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口 耳 目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3课《口耳目》课件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3课《口耳目》课件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口耳目
打开课本第9页 学习识字一第3课
《口耳目》
跟读
身坐直,脚放平, 双手拿书向外倾。
目耳 口 手

口耳目
手足
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两个小女孩站在花丛边观赏美 手
丽的花。一位小女孩用手指着一朵 口
花说:“这朵花也要开放了!”小


男孩听到了声音,看向了她们,接
着挥手和她们打招呼。
田字格
第一笔的竖和横折的竖,应 稍稍往里斜,呈现上宽下窄。
第一笔的竖和横折的竖要直, 中间的两横不要碰到横折的竖, 横之间等距。
第一笔的横为中横,要平稳。 最后一横是长横,要稍稍向上斜。 中间的两横不要碰到右边的竖, 横之间等距。
第一笔的撇要横撇,中间一横短, 第二横长,弯钩略带点弯。
写字姿势
写字
画画
下棋









足 它能做什么呢?
走路
跑步
踢球
足 迹

足 球
读一读
口耳目手足
认一认
跟 读
三字读连贯, 中间要停顿。
站着要像松树那样挺拔
坐着要像座钟那样端正
良 好 习 惯
行走要像风那样快而有力 睡觉要侧卧像弓那样弯着
站坐
认字
口耳目手足站坐
认一认
写字
笔画:横折、撇、弯钩 笔顺(先外后里再封口)
课后作业
1.让家长用生字卡片考考你 2.在田字格上练习写字
一尺
一寸
一拳
头正身直足安, 眼离书本一尺。 胸离桌子一拳, 手离笔尖一寸。
执笔姿势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何使这些单调的活动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想学、乐学,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下面给大家带来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5篇,希望大家喜欢!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口、耳、目、羊、鸟、兔”6个生字,认识笔画“竖”,会写“十”1个字。

2、借助图画,尝试建立图、古象形字与现代汉字的联系,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等,学习象形字。

3、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喜爱,产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今天有很多老师来看我们小朋友上课,因为他们听说一(3)班的小朋友可棒了!我们今天要把自己的一面展现出来,有信心吗?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听说啊在汉字王国里,有许多神奇而有趣的象形字,它们既是字又像是一幅画,关于象形字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呢,你们想看吗?(播放《仓颉造字》的故事)看了这个故事,你们知道了什么?(指名说)今天田老师就要带领大家进入汉字王国,去认识一些有趣的象形字。

跟着老师一起写课题,(师板书,生书空)二、图字对照,领悟识字方法。

1、认识“口”。

(1)(出示嘴巴的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重点引导学生:a、说一句完整的句子,如“我看到了一张嘴巴”等。

关注嘴巴的样子是“张开的”。

b、图片的右下角还有个符号呢!猜猜它会是什么?(2)嘴巴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口”。

这个符号就是古时候的“口”字,和图片嘴巴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这个字和图片很像)是啊,这个“口”字就是古人照着嘴巴的样子画出来的。

(3)今天的“口”字是什么样子呢,请看!(出示“口”字)这中间经过了很多的变化呢!——(展示“口”字演变过程)解说:“口”字刚刚造出来时,和嘴巴的样子很像,还有向上翘起的嘴角呢!慢慢地,口的形状变方了,但是嘴角还留着,后来嘴角没有了,字的形状变得更方了,最后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的“口”字。

(齐读) (4)虽然“口”字的形状改变了不少,但还是跟张开的嘴巴有点像,看到这个“口”字,我们马上就能想到它指的是——嘴巴。

【核心素养】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3口耳目手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3口耳目手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3 口耳目手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语文第3 课《口耳目手足》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口耳目手足》是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单元的第三课。

这一课是象形字归类识字,12 个字按人体器官、动物、天体和物象、植物分类,每个字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以便学生理解字义,认识字形,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这些生字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学习这些生字,不仅能让学生认识汉字的形态,还能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为今后的识字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阶段,他们的认知水平较低,以形象思维为主。

对于汉字的认识还处于初步阶段,大多数学生只认识一些简单的独体字。

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喜欢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

在学习这一课时,学生可能会对汉字的演变过程感到好奇,但对于字形和字义的理解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图片、实物、游戏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字形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效果。

三、核心素养目标1.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口、耳、目、手、足、站、坐"7 个生字,会写“口、目、耳、手”4 个字。

能借助图画认读生字,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初步感受汉字的魅力。

2.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观察图片、对比字形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发现象形字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汉字的形态美,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喜爱之情。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识。

4.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感受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和书写生字。

