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抗震验算
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 结构抗震验算的原则和方法
➢ 验算原则 ➢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不大于结构的抗力 ➢ S≤R ➢式中S——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 ➢ R——结构的抗力 ➢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是指地震时,由地震作用和其它荷
载作用在结构中产生的效果及引起的反应,这些效果、反 应包括地震在结构中引起的内力、变形和位移等,称为结 构的地震作用效应。 ➢ 结构的抗力是指结构抵抗地震破坏的能力。
➢验算方法 ➢2、第二阶段——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弹塑性变形验
算法。 ➢ 在大震作用下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以满足第三水准抗
震设防目标“大震不倒”的要求。
Than You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欢迎你!
1 结构抗震验算的原则和方法
➢验算方法 ➢《抗震规范》采用了二阶段设计法。 ➢1、第一阶段——承载力与弹性变形验算法 ➢ 按小震作用效应与其它荷载作用效应的基本组合,验算构
件截面的抗震承载力,以及在小震作用下验算结构的弹性 变形。以满足第一水准设防目标“小震不坏”的要求。 ➢
1 结构抗震验算的原则和方法
地震作用与结构抗震验算
第一节地震作用
• 2.按作用大小分 • 地震作用按其作用大小可分为:多遇地震作用、基本地震作用和预
估的罕遇地震作用。下节主要介绍多遇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
• 四、水平地震作用与风荷载的区别
• 水平地震作用与风荷载都是以水平作用为主的形式作用在建筑物上 的,但是它们作用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时间的长短是有很大区别的。因 此,在结构设计中要求结构的工作状态是不同的。
上一页
返回
第二节地震作用的计算
• 一、动力计算简图
• 实际结构在地震作用下颠簸摇晃的现象十分复杂。在计算地震作用 时,为了将实际问题的主要矛盾突显出来,然后运用理论公式进行计 算设计,需将复杂的建筑结构简化为动力计算简图。
• 例如:对于图4-1(a)所示的实际结构一水塔,在确定其动力计算简图 时,常常将水箱及其支架的一部分质量集中在顶部,以质点m来表示; 而支承水箱的支架则简化为无质量而有弹性的杆件,其高度等于水箱 的重心高,其动力计算简图如图4-1(b)所示。这种动力计算体系称为 单质点弹性体系。
• 3)整根桩应一次连续压到设计标高,当必须中途 停压时,桩端应停留在软弱土层中,且停压的间隔 时间不宜超过24h;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地震作用
• 1.作用形式 • 风荷载是直接作用于建筑物表面上的压(吸)力,只和建筑物的体形、
高度、环境(地面粗糙度、地貌、周围的楼群)、受风面积大小等有关; 而地震作用都是由质量受振动而引发的惯性力,地震作用是通过场地、 地基、基础作用于结构上部的。 • 2.作用时间 • 风荷载的作用时间长,发生的机遇也多,因而要求结构在风荷载作 用下不能出现较大的变形,结构处于弹性工作状态;相反,发生地震 的机遇少,持续时间也短,但作用剧烈,故要求做到“小震不坏,中 震可修,大震不倒”。
结构抗震验算
结构抗震验算
结构抗震计算方法的确定
底部剪力法 地震作用计算方法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时程分析法
结构抗震计算方法的确定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规定:
5.1.2 各类建筑结构的抗震计算,应采用下列方法:
1 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 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 系的结构,宜采用底部剪力法等简化方法。
结构抗震验算的内容
2 下列结构宜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
1) 表5.1.2-1所列高度范围且属于表3.4.2-2所列竖向 不规则类型的高层建筑结构;
表5.1.2-1 烈度、场地类别
8度Ⅰ、Ⅱ类场地及7度 8度Ⅲ、Ⅳ类场地 9度
房屋高度范围(m) >100 >80 >60
结构抗震验算的内容
2 下列结构宜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
结构抗震验算的内容
1 下列结构应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
1) 8度Ⅲ、Ⅳ类场地和9度时,高大的单层钢筋 混凝土柱厂房的横向排架; 2) 7~9度时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0.5的钢筋混 凝土框架结构; 3) 高度大于150m的钢结构; 4) 甲类建筑和9度时乙类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结 构和钢结构; 5) 采用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的结构。
