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一》公开课教案(第二课时)
《语文园地一》精品教案(第二课时)
《语文园地一》精品教案(第二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长歌行》,背诵古诗。
2.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品味古诗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
3.大致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板块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文化大国,而中国的古诗就像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盛开在世界文苑之中。
学习古诗,能领略古代诗人的风采,受到古典艺术的熏陶,收获人生的启迪。
大家曾学过不少古诗,那就背一背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吧!2.学生交流背诵。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长歌行》。
(板书:长歌行)4.解题,介绍诗歌。
《长歌行》是一首汉乐府民歌,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也叫“歌”或“行”。
根据学生以往所学,在学习新课前引导学生回忆以往所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为进一步学习古诗奠定了基础。
板块二朗读古诗,读出韵味1.读古诗,读准字音。
(1)教师范读。
(2)学生练读古诗,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评价纠正。
(4)全班齐读古诗。
2.划节奏,读出韵味。
(1)先标出诗歌的停顿,再有节奏地读。
(提示读的方法:要注意停顿的1/ 5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练习读。
①学生按老师的提示练习读古诗。
②指名朗读,师生评议,并集体指导朗读。
③有韵味地齐读全诗。
【设计意图】读是古诗教学的核心环节,在读古诗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渗透自主识字的方法,使学生对古诗内容有整体的感知,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板块三精读古诗,想象理解1.教师过渡:大家能把古诗读通、读出韵律,已经达到了最基本的要求。
要想把古诗读得更好,还得理解古诗的意思。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请大家自由诵读全诗,边读边想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
《语文园地一》第2课时教案初识汉字
《语文园地一》第2课时教案-初识汉字汉字作为中文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种文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通过汉字我们可以很好地表达思想和情感,汉字也是我们在学习中必须认识和掌握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语文园地一》第2课时教案中,学生们将初步掌握汉字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掌握一定的汉字书写能力和认识能力,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教学目标本课时旨在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自主探究,使学生初步认识汉字并掌握其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汉字书写、认识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同时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学习内容本课是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汉字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2)汉字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3)汉字书写和认识能力的培养。
3. 教学步骤(1)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汉字和中文的表现力和精髓,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中文之美,并引导学生对汉字书写、认识等方面的探究和思考。
(2)教师讲解教师可以通过PPT、课件等教具,向学生介绍汉字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这包括汉字的笔画、横竖撇捺的写法、组合的方法等。
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介绍汉字的背景和发展历程,比如,汉字的起源、变化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等。
教师通过形象、生动、易懂的讲解方式,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
(3)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师的讲解之后,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引导和提示,自主探索汉字书写和认识等方面的问题。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写字练习、配对游戏、字形比较等方式,加深对汉字的印象和理解,并在实践中提高汉字书写和认识的能力。
(4)总结和评价在教学结束之前,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反馈、小组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汉字的掌握情况和不足之处,并为学生解答遇到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总结通过《语文园地一》第2课时教案-初识汉字的学习,学生们初步掌握了汉字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加深了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一定的汉字书写和认识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语文园地一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学会使用句号和问号的基本用法。
2.了解自然界里的“生”和“死”,懂得尊重生命,关爱动物。
3.通过听、看、说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
4.提高学生的听力、口语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使用句号和问号的基本用法。
2.难点:学生如何理解“生”和“死”,如何尊重生命。
教学准备1.课本《语文园地》第二课时2.动物图片和视频3.展示板、学生桌椅、黑板、粉笔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教师用图片展示自然界中的生物,问学生这些生物有什么共同点。
2.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是关于生命的故事。
学习环节1.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小明放生》。
2.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讨论放生动物的意义和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放生动物的重要意义,并告诉学生放生动物的正确方法。
3.学生跟读课文,自然地模仿语言的语调、节奏,熟悉句子,并加深对句子的理解。
4.教师解释句子内出现的用意不同的句号和问号,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5.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翻译句子,并尝试多种标点符号的使用。
巩固环节1.教师放映动物拍摄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生态。
2.学生分组展示自己陈述的关于动物及其生存状况等第一手资料。
3.学生练习使用句号和问号,在短文中适当地运用这些标点符号。
课堂小结1.教师请学生简单回顾今天的课程。
2.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
3.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总结今天的课堂。
教学反思及优化本课设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增强对动物生命的敬畏之情,学生感性认识到放生动物的重要性。
但是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技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复杂的短语和句子,理解英文汉字的语法结构还需要多加练习和分析。
