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资料 历史背景
关于国明园的毁灭的资料简短
关于国明园的毁灭的资料简短1.圆明园的毁灭资料,要简短一点的啊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
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
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
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安佑宫、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大火连烧3天3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圆明园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现仅存建筑遗址,并建立圆明园遗址公园。
扩展资料:在英法侵略者看来,焚毁圆明园可以给清政府以极大的震动,迫使清政府尽快投降。
清代圆明园“为皇帝游息之所”,具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它相当于清代皇帝的第二个皇宫,是清统治者经常居住和向全国发号施令的政治中枢。
从雍正、乾隆、嘉庆到道光、咸丰五代皇帝,全年大部分时间在圆明园生活居住、处理政务、召见群臣,并在园内接待外国使臣和少数民族首领。
从某种意义上说,圆明园在清朝皇帝心目中的影响和地位,毫不逊色于紫禁城。
这一点英国人非常清楚,巴夏礼比喻说,圆明园“之于中国人,正如白金汉宫之于我们”(蒋孟引《第二次鸦片战争》,219页);额尔金更清楚地知道“圆明园乃是清帝所最宠爱的行宫”(戴逸《中国近代史稿》第一卷,338页)。
也正因为如此,侵略者深知,焚毁圆明园足以有效打击和震动清政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火烧圆明园。
2.圆明园的毁灭的资料2008-11-1516:01最佳答案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镇北面的一片平原上。
原为清代的皇家御苑。
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到清乾隆九年基本建成。
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多年。
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圆明园、长春、绮春后改名“万春”三园的总称。
资料《圆明园的毁灭》案例及分析
资料《圆明园的毁灭》案例及分析圆明园是中国历史上一处重要的皇家园林建筑,被誉为“万园之园”、“万园之宫”。
然而,在19世纪50年代,圆明园遭到了几次火灾的摧毁,成为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大悲剧。
本文将以圆明园的毁灭为案例,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一、案例分析1.火灾的发生:圆明园的毁灭是由于火灾引起的。
1859年和1860年,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对圆明园进行了洗劫和烧毁,使得园中的建筑、艺术品和文物付之一炬。
这是一次令人震惊的破坏行动,造成了巨大的文化和历史损失。
2.背后的历史背景:圆明园的毁灭不仅仅是一次火灾事件,它背后还反映出中国近代历史的种种问题。
由于清朝内忧外患,政府的腐败和弱势,以及欧洲列强侵略的压力,中国的国力和文化自信心都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英法联军的烧毁行动正是对这一局面的体现。
3.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圆明园的毁灭给中国文化和历史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园内的建筑、雕塑、花木和文物都是中国古代艺术和文明的杰作,它们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造诣。
烧毁这座园林,意味着一部分人类文明的破坏和丧失。
4.忧国忧民的东方文化传统:中国历史上,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一直是东方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圆明园毁灭的悲剧让人们更加意识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保护自身的文化和历史遗产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二、案例分析的意义1.引发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圆明园的毁灭使人们认识到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加强了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
保护文化遗产不仅是对一座城市、一座建筑的保护,更是对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珍视。
2.引发历史记忆的反思:圆明园毁灭的案例让人们反思历史记忆的重要性。
只有对历史足够警醒,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发现历史的无情和残酷,从而更加珍视当下的和平和稳定。
3.促进国家文化自信心的建立:圆明园毁灭的案例应当成为中国民族文化自信心的催化剂。
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源远流长,我们应当反思过去的屈辱和颠沛流离,坚定自己的文化自信心,并努力恢复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圆明园毁灭的资料
关于圆明园毁灭的资料引言圆明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北郊,占地约约350公顷,建于清朝康熙年间。
然而,这座美丽的园林在1840年至1860年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与毁灭。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梳理,详细介绍圆明园的毁灭过程以及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1. 圆明园的建造与特点圆明园最初由康熙帝下令修建,雍正帝继续了修建工作,乾隆帝进行了最大规模的改建。
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美的园林景观和珍贵的文物收藏而闻名于世。
2. 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圆明园的破坏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至1842年间,此时圆明园已经成为清朝皇家的夏令行宫。
然而,英国军队却在战争期间对圆明园进行了严重破坏。
据史料记载,英军在园内放火烧毁了许多建筑物,掠夺了大量的宝贵文物。