4 计算罕遇地震下结构的变形,应按本章第5.5节规定, 采用简化的弹塑性分析方法或弹塑性时程分析法。
结构抗震验算的内容
采用二阶段设计法
第一阶段: 对绝大多数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结
构和构件承载力验算,以及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 性变形验算。
第二阶段: 对一些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
变形验算。
结构抗震验算的内容
钢筋混凝土框架 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板柱-抗震墙、框架-核心筒
抗震结构设计(抗震验算)
ue (i) Ve (i) / Ki
ue (i) ---第i层的层间位移;
Ki ---第i层的侧移刚度; Ve (i) ---第i层的水平地震剪力标准值。
多遇地震作用下,楼层内最大弹性层间位移应符合下式(5.5.1条)
ue [e ]h ue ---多遇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楼层内最大的弹性层间位移;
三、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部位)弹塑性变 形的简化计算(5.5.3条、5.5.4条)
规范规定(5.5.3条)的弹塑性变形计算方法: 1)不超过12层且层刚度无突变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和
框排架结构,以及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可采用5.5.4 条规定的简化计算方法;
2)第1)条以外的其它结构,可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 方法或弹塑性时程分析法等。
Ve ---按罕遇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弹性地震剪力。
V y 的计算:
Vy
Vcyj
j
j
M
上 cj
M
下 cj
hj
Mc上j 、Mc下j ---分别为楼层屈服时柱j上、下端弯矩; h j ---为楼层柱j的净高。
M
c上j 、M
下 cj
的计算:
M
c上j 、M
下 cj
的计算:
1)强梁弱柱型节点:柱端屈服
2、重力、重力荷载代表值、等效重力荷载 3、结构的基本周期计算有那些方法? 4、抗震设计时,
1)引起结构产生扭转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2)规则结构如何考虑扭转效应的影响? 3)需要进行扭转计算的结构: j振型时第i层质心处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公式Fxji(Fyji、Ftji); 考虑单向水平地震作用时,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扭转效应)Sx(Sy)的计算方 法;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2.单自由度体系受迫振动
P(t)
m
P(t)
x(t)
t
t t
将荷载看成是连续作用的一系列冲量,求 出每个冲量引起的位移后将这些位移相加即 为动荷载引起的位移。
---冲量法
(1)瞬时冲量的反应
a.t=0 时作用瞬时冲量
P mx 0 动量定理
x 0 P/m
x0
1 2
P()2
m
0
x(t)x0cots x 0si nt
例:单层单跨框架。屋盖刚度为无穷大,质量集中于屋
盖处。已知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二组,Ⅰ类 场地;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700kN,框架柱线刚 度 icEc/Ih2.6 14k 0阻N m 尼比为0.05。试求该结构多遇地 震时的水平地震作用。
h=5m
解:(1)求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
K21h2 ic 22124 28409 k6 N0/m m G /g 7k 0/9 N .0 8 m /s 2 7.4 t1
t
若t=0 时体系有初位移、初速度
y ( t) A ts e iD t n )( 0 tm P (D )e ( t ) siD ( n t ) d
b. 时刻作用瞬时冲量
P(t)
P
x(t)P m si n(t)
t
t
三、单自由度体系地震作用分析
运动方程 m x cx kx m x g
第三章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3.1 概述
地震作用 结构的地震反应 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是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环 节,是确定所设计的结构满足最低抗震设防安全要求的 关键步骤。
由于地震作用的复杂性和地震作用发生的强度的不 确定性,以及结构和体形的差异等,地震作用的计算方 法是不同的:
结构抗震验算范文
