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与人格健康
大学心理学讲座:人格与心理健康
大学心理学讲座:人格与心理健康引言大学生活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阶段,但也是一个许多青年人在这个转折点上面临心理健康问题的阶段。
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应对困境并保持身心健康,我们举办了这场大学心理学讲座,重点讨论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1. 什么是人格?人格是指一个人在长期时间内表现出来的稳定的行为特征和普遍的思维模式。
它是个体的核心特征,影响着一个人的思考、情感和行为方式。
1.1 人格的组成因素人格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个体的经验和学习。
遗传因素对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环境因素则通过塑造个人经验和社会交往来影响人格的发展。
1.2 人格类型根据心理学理论,人格可以被归类为不同的类型。
其中,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五因素模型,也称为大五人格特质。
这五个特质包括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和开放性。
2. 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一个健康的人格可以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问题也可能与人格特征有关。
2.1 健康人格的特征健康的人格通常具有以下特征:(1)积极乐观乐观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乐观的人更能够积极应对困难,保持正面情绪,并拥有更强大的适应能力。
(2)自尊和自信具备健康的人格的人通常对自己有一个积极的认同,并且对自己有自信。
这种自尊和自信有助于个体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并保持心理健康。
(3)适度的自我控制健康的人格通常表现出适度的自我控制,他们能够控制他们的情绪和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2 人格与心理健康问题相反,一些人格特征可能与心理健康问题相关联。
例如,神经质特质与焦虑和抑郁症状有关,而外向性和开放性特质则与心理适应能力和社交关系质量相关。
3. 塑造健康的人格虽然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但我们也可以通过积极的努力来塑造我们的人格,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3.1 增强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了解和接受自己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心理学四大理念
积极心理学四大理念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旨在研究如何利用个体的积极资源和积极潜力来实现更大的成就和幸福。
以下是积极心理学的四大理念:1.积极主观体验积极主观体验是指个体在积极情感和心理方面的体验,如幸福感、满足感、快乐感、成就感等。
积极主观体验研究旨在帮助个体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己的积极情感和心理,从而提高生命的质量和幸福感。
这种理念强调了积极情感和心理对于个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积极的体验来增强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2.积极人格特质积极人格特质是指个体具有的积极品质和个性特征,如勇气、坚韧、智慧、乐观、宽容等。
积极人格特质研究旨在激发和强化个体的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从而提高生命的质量和幸福感。
这种理念认为,个体具有的积极人格特质对其心理健康和成就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应该通过教育和培养来增强个体的积极人格特质。
3.积极社会环境积极社会环境是指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包括家庭、教育、工作、社交等方面。
积极社会环境研究旨在关注孩子所处的环境和社会支持,从而提高个体的生命质量和幸福感。
这种理念认为,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成就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应该通过改善社会环境和提供社会支持来促进个体的积极发展。
4.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指个体通过实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来实现自我价值和成就的过程。
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具有自我实现的潜力和能力,因此应该通过教育和培养来激发个体的自我实现能力,从而实现更大的成就和幸福。
这种理念强调了自我实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积极的自我实现来提高个体的生命质量和幸福感。
总之,积极心理学旨在研究如何利用个体的积极资源和积极潜力来实现更大的成就和幸福。
四大理念包括积极主观体验、积极人格特质、积极社会环境和自我实现。
这些理念为个体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指导,同时也为心理学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人格心理学中的积极心理特征探究
人格心理学中的积极心理特征探究引言: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特征、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的学科。
在这个领域中,积极心理特征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积极心理特征是指个体内在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特点,如乐观、自尊、希望等。
本论文旨在探究人格心理学中的积极心理特征对个体的影响和重要性。
一、积极心理特征的定义和分类积极心理特征是指个体内在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特点。
这些特征可以分为多个维度,如乐观、自尊、希望、恩典等。
乐观是指个体对未来持积极态度和期望,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有积极的评价,希望是指个体对未来的期望和憧憬,恩典是指个体对他人的宽容和善意。
二、积极心理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积极心理特征与个体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乐观的人更容易应对压力和挫折,更具有抵抗抑郁和焦虑的能力。
自尊的提升可以增强个体的自信和自尊心,减少自卑和自责的情绪。
希望的存在可以激发个体的积极行动和努力,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恩典的表达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和互助,提升个体的幸福感。
三、积极心理特征的培养和发展积极心理特征并非天生具备,而是可以通过培养和发展来获得。
个体可以通过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对话来提升自尊。
乐观可以通过改变思维方式和积极的心态来培养。
希望可以通过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和积极的行动来激发。
恩典可以通过培养同理心和善意来表达。
四、积极心理特征的应用领域积极心理特征在多个领域中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教育领域,培养学生的乐观和自尊可以提高学习动力和成绩。
在工作场所,积极心理特征可以促进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创造力。
在健康领域,积极心理特征可以增强个体的抵抗力和康复能力。
在人际关系中,积极心理特征可以促进和谐和互助。
结论:积极心理特征在人格心理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培养和发展这些特征,个体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抵抗力和幸福感。
