.朗伯-比尔定律中,吸光度A与溶液浓度c及液层厚度b的关系为A=κbc,κ称为摩尔吸收系数,一般认为κ<104L∙mol-1∙cm-1显色反应属低灵敏度,κ= 104~5×104 mol-1∙cm-1属中等灵敏度κ= 6×104~105属高灵敏度。

2.被测溶液的吸光度越大,则溶液的浓度越浓,透光率越小,溶液的颜色越深。

3.物质对光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取决于物质的本性,吸光后物质处于激发态,然后迅速返回基态。

4.在光度分析中,溶剂、试剂、试液、显色剂均无色,应选择溶剂作参比溶液;试剂和显色剂均无色,被测试液中存在其他有色离子,应选试液作参比溶液。

5.分光光法测量的步骤一般是显色,校正空白,测量吸光度,计算结果。

人卫版 分析化学 4~12章习题答案

人卫版 分析化学 4~12章习题答案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习题参考答案1. 下列各酸,哪些能用NaOH 溶液直接滴定或分步滴定?哪些不能?如能直接滴定,各应采用什么指示剂? ⑴甲酸(HCOOH ) Ka = 1.8×10-4⑵硼酸(H 3BO 3) Ka 1 = 5.4×10-10⑶琥珀酸(H 2C 4H 4O 4) Ka 1 = 6.9×10-5, Ka 2 = 2.5×10-6⑷柠檬酸(H 3C 6H 5O 7) Ka 1 = 7.2×10-4 , Ka 2 = 1.7×10-5 , Ka 3 = 4.1×10-7⑸顺丁烯二酸 Ka 1 = 1.5×10-2 , Ka 2 = 8.5×10-7 (6)邻苯二甲酸 Ka 1 = 1.3×10-3, Ka 2 = 3.1×10-6解:设C b = C a = 0.10 mol/L ,V a = 20.00 ml (1) 甲酸(HCOOH ) K a = 1.8×10-4 C a ·K a > 10-8,能被准确滴定计量点产物:HCOO —一元弱碱 C b K b ≥ 20K W , C b / K b > 500 []64141067.1210.0108.110----⨯=⨯⨯=⋅=b aW C K K OH()78.567.1lg 61067.1lg 6=-=⨯-=-pOH 22.878.500.14=-=pH 选酚酞指示剂(2) 硼酸H 3BO 3 K a1 = 5.4×10-10,K a2 = 1.8×10-13,K a3 = 1.6×10-14,C a K a1< 10-8,C a K a2< 10-8,C a K a3< 10-8无滴定突跃,指示剂在终点无明显颜色变化,不能用NaOH 准确滴定。

(完整版)分析化学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完整版)分析化学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 论1. 解释下列名词:(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

答:(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光、电、热、磁等)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这类方法一般需要特殊的仪器,又称为仪器分析法;化学分析是以物质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标准曲线是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的范围称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

(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为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是指使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的一致程度;试样含量的测定值与试样含量的真实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称为准确度;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2. 对试样中某一成分进行5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单位g mL 1)分别为 0.36,0。

38,0.35,0。

37,0.39。

(1) 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2) 如果试样中该成分的真实含量是0。

38 g mL 1,试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

解:(1)测定结果的平均值37.0539.037.035.038.036.0=++++=x g mL 1标准偏差122222120158.015)37.039.0()37.037.0()37.035.0()37.038.0()37.036.0(1)(-=⋅=--+-+-+-+-=--=∑mL g n x x s ni i μ 相对标准偏差 %27.4%10037.00158.0%100=⨯=⨯=x s s r(2)相对误差 %63.2%10038.038.037.0%100-=⨯-=⨯-=μμx E r 。

3. 用次甲基蓝二氯乙烷光度法测定试样中硼时,为制作标准曲线,配制一系列质量浓度B (单位mg L 1)分别为0.5,1。

(完整版)分析化学第六版课后答案及思考题

(完整版)分析化学第六版课后答案及思考题

第二章 习 题1.已知分析天平能称准至±0.1mg ,要使试样的称量误差不大于0.1%,则至少要称取试样多少克?解:设至少称取试样m 克,由称量所引起的最大误差为±0.2mg ,则%100102.03⨯⨯-m≤0.1% m ≥0.2g答:至少要称取试样0.2g 。