结构抗震验算范文结构抗震验算是指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性能评估,以确认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能。
在进行结构抗震验算时,首先需要根据地震动参数进行地震响应分析,然后采用合适的验算方法和准则进行结构安全性能评估。
下面将详细介绍结构抗震验算的步骤和相关内容。
结构抗震验算的步骤包括地震动参数确定、地震响应分析、结构参数确定、结构强度验算和位移验算等。
地震动参数的确定是结构抗震验算的基础,包括地震烈度、地震作用的时间—空间特性、地震作用的频率特性等。
地震响应分析是通过数值计算方法,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模拟,以得到结构各个构件的最大应力、位移等参数。
结构参数的确定是指确定结构的抗震设计参数,包括结构的刚度、材料强度、惯性阻尼等。
结构强度验算是根据结构的抗震设计规范,对结构的受力构件进行强度验算,确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不会发生破坏。
位移验算是对结构的变形进行验算,特别是属于非结构构件的位移限值,以确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不会产生过大的位移。
在进行结构抗震验算时,首先需要明确结构的抗震设计目标,根据不同的场地条件和建筑物用途,确定结构的抗震设防烈度、使用年限、准用地震烈度等。
然后,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相关规范,确定结构的抗震设计参数,包括水平抗震刚度、水平抗震强度等。
接下来,进行结构的抗震形式和参数计算,根据地震动参数和结构参数,采用数值计算方法进行地震响应分析,确定结构响应的最大值及其分布规律。
最后,根据结构的受力构件进行结构强度验算和位移验算,评估结构的抗震安全性能。
在结构抗震验算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地震动参数、结构的几何形状和材料特性、结构构件的受力机制、结构的抗震设计参数等。
另外,还需考虑地震动的时间-频率特性、结构的动态特性等。
为了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通常采用强度设计方法、强度准则、弹性时程分析、非线性分析等。
总之,结构抗震验算是建筑领域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为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新抗震规范——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5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5.1 一般规定5.1.1各类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般情况下,应至少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
2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3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它情况,应允许采用调整地震作用效应的方法计入扭转影响。
48、9度时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5平面投影尺度很大的空间结构,应视结构形式和支承条件,分别按单点一致、多点、多向或多向多点输入计算地震作用。
注:8、9度时采用隔震设计的建筑结构,应按有关规定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说明】本次修订,拟明确大跨空间结构地震作用的计算要求。
1、平面投影尺度很大的空间结构指,跨度大于120m、或长度大于300m、或悬臂大于40m的结构。
2、关于结构形式和支承条件(1)周边支承空间结构,如:网架、单、双层网壳、索穹顶、弦支穹顶屋盖和下部圈梁-框架结构,当下部支承结构为一个整体、且与上部空间结构侧向刚度比大于等于2时,应允许采用三向(水平两向加竖向)单点一致输入计算地震作用;当下部支承结构由结构缝分开、且每个独立的支承结构单元与上部空间结构侧向刚度比小于2时,应采用三向多点输入计算地震作用;(2)两线边支承空间结构,如:拱,拱桁架;门式刚架,门式桁架;圆柱面网壳等结构,当支承于独立基础时,应采用三向多点输入计算地震作用。
(3)长悬臂空间结构,应视其支承结构特点,采用多向单点一致输入、或多向多点输入计算地震作用。
3、关于单点一致输入仅对基础底部输入一致的加速度反应谱或加速度时程进行结构计算。
4、关于多向输入沿空间结构基础底部,三向同时输入,其地震动参数(加速度峰值或反应谱峰值)比例取:水平主向:水平次向:竖向= 1.00:0.85:0.65。
土木工程抗震第3章教案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
第3章 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1、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底部剪力法(不超过40m 的规则结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特别不规则、甲类和超过规定范围的高层建筑)、静力弹塑性方法。