这次破坏不仅给圆明园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损失,也对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尊严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3.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圆明园的彻底毁灭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856年至1860年间,此次战争对圆明园的破坏更为严重。
据史料记载,英法联军在战争期间多次进攻并最终攻陷了圆明园。
他们不仅烧毁了圆明园内的建筑和文物,还掠夺了大量的财宝,并摧毁了园内的植被与湖泊。
这次彻底的毁灭使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和悲痛,也成为了中西文化冲突和殖民侵略的象征。
4. 圆明园毁灭的历史背景与意义圆明园毁灭的历史背景是鸦片战争及其后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削弱了中国的主权和独立。
圆明园的毁灭成为了中国人民反封建与抵抗侵略的象征,也凸显了中国在那个时期的弱势与无奈。
这次毁灭对中国文化遗产和国家尊严造成了巨大影响,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民来说,它是一个持续的记忆与教训,使人们更加珍惜和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结论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痛点,它是中国国家尊严和文化遗产的重要象征。
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梳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圆明园毁灭的过程,及其对中国及世界历史的影响。
圆明园的毁灭的复习资料
圆明园的毁灭的复习资料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是中国历史上一座极具规模和艺术价值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郊,占地面积达350多公顷。
它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历经多位皇帝的扩建和改造,成为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典范之一。
然而,这座宏伟的园林在19世纪末遭遇了一场灾难性的毁灭,成为了中国文化遗产中最令人痛心的损失之一。
圆明园的毁灭发生在1860年,这一年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入侵中国。
当时的圆明园已经成为了清朝皇家的夏宫,拥有众多宫殿、花园和珍宝。
然而,英法联军对于这座园林的价值和文化意义毫不在乎,他们将其视为一个掠夺的目标。
据历史记载,英法联军在攻占北京后,对圆明园进行了一番彻底的破坏。
他们焚烧了园内的建筑物,掠夺了珍贵的文物艺术品,并将园内的湖泊和河流填平。
这场灾难性的毁灭行动,使得圆明园一夜之间变成了一片废墟,其价值连城的文物和艺术珍品也被带走或摧毁。
圆明园的毁灭不仅仅是一场对于物质财富的掠夺,更是对于中国文化和历史的残忍摧残。
圆明园作为一座皇家园林,承载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审美价值。
它集中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园林和雕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瑰宝的代表之一。
然而,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火焰中烧毁,让人痛心疾首。
圆明园的毁灭也引起了中国人民的集体悲痛和愤怒。
这座园林曾经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和自豪,是他们的文化根基和精神寄托。
然而,英法联军的毁灭行动让人民失去了一部分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
这场灾难也成为了中国近现代史上一道难以磨灭的伤痛。
尽管圆明园的毁灭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但它也引发了中国人民对于文化保护和遗产保护的反思。
这场灾难让人们认识到,文化和历史的珍贵无法用金钱衡量,它们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财富。
因此,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成为了中国社会的重要议题,各级政府和民间组织也加大了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如今的圆明园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遗址和旅游景点,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虽然它无法恢复到曾经的辉煌,但人们通过修复和保护工作,仍然能够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和历史厚重感。
关于圆明园毁灭的资料
关于圆明园毁灭的资料圆明园,又称圆明园公园,是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的一座大型皇家园林。
圆明园是清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园林之一。
然而,在19世纪末,圆明园被彻底毁灭,成为中华民族的耻辱和痛惜。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艺术和政治等方面介绍圆明园毁灭的相关资料。
一、历史背景圆明园的建造始于清朝康熙年间,历经三代皇帝——康熙、雍正和乾隆的修建和改造,历时150余年。
圆明园的建造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使用了大量的珍稀木材、玉石、绘画和瓷器等材料。
圆明园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和欧洲古典园林的特点,被誉为“万园之园”。
然而,在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并占领了圆明园。
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英法联军在圆明园内进行了大规模的抢劫和破坏。
随后,圆明园又被八国联军再次洗劫,最终被彻底毁灭。
二、文化价值圆明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
圆明园内有众多的古建筑、古桥梁、古石雕、古瓷器等文物,以及大量的书籍、字画和典籍。
这些文物和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
三、艺术价值圆明园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之一。
圆明园内的建筑和景点众多,包括大水法、长廊、石舫、十二生肖等著名景点。