优化教学方案,应进一步加强导入环节,利用更多的图像和视频来引导学生,进一步吸引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受,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
《语文园地一》精品教案(第二课时)
语文园地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分号的作用,学习正确运用分号。
2.了解地名拼音的拼写规则,熟悉姓名的拼写规则,能用拼音正确拼写地名和人名。
3.学习古诗《过故人庄》,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词句段运用(2)1.承接上节课的内容,自然过渡到分号的学习。
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学习排比句时发现第二组句子在描述漓江的水时,使用了分号,而在其他两个句子中没有使用。
它们都是排比句,为什么有的用分号,有的不用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分号的用法。
2.引导学生结合例句体会分号的作用。
(1)了解分号、顿号、逗号在用法上的区别。
(2)走近分号,了解分号的作用。
师:那么,在哪些情况下用分号呢?我们再来看看下面的几个例句,大家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①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
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②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③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
预设: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发言后课件出示分号的用法。
3.用法小结,巩固积累。
(1)让学生小结分号的用法。
(2)引导学生读记《分号歌》,巧记分号的用法。
并列句子肩并肩,不分主次紧相连。
如用逗号隔不开,可用分号站中间。
二、词句段运用(3)1.谈话引入。
过渡:同学们,在等公共汽车的时候,你们是否注意过马路边的路牌?那些路牌上的地名你们是否认识呢?不认识也没关系,因为路牌上都标注了拼音。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怎样用拼音正确拼写地名和人名。
2.教师出示课本上的路牌图片,学生观察后交流地名的拼音特点。
预设:提示学生观察的重点是地名中的拼音标注。
交流示例:生1:这些路牌中有些汉字我不认识,但是借助拼音我知道它怎么读。
《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语文园地的内容,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按时完成作业等。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书写。
2. 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 课文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对语文课的期待和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生字词学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
2. 教师示范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并指导学生书写。
3. 学生自主书写生字词,教师巡回指导。
三、课文学习(15分钟)1.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课文。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并解释课文内容。
3.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教师批改练习题,给予反馈。
五、拓展活动(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朗读课文,预习下一节课。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拓展活动,巩固了学生对生字词和课文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更多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教师,我将以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的第二课时为例,详细介绍我的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的《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其中包括了生字词的学习、句子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语文园地中的练习题目。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理解句子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生字词,理解句子的意义。
难点是学生能够将句子运用到实际情景中,并能够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教材、生字词卡片、黑板、粉笔等教具,同时要求学生准备好课本和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引入:我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谜语是:“天上飞的不是飞机,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生字词学习:我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然后逐个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和读音,学生跟读并模仿书写。
3. 句子理解:我选取了几个重要的句子,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义。
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理解。
4. 句子运用:我给出了几个实际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句子进行回答。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5. 阅读理解:我选取了一篇简短的阅读材料,学生独立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我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6. 写作练习:我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写作题目,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写作。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我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本节课的重点生字词和句子,以及学生的回答和写作内容,以便学生随时查看和回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本节课学到的生字词写一篇小短文,尽量用到不同的生字词。
2. 作业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用所学生字词写一篇小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学生对生字词和句子的掌握情况较好。
《语文园地一》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预设:通过想象画面,我们仿佛看到诗人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和朋友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让我们感受到他和友人的深厚情谊。
五、课后作业
1.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背诵古诗。
2.把古诗抄在自己的积累本上。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预设:所有字母全部大写;拼音上没有声调;“路”“湖”这两个字与前面的字之间空了一格。
(3)地名拼写规则
地名拼写全部使用大写字母并且不标注声调,遇到“县、市、街、路、湖”等各地通用的通名,需要跟前面的专属名字空一格。
2.学习人名拼写
(1)教师展示路牌制作者的名字及拼写。
(2)人名拼写规则
姓和名分写,姓在前,名在后,姓名之间用空格分开;复姓连写;姓和名的开说说每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预设:分号表示并列复句内部分句之间的停顿,但有时为了使句意紧密,非并列关系(转折、因果)的句式中也用分号。
预设2:第二句话中的分号使用正确,因为两个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
预设3:第三句话中的分号使用不正确,因为前后不是两个分句。
初步了解地名和人名拼音的拼写规则
1.认识路牌,学会正确拼写
(1)教师出示两种路牌(蓝色是普通道路,绿色是高速公路)。
(2)教师提出问题:路牌上的地名拼写和我们平时的拼写有什么不一样?
