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新课程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PPT
合集下载
课标、课程、课堂——关于高中语文新课程的思考ppt
学习与思考
从语文课程的目标、任务和功能去思考,语文素养 是否可以认为包括以下四个层次以及若干要素? 语文积淀 (语言 文字 文章 文学 文化) 语文能力 (应用能力 审美能力 探究能力) 学习品质 (兴趣 方法 习惯) 思维品质 (抽象 形象 )
学习与思考
语文课程需要 广阔的视野和集中的目标
二.关于语文课程的“知识和能力” 精心选择 语文能力形成最需要的语文知识 注重培养 学生终身发展最需要的语文能力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解读“语文素养”
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底蕴,较高的文化品位。 积极吸收人类先进文化,尊重和理解多样文化。 爱国主义精神、乐于合作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民主法制意识。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强的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北大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认为
中学语文改革应该考虑大多数人的问题,首先要解 决他们基本的读写能力,特别是阅读的能力,还有一般 信息处理和文字表达、语言交际的能力。这是中学语文 最基本的功能。 现在我们讨论语文改革,比较多的声音是关于人文 性,讲素质教育,培养审美的能力,毫无疑问都是题中 应有之义。以前注意不够,现在多讲讲,有必要。但是 不能忘了语文最基本的功能。如果学习多年语文,基本 的读写能力没有过关,学生日后找工作都会有困难,甚 至连谋生都会有问题。所以还是要强调人文性和工具性 的结合,不过,工具性是更基础的,人文性要渗透其中。
北大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认为
对语文课的功能应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实际的理解。 这样课改才比较有“底气”! 对语文课功能的理解现在有很多争论,我觉得不要 搞得负担越来越重。不要把什么东西都交给语文来承担, 要求语文解决人生观问题,审美的问题,道德的问题, 爱国主义的问题,等等。可以做一点,但是很难。负担 太重了。所以我们不要夸大语文课程的功能,语文课确 实有人文性,这是课改应该强调的,但应该在语文教育 基础上面体现人文性。把语文功能无限地扩大,好像很 重视语文了,到头来反而可能掏空了一些基本的东西。
高中语文新课程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ppt
1、必修和选修
必修课程突出基础性和均衡性。学生通过必修 课程的学习,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 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审 美和探究等方面协调地发展。
选修课程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 性地发展。也要体现基础性。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都应引导学生形成较为 成熟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 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三)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 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 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 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 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 的需要。
(二)关于课程结构:必修,选修;模 块;学分;系列。
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每个模块36学时,2 学分。每个学期分两段,每个学段完成一 个模块的学习。 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将选修课程中相同 内容的模块归为一个系列。各个系列包含 的模块数不固定。 目的 灵活安排课程;满足学生多样的学习 需求,包括选学或重学某个模块。
(三)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 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 择相统一的原则,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 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必需的语文素养; 同时,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 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 兴趣和潜能,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 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 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具有相对稳定的结 构,并形成富有弹性的实施机制。学校 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有选择地、创 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帮助教师提高 水平发展特长,开发和利用各方面的课 程资源,建立互补互动的资源网络,建 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