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建立字形与事物之间的联系。

2. 教学难点理解“站"坐”两个字的意思,能正确做出动作。

感受汉字的象形特点,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3《口耳目》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3《口耳目》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3 口耳目优质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看图识字,让学生认识简单的身体部位。

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含有生字的图画,画面展示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对应的5个生字都是他们熟悉的身体部位名称。

第二部分提供了与身体部位有关的两句俗语,呈现生字“站、坐”,并以两幅京剧人物形象,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坐、立的规范,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2.结合课文插图,学习一些身体部位的名称。

3.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4.结合身体部位,认识生字,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借助图画,识记生字。

会写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教学建议一、识字写字1.识字。

要认读的7 个生字中,“足、坐”是平舌音,“手、站”是翘舌音。

教师要让学生用上生字进行日常表达,在语境中正音,激发学生认读的兴趣。

(1)看图说话正音。

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画的意思。

可以说说图中人物在干什么,如,“两个小女孩站在花丛边欣赏美丽的花。

”“一位小女孩用手指着一朵花说:‘这朵花也要开放了!’”“小男孩走过来挥着手和她们打招呼。

”随机出示生字“口、耳、目、手、足”,再引导学生用上生字说一句话。

(2)组词正音。

如“手”的读音是翘舌音,要重点正音。

教师可以让学生举起手,边认指手的各部位边说词语,如“手心、手掌、手背、手指、手腕、手臂”。

还可以教师边做搓手的动作边说词语,启发学生做做说说,如“招手、挥手、拍手、摇手、握手”。

让学生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中认读正音。

充分利用身体部位和生活经验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1)图文结合,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口、耳、目、手、足”的字形与每个身体部位的形状有一定的相似度。

教师可以出示“手、足、口、耳、目”的图片,让学生将实物、图片与汉字联系起来,发现汉字字形和各身体部位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识字3 口耳目》教学设计及反思

《识字3  口耳目》教学设计及反思

识字3 口耳目【课前解析】本课是看图识字,引导学生认识身体部位。

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含有生字的图画,画面展示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对应的5个生字都是他们熟悉的身体部位名称。

第二部分提供了与身体部位有关的两句俗语,呈现生字“站、坐”,并以两幅京剧人物形象,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坐、立的规范,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关注写字:本课4个生字,重点写好横折、撇、弯钩3个新笔画,例如“口、目”都有横折,但是横折的写法不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写好不同的横折。

本课新笔画弯钩,与竖钩相似,要注意区分。

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正确规范地写好汉字。

关注表达:我们的口、耳、目、手、足能做哪些事?应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身体部位的作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借助图片,帮孩子拓展思维,说清身体部位的作用。

关注拓展:五官歌两个眼睛看四方,两个耳朵听声响。

一个鼻子闻花香,一张嘴巴喝热汤。

两片嘴唇亲爸妈,撅起小嘴像这样。

两个脸蛋胖嘟嘟,它们都在我脸上。

口耳目用口讲,用耳听。

用眼看,用手做。

用足行,用心想。

口耳目,手足心。

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好——朋——友——。

【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对照、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2.会写“口、目”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

联系生活了解站、坐等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1.通过看图对照、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会写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2.联系生活了解站、坐等行为规范。

【教学难点】会写“口、目”等4个字。

【课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看图对照、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2.认识人体有关的部位,了解相关动作规范。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先请大家和老师一起边唱《小手拍拍》边做动作。

过渡:通过刚才的歌曲,你认识了身体的哪些部位?预设:眼睛、鼻子、嘴巴。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3 口耳目(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3 口耳目(教案)

3口耳目文本分析:本课是看图识字,让学生认识简单的身体部位。

课文分两局部:第一局部是一幅含有生字的图画,展示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对应的5个生字都是他们熟悉的身体部位名称。

第二局部提供了与身体部位有关的两句俗语,呈现生字“站、坐〞,并以两幅京剧人物形象图,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坐、立的标准,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本课教学应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原那么,以图画构建识字情境,以图画贯穿识字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在轻松的识字活动中感知字形,感知字义,并产生学习汉字的愿望。

教学目的: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2.会写“口、目〞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

联络生活理解坐、立、行的标准。

教学重点:1.借助图画,识记生字。

2.会写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3.联络生活理解“坐、立、行〞的标准。

教学难点:1.纯熟说出身体部位的名称。

2.感知坐、立的标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1.认识“口、耳、目、手、足、站、坐〞7个生字。