在教育、工作、健康和人际关系等领域中,积极心理特征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因此,人格心理学研究中对积极心理特征的探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学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心理学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主题:心理学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引言:人格发展是心理学中的重要领域,它涉及到个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和变化。
同时,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本教案将介绍人格发展的理论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策略来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
一、人格发展的理论1.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格发展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实现的。
具体而言,儿童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学习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特征。
2. 心理动力学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强调人格发展是由潜意识和冲突驱动的。
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人格受到个体内部的冲突和欲望的影响,个体需要通过解决冲突来实现自我发展。
3. 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成长。
它认为人格发展是通过满足人类的需要和追求个人目标来实现的。
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1. 心理健康对个体的影响心理健康可以促进个体的身心平衡,增强抗压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个体的个人发展和成就感。
2. 心理健康对社会的影响心理健康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心理健康的个体更有可能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策略1. 建立积极的心态培养乐观、自信的心态,学会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和挫折,培养内在的幸福感。
2.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合作,建立互信、尊重和支持的人际关系。
3. 规划与目标设定学会正确地设定目标,并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增强自我控制力和执行力。
4. 健康的生活方式注重合理饮食、充足睡眠、适度运动和放松,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5. 寻求专业支持当遇到心理困扰时,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师或专业机构的帮助和支持。
结语: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密不可分,了解人格发展的理论和重视心理健康对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通过实施上述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策略,我们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积极心理学背景下人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积极心理学背景下人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张丹丹
【期刊名称】《心理咨询师论坛》
【年(卷),期】2013(000)006
【摘要】在积极心理学的背景下,人格研究取向是更多关注人格中的积极力量和正向特质,即积极人格特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健康被称为积极心理健康,它不仅意味着消除或摆脱了各种心理问题,同时还意味着正向力量或积极品质的产生与增加。
很多研究已表明积极良好的人格对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影响,那么这种作用具体如何发生,影响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总页数】3页(P13-14,12)
【作者】张丹丹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
【相关文献】
1.积极人格研究——积极心理学背景下的人格研究简评 [J], 王晓鲜
2.积极心理学背景下人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J], 张丹丹
3.积极心理学背景下的初中生心理健康理念探索 [J], 郑晓红
4.积极心理学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研究 [J], 蒋利芳
5.积极心理学背景下中职心理健康教学开展策略 [J], 冯长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积极心理学与人格辅导
01 03
详细描述
02
学习倾听和表达,尊重他人 的观点,促进有效沟通。
案例三:克服焦虑与抑郁情绪
总结词: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和情绪调节 技巧,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学习应对挫折和失败的方法,增强心理 韧性,提高抗逆能力。
培养情绪调节能力,学会放松和应对压 力的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
详细描述
学习认知重构技巧,改变负面思维模式 ,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产生。
2
发展
积极心理学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得到 了快速的发展,许多心理学家开始从事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探究人类积 极的心理品质和行为,并寻求提升个体 和社会的福祉。
3
未来展望
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持续 关注,积极心理学将继续发展壮大,并 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为人类的发展和 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02
03
提升辅导师素质
加强辅导师的培训和资质认证, 提高其运用积极心理学进行人格 辅导的专业能力。
04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如何更好地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人格辅导实践
创新辅导方法
结合传统与现代的辅导方法,开 发更具创意和实效的人格辅导方 案,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倡导社会支持
促进社会各界对积极心理学与人 格辅导的关注和支持,形成良好 的社会氛围,推动其发展与应用 。
01
强化实证研究
通过严格的实证研究,验证积极 心理学理论在人格辅导实践中的 有效性,为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 据。
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社会政策和实践,促进 社会和谐与进步,提高整个社会的福祉水平。
拓展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积极心理学拓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从关注心理问题和 障碍转向关注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为心理学的发 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格与心理学课件讲义
人格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 ❖稳定性 ❖独特性 ❖社会性
Company Logo
人格的基本特性
人格的整体性
❖ 人格的整体性是指人格的多种成分和特质是密切 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组织。
❖ 各部分协调一致朝向一定的目标,为一个整体而 动作。
❖ 心理的完整性是人格健康的表征。(精神分裂症 就是丧失心理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Company Logo
❖ 课堂讨论: ❖ 不同类型气质的人在人际交往中,要怎样扬长避
短?