这些景点以其精美的造型、独特的风格和浓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
四、政治价值圆明园的毁灭也反映了清朝政府的软弱无能和国家的衰落。
圆明园作为皇家园林,代表着清朝政府的形象和地位。
然而,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软弱无能,圆明园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两次洗劫,最终被彻底毁灭。
这不仅是中国历史的耻辱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悲痛和遗憾。
五、现状及保护目前,圆明园已经成为一个遗址公园,并被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虽然圆明园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精美和华丽,但是它仍然保留着一些历史和文化遗产。
游客可以在圆明园内欣赏到一些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包括大水法、长廊、残垣断壁等。
圆明园的毁灭历史资料
圆明园的毁灭历史资料2篇圆明园是中国历史上一座闻名世界的皇家园林,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象征。
然而,在这个美丽的园林背后,却有着一段令人痛心的毁灭历史。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介绍圆明园的毁灭历史,展现那段惨痛的历史。
一、圆明园的建立和繁华时期圆明园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典范之一。
整个园林占地面积广阔,包括两大部分,即圆明园和长春园。
园内绿树成荫,湖泊曲折,装饰着众多的亭台楼阁和雕塑。
园内有众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让人叹为观止。
圆明园成为皇家贵族的游乐场所,每年逢年过节,皇帝和其他宫廷成员都会到园内游玩,举行各种盛大的宴会和庆祝活动。
这段时间,圆明园的繁荣达到了巅峰,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
二、圆明园的毁灭1. 第一次毁灭1856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入侵中国的首都北京。
当时,圆明园成为英法联军的目标之一,因为它的珍宝和文物让他们着迷。
英法军队闯入圆明园,洗劫一空,掠夺了园内无数的艺术品和文物。
他们还破坏了园内的建筑和雕塑,放火烧毁了大量的园中景观。
在第一次毁灭中,圆明园遭受了巨大的破坏,许多无价之宝被掠夺一空,园内的建筑和雕塑也遭受了严重的毁坏。
这场惨烈的历史悲剧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悲伤。
2. 第二次毁灭不过,英法联军的破坏只是圆明园历史中最为轻微的一次。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再次入侵北京。
这一次,他们对圆明园的破坏更加残忍和彻底。
英法联军从圆明园北方之月坛开始烧杀抢掠,进一步破坏了园内的建筑和文物。
他们纵火烧毁了园内众多的亭台楼阁,湖泊也被火烧干了。
整个园林被彻底摧毁,几乎变成了废墟。
三、圆明园的毁灭带来的深远影响圆明园的毁灭给中国文化和历史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无数宝贵的文物和艺术品消失无踪,使得我们无法再从中了解到清朝时期的历史和文化。
此外,圆明园的毁灭也带给人们巨大的痛苦和悲伤。
园内曾属于皇家的各种宝贝一夜之间化为灰烬,让人心痛不已。
圆明园的毁灭资料简介
圆明园的毁灭资料简介引言圆明园,是中国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郊,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古代皇家园林之一。
然而,1840年到1900年间,圆明园经历了一系列的灾难,最终被彻底毁灭。
本文将简单介绍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和相关资料。
圆明园简介圆明园建造于清朝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皇帝的统治时期,总占地面积约350公顷。
园内的建筑、景观和艺术品集中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园林和艺术的精华。
圆明园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皇家园林区、大型宫殿区和西洋建筑区。
圆明园的毁灭过程第一次被洗劫(1840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国军队趁乱进攻圆明园。
英军烧毁了大量建筑和文物,带走了许多宝贵的艺术品,导致圆明园遭受了严重的损失。
第二次被洗劫(1860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法英联军攻占北京,再次洗劫了圆明园。
他们烧毁了几乎所有的建筑,带走了无数文物和宝贵的艺术品。
圆明园遭受了巨大的破坏,成为废墟。
最终毁灭(1900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生,圆明园成为义和团的目标之一。
他们烧毁了圆明园的大部分建筑,包括最后幸存的一些文物和艺术品。
在这次毁灭中,圆明园化为一片废墟,几乎一无所有。
相关资料由于圆明园的毁灭,大部分的建筑和文物都无法完全保存下来。
然而,一些文献记录、照片和插图仍然存在,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了解。
以下是一些关于圆明园毁灭的相关资料:1.《圆明园纪实》:该书是圆明园现存资料中保存较为完整的一部分,记录了圆明园毁灭前的建筑、景观和文物。
2.圆明园残存照片:一些摄影师在圆明园毁灭前拍摄了一些照片,这些照片成为了今天了解圆明园的重要资料之一。
3.《圆明园考古图录》:该书是对圆明园进行考古调查和记录的综合性图录,其中有一些珍贵的插图和文献材料。
4.《圆明园考古发现与研究》:这是一本关于圆明园考古发现和研究的学术论文集,其中包括了一些考古发现的详细描述和分析。
结论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巨大损失,它曾经是中国古代文明和艺术的典范。
关于圆明园毁灭的资料
关于圆明园毁灭的资料一、背景介绍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南麓的一处山水皇家园林,也是清朝皇家园林之一。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3500亩,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
然而,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圆明园被盗、被烧,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悲剧。
二、圆明园的繁荣时期圆明园建于康熙年间,清朝乾隆帝下令对园林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成为了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之间最完整、最华丽的园林之一。