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预设:我发现这两个句子句式相同、关系并列。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语文教案一. 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
2.能够听懂老师和同学所说的话,并做出相应的回答。
3.能够描述自己周围的事物,对课文中出现的植物和动物有初步的认识。
4.了解一些拼音规则,并能在学习过程中正确运用。
二. 教学重点1.掌握一些基本拼音规则,如“y、w、i、u”在声母中的运用。
2.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介绍的植物和动物。
三.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建立对植物和动物的初步印象。
2.引导学生通过描述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3.矫正学生在朗读中的发音错误。
四.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加生动地了解植物和动物。
2.合作学习法:通过讨论和团体活动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游戏式学习:通过游戏、比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 教学过程1. 热身环节(1)引导学生背诵本课时的生字词、课文。
(2)播放有关动物和植物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它们。
2. 拓展环节(1)选择一种动物或植物,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该物种的生活习性及特点,并结合生活实例向同学介绍。
(2)老师出示图片,让学生通过描述来猜测图片中的物品是什么。
3. 重点环节(1)教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注意朗读语音的正确性。
(2)重点讲解一些拼音规则,如“y、w、i、u”在声母中的运用。
(3)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并评价对方的朗读效果,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 练习环节(1)学生自由交流,描述学生所在城市及周围的植物、动物等,展示口语表达能力。
(2)老师出示图片,让学生朗读并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描述图片中的物品是什么。
5. 总结环节(1)让学生自评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再给予个人提升建议。
(2)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本次课的重要性和出现的问题,以便于下次课堂的教学。
六. 课后作业1.朗读课文,注意语音的准确性。
2.分组讨论,了解植物和动物(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实地探究等多种方式)。
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教案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第二课时《语文园地一》知识与技能:1.在读小诗的过程中,准确识记“六、七、八、九、十”,正确书写“八、十”。
2.在区别比较三组形近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准字形特点,提高识字、用字的准确性。
过程与方法:.正确、美观地书写“二、三、十、禾”四个字,掌握汉字笔顺“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书写规则,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语言的趣味和魅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识字的兴趣。
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借助图画大致了解古诗描述的内容,背诵古诗。
教授法方法教学课件准备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一、情境活动,对比差异1.引言:瞧,天晴了!汉字王国的居民们在欢迎我们呢!(课件出示6个居民,身上分别写着:人、天、口、田、日、目。
)2.小组交流:看,每对双胞胎兄弟长得都很像,你能区分他们吗?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书空练习。
预设:“人”和“天”——一个“人”伸直胳膊,头上顶着一块木板就是“天”。
一“人”不变,二人为“天”。
“口”和“田”——张开“口”,里面没有东西。
“田”地中间教学过程有交叉的小路。
“日”和“目”——太阳有一个中心,所以“日”里有一横。
“目”是人的眼睛,眼睛里有两滴眼泪,所以“目”里面有两横。
4.巩固应用:请同学们大声说出这六个居民的名字,并选择喜欢的一组居民,分别组词语或者说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读读比比,了解汉字形近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同时,使学生明白只有仔细观察汉字的字形,才能把汉字写得准确无误。
】二、书写提示,指导规则1.课件播放动画。
汉字王国里的教书先生正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二、三”,学生认真观察教书先生的书写顺序。
2.集体交流:这两个字分别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上“先”“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来回答。
小学六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过故人庄》。
2.理解诗歌中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初步体会诗中对仗句的特点。
4.通过诵读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5. 掌握地名、人名的拼写规则。
【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过故人庄》。
2.理解诗歌中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初步体会诗中对仗句的特点。
4.掌握地名、人名的拼写规则。
【教学过程】一、学习词句段运用部分1.出示学生熟悉的路牌,激发兴趣2.引导学生观察地名拼写的特点。
3.交流。
(1)路牌中的路名的拼音全部大写。
(2)地名的拼音全部大写。
(3)地名的拼音没有声调4.老师相机点拨。
