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多路信号复用课设
多路复用的基本原理

多路复用的基本原理多路复用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种通讯技术,它是指在同一个物理通讯通道(例如一条网络电缆或光纤),在同一时间内,同时传输多个独立的信号,实现多个通讯线路共享一个物理通讯通道的方法。
多路复用使得网络使用率大大提高,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和性能。
本文将从多路复用的基本原理入手,详细阐述多路复用的原理、分类、实现、优缺点以及应用场景。
一、多路复用的原理在计算机网络中,假设有多个用户A、B、C、D,需要同时与网络服务器通信,而服务器只有一条物理链路,如果每个用户都从服务器上获取一条物理链路,那么服务器的物理链路就会被占用。
于是,多路复用技术就有了应用的基础。
多路复用的原理是将多个用户的数据流复用在同一物理通讯线路上,形成一个混合流向目标地址传输。
在服务器端,对来自每个用户的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将它们区分开来,并打上标记码,发送到混合流中。
在客户端接收到混合流后,对它进行解复用,将其区分开来,并根据标记码将数据还原到原来的各自的用户数据流。
如下图所示:二、多路复用的分类多路复用根据传输数据的特点和处理方法,可以分为如下两种类型:1、频分多路复用(FDM)频分多路复用是将信号在频域上分成不同的频带,不同频带内的信号被分别转换成数字信号,再将数字信号按不同频率排列,通过调制传输到接收端,接收端采用解调的方法将各个频率上的数据恢复为原数据,实现多路复用。
在频分多路复用中,各个用户占用频带的带宽是相等的,但也有可能因为传输距离和信号衰减等原因导致传输质量的不均衡。
常用于有线电视信号传输。
2、时分多路复用(TDM)时分多路复用是将信号在时间域上分隔开,按不同时间段分配给不同通道,从而实现多路复用。
时分多路复用中,各个用户占用时间段的时间是相等的,但数据量不一定相等,需要在传输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压缩和解压缩。
常用于数字电话、网路等数据传输。
三、多路复用的实现多路复用的实现需要网络的发送方和接收方都支持多路复用协议。
《通信原理》obe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obe教学大纲一、引言通信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重要课程,掌握通信原理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制定《通信原理》OBE教学大纲是必不可少的。
二、教学目标1. 知识能力通过学习《通信原理》课程,学生应能够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1.1 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1.2 理解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信号传输方式;1.3 掌握调制解调技术和带通信号的传输;1.4 了解多路复用技术和调制解调器的工作原理;1.5 了解误码检测和纠正的基本方法。
2. 实际应用能力2.1 能够对通信原理进行分析和设计,解决实际通信系统中的问题;2.2 能够使用通信原理的相关工具和设备进行实际操作;2.3 具备开展通信原理实验和项目的能力。
3. 综合能力3.1 能够独立学习和掌握新的通信原理知识;3.2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3.3 具备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1. 课程简介与基本概念1.1 通信原理的定义和作用;1.2 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与模型;1.3 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 数字通信系统2.1 数字信号的特点与表示方法;2.2 传输信道的基本特性;2.3 基带传输系统与带通信号传输系统;2.4 数字调制和解调技术。
3. 多路复用技术3.1 多路复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3.2 分时复用技术;3.3 频分复用技术;3.4 波分复用技术。
4. 误码检测和纠正4.1 误码的发生原因和分类;4.2 奇偶校验和循环冗余校验;4.3 海明码与纠错编码。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讲授通过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教学设置相关实验项目,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与案例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多路复用和多址技术

式中, xi,yi(1,1) i = 1, 2, …, N
互相关系数定义:
(x,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y)
1 N
N i1
xi
yi
两码组正交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x,y)0
例:
s1 ( 1, 1, 1, 1)
s s
2 3
( 1, 1, 1, 1) ( 1, 1, 1, 1)
s 4 ( 1, 1, 整1理,课件1)
整理课件
2
9.2 频分复用(FDM)
➢ 方法:采用SSB调制搬移频谱,以节省频带。
➢ 3路频分复用电话通信系统原理
话音输入1
300 ~ 3400 Hz
低通
相乘
4.3 ~ 7.4 kHz
带通
话音输入2
300 ~ 3,400 Hz
低通
4 kHz
f1
8.3 ~ 11.4 kHz
相乘
带通
多路信号输出
话音输入3
➢ 主要优点: 便于信号的数字化和实现数字通信。 制造调试较易,更适合采用集成电路实现。 生产成本较低,具有价格优势。
➢ 国际电信联盟(ITU)建议: 准同步数字体系PDH 同步数字体系 SDH
整理课件
7
9.3.1 准同步数字体系(PDH)
层次
E-1
E
E-2
体 E-3
系
E-4
E-5
T-1
14
➢ 复接帧结构图
第I组(212 b) 1~1011 12 13~212
告 警国内用 复接帧 同步码
支路比特
复接帧 (848 b)
第II组(212 b)
第III组 (212 b)
电路基础原理模拟信号的多路复用与解复用