园内建筑融合了西藏、蒙古、满洲、回等多种民族建筑风格,历经几代皇帝的修建,融合了中西文化,展现了清朝皇家园林的壮丽和绚丽。
园内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亲王园、后妃园和御前园。
亲王园以昆明湖为主,湖水面积广阔,配以精美的建筑群,如位于湖心的万寿山、位于湖畔的丹碧亭等。
后妃园以长寿山为核心,山上建有以佛教建筑为主的宫殿和庙宇,如一座仿佛朝阳寺的玄坛庙宇。
御前园是历代皇帝休憩的场所,这里有许多精美的园林建筑,如琼华岛、福海、和瘗翠亭等。
三、圆明园的毁灭1. 第一次战火第一次对圆明园的破坏发生在1856年的英法联军战争期间。
当时,联军攻占了北京城,并企图以军纪不严为借口对圆明园进行洗劫。
虽然中法两军总指挥恺撒和法军总指挥洪尔赛对此表示反对,认为这一行为违背了准则,但最终圆明园还是遭到了严重破坏,大量的文物被掠夺。
2. 第二次战火第二次对圆明园的毁灭发生在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当时,盖尔后将军率领的英军联合法军再次攻占了北京,并以报复火烧圆明园的方式向中国人民展示其军事优势。
整个圆明园遭到了烧毁,建筑、文物、艺术品等无一幸免,世界上最宏大、最珍贵的皇家园林就此消失。
四、毁灭后的圆明园1. 文物丧失圆明园的毁灭导致了海量的文物丧失,其中包括无数的经书、古籍、书法字画、文物器皿等,对中国文化遗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2. 引发的国难情绪圆明园的毁灭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被视为国家的耻辱和丧失。
圆明园毁灭前的资料 (5)
圆明园毁灭前的资料一、背景介绍圆明园,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东,是中国皇家园林的代表作之一。
圆明园建立于清朝康熙年间,占地面积350公顷,包括了园林、宫殿以及人工湖等各种建筑和景观。
圆明园以其独特的设计、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壮丽的景色而闻名于世。
二、圆明园的历史1.建造与发展:圆明园的建造始于清朝康熙年间,当时的皇帝康熙下令修建圆明园作为夏季的行宫。
经过多代皇帝的添置与扩建,圆明园逐渐成为一个规模宏大且独具特色的皇家园林。
2.文化内涵:圆明园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建筑艺术,园内的建筑、雕塑和装饰等展现了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园内的宫殿、亭台楼阁和花园等各种建筑风格各异,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氛围。
3.名人游览:圆明园作为清朝的皇家园林,吸引了许多名人前来游览。
清朝皇帝及其贵妃常在圆明园内休憩,同时也接待了许多外国政要和贵族。
圆明园成为了交流中西文化、促进友好关系的重要场所。
三、圆明园的毁灭尽管圆明园建筑规模宏大,但不幸的是,在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圆明园遭到了严重破坏。
以下是毁灭的主要原因和过程:1.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英国与中国清朝之间的一场战争。
战争中,英国军队攻占了北京,其中包括圆明园。
英国军队将园内的宫殿、亭台楼阁以及珍贵的艺术品和文物等掠夺一空,并纵火焚毁了大部分建筑。
2.文物流失:由于战争期间的破坏和掠夺,圆明园内的许多宝贵文物被洗劫一空。
这些文物包括了书画、陶瓷、雕塑等珍贵艺术品,被运往外国并散落各地。
至今,仍有一些文物未能找回。
3.毁灭过程:据记载,鸦片战争中,英国军队点燃了圆明园的建筑并引发大火。
火势迅速蔓延,很快整个园区都被吞噬其中。
火势之大,使得园内的建筑和园林景观基本上都被烧毁。
四、圆明园毁灭前的影响圆明园的毁灭给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文化遗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对历史和艺术的研究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1.文化遗产损失:圆明园内的建筑和文物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它们的毁灭使得研究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变得困难,并给后人传承和学习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五年级上册圆明园毁灭的资料
五年级上册圆明园毁灭的资料
一、背景
圆明园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一座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北郊。
园林占地面积约 350 多公顷,由三个园林构成:即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
圆明园始建于 1709 年,最初是康熙帝给胤禛的赐园。
1722 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
乾隆帝继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
二、毁灭过程
1860 年 10 月 6 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
英法联军洗劫两天后,向城内开进。
10 月 11 日英军派出 1200 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
10 月 18 日,3500 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 300 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
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三、重点知识
1. 圆明园的建筑特色:圆明园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方建筑的风格,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2. 圆明园的毁灭原因:圆明园的毁灭是由于英法联军的侵略和掠夺,以及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
3. 圆明园的历史意义: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四、总结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巨大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次悲剧。
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珍惜现在,努力保护和传承好中国的文化遗产。
圆明园的毁灭资料介绍
圆明园的毁灭资料介绍圆明园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而它的毁灭更是成为了一个令人痛心的历史事件。
以下是关于圆明园毁灭的资料介绍。