高中语文课标解读精选课件PPT
真正的爱情,不论贫富,不论远近。千般情怀,万般眷恋。红尘陌上,心系悠长。约言迢迢千里,只因情怀而来;邈路遥遥朝暮到洛阳出差一周了。 下午忙完,我便决定回趟老家。夕阳余光游走在城市楼房的轮廓中,呆板大街上车来人往。我不喜欢城里的热闹,会吓跑夕阳,家里这时候,风是轻的,田野是静的,夕阳是害羞的。 大巴车只到镇上,离老家还有十里路。一下车就听到有人喊我,是父亲。父亲一手接过我行李,一手拿着手机说话:“接到了,接到了,我们就回来。”说罢把电话递给我。电话里母亲问我晚饭想吃什么,我说:“妈,我想吃你擀的捞面条。”
整体提高 • (二)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 •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四)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 • (五)关于必修课程的教学-阅读与鉴赏、表达与
交流 • (六)关于选修课程的设计与教学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 二、评价建议 • (一)评价的基本原则: • 1.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 2.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面向全体学生。 • 3.评价应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 • 4.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 • 5.评价应注意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联系与区别。 • 6.评价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采用不同的方式。 • (二)必修课程的评价 • 1.阅读与鉴赏的评价-2.表达与交流的评价 • (三)选修课程的评价 • 1.诗歌与散文-2.小说与戏剧-3.新闻与传记-4.语言文字应
• 过程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达到语文 教学目的的前提(凸现人文性、加强实践性、体现 规律性)
• 学习方式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基本教学策略(自主 性、合作性、探究性、全程性、综合性)内容理念: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达到语文教 育目的的可靠保证(要有大视野、要开放而有活力、 要树立大语文观)
整体提高 • (二)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 •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四)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 • (五)关于必修课程的教学-阅读与鉴赏、表达与
交流 • (六)关于选修课程的设计与教学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 二、评价建议 • (一)评价的基本原则: • 1.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 2.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面向全体学生。 • 3.评价应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 • 4.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 • 5.评价应注意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联系与区别。 • 6.评价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采用不同的方式。 • (二)必修课程的评价 • 1.阅读与鉴赏的评价-2.表达与交流的评价 • (三)选修课程的评价 • 1.诗歌与散文-2.小说与戏剧-3.新闻与传记-4.语言文字应
• 过程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达到语文 教学目的的前提(凸现人文性、加强实践性、体现 规律性)
• 学习方式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基本教学策略(自主 性、合作性、探究性、全程性、综合性)内容理念: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达到语文教 育目的的可靠保证(要有大视野、要开放而有活力、 要树立大语文观)
关于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标精选课件PPT
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
发现·创新
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