电路基础原理模拟信号的多路复用与解复用在通信领域中,信号传输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模拟信号的多路复用与解复用是实现多信号并行传输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文将讨论电路基础原理下的模拟信号多路复用与解复用的原理和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模拟信号的多路复用。
多路复用指的是将多个信号通过同一个信道同时传输的技术。
在模拟信号的多路复用中,采用的是时分多路复用(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技术。
简而言之,TDM技术将每个信号分成若干个时间片,然后依次将每个时间片送入信道中传输。
接收端根据时间片的先后顺序,通过解复用技术将多个信号分开。
在TDM技术中,关键的部分就是如何将多个信号进行分时处理。
这涉及到了时钟信号的产生和同步问题。
具体实现时,发送端会通过时钟信号将多个信号进行切片,并按照时间顺序依次输入到信道中。
而接收端则需要根据发送端的时钟信号进行同步,通过时钟信号判断出每个信号的时间片,并按照时间顺序将信号进行合并。
模拟信号的多路复用技术具有一些优势。
首先,它可以提高信道利用率。
通过多路复用技术,多个信号可以同时传输,充分利用了信道的带宽资源。
其次,它能够降低系统成本。
由于多个信号可以通过同一个信道进行传输,可以减少所需的硬件设备数量和成本。
此外,模拟信号的多路复用技术还能够减少通信线路的数量,简化了通信系统的布线和维护工作。
除了多路复用,解复用也是实现模拟信号传输的关键环节。
解复用是指在接收端将多路复用后的信号还原为原始信号的过程。
在TDM技术中,解复用的核心是通过时钟信号对多个信号进行分离。
接收端根据发送端的时钟信号,按照时隙的顺序将信号进行分离,还原为原始信号。
在实际应用中,模拟信号的多路复用与解复用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话通信、数据传输、音视频传输等领域。
例如,电话通信中的多路复用技术可以实现多个通话同时传输在一根电话线上,提高了通信线路的利用率。
另外,数据传输中的多路复用技术可以实现多个计算机同时进行数据传输,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
武汉理工大学通信原理课程设计2ASK频分复用systemview仿真结果

3.2ASK信号产生电路设计图3.1:2ASK信号的产生电路这里,基带信号频率为800hz,载波为5000hz,带通滤波器范围是4200~5800hz。
图3.2:基带信号图3.3:载波信号用乘法器将载波和基带信号相乘即可得调制过的2ASK信号图3.4:2ASK信号波形5.2ASK非相干解调电路的设计在原理处已经说明用非相干解调电路,其仿真电路图如下图5.1所示图5.1:2ASK非相干解调电路这里选取的带通滤波器与相应的调制电路的范围相同。
低通滤波器是800hz,与基带信号频率相同,两个滤波器参数相同,是为了滤得更彻底。
图5.2:有噪声全波整流后波形图5.3:有噪声位同步及采样保持后波形图5.4:有噪声判决后波形图5.5:无噪声全波整流后波形图5.6:无噪声位同步及采样保持后波形图5.7:无噪声判决后波形上述六图分别是是在有噪声和无噪声的情况下选择的fc=1000hz的一路信号的波形。
比较两次传输(有无噪声)得,有噪声时,基带信号为‘0’时,整形信号仍有微小波动,有可能影响到信号的传输和解调,无噪声时,微小波动几乎没有,几乎不会影响信号的传输,符合理论解释。
7.频分复用电路的设计图7.1频分复用电路这里共有六路信号,载波频率fc分别为1000hz,3000hz,5000hz,7000hz,9000hz,11000hz,相邻两个相差为2000hz,基带信号频率为800hz,相当于有一个(2000-800*2=400hz)宽的隔离带,可以满足信号之间不交叉重叠。
每一路信号相对的带通滤波器的范围是fc-800hz~fc+800hz,前后两个带通滤波器的范围相同。
波形见图7.2(有噪声)和图7.3(无噪声)A:复用前波形B:复用后波形C:六路信号复用总波形图7.2:有噪声频分复用前后波形变化上述三图是有噪声情况下频分复用前后的波形。
复用前后波形取自fc=1000hz的一路。
通过波形比较可以看出,复用后波形有轻微失真,大部分仍保持原本的趋势。
通信原理课件第八章 时分复用(一)

基带信号 m1(t)
m2(t)
信道
低通滤波器 1 低通滤波器 2
m1 ′(t ) m2′(t )
mn -1 (t ) mn(t)
发送端
接收端
低通滤波器 n-1 低通滤波器 n
mn -1 ′(t ) mn ′(t )
图 6-4 时分复用系统示意图
wujing
现代通信原理——第八章 时分复用
8
1路 2路 3路 4路
同步时分复用原理
4 32 1
D CB A d cb a
cC3 bB2 aA1
帧3
帧2
帧1
2
1
B
A
b
a
异步时分复用原理
2b B a A 1
帧6 帧5 帧4 帧3 帧2 帧1
wujing
现代通信原理——第八章 时分复用
12
TDM方式的优点(相对与FDM)
❖ 1、多路信号的汇合和分路都是数字电路,比 FDM的模拟滤波器分路简单、可靠。
❖ 把基群数据流采用同步(SDH)或准同步数字复接 技术汇合成更高速的数据(称为高次群),高次群 的复接结构称为高次群的复接帧。
❖ 对帧的研究是时分复用系统研究的重点,相当于 对频分复用系统中频道的研究。
wujing
现代通信原理——第八章 时分复用
17
E1帧结构源于语音通信:
❖ 抽样频率:
fs=8000Hz
❖ 空分复用方式(SDM,space division multiplex ) 无线通信中(包括卫星通信)的位置复用 有线通信中的同缆多芯复用。
❖ 码分复用方式(CDM,code division multiplex ) 编码发射、相关接收技术。
时分多路复用的工作原理