一、圆明园简介圆明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清代乾隆、嘉庆和道光三朝皇家园林。
整个园林占地350公顷,包括了大小湖泊、山川、建筑群等。
园内建筑以中式建筑为主,又融合了西方的建筑风格,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作之一二、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的毁灭发生在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这次战争是中国清朝与英法联军之间的冲突。
当时,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并派遣军队前往圆明园。
由于清朝政府的无能和联军的肆意破坏,圆明园最终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1.掠夺与破坏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后,对园内的宝物进行了大规模的掠夺。
他们将文物、书籍、绘画等珍贵文化品搬运到英法船上,运回了他们的国家。
同时,他们还对园内的建筑和景观进行了不可挽回的破坏,包括将建筑物烧毁、毁坏石雕和石刻、抢夺木雕和铜雕等。
2.美国驻华公使麦家廉的记录美国驻华公使麦家廉在其日记中详细记录了圆明园被毁的情景。
他描述了联军对园内建筑的破坏、宝物的掠夺以及园内景观被火焚等情况。
他的记录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揭示了当时的悲惨景象。
3.毁灭的原因圆明园被毁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几个方面。
首先,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对中国采取了强制性条约,清政府无法拒绝其进入圆明园的要求。
其次,清朝政府对于保护圆明园的意识薄弱,对园内的财宝和文化遗产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
最后,英法联军为了展示对中国的胜利,故意破坏圆明园作为报复和示威。
三、圆明园毁灭后的影响1.文化遗产的损失2.对后代的伤害3.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四、对圆明园的重建努力自20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一直致力于圆明园的重建。
根据历史文献和存留的破坏状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修复工作。
重建努力的目标是恢复圆明园的原貌,让后人能够亲眼目睹当年的壮丽景观。
总结: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悲剧,对于中国文化遗产和历史意义来说具有重要的影响。
人教版语文圆明园的毁灭资料
《圆明园的毁灭》资料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镇北面的一片平原上。
原为清代的皇家御苑。
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到清乾隆九年(1744)基本建成。
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
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圆明、长春、绮春(后改名“万春”)三园的总称,占地甚广,外围周长约10公里。
全园占地5200余亩,方圆20多华里。
全园建筑总面积超过故宫。
圆明园系一座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
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5处景观,有些景观的命名,直接以水为主题。
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曲院风荷”,都来自于杭州的西湖十景。
还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庐山的“西峰秀色”,仿狮子林的“叠石迷宫”,仿瞻园的“茹园”,仿孤山放鹤亭的“招鹤蹬”等等,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
在圆明园的鼎盛时期,这里既是具有空前规模的皇家园林,又是清代皇帝发号施令、行使权力的统治中心。
从康熙到咸丰,6个皇帝每年总有三四个月在此居住,并处理政务和进行各种政治活动。
当年的大宫门两旁,曾设置了内阁、六部、军机处等中央政府部门的办公处。
在西北面的一片废墟残迹中,仍能寻找到几组规模宏大的宫殿遗址。
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举行盛大宴会的“九洲清宴”、供奉历代清帝影像和祭祀用的“安佑宫”和藏书楼“文源阁”等等。
在建筑艺术上,圆明园还形成了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
长春园的北端,原建有一组园林化的欧洲式宫苑,其中有座“西洋楼”,由意大利传教士、画家郎世宁等外国专家设计,创建于清乾隆12年至24年(1747—1759),建筑用料大量是精雕细刻的石材,主要景区装置了多种形式的水池和机关喷泉。
园路铺饰、绿篱修剪,以及围墙、石雕、铜像等都具有西方特色,但楼顶却盖上了中国特有的琉璃瓦,墙壁上镶嵌着琉璃砖,同时采用了中国传统的迭石技术和砖雕工艺。
这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处兼有东西方风格的园林建筑群,因而被西方誉为“万园之园”。
关于圆明园毁灭的资料 (3)
关于圆明园毁灭的资料1. 圆明园简介圆明园,又称圆明园遗址,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路28号,是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占地350多公顷,包括了诸多宫殿、湖泊、假山和花园等景点。
圆明园被誉为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之一。
2. 圆明园毁灭的经过圆明园曾多次遭到破坏,其中最为著名和惨烈的一次发生在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当时,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入侵圆明园。
他们洗劫了圆明园的宝物,并纵火焚毁了园内的建筑和植被。
这次破坏被视为对中国文化的巨大侮辱和损失,造成了国人的广泛愤慨。
3. 战略布局圆明园的总体布局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前园、中园和后园。
前园以大石桥为入口,包括了宫门、宫墙和雕塑等元素。
中园是园林的核心部分,包括有名的十二生肖铜像和圆明园三大主题建筑:大东门、大西门和德胜门。
后园则以大湖为核心,围绕着湖泊布置着亭台楼阁、岛屿和假山等景点。
4. 破坏和损失英法联军攻占圆明园后,他们在园内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和抢掠。
据史料记载,英法联军共焚毁了园内1280间房屋和教堂,以及大量的文物和文献。
他们还将园内的湖泊注满墨水,并破坏了亭台楼阁和假山。
整个园林被完全摧毁,一片狼藉的景象使人痛心疾首。