❖ 气质问卷
Company Logo
三、性格与人格
1、什么是性格
❖ 源于希腊语,意为雕刻的痕迹或戳记的痕迹。 ❖ 中国心理学界认为,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
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Company Logo
2.性格特征和性格类型
Company Logo
❖ (三)了解气质特征的意义
❖ 我们通过气质问卷可以测量出每个人的气质,了 解到自己和他人的气质特征,对自己的心理健康、 职业选择、学业进步以及人际交往都有意义。比 如,气质不同的人,在说话、走路、与别人交往、 学习、工作、休息以及怎样表现自己的痛苦和欢 乐、怎样对不同的事情做出反应等方面都会有不 同的特点。了解这一点,对于同学间加深理解、 容器相处,有很大的好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 要注意学会观察、分析周围同学中的气质特征, 采取合适的交往方法。
B型性格
悠闲自得 ,不爱紧 张
C型性 格
癌症倾向 性格
Company Logo
A型性格
❖ 主要特征:(1)对时间有紧迫感,感到时间不够 (2)长期的亢奋紧张(3)争强好胜(4)遇到 挫折变得敌意和攻击,对人有戒心,缺乏耐心和 容忍。
积极心理学的人格观
较早对幸福进行科学研究的美国心理学者
威尔森,在上世纪60年代就试图为我们描 述一个幸福的美国人所必备的特征: 精力充沛、身体健康、受过良好的教育、 收入较高、性格外向、乐观豁达、无忧无 虑、有宗教信仰、有婚姻生活,具有高度 的自信和工作热情、适度的欲望,同时拥 有无限的智慧等。 幸福的标准因人而异
(1)反医学模式 (2)强调自己决定自己 (3)强调个体同一性的获得
(二)积极心理治疗的基本理论
第一, 激发人的认识能力
首先,
, 从而使病人能感受到自己古怪行为的 合理化、正常化的一面。
其次,
积极心理治疗从不承认人有所谓
的消极心理, 认为人之所以产生消极心 理, 主要是因为人在积极发展各种心理 保护模式来降低自己受到更多伤害的 可能性。
徐军
湖南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 湖南省社会心理学会理事、
美国福布斯杂志曾经以美国最富有的
400个人和另外1000多中、低收入者以 及穷人为对象做了以“幸福指数”为专 题的比较调查,让他们从1到7选出一个 数字,1代表“我感觉非常不幸”,而7 代表“我感觉非常幸福”。
大家怎么选?
最后的统计结果显示:
其实,主要由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经
济学家组成的“幸福学”研究者们近些 年来更是获取了许许多多的科学新发现。
三类幸福:
Seligman(2002)在他的《真实的幸
福》一书中将幸福划分为三类: 与过去有关的幸福 满意、满足、尽职、骄傲、安详 与现在有关的幸福 及时的快感、长久的欣慰 与将来有关的幸福 乐观、希望、自信、信仰、信任
主观幸福感应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行
动指南; 人类的快乐体验这一积极品质是影响 人心理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 并且直接 影响着人类的行为模式; 年龄、性别和收入等不是幸福的来源, 只有社会性支持、对未来充满希望、 有明确的生活目标等集体层面和个体 层面的积极品质才是幸福的真正来源.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1500字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1500字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及较高的专业文化素质,三个基本素质相互联系合成了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完整体系。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大学生心理学1500字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大学生心理学论文1500字篇1论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摘要:积极心理学提倡关注人性积极的一面,作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积极情绪,它与人格之间紧密相连且相互促进。
本文试图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来探讨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含义及其塑造途径。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健康人格历史发展到今天,现代化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生产力、极其丰富的物质福利和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但同时寻求健康的人格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健康人格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人格研究的主流,影响甚广。
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观,也成为各级教育部门领导和教师的共同追究。
一、积极心理学与健康人格观的基本含义(一)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1]。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型的模式,当然它是相对于消极心理学而言的。
所谓的消极心理学主要是以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为中心的,如在过去一个世纪的心理学研究中,我们所熟悉的词汇是病态、幻觉、焦虑、狂躁等,而很少涉及到健康、勇气和爱。
似乎大多数心理学家的任务是理解和解释人类的消极情绪和行为[2]。
这种以消极取向的心理学模式,缺乏对人类积极品质的研究与探讨,由此造成心理学知识体系上的巨大“空档”,限制了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在这种背景之下,积极心理学呼吁:心理学应该转换为研究人类优点的新型科学,必须实现从消极心理学到积极心理学模式的转换,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浅谈积极心理学对塑造高职学生健康人格的启示
【 摘
要】 高职 院校培养 学生健康人格是 实 现 高职毕 业生可持续发
展的重要基础 , 受传统消极心理学影响 ,高职院校学生对 自己缺乏 自信 ,
高职教师也往往对学生抱有负性评价 ,致使培养效果不佳 。积极心理学
重视人格的激发 ,强调 自信 ,乐观 自尊等积极品质,本文 旨在从积极心 理 学的 角度 出发 ,探 讨 如 何 塑造 高职 学 生 的健 康 人 格 。 【 关键词 】 积极心理 学; 健康人格 ;高职 学生 2 0 1 0 年7 月2 1日, 国家 出台了《 国家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这一重要文件 ,文件指 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社会需求及 国家政 策大力扶持的 良好背景下 ,我国高职教育得 到迅猛发 展 ,形势喜人 ,高职生 队伍 日益壮大,占据 了高等教 育的半壁江山。 但在此繁荣背景后 , 我们也可 以看到, 高职学生仍然 比较 自卑 ,信心不足。因此,高职 院校 的人才培养 目标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职业 能力 ,更应关 注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育 ,具有健康积极 的人格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心理基础。 高职生人格发展现状 目前 高职教 育发展势头 良好 ,但是社会上对待高 职生的看法却并不同步 ,社会 上普遍认 同一 种观点 : 高职生是高考 中的失败者,是 由于高考达不到本科 的 分数线而不得不被调剂到高职院校。