2.某试样经分析测得含锰质量分数(%)为:41.24,41.27,41.23,41.26。

求分析结果的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

解: )(426.4123.4127.4124.41+++=x % = 41.25% 各次测量偏差分别是d 1=-0.01% d 2=+0.02% d 3=-0.02% d 4=+0.01%d)(401.002.002.001.01+++=∑==ndi ni % = 0.015% 14)01.0()02.0()02.0()01.0(1222212-+++-=∑==n di ni s %=0.018%CV=x S×100%=25.41018.0⨯100%=0.044%3.某矿石中钨的质量分数(%)测定结果为:20.39,20.41,20.43。

计算标准偏差s 及置信度为95%时的置信区间。

解:x =343.2041.2039.20++%=20.41% s=13)02.0()02.0(22-+%=0.02% 查表知,置信度为95%,n=3时,t=4.303 ∴ μ=(302.0303.441.20⨯±)% =(20.41±0.05)% 4.水中Cl -含量,经6次测定,求得其平均值为35.2 mg .L -1,s=0.7 mg .L -1,计算置信度为90%时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解:查表得,置信度为90%,n=6时,t=2.015 ∴ μ=ntsx ±=(35.2±67.0015.2⨯)mg/L=(35.2±0.6)mg/L 5.用Q 检验法,判断下列数据中,有无舍去?置信度选为90%。

分析化学(第六版)习题答案

分析化学(第六版)习题答案

16、用NaOH(0.20mol/L)滴定一氯乙酸(0.20mol/L)至甲基橙变黄(pH=4.4)时,还有百分之 几的一氯乙酸未被滴定?解:一氯乙酸的 K a =1.3X10-3, pH=4.4 时,17、计算用 NaOH(0.10mol/L)滴定HCOOH(0.10mol/L)到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②计量点的pH 计量点时,完全生成苯甲酸钠,K wcKa ,苯甲酸1410 14■. 0.0453 5 6.5 10 52.64 10 6(mol/L )一 一 一 93.79 10 (mol/L ) 8.42③苯甲酸溶液的浓度0.1000 20.70c25.00100% 1% = 0.0836(mol /L)[H ]4.410HA[Hi~~K aIO 4.4 1.3 IO 32.76% 即有2.76%的一氯乙酸未被滴定。

pH,并说明应选择何种指示剂? 解:计量点时溶液组成为0.05mol/L 的 HCOON 渗液。

[OH ]sp K b C. K w C/K ; . 10 14 0.05/1.8 10 41.67 10 6mol/LpH Sp =14- pOH=8.22,可选酚Mt 为指示剂。

18、解:①计算终点误差C ep =0.1000 X20.70/(25.00+20.70)=0.0453(mol/L) TE ([2HXJHJ HA )100% Cep10 (14.00 6.20) 10 6.20 ( ------------------[H ])100%[H ] K a106.2010-1.0%6.20一 一 56.5 10100%[OH[H ] pH19、解:①HA 的摩尔质量n HA ( CV ) NaOHm HA M^ApOH 5.24 pH 14.00-5.24=8.7620、解:化学计量点时,完全生成 HAc,需消耗HCl 30mL.n HA ( CV ) NaOH0.0900 41.20100033.708 10 (mol)m HA%A1.250 3.708 10 3337.1(g/mol)②HA 的K a 值滴定剂加到8.24mL 时,溶液pH 4.30。

基础化学第十二章 滴定分析习题答案

基础化学第十二章 滴定分析习题答案

基础化学第十二章习题解答1. 下列数据各几位有效数字?(1)7.655 (2)6.023×1023 (3)4.8×10-10(4)p K a =7.20 (5)0.01023 (6) 51.14答:(1)4; (2)4; (3)2; (4)2; (5)4;(6)42. 应用有效数字规则计算下列各式。

(1)2.3-0.254+789.10= (2)=--341034.2354.21032.44.5⨯⨯⨯⨯(3)(1.276×4.17×10-4)+(1.7×10-4)-(2.176×10-3×1.30×10-2)= (4) (51.0×4.03×10-4)+(2.512×2.034×10-3)= 解:(1)2.3-0.254+789.10=2.3-0.3+789.1=791.1 (2)=--341034.2354.21032.44.5⨯⨯⨯⨯435.4 4.3102.4 2.310⨯⨯⨯⨯--=4.2×10-1(3)(1.276×4.17×10-4)+(1.7×10-4)-(2.176×10-3×1.30×10-2)= (1.28×4.17×10-4)+(1.7×10-4)-(2.18×10-3×1.30×10-2)=5.3×10-4+1.7×10-4-0.3×10-4=6.7×10-4(4) (51.0×4.03×10-4)+(2.512×2.034×10-3)= (51.0×4.03×10-4)+(2.512×2.034×10-3)=2.06×10-2+0.51×10-2)=2.57×10-23. 在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 溶液的浓度时,若在实验过程中发生下列过失的情况,试说明每种情况下NaOH 溶液所测得的浓度是偏大还是偏小。