还有人姓名的拼音也全部大写。
5.讲解人名的拼写规则,6.学生练习拼写自己的姓名7.巩固练习。
二、学习“日积月累”1.激发情感,谈话导入2.听录音,后学生正确朗读,初步感知3. 按照节奏,练习朗读。
4.读了此诗,你知道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请,来到乡村做客。
)5.多媒体依次出示诗句,赏析指导6.再读诗歌,品诗意境点拨1:同学们,透过诗,你们仿佛看见了什么?(我看见了:青青的山,绿绿的地,清清的溪水和金灿灿的菊花;谷垛堆堆的稻场,郁郁葱葱的菜地;村民们在田间辛勤地劳动着;孩子们在捉迷藏、放牛……)点拨2:同学们,透过诗,你们仿佛听见了什么?我听见了:鸡在叫:“喔!”“喔!”;鸭在叫:“嘎!”“嘎!”诗人与朋友举杯谈农事,互相祝福……点拨3:同学们,透过诗,你们仿佛闻到了什么?明确:稻香、菊花香、泥土的气息、大自然的清新空气。
点拨4:同学们,透过诗,你们仿佛感受到什么样的情?明确:朋友的热情,诗人与朋友之间纯朴的友情,诗人喜爱大自然的激情。
板书:朋友的热情纯朴的友情热爱大自然激情强调:透过诗,你仿佛看、听、闻、感到了什么,用自己的经验去想象诗人的经验,就会品味出诗的意境。
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教案
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与天气有关的常见词语,能主动在生活中识字。
2.认识字母表,能有顺序地正确认读,能将大小写字母相对应,熟记字母表。
3.能正确认读“见、万”等8个生字,能将它们按照韵母“ɑn、ɑng”准确分类并书写。
4.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诗歌《祖国多么广大》,大致读懂诗歌的内容,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5.了解全包围结构的字“先外后内再封口”的笔顺规则。
写好几个全包围结构的字。
6.养成写字前先观察的良好写字习惯。
7.借助拼音,正确认读8个四字词语,并熟读成诵。
能通过画面想象,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
8.通过和大人一起读诗歌《谁和谁好》,读懂诗歌的内容,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学习表示天气的词语,认识“阴、雷”等7个生字。
难点:认识字母表,能正确认读并熟记,区分大小写;借助拼音朗读并积累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借助图片大致了解词语的意思,从中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生字卡片、字母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掌握全包围结构的字“先外后内再封口”的笔顺规则,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白、回、国”3个字。
2.借助拼音朗读并积累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借助图画大致了解词语的意思,从中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
3.能借助拼音朗读诗歌《谁和谁好》,通过师生合作问答朗读,感受和小伙伴友好相处的美好情感,并且能和家人一起朗读诗歌。
教学过程:板块一书写提示1.出示田字格中的“白、回、国”,引导学生自主交流,发现这3个字是全包围结构或具有全包围结构的特点,书写时的笔顺规则都是“先外后内再封口”。
2.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
3.学生在课本上练写,描红一个,练写两个。
教师巡视,相机纠正书写姿势。
4.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师生共同点评。
板块二日积月累1.出示课本中“日积月累”的插图,引导学生发现这幅图和春天有关。
2.想象说话。
(1)引导学生想象:这么美的春天,你看到了什么?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仿佛闻到了什么?(2)出示句子:我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教案设计课程名称:语文园地一课时:第二课时年级:六年级上册教材版本:人教部编版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中的意思,感受文章中的感情。
2. 能够默记好词好句,增强语言感染力。
3. 培养学生的情感与思维能力,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章情感。
2. 学会默记好词好句。
教学难点:1. 如何感受文章情感。
2. 如何运用好词好句增强语言感染力。
教学准备:教学PPT,课前准备好好词好句的讲解,以及带有情感的朗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播放一些有关山水之美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人们对于自然景观的喜爱之情。
然后向学生出示由苏轼所题的两幅山水画,“黄山怪石图”、“送友人”。
让学生试着去感受这两幅画的情感。
二、讲解(25分钟)(1)默记好词好句教师播放PPT,为学生讲解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要重点强调“芦花深处”、“水云间”、“白虹贯日”。
学生们应该反复朗读这些好词好句,并且扎实默记下来以备复习。
(2)阅读文章,感受文章中的情感。
教师为学生朗读并展示文章,讲解文章的大致情节和主题。
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尝试去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并表达出来。
回答一些问题的同时,让学生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三、练习(20分钟)(1)师生互动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老师可以提问一些情感相关的问题,学生根据文章所传达的情感及文中的信息进行回答。
(2)个别回答让一些愿意表达的学生在合适的情境下,介绍自己的感受。
(建议让更多学生发言)四、梳理(5分钟)与学生梳理整个教学过程,重点总结默记好词好句和感受文章情感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好词好句增强语言感染力。
五、布置作业(5分钟)1. 回顾本课重点内容。
2. 默记文章中的好词好句,通过摘抄、背诵等方式加深记忆,提高语言感染力。
3. 适量阅读名家散文及小说,从文中感受情感,实现情感表达。
教学总结:本节课的核心在于,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的情感,学会自己表达出来。
语文园地一 第2课时精品教案
语文园地一第2课时精品教案准备工作:1.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习和运用名词的复数形式。