一般的规则结构:两个主轴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结构:考虑扭转或双向地震作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8、9度时的大跨、长悬臂结构和9度的高层建筑: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2、结构抗震理论的发展:静力法、定函数理论、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非线性静力分析方法。
3、单自由度体系的运动方程:g xm kx x c x m -=++或m t F x x x e /)(22=++ωξω 。
杜哈美积分x(t)= ⎰----tt t e xd )(g dd )(sin )(1ττωτωτξω , ωξωm cm k 2,2== 单自由度体系自由振动:)sin cos ()(d d000t x xt x e t x d t ωωξωωξω++=- 。
4、最大反应之间的关系:d v a S S S 2ωω==5、地震反应谱:单自由度体系在给定的地震作用下某个最大反应与体系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
特点:⑴阻尼比对反应谱影响很大;⑵对于加速度反应谱,当结构周期小于某个值时幅值随周期急剧增大,大于某个值时,快速下降;⑶对于速度反应谱,当结构周期小于某个值时幅值随周期增大,随后趋于常数;⑷对于位移反应谱,幅值随周期增大。
地震反应谱是现阶段计算地震作用的基础,通过它把随时程变化的地震作用转化为最大等效侧向力。
6、单自由度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F G k G gt x t xS mgg g a αβ===maxmax)()(β为动力系数,k 为地震系数,α=k β为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7、抗震设计反应谱αmax 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查表;T 为结构周期;T g 为特征周期,查表;例:单层单跨框架。
屋盖刚度为无穷大,质量集中于屋盖处。
结构抗震验算
结构抗震验算的内容
2 下列结构宜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 下列结构宜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 1) 表5.1.2-1所列高度范围且属于表 所列高度范围且属于表3.4.2-2所列竖向 所列高度范围且属于表 所列竖向 不规则类型的高层建筑结构; 不规则类型的高层建筑结构;
表5.1.2-1 5.1.2烈度、 烈度、场地类别 类场地及7 8度Ⅰ、Ⅱ类场地及7度 8度Ⅲ、Ⅳ类场地 9度 房屋高度范围(m) 房屋高度范围(m) >100 >80 >60
ψW
结构抗震验算的内容
多遇地震下结构承载力验算
S ≤ R/ γ RE
多遇地震下结构弹性变形验算
∆ue ≤[θe ]h
或
∆ue ≤[θe ] h
结构抗震验算的内容
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结构类型 钢筋混凝土框架 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板柱-抗震墙、框架- 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板柱-抗震墙、框架-核心筒 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筒中筒 钢筋混凝土框支层 多、高层钢结构
γ Eh、Eh、 Ev γγ Ev γ
1.3 0.0 1.3
0.0 1.3 0.5
结构抗震验算的内容
S = γGSGE +γ EhSEhk +γ EvSEvk +ψWγW SWk
γG ——重力荷载分项系数,一般取 ,当重力荷载效 重力荷载分项系数, 重力荷载分项系数 一般取1.2,
应对构件承载能力有利时,不应大于 应对构件承载能力有利时,不应大于1.0
表5.1.2-1 5.1.2采用时程分析的房屋高度范围 房屋高度范围(m) 房屋高度范围(m) >100 >80 >60
烈度、 烈度、场地类别 类场地及7 8度Ⅰ、Ⅱ类场地及7度 8度Ⅲ、Ⅳ类场地 9度
桥梁结构抗震能力验算
墩柱设计:在地震作用下将会受到较大剪力和弯矩作 用,由地震反应控制。
另一方面,在强震作用下,通常希望在墩柱中(而不是 在上部结构)形成塑性铰耗散能量,以降低对结构强度 的要求。
墩柱的剪切破坏:脆性破坏,伴随着强度和刚度的急 剧下降。 墩柱的弯曲破坏:延性破坏,多表现为开裂、混凝土剥 落、压溃、钢筋裸露和弯曲等,产生很大的塑性变形。
图5.1给出了得到广泛认可的约束混凝土的应力—应变 曲线,其1 xr
(x c / cc)
(5 1)
式中:fcc 是约束混凝土的峰值纵压应力,εC为混凝土 的纵向压应变,εCC为相应于 fcc 的纵向压应变。
f c 、εCO分别为无约束混凝土的圆柱体抗压强度
延性可分为材料、截面、构件和整体延性等。 延性—般可用以下的无量纲比值μ来表示,其定义为:
式中,Δy和Δmax分 别表示结构首次屈 服和所经历过的最 大变形。延性系数 通常表示成与变形 有关的各种参数的 函数,如挠度、转 角和曲率等。
5.2.2 墩柱容许的最大塑性转角
