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疗法轻松治疗肠梗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大疗法轻松治疗肠梗阻
*导读:肠梗阻病因繁多,病情复杂,按发生原因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和血运性肠梗阻;按肠壁有无血运障碍可分为单纯性与绞窄性肠梗阻;按梗阻部位高低可分为高位与低位肠梗阻;按梗阻程度可分为完全性与不完全性肠梗阻;按发
病快慢又可分为急性与慢性等。肠梗阻多有腹痛、腹胀、呕吐、排便与排气停止的共同症状。……
肠梗阻病因繁多,病情复杂,按发生原因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和血运性肠梗阻;按肠壁有无血运障碍可分为单纯性与绞窄性肠梗阻;按梗阻部位高低可分为高位与低位肠梗阻;
按梗阻程度可分为完全性与不完全性肠梗阻;按发病快慢又可分为急性与慢性等。肠梗阻多有腹痛、腹胀、呕吐、排便与排气停止的共同症状。
治疗肠梗阻通常可采用手术和非手术疗法。对不同类型的肠梗阻还要依据病因、部位、程度等选择具体疗法。如单纯机械性肠梗阻,先用非手术疗法,若病情不能缓解或有绞窄时则改用手术疗法;麻痹性或痉挛性肠梗阻,宜用非手术疗法,同时治疗其原发病;绞窄性肠梗阻,必须紧急手术治疗;结肠梗阻,除粪块堵塞或乙状结肠扭转早期可保守治疗外,需尽早手术。
本文作者是一名基层老医生,他在临床中看到一些本可不必手术的肠梗阻病人进行了手术,给病人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支出和身
体痛苦,内心十分不安,于是写就了这篇文章。
其实非手术疗法治疗肠梗阻有一定效果,可为什么多数医院都不开展呢?据作者分析,其根源有三:一是肠梗阻非手术疗法(尤其是手法治疗)风险大、技术要求严格,二是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的思想在作祟,三是错误地认为手法治疗不科学。
作者摸索出的“针、摩、颠、摇、打”五法并用治疗肠梗阻的方法,在临床取得一定疗效,且可避免手术带来的感染、粘连等并发症与后遗症。现将本法推荐给同道,以便为更多的肠梗阻患者解除痛苦。但因肠梗阻类型较多,病因复杂,手法治疗时还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肠梗阻是外科急腹症中的一种常见病,中医称之为“肠结”或“关格”。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工作的开展,对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起到了良好作用。在近30年的临床实践中,笔者学习前人经验,逐步摸索出“以手法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治疗肠梗阻的新途径,并总结出“针、摩、颠、摇、打”五法并用治疗肠梗阻的方法,取得了满意临床疗效。现简要介绍如下:
一、针:即针刺疗法
体针选穴:主穴有双侧足三里、双侧内关或透外关;配穴有双侧天枢、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等。
耳针选穴:主穴有胃、小肠、大肠;配穴有肝、脾、胆、胰、耳
中、神门、缘中、皮质下等。
治疗手法:每次选5~6穴。快速捻转进针,进针后继续捻转数秒种,得气后停止捻转。每10分钟行1次针,留针30分钟(耳针可以不留针)。必要时2~3小时可重复1次。
二、摩:即按摩疗法
患者取屈膝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医者站在病人一侧,用双手掌或单手掌绕脐按摩患者腹部。手法由轻渐重,以病人能够接受为宜。顺时针(若疑为肠扭转时应慎用,因肠扭转多系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各按摩100~200下,而后用双手掌自上而下按摩患者腹部100~200下,轮流按摩2~3次,必要时2~3小时后可重复1次。一般可与针刺同时进行,或起针后接着进行。三、颠:即颠簸疗法
此属特殊手法。患者俯卧取膝肘位,尽量加大上下肢距离,宽衣松带,充分暴露腰、腹部。医者站立一侧,或跨骑于病人背后,双手平放于病人腹壁两侧,自上而下或左右振动腹壁;或站在病人一侧,手掌朝上,双臂平行地放于病人腹壁,上下振动腹壁。振幅和用力应由小渐大,以病人能够接受为宜。每次颠簸的时间可根据施术者的体力(笔者体会颠簸疗法不仅是一种特殊技术,而且费力)、病人的耐受能力、腹部症状缓解情况和肠鸣音恢复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每次可持续10分钟左右,休息10分钟左右再继续颠簸,如此反复进行,直至病人腹痛、腹胀基本消失,高调肠鸣音完全消失后,方可考虑停止颠簸。
四、摇:即摇法
此与下面的打法(即过去的捣法)同是颠簸疗法的辅助手法。具体操作是:患者俯卧取膝肘位,医者跨骑于病人背后,以双臂紧抱病人腹部,左右揉按并摇动病人。治疗中可与颠簸、打法交替进行。
五、打:即打法
患者仰卧,医者取跨骑式,用双手掌左右拍打并推动病人腹壁;或坐于病人一侧,以一手握拳轻轻捶打病人腹部。治疗中可与颠簸、摇法交替进行。
五法并用适应于大多数机械性肠梗阻,如食团、粪块或粪石引起的肠梗阻、肠扭转、无绞窄的粘连性肠梗阻、肠结核或腹膜结核所致的肠梗阻和动力性肠梗阻(包括痉挛性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肠道先天闭锁或狭窄、肠道或腹腔巨大肿瘤、肠道瘢痕狭窄等除外,肠套迭、蛔虫团性肠梗阻、嵌顿性腹外疝另有其特殊的非手术疗法,故亦当除外。临床治疗中应有选择地配合输液、胃肠减压、中药或其他润滑液灌肠、口服或经胃管注入中药或生豆油,等疗法。整体观察,肠梗阻患者凡无上述特殊指征、肠壁出现明显的血运障碍或休克等征象者,均适应于本法治疗。
五法并用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针刺和按摩的作用已是人们熟知和认可了的,至于颠、摇、打三法的作用,完全是利用了机械力的运动和传导原理,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节脏腑功能的目的。肠梗阻总的发病原理是肠管的
运动功能障碍,所以有目的、有规律地采取运动方式,通过腹壁的传导,改善肠壁的血液循环,使肠管在外力的作用下不断增强运动功能而解除梗阻。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个膝肘位对肠梗阻患者的意义。在膝肘位下,病人的腹部完全悬空,腹腔容积增大,从而扩大了肠管的活动范围,有利于肠管的运动功能和生理位置的恢复。在临床观察中,多数病人采取膝肘位后腹痛症状有所缓解,若无特殊原因,应让患者多采取这一体位。
五法并用治疗肠梗阻和手术疗法相比较,有以下四个优点:(1)
痛苦小,疗程短,恢复快;(2)病人无手术的心理压力和恐惧;(3)大多不会给病人造成损伤,也无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4)降低了医疗费用,病人乐于接受。因此笔者认为,每遇到具有非手
术疗法适应症的患者,应首选非手术疗法,以免盲目手术给病人带来诸多痛苦。这也正是笔者强调并积极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肠梗阻的意义所在。但是有些肠梗阻病例,在一开始就没有非手术指征,应果断决定,立即手术。
“针、摩、颠、摇、打”五法中,针、摩、颠三法在外科资料中早有介绍,但只是作为辅助疗法,更加深入的经验介绍并不多见。多年来,笔者不仅把针、摩、颠三法作为非手术疗法的主要方法应用于肠梗阻治疗的临床,而且发现将此三法与摇、打法有步骤地联合应用,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肠梗阻的治疗上,笔者不主张不区别具体情况一律手术的做法,更不主张甚至坚决反对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