2. 教学重点和难点:名词复数的变化规则和不规则变化。
3. 教具准备:黑板、粉笔、教材《语文园地一》。
4.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好教材,并做好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说:“大家好!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名词的单数形式,你们还记得吗?请举例说说。
”2. 学生举手回答,老师可以适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老师出示教材第6页的课文《倩影》。
2. 老师带领学生读课文,然后解释其中出现的复数名词。
3. 老师向学生介绍名词的复数形式变化规则,例如:直接在词尾加s或es。
4. 老师通过黑板上的例子向学生展示名词复数的变化规律。
三、练习与巩固(20分钟)1. 老师让学生完成教材第6页的练习题,然后进行批改。
2. 老师提问学生关于名词复数的变化规则,学生回答并进行讨论。
3. 老师设计多种情境,让学生口头回答一些名词的复数形式。
四、拓展与延伸(15分钟)1. 老师带领学生进一步学习名词复数的不规则变化。
2. 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些不规则名词复数形式,并解释其变化规律。
3. 老师让学生运用不规则名词复数形式写几个句子。
五、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名词复数的变化规律和不规则变化。
2. 老师通过黑板上的总结展示,让学生掌握名词复数形式的运用。
3. 老师让学生自由发挥,写一篇小短文,运用所学的名词复数形式。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老师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第3页的练习题。
2. 老师提醒学生记得按照名词复数的规则完成作业。
结束语: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名词的复数形式。
通过本次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名词复数的变化规则和不规则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名词的复数形式,增加语言运用的能力。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敬请期待!。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语文园地一》第2课时的课文内容,包括意群和句子之间的关系。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课文中的事件和情节。
3.通过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学生能够合作完成小组讨论,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
难点:1.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内容。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保持积极参与。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语文园地一》第2课时教材。
2.单词卡片和图片。
3.小组讨论的分组表。
4.课堂展示稿纸和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课文标题,并让学生猜想课文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1.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重点放在语调和表达情感上。
2.解释生词和句子,确保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文字进行解读和讨论,然后汇报给全班。
3. 操练1.学生按照小组讨论的内容做展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师生共同分析课文,讨论其中的逻辑关系和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思考。
4. 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完成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一》第2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1. 导入2. 学习3. 操练4. 总结- 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本课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以上为《语文园地一》第2课时的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继续了解中文的发展历程以及汉字的演变。
2.能辨认和书写几个与“田”字类似的简单汉字。
教学重点1.了解中文的发展历程。
2.能够辨认和书写与“田”字类似的简单汉字。
教学难点1.对于语言文字的认识尚未全面完成,教师需要通过生活实例和多次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2.一些学生对于形似的汉字容易混淆,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强化记忆。
教学准备1.准备灯光、音响等相关设备。
2.准备课件,方便学生观看和听讲。
3.准备一些与汉字有关的图片、实物。
教学过程一、引入(10分钟)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讲解(20分钟)1.对于汉字的演变,教师可以讲解许多有关的历史、传说和故事。
逐渐让学生了解到,汉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不仅是一种非常完整的语言文字,而且也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
2.引导学生注意一些汉字的形态、特点和奥妙,从而增强对于汉字的感性认识。
三、实践(30分钟)1.让学生通过看图、听音、说话、读写等多种形式来学习汉字,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让学生在专门的习字本上练习与“田”字类似的汉字,如“由”、“甲”、“申”等。
四、反馈(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习字效果进行反馈,同时让学生在班内展示自己的作品,通过对其他同学习习字的评价来互相促进进步。