通过桥梁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可得到结 构在强震作用下危险截面的最大塑性转角θp及相应的 轴力水平。
应力—应变关系为: 由平衡条件得:
求和下标j表示截面的第j种材料,Aj为相应面积,积分 号中不是两项相乘,而是函数关系。
由(5.5)和(5.6)可得M—φ关系,一般如下图所示,求解 通常采用数值解法。
对确定的轴向力Np,计算M—φ关系的步骤为:
(b) 选择参考轴,一般选截面形心轴,假定其应变为ε0; (c) 由式(5.4)求出各条带(窄条)的应变ε;
其保守估计值为:
其中,εsu为约束箍筋在最大拉应力时的应变;ρS是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地震是地球表面或内部地壳发生震动的现象,它是由于地壳运动中的应力积累和释放所引起的。
地震作用对结构物有着严重的破坏力,因此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和验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地震的作用机理以及结构抗震验算的方法。
地震作用机理:地震作用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震动传递到建筑物上造成的。
地震的震源是地壳运动过程中的断层破裂,震中是地震能量释放的地点,位于震中周围的区域被称为震源区。
地震波是地壳运动所引起的能量在地球中传播时所激发的波动。
地震波包含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表面波。
纵波是一种相对较快的波动,其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
横波是振动方向垂直于传播方向的波动。
表面波是短周期的波动,其主要分为Rayleigh波和Love波。
Rayleigh波是一种振动旋转的表面波,而Love波是横向振动的表面波。
地震波在地下传播到地表后,将引起建筑结构的震动。
地震作用主要包括地震波引起的惯性作用、地震波引起的弹性变形作用和地震波引起的地基反力作用。
惯性作用是由于地震波的振动引起结构物惯性力的作用,迫使结构产生振动。
弹性变形作用是指结构物在地震波的激励下产生的临时弹性变形。
地基反力作用是指在地震波的力作用下,地基上产生的反向力。
结构抗震验算的方法:结构抗震验算是指通过对结构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力学行为进行计算和分析,来确定结构抗震性能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结构抗震验算方法包括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静力弹塑性分析和模态超静定校验分析。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抗震验算方法之一、它通过建立结构动力方程,利用数值求解方法得到结构在地震波作用下的时程反应。
这个方法可以考虑结构的非线性性质,如塑性材料的非线性、接触的失效等。
静力弹塑性分析是一种较为简化的抗震验算方法。
它是通过假设地震作用时结构处于静力平衡状态,根据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性能进行计算。
这个方法适用于一些简单的结构和小震级地震的验算。
模态超静定校验分析是一种结构验算方法,它通过分析结构的模态形式来确定结构的抗震性能。
建筑抗震课件(第三章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筑 震作用(即结构地震惯性力)是间接作用,而不称为荷载,但 为了应用方便,将地震作用等效为某种形式的荷载作用,
抗 这就是等效地震荷载。
震
3.1 概述
第 3.1.2 质点体系及其自由度
三
实际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摇晃的现象十分复杂。在计 算地震作用时,为了将实际问题的主要矛盾突出来,
三 质点自振周期变化的曲线为地震反应谱。 由于地震的随机性,即使在同一地点、同一烈度,每次地震的地面加速
章 度记录也很不一致,因此需要根据大量的强震记录计算出对应于每一条 强震记录的反应谱曲线,然后统计求出最有代表性的平均曲线作为设计 依据,这种曲线称为标准反应谱曲线。
建 筑 抗 震 各种因素对反应谱的影响
章 运用理论公式进行计算设计,需将复杂的建筑结构
简化为动力计算简图。
单质点弹性体系
建 筑 多质点弹性体系 抗 震
3.1 概述
第 单质点弹性体系 三 章
常常将水箱及其支 架的一部分质量集 中在顶部,以质点 m来表示
建
筑
抗
震
水塔
支承水箱的支架 则简化为无质量 而有弹性的杆件, 其高度等于水箱
的重心高
3.1 概述
建 去的微量,故:
筑
m[x(t) xg (t)] kx(t)
抗
震
3.3单质点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第
这样,在地震作用下,质点在任一时刻的相对位移
三 将与该时刻的瞬时惯性力成正比。因此,可认为这一相
章 对位移是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引起的,虽然惯性力并不是
真实作用于质点上的力,但惯性力对结构体系的作用和
地震作用与结构抗震验算
地震作用与结构抗震验算地震作用与结构抗震验算?这个话题听起来有点沉重,是不是?你是不是一听就想:“哎呀,这又是啥复杂的东西?是不是要我们做啥高深的计算?”放心,我不是要给你讲一堆难懂的公式和公式背后的晦涩原理。