时分多路复用的工作原理时分多路复用啊,这就像是一场时间的奇妙舞蹈!你看啊,在这个通信的大舞台上,时间就是那神奇的指挥棒。
想象一下,有好多好多的数据信号,它们就像一群急切想要表现的舞者,都想在舞台上展现自己。
可是舞台就那么大呀,怎么办呢?时分多路复用这个聪明的办法就出现啦!它把时间分割成一段段小小的时间片,就好像给每个舞者都分配了专属的表演时间。
在一个时间片里,只有一个数据信号能在舞台上尽情跳舞,其他信号就乖乖等着。
等这个信号表演完了,下一个时间片就轮到另一个信号啦。
这不就跟我们排队买东西一样嘛!一个一个来,谁也别抢,都有机会。
时分多路复用就是这么有条不紊地安排着这些数据信号,让它们依次登场,不会乱成一团。
而且啊,这个过程特别高效呢!每个数据信号都能在自己的时间片里充分发挥,不用担心被其他信号干扰。
就好像你在安静的环境里做事,效率肯定高呀。
再想想,如果没有时分多路复用,那这些数据信号不就乱套啦?大家都挤在一起,谁也听不清谁,谁也看不清谁。
那通信不就成了一团糟啦!你说时分多路复用是不是特别厉害?它就像一个优秀的组织者,把时间安排得妥妥当当,让通信变得顺畅无比。
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可发挥了大作用呢!我们打电话、上网、看电视,这些都离不开时分多路复用呀。
它默默地工作着,让我们能享受到清晰的通话、快速的网络和精彩的电视节目。
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着时分多路复用带来的便利,却很少意识到它的存在。
这就好像我们身边那些默默付出的人,一直在为我们服务,我们却常常忽略了他们。
所以啊,我们要好好珍惜时分多路复用这个神奇的技术,也要感谢那些发明和改进它的人。
没有他们的智慧和努力,我们的通信生活哪能这么精彩呢!总之,时分多路复用就是通信世界里的一颗璀璨明星,照亮了我们的信息之路。
让我们为它点赞吧!。
多路复用技术完整ppt课件

传输时延与抖动
传输时延
指信号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所需的 时间,通常以毫秒(ms)为单位。传 输时延与信号传播速度、传输距离和 信道带宽等因素有关。
抖动
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时间不确 定性,通常以微秒(μs)为单位。抖 动会导致信号在接收端产生时间上的 偏移,影响通信系统的性能。
04
多路复用技术应用实例
看。
数字电视多路复用
数字电视采用时分多路复用技术 ,将音频、视频、数据等多种信 息复用到同一数字信号中进行传 输,提高信号传输效率和节目质
量。
05
多路复用技术性能评估与 优化
性能评估指标及方法
吞吐量
衡量系统处理能力的关 键指标,表示单位时间 内成功传输的数据量。
时延
数据从发送端到接收端 所需的时间,反映系统
多路复用技术完整 ppt课件
演讲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多路复用技术概述 • 多路复用技术分类 • 多路复用技术关键参数 • 多路复用技术应用实例 • 多路复用技术性能评估与优化 • 多路复用技术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多路复用技术概述
定义与基本原理
定义
多路复用技术是一种将多个信号 组合在一条物理信道上进行传输 的技术,接收端再将复合信号分 离出来。
缺点
设备生产比较复杂,会因滤波器件特 性不够理想和信道内存在非线性而产 生路间干扰。
信道复用率高,允许复用的路数多, 同时它的分频方便。
时分多路复用
原理
将一条物理信道按时间分成若干个时间片轮流地分配给多个信号使用。每一时间片由复用 的一个信号占用,而不像FDM那样,同一时间同时发送多路信号。
优点
传输的是数字信号,差错可控;安全性高。
(完整word版)基于MATLAB的N路信号频分复用系统的设计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基于MATLAB的N路信号频分复用系统的设计[摘要]【目的】在通信技术的发展中,通信系统的仿真技术是一个重点.尤其是通信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更是必不可少的,因而研究和改善通信工程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方法】本次课程设计主要运用MATLAB集成环境下的M文件编程仿真平台进行N路信号占用频分复用系统的设计与建模。
主要是对多路信号进行SSB及FM调制,叠加,然后再进行解调,恢复出基带信号。
【结果】程序运行的结果展现了产生的信号,以及后续信号的调制、加高斯白噪声、叠加、解调及滤波等,在误差允许的范围为内,结果是正确的.【结论】所设计的频分复用系统,可靠性好,稳定性高,抗噪声强,以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频分复用;调制及解调;滤波[abstract]【objectiv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simulation technology is a key。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the application of life, in particular, is more essential,thu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is very necessary to improve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method 】the course design of the main use of MATLAB M file programming simulation platform of integrated environment is N signal takes the design and modeling of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ystem。
通信原理 第07章 多路复用