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 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 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 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 的创新。 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 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 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 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情窦初开的年华,一朵鲜花,谁采不是采,谁献不是献。也可以说、谁先采来谁先戴。但是、爱情还存有它诸多的要素与情感的诠释。 人到成熟自然而然就会寻求恋爱。恋爱会造就情侣的幸福与美满。爱情与年龄无关;有共同语言,相似情怀,类似的经历坦诚自然的交流,毫不做作的表现。只有深入了解,才有爱情的起因。爱情用真情来实现相互交流的过程。爱情是向往,是打造婚姻的基础。 爱情自由,婚姻自主。从古至今,在世俗面前往往是种摆设。门当户对,门第观念。才会有爱情悲剧故事的上演:《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等。全面再现了封建世俗末世人性世态,揭示了弱势与强势的种种悲剧与无法调和的社会矛盾。 爱情的行为是柔,慢条斯理,不是急于求成。爱情是双方感情的因果,一个人的行为不叫爱情。爱情是有针对性的,千万别搞错,有的只是友情层面上对你好,那不是爱情。一个人来维持痴情那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没有物质的爱情是可悲的,他保证不了爱情的延续性。
真正的爱情,不论贫富,不论远近。千般情怀,万般眷恋。红尘陌上,心系悠长。约言迢迢千里,只因情怀而来;邈路遥遥朝暮到洛阳出差一周了。 下午忙完,我便决定回趟老家。夕阳余光游走在城市楼房的轮廓中,呆板大街上车来人往。我不喜欢城里的热闹,会吓跑夕阳,家里这时候,风是轻的,田野是静的,夕阳是害羞的。 大巴车只到镇上,离老家还有十里路。一下车就听到有人喊我,是父亲。父亲一手接过我行李,一手拿着手机说话:“接到了,接到了,我们就回来。”说罢把电话递给我。电话里母亲问我晚饭想吃什么,我说:“妈,我想吃你擀的捞面条。”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堂PPT)
意语气自然,用于得体,语速适中,语流 通畅;
交流中文明礼貌、适应不同场合、不
同人群;
文风端正,不文过饰非、不装腔作势、
不油腔滑调、让人感到诚实可信、乐于接 受。
11
主要指语言品格,语言品质。 健康、高雅的语言品味 内容上:诚信、关爱、团结、宽
容、自信、自尊、自强、自立等 等。 形式上:讲求自然、平实、大度、 雅致、优美、隽永、含蓄、幽默 等等。
12
1. 语文知识 2. 语文能力 3. 语言态度 4. 语感能力 5. 语言积累 6. 语文学法 7. 语言行为习惯 8. 语言品味
13
一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学生 反应的多元性; 二 是 : 语 文 课 程 的 实 践 性 和 培 养 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广泛性; 三 是 : 汉 语 言 文 字 的 特 殊 性 和 培 养学生良好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的 重要性;
23
听说读写相互促进的原则
听说读写都是语言传播的 形式。四种能力存在着本质的 必然联系。 • 听说能力是读写能力发展的 基础,反过来读写能力的发展 又能促进听说能力的提高。
20
•
阅读课堂中的活动、讨论,必须围绕
着对文本的研读来开展,对于语言运用能
力的培养才有效。语文课随着课文内容的
变化在“亲情教育课”、“环境保护课”、
“历史故事课”等等综合性质的生活化大
课堂中游离,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失去了
立足之地。实际上,阅读课的中心任务不
是达到“感受某个形象、理解某种感情,”
这个结果,而是“通过语言来感受、理解”
这个过程。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对
文本本身的研读。
21
•
一些教师对于答案的预设,经常地通
过多媒体,以图画、音乐、视频等“非语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ppt课件
ppt课件 20
•
阅读课堂中的活动、讨论,必须围绕 着对文本的研读来开展,对于语言运用能 力的培养才有效。语文课随着课文内容的 变化在“亲情教育课”、“环境保护课”、 “历史故事课”等等综合性质的生活化大 课堂中游离,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失去了 立足之地。实际上,阅读课的中心任务不 是达到“感受某个形象、理解某种感情,” 这个结果,而是“通过语言来感受、理解” 这个过程。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对 文本本身的研读。
ppt课件 21
•
一些教师对于答案的预设,经常地通 过多媒体,以图画、音乐、视频等“非语 言”的材料来呈现,根本脱离了语言这个 载体。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的评价视角 也重语言内容而不重语言形式,学生得到 的评价不是他“回答得怎么样”而是他 “说的那件事怎么样”。学生在五彩斑斓 中,并不知道自己该怎样才能在语言运用 能力上取得进步。
ppt课件 23
听说读写相互促进的原则
听说读写都是语言传播的 形式。四种能力存在着本质的 必然联系。 • 听说能力是读写能力发展 的基础,反过来读写能力的发 展又能促进听说能力的提高。
ppt课件 24
常用策略
• • • • • • • • • • 把文中人物的心理话说出来。 创设情境,想象人物对话。 复述故事。 概述故事。 讨论交流,对他人的言语作出回应和评价。 借鉴文中写作手法进行片段模仿写作。 续写课文故事。 听故事再叙写成文。 将讨论内容作书面叙述。
ppt课件
43
课后教学过程
教师:调查学生收获、反思教
学效果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总结学
习收获
ppt课件 44
板书、课件设计
板书具有独特作用,不是 课件所能完全取代的。
ppt课件
•
阅读课堂中的活动、讨论,必须围绕 着对文本的研读来开展,对于语言运用能 力的培养才有效。语文课随着课文内容的 变化在“亲情教育课”、“环境保护课”、 “历史故事课”等等综合性质的生活化大 课堂中游离,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失去了 立足之地。实际上,阅读课的中心任务不 是达到“感受某个形象、理解某种感情,” 这个结果,而是“通过语言来感受、理解” 这个过程。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对 文本本身的研读。