2.知道五官分别对应哪个身体器官,说说五官能做哪些事。

1.通过图文结合和游戏方法,感受各器官的作用。

2.联络生活实际认识7个生字。

一、激趣导入,提醒课题1.话题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和爸爸妈妈玩过指鼻子的游戏?如今老师和你们玩一玩,好吗?〔好!〕下面请大家把右手拿出来,当老师说“摸耳朵〞时,大家就赶快摸耳朵,当老师说“眨眼睛〞时,大家就眨眨眼睛。

〔师生互动游戏〕大家玩得很快乐。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身上的一些器官,看看它们有什么作用,它们的名字又是怎么写的。

2.板书课题〔板书:口耳目〕,老师带读,多读几遍。

二、图文结合,识记生字1.课件展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1〕说一说:图中的风光美吗?谁能说说图中描绘的情景?〔春天的风光真美啊!红红的花,绿绿的叶,孩子们在户外玩耍,蝴蝶在花中快乐地飞舞。

〕〔2〕议一议:图中的小男孩在做什么?两个小女孩又分别在做什么?〔两个小女孩在花丛边欣赏美丽的花朵。

3 口耳目手足【教案】

3 口耳目手足【教案】

3 口耳目手足1.通过看图对照、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2.会写“口、耳”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

联系生活了解站、坐等行为规范。

1.借助图画,识记7个生字。

2.会写“口、耳”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联系生活,正确了解站、坐、行等行为规范。

看图对照小组合作联系生活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铁丝。

2课时1.看图对照人体器官,重点认识“口、耳、目、手、足”5个生字。

2.会写“口、目”2个字和横折1个笔画。

3.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图片,进一步理解“口、耳、目、手、足”的作用。

板块一猜谜导入,识字正音师:今天上课前,老师想和大家玩一个小游戏,叫“谜语猜猜猜”,你们不仅要猜出正确答案,还要指一指是你身上的哪个部位。

你们准备好了吗?师:能吃又能喝,能说又能唱,人人都有它,天天都要用。

(打一身体部位)生:口。

(并指一指自己的嘴巴)师:左一扇右一扇,说话能听见,隔山不见面。

(打一身体部位)生:耳。

(并指一指自己的耳朵)师:上有毛,下有毛,中间有颗黑葡萄。

(打一身体部位)生:目。

(并指一指自己的眼睛)师: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打一身体部位)生:手。

(并指一指自己的小手)师:两个步子,能走能跑,能蹦能跳。

(打一身体部位)生:脚。

(并指一指自己的小脚)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课《口耳目手足》,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口耳目手足。

师:(出示课本的插图)仔细观察图片,说说图中的人物在干什么。

生:两个小女孩站在花丛边欣赏美丽的花。

一位小女孩用手指着一朵花说:“这朵要开放了!”小男孩跑过来挥着手和她们打招呼。

师:是啊,图片里就藏着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几个字呢!(出示生字“口、耳、目、手、足”)和我一起读一读这几个字吧!生:口、耳、目、手、足。

师:小朋友们,注意“手”的读音是翘舌音,和老师再读一遍“手”。

生:手。

师:请大家做一做课中导学单活动一。

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3口耳目手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3口耳目手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3口耳目手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口耳目手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知图意,创设情境,认识“口、耳、目"等生字。

2.会写“口、耳、目、手”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基本笔画。

3.正确朗读俗语。

借助俗语了解站、坐、行、卧的规范姿势,培养学生的基本礼仪。

教学重难点1.认识本课七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

2.了解正确的站姿、坐姿,走路、睡姿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一、游戏热身,导入新课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玩“点五官"的游戏,当老师说出五官名时,请你迅速用手指指出,老师看看谁的反应最快。

课件出示:游戏名称和规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也和五官有关,一起读课题——生:口耳目课件出示:课题二、感知图意,识记汉字,学习礼仪1.学习“口耳目足手”(1)情境识字师:花园里花儿朵朵开放,可美丽了,吸引了不少小朋友来观赏,她们都在干什么呢?1.识字“手"和“口”生:扎小辫的女孩用手指着一朵含苞欲放的花。

课件出示:手师:跟老师读“手”,三声,翘舌,舌头卷起来,看我的嘴型——手——举举双手手手手生:跟读师:手的本领可大了,手上不同的位置又不一样的名字,深出你的小手,跟着老师读儿歌,一起认识一下我们的小手。

课件出示:儿歌《双手操》点点我的小手心,摸摸我的小手背,转转我的小手腕,动动我的小手指,摇摇我的小手臂,拍拍我的小手掌。

师:那小女孩指着这朵花会对另一个女孩子说什么呢?生:你看,那朵花快开了,真好看!课件出示:口师:说话要用口,跟我读,四四方方一张口——生:跟读师:张张嘴巴口口口——生:跟读师:站在一边的小女孩会怎么回答呢?生:站在一旁的小女孩会说:“是的,每朵花的样子各不相同,颜色鲜艳,真美丽!”课件出示:足师:用脚站立,脚又叫足,平舌。