五、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收获本节课程所带来的收获,强调汉字的重要性以及对于语文学习的帮助,并鼓励学生在平时多多练习,加强习字能力。
课后作业1.继续在家里进行习字练习,每天至少练习15分钟,加强这方面的技能。
2.阅读相关语文故事书籍,了解更多有关汉字和语文的知识。
总结本节课程通过了解汉字的演变和特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中文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并通过实践、反馈和总结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提高个人习字水平和语文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一年级语文上册_《语文园地一》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语文园地一》优质教案1.了解汉字“先横后竖”“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能按规则正确书写。
2.朗读、背诵《咏鹅》。
一、学习“书写提示”1.回顾旧知,导入学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谜语诗、三组形近字,并且书写了“六”“七”“八”“十”四个会写字,请同学们保持正确的写字和执笔姿势,接下来我们再来学习四个会写字。
(板书:书写提示)(1)学生观看“十、四”的书写演示视频,边看边书空。
思考:这两个汉字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你发现规律了吗?教师点拨:书写汉字的第一条笔顺规则就是“先横后竖”。
(板书:先横后竖)(2)学生观看“八、禾”的书写演示视频,边看边书空。
思考:这两个汉字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你发现规律了吗?教师点拨:书写汉字的第二条笔顺规则就是“先撇后捺”。
(板书:先撇后捺)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交流提醒关键笔画,把汉字写正确。
3.学生先描红再书写。
教师巡视指导,展评。
二、学习“日积月累”教师过渡:学完这四个会写字后,我们一起到日积月累板块学一首有关鹅的古诗吧!(板书:日积月累)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想题目中的“咏”是什么意思,“咏鹅”是什么意思。
教师点拨:“咏”是赞美的意思。
“咏鹅”的意思就是赞美鹅。
2.诗人骆宾王都赞美了鹅的哪些身体部位?预设:曲项、白毛、红掌。
(板书:曲项白毛红掌)教师强调:曲项就是弯曲的脖子,白毛就是一身雪白的羽毛,红掌就是那红红的脚掌,这些地方都是鹅身上比较明显的身体特征。
3.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教师重点指导“曲”的读音:qū。
(2)学生齐读,同桌互读,师生拍手读。
4.练习背诵。
教师引读,学生接读,看图填空,男女生分组背古诗比赛。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 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的内容,包括阅读短文和学习生字词;2.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带领学生阅读短文。
2.确认生字词,让学生掌握意思和读音。
难点1.带领学生理解文中短语、句子的意思。
2.让学生尝试自己领悟并表述文中知识点。
三、教学过程1. 预习准备1.整理学生的回家作业,让学生自查答案。
2.课前提醒学生听讲、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
2. 导入1.问候学生,介绍本课的学习目标。
2.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的内容并与前文联系起来。
3. 学习新课1.分发作业本、教科书。
2.阅读课文《语文园地一》第二课。
3.师生一起确认生字词,让学生尝试朗读生字词。
课文•喜鹊(xiǎo què)在枝头。
•他飞到另一棵树上。
•上下房(fáng)的人都叫它喜鹊,也有人叫它八哥。
•喜鹊,有时候帮你看门,有时候来到你身边,说说话,看看你在干什么。
生字词•喜鹊(xiǎo què)•房(fáng)•八哥(bā gē)4. 分组讨论1.将学生分为小组。
2.让学生阅读课文,并找出文中的生字词和关键句子。
3.让学生小组内相互讨论理解这些生字词和关键句子的意思,探讨文本的意义。
5. 练笔记作1.让学生看完文后,让他们迅速写下对本文的识记和感悟,培养阅读的感性认知。
2.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转向理性认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6. 课堂回答问题1.询问学生阅读课文的收获和感受,并引导学生正确表述和思考。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让学生按自己的思路进行回答。
7. 课堂小测验1.出一些有关本文的问题,要求学生口头回答,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2.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批判性思考,并指出学生理解的薄弱环节,引导学生重新关注问题。
8. 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并进行识记和感悟的笔记。
语文园地一 第二课时( 版教案)一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同步备课】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教案)一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教学目标:•能用发音、拼写、朗读等方式熟记课文《花儿的秘密》。
•能够口头表述《花儿的秘密》的故事情节。
•能够学习和领会几种语言文字议论的基本特征及其作用。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讨论和自己的实践体验,理解、记忆和传达课文《花儿的秘密》的故事内容。
•向学生介绍文字议论的类型及其特征,让学生明白文字议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1. 情境渲染•通过演示动态PPT,学生能够看到不同颜色和形状的花朵,激发学生对花朵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师问学生:你们有没有见过这些花朵?它们是什么花?这些蓝色的花叫什么?(学生回答:风铃草)•教师说: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和风铃草有关,它让我们知道了一个秘密。
(激发学生对课文的进一步探讨)2.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朗读课文《花儿的秘密》。