ppt课件 21
•
一些教师对于答案的预设,经常地通 过多媒体,以图画、音乐、视频等“非语 言”的材料来呈现,根本脱离了语言这个 载体。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的评价视角 也重语言内容而不重语言形式,学生得到 的评价不是他“回答得怎么样”而是他 “说的那件事怎么样”。学生在五彩斑斓 中,并不知道自己该怎样才能在语言运用 能力上取得进步。
ppt课件 23
听说读写相互促进的原则
听说读写都是语言传播的 形式。四种能力存在着本质的 必然联系。 • 听说能力是读写能力发展 的基础,反过来读写能力的发 展又能促进听说能力的提高。
ppt课件 24
常用策略
• • • • • • • • • • 把文中人物的心理话说出来。 创设情境,想象人物对话。 复述故事。 概述故事。 讨论交流,对他人的言语作出回应和评价。 借鉴文中写作手法进行片段模仿写作。 续写课文故事。 听故事再叙写成文。 将讨论内容作书面叙述。
ppt课件
43
课后教学过程
教师:调查学生收获、反思教
学效果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总结学
习收获
ppt课件 44
板书、课件设计
板书具有独特作用,不是 课件所能完全取代的。
ppt课件
新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课件(共33张PPT)
的具体化。 • 学生学习该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
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 键成就。
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学科特色核心素养。 带有鲜明的学科特色,依托于具体学习领域的特定符号系
统和知识体系。 第二层次:跨学科的共通素养。
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合作、社会交往和沟通、 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等。 第三层次:自我成长层面的素养。
构建语文课程内容体系 需要解决的问题:
• 语文不是一门与单一学科体系直接 对应的课程。课程内容体系很难在知识本体系统的覆盖下来 构建。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应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 这样的课程,内容有没有体系?语文课程内容是否需要体系? 能不能概括出语文内容体系? • 应当如何从载体(文本)为纲、知识(语言知识+文学知识)
13.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 讨 14.传统文化专题研讨
★ ★
★
15.跨文化专题研讨
★
8.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
16.学术论著专题研讨
★
四、课程内容与学业质量标准
(二)高中语文学习活动类型与目标
阅读与鉴赏:12条 表达与交流: 9条
原:必修课程的 课程目标
梳理与探究: 9条
新增内容
语文学习活动类型?
总目标:使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的语文学习活动……
为纲、行为训练(听说读写)为纲,转变为语文素养为纲?
• 载体、知识、训练都是不可缺少的,关键要确立它们在语文 教学中的地位。
• 语文素养靠什么生成?在什么条件下发展和提升?是文本和 知识的灌输,和老师分解的听说读写训练能够达到的吗?
• 由于语文课存在很多问题,老师们都在想方设法解决。检查 过去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吸收成功的高中老师在一线实践 的经验,我们提出“语文活动” 的概念,并对语文活动的定义和 作用进行了界定。
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 键成就。
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学科特色核心素养。 带有鲜明的学科特色,依托于具体学习领域的特定符号系
统和知识体系。 第二层次:跨学科的共通素养。
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合作、社会交往和沟通、 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等。 第三层次:自我成长层面的素养。
构建语文课程内容体系 需要解决的问题:
• 语文不是一门与单一学科体系直接 对应的课程。课程内容体系很难在知识本体系统的覆盖下来 构建。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应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 这样的课程,内容有没有体系?语文课程内容是否需要体系? 能不能概括出语文内容体系? • 应当如何从载体(文本)为纲、知识(语言知识+文学知识)
13.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 讨 14.传统文化专题研讨
★ ★
★
15.跨文化专题研讨
★
8.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
16.学术论著专题研讨
★
四、课程内容与学业质量标准
(二)高中语文学习活动类型与目标
阅读与鉴赏:12条 表达与交流: 9条
原:必修课程的 课程目标
梳理与探究: 9条
新增内容
语文学习活动类型?
总目标:使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的语文学习活动……
为纲、行为训练(听说读写)为纲,转变为语文素养为纲?
• 载体、知识、训练都是不可缺少的,关键要确立它们在语文 教学中的地位。
• 语文素养靠什么生成?在什么条件下发展和提升?是文本和 知识的灌输,和老师分解的听说读写训练能够达到的吗?