动动小脚足足足——生:跟读师:那小男孩在干什么呢?生:远处的小男孩听到她们的话,也跑过来看花,他一边跑,一边向女孩们打招呼。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识字3口耳目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识字3口耳目

书写指导:第一笔竖向右倾斜,横折向左倾斜,呈倒梯形。
xínɡ rú fēnɡ wò rú ɡōnɡ
书写指导:注意第二笔是短撇,第三笔是竖撇。
书写指导:字形瘦长,横画间距均匀。
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
口 书写指导:第一笔竖向右倾斜,横折向左倾斜,呈倒梯形。
组词:目标 目前 目的 目录 组词:耳朵 耳目 耳语 木耳
笔顺: 组词:手册 水手 手心 洗手 造句:城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做手 书工写。指导:注意第二笔是短撇,第三笔是竖撇。
“手”可以拉动(推动、举起、放下)物品;
行 如 风,卧 如 弓。
“耳”可以听声音,保持身体平衡;
“耳”可以听声音,保持身体平衡;
站 如 松 , 坐 如 钟。
站 如 松,坐 如 钟。
五官:指的就是“眉、眼、耳、鼻、嘴”五种人体器官。
我们的口、耳、目、手、足能做哪些 事?
答案 “口”可以朗读、说话、吃东西;“耳” 可以听声音,保持身体平衡;“目”可以读书认 字、看图赏画、辨别颜色;“手”可以拉动(推动、 举起、放下)物品;“足”可以行走、踢球;等等。 总之,口、耳、目、手、足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和 劳动,是人的五件宝贝。
3 口耳目
初读感知 生字乐园 课文解读
知识拓展 课堂练测 习题解析
小朋友,看看下面这些图片,说说图片上是人体的哪些器官?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zhàn

zuò

足球 足迹
站立 车站
坐下 坐车
nǐ你Βιβλιοθήκη 你们 你好wǒ我
我们 自我


他人 他们

3 口耳目

3 口耳目

课堂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给爸爸妈妈听。 2.在田字格里认真、正确地书写本课生字。 3.牢记正确的站坐姿势,保持良好的习惯。
在课件下边,也有相应模板可以运用,若需要,可以复制一下 然后进行修改
喜欢你就用此模板吧,希望你喜欢
实用 模板
根据本人需要可以在PPT内置控件中插入samart模块,添加内容
我知道
kǒu nénɡ shuō ěr nénɡ tīnɡ
口 能 说,耳 能 听,
mù nénɡ kàn shǒu nénɡ zuò
目 能 看,手 能 做,
zú nénɡ xínɡ
足 能 行。
小提示:
可修 改
可修 改
12
34
可修 改
可修 改
口(交谈)
目(看书)
手(画画)
足(跑步)
你还知道哪些 描写人的身体器 官的词语呢?
liǎn tuǐ ɡē bo dà nǎo 脸 腿 胳膊 大脑
bí zi shé tou 鼻子 舌头
3 口耳目
R ·一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认识“口、耳、目”等7个生字,会写“口、 耳”等4个生字,认识笔画“ 、 、 ”。(重 点) 2.了解口、耳、目、手、足的功能。(难点) 3.熟读课文,养成良好的行走坐卧习惯。
新课导入
知识备查
《新三字经·体育课》(节选) 体育课,健体魄,促健康,常锻炼。 保精神,保安全,听口令,做动作。 反复练,勤总结,常交流,互促进。
口、耳、目、手、足
shì shēn tǐ de wǔ ɡè
是身体的五个
qì ɡuān
器 官。
我们的口、耳、 目、手、足能 做哪些事?
熟悉民法典,共创美好生活

【核心素养】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3口耳目手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

【核心素养】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3口耳目手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

【核心素养】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3口耳目手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口耳目手足》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识字课,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并学习“口、耳、目、手、足"这五个表示人体部位的汉字。

这些汉字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基础字,对于学生学习汉字、理解汉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对汉字学习充满好奇,但识字量有限,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他们已具备一定的生活常识,能够识别自己的身体部位,这为学习本课内容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互动等方式,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汉字。

教学目标文化自信通过学习汉字,感受汉字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语言运用能够正确认读“口、耳、目、手、足”五个汉字,并能在具体语境中初步运用。