咱们今天聊聊这个事儿,尽量让它简单、轻松,还能让你一听就懂。
毕竟,谁不想在地震来临时,既能保命,又能保住家里那点心爱的家具和“千金难买”的遥控器呢,对吧?首先嘛,地震这一东西,大家都知道,来的时候毫无征兆。
你说它不来吧,又好像就随时可能给你来个“地动山摇”。
你说它来了吧,就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房子摇一摇、墙皮掉一掉,心脏就跟着一阵阵跳。
你看,大家都希望地震来得时候,房子能稳稳地、不动摇,咱才有安全感。
而这其中的关键,就是“抗震设计”,就好比你穿上防震服一样,给建筑戴上一层保护膜。
说到抗震设计,咱们就得聊聊它的一个核心问题——结构抗震验算。
这个名字听着挺复杂,但其实它就是让建筑在地震中不至于像纸糊的一样塌了。
验算的过程其实就是在模拟地震的情况下,看看你的房子能不能顶得住摇晃。
这个“摇晃”可不是轻轻的晃几下,地震可是有劲儿的,它能让你的房子像玩具一样乱抖。
所以下面的验算可得仔细了,不能马虎。
你可以想象,房子就像是一台复杂的机器,每一根梁、每一根柱子、每一块墙都好比机器的零部件。
每个零件都有自己的承重能力和抗震能力。
你想象一下,如果其中某个零部件不行,地震一来,整个机器就“嘎嘎嘎”地坏掉了。
所以,验算就是要检查每个部分的强度、灵活性,确保它们能在摇晃中保持稳定,保证整个建筑不出事儿。
不过,地震不是“随便”就能设计出来的。
设计师得根据地震的强度、建筑的高度、地基的好坏这些因素来算。
你如果住在一个地震带,比如说咱们常说的四川、云南那些地方,设计师可能就得给你的房子加点“装备”,比如说用更强的材料,或者增加一些特殊的支撑结构。
这个就是为了让你在地震来临时,房子能承受住震动,不至于崩塌。
地震的力量可不是闹着玩的。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坚硬场地
岩石
周期(s)
反应谱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构的阻尼比和场地条件。
地震反应谱的作用:
(1)反映地震引起的地面运动特性 (2)地震反应谱是现阶段计算地震作用的基础,通过反应谱把随时程变化的地震作 用转化为最大的等效侧向力。
xg (t) (ms 2)
F=mSa m
t (s)
Elcentro 1940 (N-S) 地震记录
3、地震影响系数α
当基本烈度确定,地震系数k为常数,α仅随β变化。 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α应根据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 期以及阻尼比确定。
4、标准反应谱
由于地震的随机性,即使在同一地点、同一烈度,每次地震的地面加速度记录也 很不一致;
因此需要根据大量的强震记录计算出对应于每一条强震记录的反应谱曲线,然后 统计求出最有代表性的平均曲线作为设计依据,这种曲线称为标准反应谱曲线。
(2)多质点体系----近似计算
2、特征周期 Tg
设 计 特 征 周 期 Tg 值
设计地
场地类别
震分组 Ⅰ
Ⅱ
Ⅲ
IV
第一组 0.25 0.35 0.45 0.65
第二组 0.30 0.40 0.55 0.75 第三组 0.35 0.45 0.65 0.90
抗震设计中,设计特征周期Tg的取值根据“设计地震分组”确定。
其实在结构抗震设计中,我们更多地关心结构在地震持续过程中经受的最大地震 作用以及质点振动响应的最大值。
最大位 移反应
x(t) 1
t 0
xg
(
)e
(t
)sin(t
)d
质点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
质点相对于地面的最大速度反应为
5.5 抗震变形验算
5.5 抗震变形验算5.5.1表5.5.1所列各类结构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变形验算,其楼层内最大的弹性层间位移应符合下式要求:式中Δue-多遇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楼层内最大的弹性层间位移;计算时除以弯曲变形为主的高层建筑外,可不扣除结构整体弯曲变形;应计入扭转变形,各作用分项系数均应采用1.0;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截面刚度可采用弹性刚度;[θe]-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宜按表5.5.1采用;h-计算楼层层高。
5.5.2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的弹塑性变形验算,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下列结构应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1)8度Ⅲ、Ⅳ类场地和9度时,高大的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的横向排架;2)7~9度时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0.5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3)高度大于150m的钢结构;4)甲类建筑和9度时乙类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5)采用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的结构。