甚 至很多高职生 自身也持这样的观点。这种 消极 的态度导致高职生 自 信心不足 ,进取心不强,责任心缺失, 目标不明确。 此外 ,高职生 与本科 生相 比,在 中学 阶段未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控能力比较差,进入大学后不像 本科生有诸如考研 , 考公务员, 出国等明确的目标指引, 较易出现迟到 ,旷课 ,沉 迷网络游戏 ,谈恋爱而导致 荒废学业的情况 。 二 、 积 极 心 理 学 的 内涵 积极 心 理 学是 2 0世 纪末 西 方 心 理学 界 兴 起 的一 股 新的研究思潮。指利用 心理学 目前 已比较完善和有效 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 , 来研究人类 的力量和美德等 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 的研究对象 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 放的、 欣赏性 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 、 动机和能力等。 心理学不仅仅是关于疾 病或健康 的科学 ,它也是关于 工作 、教育、爱、成长和娱乐 的科学。 三、积极 心 理学对 塑造 高职学生 健康 人格 的启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
综上所述 ,我们 可 以认 为 :和谐 人格 应该是 使 大 学生个 体 自觉 地 、和 谐 地 协 调 与 自身 、 与 他 人 、与社会 、与 自然之 间关 系 ,具有 完 整性、平 衡 性 特征 的 心 理 、道 德 、政 治 品质 以及 行 为 品质
女 基金项 目:安徽省教学研究项 目 “ 建构主义视角下心理学 教学 研究 ” ( 目编号 :20 jx 5 7 ;皖西 学院 教学研 究项 项 0 8ym 3 ) 目 “ 综合性地方本科 院校教育实习质量监控研究 ” 。
关键词 :积极心理 学 ;大学生 ;和谐人格
爱 因斯坦 说 : “ 学校 的 目标始 终应 当是 :青 年 人 离开学 校 时 ,是 作 为 一 个 和谐 的 人 ,而 不 是 作
种 现 有 的方 法 探 讨 这 些 积 极 情 绪 体 验 的 机 制 和影 响 ;二 是 积 极 的人 格 特 征 和 人 格 品 质 ,如 自尊 、
美 德 、 力 量 、宽 恕 、勇 敢 、坚 持 、热 情 、 善 良、
为一个专家。 …高等教 育应将培养具有 和谐人格 ” 的大学生作为根本 追求 。从总体上 讲 ,大学生 的 人 格发展 是 积 极 的 ,但 由于 多 元 文 化 冲击 、家 庭 教育方式 的不 当、学校 教育 的失衡 等原 因,造 成 了大 学生 人 格 发 展 的 不 和谐 倾 向 ,如 人 格 发 展 中 的 “ 知行不 一 ” ,人 格 塑 造 中 出 现 的 自卑 、急 躁 、 悲 观、孤僻 、冷 漠 、虚 荣 、焦 虑 等 心 理 不 和 谐 现 象 ,自我 发 展 和 社 会 发 展 不 和 谐 现 象 等 。 因 而 . . 如何建构大学 生 和谐 人 格成 为急待 解决 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 积极心 理学基 本 思想 的分析 与研究 , 力求对大学生人格建构有所启发与借鉴。
积极心理与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进展
积极心理与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进展概述:积极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中两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体的优点、幸福感和积极情感,而人格心理学则研究个体的特质、行为模式和心理机制。
本文旨在探讨积极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进展,以及它们对个体幸福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进展积极心理学的发展源于对心理学研究中过度关注问题和病态的反思。
它强调个体的积极心理特征,如乐观、自尊、希望和幸福感等。
研究表明,积极心理特征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逐渐扩展,包括对积极情感、流畅体验、人类强项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探索。
1. 积极情感的研究积极情感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研究发现,积极情感对个体的身体健康、心理适应和社会关系等方面有益。
积极情感可以通过情绪调节、社会支持和认知重塑等机制产生积极影响。
此外,研究还发现积极情感与个体的创造力、决策能力和工作表现等方面密切相关。
2. 流畅体验的研究流畅体验是指个体在进行某项活动时,全神贯注、忘我投入、感受到时间消失的状态。
研究表明,流畅体验与个体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密切相关。
流畅体验的产生与任务的挑战性、个体的技能水平和任务目标的清晰性等因素有关。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进展使我们更加了解流畅体验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3. 人类强项的研究人类强项是指个体在特定领域中表现出的优异能力和特质。
研究发现,人类强项与个体的幸福感和自我实现感密切相关。
通过发掘和培养人类强项,个体可以提升自我认同感和生活满意度。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进展为人类强项的发现和培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二、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进展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体的持久性特质、行为模式和心理机制,旨在揭示个体的个性差异和心理发展规律。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进展不仅对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产生深远影响。
1. 人格特质的研究人格特质是个体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发展与塑造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发展与塑造作者:许琳玲来源:《中国德育》2019年第19期人格中的气质具有稳定性、持续性和连续性的特点,是行为方式、心理活动的动力基础,青少年时期是气质定性的关键期,气质受到生物基因遗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但有其可塑性。
社会各界须关爱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使其平稳度过青春期。
纵观我国教育,多数学校与家庭更为强调认知,重视成绩而忽略人格培养的重要性,现实中爆出的因嫉妒同学成绩比自己好就除之而后快、因管得过严而弑母等各类触目惊心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令人深省。
一、积极心理学对青少年健康人格塑造的意义积极心理学最早出现于心理学家马斯诺《动机与人格》这一著作中,这一概念后由美国当代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Martin E. P. Seligman)正式提出并推广开来。
与传统心理学重视问题导向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积极心理学关注人性的积极方面,实现内在潜能开发,最终走向幸福,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能与美德的学科”[1]。
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引导与培养当代青少年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