思维能力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建立汉字与实物之间的联系。

审美创造通过书写练习,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审美能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正确认读“口、耳、目、手、足"五个汉字。

2. 初步理解汉字与实物之间的联系。

难点1. 引导学生将汉字与自己的身体部位准确对应。

2. 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

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游戏互动法、情境教学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汉字图片、动画)、生字卡片、身体部位模型或图片、书写练习本、铅笔等。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1. 展示精心准备的彩色图片,每张图片分别展示“口”、“耳"、“目”、“手"、“足”的形象,吸引学生注意力。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每个身体部位的特点,如:“看,这是我们的嘴巴,也叫口,它红红的,可以张开和闭上。

"3.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请大声说出来。

”1. 认真观察教师展示的图片,对图片中的身体部位产生好奇。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全文课件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全文课件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 》全文 课件
眼睛亮晶晶, 鼻子深呼吸。 耳朵听声音, 嘴巴笑嘻嘻。 眼睛亮晶晶, 鼻子深呼吸。 耳朵听声音, 嘴巴笑嘻嘻。 眼睛亮晶晶, 鼻子深呼吸。 耳朵听声音, 嘴巴笑嘻嘻。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 》全文 课件
3.口 耳 目



踢足球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 》全文 课件
我们的口、耳、
目、手、足能做什 么呢?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 》全文 课件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 》全文 课件
点点头,扭扭腰, 我们来做生字操。 指指嘴巴口口口, 拉拉耳朵耳耳耳, 眨眨眼睛目目目, 拍拍小手手手手, 抬抬小脚足足足。 我们感到很快乐。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 》全文 课件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田字格
横 中 线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 》全文 课件
左下格
右下格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 》全文 课件
口 口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 》全文 课件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 》全文 课件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 》全文 课件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 》全文 课件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 》全文 课件
横折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 》全文 课件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 》全文 课件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 》全文 课件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 》全文 课件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 》全文 课件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 》全文 课件

部编一年级上册语文 识字3口耳目

部编一年级上册语文 识字3口耳目
识字
③ 口耳目
第一课时
猜谜我最棒!
1.甜辣苦酸咸,无它不知味。 (口) 2.左边一片,右边一片,隔座山头不相见。 (耳) 3.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 (目)
生字学习

kǒu
ěr



口、日和目:
口加两笔就是目, 目减两笔就是口。
日加一笔就是目, 目减一笔就是日。
shǒu


写法: 上横短,下横长, 中间两横间距相同,不 接触右竖。
shǒu
写法: 竖落笔重,写在竖 中线上,第一横较短。
你有什么收获?
站 如 松,坐 如 钟。 行 如 风,卧 如 弓。
第二课时
第一关:


如 松,坐 如 钟。
行 如 风,卧 如 弓。
第三关:我会写
kǒu
写法: 整个字居于格的中 部,要舒展,两侧内收, 呈倒梯形。

写法: 字应居于格中部, 内部两横与第二笔横 折不相连。
ěr

zhàn

zuò



耳 站



zhàn rú sōnɡ xínɡ rú fēnɡ
zuò rú zhōnɡ wò rú ɡōnɡ
站 如 松,坐 如 钟。 行 如 风,卧 如 弓。
站如松
坐如钟
行如风
卧如弓
zhàn rú sōnɡ xínɡ rú fēnɡ
zuò rú zhōnɡ wò rú ɡōnɡ

识字3 口耳目教案

识字3 口耳目教案

口耳目手足二、选字填空。

①站②坐()()【答案】答案:1.口耳目手足2.②①一二三四五怎样写才好看?教师范写,边写边说:第一笔撇要横撇,两横有变化,中间一横短,第二横长,弯钩要略带点弯。

生在书上描红一个,在练习本上练写一个。

(5)先扶后放,学习书写“口、目、耳、手”。

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字?书空笔顺,说出笔画。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写好看?学生先描红,再仿写。

(教师及时提醒学生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展示学生书写,师生评价。

三、联系实际,诵读词串1.我们一边看着课本上的插图,一边轻声读一读课文,读的时候好好体会体会。

学生齐读课文。

2.师范读。

知道老师为什么能读好吗?因为老师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过电影,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多美又多有趣!小朋友也要一边读,一边过电影!试试看,自己轻声读一读。

3.生自由模仿读。

4.指名读,齐声朗读。

5.读得这么好,我们会不会背下来呢?自己试着背一背。

6.指名背诵,全班诵读。

【设计意图:师的范读,教会学生如何朗读,要想象画面朗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很容易背诵课文。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四、游戏巩固,当堂检测抽读生字卡片,看谁读得又快又准!板书内容识字2一口人口目光耳目耳朵耳目口耳目ノ小手随手课堂作业新设计一、连一连。