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7-12章)

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7-12章)

第七章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1.解释下列名词:(1)原子吸收线和原子发射线;(2)宽带吸收和窄带吸收;(3)积分吸收和峰值吸收;(4)谱线的自然宽度和变宽;(5)谱线的热变宽和压力变宽;(6)石墨炉原子化法和氢化物发生原子化法;(7)光谱通带;(8)基体改进剂;(9)特征浓度和特征质量;(10)共振原子荧光和非共振原子荧光。

答:(1)原子吸收线是基态原子吸收一定辐射能后被激发跃迁到不同的较高能态产生的光谱线;原子发射线是基态原子吸收一定的能量(光能、电能或辐射能)后被激发跃迁到较高的能态,然后从较高的能态跃迁回到基态时产生的光谱线。

(2)分子或离子的吸收为宽带吸收;气态基态原子的吸收为窄带吸收。

(3)积分吸收是吸收线轮廓的内的总面积即吸收系数对频率的积分;峰值吸收是中心频率ν0两旁很窄(dν= 0)范围内的积分吸收。

(4)在无外界条件影响时,谱线的固有宽度称为自然宽度;由各种因素引起的谱线宽度增加称为变宽。

(5)谱线的热变宽是由原子在空间作相对热运动引起的谱线变宽;压力变宽是由同种辐射原子间或辐射原子与其它粒子间相互碰撞产生的谱线变宽,与气体的压力有关,又称为压力变宽。

(6)以石墨管作为电阻发热体使试样中待测元素原子化的方法称为石墨炉原子化法;反应生成的挥发性氢化物在以电加热或火焰加热的石英管原子化器中的原子化称为氢化物发生原子化法。

(7)光谱通带是指单色器出射光束波长区间的宽度。

(8)基体改进剂是指能改变基体或被测定元素化合物的热稳定性以避免化学干扰的化学试剂。

(9)把能产生1%吸收或产生0.0044吸光度时所对应的被测定元素的质量浓度定义为元素的特征浓度;把能产生1%吸收或产生0.0044吸光度时所对应的被测定元素的质量定义为元素的特征质量。

(10)共振原子荧光是指气态基态原子吸收的辐射和发射的荧光波长相同时产生的荧光;气态基态原子吸收的辐射和发射的荧光波长不相同时产生的荧光称为非共振原子荧光。

分析化学第六版四川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课后答案 - 副本

分析化学第六版四川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课后答案 - 副本

l 《分析化学》部分课后习题教材:《分析化学》(华东理工、四川大学编著)P27 第二章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思考题2.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 (1)砝码被腐蚀; (2)天平两臂不等长; (3)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 (4)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 (5)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6)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答: (1)仪器误差;换另一套砝码或校正砝码(2)仪器误差;校正仪器或更换另一台等臂天平(3)仪器误差;换配套的容量瓶和吸管(4)方法误差;改进方法;除杂质再分析;提纯试剂(5)随机误差;(6)试剂误差;提纯试剂或采用纯度大于99.9%的基准物5.某铁矿石中含铁39.16%,若甲分析结果为39.12%,39.15%和39.18%,乙分析得39.19%,39.24%,39.28%, 试比较甲乙两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解:%15.39)%318.3915.3912.39=++=(甲x%04.0%100*%16.39%16.39%15.39-=-=甲Er同理可知:%24.39=乙x ; %20.0=乙Er ; %05.0=乙s由以上数据可知甲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较乙的要高。

3.某矿石中钨的质量分数(%)测定结果为:20.39,20.41,20.43.计算标准偏差s 及置信度为95%时的置信区间.解:%41.20=x%02.0%13)41.2043.20()41.2041.20()41.2039.20(222=--+-+-=s 查表知:置信度为95%,n=3时,t=4.303,因此:μ=(%05.0%41.20)3%02.0303.4%41.20±=⨯±5. 用Q 检验法,判断下列数据中,有无舍去?置信度选为90%. (2)6.400, 6.416, 6.222, 6.408 解:排列:6.222<6.400<6.408<6.416 可疑值为:6.222 92.0222.6416.6222.6400.6=--=计算Q查表n=4, Q 0.90= 0.76 因Q 计算>Q 0.90故6.222应舍去6. 测定试样中P 2O 5质量分数(%),数据如下: 8.44,8.32,8.45,8.52,8..69,8.38用Grubbs 法及Q 检验法对可疑数据决定取舍,求平均值、平均偏差d 、标准偏差s 和置信度选90%及99%的平均值的置信范围。