(一)基于人性,契合人格发展特征青少年时期是人格的关键发展期,包括少年期和青年期,也是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时期。
此时个体生理发育趋于成熟,心理发展也出现明显改变,自我意識逐渐凸显,表现出强烈的自我关注,并重视外界,特别是同伴群体对自我的评价。
在发展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的人格社会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中,他提出每一阶段人都有其发展特点和待解决的任务,任务的平稳度过是人格发展的前提。
青少年的主要任务是确定自我意识,学习角色意识,避免角色混乱[2]。
此时的青少年为表达个体存在的意义感与独立性,容易叛逆冲动,若家长或老师一味以权威“镇压”,多采用批评与惩罚等负性强化的手段,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不仅没有解决矛盾,而且孩子也极易产生不良情绪,难以建立良好的自我认同。
严厉的指责与极端的体罚还易造成青少年心理创伤,阻碍人格发展,甚至造成社会危害。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积极的人格特征是指那些能够促进个体积极情绪和积极行为的人格特质。
这些特质包括乐观、自尊、自我效能感、自我控制、情感稳定等。
乐观是指个体对未来的积极期望和信念,并且认为自己能够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的认同和肯定。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特定领域内完成任务的信心和能力。
自我控制是指个体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并且能够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情感稳定是指个体的情绪波动较小,能够保持平静和积极的情绪状态。
研究表明,这些积极的人格特质与个体的幸福感、生活满意度、身体健康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此外,这些特质也可以通过训练和培养来提高,从而促进个体的积极情绪和积极行为。
3.积极情绪对生理健康的影响
积极情绪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也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之一。
研究表明,积极情绪可以促进身体健康,降低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
此外,积极情绪还可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和修复,缓解疼痛和疲劳等。
4.培养天才
积极心理学还研究如何培养天才。
研究表明,天才不仅仅
是天生的,更多的是后天的培养和发展。
培养天才需要创造有
利的环境,提供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并且注重个体的积极情绪和
人格特质的培养。
此外,培养天才还需要注重个体的兴趣和激情,激发其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涉及积极情绪和体验、积极
的人格特征、积极情绪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培养天才等方面。
这些研究对于促进个体的幸福感、身心健康和创造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积极心理学五个维度
积极心理学五个维度一、积极情绪维度1.1 积极情绪的定义积极情绪是指人们感受到的愉悦、满足和快乐的情绪状态。
它包括喜悦、幸福、满足、兴奋等积极的情感体验。
1.2 积极情绪的重要性积极情绪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积极影响。
它可以提高人们的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增强人际关系的质量,促进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提升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1.3 培养积极情绪的方法•寻找快乐源泉:发现并关注自己喜欢的事物,如音乐、运动、阅读等,积极参与其中。
•培养乐观态度: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
•培养感恩心态:关注自己拥有的积极因素,感激身边的人和事物,展现对生活的满足和感激之情。
二、积极人格维度2.1 积极人格的定义积极人格是指个体在思维、情感和行为上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特质和特点。
它包括乐观、自信、坚韧、善良等积极的人格特征。
2.2 积极人格的重要性积极人格有助于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和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它可以提高个体的抗压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增强人际关系的质量,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2.3 培养积极人格的方法•培养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积极面对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不断提升自己。
•培养乐观态度:积极看待事物,寻找积极的解释和意义,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
•培养善良品质: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培养善良的品格和行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积极行为维度3.1 积极行为的定义积极行为是指个体在行为上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特质和特点。
它包括乐于助人、奉献、合作、积极参与等积极的行为表现。
3.2 积极行为的重要性积极行为有助于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它可以提升个体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增强个体的归属感和自我肯定感。
3.3 培养积极行为的方法•乐于助人:主动帮助他人,关心他人的需求,培养乐于助人的行为习惯。
•积极参与: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贡献。
•合作共赢: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目标。
积极心理学对高校人格教育的启示
社会的发展 , 使人类走向幸福 , 这种思潮对 于高校人格教育具 有重要 的启示意义。
一
、
积 极心理 学简 介
积极 心 理 学 的 研 究 渊 源 . 早 可 追 溯 至 2 最 O世 纪 3 年 代 T r a O em n关 于天 才 和 婚 姻 幸 福 感 的 研究 . 以及 荣 格 的关 于生 活 意 义 的研 究 [。但 是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使 这 种 积 极 心 理 学 的 】 】 研 究 中 断 了 , 理学 对人 的积 极 情 绪 的研 究 似 乎 被 遗 忘 了。五 六 十 年 代 , 斯 洛 、 杰 斯 等 心 马 罗 人 本 主 义 心 理 学 家 开 始 研 究 人性 的 积极 一 面 , 现 代 心 理 学 的 理 论 产 生 了深 远 影 响 , 对 他们 的研 究 在 一 定 程度 上 引 起 了 心理 学 家对 于 心理 活 动 的积 极 一 面 的重 视 。但 正 如 塞里 格 曼
Sp 00 e .2 1 Vo . 9 I2 No 5 .