5. 后续修复工作圆明园的毁灭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悲痛,自此以后,中国人民一直为此进行修复工作。
20世纪以来,圆明园遗址的修复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主要恢复了中园的大型建筑、亭台楼阁和湖泊。
但由于缺乏足够的历史文献记录,部分修复工作仍存在争议。
6. 圆明园的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圆明园的文化遗产,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圆明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此外,多部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以圆明园为背景,向人们传递了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7. 圆明园的意义和影响圆明园的毁灭不仅仅是对一个园林的破坏,更是对中国文化的蹂躏。
它成为中国人民心中永不磨灭的伤痛,也成为人们反思历史与珍视文化遗产的重要标志。
圆明园的毁灭资料大全_1500字
圆明园的毁灭资料大全_1500字
1860年10月5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
根据俄国外交官伊格纳提耶夫提供的情报:清朝守军集中在东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应先攻取;并听说中国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的圆明园。
于是,英法联军绕抄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并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火烧圆明园事件。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
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祯(后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
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
园中有宏伟的宫殿,有轻巧玲珑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有象征农村景色的”山庄;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等。
圆明园的毁灭资料简介
圆明园的毁灭资料简介一、背景介绍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是清朝皇家园林之一,以其规模宏大、建筑精美而闻名于世。
然而,自其建成至今,圆明园也遭受了多次毁坏,其中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世纪末的义和团运动期间。
本文将概述圆明园的毁灭资料,全面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重要性。
二、圆明园的历史圆明园开始于1709年,由清朝康熙皇帝命令修建。
经过多位皇帝的努力,圆明园逐渐成为一座气势恢宏的皇家园林,包括精心设计的园林景观和许多珍贵文物。
它被视为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游客的关注。
三、19世纪末的毁灭1.义和团运动19世纪末,中国发生了一系列反对外国侵略的运动。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义和团运动,该运动组织了一支由农民和武装分子组成的抵抗军,他们对外国人和基督教传教士进行了袭击。
作为外国势力的象征,圆明园成为了义和团运动的目标之一。
2.圆明园被毁1900年,在义和团运动的高潮期间,圆明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义和团成员闯入圆明园,焚毁了许多建筑和珍贵文物,造成了重大的文化损失。
据记录,圆明园内的建筑和文物几乎全部被摧毁,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四、影响和重建1.文化损失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国文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无数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在烈火中化为灰烬,无法弥补的空白被留下。
这也成为中国民族自尊心受到打击的象征,让无数人对外国侵略感到愤怒和痛心。
2.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圆明园的毁灭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着中国处于西方列强侵略的低谷。
这一事件深深地刺激了一些爱国者,激发了他们对于国家独立和强大的追求,促使了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3.重建努力自毁灭以来,虽然无法完全恢复圆明园的辉煌,但中国政府和人民一直致力于保护和修复圆明园的遗址和文物。
通过努力和国内外合作,圆明园的一部分已经得到了修复,成为了文物保护和旅游景点。
五、结论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痛苦事件,但它也激发了中国人民对于国家独立和强大的追求。
《圆明园的毁灭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圆明园的毁灭》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背景介绍:《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历史上一起令人痛心的事件,发生于1860年英法联军对北京进行侵略的时期。
圆明园是清朝时期的一处皇故里林,以其奇特的园林布局和精美的建筑闻名于世。
然而,在侵略者的肆虐下,这座园林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永久无法被抹去的伤痛。
二、作业设计目标:通过进修《圆明园的毁灭》,让同砚了解这段历史,反思侵略对一个国家和文化的破坏力气,培育同砚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遗产的珍惜之心。
三、作业设计内容:1.阅读《圆明园的毁灭》相关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等,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和过程。
2.就《圆明园的毁灭》事件展开谈论,分析侵略的原因和影响,让同砚沉思侵略行为对一个国家和文化的意义。
3.就《圆明园的毁灭》事件进行写作,要求同砚撰写一篇文章或作文,表达个人对侵略行为的看法和对文化遗产的重视。
4.组织相关的活动,照实地考察圆明园遗址或举办主题讲座,深化同砚对《圆明园的毁灭》事件的理解和感受。
5.进行小组谈论或辩论,让同砚从不同角度探讨侵略行为的复杂性和对历史的警醒意义。
四、作业设计要求:1.要求同砚勤勉阅读相关资料,并在谈论和写作中表达明晰的观点和态度。