式中,B1 fm f g 为一路信号占用的带宽。
图7-4 FDM的频谱结构
合并后的复用信号,原则上可以在信 道中传输,但有时为了更好地利用信道的传 输特性,还可以再进行一次调制。 解复用过程是复用过程的逆过程。在 接收端,可利用相应的带通滤波器(BPF) 来区分开各路信号的频谱。然后,再通过各 自的相干解调器便可恢复各路调制信号。解 复用器采用滤波器将复合信号分解成各个独 立信号。然后,每个信号再被送往解调器将 它们与载波信号分离。最后将传输信号送给 接收方处理。图7-5显示了解复用过程。
TDM是按照时间片的பைடு நூலகம்转来共同 使用一个公共信道,所以在对TDM系统 进行分析的时候,通常考查如下几个基 本概念。 1.帧 TDM传送信号时,将通信时间分成 一定长度的帧。每一帧又被分成若干时 间片。即一帧由若干个时间片组成。帧 中的每个时间片是预先分配给某个数据 源的,且这种关系固定不变。不论有无 数据需要发送,所有数据源的时间片都 会被占有 .
7.2 频分多路复用
频分多路复用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指的是按照 频率参量的差别来分割信号的复用方式。 FDM的基本原理是若干通信信道共用一 条传输线路的频谱。在物理信道的可用 带宽超过单个原始信号所需带宽情况下, 可将该物理信道的总带宽分割成若干个 与传输单个信号带宽相同(或略宽)的子 信道,每个子信道传输一路信号。FDM将 传输频带分成N部分后,每一个部分均 可作为一个独立的传输信道使用。
3.码组交错法 码组交错法按某一码字长度(若干 比特)为单位进行复用,即每个时间片 包含某个数据源的一个码字(可能是一 个比特,一个字符或更多比特),每个 时间片传输一个码字/子帧,与比特交错 技术相比误码率较低。
通信系统中的多路复用技术介绍

通信系统中的多路复用技术介绍多路复用技术指的是在通信系统中,通过将多个信号合并在一个信道中传输,以提高通信信道的利用率和传输效率的一种技术。
它可以将不同用户的信号同时传输在同一个信道中,从而实现多个用户同时进行通信。
下面将详细介绍多路复用技术的原理和步骤。
一、多路复用技术的原理1. 频分多路复用(FDM):将传输信道频带划分为若干个不重叠的子信道,每个子信道用于传输一个用户的信号。
通过控制每个子信道的带宽,可以使不同用户之间的信号不会相互干扰。
2. 时分多路复用(TDM):将传输信道的时间分成若干个时隙,每个时隙用于传输一个用户的信号。
用户的信号在不同的时隙进行传输,通过控制每个用户的传输速率,可以实现多用户同时传输。
3. 统计多路复用(SDM):根据用户的传输需求和信道的使用情况,动态地分配信道资源。
当用户的传输需求较小或者其他用户没有传输时,可以将信道资源分配给其他用户使用。
二、多路复用技术的步骤1. 信号接入:将不同用户产生的信号接入到通信系统中。
用户的信号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接入,如数字化后通过信号结构器输入、模拟信号通过模数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后输入等。
2. 信号编码:对每个用户的信号进行编码。
编码可以使得不同用户的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相互独立,不会相互干扰。
常见的编码方式有频分编码、时分编码等。
3. 多路复用:将各个用户的信号按照多路复用技术的原理进行合并。
例如,对于频分多路复用技术,可以将每个用户的信号经过调制后分配到不同的频带中;对于时分多路复用技术,可以将每个用户的信号按照时间顺序分配到不同的时隙中。
4. 信号传输:将多路复用后的信号通过信道传输。
传输过程中需要保持信号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避免信号受到干扰或衰减。
5. 信号分解:在接收端,将传输的信号进行分解,分离出各个用户的信号。
分解可以使用与多路复用技术相对应的解复用技术,如频分解复用、时分解复用等。
6. 信号解码:对分离出的每个用户的信号进行解码。
多路复用技术

• WDM流行的原因是一根光纤上的能量常常仅仅有几Hz,因为现在不 可能在光电介质间做更快的转换。而一根光纤的带宽大约是25000Hz, 所以可以将很多信道复用到长距离光纤上。当然,前提是,所有的输 入信道都应使用不同的波长。
第六章多路复用技术
• (2)交错 • 可以把同步时分复用器想象成高速旋转的开关,当开关转动
到某个设备时,该设备就有机会向公共通道传输规定大小的 数据。开关以固定的速率和固定的顺序在设备间移动,这个 过程称为交错。交错可以以比特进行、字符进行或码组进行。 • (3)帧比特定位 • 在同步时分复用技术中,每一帧内时间片的顺序是固定的。 复用器接收数据的信息就告诉解复用器如何对每个时间片进 行传输定向。因此,帧中可以不需要地址信息。在每一帧的 开始附加一个或多个同步比特,以便于解复用器根据复用信 息进行同步,从而正确的分离各时间片。
第六章多路复用技术
• 6.3时分多路复用(TDM) • 6.3.1时分多路复用概念 • 时分多路复用是以时间作为信号分隔的参量,即
信号在时间位置上分开,但它们所占用的频带是 重叠的。当传输介质所能达到的数据传输速率超 过了传输信号所需要的数据传输速率时,利用每 个信号在时间上的交叉,可以在一个传输通道上 传输多路信号,实现信号的时分多路复用。
第六章多路复用技术
• 图6.6 时分复用帧的传输
信号1 信号2 信号3 信号4
输入端
时分复用器
帧n 4321
...
帧2
第七章 多路复用和多址技术