第2 9卷
第 5期
积极心理学对 高校人格教 育的启 示
闫 杰
( 山东 经济 学院 , 南 2 0 1 ) 济 504
【 摘
要】积极心理 学是 2 0世纪末西方心理 学界兴起 的一股新的研 究思潮 , 它注重研 究人性 的积极 方面, 倡导充
21 0 0年 9月
重庆 文 理 学 院 学 报 f 会 科 学版 ) 社 J u n l f h n qn ies yo t n ce csS ca ce cs dt n o ra o g igUnv ri f sa dS ine(o i S in e io l oC t Ar l E i
心理学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塑造健康人格与积极心态
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领导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 质和竞争力。
06
心理学课程中思政教育的效果评 估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改善情况
01
02
03
减轻心理压力
通过思政教育,学生学会 合理应对压力,心理压力 得到有效缓解。
遵守道德规范
学生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 范,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
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情况
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协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增强创新能力
思政教育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积极思考、主动解决,解决问题的能力得 到提高。
THANKS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技术,帮助学生改变 消极的思维模式,建立积极的认知方式。
积极心态的内涵
积极心态是指个体在面对挑战和困 难时,能够保持乐观、自信、坚韧 的心理状态,具有正向的思维方式
和行为表现。
A
B
C
D
成功体验教育
通过设定合理的目标、提供成功的机会等 方式,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 ,从而增强自信心和积极心态。
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 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如多媒体、 网络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
学效果。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发表自 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思
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强化实践环节,提升学生能力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如实验、调研、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 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积极心理学的人格观
教育领域
1 2
培养乐观心态
积极心理学提倡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孩子的乐 观心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积极面对困难的 勇气。
激发内在动机
通过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兴趣,激发他们的学 习动力,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3
促进团队合作精神
积极心理学强调团队合作和共享目标的重要性,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积极心理学人格观的理论框架仍 需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指导实 践应用。
未来发展方向
拓展研究领域
积极心理学人格观应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关注更多的人群和情境,探索不同文化背景 下的共性和差异。
创新研究方法
积极心理学人格观应采用更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如混合方法研究、纵向研究等,以提高 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
指个体对自己能够完成某项任务或达到某个目标的信念和信心。
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动机和坚持性,提高应对挑战和 逆境的能力。
自我效能感的建立
通过实践、观察学习、反馈和调整等方式,可以帮助个体建立和提 高自我效能感,增强自信心和应对困难的能力。
04
积极心理学人格观的应用
以培养和提高个体的坚韧人格。
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
指个体认为自己的能力和智力可以通过努力和经验得到发展和提 高的思维方式。
成长型思维的特点
成长型思维表现为勇于挑战自己、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意愿和 能力。
成长型思维的培养
通过鼓励、肯定和引导等方式,可以帮助个体培养成长型思维, 提高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03
预测行为
人格观能够预测个体的行 为表现,帮助理解个体在 不同情境下的反应和决策。