2 下列结构宜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1)表5.1.21所列高度范围且属于表3.4.2-2所列竖向不规则类型的高层建筑结构:2)7度Ⅲ、Ⅳ类场地和8度时乙类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3)板柱-抗震墙结构和底部框架砖房;4)高度不大于150m的高层钢结构。
注: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按构件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受剪承载力和按罕遇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对排架柱,指按实际配筋面积、材料强度标准值和轴向力计算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与按罕遇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的弹性地震弯矩的比值。
5.5.3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部位)弹塑性变形计算,可采用下列方法:1 不超过12层且层刚度无突变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可采用本节第5.5.4条的简化计算法;2 除1款以外的建筑结构,可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或弹塑性时程分析法等;3 规则结构可采用弯剪层模型或平面杆系模型,属于本规范第3.4节规定的不规则结构应采用空间结构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抗震变形验算
(一)多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抗震变形验算
框架和框架—抗震墙结构宜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抗震变形验算,其层间弹性位移应符合下式要求:
△u e≤〔θe〕H (2—5—3—67)
式中:△u e——多遇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层间弹性位移,计算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按表2—5—3—7采用,各作用分项系数均应采用1.0,钢筋混凝土构件可取弹性刚度;
〔θe〕——层间弹性位移角限值,可按表2—5—3—13采用; H——层高。
层间弹性位移角限值表2—5—3—13
图2—5—3—7
1.不考虑扭转影响时的弹性层间位移
底部剪力法:
△u i=V i/k
(2—5—3—68)
△u i=V i/k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2—5—3—69)
△u ji=u j,i-u j,i-1
〔K〕{u j}={F Ej}
式中:△ui——i层的弹性层间位移
V i——i层的地震剪力设计值(γE=1.0)
K i——i层的弹性侧移刚度
△u ji——j振型i层的层间位移
u ji——j振型i层的侧向位移
〔K〕——结构弹性侧移刚度矩阵
{u j}——j振型侧移向量(由n个u ji分量组成)
{F Ej}——j振型水平地震作用向量(由n个Fji分量组成)
2.考虑扭转影响的弹性层间位移
图2—5—3—8
(2—5—3—70)
x方向构件u ji=u xji-ji s yi
y方向构件u ji=u yji-ji s xi
斜向构件u ji=u xji cosθ+u yji sinθ+ji sθi
式中:{u xj}——j振型x方向质心位移向量(n个u xji组成);
{u yi}——j振型y方向质心位移向量(n个u yji组成);
{j}——j振动扭转角向量(n个ji组成);
s yi——i层质心至x方向构件的垂直距离;
S xi——i层质心至y方向构件的垂直距离;
θ——斜向构件与x方向的夹角;
sθi——i层质心至θ方向构件的垂直距离,当θ=0时;
图2—5—3—9
sθi=-s yi,θ=π/2时,sθi=s xi;
{F j}——j振型地震作用向量(x、y和扭转角方向,3n阶); [K]——结构考虑扭转的刚度矩阵(3n×3n阶);
ρjk——j振型与k振型的耦连系数。
3.平面结构考虑转角影响的弹性层间位移
(2—5—3—71)
△u ji=u j,i-u j,i-1-θj,i-1h i
式中:{θj}——j振型楼层转角向量;
[K x]——结构x方向水平刚度;
[Kθ]——结构转动刚度;
[K xθ]——结构平移转动耦连刚度;
h i——j层的层高;
{M Ej}——j振型水平地震作用形成的倾覆力矩。
4.考虑扭转和转角影响的弹性层间位移
同3,但求解u ji的刚度矩阵包括转动刚度的4n×4n阶;地震作用向量包括x.y方向平动地震作用分量、扭转地震作用分量和地震倾覆力矩分量,为4n阶。
当不考虑转角影响时,计算偏于安全。
(二) 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抗震弹塑性变形验算
结构弹塑性变形验算是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层间变形不超过防倒塌容许值的验算,体现“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是变形能力极限状态验算。