=256bit,因此,传码率为 2568000 2.048M 波特,信息速率
为 2.048Mbit/s。
PCM 30/32路系统的一帧
❖ 前面讨论的7P.C3M.530P/3C2路M和高P次CM群24系路时统分多路系统,
称为数字基群(即一次群)。为了能使宽带信号(如电 视信号)通过PCM系统传输,就要求有较高的传码率 。因此提出了采用数字复接技术把较低群次的数字流汇 合成更高速率的数字流,以形成PCM高次群系统。 CCITT推荐了两种一次、二次、三次和四次群的数字等 级系列,如表7.3-1所示。 ❖ 表7.3-1所示的复接系列具有如下优点: ❖ 易于构成通信网,便于分支与插入。 ❖ 复用倍数适中,具有较高效率。 ❖ 可视电话、电视信号以及频分制载波信号能与某一高次 群相适应。
图7-8 基于PCM30/32路系列的数字复接体制
7.3.6 SDH的提出
对传输的新要求,必须从技术体制上对传输系统进行根本的改革,为此,CCITT 制订了TDM制的150Mb/s以上的同步数字系列(SDH)标准。它不仅适用于光纤 传输,亦适用于微波及卫星等其它传输手段。它可以有效地按动态需求方式改变 传输网拓扑, 充分发挥网络构成的灵活性与安全性, 而且在网路管理功能方面大 大增强。数字复接系列(同步数字系列)如表7.3-2所示。
[例7.3.1]
❖ 对10路最高频率为3400Hz的话音信号进行TDM-PCM传 输,抽样频率为8000Hz。抽样合路后对每个抽样值按照 8级量化,并编为自然二进码,码元波形是宽度为的矩形 脉冲,且占空比为0.5。计算TDM-PCM基带信号的第一 零点带宽。
[例7.3.2]
[例7.3.3]
信道复用技术[图解]
![信道复用技术[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487be97e67ec102de2bd8976.png)
信道复用技术[图解]信道复用技术[图解]Ø提出信道(多路)复用技术的基本原因Ø通信线路的架设费用较高,需要尽可能地充分使用每个信道的容量,尽可能不重复建设通信线路;Ø一个物理信道(传输介质)所具有的通信容量往往大于单个通信过程所需要的容量要求,如果一个物理信道仅仅为一个通信过程服务,必然会造成信道容量资源的浪费。
Ø信道(多路)复用技术实现的基本原理把一个物理信道按一定的机制划分为多个互不干扰互不影响的逻辑信道,每个逻辑信道各自为一个通信过程服务,每个逻辑信道均占用物理信道的一部分通信容量。
Ø实现信道多路复用技术的关键Ø发送端如何把多个不同通信过程的数据(信号)合成在一起送到信道上一并传输Ø接收端如何把从信道上收到的复合信号中分离出属于不同通信过程的信号(数据)Ø实现多路复用技术的核心设备Ø多路复用器(Multiplexer):在发送端根据某种约定的规则把多个低速(低带宽)的信号合成一个高速(高带宽)的信号;Ø多路分配器(Demultiplexer):在接收端根据同一规划把高速信号分解成多个低速信号。
多路复用器和多路分配器统称为多路器(MUX):在半双工和全双工通信系统中,参与多路复用的通信设备通过一定的接口连接到多路器上,利用多路器中的复用器和分配器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信道复用技术的类型:FDM技术:Ø频分多路复用(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技术的适用领域Ø采用频带传输技术的模拟通信系统,如:广播电视系统、有线电视系统、载波电话通信系统等;ØFDM技术的基本原理Ø把物理信道的整个带宽按一定的原则划分为多个子频带,每个子频带用作一个逻辑信道传输一路数据信号,为避免相邻子频带之间的相互串扰影响,一般在两个相邻的子频带之间流出一部分空白频带(保护频带);每个子频带的中心频率用作载波频率,使用一定的调制技术把需要传输的信号调制到指定的子频带载波中,再把所有调制过的信号合成在一起进行传输。
多路复用技术

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多路复用技术
1
多路复用的概念
• 多路复用技术是将多个信源的彼此无关的信号,组合在一 多路复用技术是将多个信源的彼此无关的信号, 是将多个信源的彼此无关的信号 条物理信道上进行传送的技术。 条物理信道上进行传送的技术。 • 多路复用的目的是充分利用昂贵的通信线路,尽可能地容 多路复用的目的是充分利用昂贵的通信线路, 纳较多的用户传输较多的信息。 纳较多的用户传输较多的信息。 • 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有:频分多路复用( FDM, 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有:频分多路复用( FDM,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时分多路复用 Multiplexing)、 )、时分多路复用 TDM, Multiplexing)、 )、波分多路复用 (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波分多路复用 WDM, Multiplexing) (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和码分 多址(CDMA, Access) 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H1 CH2 LPF1 LPF2 调制器1 调制器 调制器2 调制器 …… CHn LPFn 调制器n 调制器 BPF1 BPF1 BPF1 相 加 器 信 道 BPFn BPF1 BPF2 解调器1 解调器 解调器2 解调器 …… 解调器n 解调器 LPFn
5
LPF1 LPF2
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多路复用技术
注意
• 频分复用是利用各路信号在频率域不相互重叠来区分的。 若 频分复用是利用各路信号在频率域不相互重叠来区分的。 相邻信号之间产生相互干扰,将会使输出信号产生失真。 相邻信号之间产生相互干扰,将会使输出信号产生失真。 • 为了防止相邻信号之间产生相互干扰,应合理选择载波频率 为了防止相邻信号之间产生相互干扰, f1, f2, …, fn,并使各路已调信号频谱之间留有一定的保护带。 并使各路已调信号频谱之间留有一定的保护带。
时分多路复用