• 由于语文课存在很多问题,老师们都在想方设法解决。检查 过去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吸收成功的高中老师在一线实践 的经验,我们提出“语文活动” 的概念,并对语文活动的定义和 作用进行了界定。
语文新课标教学ppt课件ppt课件
详细描述:识字与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应该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的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提高书 写和认字的能力。
阅读教学
总结词:拓展思维
详细描述: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新课标的主要变化
01
满足不同地 区、学校和学生的需求。
课程内容更新
反映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 发展,体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新时代的特征。
评价方式改革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注重 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全面 发展。
新课标的教学建议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资源。
参与教研活动
参加学校或地区的教研活 动,与同行交流教学经验 ,提升教学水平。
课题研究
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 探索教学规律,提高教学 理论水平。
教师教学素养提升
掌握学科知识
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基 础,能够准确传授知识。
运用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 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发展
确的反馈。
04
教学资源与利用
教材资源的利用
教材内容深度挖掘
对教材中的课文、练习、活动等环节 进行深入的解读和挖掘,引导学生深 入理解文本。
教材与其他资源的整合
将教材与其他教学资源如多媒体、网 络资源等有机整合,丰富教学内容和 形式。
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 整、补充或重新编排,以更好地适应 学生的学习需求。
感谢观看
THANKS
写作教学
阅读教学
总结词:拓展思维
详细描述: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新课标的主要变化
01
满足不同地 区、学校和学生的需求。
课程内容更新
反映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 发展,体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新时代的特征。
评价方式改革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注重 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全面 发展。
新课标的教学建议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资源。
参与教研活动
参加学校或地区的教研活 动,与同行交流教学经验 ,提升教学水平。
课题研究
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 探索教学规律,提高教学 理论水平。
教师教学素养提升
掌握学科知识
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基 础,能够准确传授知识。
运用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 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发展
确的反馈。
04
教学资源与利用
教材资源的利用
教材内容深度挖掘
对教材中的课文、练习、活动等环节 进行深入的解读和挖掘,引导学生深 入理解文本。
教材与其他资源的整合
将教材与其他教学资源如多媒体、网 络资源等有机整合,丰富教学内容和 形式。
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 整、补充或重新编排,以更好地适应 学生的学习需求。
感谢观看
THANKS
写作教学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介绍 PPT课件 图文
➢ 学校要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行之有效 的校内选课指导制度,避免学生选课的盲 目性。学校应在学生选课前及时提供课程 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
➢ 班主任及其他教师有指导学生选课的责任, 并与学生建立相对固定而长久的联系,为 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 习计划提供指导和帮助。学校要引导家长 正确对待和帮助学生选课。
▪ 学生每学年应参加1周社会实践,可获得2学 分;
▪ 三年内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并 持有相关证明,可获得2学分;
▪ 通常情况下学生三年内可获得180个学分。
(三)学段制
每年52周
假期11周
学年40周
社会实践1周
上学期20周
下学期20周
第一学段10周
授课9周
复习考试1周
第二学段10周
▪ (二)选修制
▪ 体现素质教育要求,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立足我国实 际,注意借鉴国外课程改革的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 新,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新 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 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 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推行学
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探索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
▪ (三)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 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课程的基本理念
初中
▪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人文性强/实践性强,母语教育课 程/注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培养 语感,培养整体把握能力)
▪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 究的学习方式。
➢ 学校应与教研部门、高等院校等建立联系,形 成有力推动课程发展的专业咨询和指导网络。
➢ 班主任及其他教师有指导学生选课的责任, 并与学生建立相对固定而长久的联系,为 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 习计划提供指导和帮助。学校要引导家长 正确对待和帮助学生选课。
▪ 学生每学年应参加1周社会实践,可获得2学 分;
▪ 三年内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并 持有相关证明,可获得2学分;
▪ 通常情况下学生三年内可获得180个学分。
(三)学段制
每年52周
假期11周
学年40周
社会实践1周
上学期20周
下学期20周
第一学段10周
授课9周
复习考试1周
第二学段10周
▪ (二)选修制
▪ 体现素质教育要求,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立足我国实 际,注意借鉴国外课程改革的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 新,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新 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 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 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推行学
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探索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
▪ (三)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 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课程的基本理念
初中