足口耳手二、写出下面的笔画。

(教师帮助读题)横折()弯钩()撇()横()竖()【答案】一、——手——目——足——口二、ノ一丨教学反思成功之处: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何使这些单调的活动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想学、乐学,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收获:1.在故事中学文。

手【教材分析】本课是看图识字,让学生认识简单的身体部位。

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含有生字的图画,画面展示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对应的5个生字都是他们熟悉的身体部位名称。

第二部分提供了与身体部位有关的两句俗语,呈现生字“站、坐”,并以两幅京剧人物形象,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坐、立的规范,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 口耳目

3 口耳目
3
口耳目
R ·一年级上册
上边毛,下边毛, 中间一颗黑葡萄。

口 耳 目
口 足



课文解读
认真听朗读,说一说:我们的口、耳、 目、手、足能做哪些事?
看谁朋友多

口罩
口红
口琴
窗口
井口
缺口
看谁朋友多

目光 目录 目标
手掌 手臂 手指

手套 手镯 手链
拍手 洗手 伸手
看谁朋友多

足球 远足
ěr nénɡ tīnɡ
口 能 说,耳 能 听,
mù nénɡ kàn shǒu nénɡ zuò
目 能 看,手 能 做,
zú nénɡ xínɡ
足 能 行。
田字格
横中线
竖中线
站如松,坐如钟。 行如风,卧如弓。

站如松
行如风
卧如弓
我知道
zhè zǔ
zhàn zuò
yàn yǔ
xínɡ
神气十足 画蛇添足




足பைடு நூலகம்
口 耳 目 手 足
口 耳

口 耳 目 手 足
口 足

目 站 坐

kǒu
ěr

shǒu

口、耳、目、手、足
shì shēn tǐ de qì ɡuān wǔ ɡè
是 身 体 的 五 个 器 官。
说一说
我们的口、耳、 目、手、足能 做哪些事?
kǒu nénɡ shuō
ɡào

su
wǒ men
这 组 谚 语 告 诉 我 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口耳目教学目标:1. 通过运用生活中认识的字,以及请教老师同学或猜读等方式方法,学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2.借助插图和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了解“站、坐、行、卧”的要求,激发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愿望;学习用普通话与同伴交流口、耳、目、手、足能做的事情。

3.正确认读“口”等7个生字。

4.认识笔画“横折”“撇”“弯钩”,知道笔顺规则“先外后里再封口”,继续学习在田字格上写字,正确书写“口”等4个生字,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1.学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口”等7个生字。

3.继续学习在田字格上写字,正确书写“口”等4个生字。

教学难点:借助插图和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了解“站、坐、行、卧”的要求。

教学准备:教师:“口”等7个生字字卡,课文插图PPT,有关的词卡。

学生:每人一套“口”等7个生字字卡。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一)课前复习:1. (PPT出示)学生认读以下汉字。

天二一你三他地四人五我上下2.背诵《金木水火土》。

(二)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导语: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两篇课文,已经会认读了13个字宝宝了,还了解了“天、地、人”的关系知道了,在古人眼里,这世界宇宙万物是由什么构成的。

今天。

我们学习这个单元的第三篇识字课文,再认识一些字宝宝,了解一些新东西,好吗?请看老师板书课文题目。

(三)板书课题,要求学生留心观看。

(板书:3 口耳目)(四)学习读课题。

1.出示任务:这个课题由3个字宝宝组成,同学们看看这3个字宝宝,有哪个字宝宝你会读,轻声读一读。

指名学生尝试读。

2.反馈指导:教师进行正音,范读带读。

3.带读课题:3 口耳目4.全班齐读课题,要求注意停顿。

(五)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读课题,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学习读课文继续学习生字宝宝了。

二、集中识字,学习朗读。

(一)尝试读文,学习生字。

1.看图1说话。

(1)(PPT出示p9插图)出示任务:观察图画,图画上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同桌相互讨论(2)反馈指导。