分析化学各章节习题(含答案)

分析化学各章节习题(含答案)

分析化学各章节习题(含答案)第一章误差与数据处理1-1 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1)做平行测定的目的是减小系统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2)随机误差影响精密度,对准确度无影响。

(3)测定结果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

(4)只要多做几次平行测定,就可避免随机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1-2 下列情况,将造成哪类误差?如何改进?(1)天平两臂不等长(2)测定天然水硬度时,所用蒸馏水中含Ca2+。

1-3 填空(1)若只作两次平行测定,则精密度应用表示。

(2)对照试验的目的是,空白试验的目的是。

(3)F检验的目的是。

(4)为检验测定结果与标准值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用检验。

(5)对一样品做六次平行测定,已知d1~d5分别为0、+0.0003、-0.0002、-0.0001、+0.0002,则d6为。

1-4 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纯品FeSO4·7H2O中铁的质量分数,4次平行测定结果分别为20.10%,20.03%,20.04%,20.05%。

计算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及变异系数。

1-5 有一铜矿样品,w(Cu) 经过两次平行测定,分别为24.87%和24.93%,而实际w(Cu)为25.05%,计算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和相对相差。

1-6 某试样5次测定结果为:12.42%,12.34%,12.38%,12.33%,12.47%。

用Q值检验法和4检验法分别判断数据12.47%是否应舍弃?(P = 0.95)1-7 某分析人员测定试样中Cl的质量分数,结果如下:21.64%,21.62%,21.66%,21.58%。

已知标准值为21.42%,问置信度为0.95时,分析结果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1-8 在不同温度下测定某试样的结果如下:10℃::96.5%,95.8%,97.1%,96.0%37℃:94.2%,93.0%,95.0%,93.0%,94.5%试比较两组数据是否有显著性差异?(P = 0.95)温度对测定是否有影响?11-9某试样中待测组分的质量分数经4次测定,结果为30.49%,30.52%,30.60%,30.12%。