▪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人文性强/实践性强,母语教育课 程/注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培养 语感,培养整体把握能力)
▪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 究的学习方式。
➢ 学校应与教研部门、高等院校等建立联系,形 成有力推动课程发展的专业咨询和指导网络。
高中语文新课标解读 PPT 课件
• ②在评价建议上,新版课标和旧版课标都 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 化和恰当性;
• ③新版课标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 题建议和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其中对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主 要从测试与考试目的、命题思路和框架、 命题和阅卷原则三方面展开。
• ①新版课标突出强调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和发扬,在附录部分具体体现在:在旧版的基础 之上把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增加至72篇,在课内 外读物的建议中,也强调文化经典著作、古代小 说、古代剧本等的阅读;
• 内容十分丰富,不仅能满足学生学习、生 活和日后工作对语言运用基础能力的需求 ,还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 习方式关注跨文化、跨媒介等语言文字运 用新视角,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 语文课程的实践能力。
• 学习任务群在教学模式上也与原有的教学 模式有着较大的区别,在这个过程中,以 专题的形式展开教学。教学内容上有文本 ,但是不以文本为纲,也不求完备、系统 的知识,突出强调整体阅读、学会思维与 表达、提升鉴赏能力;教学方式,教师是组 织者,学生是主体。
3.本次修订,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即: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言构建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语言是重 要的交际工具,发展语言交流沟通的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 ,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通过语言运用,获得 各种思维方面的发展以及思维品质的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 ,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中国现 当代作家作品、外国作家作品、科学与文化论著,形成正确 的审美情趣和鉴赏品味;文化传承与理解,热爱中华文化, 理解多样文化,关注、参与当代文化;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是 一个整体。
(一)突出文化教育的重要地位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引入话题 阅读文选 思考与练习 相关链接
教学建议
14.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目录 全书框架 体例
1.题解 2.经典原文 3.相关读物 4.阅读指南 5.思考· 讨论· 练习 6.大视野
编选说明及教学建议
15.中国民俗文化
目录 体例
小说与戏剧
外国小说欣赏
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影视名作欣赏
新闻与传记
新闻阅读与实践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语言文字应用
语言文字应用
演讲与辩论 文章写作与修改 先秦诸子选读
文化论著研读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中国民俗文化
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目录 体例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自主赏析 ★推荐作品 编写特色 ★努力在适应高中学生的文言文学习需求 ★全新的单元设置角度 ★采用教学内容和方法步骤上有所创新 欣赏要点与教学建议
自传)
4.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罗曼· 罗兰。) 5.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欧文· 斯通。
小说化传记)
6.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海因里斯· 格姆科
夫等。评传) ※7.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沈从文。自传) ※8.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吴学东等。小传) △9.蒙哥马利:强者是不断挑战自己(李政。) △10.比尔· 盖茨:IT英雄的成功之道(莫克、李群。)
课程设计 必修
1 .分五个模块: 语文一 → 语文二 → 语文三 → 语文四 → 语文五 2 .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 3 .每个学期分两段,第一学段约10周,完成一 个 模块的学习。包括“阅读与鉴赏”“表达与 交流” 两方面目标。 4 .必须修满10个学分。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ppt课件
14
前提: 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现 代教育观。
核心:“自主”,“合作”是群体的自 主,“探究”是自主的深化。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精 神实质: 自主是合作和探究的前提,没有学 生的自主性,合作和探究就会落空。
15
理想的课堂: 首先,好课应是活跃的课。 其次,好课应是保持自然的课。 再次,好课应是富有气息的课。 第四,好课应是留足空间的课。 第五,好课应是诗情画意的课。
识字写字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阅 读能力、写作能力、综合性学习能力。
6
指对语文的认同、接受程度,主要 指学生是否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 感情。
语言态度是语文素养中的灵魂。
“唯有语言可以从历史的深处延伸而 来,成为民族最后的指纹,最后的遗 产。”
“民族语言或许是我们进入后现代社 会作为民族性的最后标志。”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 “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
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9
语文学法是有效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道家学派著作《老子》
常用方法:
观察、做摘抄、阅读、读书、
看报、勤用工具书,收集资料等等。
10
语言行为指运用语言规范,能用普通
话进行交流。
善于倾听,长于陈述,巧于应对,注
中,并不知道自己该怎样才能在语言运用
能力上取得进步。
•
22
• 案例:北京市特级教师武琼在徐州执教小学课文《长征》 • 教师:哪个字概括了长征的特点? • 学生:“难”这个字。 • 教师:诗中哪些地方体现出“远征难”? •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解读课文,逐渐读懂了“万水千山”、
“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千里雪”等语句。在这个过程 中,体验到“远征难”。 • 朗读诗歌,表现出“难”。 • 教师:诗中哪个词看出红军对待“远征难”的态度? • 学生:“不怕”这个词。 • 教师:哪些地方看出“不怕”? •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读懂了“只等闲”、“腾细浪”、 “走泥丸”、“更喜”、“尽开颜”等语句。在这个过 程中,体验到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 • 朗读诗歌,表现出“不怕”。
前提: 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现 代教育观。
核心:“自主”,“合作”是群体的自 主,“探究”是自主的深化。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精 神实质: 自主是合作和探究的前提,没有学 生的自主性,合作和探究就会落空。
15
理想的课堂: 首先,好课应是活跃的课。 其次,好课应是保持自然的课。 再次,好课应是富有气息的课。 第四,好课应是留足空间的课。 第五,好课应是诗情画意的课。
识字写字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阅 读能力、写作能力、综合性学习能力。