摘要数据通信系统或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传输媒体的带宽或容量往往会超过传输单一信号的需求,为了有效地利用通信线路,希望一个信道同时传输多路信号,这就是所谓的多路复用技术(Multiplexing)。
采用多路复用技术能把多个信号组合起来在一条物理信道上进行传输,在远距离传输时可大大节省电缆的安装和维护费用。
频分多路复用FDM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和时分多路复用TDM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是两种最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
时分多路复用(TDM)是按传输信号的时间进行分割,它使不同的信号在不同的时间内传送,将整个传输时间分为许多时间间隔(Slot time,TS,又称为时隙),每个时间片被一路信号占用,适用于媒体数据速率容量超过要传输的几路数字信号总速率的情况。
此次课程设计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实现对时分多路复用系统的模拟仿真,达到对输入信号实现复用和解复用的效果。
关键词:多路复用;解复用;系统仿真目录前言 (1)一、基本原理 (2)1.1多路复用技术 (2)1.2时分多路复用技术概述 (2)1.3TDM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3)1.4时分复用中的同步技术原理 (3)1.2.1位同步原理 (4)1.2.2帧同步原理 (4)1.2.3 载波同步原理 (4)1.2.4网同步原理 (4)二、模块简介 (6)2.1设计思路 (6)2.2 MATLAB概述 (6)2.3 Simulink简介 (6)2.4时分多路复用系统的基本原理 (7)三、时分复用系统仿真模型 (10)3.1 Simulink仿真框图搭建 (10)3.2 Subsystem/Subsystem1结构框图 (10)3.3参数设置 (11)3.4仿真结果及分析 (13)总结 (17)致谢 (18)参考文献 (19)前言在实际的通信系统中,经常需要在两地之间同时传送多路信号。
通信原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通信原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
本文将结合实践和思考,探讨通信原理课程建设的一些实践方法和思考方式。
一、课程建设的目标和思路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实现原理,能够分析和设计基本的通信系统。
在通信原理课程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学目标可以分为知识与能力目标两个方面。
知识目标是指学生要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力目标是指学生要具备分析和设计基本通信系统的能力。
教学内容可以主要围绕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基带信号与载波、调制与解调、多址与多路复用等方向展开。
还可以适当引入一些前沿的通信技术和应用,如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等内容,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教学方法可以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实践操作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可以利用电磁仿真软件、通信实验平台等工具,进行实际的系统设计和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通信原理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实践针对通信原理课程的实践,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理论内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实际案例和应用场景,引导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2.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直观地展示通信原理的实际应用,并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深入理解通信原理的实现过程。
3. 课外实践项目:在课程外,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与通信原理相关的实践项目,比如组织学生参加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通信技术的应用开发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生动、形象的课件,辅助教学。
通过动画、图片、视频等方式,生动展示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实现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通信原理的讲义第十一章复用

故,在乘积之后,信号的带宽便拓宽了, 这就是扩频。
可见,扩频后信号的功
率在原信号带宽的功率
原信号频谱
内低于原信号。
扩频后信号频谱 这对于军事上的应用非
常重要,即使得我方的
通信信号不易被敌方检
W频率
测到。
扩频的另外一个特点是抗干扰:
窄带噪声
扩频后信号
W频率 经过解扩之后
原信号
窄带噪声带宽展
W频率
i 为第i 路信号及特征波形的时延参数, i 为第i 路信
号的相位参数, wc 为载波频率。 现考虑用 ck (t ) 特征波形对第k 路信号实现解扩,可
认为此时在第k 路上,接收端已实现同步。即此时可认 为, k 0 , k 0
用2ck (t ) cos( wct ) 去乘s(t ) 得
第十一章 复用
复用又称多址或多路。
通信中复用的本质是:在同一信道上允 许多路信号同时传输。
目前复用技术主要包括:FDM/FDMA频 分复用/多址(波分复用)、TDM/TDMA 时分复用/多址、CDM/CDMA码分复用/ 多址。
11.1 频分复用/波分复用
所谓频分复用,就是用不同的频率传送 各路消息,以实现通信。
滤 去 2wc 信 号
r1 ( t )
dk
(
t
)
c
2 k
(
t
)
N
d i ( t i ) c i ( t i ) c k ( t ) cos( i )
i1,i k
将 r1(t) 在(0,T)上做积分,得 T 时刻接收机输 出为
T
D (T ) t 0 r1 (t )dt
5第五章 多路复用技术