分析化学第六版课后答案12

分析化学第六版课后答案12

但有色金属离子与 EDTA 形成的配合物颜色加深。
以上三个特点刚好符合滴定分析要求,适合滴定。
2.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与条件稳定常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引用条件稳
定常数?
答:(1):稳定常数所表现的环境为只存在着主反应,大小只与
温度有关;而条件稳定常数表现的环境存在着诸多副反应。
更符合实际情况。
(2):因为副反应对主反应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
c(Na0H)= (v1 v2 ) c(HCl) 25.00
c(Na2C03)= v2 c(HCl) 25.00
(5) V1﹤ V2 时,组成为 Na2C03 和 NaHC03,
c(NaHC03)= (v2 v1 ) c(HCl) 25.00
c(Na2C03) = v1 c(HCl) 25.00
7.欲配制 pH 为 3 左右的缓冲溶液,应选下列何种酸及其共轭碱(括号内 为 pKa): HOAc(4.74),甲酸(3.74),一氯乙酸(2.86),二氯乙酸(1.30),苯酚 (9.95)。
答:由 pH≈pKa 可知,应选 C2HClCOOH-C2HClCOO-配制 pH 为 3 左右的缓冲溶液。
思考题 4-2 1. 可以采用哪些方法确定酸碱滴定的终点?试简要地进行比较。 答:可以用酸碱指示剂法和电位滴定法确定酸碱滴定的终点。 用酸碱指示剂法确定酸碱滴定的终点,操作简单,不需特殊设备,使用范围 广泛;其不足之处是各人的眼睛辨别颜色的能力有差别,不能适用于有色溶 液的滴定,对于较弱的酸碱,终点变色不敏锐。 用电位滴定法确定酸碱滴定的终点,需要特殊设备,操作过程较麻烦,但适 用于有色溶液的滴定,克服了人为的因素,准确度较高。 2.酸碱滴定中指示剂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答:酸碱滴定中指示剂的选择原则是使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处于或部分处于滴 定的 pH 突跃范围内;指示剂的变色点等于或接近化学计量点的 pH。 4.下列各种弱酸、弱碱,能否用酸碱滴定法直接测定?如果可以,应选用哪 种指示剂?为什么? (1)CH2ClCOOH,HF,苯酚,羟胺,苯胺。 (2)CCl3COOH,苯甲酸,吡啶,六亚甲基四胺。 答:(1)CH2ClCOOH,HF,苯酚为酸,其 pKa 分别为 2.86,3.46,9.95。 CH2ClCOOH,HF 很容易满足 cKa≥10-8 的准确滴定条件,故可用 NaOH 标准溶液 直接滴定,以酚酞为指示剂。苯酚的酸性太弱,不能用酸碱滴定法直接测定。 羟胺,苯胺为碱,其 pKb 分别为 8.04,9.34, 羟胺只要浓度不是太稀,可以满 足 cKb≥10-8 的准确滴定条件,故可用 HCl 标准溶液直接滴定,以甲基橙为指 示剂。苯胺的碱性太弱,不能用酸碱滴定法直接测定。 (2)CCl3COOH,苯甲酸为酸,其 pKa 分别为 0.64 和 4.21,很容易满足 cKa≥ 10-8 的准确滴定条件,故可用 NaOH 标准溶液直接滴定,以酚酞为指示剂。 吡啶,六亚甲基四胺为碱,其 pKb 分别为 8.77 和 8.85,不能满足 cKb≥10-8 的准确滴定条件,故不能用酸碱滴定法直接测定。 6.为什么 NaOH 标准溶液能直接滴定醋酸,而不能直接滴定硼酸?试加以说明。 答:因为醋酸的 pKa 为 4.74,满足 cKa≥10-8 的准确滴定条件,故可用 NaOH 标准溶液直接滴定;硼酸的 pKa 为 9.24,不满足 cKa≥10-8 的准确滴定条件, 故不可用 NaOH 标准溶液直接滴定。 思考题 4-3

12章思考题参考答案

12章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12章思考题参考答案答:取少量固体,分别加水溶解,不溶的是BaSO4;剩下的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MgCl2;用酚酞试剂检验剩下溶液的酸碱性,显红色的溶液是Na2CO3和KOH,加热盐酸,有气体冒出的是Na2CO3,没有明显现象的是KOH;剩下的三种溶液中加入BaCl2,出现沉淀的是Na2SO4;最后用AgNO3区别出NaCl(有沉淀)和KNO3(无明显现象)。

答:从条件一可知混合物里没有CaCO3(否则不会有澄清透明的溶液);条件二加碱有白色胶状沉淀(只有Mg(OH)2是沉淀),说明一定有MgSO4,那么不可能有BaCl2,可能有NaNO3.答:此题从条件8-10可推出化合物A是CuO,溶于HCl生成绿色溶液B为CuCl2,与铜煮沸得到C为HCuCl2,稀释后得到白色沉淀D为CuCl,溶于氨水后生成无色溶液E[Cu(NH3)2]+,在空气中被氧化成F[Cu(NH3)4]2+,加入KCN后生成G[Cu(CN)2]-,加入Zn 粉后,生成红棕色的H为Cu,溶于HNO3,生成蓝色溶液I为Cu(NO3)2,加入NaOH后得到蓝色絮状沉淀J为Cu(OH)2.答:中性介质中(与题10重复,详见题10)。

答:氯化亚汞见光分解成有毒的氯化汞和汞;硝酸银见光也会分解成氧化银。

答:此无色溶液为HgCl 2,反应方程式为:232422222242222()222HgCl NH Hg NH Cl NH ClHg OH HgO H OHg I HgI HgI I HgI HgCl Hg Hg Cl +-+---+=↓++=↓++=↓+=+=答:反应方程式如下:22232222222223222322426222322322Li O Li OLi N Li N Na O Na O K O K O K O KO Mg N Mg N Mg O MgO Ca N Ca N Ca O CaO +→+→+→+→+→+→+→+→+→、答:Hg(NO 3)2是离子化合物,在水中水解析出黄色32()HgO Hg NO ⋅沉淀:3223232()()22Hg NO H O HgO Hg NO H NO +-+=⋅↓++为避免其水解,需加入硝酸;HgCl 2为共价化合物,溶于水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虽有部分水解,但没有明显的沉淀析出,所以不需要加入HCl 以抑制水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思考题与习题
1.进行试样的采取、制备和分解应注意那些事项?
答:(1)试样的采取:要求所取的试样能反映整批物料的真实情况,即组成必须能代表全部物料的平均组成。