6
指对语文的认同、接受程度,主要 指学生是否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 感情。
语言态度是语文素养中的灵魂。
“唯有语言可以从历史的深处延伸而 来,成为民族最后的指纹,最后的遗 产。”
“民族语言或许是我们进入后现代社 会作为民族性的最后标志。”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 “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
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9
语文学法是有效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道家学派著作《老子》
常用方法:
观察、做摘抄、阅读、读书、
看报、勤用工具书,收集资料等等。
10
语言行为指运用语言规范,能用普通
话进行交流。
善于倾听,长于陈述,巧于应对,注
中,并不知道自己该怎样才能在语言运用
能力上取得进步。
•
22
• 案例:北京市特级教师武琼在徐州执教小学课文《长征》 • 教师:哪个字概括了长征的特点? • 学生:“难”这个字。 • 教师:诗中哪些地方体现出“远征难”? •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解读课文,逐渐读懂了“万水千山”、
“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千里雪”等语句。在这个过程 中,体验到“远征难”。 • 朗读诗歌,表现出“难”。 • 教师:诗中哪个词看出红军对待“远征难”的态度? • 学生:“不怕”这个词。 • 教师:哪些地方看出“不怕”? •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读懂了“只等闲”、“腾细浪”、 “走泥丸”、“更喜”、“尽开颜”等语句。在这个过 程中,体验到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 • 朗读诗歌,表现出“不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四、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 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
获得进一步提高,同时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 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关于课程结构:必修,选修;模 块;学分;系列。
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每个模块36学时,2 学分。每个学期分两段,每个学段完成一 个模块的学习。
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将选修课程中相同 内容的模块归为一个系列。各个系列包含 的模块数不固定。
应用·拓展
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 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语文 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 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 喜爱的方面有所发展。增强文化意识,重 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 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 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 流。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 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 能力。
36、失败者任其失败,成功者创造成 功。 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 境绝望 的人。
38、天助自助者,你要你就能。 39、我自信,故我成功;我行,我一 定能行 。 40、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 容易: 被习惯 所掩盖 ,被时 间所迷 离,被 惰性所 消磨。
41、从现在开始,不要未语泪先流。 42、造物之前,必先造人。
语文新课程 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
一、关于课程性质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 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素养
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关于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的说明:
高中语文课程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基本理念,根 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 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 “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 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 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 读。每个系列可设计若干模块。
有选择地设计、开设选修课 按照各个 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 学生的需求。
模块的内容组合、模块与模块之间的顺 序编排,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实施。 课程的具体名称可由学校自定。来自2、关于高中语文课程的学分
(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 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 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 的沟通,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 的需要。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 基本能力,并通过语文应用养成认真负责、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 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必修课程,10学分,本课程高中阶段最低要求。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未来学习和就业的
需要,从五个选修系列中任意选修。 选修课程学分,最高14。 关于“18学分”、“24学分”。
六、关于课程目标的设计
(一)立意与框架 知识,能力,素养 知识点序列,能力点序列;三维综合序列;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总目标10条,阶段目标5个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 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 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 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 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 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 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 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 力。
系列; 高中课程标准 总目标5个部分,从过程和方法
切入; 必修课程目标2条线索 阅读与鉴赏,表达与
交流; 选修课程目标根据5个系列特点展开。
(二)关于“总目标”
积累·整合 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 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 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 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 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 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 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 语文素养。