复用技术是每一数据源,同时使用通信媒介,但它们工作于媒介的
不同频带。因此,TDM只用于数字传输,FDM用于模拟传输。
共39页
精选完整ppt课件
10
1.TDM的时隙和帧
在一个循环中,每一个数据源的工作时间称为时隙(time slot,也称为时间槽、时间片),一个循环周期就是一个TDM帧。
假如在每个TDM帧中,每一个数据源在帧中位置和时隙都是预 先确定,这种时分多路复用就是同步时分多路复用,即TDM。
些要求。
三、速率适配
在通信网中,数字复接器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支路(低次
群)信号按时分复用方式合并成一个单一的高次群信号。被复
接的各支路信号彼此之间必须同步,并且与复接器的定时信号
同步。系统同步的方法有3种:同步复接、准同步复接和异步
复接。
同步复接是用一个高稳定的主时钟来控制被复接的几个低
共39页
精选完整ppt课件
二、帧同步
在TDM中,对TDM帧和帧中的时隙做标识是必不可少的。 帧同步就是对帧进行定界,对比特流进行成帧(framing)处理。 为了获得帧同步,在传输中必定要增加开销。
1.帧同步码(附加信道帧同步)
帧同步码的方法就是在TDM帧中,多增加一个时隙,该时隙 专门用来传送一个特殊的标识字符(帧同步码),TDM接收方通过 识别帧同步码,获得帧同步。由于一个时隙对应一个信道,传送 帧同步码的时隙就相当于多了一个附加信道。因此,这种方法也 称为附加信道帧同步法。
共39页
精选完整ppt课件
3
1.频率搬移
g(t)x(t)co2sfCt G(f)1 2[X(ffc)X(ffc)]
2.保护 低 频 通 带 滤 波 1 2X 器(ffc) 或 1 2X(ffc)
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第03章 调制解调和多路复用技术