计算模型采用以层间变形为主要分析对象而比结构内力分析较为简单的模型。
作用效应组合仅考虑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层间变形,不考虑其他荷载下产生的变形。
1.结构抗震弹塑性变形的控制与计算
在多遇地震烈度下处于弹性阶段的结构,而且是接近或达到屈服,延性结构只能通过发展塑性变形来消耗地震输入能量。
若结构的变形能力不足,势必发生倒塌,因此需要计算结构在此强震作用下的变形,以校核结构的抗震安全性。
结构在弹性阶段地震位移的计算方法对于超过12层的建筑和甲类建筑,可采用时程分析法,对于不超过12层且层刚度无突变的框架结构、填充墙框架结构及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可采用下述简化计算法。
2.下列结构宜进行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薄弱层的抗震变形验算。
(1)8度Ⅲ、Ⅳ类场地和9度时,高大的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的横向排架;
(2)7~9度时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0.5的框架结构、底层框架砖房;
(3)甲类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按构件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受剪承载力和楼层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对排架柱指按实际配筋面积、材料强度标准值和轴向力计算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与弹性地震弯矩的比值。
3.计算罕遇地震作用标准值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应按图2—5—3—2采用,其最大值按表2—5—3—14采用。
图2-5-3-2 地震影响系数曲线
α—地震影响系数;αmax—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T—结构自振周期; T g—特征周期,根据场地类
别和近震,远震,应按表2-5-3-7采用
管道基础表
3—2—3—7
罕遇地震作用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表2—5—3—14
烈度7 8 9
αmax0.50 0.90 1.40
4.结构层间弹塑性层间位移的简化计算法
(1)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与结构薄弱层的确定
结构弹性层间位移主要取决于楼层屈服强度系数的大小及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房屋高度的分布情况。
结构第i层的楼层屈服强度系数ξy(i)可用下式表示:
ξy(i)=v y(i)/v e(i) (2—5—3—72) 式中:v y(i)——按构件实际配筋及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i层受剪承载力;
v e(i)——第i层的弹性地震剪力,计算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应采用罕遇地震时的αmax。
对于ξy沿高度分布不均匀的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在ξy最小或相对较小的楼层率先屈服,出现较大的弹性层间位移,其他各层的层间位移则相对较小,接近于按完全弹性反应计算的结果。
ξy相对愈小,弹塑性位移愈大,称此塑性变形集中的楼层为结构薄弱层,对于ξy沿高度分布均匀的结构,薄弱层多发生在底层,对于单层厂房,薄弱层往往在上柱。
(2)结构薄弱层层间弹塑性位移的简化计算
多层剪切型结构薄弱层的层间弹塑性层间位移与弹性位移之间有相对稳定的关系,因此层间弹塑性层间位移可由层间弹性位移乘以修正系数得之:
△u p=ηp△u e
(2—5—3—73)
式中:△u p——层间弹塑性位移;
△u e——罕遇地震作用下,按弹性分析的层间位移,对于第i层为:
△u e(i)=v e(i)/k i
(2—5—3—74) v e(i)——i层的弹性地震剪力;
k i——i层的层间刚度;
ηp——弹塑性位移增大系数,当薄弱层的屈服强度系数不小于相邻层该系数平均值的0.8时,可按表2—5—3—15采用;当不大于该平均值的0.5时,可按表内相应数值的1.5倍采用;其他情况可采用内插法取值。
弹塑性位移增大系数表2—5—3—15
图2—5—3—10 第二阶段设计流程图
层间弹塑性位移角限值表2—5—3—16
结构类别[θP]
单层钢筋混凝土排架1/30
框架和填充墙框架1/50
底层框架砖房中的框架1/70
防倒塌的弹塑性变形验算和提高变形能力的构造措施,是第二阶段的设计内容,大地震的震害尽管多数建筑结构只进行第一阶段的设计就可定性的满足罕遇地震下不倒塌的要求,但对于框架结构、高大单层厂房、存在明显薄弱层的底层框架—抗震墙结构,以及需要定量地判断防倒塌性能
的结构,不仅要进行第一阶段的设计,还需按图2—5—3—10的步骤进行第二阶段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