2.要求同砚乐观参与活动,呈现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要求同砚尊重历史事实,不畏艰难,勇于面对侵略历史,并从中吸收教训。
4.要求同砚充分发挥创设力和表达能力,用心呈现对《圆明园的毁灭》事件深刻的熟识和理解。
五、作业设计评估:1.依据同砚的谈论表现、写作作业质量、活动参与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判,分别赐予相应的效果。
2.鼓舞同砚多角度沉思,勇于表达个人观点,并依据其沉思深度和表达能力赐予额外加分。
3.在完成作业后,针对同砚在进修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进行思辨性评判,指导同砚深化对《圆明园的毁灭》事件的理解和熟识。
六、作业设计延伸:1.鼓舞同砚进行相关主题探究,如侵略历史探究、文化遗产保卫探究等,开拓同砚的知识面和思想深度。
圆明园的毁灭主要内容
圆明园的毁灭主要内容圆明园,又称圆明园遗址,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一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
它曾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以其宏大的建筑、精美的园林和珍贵的文物而闻名于世。
然而,这座美丽的园林在历史上却遭受了极其悲惨的毁灭,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段痛苦记忆。
圆明园的毁灭主要发生在1860年,当时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对圆明园进行了长达数日的破坏。
他们不仅洗劫了园中的宝贝,还纵火焚毁了园内的建筑和植物,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这场毁灭行为不仅给中国文化遗产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伤痛。
圆明园的毁灭是对中国封建文化的一次极大冲击。
园内的建筑和文物代表了中国古代艺术的最高成就,它们的毁灭使得中国失去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产。
这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也让世人感叹着这段历史的悲剧。
圆明园的毁灭也是对中国民族尊严的一次践踏。
当时的英法联军以列强的姿态入侵中国,他们不仅肆意破坏圆明园,还对中国人民进行了残酷的屠杀和掠夺。
这种侵略行为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也让中国在世界上失去了尊严和地位。
圆明园的毁灭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文明需要保护,历史需要珍惜。
我们不能忘记历史的教训,更不能忘记那些为了保护文化遗产而付出生命的人们。
我们要倍加珍惜我们的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让世界看到中国的文明和力量。
总的来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段悲剧,它给中国文化和民族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痛。
然而,正是这段悲惨的历史,让我们更加珍惜我们的文化遗产,更加坚定地维护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利益。
愿历史不再重演,愿文明永存。
圆明园的毁灭过程资料
圆明园的毁灭过程资料简介:圆明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国历史文化遗址之一,也是清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
然而,圆明园在1840年至1860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遭到了彻底的破坏,成为了历史的残片。
本文将介绍圆明园的毁灭过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不幸事件。
第一阶段:太平天国运动(1840年-1864年)184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范围逐渐扩大,蔓延至北京地区。
起初,圆明园的建筑物并未受到严重破坏,但是这一局面在1850年后发生了变化。
1850年,从江西出发的太平军攻占了北京城,并开始将其作为基地。
太平军激进的思想使得他们对贵族和皇家建筑持强烈的敌意,圆明园也因此成为了他们的攻击目标。
据记载,太平军曾在圆明园发生过多起焚烧、破坏行为,使得园内的建筑遭到了严重损失。
第二阶段: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除了太平军的破坏,第二次鸦片战争也是圆明园毁灭的重要原因之一。
1856年,英法联军在对中国进行报复行动的过程中,攻占了圆明园,并将其作为目标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
根据历史记录,英法联军的士兵烧毁了园内的建筑,劫掠了大量的艺术品和财富,还破坏了园内的花园、湖泊等自然景观。
尽管当时有一些清朝官员试图保护圆明园,但由于英法联军的强大火力和人数优势,保护行动最终失败。
第三阶段:后续损毁和重建(1860年后)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圆明园的毁灭并未结束。
虽然一些建筑仍然保留了下来,但它们的状况迅速恶化。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圆明园遭受了盗窃和破坏的更多行为,一些文物和艺术品流失殆尽。
此后几十年里,圆明园遗址逐渐被人们所遗忘,直到20世纪末才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
总结: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可以追溯到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军和英法联军的野蛮行为导致了园内建筑物的严重破坏,一些文物和艺术品也因此流失。
随着时间的推移,圆明园遗址逐渐被遗忘,直到20世纪末才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