什么是积极心理学(一)
什么是积极心理学(一)引言概述: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绪和行为中积极因素的学科。
与传统的心理学关注问题和病理,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体的优点、幸福感和成长。
本文将介绍积极心理学的定义、起源和研究方法,并讨论积极情绪、积极人格特质、积极人际关系、积极心理干预和积极教育等五个方面。
正文:一、积极心理学的定义1. 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优点和幸福感的科学学科。
2. 它与传统心理学的病理导向不同,更关注积极因素的培养和发展。
二、积极心理学的起源1. 积极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和人类势能理论。
2. 马丁·塞利格曼是积极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流畅经验”和“幸福感”等概念。
三、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积极心理学采用了实证研究方法,通过调查、实验和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
2. 研究者常常利用问卷调查、生物学指标和行为评估等工具来测量积极因素。
四、积极情绪1. 积极情绪包括喜悦、希望、乐观和满足等,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影响。
2. 积极情绪能提高个体的抗压能力,增强工作效率和创造力。
五、积极人格特质1. 积极人格特质包括乐观、自尊、勇气和自律等,这些特质有助于个体的自我成长和发展。
2. 积极人格特质可以通过个体的努力和培养得以增强,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至关重要。
六、积极人际关系1. 积极人际关系是指个体与他人的积极交往和合作关系。
2. 积极人际关系能提供支持、鼓励和安全感,有助于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幸福感。
七、积极心理干预1. 积极心理干预是指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个体克服困难和发展潜能。
2. 积极心理干预常常包括个体咨询、群体培训和幸福工程等形式,为个体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
八、积极教育1. 积极教育是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和方法应用于教育领域,促进学生的积极成长和学习能力。
2. 积极教育强调鼓励、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等因素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和自我发展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和早期环境相互作用 引起成年期抑郁
重 度 抑 郁 症 的 可 能 性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无虐待 可能虐待 严重虐待 短短 短长 长长
素质-应激模式:基因易感性
酗酒者
精神障碍
未成为酗酒者
酗酒
应激源: 过量饮酒
生活事件 (应激源) 基因易感性
素质:成为酗酒者 的基因倾向
替代性经验
言语劝导
生理状态
成功的信念
永远对自己抱有信心 喜欢自己、悦纳自己 能力是可塑的、变化的、发展的 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压力是进步的动力 专注自己的事 不要总是与别人比较
心理咨询名言
问题不是问题 如何面对才是问题
乔哈里窗口(Johari Window)
英勇、勇敢 坚持性、勤奋 正直、诚恳、真实 慈祥、慷慨 爱和被爱的能力 公民的职责、权力和 义务,忠诚、团队精 神
积极人格品质—2
公正、平等 领导的职责、权利和 义务 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 审慎、小心、考虑周 到 适度和谦虚 对优秀和美丽的敬畏 和欣赏
经验与环境对大脑发展的影响
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题
积极心理体验
主观幸福感、乐观主义
积极人格品质
自我决定、成熟防御机制、心理弹性、创造性
社会大系统:国家制度、法律、法规和政策,社会 文化 学校、家庭环境
积极环境
积极人格品质
对世界的好奇 爱学习 创造性、创新性 判断力、批判性思维和 开放性思想 个人、社会和情感性智 力 大局观
心理弹性现象学描述
Emmy Werner(1982)报告了一项长达30年 的纵向研究,她的研究开始于1955年,她发 现,在700个多民族样本中有将近200个处于 危险状态,其主要的环境因素有四个:
母亲预产期压力、贫穷、日常生活不稳定、父母亲 的心理健康问题。 Werner发现200个高危儿童中有72个尽管处境危 险但做得非常好。
自己没有好好复 平静,努力 习
换位思考图示一
换位思考图示二
案例1:咨询师使用挑战技术
萍对儿时在火车上被父亲责打的事件记忆犹新,甚至连当 时的期考分数都记得一清二楚,这是她心中难以解开的结, 我与她的谈话就此切入。 师:童年时一起坐火车的人,你还能认出他们吗? 生:不能。 师:那些人会永远记得一个小女孩在火车上被责骂这件事 吗? 生:不一定。 师:即使记得这件事,他们还能认出你吗? 生:可能认不出了。 师:那么你是不是应该一辈子为此抬不起头来呢? 生:……(无语思考)
非理性想法的特点
非此及彼(思维绝对化) 过度引伸(令人畏惧) 糟糕至极 完美主义
克服非理性信念策略
挑战非理性信念 建立理性信念 换位思考
ABC技术自助表
A诱发事件 B 信念(想法) C 结果:情绪、行为
这次数学考 试不及格
太难了,我的能 悲观、担心,放 力不行 弃
这次数学考 试不及格
生活事件, 个人史 心理社会因素
和症状有关的恐惧
疾病
遗传学
生物学功能
感染, 外伤, 炎症
(德国 Wolfgang Senf,2005)
基因对于应付应激的影响
Caspi(2003)的研究