感受·鉴赏
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
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 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 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 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 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 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 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 高道德修养。
发现·创新
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
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 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 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 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 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 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 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 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 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 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49、如梦醒来,暮色已降,豁然开朗 ,欣然 归家。 痴幻也 好,感 悟也罢 ,在这 青春的 飞扬的 年华, 亦是一 份收获 。犹思 “花开 不是为 了花落 ,而是 为了更 加灿烂 。 50、人活着要呼吸。呼者,出一口气 ;吸者 ,争一 口气。 51、如果我不坚强,那就等着别人来 嘲笑。
52、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 有限制 你发挥 的藩篱 。 53、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54、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55、领导的速度决定团队的效率。
(三)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 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 择相统一的原则,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 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必需的语文素养; 同时,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 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 兴趣和潜能,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 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 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具有相对稳定的结
构,并形成富有弹性的实施机制。学校 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有选择地、创 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帮助教师提高 水平发展特长,开发和利用各方面的课 程资源,建立互补互动的资源网络,建 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
五、高中语文课程设计思路
(一)指导思想
适应高中教育发展的趋势,适应社会对人才的 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 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 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 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 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 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 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43、富人靠资本赚钱,穷人靠知识致 富。 44、顾客后还有顾客,服务的开始才 是销售 的开始 。 45、生活犹如万花筒,喜怒哀乐,酸 甜苦辣 ,相依 相随, 无须过 于在意 ,人生 如梦看 淡一切 ,看淡 曾经的 伤痛, 好好珍 惜自己 、善待 自己。
46、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 感千难 万难。 4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 之。 48、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目的 灵活安排课程;满足学生多样的学习 需求,包括选学或重学某个模块。
1、必修和选修
必修课程突出基础性和均衡性。学生通过必修 课程的学习,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 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审 美和探究等方面协调地发展。
选修课程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 性地发展。也要体现基础性。
思考·领悟
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
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 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 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 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 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 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 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 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6、无论你正遭遇着什么,你都要从落魄 中站起 来重振 旗鼓, 要继续 保持热 忱,要 继续保 持微笑 ,就像 从未受 伤过一 样。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都应引导学生形成较为 成熟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必修课程
五个模块:语文1,语文2,语文3,语文 4,语文5。
模块的综合性;体现“阅读与鉴赏”、 “表达与交流”的目标和内容。
必修课程五个模块的学习可在高一至高 二两个学期半的时间里循序渐进地完成, 也可根据需要灵活安排。
选修课程
56、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 只要后 者再向 前几步 。 57、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 开始的 。
58、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 不是一 飞就到 的,而 是他们 在同伴 誉就很 难挽回 。 59、不要说你不会做!你是个人你就 会做!
60、生活本没有导演,但我们每个人 都像演 员一样 ,为了 合乎剧 情而认 真地表 演着。 61、所谓英雄,其实是指那些无论在 什么环 境下都 能够生 存下去 的人。5、心情 就像衣 服,脏 了就拿 去洗洗 ,晒晒 ,阳光 自然就 会蔓延 开来。 阳光那 么好, 何必自 寻烦恼 ,过好 每一个 当下, 一万个 美丽的 未来抵 不过一 个温暖 的现在 。
24、凡事要三思,但比三思更重要的 是三思 而行。 25、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 ,以经 验为参 谋,以 小心为 兄弟, 以希望 为哨兵 。