尽管圆明园已经成为了历史的残片,然而,通过文化遗产保护和历史研究的努力,我们仍然能够从中了解到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明园的毁灭资料 历史背景: 圆明园于咸丰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页屈辱史。 至清代中叶,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已大大落后于西方,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0年(道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义者挑起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随后国内又爆发了反抗清王朝统治的“太平天国”。 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先在广州两度挑起战端,但未达到予期愿望。为了对清政府直接施加压力,就决计陈兵京城。侵略军于1858年5月近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俄、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 1860年(咸丰十年)7月,英法侵者军舰队再次闯到大沽口外,以英法公使进京换约为幌子,一面武力进逼,一面诱以“讲和”。目的在于陈兵京师,逼清廷就范。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迟迟不定战守之策。侵略军长驱直逼通州。9月21日,通州八里桥决战清军失利,次日晨,咸丰皇帝仓皇自圆明园逃奔承德避暑山庄而去,造成都城无主,百官皆散,军卒志懈,民心大恐的危机局面。 抢劫圆明园: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10月6日傍晚,侵略军闯入圆明园大宫门。此时,在出入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遇难不恐,奋力直前”,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 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伦三世),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圆明园可抢的东西实在太多。据一个英军目击者称,在整个法军营帐内满堆着很多装潢异常华丽的各色钟表,在士兵的帐篷周围,到处都是绸缎和刺绣品。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国二等带兵官,因在圆明园劫掠致富,享用终身,得了个“中国詹姆”的绰号。 英法侵略者究竟抢走了圆明园多少宝物,由于园内的陈设什物及其帐目都一并被抢毁一空,所以已永远无法说清。以下资料或许可藉以管中窥豹。清室史料表明,圆明园内当时仅陈列和库存的欧洲各式大小钟表即达441件,劫后幸存的只有一件大钟。事后查缴被土匪抢走和侵略军“委弃道途”的一部分失散物件即达1197件,这充其量只不过是园内物件的千分之一二。据当时《泰晤士报》一则通讯称:“据估计,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镑”。实际上,被英法侵略军抢走和破坏的物件,有很大一部分实属无价之宝。这摧残人类文化的滔天大罪,实在令人发指! 据参与的目击过劫掠现场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描述: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纵倩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兰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赞同55|评论(55)
2012-11-29 19:42zx1415284063| 二级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长春、万春三园组成。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誉为“万园之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将圆明园烧毁。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残存和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其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乃至政府当局的有组织地损毁。北洋政府的权贵们包括某些对圆明园遗址负有保护责任者,都倚仗权势,纷纷从圆明园内运走石雕 、太湖石等,以修其园宅。那侵略者不仅抢夺了那珍贵的历史文物,而且毫不留情地把它化成灰烬。圆明园占地350公顷(5200余亩),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2100亩),圆明园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一万平方米,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镇北面的一片平原上。原为清代的皇家御苑园,总面积竟等于8.5个紫禁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到清乾隆九年(1744)基本建成。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圆明、长春、绮春(后改名“万春”)三园的总称,占地甚广,外围周长约10公里。圆明园系一座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5处景观,有些景观的命名,直接以水为主题。赞同26|评论(22)
查看更多其他回答2012-03-13 18:37热心网友此园原为雍正皇帝为皇子时的赐园,待其即皇位以后扩建为离宫,乾隆二年(1737年)再次扩建,乾隆十六年(1751年)和三十七年(1772年)先后又附建长春园和绮春园,合称圆明三园。它坐落在西郊海淀镇之北,周围泉眼丛聚,草丰树茂,是绝好的造园之地。三园共占地350余公顷。园内成组的建筑群有一百二十三处,被誉为“万园之园”。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圆明园惨遭劫掠焚毁。 圆明园三园地势平坦,所以造景大部分是聚水而成景、因水而成趣的水景园。具体讲,圆明园有三大景区。即中部的前湖后湖景区,包括正大光明殿所在的宫廷区以及前湖、后湖沿岸的九岛。每个岛都有一组标题的景点,最大的一处称“九洲清晏”,即取“禹贡九洲”的含意,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环绕后湖的东、西、北三面,形成一圈外围景区,在这区里布置了小园林集群,如众星捧月般地簇拥着中央景区。外围景区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有祭祖的安佑宫、城堡式佛寺舍卫城、模仿商业活动的买卖街、藏书的文源阁、听戏的同乐园、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杭州西湖的“曲院风荷”、仿绍兴兰亭的“坐石临流”、仿庐山的“西峰秀色”等。第三景区为东部的福海景区,即以福海的大水面为中心,湖中有三个岛屿鼎列,以象征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山。湖岸布置了与水有关的二十处景点。此外,在圆明园的北宫墙外,尚有后来增建的一条狭长的景区,主要表现水村野居的风光。 长春园是圆明园的附园,在圆明园的东侧。此园分为南北两个景区。南区以淳化轩一组为主体建筑,周围湖岛布置了十个景点,皆因地制宜,因水成景,如茹园、鉴园、狮子林、海岳开襟、玉玲珑馆等。北区为一横长地区,区内布置了六幢欧洲18世纪巴洛克风格的宫殿式建筑,名为谐奇趣、蓄水楼、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俗称西洋楼。这些建筑的体形及立面上的柱式、檐口基座、门窗细部俱为欧式建筑作法,但细部雕饰也掺杂了中国式的纹样。建筑前还配有人工喷泉。西洋楼建筑是欧洲建筑文化第一次传入中国的完整作品,也是欧洲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