对847名被试,从3岁起追踪23年,得到的结论: 两个长基因的个体比两个短基因的个体能够更好地 应付应激 短对偶基因者比长对偶基因者,在经历了至少4次应 激事件后,发生抑郁的可能性高出一倍 在短对偶基因者中,童年受到创伤和虐待的,比没有 受到虐待的,到成年后发生抑郁是可能性高出一倍以 上(63%比30%) 而长对偶基因者,童年时的应激经历与成年时抑郁发 生率没有显著相关(均为30%)
问题概念化
畏学、害怕考试、害怕留级、悲观厌世
个案特点
沉默寡言、循规蹈矩、敏感、严重自信不足
有多次失败体验(学习、体象烦恼) 三件关键事件打击 产生错误信念
诊断分析
案例1:走出自卑的阴影(续)
干预措施
建立平等、信任关系 挑战非理性信念:“所有人都知道我是一个 成绩差的女孩”、“我是差生,别人看不起 我” 给以必要的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技巧 家庭辅导
当代心理学的转向
当代心理学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心理学家 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进 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儿童健康 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 心如意。 ——(Seligman& Csikszentmihalyi,2000)
积极心理学的产生
感激 希望、乐观、为将来 做好准备 精神追求、信念和信 仰 宽恕、仁慈 风趣、幽默 热情、激情、热心和 精力充沛
学生心智成长的基本假设
环境影响
社会文化 行为问题、学业问题、 青春期问题、人际紧张等
表层问题
学校教育
同伴影响 家庭 人格问题:自我认同、 生活态度、价值观、人生观
深层问题
心身医学:生物-心理-社会 模式
咨询师的分析
虽然她的问题很多,有学业问题也有人际关系 问题,同时也存在着青春期性心理发展需求的 问题,但最困扰她的真正问题是青春期性心理 发展需求的问题,即同一性—角色混乱和亲 密—孤独的危机,因这危机的出现,在她的身 上出现了“移情”现象。
自我同一性(self-identity)
同一性的概念
案例3:害怕看电影的小女孩
问题概念化
影院恐惧的来源:银幕里有“魔鬼”
个案特点
学习成绩优秀,想象力丰富,胆小、害羞
案例3:辅导策略
“银幕后面有什么?”(改变错误认知) 正向情感体验“电视节目真好看” 系统脱敏:当如果出现的时候(想象、松弛训 练) 如果影院灯灭了,如果影院音乐响了,如果 银幕上出现画面了,如果银幕上出现恐怖画 面了
第一种情况,假定社会将要爆发一场灾难,预计要有 600人死于非命,现在有两种应付灾难方案可供选择: A方案可挽救200人;B方案600人都被挽救的可能性 为1/3,一个人都救不活的可能性为2/3。你倾向选 择哪个方案? 第二种情况,(背景情况同前)现在有两种应付灾难 方案可供选择:C方案400人将会死亡;D方案一个人 都不死亡的可能性为1/3,600人都死亡的可能性为 2/3。你倾向选择哪个方案?
什么叫自我效能
个体对自己能否在 一定水平上完成某 一活动所具有的能 力判断、信念或主 体自我把握与感受
(Bandura,1986)
班杜拉 (1925~)社会学习 理论代表人物
为什么具有同等智力的人有不同的表 现
70 60 50 40 30 20 10 0 低 中 高 19.5 42 26 54 48 高效能 低效能 66
1998年1月塞里格曼主持艾库玛尔会议,确定了积极 心理学研究的三大内容
狄纳(Diener)负责积极情感体验研究,以幸福感为中心 西卡森特米哈伊(Csikszentmihalyi)负责积极人格研究 杰米森(Jamieson)负责积极社会系统研究
1998年美国心理学会年会上,塞里格曼提出了“积极 心理学”的概念和主张 2000年塞里格曼、西卡森特米哈伊在“美国心理学家” 杂志,发表了“积极心理学导论” 2002年斯奈德和洛佩兹主编“积极心理学手册”
指个人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一生前后一致 的比较完善的意识。
感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独特的、有个 性的个体 喜欢自己、欣赏自己 对自己的现在和未来有信心 表里同一,很少有双重人格
青少年自我认同的确立
自己身体外貌的认同, 父母对自己的认同, 自己以往的成败经验, 自己现状的满意度, 环境条件的支持, 自己对未来的展望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思想
强调每个人都蕴藏着积极力量与潜能 强调对人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 提倡对问题作出积极的解释
问题的出现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优秀品质和 潜在能力的机会 从问题本身获得积极的体验
对人的生理机制产生重大影响 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强调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人的本性偏爱积极:社会心理学调查
有关早期学习的神经生理学研究神Βιβλιοθήκη 细胞中的突触数量变化
大脑接受的传递信息的结点是突触 婴儿期突触“产生过剩和选择性消失”现象 在随后的成长历程中,大脑突触逐步增加 经验的驱动和选择作用对于突触的增添起着非常重 要的作用,“用进废退” 生活环境“丰富”的动物比生活环境“贫瘠”的更 聪明 学习改变了大脑的物质结构
二、积极自我意识辅导
自我认同 自我效能 认知调整
案例1:“我已经很努力了”(走出 自卑的阴影)
“我已经很努力地学习了,成绩还是很差。而且学习 中遇到问题,我既不敢问同学,更不敢问老师。除了 一名留级生外,班上就数我成绩最差了,我真笨。我 不想上学,曾经出走过两次,但害怕爸妈责怪爷爷奶 奶,就又悄悄地回来了。我每天都担惊受怕,害怕测 验,害怕公布成绩,害怕别人因此更瞧不起我。现在 我更担心的是升不上初三怎么办。如果留级,我宁可 死去,这真是太丢脸了。人们都不喜欢我,连我爸对 我都很冷淡。像我这样的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还 不如跟着爷爷去呢。”
咨询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