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意思相近即可。

)2.学习“口耳目手足”(1)(PPT出示p9内容)交代任务:翻开课本第9页,自己读读课文,在不会的字宝宝下面做上标记,与同桌进行交流请教。

(2)反馈指导:指名汇报会认读的字,正音,范读带读。

(出示字卡:口、耳、目、手、足,并带读)(3)出示任务:在p9图画上用铅笔圈出相应的部位。

以“口”为例,全班在教师指导下一起进行圈画,其余生字学生自行圈画后与同桌进行交流。

这5个字宝宝分别表示我们身体的某个部分,你能边读边在图画上用铅笔,把这(4)反馈指导。

指名在PPT上分别据字指出圈画部位,相机了解面上情况和订正。

(5)拓展识字,继续了解词义。

分别用“‘*’我们还会叫什么?”提问“口、耳、目、足”,指名回答并出示对应的词卡:口——嘴巴耳——耳朵目——眼睛足——脚带读,齐读。

3.看图2说话读文,学习“站、坐”。

导语:上节课,我们通过看图和结合生活实际又认识了5个字宝宝,了解了它们表示的身体部位。

接着,我们继续看图学习课文识字。

(1)(PPT出示p10插图)提问学生是否知道画中人是做什么的?(如知道请同学进行简单介绍,如不知道,则教师进行介绍。

)请同学们观察图画中的人分别在做什么动作?做得怎么样?与同桌进行交流。

(2)反馈指导。

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意思相近即可,应提到站、坐等关键字。

)(出示字卡:站、坐,指明读、教师正音带读。

)(3)学习俗语,了解意思。

①学生自行朗读课文,除了刚才已经会读的“站、坐”两个字宝宝外,在不会的字宝宝下面做上标记,与同桌进行交流请教。

个体尝试读文,同桌互教。

②反馈指导:指名汇报会认读的字,正音,范读带读。

③自由练习读准者两句俗语,指名反馈订正。

④提问:“站得很直的”课文是怎样说的?(预设:站如松)知道“松”指的是什么吗?(预设:松树)提问:“坐得很端正的”课文是怎样说的?(预设:坐如钟)知道“钟”长什么样么?(出示“古钟”照片并进行解释。

)(齐读第一句后)小结:这句话告诉我们,站立的时候要像松树那样挺立着,做的时候要像古钟坐在地上那样稳稳的。

⑤出示任务:那么,第二句话又告诉我们做什么,要做得怎样呢。

读一读,联系生活想一想,然后与同桌说一说。

个体读文思考,同桌交流。

⑥反馈指导。

⑦教师小结:这两句俗语告诉我们“站、坐、行、卧”应该怎样做才有利于身体生长和健康,平时我们要做到并养成这样的良好习惯。

(二)会认字的音难字教学。

1. 同桌互读互纠,分小组读。

2. 反馈指导:指名汇报帮助同学读准的字。

音难字:翘舌音:耳、手、站;平舌音:足、坐进行音难字教学,范读、正音。

全班齐读。

3.用多种形式认读7个会认读的字。

(三)会认读的字认字的初步评价。

1.同桌之间利用字卡相互检查纠正读音。

2.游戏认字(1)我说号码,你读字。

(将生字编上序号,老师说序号,会读的学生站起来读。

通过是否站起来或站起的快慢观察学生掌握的情况,对没有站起的或站起慢的,指名再认读。

)(2)我举字卡,你读字。

(老师举起呈示字卡,会读的学生站起来读。

通过是否站起来或站起的快慢观察学生掌握的情况,对没有站起的或站起慢的,指名再认读。

)(四)有节奏朗读课文。

1.出示任务:请同学们一边击掌一边朗读课文,看看自己能不能有节奏地读这首儿歌。

个体尝试击掌有节奏读文。

2.反馈指导。

指名击掌读文,教师进行指导。

3.一齐击掌有节奏朗读课文。

三、联系生活,按要求练习说话。

(一)出示任务:学习了课文,了解了课文里词句的意思,你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分别说说“口、耳、目、手、足”能做什么事呢?读课文,想一想,说一说。

个体读文思考说话,同桌交流。

(二)反馈指导。

预设举例:口:口能说话。

口能唱歌。

耳:耳能听话。

耳能听音乐。

目:目能看书。

目能看电影。

手:手能翻书。

手能打球。

足:足能走路。

足能踢球。

四、认字评价(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

(方法见上。

)五、写字指导。

1.复习田字格,诵读《田字格拍手歌》。

(1)导语:上一课,我们了解了能帮助我们把字写好,写漂亮的好帮手——田字格。

(PPT示田字格)谁能说说田字格表示各个方位的名称?指名说,边说边用PPT示田字格各方位名称。

(2)诵读《田字格拍手歌》田字格拍手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PPT示写字姿势图)说说并练习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3.以“三”字为例,指名说说“从上到下”的笔顺要求。