一般分为三种:A.气体试样的采取,取不同高度或不同区域的气体即可。

B.液体试样的采取,取不同深度的试样,混合后即可。

C.固体试样的采取,对矿石可从不同部位和深度选取多个取样点,采取的份数越多越有代表性;对金属或金属制品,由于比较均匀,可用片状或丝状试样,剪取一部分即可;对粉末或松散物料试样,亦比较均匀,可用不同部位采取少量试样混匀即可。

(2)试样的制备,对气体和液体试样,从采集气或液中取需要的量即可。

对固体试样,从大批物料中采取的最初试样,然后再制备成供分析用的最终试样。

A.固体试样要经过破碎,过筛,混匀和缩分四个步骤。

然后用四分法再进行缩分 B.金属,金属制品,固其组成比较均匀,因此对于片状试样剪取一部分,对于一些钢样和铸铁表面和内部组成是不均匀的,取样时应先将表面清理然后用钢样的不同部位,不同深度钻取碎削混合均匀C.粉末状或松散物料试样,其组成比较均匀,因此可在不同部位采取少量试样混匀,即可作分析试样。

(3)试样的分解,A试样分解必须完全,处理后的溶液中不得残留原试样的细屑或粉末
B.在试样分解过程中待测组分不应挥发损失.
C.不应引入待测组分和干扰物质。

2.简述下列各种溶(熔)剂对试分解的作用。

盐酸,H2SO4 ,HNO3 ,H3PO4 ;K2S2O7 ,Na2CO3 ,KOH,Na2O2
答:(1)HCl:可以溶解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以前的金属及其合金,多数金属的氧化物和碳酸盐也能被分解,Cl-可以和许多金属离子生成稳定的氯络合物。

(2)HNO3:HNO3具有强的氧化性,和浓HCl几乎能溶解所有的金属及其合金,但会被钝化;
(3)H2SO4具有强的氧化性和脱水能力,可用于分解金属及其合金以及有机物;
(4)H3PO4具有很强的络合能力,可溶解其它酸不溶的矿石;
(5)K2S2O7是酸熔法的常用的试剂,在300℃左右可以与碱性或中性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可溶性硫酸盐,常用于分解Al2O3、Cr2O3、Fe2O3、ZnO、钛角矿、中性或碱性耐火材料;
(6)Na2CO3 应用与对酸性试样的分解,通过使其转化或易溶于酸的氧化物或碳酸盐;(7)KOH是低熔点的强碱性溶剂,常用于分解铝土矿,硅酸盐等试样,可以降低熔点并能提高分解试样的能力;
(8)Na2O2是强氧化性的碱性熔剂能分解很多难溶性物质,把其大部元素氧化成高价态。

3.熔融法分解试样有何优缺点?
答:1)优点:因为温度低于熔点,半熔化收缩整块,而不是全熔。

温度低,加热的时间长,但不易损坏坩埚。

2)缺点:不仅手续麻烦,容易引入坩埚中的杂质。

4.选择分析方法应注意那些事项?
答:因为分析方法都是根据被测组分的某种性质而建立起来的,因此在选择分析方法时应尽量选择共有组分不干扰或通过改变测定条件,沉淀遮蔽等方式即能除去干扰的分析方法5.已知铝锌矿的K=0.1,a=2。

(1)采取的原始试样最大颗粒直径为30mm。

问最少应采取多少千克试样才具有代表性?(2)将原始试样破碎并通过直径为3.36mm的筛孔,再用四分法进行缩分,最多应缩分几次?
(3)如果要求最后所得分析试样不超过100克,问试样通过筛孔的直径应为毫米?
解:(1)K=0.1 a=2 m =Kd a =0.1×(30)2=0.1×900=90kg
(2) K=0.1 a=2 m= Kd a =0.1×(3.36)2=1.13kg
(90/2n )<1.13 n=6.33
故最少缩分6次。

(3) Kd 2≧0.1 d=1mm
6.测得长石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如下:
K 2O 16.90﹪ AL 2O 2 18.28﹪ SiO 2 64.74﹪
求长石的分子式。

解:2322::SiO O Al O K n n n =20.9490
.16:96.10128.18:08.6074
.64=1:1:6
所以长石的分子式为K 2O·Al 2O 3·6SiO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