(2)应答式MODEM的接收器
MODEM在次通道上接收对方发来的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的两种频率和主通道不同。通常为:
2 025Hz接收空号(逻辑0) 2 225Hz接收传号(逻辑1) 对方MODEM发来的由上述频率调制的模拟信号
由电话传输到接收器的。
MODEM的接收器解调
频带传输系统
所示。图中BPF是带通滤波器,其作用是让信号顺利 通过,同时抑制谐波;方框ƒc表示频率为ƒc的载波源。
信号的产生(调制)
用模拟法产生2ASK信号时,数据信号一定要 是单极性不归零形式的信号,否则不能产生 出2ASK信号
调制
产生2ASK信号的 具体电路
6.信号的接收(解调)
2ASK信号的接收有两 类方法:
MODEM的调制原理
调制原理
两个调制信号分别由两个振荡器产生,被调制数字信号由 RS-232C总线送来。
调制后的模拟信号由运算放大器组合后沿着公用电话线发送 出去。
当RS-232C的TXD线为-12V(逻辑1)时,电子开关1开启 (电子开关2断开),故一串1270Hz脉冲便可经运算放大器 OA后输出传号脉中(逻辑1);当RS-232C的TXD线为+12V
第03章 调制解调和多路复用技术
第03章 调制解调和多路复用技术
内容提要:
调制与解调 基带传输 频带传输 PSK、FSK、ASK 多路复用技术
调制和解调
在计算机与打印机之间的近距离数据 传输、在局域网和一些域域网中计算机间 的数据传输等都是基带传输。
基带传输实现简单,但传输距离受限。
因此2ASK的频带宽度为
B2ASK=2ƒb
谱密度
(频带传输系统的频带利用率与基带系统相比是较低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题目: 多路信号复用的基带发信系统设计与建模初始条件:(1)MAX PLUSII、Quartus II、ISE等软件;(2)课程设计辅导书:《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指导》(3)先修课程: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电子设计EDA、通信原理。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1)课程设计时间:(2)课程设计题目:多路信号复用的基带发信系统设计与建模;(3)本课程设计统一技术要求:按照要求对选定的设计题目进行逻辑分析,设计通信系统框图,设计出分频器、内码产生器、时序信号产生器、基带发信系统等模块的逻辑功能,编写出相应模块的VHDL语言程序并上机调试、仿真,记录仿真波形并进行分析;(4)课程设计说明书按学校“课程设计工作规范”中的“统一书写格式”撰写,并标明参考文献至少5篇;(5)写出本次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至少500字)。
时间安排:第19周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摘要 (3)1绪论 (4)1.1 多路信号复用的基带系统的设计 (4)1.2时分多路复用信号的产生模型 (5)2 各功能模块的VHDL建模与程序设计 (5)2.1 内码控制器 (5)2.2 时序产生器 (8)2.3 内码产生器 (10)2.4 输出电路 (12)3.系统的整体电路与程序 (16)4 心得与体会 (21)5 参考文献 (22)在通信系统中,为了提高信道的利用率,采用多路复用技术能把多个信号组合起来在一条物理信道上进行传输,在远距离传输时可大大节省电缆的安装和维护费用,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主要采用时分多路复用(TDM)方式。
并将复用信号进行HDB3码转换以利于在信道中传输。
关键词:时分复用;模型;原理;模块建模1绪论在数字通信中,为了扩大传输容量和提高传输效率,通常需要将若干个低速数字码流按一定格式合并成一个高速数据码流,以便在高速宽带信道中传输。
数字复接就是依据时分复用基本原理完成数码合并的一种技术,并且是数字通信中的一项基础技术。
当今社会是数字话的社会,数字集成电路应用广泛。
而在以往的PDH 复接电路中,系统的许多部分采用的是模拟电路,依次有很大的局限性。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现场可编辑逻辑器件(PLD),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当属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和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
本文就是用硬件描述语言等软件与技术来实现一个基于CPLD/FPGA 的简单数字同步复接系统的设计。
在通信系统中,为了提高信道的利用率,使多路信号在同一条信道上传输时互相不产生干扰的方式叫做多路复用。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主要采用时分多路复用(TDM)方式,把时间划分为若干时隙,让多路数字信号的每一路占用不同的时隙,即多路信号在不同的时间内被传送,各路信号在时域中互不重叠。
1.1 多路信号复用的基带系统的设计时分多路复用(TDM)是按传输信号的时间进行分割的,它使不同的信号在不同的时间内传送,将整个传输时间分为许多时间间隔,每个时间片被一路信号占用。
TDM 就是通过在时间上交叉发送每一路信号的一部分来实现一条电路传送多路信号的。
电路上的每一短暂时刻只有一路信号存在。
因数字信号是有限个离散值,所以TDM技术广泛应用于数字通信系统。
多路信号复用的基带系统中的发信设备由数字信源与复接器、码型变换器等组成,其中数字信号包括晶振、分频和内部基带码产生等;系统的接收设备由码型逆变换与时钟提取电路、帧同步信号提取、数字终端与分接器等。
当前,根据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建议,目前TDM采用两种标准系列:一种是欧洲和我们国家所采用的30路系列,即由32个话路组成一个PCM基群;另一种是北美和日本等国所采用的24路体系,即由24个话路组成一个PCM基群。
1.2时分多路复用信号的产生模型多路信号复用的模型它包括了内码控制器、内码产生器、时序产生器及复用输出电路等功能模块。
晶振输出信号送给内码控制器分频后得到低频信号作为内码产生器的时钟信号;每个内码产生器用于产生8位数据码且为串行输出,作为内部分路数据信号,其串行数据码输出受到时序产生器输出的时序信号控制;时序产生器的功能是产生四路宽度为8位数据码宽度的时序信号,每路时序信号的相对相位延迟按规定顺序为8位数据码宽度:输出电路的功能是将四路分路码组合成一路完整的复用信号。
2 各功能模块的VHDL建模与程序设计2.1 内码控制器实际是一个分频器即一个4位二进制计数器,一个输出端口输出三位行信号作为内码产生器的地址控制端(选择输入端),另一输出端作为时序产生器的控制端。
内码控制器对内码产生器的控制功能表如下。
表中的A2、A1、A0分别表示内码控制器的二进制分频器的8、4、2分频信号。
内码产生器应循环并依次输出从“000”、“001’’一直到“111”。
这样,内码发生器每个时钟节拍,输出一位码,通过输出电路送到合路信道上,最终形成一路串行码流。
内码控制器的VHDL程序: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entity NMKZQ isport ( clk: in std_logic;a: out 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b: buffer std_logic:='0');end entity NMKZQ;architecture NMKZQ_archi of NMKZQ isbeginprocess(clk)variable q: 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0000";beginif clk'event and clk='1' thenq:=q + 1;if q>7 thenq:="0000";b<=not b;end if;a<=q(2 downto 0);end if;end process;end architecture NMKZQ_archi;内码控制器的TESTBENCH程序: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use ieee.numeric_std.all;entity NMKZQ_tb isend entity NMKZQ_tb;architecture NMKZQ_tb_archi of NMKZQ_tb iscomponent NMKZQport(clk: in std_logic;a: out 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000";b: buffer std_logic:='0');end component;signal clk:std_logic:='0';signal a: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signal b:std_logic;constant clk_period :time :=20 ns;begindut:NMKZQ port map ( clk=>clk,a=>a,b=>b );tb_clk:processbeginclk<='1';wait for 20 ns;clk<='0';wait for 20 ns;end process;end architecture NMKZQ_tb_archi;内码控制器的仿真图:由图可以看出,b与a[2..0]组成一个4位的二进制计数器,b为最高位,a(0)为最低位。
每来一个时钟脉冲,计数器便加1,。
当计数值达到16时,计数器自动归零。
2.2 时序产生器时序发生器用于产生四路宽度为8位数据码宽度的时序信号。
具体实现是将内码控制器的b端即16分频端口通过一个2分频器,b端口和2分频器的输出端作为2/4译码器的控制端,2/4译码器的四个输出端,经过反相器输出。
时序产生器的VHDL程序: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entity SXCSQ isport ( b:in std_logic:='0';s3,s2,s1,s0 : out std_logic);end entity SXCSQ;architecture SXCSQ_archi of SXCSQ isbeginprocess(b)variable b_hc :std_logic:='0';variable ab_hc :std_logic_vector(1 downto 0);beginif b'event and b='1' thenb_hc := not b_hc;end if;ab_hc:= b_hc & b ;case ab_hc iswhen "00" => s0<='0';s1<='1';s2<='1';s3<='1';when "01" => s0<='1';s1<='0';s2<='1';s3<='1';when "10" => s0<='1';s1<='1';s2<='0';s3<='1';when "11" => s0<='1';s1<='1';s2<='1';s3<='0';when others => null;end case;end process;end architecture SXCSQ_archi;时序产生器的TESTBENCH程序: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use ieee.numeric_std.all;entity SXCSQ_tb isend entity SXCSQ_tb;architecture SXCSQ_tb_archi of SXCSQ_tb iscomponent SXCSQport (b:in std_logic:='0';s3,s2,s1,s0: out std_logic);end component;signal b: std_logic:='0';signal s3,s2,s1,s0: std_logic;constant clk_period :time :=20 ns;begindut:SXCSQ port map ( b=>b,s3=>s3,s2=>s2,s1=>s1,s0=>s0 ); tb_b:processbeginb<='1';wait for 10 ns;b<='0';wait for 10 ns;end process;end architecture SXCSQ_tb_archi;时序产生器的仿真图:由仿真图可以看出,s3,s2,s1,s0依次输出低电平,用以控制内码产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