•请学生分别读课文中出现的花的名称,纪录下他们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能否随风飘动,以及这种花开在什么季节。
(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记忆)3. 课文理解•教师将课文《花儿的秘密》分成若干部分,让学生阅读每一部分后,讨论它们的意义。
•学生们可以与同桌合作,进行讨论并记录在小黑板上。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评价,促进学生的自我核查和提高。
4. 讨论问题•教师询问学生是否总结出了课文中揭示的故事情节,并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口头表述及记在黑板上。
•教师请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就“花儿的秘密是什么?” 这个问题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
5. 学习文字议论•教师向学生介绍几种语言文字议论的类型及其特征,并让学生体验一下文字议论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辩论,大声公开发言,以红花与白花的优劣为题,进行互相辩论。
6. 课堂实践•老师在班级花坛上种上风铃草,让学生实地观察和感知风铃草生长的情况。
•找到风铃草群落,并观察到这些花朵与其它花朵的区别。
7. 课后作业•请学生经过自己学习和自己的实践体验,写下被自己心仪的花,并说明为什么心仪。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 【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听懂老师讲解的几个生活常识。
2.学生能够口头表达被老师提问的问题。
3.学生能够认识学习之后要做的事情。
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常用的小学语文单词和短语。
2.学生能够通过口语表达合适的回答。
3.学生能够有意识地记录下自己学习要做的事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能够准确理解生活中的常识知识。
2.能够清晰的表达被老师提问的问题。
3.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1.学生对一些常识知识不熟悉,理解难度较大。
2.学生对于学习习惯的养成存在难度。
三、教学内容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老师出示图片:显示小鸟飞进了房子里。
引起学生围观,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知识讲解–老师讲解几个生活常识,如:鸟儿进入房间后应该怎么做,睡觉洗手等。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常识知识,回答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
通过让学生不断翻译、解释等来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给学生布置今后需要做好的事情:如学习、回答老师的问题、健康饮食等。
3.小结与拓展–老师对今天的主要内容做最后总结,引导学生重新回顾学习过程,梳理知识点。
–让学生对今天的内容做反思,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为下一次学习做准备。
教学方法•听讲、讲解、互动问答、设置目标。
四、教学评估评估方式•通过观察,评定学生的表现,以及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评价标准•能够准确理解老师讲解的常识。
•能够口头表达被老师提问的问题。
•能够认识学习之后要做的事情,并且列出具体行动计划。
五、教学资料图片、板书、黑板笔六、教学反思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我觉得我不仅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做了充分的准备,而且在课堂氛围的调节上也做得比较好。
学生給我连连称赞,广泛涉及日常生活中的小常识有助于学生的了解,特别是通过提问来达到一个个目标的最让人满意。
学生可以比较好的掌握了今天的内容,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使用一些词汇,但是带着学生一起制定行动计划的部分,个别学生的目标不够明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一》公开课教案(第二课时)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2.揭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
(1)简介诗人“白居易”。
(2)了解“江南”。
(3)播放江南春景图,用词赞江南。
3.介绍“词”与“词牌名”。
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
2.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与“音”的发音)3.齐读。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
(一)忆景
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红艳、激烈、热情)
(2)“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朴素、典雅、温婉、平静)(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
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
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4)“风景旧曾谙”
理解“谙”与“曾”的含义。
2.想象说话:曾经,你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
(二)忆人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三)浓浓的江南情
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其二和其三,我们一起来赏读一下。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再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说说从这两首词中读到了什么?
四、回归生活,珍惜现在。
补充句子:诗人庆幸。
(庆幸曾经去过江南,为江南的百姓做过许多好事,珍惜了在江南的每一分每一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