4.指名说说“横”和“竖”的书写要求,并用手指在书桌上按要求书写。

5. 认识笔画“横折”,指导写“口”。

(1)认识笔画“横折”及书写“横折”。

①导语:(字卡示“口”,齐读后)“口”字由三个笔画构成的,其中有一个新的笔画,这个笔画叫做“横折”。

“横折”怎么写才能写好呢?看老师写。

范写,边写边解说书写方法——轻入笔,斜向右上,折时先往右下轻按成点,再往下运笔。

②学生在桌面用食指按方法尝试写“横折”。

(2)指导书写“口”。

①了解“口”字的笔画和笔顺。

(PPT示教科书“口”田字格学写部分)出示任务:看老师写“口”字,看看写“口”字由什么笔画组成,笔顺怎样。

范写“口”,边写边解说笔画和笔顺。

然后学生接着边说边书空。

②出示任务:观察“口”字各笔画在田字格的起笔和收笔位置,说一说。

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

③小结并范写: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请看老师写。

“口”字的竖在左上格右下方起笔,在左下格右上方收笔,稍往里斜;横着贴着竖的头起笔写横,稍斜,到右上格的左下方转折,折在右下格的左上方收笔,稍比竖短,稍往里写;横从竖里面起笔,托住横折收笔,稍有点斜,与横折的横要平衡。

④学生先描后写。

(学生动笔写字前,先提醒执笔和写字姿势,做好后才让动笔写。

以下相同,不再说明。

)⑤反馈指导。

示有毛病的例子,指出错误,然后学生修改。

6. 认识笔顺“先外后里再封口”,指导写“目、耳”。

(1)认识笔顺“先外后里再封口”,了解“目、耳”的笔画和笔顺。

①学习笔顺“先外后里再封口”。

(PPT示教科书“目、耳”田字格学写部分,齐读“目、耳”后)提问:请同学们尝试数一数“目”和“耳”,分别有多少个笔画,是什么笔画?(预设:“目”,有五个笔画,笔画有:竖、横折、横。

“耳”,有六个笔画,笔画有横、竖)②导语:“目、耳”这两个字,都有两个短横要写在里面,而且是由两个以及以上的笔画组成,所以写的时候,同样会有一个书写笔画顺序的要求了。

今天我们学习的笔顺是“先外后里再封口”,也就是说要先写外面的笔画,接着写里面的笔画,最后一笔封口。

(学生跟老师读一次“先外后里再封口”)。

③分别范写“目、耳”,边写边解说笔画和笔顺;然后学生分别边说边书空。

(2)指导书写“目”。

①出示任务:观察“目”各笔画在田字格起笔和收笔的位置,说一说。

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

②小结并范写: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请看老师写。

“目”字竖要直,在左上格靠右中间起笔,左下格右上方收笔;横折的横在竖头起笔,稍斜到右上格左方折,横在竖中线两边相等,折在右下格收笔,比竖稍长点点;中间两短横碰到折;封口的横两边都要碰到。

横之间距离相等,斜度一致。

③学生先描后写。

④反馈指导。

示有毛病的例子,指出错误,然后学生修改。

(3)指导书写“耳”。

①出示任务:观察“耳”各笔画在田字格起笔和收笔的位置,说一说。

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

②小结并范写: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请看老师写。

“耳”第一横在左上格中部靠右起笔,在右上格中部靠左收笔,稍斜;两竖从横起笔,短竖过横中线收笔,与竖中线的距离比长竖稍宽;两短横书写与“目相同”;封口长横从左下格上方中间起笔,到右下格中间横中线下收笔,横斜度一致,距离相等。

③学生先描后写。

④反馈指导。

示有毛病的例子,指出错误,然后学生修改。

7.认识笔画“撇、弯钩”,指导书写“手”。

(1)学习及书写“撇、弯钩”了解“手”的笔画和笔顺。

①导语:(字卡示“手”,齐读后)“手”字除了有笔画“横”之外,还出现了两个新笔画,分别叫做“撇”和“弯钩”。

它们怎么写才能写好呢?看老师写。

范写“撇”,边写边解说书写方法——先朝右下轻按成点,再由点朝左下方快速行笔,笔尖顺势离开纸面。

②学生在桌面用食指按方法尝试写“撇”。

③范写“弯钩”,边写边解说书写方法——轻轻入笔,弯向右再弯回左边,轻按成点,笔尖朝左上提起,形成钩。

④学生在桌面用食指按方法尝试写“弯钩”。

提问:请同学们尝试数一数“手”有多少个笔画,是什么笔画?(预设:“手”,有四个笔画,笔画有:撇、横、弯钩。

)⑤(PPT示教科书“口”田字格学写部分)出示任务:看老师写“手”字,看看写“手”字由什么笔画组成,笔顺怎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